登陆注册
46310700000001

第1章 黄帝内经(1)

作者:

年代:

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

必读理由

《黄帝内经》是先秦诸多医学家对其前代医学发展的一次系统的总结,是对十分丰富的医疗经验的高度概括,并从而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达到了历史的高水平,有着许许多多的科学成就和十分正确的预见。而且为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医学家所研究和运用。

背景搜索

《黄帝内经》冠以黄帝名,并非真为黄帝所作。《淮南子》曾指出:“世俗之贱今,必托之于神农、黄帝。”

《黄帝内经》既非黄帝之作早已为确论,但其成书究竟何时?又出于何人之手?对此,历代以来意见纷纭,终未能取得共识。综观历代学者,《黄帝内经》现存本的汉代原本是由谁编一无所知。仅有的争论在于第9篇的部分内容,第66~71篇的全部及第74篇有关“五运”的部分,这些都不见于全元起的校注本,而一般认为是后人所伪造的。由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版的注释中推测这部分是由唐人王冰补入的,这种看法已被后来的学者所认可。而只有范适是一个显著的例外,他极其繁复地论辩哪些部分是由五代或宋初的无名氏补入的。

作品快读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是战国以前中医的概括和总结,它以古代气一元论哲学和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形成了独特而又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凡摄生、预防、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法、治则、脏象、经络、五运六气、方药、针灸、膏摩、导引、按跷等理论莫不赅备,堪称中医理论之渊薮。全书讨论了189种病症(其中内科120种,外科41种,妇科11种,五官科17种)、321种症候。它所载述中医治病方法十分宏富,有砭石、针法、灸祔、汤液、药液、醪醴、丸剂、必(火)齐、膏法、浴法、熨法、熏法、蒸法、薄帖、按摩、导引、行气、祝由、手术及情志疗法等等。

世界各国传统医学有许多种,绝大多数都被现代医学所取代,只有中医不但历数千年而不衰,并且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与中医有《黄帝内经》这样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卓有成效地指导着医疗临床实践有直接关系。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它的繁衍昌盛与中医所提倡的养生预防辨证施治的医疗实践密不可分,而这一切又都是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没有它便没有中医。后世中医虽不断丰富和发展,但都离不开《黄帝内经》这一理论基础及其框架。如《难经》是《黄帝内经》之后的又一理论著作,在许多方面对《黄帝内经》的理论予以阐发,它所提出的“独取寸口”和寸关尺三部诊脉法就是在《黄帝内经》“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脏别论》)、“气口成寸,以决死生”(《素问·经脉别论》)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创立的六经辨证学说亦源于《黄帝内经》。概括地说,中医许多带根本性的医学观点都源于《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虽然是医学著作,但它又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运气、哲学等多种学科,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我国战国时代的百科全书。当然这种说法不无溢美之嫌,但也一定程度地反映出《黄帝内经》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地位。《黄帝内经》认识到大地是一个球体,周围充满大气,居于太虚之中;它的气化学说、形气转化学说、形神统一学说代表了当时唯物和辩证法哲学的最高水平。就文学而言,《黄帝内经》多为韵体,完全可以作为研究古音韵学的重要题材。在《灵枢·刺节真邪》有“凡刺痛邪无迎陇,易俗移性不得脓。脆道更行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等一大段文字,属七言韵文,这应是我国七言诗之始。这样一来,我国文学史有关七言诗的历史则大大提前,应该重新评价了。

《黄帝内经》常缩写为《内经》,下面全面了解一下《黄帝内经》:

一、《黄帝内经》是什么书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

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因此,《黄帝内经》便成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了。医经就是阐发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学理论之著作。所以称之为“经”,是因为它很重要。所以称“内经”,并不是像吴昆《素问注》、王九达《内经合类》所称“五内阴阳之谓内”,也不像张介宾《类经》所说“内者,生命之道”,而仅仅是与“外”相对为言而已。这和“韩诗内传”、“韩诗外传”,“春秋内传”、“春秋外传”,《庄子》的《内篇》、《外篇》,《韩非子》的《内储》、《外储》之意相同,只是《黄帝外经》及扁鹊、白氏诸经均已不可得见罢了。

二、《黄帝内经》成书时代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时代,宋林亿、高保衡等认为:“非大圣上智,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针经》三卷,最出远古”;邵雍认为:“《素问》、《阴符》,七国时书也”;程颢认为:“《素问》书出战国之末”;司马光认为:“谓《素问》为真黄帝之书,则恐未可。黄帝亦治天下,岂终日坐明堂,但与歧伯论医药针灸耶?此周、汉之间医者依托以取重耳”;朱熹也认为:“至于战国之时,方术之士遂笔之于书以相传授,如列子之所引与夫《素问》、《握奇》之属……”;明方孝儒认为:“皆出战国、秦、汉之人”;方以智认为:“守其业而浸广之,《灵枢》、《素问》也,皆周末笔”。清魏荔彤认为:“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综上所说,将《黄帝内经》之成书定为战国时期是较为可信的,但也不能认为《素问》八十一篇、《灵枢》八十一篇尽出于战国。吕复对此发表过中肯的见解:“《内经素问》,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及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其所撰述,亦非一人之手。刘向指为韩诸公子所著,程子谓出于战国之末,而其大略正如《礼记》之萃于汉儒而与孔子、子思之言并传也。”

对成于战国以后的少数篇章须做如下说明:《素问》的第七卷亡佚已久,唐王冰据其先师张公秘本而补入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实际上是另一部医书《阴阳大论》。以其用甲子纪年,便可断定必在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颁布四分历之后。以其曾被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时所引用,因此它一定得在张仲景之先。

《灵枢》中也有个别篇章晚出,如《阴阳系日月篇》有“寅者,正月之生阳也”句,故可断定成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0年)颁布太初历之后。

《素问》中的第七十二篇《刺法论》和第七十三篇《本病论》,在王冰次注《素问》时已是有目无文,宋刘温舒著《素问入式运气论奥》时却将该二篇作为《素问遗篇》陈列于后。因此可以认为这两篇当系唐宋间之伪作。

三、《素问》、《灵枢》的书名和传本

《素问》之名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他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迄今一千七百多年,《素问》之名未曾改变。为什么叫《素问》?林亿、高保衡等人的“新校正”说:“所以名《素问》之义,全元起有说云:‘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部歧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元起虽有此解,义未甚明。按《乾凿度》云:‘夫有形者生于无形,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苛瘵由是萌生。故黄帝问此太素质之始也。《素问》之名,义或由此。”隋杨上善整理《内经》,径称为《黄帝内经太素》,这是颇有见地的。

《灵枢》最早称《针经》。《灵枢》第一篇《九针十二原》就有“先立《针经》”之语,无疑等于自我介绍。后来又称为《九卷》(见张仲景《伤寒论》序),晋皇甫谧复又称之为《针经》。再后又有《九虚》(见《高丽史书》、《宋志》及林亿引文等)、《九灵》(见《隋志》、《唐志》、《宋志》等)、《黄帝针经》(见《七录》、《隋志》、《唐志》及新罗国、高丽国史书等)等名。《灵枢》一名,始见于王冰《素问》序及王冰的《素问》注语中。王冰在注《素问》时,曾两次引用“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这句话,在《三部九候论》中引用时称“《灵枢》曰”,在《调经论》中引用时又称“《针经》曰”,是知《灵枢》即《针经》也。而其他《素问》注中所引《针经》皆为《灵枢》之文,则更证明了这一点。

《灵枢》名称的演变大略如此,至其命名之义则需具体分析。因其书主要研究针刺问题,故称《针经》;因其卷帙为九卷,故名曰《九卷》,并因此而有《九灵》、《九虚》等名。何以称《灵枢》呢?马翃说:“《灵枢》者,正以枢为门户阖辟所系,而灵乃至神至玄之称。”张介宾则简言之说:“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

《素问》自战国时代成书到齐梁间全元起作《素问训解》时,一直保持九卷的旧制。只是到全元起注《素问》时,《素问》的第七卷已经亡佚了。王冰认为是“惧非其人而时有所隐,故第七一卷师氏藏之”的缘故。王冰自谓“得先师张公秘本”,“因而撰注,用传不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由于王冰补入了《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和《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并将《素问》全文广为次注,所以才从原来的九卷大大地扩展为二十四卷了。从而成了至今行世的《黄帝内经素问》。当然世上还存在有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十二卷刊本和明代正统年间所刊五十卷《道藏》本,但其内容、篇目次第并无变动,一仍王冰之旧。

至于《灵枢》,虽有《九卷》、《九虚》、《九灵》和《针经》等几个传本系统,但隋唐帝内经》书影(金以后却都亡佚了。宋臣林亿、高保衡等校正医书时亦因其残缺过甚而欲校不能。南宋史崧氏所献的《灵枢经》虽与王冰所引之《灵枢》及王唯一所引之《灵枢》在内容上均有所不同,但毕竟是现今行世的唯一版本。史崧之所以将《灵枢》改成二十四卷,也只是为了与王冰所注之《素问》卷数相同而别无深意。因为原本这两部书都是九卷,现在则都成二十四卷。元代胡氏“古林书堂”刊本将《灵枢》并为十二卷亦是与其所刊《素问》十二卷本相匹配。至于明刊《道藏》本之《灵枢》只二十三卷而不是五十卷,则是因为《灵枢》较《素问》文字量少之故。

总之,王冰次注的二十四卷本《素问》是现存最早、又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正的。史崧改编的二十四卷本《灵枢》也是现存最早和唯一行世的。

四、《黄帝内经》集战国以前医学大成

如前所述,《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著作的总结。这不仅可以从《素问》、《灵枢》各八十一篇这一点得到证明,而且也可以从《黄帝内经》引用了大量的古文献及《素问》、《灵枢》互引、各篇互引等现象上得到证明。

《黄帝内经》所引的古文献大约有五十余种,其中既有书名而内容又基本保留者有《逆顺五体》、《禁服》、《脉度》、《本藏》、《外揣》、《五色》、《玉机》、《九针之论》、《热论》、《诊经》、《终始》、《经脉》、《天元纪》、《气交变》、《天元正纪》、《针经》等十六种;仅保存零星佚文者,有《刺法》、《本病》、《明堂》、《上经》、《下经》、《大要》、脉法》、《脉要》等八种;仅有书名者,有《揆度》、《奇恒》、《奇恒之势》、《比类》、《金匮》、《从容》、《五中》、《五过》、《四德》、《上下经》、《六十首》、《脉变》、《经脉上下篇》、《上下篇》、《针论》、《阴阳》、《阴阳传》、《阳阳之论》、《阴阳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册》、《天元册》等二十九种。至于用“经言”、“经论”、“论言”或“故曰……”、“所谓……”等方式引用古文献而无法知其书名者亦复不少。

五、《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

《黄帝内经》接受了我国古代唯物的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将人与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的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与整个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一点,拟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黄帝内经》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在天地未形成之先便有了气,充满太虚而运行不止,然后才生成宇宙万物。如《天元纪大论》:“臣积(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这其实是揭示天体演化及生物发生等自然法则。在宇宙形成之先,就是太虚。太虚之中充满着本元之气,这些气便是天地万物化生的开始。由于气的运动,从此便有了星河、七曜,有了阴阳寒暑,有了万物。阴阳五行的运动,总统着天地的运动变化和万物的发生与发展。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

《黄帝内经》认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发生影响。《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按照四时的法则而生长的,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生天地之间,人必须要依赖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和滋养才能生存,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人体的内环境必须与自然界这个外环境相协调、相一致。这就要求人对自然要有很强的适应性。比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这明显是水液代谢方面对外环境的适应。人的脉象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同样是由于人体气血对春夏秋冬不同气候变化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以此达到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如果人们违背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之道,就有可能产生病变。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就是一日之内、日夜之间,人体也会随天阳之气的盛衰而相应变化。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三)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

人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这在生命开始时已经决定了。《素问·生气通天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具有生命力的父母之精相媾,也就是阴阳二气相媾,形成了生命体。诚如《灵枢·决气》所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生命体形成之后,阴阳二气存在于其中,互为存在的条件。相互联系、相互资生、相互转化,又相互斗争。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两句话精辟地解释了人体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

从人体的组织结构上看,《黄帝内经》把人体看成是各个层次的阴阳对立统一体。《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故背为阳,阴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脾也。”《黄帝内经》还把每一脏、每一腑再分出阴阳,从而使每一层次,无论整体与局部、组织结构与生理功能都形成阴阳的对立统一。

同类推荐
  •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保护与迷失:中国动画荧屏配额政策研究

    近年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制定的以“黄金时间禁播外国动画片”为代表的荧屏配额政策,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争论。本书通过建立全新的产业链分析模型,对“禁播”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对其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对其引发的争论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并在世界其他国家颁布荧屏配额政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这是目前国内关于动画产业政策的第一本正式的研究专著。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教师法律案例读本(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教师法律案例读本(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阐述的是树立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依法治校。分别从以下方面展开论述:教师篇、教师学生互动篇、法律素质篇。详细的介绍了教师和学生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及所应具备的相关法律知识。
热门推荐
  • 冷酷校草的萌萌校花

    冷酷校草的萌萌校花

    开学第一天就碰见了两个帅哥,这是缘分??第一个“你这种搭讪的方法我见多了”第二个“你没事吧?需要我帮忙吗?”一个是冷酷霸道性,一个是温柔体贴性,她困惑了好久,最后会做出怎么样的决定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如果我说爱你

    如果我说爱你

    为了拯救自己的事业前途,任无情答应演一出骗情戏他必须让那女孩爱上他,然後,离开她。可是,离别的时候到
  • 魔觉

    魔觉

    故老相传,上古时期,直觉被尊崇为魔觉。在武的天下,战斗天赋完全就是魔觉的体现,真正的强者,即便实力略逊,依旧能够完胜。凭的就是这玄而又玄的魔觉,然而,谁知道他为什么叫魔觉呢?为什么不叫神觉呢?
  • 穿越回归之东山再起

    穿越回归之东山再起

    作为一名穿越者,刘重来是十分失败的,因为他到异界后,贪图享乐,不知上进。这里面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存在。但不管如何,重要的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在亲人的关爱下,下场本来无比凄惨的他知耻而后勇,开始奋发图强。意外的,他回到了现代,然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虽然离开了十六年,可是现代社会才过了一年半的时间,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事情都是他所想象不到的……强大!
  • 机遇的把握

    机遇的把握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探究式科普丛书-动物中的少数民族:珍稀动物

    探究式科普丛书-动物中的少数民族:珍稀动物

    本书从珍稀动物的基本概念入手,主要阐述了珍稀动物种类、分布、特征以及在动物界的作用和地位,重点强调了珍稀动物的保护和此类动物与人类环境的关系等。
  • 绝色特工:王妃驾到

    绝色特工:王妃驾到

    杀手?特工?天才?不,这些都只是代名词,心狠手辣是她的特点,冷酷无情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对于无缘无故的穿越过来,算了,忍了。秉承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千古名言。她生存了下来。可这幅身体虽然绝色,但废材翻身成了王,女主天下......
  • 最后的原初之神

    最后的原初之神

    诞生在神代没落之后世界的原初之神,由“母亲”亲自孕育而生世间最后一位活着的神明。年幼的神明在世间游历时遭到陷害,堕落而死。在死后,他抛弃了肉体,找到了自己的“姐姐”。希望她们能给出让他变强的方法。而“姐姐”们,这样对他说了。“去异世界寻找变强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