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82400000009

第9章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比每次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1)

21

茱莉亚效应:

太重视孩子的成绩为什么不好?

考试得第一名的孩子,综合能力并不一定是最强的。

经常有一些朋友与我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家长,大都会说:我们家里对他要求很严格,我要他每次考试都争取是班上的第一名。有的家长甚至会说,现在是赢家通吃的社会,孩子考不了第一,就永远没有成功的机会。

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没错,用考试名次来衡量孩子的进步,这样的观念是危险的。

2004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朱莉亚效应(JulliardEffect)”的文章。朱莉亚音乐学校,是位于美国纽约的世界顶级音乐学院。能够进入朱莉亚学校的,全是来自世界各国的顶级天才级年轻音乐家。考取这所音乐学校,等于考中了音乐的状元——而且是全球的状元。

这篇文章的作者,调查了该校1994年毕业班几十位同学的就业现状,发现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在毕业十年之后还在从事音乐工作。很多人做着和音乐无关的工作,有人做了银行业,有人做了会计,有人从事了计算机行业,还有一个人居然做的是报税员,这是一种简单低级财务工作。

为什么这些来自全世界的音乐状元,毕业后的就业情况竟如此差强人意?《纽约时报》指出:无论你多么有才,要想获得成功,除了专业知识之外,你还必须拥有更全面的能力。

无独有偶,2009年,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带领的课题组发表《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再次印证了这个结论:

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绩远远低于社会预期。用一句成语来形容他们,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大陆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调查,他把两份名单给人看,问他们是否熟悉这些人名。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结果,被调查者多数对第一份名单中的人一无所知,而对第二份名单耳熟能详。谜底最后揭晓是: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第二份里的人,全是当时的落第秀才,后来却成为各领域的翘楚,有的成为思想家,有的成为文学家,有的成为一代枭雄……

那么,考试得多少名的学生,会取得高于预期的职业成绩呢?

杭州市天长小学的老师周武,用一个调查回答了这个问题。1989年开始,他经过10年,追踪调查了151名毕业班学生。

他发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种动态变化中,小学的好学生随着年级升高,出现成绩名次后移的现象:小学时主科成绩在班级前五名,进入中学后名次后移的,占43%;相反地,小学时排在七到十五名的学生,进入中学后,名次往前移的比率占81.2%。

周武提出了一个名词“第十名现象”:第十名左右的小学生,有着难以预想的潜能和创造力,让他们未来在事业上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这里所指的第十名,并非刚刚好第十名的学生,而是泛指成绩中庸的学生。这个群体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受老师和父母的关注不那么多,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兴趣更广泛。

爱因斯坦和比尔·盖茨在读书时期成绩并不好,可是后来却分别成为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和企业家。据说,爱因斯坦在大学毕业后,曾经回母校找老师,但他老师根本记不起他,还以为来的是一个想借钱而谎称是他学生的小混混。

那么,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周武总结,名列前茅的学生因为得到父母、师长过分关注,过分强化学科成绩,反而压抑了潜能和学习自主性。他们把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所以虽然成绩优秀,但平时很少接触书本以外的知识。而“第十名”的学生,功课学得也不错,同时又留有空闲时间了解课堂上不能学到的知识,因此,他们的知识面更丰富,知识结构更完整。

考试得第一名的孩子,综合能力并不一定是最强的。日本的松下公司就有一种很特别的择才标准,即“寻求70分人才”。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人才的雇佣以适用公司的程度为好。程度过高,不见得一定有用,招募过高水平的人是不适宜的。这种选才用才方法,与第十名现象如出一辙。

考试名次既然价值不大,究竟什么才能产生价值?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罗伯·史登堡(RobertJ.Sternberg)是美国学习智能方面的研究者,他提出了“智慧三元论”——成功智商包括分析能力(analyticalintelligence)、实务能力(practicalintelligence)和创造能力(creativeintelligence)。只重视智力的“成绩评量方式”只测量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却没有测量到实务能力及创造能力,是有偏差的。学业能力只代表“今天”的成功,无法保证未来的成就。

数学家笛卡尔说过:“拥有灵活的大脑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正确地运用大脑。”孩子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如人际沟通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创造力、协调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在考试成绩中无法体现出来的,可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长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其它能力的培养。

最后,引用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段话,送给那些渴望孩子每次考第一的家长吧——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名,那就让他别那么努力,轻松点进七到十七名里,那才能成功嘛。如果你的孩子是后几名,那就让他努力进到前17名里面。

22

测试效应:“题海战术”到底有没有效果?

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变了味的考试,就抹杀了考试本身的意义。

现在的很多孩子感觉上学压力大,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考试。不要说期中、期末,就是平时的测试,孩子总也得复习应对,考完以后又要改正。

笔者曾经听来几句顺口溜,来形容考试对孩子的“摧残”:

考试就像得了病一样,考前是忧郁症,考时是健忘症,考后病情开始好转,拿回卷子时,心脏病就发作了。所以,很多家长呼吁学校减少一点考试,不要搞题海战术,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考试对孩子学习的作用有多大?或者说,对孩子有没有好处?

这个问题的答案,关键在于老师和孩子如何看待和应对考试。

按道理来说,阶段性的考试,只是为了看看孩子前面的知识到底掌握没掌握,遗漏在哪里,用来指导后一段的学习。

所以,考试只是检验孩子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

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却把考试变成了督促学生学习的杀手锏,假如考不好,会给予惩罚,考得好,会给予奖励。这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让他们整天心事重重,严重影响情绪。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学生的苦恼”。

这样的考试,其实已经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不过,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变了味的考试,就抹杀了考试本身的意义。

根据研究,考试和小测验其实是学习的有效工具。詹姆斯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中就讨论了测试的作用——我们的记忆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即积极的重复比消极的重复能让我们更好地记忆。我的意思是,当我们几乎学会了某一内容时,与其再看一遍这些内容,不如停下来试着回忆一下。如果我们能通过后一种方式回忆出一些内容,那么在下一次我们应该也能回忆出来;而如果是以前一种方式,我们很可能需要再学一次……

考试不仅测试了孩子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改变了它们,往记得更牢的方向上改变。因为它促使孩子从遗忘的沼泽中重新拉出一段信息进行再记忆,并且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存储方式,使将来的回忆变得更容易。在心理学上,把测试对孩子知识记忆的促进现象,称为“测试效应”。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亨利·罗迪格(Roediger)博士和杰弗里·卡匹克(JeffreyKarpicke)曾经进行过一个实验,要求一群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读一篇科普文章,并在之后做一份阅读理解。

当学生在两个学习段中连读两遍文章,他们能在随后进行的测试中获得高分,但会渐渐开始遗忘。但是,如果他们在第二个学习段中做一下模拟测试,他们不仅能在两天后的考试中获得高分,并且能在一周后还保有清晰记忆。

罗迪格说:“一想起‘考试’总会令人不快,眼前就会浮现出千篇一律的考试场景,但我们可以为它改个称呼,这是我们‘最有力的学习武器’。”

当然,孩子讨厌考试的一大原因,是因为它总是很难做。

但是恰恰因为它的难,才使其对学习有巨大帮助。考试越难,孩子答题的时候越是绞尽脑汁,越能让孩子对考试内容难以忘怀。

可见,让考试回归考试的本来意义,而不是成为老师评价学生优劣的准绳和施加压力的工具,它还是很有价值的。

我们可以让孩子慢慢理解,并且尝试做一些自我测试来巩固学到的东西。

23

克拉克现象:孩子总是临场发挥失常怎么办?

学生考试和任何竞赛类活动一样,光想赢的未必赢,不怕输的反而不输。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命运不济”的孩子,他们平时学习很好,课堂表现也不错,但是一到考试却往往发挥失常。因为学习不错,他们本来认为可以考得很好,对成绩有较高的期望,一旦考砸了,心里就会不平衡。有个孩子把一首《考试诗》拿给我,描述考试中受到的打击——拿到试卷透心凉,一紧张,词汇忘。似曾相识,解释却不详。语法阅读两茫茫,看作文,泪千行。两小时后出考场,见同窗,共悲伤。如此成绩,无脸见爹娘。待到成绩发榜日,楼顶上,泪千行!

这样的打击,会让他们变得比较敏感,容易失去平衡。

在下次考试时,就会更加紧张,形成恶性的循环。

克拉克是澳大利亚长跑名将,在1963年至1968年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是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正处于运动巅峰期而且众望所归的他,却在两届奥运会的赛场上发挥失常,与金牌失之交臂。

后来,那些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大赛中的失常现象,就被人们称为“克拉克现象”。其实不仅是在运动场上,举凡是考试和竞赛的地方,都会出现临场发挥失常的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980年,心理学家叶克斯和道森通过实验发现,人做事的效率,和焦虑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表现为一种倒“U”形曲线。

简单地说,就是随着紧张程度增加,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意志力也会随之增强,当焦虑水平为中等时发挥得最好,这时人的紧张和焦虑对能力发挥有促进作用;不过,当人紧张过了头,焦虑水平超过限度时,又会对能力发挥产生阻碍作用。

这就揭示了紧张焦虑程度对能力发挥的影响:轻度紧张、适度焦虑,相当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总动员,会调动自己生理、心理的各种积极因素,以应付紧急情况,有助于临场竞技水平的发挥。但是,如果过分紧张、焦虑过度,使测试焦虑达到第三级水平时,会出现上述精神疲劳和心理疲劳现象,严重地影响能力的发挥。

焦虑水平的高低,与任务的难易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打个比方来说,压力过大就像一个铅球一样,压力不够就像一片树叶一样,而适度的压力就像一块石子。铅球太重,树叶太轻,人都没办法扔得很远,而只有轻重适中的石子可以抛得最远。

学生考试和任何竞赛类活动一样,光想赢的未必赢,不怕输的反而不输。要帮助孩子,父母先要解除对分数的焦虑。

对孩子在考试时取得的成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目标的相对难度,确定期望值,也不要和别的同学比。如果确定了一个过高的目标,无形中也就增加了任务的难度,焦虑水平就可能会过高。

只用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尺度,父母就都变成了盲人。只有用多把尺子衡量,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更宽容地看待孩子的考试。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

身为父母,千万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注重孩子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尽量留住孩子最宝贵的兴趣与好奇心。绝对不能用考试分数去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更不能让孩子有以此为荣辱的意识。

家长的分数焦虑解除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帮助孩子减轻过度的焦虑和紧张呢?

一个传统的方法是适度的运动。研究表明,紧张情绪会使肌肉紧张,并产生大量的热能,而原地走动、小跑、踢腿等运动,可以使肌肉松弛下来,释放紧张情绪产生的热量,从而缓解紧张情绪。让孩子考前做一些不太剧烈的运动,可以缓解焦虑。

还有一个方法是自然科学杂志报道的最新研究成果,那就是在考试前用笔写出自己的担忧,反而可以降低焦虑的程度。

研究者找到20名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参加两次数学考试。第一次,所有学生像平常一样参加考试。但在第二次考试前,告诉学生们,如果得高分就能赢得奖金,他们的一位朋友已经通过了考试,考试的过程被全程录像,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都能够看到。

然后,让一半学生利用10分钟时间写出自己对考试的担忧情绪,而剩下的一半则静静地等待考试。

结果发现:静待考试的学生成绩比第一次下降了12%,而考前写下自己担忧的学生,成绩比第一次提高了5%。不过要注意,一般的写作对改善焦虑没影响,只有关于考试的写作才能降低焦虑程度。

24

动机拥挤效应:发奖金对孩子学习有帮助吗?

虽然钓鱼奖励可以让孩子更努力地念书,但是也有不良副作用。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里,人们对金钱能带来的好处了解得相当清楚。毫无疑问,不论孩子还是大人,任何年龄的人都会为钱而努力工作。不过,这一点对孩子的学习帮助有多大,却要打个问号了。

孩子考试得了好成绩,带他去肯德基吃一顿,再奖励100元。于是,孩子会保证以后认真学习,考得更好。之后,每次期末考试拿到好成绩,一定会伸手要奖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他的要求一定会越来越高,这时家长就犯难了:答应吧,成本太高;不答应吧,又怕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这些家长很困惑,对于孩子的好成绩,要不要发“奖金”呢?

其实,从几十年前开始,心理学家就着手研究这个问题了。他们研究认为,虽然钓鱼奖励可以让孩子更努力地念书,但是也有不良副作用。

有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研究者发给孩子们彩色的软头笔来画画,那是一项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

孩子们被分为A、B两组。A组孩子得到许诺:画得好,就给奖金,B组孩子则只被告之“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孩子得到了奖金,B组孩子只得到了几句赞语。

同类推荐
  • 产前产后宜与忌实用宝典

    产前产后宜与忌实用宝典

    本书内容详实、科学、实用,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准父母们以提醒和建议。全方位呵护您产前产后生活的每一天!翻开本书,也许您会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轻松管出好课堂

    轻松管出好课堂

    本书分为三篇,由近70篇文章组成,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美国教育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 怀孕圣经:超值白金版

    怀孕圣经:超值白金版

    本书分为孕前准备、孕期保健、分娩指导、产后护理及恢复、认识新生儿等几部分。囊括了从准备怀孕开始到新生儿降生的各个时期的围产保健注意事项。
  • 这样教孩子对了吗?

    这样教孩子对了吗?

    我家的孩子为什么那么不听话呢?为什么孩子这么不肯用功学习呢?孩子什么时候学会说谎了?为什么我家的孩子那么不合群呢?……无数的问题困扰着年轻的父母。教他他不懂,劝他他不听,哄他他不长记性……火了,打一顿吧,孩子问题不见少,甚至还会疏远你……头疼啊!该好好想想了——是否自己的教育态度出了问题?是否需要好好了解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就让我们跟着专家的指引,重新出发。
  • 独生男孩怎么养

    独生男孩怎么养

    俗话说:“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如果家有男孩,仅仅是“穷着养”,就一定能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孩吗?未必。独生男孩与有兄弟姐妹的男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独生男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男孩。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生活习惯、独立个性、基本能力、身心健康、优良人格、情商教育、性教育,美德教育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从本书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独生男孩的有效方法。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专属翻译官

    EXO专属翻译官

    小卿文笔不好,但对EXO的感情确实真的。翻译官这部小说说实话,我挺想做成虐文,不过,让和你们决定把
  • 医无存

    医无存

    作为神医,无存不会杀人。可作为鬼医,无存亦不会救人。他爱上的,到底是神医还是鬼医?他,是皇帝,也是杀手。作为皇帝,他的命被人掌握,作为杀手,他掌握别人的命。两人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巧合。而巧合,只不过是一场遇见。
  • 鬼推车

    鬼推车

    邪魔为夺逆天改命之上古卷轴而使神绝迹,神女遗落灵道成为鬼王的女儿,为查明鬼推车的目的一路惊魂动魄,顽强的性格使自己勇敢无敌,探查鬼推车的道路上慢慢揭开身世之谜,爱恨纠葛,尔虞我诈,到底能否逆天改命,敬请关注本书《鬼推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青春期那时被无视的爱

    青春期那时被无视的爱

    青春期中,我们忽略了太多太多,我不想再去失去了,我们一起抓住这些爱
  • 爱上撒旦总裁:复仇之恋

    爱上撒旦总裁:复仇之恋

    (正文完结)新婚之夜,她满怀憧憬,等待自己心爱的人,可是,看到的,却是自己的准丈夫和别的女人,纠缠在属于自己的婚床上。她只能痛苦的看着,欲哭无泪。而厄运才刚刚开始,父亲的产业败落,竟是她心爱之人设计的圈套,娶她,也不过是因为她是一枚可利用的棋子,巨大的打击一下子把她给击垮了,就在她开车冲向悬崖,命运却给她打开了另一扇门,…….
  • 夜兔的幻想乡

    夜兔的幻想乡

    不是月兔,是夜兔!幻想之都,吉原之夜,圣莲之华,竹取之月。这样危险的一个世界,某夜兔表示压力很大。这是一只夜兔的幻想乡。
  • 天下至尊

    天下至尊

    古往今来,无数人成仙成佛,却为何只留下无尽传说,从不见这些人再现人间呢?苍茫天际之上,真有一处永生天界?少年重生,发现体内重重封印,危机、仇恨迫使,他不断变强,解开封印。入神界,傲九天,斩诸神,成就至尊神位,与天地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