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82400000015

第15章 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怒吼也无法“驾驶”孩子(4)

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逐年攀高,还有更多的家庭处于离婚的边缘。很多父母坚守婚姻的理由仅仅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一位朋友说,她为此感到困惑,为父母者割舍自己的幸福,忍受痛苦,巨大的个人牺牲真的会带给孩子幸福吗?为了孩子,离婚还是不离?

这对父母来说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无解的冲击。父母离婚,必然会给孩子的生命个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应激反应”。

愤怒是发生在父母离异的孩子身上常有的事。他们怪罪父母,甚至是怨恨整个世界——为什么这样的灾难会在世上发生?如果这样的愤怒被导向了父母其中一方,孩子很容易罪过归咎于这一方,而把另一方看成是受害者,这很容易导致内心分裂。这时,就需要“受害者”的一方来给孩子进行开导。

在这方面,美国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母亲安·邓纳姆是一个成功的典型。

安·邓纳姆是一个美国白人,原本来自堪萨斯州。而老奥巴马是一名在夏威夷念书的肯尼亚留学生。两个人结婚时,安刚好18岁。这段婚姻很短暂,老奥巴马离家前往哈佛大学念经济学博士学位,就把年轻妻子和年幼的奥巴马抛下了,因为他没有钱带上妻儿同去。

1964年,安提出离婚,老奥巴马没有异议。安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老奥巴马也没支付过赡养费。

在一般人看起来,她有很多理由对老奥巴马愤怒。

然而,安从来没有抱怨过前夫,也没有在儿子面前说过老奥巴马的坏话。实际上,每当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安从不跟孩子抱怨他父亲的缺点或不负责任,说的都是优点。她对奥巴马说,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有一副好嗓子。

内疚是这类儿童的另一个问题。他们会认为,如果他们是个乖孩子,听爸爸妈妈的话,这样他们就不会离婚了。要让孩子知道这并不是他的错。

在一段婚姻走到尽头时,失落和悲伤是很自然的。让孩子分担你的感情,而不是用错误的观念误导他,这才是为人父母对孩子负责任的做法。

那么,父母应不应该为了孩子留在不可调和的婚姻呢?

今天很多人离婚,并不是喜新厌旧,而是因为对另一方的某些方面无法容忍,或者是因为另一方对家庭的不负责等行为造成的。但是,社会舆论提倡为了孩子不要离婚,可是不离婚对孩子真的比离婚好吗?恐怕要做具体的分析。

不离婚,可以在表面上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但是,婚姻的双方已经没有了爱,每天给孩子提供的是一个不良的爱情范例。孩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不明世事,一个凑合的家庭,和一对充满怨恨的父母,对孩子心理的影响并不亚于离婚。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精神和情感生活,无法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那么这一方的离开,对孩子不是坏事。

其次,家并不一定非要由亲生父母及孩子组成,只要对孩子有爱,在什么环境都可以付出。

许多人认为,只有亲生的父母才能给孩子完整的家庭,给孩子爱,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家不是一定要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才算完整。在很多再婚家庭里,亲子之间照样爱意浓浓。孩子不仅没有失去爱,反而可能多一个人来爱他和帮助他。

失败的婚姻,会让人有挫败感,但是也可以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理智的离婚,可让孩子知道你可以为他付出爱,但是不能牺牲自己,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任。它可以教会孩子尊重他人,包括尊重父母的选择。孩子可以从中明白,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多替别人着想,父母不一定必须围着孩子转。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子女,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就是父母所能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那些自认是为了孩子而委屈一生的父母,正是把这件最可怕的礼物端给孩子。

事实上,并不是离婚本身伤害了孩子,而是大多数夫妻在离婚时的表现伤害了孩子。如果能够理智友好地离婚,它对孩子的伤害一定能减少到最小甚至没有。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让孩子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

首先,无论孩子年龄有多小,他们都有权知道父母正在办理离婚。你应该告诉孩子,父母当中会有一人离开这个家,而且再也不会搬回来住了。没有必要用“爸爸去出差了”或者“妈妈回外婆家了”这样的理由来搪塞。遮遮掩掩、闪烁其词只会带来伤害,而且最终还是需要得到更正。

其次,最好是在爸爸妈妈都在场的情况下,告诉孩子离婚的消息。孩子大多不能真正了解离婚:为什么我最亲密的两个人会不爱彼此了呢?父母要勇于承担责任,正面回答与自己相关的问题。

第三,任何年龄的孩子的第一反应都会是问“为什么”,如果你回答分开生活对所有人都好。那么孩子接下来的问题是:“爸爸(妈妈)离开了,是不是就不爱我了?”不管是不是说出口,这个问题是一定存在于孩子脑海中的。为了消除他的这种恐惧,必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会爱着你,永远都会。”

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家庭财务状况的变化,也不要急于告诉他父母中有一人或者双方都会马上再婚。如果可能的话,把对他的安排尽可能详细地告诉他,包括离开的一方多久来探望他一次。虽然孩子会痛苦,也要鼓励他多问所关心的问题。

40

自己人效应:怎样才能“多年父子成兄弟”?

活用“自己人”效应,也就是让孩子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

让我们比较下面两种说法:

第一种——“赶快去做作业!”

“你难道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吗?”

“算你说对了,你也就这么一点儿小聪明!”

第二种——“做作业真是很辛苦啊!”

“被老师批评,一定觉得很难过喔?”

“原来是这样,我们想到一起了!”

对孩子来说,在这两种说法面前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对于任何孩子来说,只要听到父母说出第二种说法,一定会感受到“原来妈妈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原来爸爸也可以理解我的心情”“爸爸(妈妈)还是最爱护我的”。进而,他们会感受到被关爱的感觉,敞开心房与父母交流。

其实,与孩子产生共鸣很简单,只需要一句“原来如此”

就可以了。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抱怨说自己的苦口婆心不被孩子理解。其中的原因,只在于这种苦口婆心,没有把孩子与自己视为一体。只有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孩子才会消除心理压力,不会对父母存有戒心。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需要利用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

这个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G.L.克劳尔和D.A.伯恩于1974年提出:相似的人由于肯定了对方的信念、价值观、人格质量,因此,起着正强化的作用。反之,则起着负强化的作用。这种正负强化作用通过条件反射与具有这些特点的人联系起来,结果就造成了人们喜欢相似的人,不喜欢不相似的人。

他们进行了一个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那时候的年轻人的穿着主要有两种类型:要么像嬉皮士,要么不像嬉皮士。实验者分别穿着两种类型的衣服,到校园里向大学生们要一毛钱打电话。

当实验者的穿着与被问到的学生是同一种风格时,在多于2/3的情况下都得到了这一毛钱。但是,当实验者的穿着风格与被问到的学生不一样时,只在不到一半的情况下得到了这一毛钱。

另一个实验则表明,人们对“自己人”的正面反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他们发现,参加反战游行的人,更可能在一个穿着类似的人的请愿书上签名。不仅如此,他们签名的时候甚至都懒得读一下请愿书。

活用“自己人”效应,也就是让孩子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如果父母和孩子关系良好,孩子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观点、立场,甚至对一些批评也不容易抗拒。

在商场儿童玩具专卖柜前,一个孩子坐在地上,尖叫:

“我要电话机,我要那个电话机。”

他这么撒泼地一嚷,周围人的目光都聚了过来。只见他的妈妈平静地说:“贝基,你最好给我起来,我数一……

二……三。”

孩子看了看妈妈,继续嚷着。这时,妈妈一屁股坐到他旁边。像他那样踢着脚:“我要一部车,我要房子,还有珠宝。

我还要……”

孩子立刻站起来,他眼泪汪汪求妈妈起来。周围愣住的人,开始噼里啪啦地鼓掌并小声地夸赞:“这真是个聪明的妈妈。”

由于代沟的关系,有时让孩子把你当成“自己人”会有些困难。因为代沟会导致语言障碍的出现,这种障碍会阻碍到父母跟孩子的有效交流。在具体的作法上,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尝试。

第一,主动理解孩子的见解,哪怕它有些荒谬。

孩子有自己对人对事的见解,有他们喜欢的生活方式,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孩子喜欢某位歌星或演员,兴致勃勃地向你讲述偶像的新闻,你就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和主观见解去说“真不明白你为什么这样迷他,我觉得他没什么优点”,你这样说只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既然不明白我,那么再说下去也没有意义”,从此便不再与父母说他的偶像,转而去寻找与他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第二,像孩子那样思考问题。

对大多数父母来说,这件事其实相当容易,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是孩子。当父母试着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来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他也就把自己放到儿子或者女儿的位置上,并找到了最好的交流语言。最好的练习方法,就是听听你的孩子他们平时怎么说,然后使用他们的词汇。如果你练习得够多,使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话,最终会变成你和他的交流习惯。

第三,父母可以尝试读孩子们读的书,看孩子们爱看的电影,也就是跟孩子的业余爱好和兴趣同步。

这其实也是通过介入孩子的成长环境,来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你可以自问:孩子喜欢读哪种类型的书?他喜欢看哪种类型的电影?记住,为了孩子,看这些似乎很幼稚但是却有助于交流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羞耻。

第四,与孩子视线平齐进行交流。

传统观念里,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是长辈,应该高高在上,正是这种想法造成了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要抛弃那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蹲下或坐下,水平地面对孩子的视线,缩短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同时,避免用命令、训导式的语气和孩子讲话。

同类推荐
  • 父母应该避免的100种教子错误

    父母应该避免的100种教子错误

    本书深入分析了父母最容易犯的教子错误的原因,以及不当的家庭教育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并以精辟的语言指出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相信父母们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批判自己的教子方法,走出教子误区,让孩子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走向成功。
  •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

    让孩子心悦诚服,强调的不是让孩子乖乖听话,而是在与孩子的互动中,亲子双方共同体味到一种爱的圆满,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家庭教育最理想的境界!这样的境界,离你并不远。本书提供精准的沟通工具,让孩子与父母在放松的状态中,懂得对方,一起成长。在本书中,她用最典型的真实案例提醒……
  • 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本书撷取了孩子最常见的82个问题,分析了每个问题产生的原因,着重讲解直接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是最具操作性、最具实用性的教子方案。《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孩子最常见的82个问题怎么办(永久珍藏版)》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是父母全方位、立体式解决孩子问题的好帮手。
  • 承诺成就未来

    承诺成就未来

    本书是一本高考学生心理辅导书。主要内容侧重谈怎样树立信念,敢于做出高考目标的承诺。做出承诺,你就会有超强的动力,让自己和所有人知道你的目标,然后你就会集中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奔向你的目标。全书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以心理学基本常识为指导,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帮助方法,和一些心理辅导的操作手段,通俗易懂,富于启发性而且很实用,是一本适宜学生阅读并实践的高考心理指导性书籍。
  • 盖茨是这样培养的

    盖茨是这样培养的

    怎样找到孩子成才的最佳路径?这是每个父母都希望了解的问题。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在本书中首次对全球数千万读者讲述了他的教育心得,一定会对你有深刻启发!
热门推荐
  • 海贼王的美食系统

    海贼王的美食系统

    穿越海贼王世界,成为未来海军元帅‘佛之战国’的养子,雷法本以为这已经很离谱了。直到他发现自己身上还有着一个能兑换来自‘美食的俘虏’世界里的东西的【美食系统】,他才明白,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猿武’与‘海军六式’的碰撞!‘暗技’与’恶魔果实’的交锋!‘食技’与’霸气’究竟孰强孰弱?!“其实吧……战斗真的只是我的业余爱好而已,我的真正职业,是一名吃货!”雷法如是说道。
  • 午夜钟鸣

    午夜钟鸣

    民国五年,上海辉煌,各国人员齐聚于此,红灯绿酒中,却处处暗藏玄机,离奇的杀人案,无头的黑夜骑士,午夜钟鸣,谁才是凶手?
  • 系统让我做女主

    系统让我做女主

    风华正茂的医生居然被网络暴力,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早有预谋,一眼被系统盯上的医生居然为了一个鸡蛋饼惨遭穿越………
  • 从神界归来的主宰

    从神界归来的主宰

    看着眼前的一切,孟昊天久久无语,这一幕,是那么的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是他用尽千年才忘却的伤痛,陌生,则是因为他已经遗忘了这一幕万年之久……
  • 玄天封神传

    玄天封神传

    苍茫宇宙,万族林立。或为生存,或为欲望。征战不休!仙道至尊,降临凡尘,广播圣道。为了至尊的赌局,王钰和他的小伙伴走上了修真之路。与强国争霸,纵横宇内,逍遥成仙……“这是属于强者的银河!”江梵宇轻蔑一笑。“呵,若是没有弱者的衬托,哪里又有强者,众生皆平等,只是些力量的差距罢了。”王钰皱眉。
  • 我只想静静的做富二代

    我只想静静的做富二代

    重生1992年,获得系统“宿主获得1993年香港恒生指数趋势图”“宿主获得智能手机研发资料。”
  • 真武夫

    真武夫

    吾于梦中醒来,睁眼看见地狱:厉鬼,河妖,白骨,蛟龙……这是一个肌肉兄贵打穿无数邪祟妖魔的故事。
  • 异道江湖

    异道江湖

    魔宗余孽化身正派少主,游历江湖却亲见正派人士御剑诛心,所谓魔教赤子丹心,他该何去何从,命运若安排将波澜掀起,那便搅动风云,看是否能还江湖一个澄澈清明!
  • 倾尽一生为一人

    倾尽一生为一人

    那个时候的顾倾城并不明白,为何在与秦夜相处的过程中,她都能短暂忘掉那段过往,然后很自然地不去想从前?后来她才知道,就是这些相处过程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甜蜜,像藤蔓在她心头越饶越深。而这些年,他就是这样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地摧毁她心里那道坚硬无比的心墙,然后慢慢牵引她一步步走出那段充满悲剧色彩的年少岁月。待她拨开云雾,心一点一点清明时,她才知道她一颗心不知在何时早已被他填满。
  • 陌上云起花已开

    陌上云起花已开

    陌小花,一个呆萌又单纯的小姑娘,一双芊芊玉手弹得一手好钢琴。云祁辰,云氏集团董事长,专制霸道又独裁。在学校的国庆节那天,小花身着淡紫色礼服在舞台上弹着“潘多拉之心”瞬时虏获了校内一大片师兄师姐的心,也是在此时,云祁辰的心上种下了一颗名为“喜欢”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