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255500000063

第63章 反变法的苏轼兄弟及其友生(12)

要了解苏轼晚年贬官岭南期间的思想和生活,主要当然应依据苏轼本人的着述。但是,苏过的《斜川集》有助于印证、加深、补充后人对苏轼晚年状况的了解。苏轼为什么不安于朝,最后竟以年近六旬的高龄远谪岭南呢?原因就在于君主多疑,小人多谗,苏轼又多直言。其《次大人生日》(卷一)云:“直言便触天子嗔,万里远谪南海滨。”这就是苏过的结论。他的以古喻今之作,如《思子台赋》、《伏波将军庙碑》、《萧何论》(均见卷七)等,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

他在《萧何论》中说,“萧何请上林苑以与民,高祖大怒而械系之”,原因就在于“君疑臣”。自卢绾反,刘邦认为群臣举不可信,而萧何“居可疑之地,有可疑之势”,刘邦欲系萧何“久矣”,“请上林苑以与民”只不过是借口而已。苏过深有感慨地说:“呜呼,功臣之难,自古而然乎!”

《思子台赋》写汉武帝巫蛊之祸,谗臣江充与太子有隙,诬告太子埋木人以诅上。太子矫诏杀江充,长安扰乱,言太子反。武帝发兵围太子,太子出亡自缢死。武帝后来怜其无辜,筑思子台。苏过痛斥道:“闻武帝之多忌兮,谓左右之皆戎(戎,古代少数民族)。杀阳石(阳石公主,亦坐巫蛊诛)而未厌兮,又瘗(埋)祸于宫中。忸君王之好杀兮,视人命犹昆虫。死者几何人兮,岂问骨肉与王公!”汉武帝“多忌”、“好杀”,把左右的人都当作敌人,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巫蛊之祸。当他征伐四夷时,似乎是“雄杰”之主;而失道嗜杀时,似乎比婴儿还更无知:“彼茂陵(汉武帝)之雄杰兮,盖将与黄帝俱仙;及其失道于几微兮,狐鬼生于左臂。如婴儿之未孩(笑)兮,易耳目而不知。”于是,“信谗而杀子,昵奸而败国”。苏过还进一步揭露说:汉武帝害死了太子就“慷慨悲歌,泣涕踌躇”,而他杀了那么多大臣、忠臣,“皆以无罪而夷灭,一言以就诛,曾无兴哀于既往,一洗其无辜”。“古往今来俱如此”,无辜受戮的人太多了,苏过之所以在《思子台赋》中大动感情,显然寓有父亲忠而被谤的隐痛。

《伏波将军庙碑》,写东汉光武帝时,伏波将军马援自请南征,进军壶头,水急不能上,加之天气炎热,士卒多病死,马援亦病卒。谗臣陷之,光武帝大怒,追收其新息侯印绶。苏过感慨道:“壶头一衄(挫败),谗人遂入其说,人主一信而不可回。”马援在南征中尝食薏苡以祛风湿,并载一车还,以作种子。马援死后,有人上书说他载的都是明珠玉犀。苏过写道:“何薏苡之兴谗兮,抱孤忠而不见省。……悲将军之谁咎兮,死青蝇于祖圣!”

主虽圣却被青蝇所包围,马援仍落得“功未录而罪及兮,掩大德于一眚(过失)”的下场。马援的遭遇虽可悲,却庙食百世,名垂千古:“造物者能困其人,而不能困其功名也。”苏过深信,其父苏轼虽然也是“抱孤忠而不见省”,谗说入,“人主一信而不可回”;但谗人不可能磨灭苏轼的“功名”,他的忠义之心仍将为后人所敬仰。

苏轼对逆境一向能处之泰然。他在渡海去海南孤岛时,曾感伤地说:“何时得出此境耶?”但一转念,他又自我排解道,在茫茫宇宙中,整个中国也不过是一小岛而已。盆水泼地,蚂蚁以为是灭顶之灾,“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道之路乎?”苏过的《飓风赋》(卷七)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苏轼这一思想。赋的前面大部分描写飓风的威力,结尾处问道,飓风“果足怖”吗?他说:“蚁之缘也,吹则坠;蚋之集也,呵则举。夫嘘呵曾不能以振物,而施之二虫则甚惧。”在“水击而三千,抟扶摇而上者九万”的大鹏看来,根本不算一回事。如果有大鹏那样的胸襟和视野,飓风也就不足称飓,不足为怖了。“则向之所谓可惧者”,皆“耳目之不广,为外物之所变”造成的。

元符二年(1099),苏过还写了一篇《志隐》(卷七),通过主客对话,进一步发挥了苏轼的随遇而安的思想。他针对客人“夸三晋而陋百粤”的观点,首先阐明了万物齐一、晋粤无别的思想。

他说:“彭聃以寒暑为朝暮,蟪蛄以春秋为期颐(百岁),孰寿孰夭、孰欣孰悲?……子知鱼之安于水也,而鱼何择夫河汉之与江湖?知兽之安于薮也,而兽何择于云梦之与孟诸?”他说,儋耳虽是“瘴疠之地”,但也有“可(称)道者”在:“天地之气,冬夏一律,物不凋瘁,生意靡息。冬夏葛,稻岁再熟。富者寡求,贫者易足。绩蕊为衣,艺根为粮。铸山煮海,国以富强。犀象珠玉,走于四方。士独免于战争,民独勉于农桑。其山川,则清远而秀绝;陵谷,则飘渺而苐郁。虽龙蛇之委藏,亦神仙之所宅!”在苏过的笔下,当时还很落后的儋耳,简直是人间天堂、神仙住的地方。这正是苏轼“海南万古真吾乡”的思想。这种万物齐一、随遇而安的思想,显然受了庄子哲学的影响,但在当时对苏轼父子战胜困难,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其次,苏过针对客人以钟鸣鼎食劝其仕进的观点,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功高则身危,名重则谤生。枉寻(屈曲不正,攀援依附)者见容,方枘者必憎。而自古豪杰之士,有不能闾阎之穷,慨然有澄清之志,探虎穴、索骊珠而得全者,盖无一二也。”官场中容不得正直的人!苏轼之所以一贬再贬,正因为他功高名重,方枘正直。鉴于苏轼的教训,苏过表示,他安于眼前置身遐方的生活:“今置身于遐方,如有物之初,余逃空谷之寂寞,眷此世而愈疏。追赤松于渺茫,想神仙于有无。此天下之至乐也。”苏过《志隐》的安贫乐道主张,既符合苏轼的一贯思想,更符合他贬官岭南时的精神状态。《宋史·苏过传》说:“初至海上,(苏过)为文曰《志隐》,轼览之曰:“吾可以安于岛夷矣!”据晁说之《苏叔党墓志铭》载,苏轼还准备“自为《广志隐》,以极穷通得丧之理”,由此可见苏轼对这篇文章之重视。

苏轼远谪岭南,尝尽了世态炎凉。苏过在《和叔宽赠李方叔》(卷二)中深有感慨地说:“管鲍久已死,交情云雨翻。”但是,世间毕竟还是好人多。就在很多人怕受牵连,对苏轼唯恐避之不及的时候,也有不少亲朋好友,甚至素不相识的人,对苏轼充满了关切之情。其中有万里致书的常子然,其《祭常子然文》(卷八):“嗟我先君,昔迁南夷。万里致书,公时布衣。同臭使然,忘其祸危。”有万里探亲、死于途中的舅父王元直,《王元直墓碑》(卷九)云:“先君之迁于南也,平昔亲旧屏迹不敢问安否者七年。

舅氏慨然奋不顾身曰:“公盛时在朝廷、典方面,则往见之;今厄穷瘴疠之地,吾等乃避畏行迹,非夫也!”率同往者一人,遂独浮江而下,将自洞庭、桂岭而南。会先君有诏北还,而舅氏遇疾于途以卒。”有不顾朝廷禁令、毅然相访的李安正、王子直,《书漳南李安正防御碑阴》(卷九)云:“绍圣初,先君谪罗浮。是时法令峻急,州县望风旨,不敢与迁客游。一夕,苍梧守李公安正引车骑扣门,请交于衡门之下。”其《赠王子直》(卷一)云:“南行几万里,亲旧书亦绝。……未着绝交书,已叹交游绝。……怪君一事无,访我此穷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苏过有一首《己卯冬至,儋人携具见饮》(卷二)诗,生动描述了海南人民对苏轼父子的情谊。

这时,苏氏父子已谪居海南三年,他们同海南人民已经没有多大的语言障碍了。当地父老同情他们久谪不仕,给他们送来的肴蔬,盛满了食器。

今存《斜川集》中的绝大部分诗文作于徽宗朝,从中也可清楚地看到徽宗朝对所谓元佑党人的迫害,苏家的处境,徽宗统治集团的腐朽,以及当时严重的阶级对立。

在徽宗朝,当年的执政大臣苏辙,一直闲居颍昌十余年,不再与人相见,默默以死。苏过有很多咏诵苏辙的诗篇(所引均见卷三),如《次韵叔父上巳二首》的“绝口谁能论梦幻,逢人聊只话耕桑。翟公门外常罗雀,要放空阶草木长”;《叔父生日四首》的“枕上轩裳何足梦,壶中天地本来宽。幅巾从此追巢许,永愧苍生起谢安”;《次韵叔父黄门己丑岁除二首》的“求田问舍追三径,面壁灰心过九年”等等。苏过在《祭叔父黄门文》(卷八)中说:

“公之脱身南荒而归也,则淡然箕山之下,潩水之滨。友巢由于千载,追松乔于白云。盖与世而相忘,默渊潜而自珍。托《春秋》以见志,戮奸宄于灰尘(指苏辙晚年所作《春秋传》等)。公虽不用也,而天下愈尊之如泰山,归之如凤麟。”这些诗文都反映了苏辙晚年默默无闻,郁郁寡欢,潜心于学术研究的境况。

苏轼三子也长期沉沦下僚或闲居,苏过在《送伯达(苏迈)兄赴嘉禾》(卷三)中写道:“我生三十余,忧患恰半生。……五载卧箕颍,分甘一廛氓。嗟哉生理拙,口腹不解营。各逐升斗仕,弹冠愧渊明。”苏过于崇宁二年居颍昌,从“五载卧箕颍”句可知,此诗写于崇宁六年(1107),时苏过三十六岁,在这“三十余”年中,他有十多年都是在伴父南迁和闲居颍昌的“忧患”中度过的,都在做“一廛氓”。由于生活艰难,他们不得不为升斗之禄而出仕。

《送仲豫(苏迨)兄赴官武昌叙》(卷八)说:“长兄(苏迈)年五十有三,不能俯仰于人,犹为州县吏;仲兄(苏迨)少不乐仕进,亲戚强之,今四十有三,始为管库官。”从“长兄年五十有三”,仲兄“四十有三”,可知这篇叙作于政和元年(1111),时苏过四十岁,闲居许昌。仲兄苏迨本不乐仕进,而亲戚强迫其出仕,显然也是为生活所迫。苏过的《送仲南兄(苏辙子苏适)赴水南仓》,生动表现了苏过兄弟(包括堂兄弟)在从仕上的思想发展过程。早年他们都意气风发,似乎定有作为:“忆君结发读书日,肯学呻吟事刀笔?

功名直欲高古人,议论从来气横臆。”后来却事与愿违,只好高卧林泉,潜心文史:“咄嗟岁晚事大谬,翻然自许林泉役。躬耕二顷羞甘旨,栉风沐雨忘晨夕。十年不知簪组味,万里能舒陈蔡厄。

丈夫升沉何足道,竭身养志真奇特。闭门却求文史乐,劲气岂为穷居屈?”后来连高卧山林也无法坚持,为了谋生,只好去做不屑做的“刀笔”吏:“迩来弹冠本非好,黾勉聊从父兄迫。区区试吏仓庾间,定知蜡屐何曾得。嗟余白发亦自笑,眷眷一官乃鸡肋。

明年驱车走太行,正坐相如空四壁。”家徒四壁,生活艰难,是苏过兄弟被迫出仕的重要原因。从“明年驱车走太行”可知,这首诗作于监太原税前夕的政和元年。苏过晚年曾三次出仕,但思想上一直很苦闷,表现仕隐矛盾的诗篇在《斜川集》中比比皆是。

苏过对徽宗的荒淫腐朽,追逐声色狗马也很不满,这集中表现在《书〈张骞传〉后》(卷八)一文中:“酒色之害人,甚于毒药;博弈之害财,甚于盗贼。然人之畏毒药而甘心于酒色,知恶盗贼而不厌博弈者,何哉?适于己而忘于害耳。千金之子破产于声色狗马,万乘之主失德于玩好嗜欲者多矣,岂不信哉!”适己忘害是全文的中心。他指责汉武帝“以一马之故,穷师万里”;而汉武帝不惜“穷师万里”以夺取宛马,又是张骞启之。苏过感慨道:

“呜呼!苟一夫之私欲,竭生民之膏髓,虽系虏其人,而郡县其地,何补疮痍之万一哉!”而“贪人之心如饥渴然,必欲有其所未有者为富,见其所未见者为宝耳,夫岂有穷哉!”这篇文章显然是针对徽宗朝的花石纲之役而发的。花石纲之役是引起方腊起义的直接原因之一,方腊在漆园誓师时就曾讲到宋徽宗的“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之“糜费”:“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苏过所谓“万乘之主失德于玩好嗜欲”,即暗指徽宗;所谓汉武帝“以一马之故……几及胜、广之乱”,就是对徽宗的警告;而方腊起义的爆发,证明他是颇有预见性的。

苏过还把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民间的疾苦作了鲜明对比。他在《小雪》(卷二)一诗中深刻揭示了当时贫富的悬殊:“不知贫与富,苦乐相悬绝。”达官贵人住在金碧辉煌的宫室里,饰有麒麟的炭炉烧得通红,喝着银瓶御酒,虽然宫外雪花纷飞,宫内却春意盎然,个个醉面生辉。而贫者的情况却恰恰相反,荜门破壁,寒士屋破,絮雪穿入,衣破肘现,鞋破趾出,薪湿不燃,寒夜难熬。

同是雪夜,贫富如此不同。

苏过对贫者是充满同情的。在《北山杂诗》(卷二)中,他写到一位“樵叟”:“空山寂无闻,独拥寒炉火。时时黄犬吠,知有行人过。扣门但樵叟,束薪求售我。辛勤易一饭,空腹安能果。我困亦无几,僮仆行忧饿。明朝且食粥,弹铗悲楚些。”《山居苦寒》(同上)中,还写到一位年过八旬的孤苦寡妇:“傍舍孤嫠八十余,背无完絮况裙襦。分衣愧乏庄公惠,纸被聊将慰老臞。”他因自己已经到了“食粥”的境地,面对“樵叟”,只好弹铗悲歌;对“孤嫠”,也只能送一床纸被供其御寒。他对贫苦人民虽无力援助,或所助微薄,但对他们的关切之心却跃然纸上。

同类推荐
  • 一片扁扁的阳光

    一片扁扁的阳光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读红一得

    读红一得

    《读红一得》是一部文化散文随笔作品集。在我国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本书的作者刘广定老先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不同的版本对《红楼梦》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地,他虽然自谦地称其为心得,但事实上通过一些章节的深刻剖析,使读者对《红楼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更为深入的了解。
  • 关于普罗旺斯的一切

    关于普罗旺斯的一切

    一本悠闲风趣的普罗旺斯慢生活词典,在《关于普罗旺斯的一切》中,彼得梅尔以一贯的幽默俏皮的笔调娓娓道来,带着我们体味“葡萄酒庄园的微醺”,领略“纵情歌舞的祈愿节”的盛况,见识“普罗旺斯飞车”,考证“汉尼拔的足迹”,聆听“葡萄瓶奏鸣曲”,饱享“芬芳四溢的天堂”的暗香浮动,品味各种“法兰西美食”。我们在跟随彼得·梅尔享受普罗旺斯慵懒、惬意生活的同时,不时还为他的幽默捧腹大笑。
  •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

    本套丛书贯通陶尔夫和诸葛忆兵两代学者的大家精髓。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笔下有了极致的表达和多样的呈现,既从历时性方向揭示出了宋词阶段性的发展过程,也从共时性角度展示出了每一阶段词坛丰富多元的审美形态,从深度上推进了宋词史的研究层次,也从广度上拓展了宋词史的研究领域。全书以天然的多元互补和繁复开放的优势,令读者感受到南北宋词学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对研究古代文学的专业人士及爱好者来说,是一部值得珍藏的文化积淀著作。
  •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歌后王菲缘何一曲成名?词王林夕的华词丽藻背后隐藏他怎样一番为人?Beyond、张国荣、梅艳芳、张学友、陈奕迅、谢霆锋、陈百强、林忆莲、太极……在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33位香港乐坛顶级歌者,33段涌动着绚丽音符的时光……藏着不是遗忘,经典恒久留存。
热门推荐
  • 在梦境研究所呆的那些年

    在梦境研究所呆的那些年

    有人说——人生做梦有三个境界,做梦是梦,做梦不是梦,做梦还是梦。也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梦界故,两者皆可抛。……欢迎来到梦境研究所!
  • 总裁不放手:再爱一次好不好

    总裁不放手:再爱一次好不好

    宋瑶22岁嫁给邵氏接班人邵衍笙,两年后两人又因婚姻破碎离了婚。当她裹着大衣出了邵家庄园的那一刻才明白这都不是梦,两年来,他不是出差就是应酬,两年1130天见面的时间只有30天不到。宋瑶能做的就是做好邵家太太的本分,他的出现像是一个骑着白马的黑骑士,把深处水深火热的她解救了,当他在所有人看自己笑话的时候,说自己是他此生最爱的女人,她就知道自己的心沦陷了,不顾别人的异样目光,义无反顾的嫁给了他。可是如今,她该何去何从?
  • 魔妃狂妻

    魔妃狂妻

    一场活体试验让她拥有穿越异世的能力,脚才踏出,竟然被人当作公主抬了回去,都说没能力的人要低调,可这个人偏偏做啥都高调,而且很嚣张,用她自己的话说,反正闲着也无聊,就让她这个祸害去异世嚣张回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幻记

    星幻记

    宅男,李忍在家玩游戏但因14000光年外的艾尔星球上的一场,超远虫洞的科学实验而产生的空间混乱将远在14000光年的李忍给吸到了艾尔星球上,一场神奇的冒险也开始了。
  • 说好话办好事

    说好话办好事

    人人会说话,人人在办事,但结果却是天地之别。越是与我们天天相伴的东西越容易被忽略,越是经常被忽略的东西却越重要。家庭背景、学历、机遇……我们的眼光过多地集中在这些对一个人的成功看起来似乎至关重要的要素上,实际上,所有这些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迈向成功的台阶,而说话与办事的本事才是助你迈上这一台阶的源动力。说话嘴上要有硬功夫,办事心里要有软手段。说话与办事可以分开来讲,但不可分开来做,任何把说话与办事的学问教条化、简单化的做法都不可取,它来源于对生活的总结,也必须在具体的运用中去学习。在办事的过程中琢磨说话的窍门,通过说话水平的提高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这才算找到了学习办事技巧与说话诀窍的门径。
  • 去深渊救你

    去深渊救你

    崔泊言:我在这浮躁的世间流浪,遇见你,才知道我生存的意义。谢知非:这世间对我来说,不过如此,遇见你,我才知道,这世间也就不过如此。我们的相遇,是我对你的救赎,也是你对我的拯救。遇见你,我才知道,也许我还有活下去的意义。碰见你,我就知道,这辈子逃不掉了。正好,我也没想逃。
  • 狂拽总裁的升职小娇妻

    狂拽总裁的升职小娇妻

    他是高高在上的孟氏集团总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是遭亲人算计,天命作弄的落魄千金。一次阴差阳错,让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一生都纠缠在了一起。姜莞俞看着他扯开领带,不自觉的后退:“你…你要干什么?”他邪魅一道:“干你!”……她十分霸气的坐在他的办公桌上:“姓孟的,你把属于我的东西还给我,我我自力更生!”他却将她扑倒:“有些事,你一个人办不了……”他霸道,腹黑,说一不二;她固执认死理,寸土不让……他们之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以为他是她的过客,没想到,却成了她的归人;她以为,再也没有勇气去爱,可是早在她没有留意的时候,那颗红豆,已成心底朱砂。
  • 天斗五行

    天斗五行

    自盘古开天劈地,宇宙便从一片混沌之中渐渐成型。世间奸邪皆遁入无尽炼狱,是为魔域;真善则飞升入天,是为神界。其间相隔九天银河,以人间为界。而自混乱之中以阴阳调和,天火与魔心为眼,落入人间。千年以来,神界与魔域相斗,皆以平手了结,于是魔域派出魑魅进入人间寻找传说中的魔神之心,而神界也出使使者,寻觅天火......
  • 无用神媳

    无用神媳

    何琼身为帝都何氏帝族的接班人,遭人暗算,家族为避免何琼被偷袭,让何琼暂嫁入清水城陈超为妻,避锋芒,直至接任大典之日!何琼为隐藏身份,装扮成土里土气的笨媳妇,陈氏家族对其不满!而何琼一边扮演无用媳妇,一边暗里调查,并帮助丈夫功成名就,收获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