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91600000001

第1章 卷九(十六则)(1)

蒋魏公逸史

【原文】

蒋魏公《逸史》二十卷,颖叔所著也,多纪当时典章文物。云旧有数百册,兵火间尽失之,其曾孙芾始捃摭遗稿,而成此书,将以奏御,以其副上之太史,且板行之,传之天下后世,既而不果。蒋公在熙宁、元祐、崇宁时,名为博闻强识,然阅其论述,颇有可议,恨不及丞相在日与之言。其一云:“行、守、试,视其官品之高下,除者必带本官,吕晦叔除守司空而不带金紫光禄大夫者,此翰林之失也,既不带官,不当著‘守’字,故晦叔辨之,遂去‘守’字,为正司空,议者谓超过特进、东宫三太、仪同矣。”予谓行、守、试必带正官,固也。然自改官制以后,既为司空,自不应复带阶官。吕从金紫迁,只是超特进一级耳,东宫三太,何尝以为宰相官?仪同又系使相也,吕亦无自辨之说。其二云:“文潞公既为真太师矣,其罢也,乃加‘守’字,潞公怏怏,诸公欲为去之,议者谓非典故,潞公之意,止欲以真太师致仕耳,诸公曰:‘如此可乎?’曰:‘不可,为真太师则在宰相之上。’竟不去‘守’字,但出札子,令权去之。”案潞公本以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河东节度使致仕,入为平章军国重事,故系衔只云太师。及再致仕,悉还旧称,当时有旨于制词内除去“守”字,以尝正任太师也。所谓札子权去,恐或不然。其三云:“旧制,执政双转,谓自工部侍郎转刑部,刑部转兵部,兵部转工部尚书。惟宰相对转,工部侍郎直转工书,比执政三迁也。”予考旧制,执政转官,与学士等。六侍郎则升两曹,以工、礼、刑、户、兵、吏为叙,至兵侍者,转右丞,至吏侍者,转左丞,皆转工书,然后细迁。今言兵侍即转工书,非也。宰相为侍郎者,升三曹,为尚书者,双转。如工侍转户侍,礼侍转兵侍,若系户侍,当改二丞,而宰相故事不立丞,故直迁尚书。今言工侍对转工书,非也。其四云:“杨察为翰林学士,一夜当三制,刘沆以参知政事,富弼以宣徽使,皆除宰相。宣徽在参政下,则富当在刘下,乃误以居上,人皆不觉其失,惟学士李淑知之,扬言其事,遂贴麻改之。”予考国史,至和元年八月,刘沆以参知政事拜集贤相。二年六月,以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文彦博为昭文相,位第一,刘沆迁史馆相,位第二,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富弼为集贤相,位第三,其夕三制是已。而刘先一年已在相位,初无失误贴改之说。其五云:“有四仪同:一曰开府仪同三司,二曰仪同三司,三曰左仪同三司,四曰右仪同三司。”案自汉邓骘始为仪同三司,魏、晋以降,但有开府仪同三司之目,周、隋又增上字为一阶,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又有开府、上开府,仪同、上仪同,班列益卑,未尝有左右之称也。后进不当辄议前辈,因孙偃有问,书以示之。

【译文】

蒋之奇(字颖叔)所撰写的《逸史》二十卷,大多是记述当时的典章制度和文物。据说原来有数百册之多,由于长期的战乱而全部散失了。后来他的曾孙蒋芾着手多方收集其遗稿残集,整理汇编成这部书。准备进呈朝廷,把副本送往了国史馆,希望能制版刊印,以便传之于世,却没有得到结果。蒋颖叔在神宗熙宁、哲宗元、徽宗崇宁三十多年里,以博闻强记而著名。然而阅读他的论述后,觉得有些方面很值得商榷。遗憾的是没有于丞相在世之日与他商讨这些问题。其一说:“官吏任用时称行、守、试,都是视其官品的高低而定。官员升迁必带本官,吕晦叔升任守司空而不带金紫光禄大夫官阶,这是翰林院起草制书时的一个错误。既然不带官,就不应当写上‘守’字,所以吕晦叔进行辩驳,于是去掉了‘守’字,改为正司空。评论者认为这超过了散官正二品的特进、东宫三太(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开府仪同三司。”我查考本朝官制,在官吏任用上称行、守、试,都必须带本官,这是严格的规定。然而改革官制以后,情况有变化,既然加司空衔,就不应当再带官阶。吕晦叔从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晋为司空,只是超特进一级。东宫太师、太保、太傅,怎么能视为宰相官呢?开府仪同三司又系为荣誉称号的使相,这一点吕晦叔也没有加以自辩。其二说:“文彦博既为实授太师,被罢免以后,加‘守’字,他很不高兴,朝中一些官员想为他去掉‘守’字,有的人说这不符合制度,文彦博的意思不过是想以实授太师衔退休。有些官员向相关机构询问这样做是否可以,回答说:‘不能这样做,因为实授太师位在宰相之上。’故没有去掉‘守’字,但后来出了一道文书,说暂时去掉。”按文彦博原是以开府仪同三司加太师衔、河东节度使退休,后又起用为平章军国重事,所以系衔只称太师。待他再次退休时,仍然全用旧称,当时朝廷降旨在制书里去掉“守”字。因为他曾实任太师之职。那种所谓出个札子,暂且将守字去掉的说法,恐怕不是这样。其三说:“本朝原来的官制,执政官员的调动,由工部侍郎转为刑部侍郎,刑部侍郎转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转为工部尚书。只有宰相是对转,由工部侍郎直接转为工部尚书,相当于执政官员的三迁。”我查考原来的规定,执政官转官,与学士相同。六部侍郎可升两级,以工部、礼部、刑部、户部、兵部、吏部为顺序,升至兵部侍郎后,可转为右丞,升至吏部侍郎,可转为左丞,然后都转工部尚书,以后慢慢升迁。今天有人说兵部侍郎直接转为工部尚书,这是不对的。宰相原为侍郎的,升了三级,原为尚书的,升了两级。如工部侍郎转为户部侍郎,礼部侍郎转为工部侍郎,假如是户部侍郎,当改作左右二丞。而原来制度中宰相不设丞,所以直接升尚书。今有人说工部侍郎对转为工部尚书,这是不对的。其四说:“杨察为翰林学士,一夜之间起草了三篇制书,刘沆原为参知政事,富弼原为宣徽使,都升任为宰相。按制度的规定,宣徽使位在参知政事之下,那么富弼的职位应当在刘沆之下,有人错误地认为富弼位在刘沆之上。人们都没有察觉这一失误,唯有学士李淑知道这一点,指出了其错误所在。于是贴麻纸将其改正。”我仔细查考国史的记载,仁宗至和元年八月,刘沆以参知政事升任集贤相。二年六月,文彦博以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升任昭文相,位居第一。刘沆升任为史馆相,位居第二,列于文彦博之后。富弼以宣徽南院使判并州升任集贤相,位列第三。所说的一夕三制就是指此。而刘沆在一年前就居宰相之位,当初并没有所谓失误的贴改之说。其五说:“仪同这类机构有四:第一种称为开府仪同三司,第二种称为仪同三司,第三种称为左仪同三司,第四种为右仪同三司。”核对有关记载,仪同三司的设置,始于汉代邓骘。魏晋以来,但见开府仪同三司的名称。北周与隋朝又增上字为一阶,后又改仪同三司为仪同大将军。又有开府、上开府、仪同和上仪同,班排更加低下,未尝有左右之分。作为晚辈后学,不应当总是评论前辈之事。由于我的孙子洪偃问到这些,所以我就将其书写出来让他看。

沈庆之曹景宗诗

【原文】

宋孝武尝令群臣赋诗,沈庆之手不知书,每恨眼不识字,上逼令作诗,庆之曰:“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上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梁曹景宗破魏军还,振旅凯入,武帝宴饮联句,令沈约赋韵,景宗不得韵,意色不平,启求赋诗,帝曰:“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诗?”景宗已醉,求作不已。时韵已尽,唯余竞、病二字,景宗便操笔,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叹不已,约及朝贤,惊嗟竟日。予谓沈、曹二公,未必能办此,疑好事者为之,然正可为一佳对,曰:“辞荣圣世,何愧子房?借问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后两句,亦自的切。

【译文】

南朝宋孝武帝曾经令群臣赋诗,沈庆之手不能写字,眼不能识字,孝武帝逼他赋诗,沈庆之说:“臣只是不会写字,请允许我口述,由颜师伯为我记录下来。”孝武帝同意了他的请求,命颜师伯执笔记录。沈庆之略作思考后吟道:“微生遇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孝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在座的文武大臣无不称其辞意之美。南朝萧梁时,武将曹景宗领兵与魏军作战,大破魏军,凯旋还朝。梁武帝设宴庆祝,并命群臣赋诗联句助兴,令沈约提出赋诗所用的韵字,大臣按自己所得的韵赋诗。曹景宗未分得韵字,面有不快之色,向皇帝请求允许他赋诗。梁武帝说:卿武艺超群,人才英拔,何必在作诗一事上计较呢?曹景宗这时已有醉意,坚持要求作诗。而这时沈约已把韵字分配给了大臣们,只剩下了“竞”、“病”两个韵字,曹景宗听后随即操笔书诗一首:“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梁武帝看后惊叹不已,沈约以及在座参与赋诗的文武大臣也为此赞叹竟日。我认为沈庆之、曹景宗二人未必能作出这样辞意兼美之诗,疑为那些多事的人所杜撰。然而这两首诗正好可以合成为这样一上好联句:“辞荣圣世,何愧子房?借问路人,何如去病?”若全用后两句,也自然贴切。

蓝尾酒

【原文】

白乐天元日对酒诗云:“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又云:“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荆楚岁时记》云:“胶牙者,取其坚固如胶也。”而蓝尾之义,殊不可晓。河东记载申屠澄与路傍茅舍中老父、妪及处女环火而坐,妪自外挈酒壶至曰:“以君冒寒,且进一杯。”澄因揖,逊曰:“始自主人翁,即巡澄,当婪尾。”盖以蓝为婪,当婪尾者,谓最在后饮也。叶少蕴《石林燕语》云:“唐人言蓝尾多不同,蓝字多作啉,出于侯白《酒律》,谓酒巡匝,末坐者连饮三杯,为蓝尾,盖末坐远,酒行到常迟,故连饮以慰之,以啉为贪婪之意。或谓啉为燣,如铁入火,贵其出色,此尤无稽。则唐人自不能晓此义。”叶之说如此。予谓不然,白公三杯之句,只为酒之巡数耳,安有连饮者哉?侯白滑稽之语,见于《启颜录》。《唐艺文志》,白有《启颜录》十卷、杂语五卷,不闻有《酒律》之书也。苏鹗《演义》亦引其说。

【译文】

唐代白居易于正月初一把酒吟诗说:“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又说:“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据《荆楚岁时记》说:“胶牙,是取其坚固如沾胶之意。”而蓝尾之意,人们则不大清楚。《河东记》里记载,申屠澄与住在路边茅舍中的一对老夫妇及小女环火而坐,一老妇人从外面提着一壶酒进来,对申屠澄说:“因为你冒着天寒而来,请先饮一杯。”申屠澄拱手辞让说:“礼应是主人先饮,最后才轮到我,当婪尾。”这里作婪尾,大概是把蓝字写成了婪字。当婪尾,意思就是聚会饮酒时轮在最后面。叶少蕴所作的《石林燕语》中说:“唐朝时所说的蓝尾,意思多有不同。蓝字大都写成啉字,这可见于侯白的《酒律》一书,书中说聚会饮酒,轮流一圈,坐于末位者须连饮三杯,称为蓝尾,这大概是因为坐在末尾的人要轮到最后才喝,酒轮到他要经过一段时间,所以连饮三杯以表示慰意。有人说啉是贪婪的意思,还有的说啉即就是火禀,就像铁块放入炉火中,让其特别出色,这纯属无稽之谈。由此可见,唐朝时的人们也不明白蓝尾的意思。”叶少蕴的看法便是这样。我认为并非如此,侯白在《酒律》中的连喝三杯的说法,只是喝酒时的巡数,哪里有别人喝一杯而自己连饮三杯的呢?侯白滑稽之语,见于《启颜录》一书。《唐书·艺文志》里录有侯白的《启颜录》十卷和《杂语》五卷,不见收录《酒律》一书。而苏鹗的《演义》里也引用了叶少蕴的说法。

欧阳公辞官

【原文】

欧阳公自亳州除兵部尚书知青州,辞免至四,云:“恩典超优,迁转颇数。臣近自去春由吏部侍郎转左丞,未逾两月,又超转三资,除刑部尚书。今才逾岁,又超转两资。尚书六曹,一岁之间,超转其五。”累降诏不从其请。此是熙宁元年未改官制时,今人多不能晓。盖昔者左右丞在尚书下,所谓左丞超三资除刑书者,谓历工、礼乃至刑也。下云又超两资者,谓历户部乃至兵也。其上唯有吏部,故言尚书六曹,超转其五云。

【译文】

欧阳修自从在亳州官拜兵部尚书知青州以来,先后有四次上书奏请辞官。他在上书中说:“承蒙皇上特恩厚遇,数次升迁,臣自去年春天由吏部侍郎转为左丞,没有超过两个月,又越三等,官拜刑部尚书。今任期才过一年时间,又越两级。尚书省下属有六等,官员的晋升,是严格按照工、礼、刑、户、兵、吏的资历和顺序进行的,而臣在一年之内,连续越级五等。”针对欧阳修的多次辞官奏请,朝廷累次下诏不批准他的辞官请求。这是神宗熙宁元年未改官制时的事情,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情况。本朝过去授官制度规定左丞右丞位在尚书之下,欧阳修的奏书所说的左丞越三等为刑部尚书,就是说没有依次经过工部、礼部尚书而直接转为刑部尚书。后面又说越两级,就是没有经历户部而直接转为兵部。兵部以上就只有吏部了,所以欧阳修在上书中说自己在尚书六等中连续五次越级。

南北语音不同

【原文】

南北语音之异,至于不能相通,故器物花木之属,虽人所常用,固有不识者。如毛、郑释《诗》,以梅为楠,竹为王刍,蒌为翘翘之草是矣。颜师古注《汉书》亦然。淮南王安《谏武帝伐越书》曰:“舆轿而隃领。”服虔曰:“轿音桥,谓隘道舆车也。”臣瓒曰:“今竹舆车也,江表作竹舆以行。”项昭曰:“陵绝水曰轿,音旗庙反。”师古曰:“服音、瓒说是也,项氏谬矣。此直言以轿过领耳,何云陵绝水乎?旗庙之音,无所依据。”又《武帝纪》:“戈船将军。”张晏曰:“越人于水中负人船,又有蛟龙之害,故置戈于船下,因以为名。”瓒曰:“《伍子胥书》有戈船,以载干戈,因谓之戈船也。”师古曰:“以楼船之例言之,则非为载干戈也。此盖船下安戈戟以御蛟鼍水虫之害。张说近之。”二说皆为三刘所破,云:“今南方竹舆,正作旗庙音,项亦未为全非。颜乃西北人,随其方言,遂音桥。”又云:“船下安戈戟,既难厝置,又不可以行。且今造舟船甚多,未尝有置戈者,颜北人,不知行船。瓒说是也。”予谓项音轿字是也,而云陵绝水则谬,故刘公以为未可全非。张晏云“越人于水中负船”,尤可笑。

【译文】

同类推荐
  • 徐国春秋

    徐国春秋

    嬴宝宗,徐国世子。国破家亡,兄弟羁旅,亡国之君又会有怎样的际遇……
  • 尘三国

    尘三国

    从东汉末年挑一些人名,写一个或许能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尘三国,以上。
  • 圆楼里的思念

    圆楼里的思念

    故事叙述圆楼里几代人为了追求幸福生活不断奋斗的历史,但“奶奶”“爸爸”两代人的奋斗总受历史时代的局限,付出的努力总换不来他们所向往的生活,不住地为抵御饥饿、贫困的折磨而心力交瘁,只有到了“我”这个时代个人的奋斗才与幸福生活划上等号……“奶奶”坚毅果敢、“爸爸”老实懦弱,但共同特征是为了家人能过上好日子甘愿自己一个人吃苦受累,令人感动。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但朴素优美的语言透出浓浓的思念之情和对这个伟大时代的赞颂之情……
  • 侍女与红警

    侍女与红警

    一个在侯府的卑微女子获得了一辆红警三基地车,看她是如何从下人一步步成为一方霸主。
  • 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首《虞美人》让后人千古传唱,有美人绝代,恨君王薄命。他是南唐历史上最后一位帝王,上天对他,厚道也残忍,赐予了他倾城倾国倾天下的大小周后,也赋予了他一生的才情、荣耀、悲剧和传奇,究竟是命运选择了他,还是一世嘲弄?吹开历史的风尘,揭秘这位“千古词帝”几十年生死荣辱……
热门推荐
  • 万千浮华

    万千浮华

    他们是天之娇子,地之宠儿,手掌生死,享尽世间繁华,却难逃命中注定。梦初醒,他愿倾尽天下,换弟弟一世安康,却已为时已晚。泪流尽,他愿一世祝福,换爱人一生幸福,却天意弄人。大地人生,雪花落尽,忘了前尘多少事,木雕小人手中捂,丝丝疼,入心底,不知为了谁
  • 轻抚微光

    轻抚微光

    星星再微弱的的光,也能照亮一个世界。你就是我世界里唯一的星星,照亮了我的世界。“阿辰,我要走了。”颜姒亲了亲他的额头,眼眶微红。“若我不曾见过光,就不会惧怕黑暗。”
  • 归枫羽息

    归枫羽息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渐渐忘记了仰望星空。他们不得不为了自己再次奋起反抗,再次为了活下去而努力。究竟,我是为了什么而活着呢?呐,你知道吗?沉睡在我的身体中的,另外的,那个“我”。“对不起呢,我,也是啊,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会在意,只是为了活下去罢了,只是为了所谓的理想而出发的人罢了,可是。。。果然我还是无法认同,那样的方式,随意左右他人的人生,实业,甚至生命……曾经幻想过的那个世界,此刻,已不复存在。我们生于此世,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战斗呢?为了什么而呐喊呢?为了什么,而骄傲自豪地走下去呢?我像是一片无根的落叶,渴望这一片,接纳我,包容我的大地,像一只无翼的鸟儿,只是栖息在这片小小的天地之间,多么渺小!可是我相信的哦,这个世界,存在的,最后值得我们追寻的光芒是存在的。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真的很长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呢。
  • 乱世界大陆

    乱世界大陆

    他超脱轮回,脚踏时间长河,看破前世今生,但在上古他看到了不解之谜,他欲要打破时间长河去组织阴谋,天地法则以打乱,诅咒之源蠢蠢欲动,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时光

    小时光

    十六岁的默云外生长在一个古老而淳朴的龙兴镇,奶奶是老红军,父母是烈士。所以,她的梦想就是要做一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她的身边有很多同她一样单纯善良的好朋友。可是,奶奶的意外去世,让他们不得不面对分离。
  • 左明天下

    左明天下

    不平凡的人注定要忍受不平凡的孤独。在孤独中前行,在孤独中崛起,在孤独中睥睨天下。已有老书(明末小平民)和(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大家可以去围观阅读,人品保证,新老书友可以大胆投资和收藏,也可加企鹅群,六一九零四九二二七,谢谢大家。
  • 千世纪

    千世纪

    千年前万物复苏时的一场偶然相识,命运却邂逅了我们的幸福与危机。纠结病痛痊愈过后,阴谋算计防不胜防。错失的良机,最后演变成我们最痛不欲生的灾难。千世纪以后的今日,在宇宙深处的星云幻像里,十三只耀眼的尾巴极速闪过,在这一团团神圣光辉的笼罩与庇护之下,陌生却又熟悉的面孔接踵而来…就这样,十三位天使与人类的故事,以此拉了帷幕…
  • 凤倾天下

    凤倾天下

    现世英武干练女警,变成懦弱无依,惨遭退婚的丞相府庶女——那她……就痛改前非,把嚣张跋扈进行到底!!不长眼的王爷退婚还嫌弃她,三番四次来挑衅她,呵呵,给你好看!斗渣男,报复家宅中多次暗害她的人,老虎不发威,你当姐是helloKitty!一次宫宴,遇上了墨流云,这个注定要在她的生命里掀起波澜的男人,蓝颜贴心,但流言毙命。家族大难当前,她会接受渣牌前未婚夫的“好意”,还是冒着被卷入皇子暗斗势力的可能铤而走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这一次不想再错过你

    这一次不想再错过你

    他高冷学神,学校里的风云人物,老师们的宠儿。她是傲娇小学妹,普普通通,勤勤恳恳。她对他一见钟情,穷追不舍,却惨遭拒绝。“可我不想错过他”乔语安皱着脸蛋——三年后,再次相遇。他是她的主治医生。“我们不会再错过了,安安。”男人看着那个拿着化验单的女孩。温暖的言语令人安心,温暖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