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72800000006

第6章 电磁学的发展(1)

古代电磁学知识

我国是用文字记载电磁现象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5世纪,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字中就有“雷”字;西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发现刻有“电”字。西汉末年,《春秋纬·考异邮》中有“玳瑁吸”的记载,它告诉人们经过摩擦的玳瑁,能够吸引微小的物体。东汉王充已把顿牟被摩擦后可以吸引微小物体,与磁石吸引针的现象同时提出,这说明当时对这两种吸引现象引起了同样重视。在《三国志·吴书》中,曾有这样的说法:“琥珀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这就是说,腐烂的芥草不被摩擦过的琥珀吸引,比较柔软易于弯曲的金属也不被磁石吸引。这个发现说明当时已经初步可以分清哪些物质可以被吸引,哪些物质不被吸引。晋代张华曾发现用梳子梳理头发和解脱丝绸毛料衣服时的起电现象。明代的都邛在《三余赘笔》中,曾记述了一种丝绸摩擦起电现象,“吴绫出火。吴绫为裳,暗室中力持曳,以手摩之良久,火星直出。”

号称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的干草叶。琥珀是一种矿物化的黄色树胶,在古代用于装饰,琥珀和金子一样发亮,因此当时被称为“琥珀金”,后来则称为“琥珀电”。古罗马自然哲学家普林尼(Pliny,公元23年~79年)曾讲了两个传说:其一是说牧羊人玛格内斯在克里特岛的艾达山上时,他的鞋被山石所吸,以至于很难行走;另一个是说,有一座沿海的磁山,它可以使驶向它的船四分五裂,原因是钉在船上的钉子,在磁山的吸引力作用下被拔掉了。这些传说证明西方古代也是很早就发现了磁现象。据说磁石这个词,是古罗马自然哲学家和诗人卢克莱修从磁铁矿的产地,小亚细亚的地名Magnesia得来的。

为什么会产生前面所叙述的这种吸引现象,古代人曾试图给予解释。在《论衡·乱龙篇》中这样写道:“他类有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异殊,不能相感动也。”这就是说,琥珀和磁石为什么对有些类似的东西,不能产生吸引的效果呢?是由于气性不同,不能互相感应的缘故。东晋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也有类似的解释,其中写道:“磁石吸铁,玳瑁取芥,气有潜通,数有冥合。”西汉刘安(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22年)等人著的《淮南子》中,对雷、电作如下的解释:“电激气也”,“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这就是说,当时把雷看做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把电则看做是激发的气。这种看法,是比较接近几百年后的近代关于电的学说的。

卢克莱修在他的《物的本性》长诗中,对磁石吸铁现象作了这样的解释:从磁石中发射出一种看不见的细小微粒,这种微粒通过空气进入铁中,从而引起磁石与铁的相互吸引现象的发生。宋代的陈显微在《古文参同契笺注集解》中,对磁石吸铁有过这样的解释:“磁石吸铁,皆阴阳相感,阻碍相通之理……”这就是说,磁石吸铁也是由阴阳相互感应引起的。

由此可见,古代对电与磁的吸引现象的产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阴阳感应作用引起的;一种是“气”或“微粒”的作用引起的。

磁石吸铁现象,在指南针发明前就有各种应用的记载,如《水经注》等书中,提到秦始皇为了防备刺客行刺,就曾经用磁石建造阿房宫的北阙门,以阻止身带刀剑的刺客入内。此外医书上还谈到用磁石吸铁的作用,来治疗吞针。

把磁石利用在指向上,是在发现地磁场对磁石作用之后,并且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最后制成了指南针。

最早指南的磁石,叫做司南,它是由磁石制成一种勺状的物体,把它放在光滑的圆盘上,勺底(球形)与盘接触,勺柄作为指向用。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对司南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他写道:“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就是说,把勺状的磁石,放在刻有表示方位的铜盘上,它的柄停止在指南方向上。虽然司南只是天然磁石的利用,它的灵敏度是很低的,但是它却给人以启示:有一种地磁存在,利用磁石可以指向。

北宋时期,已经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一种新的指向仪器,这就是指南鱼。它的制作过程,有个重大的突破,就是采用磁化的方法。制作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使鱼形铁加热,达到700℃左右变成顺磁体;第二步再把鱼尾对正子位(北方)进行蘸水,使鱼磁化,成为一个指向仪器。

关于指南针的制造和安装方法,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1035年~1095年)的《梦溪笔谈》的第24卷《杂志一》中。其中对指南针的制造有这样的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说明沈括不仅发现了针状的指南仪器,而且也发现地磁场的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方向并不完全一致。此外,沈括还提出了四种简单的指南仪器的结构。第一种是水浮法,就是将指南针穿在几节灯芯草上,并使它浮在水面指示方向。这就是后来常用的在远海航行中曾使用过的水浮磁针仪器。第二种是指旋法,就是将指南针放在拇指的指甲上,经适当的转动而指示方向。第三种是碗唇法,就是把磁针放在碗沿上,待磁针停稳后以指示方向。第四种方法是丝悬法,就是用芥子那样大小的一滴蜡粘接一根蚕丝,并把磁针用丝缕悬挂起来,以指示方向。这种丝悬法最接近近代的各种指示仪器的方法。对这四种方法,沈括自己有一个评价,他认为前三种方法都有明显的缺点,唯独丝悬法最好。

沈括所记载的几种方法都没有方位盘。不久磁针与方位盘结合起来,使指南针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罗盘的出现为航海提供了一个可靠而方便的指向仪器。最早在我国出现了水罗盘。南宋朱继芳的航海诗中就有:“沈石寻孤屿,浮针辨四维”的诗句。后来,我国指南针传入欧洲之后,西方制成了旱罗盘,罗盘的磁针支在一个固定的钉尖上,可以自由转动,而钉盘就是刻有方位的方向盘。到了16世纪,欧洲出现了航海罗盘,这种罗盘的结构,增加了两个铜圈组成的常平架,小铜圈正好内切于大铜圈,并且由曲枢轴把它们联接起来,然后再把它们安放在一个固定支架上。

指南针的发明,不仅为航海提供了一个非常准确的指向仪器,而且也为研究地磁三要素创造了条件。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磁针的南北指向与地球的南北方向并不完全一致,这就是说存在着一个磁偏角。但是这个偏角多大,当时并没有进行定量的研究。美洲大陆的发现者,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在海上航行时,发现罗盘上的指针并不是指向北极星,而是向西偏5~6度。在陆地上最早对磁偏角进行定量测定的,是德国天体物理学家哈特曼,他在1544年3月4日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指出:“磁针指北端稍向东偏9度左右,并且还发现磁针并不保持水平,其中一端向下倾斜。”他在信中向友人表示,磁针向下方倾斜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

磁倾角的大小,是由罗盘制造者、英国地质学家罗伯特·诺曼测定的。他在1581年出版的《新奇的吸引力》小册子中,介绍了他实验的结果。他自制了一个简易的磁倾角测试仪,并于1576年测得伦敦的磁倾角为71°50′。他还发现悬浮在水面上的穿在软木上的磁针,尽管方向上发生偏转,但只是在原位置,并不产生移动。于是,他断定使磁针发生偏转的力,不是移动力而是一种定向力。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力矩。

对地磁的另一个要素——强度的测定要稍晚些,是由法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博达于1776年利用磁针振动法测得的。

静电的奥妙

物体经过摩擦以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任何两种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你可以做一个实验:把一根干燥的细长圆木棍搁在椅背上,使它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拿一张干燥的报纸平铺在门板上,用干燥的手心(也可以用干燥的刷子)在报纸上来回地刷。刷一阵子以后,报纸像刷了浆糊那样地贴在门板上了。揭下报纸,挨近木棍,报纸就把木棍吸了过来。慢慢移动报纸,木棍也跟着转动。这是经过摩擦的报纸带了电的缘故。

你可能会有疑问,所有物体都能摩擦起电的说法不对。一手拿金属棒,一手用丝绸去摩擦,金属棒就没有起电,不能吸引轻小物体。但是,如果戴上干燥的橡皮手套重做这一实验,金属棒一定会带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金属棒、人体和大地会传递电荷,摩擦产生的电荷被迅速传到大地上;而橡皮不会传递电荷,因此在后一种情况下,金属棒就带电了。

容易传递电荷的物体,像金属、碳、大地、人体、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叫做导体;不容易传递电荷的物体,像琥珀、橡胶、玻璃、石蜡、塑料、纸、油类、干木材、空气等,叫做绝缘体。当然,导体和绝缘体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随着条件的改变,绝缘体的导电能力也会增强,甚至变成导体。比如木材湿了,玻璃加热到红热的程度,就都变成导体了。

物体摩擦可以起电,这电从哪里来的?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18世纪中叶做了下面的著名实验。

甲乙两人并立在和地面绝缘的蜡板上,丙直接站在地上。开始,甲用手摩擦玻璃管,使玻璃管带电。然后乙用手指接触甲手里的玻璃管,乙身上也带了电。最后,甲乙两人分别同丙接触,结果在接触的时候都出现了电火花。但是,如果乙和甲手里带电的玻璃管接触之后,又和甲的身体接触,那么他们分别接触丙的时候,就都没有火花产生。为什么呢?富兰克林解释说,甲乙丙三人所带的电本来处于正常状态,因为摩擦使甲身上的一部分电转移到玻璃管上,乙接触玻璃管的时候电就转移到乙身上。这样一来,甲身上的电减少了,乙身上的电变多了。因此当他们分别接触电量处于正常状态的丙的时候,就产生了电火花,使三者所带的电重新处于正常状态。如果乙接触玻璃管以后又接触甲,电就会在他们之间流通,使甲乙达到摩擦以前的正常状态,因此甲乙接触丙的时候就不会有电火花。

富兰克林认为,电不是摩擦“创造”出来的,只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且在任何一个绝缘体系里总电量是不会变化的,这是电荷守恒定律的最早表述。在这次实验中,富兰克林首创了用“-e”表示甲身上的电荷,用“+e”表示乙身上的电荷。这是电学史上第一次用数学上的正负概念来说明两种电荷的性质。

过去,人们只知道有“玻璃电”、“橡胶电”、“松香电”等,自从富兰克林提出正电、负电以后,人们发现,无论哪一种电都可以归结为正电或者负电。于是就规定,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

后来建立起来的电子论,完全证明了富兰克林假设的正确。电子论认为,任何物体都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绕核转动的电子所组成。由于正负电量相等,在通常情况下,原子不显电性,整个物体也是中性的。原子核里的正电数量很难改变,而核外电子的数目却不难改变。物体失去一些电子,它就带正电;得到额外的电子,它就带负电。

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其中必定有一个失去一些电子,另一个得到额外的电子。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只是把正负电荷分开,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就是把玻璃棒上的一部分正负电荷分开,使电子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失去电子就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就带等量的负电。

让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如果带负电的物体把额外的电子完全传给带正电的物体,两个物体就都恢复到不带电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中和。如果让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在它们之间就会发生火花,同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这是一种放电现象。当你从身上脱下毛衣和头发相擦的时候,会听到细微的爆裂声;如果在黑暗中,还可见到点点闪光。这是摩擦产生的电在你身上形成的现象,通过放电正负电荷得到了中和。

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先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把半张干燥的报纸剪成十几个窄条,每条都不剪到头,使它们的上部仍旧连着。然后把剪过的报纸铺在门板上,用一只手按住上部,另一只手在纸条上来回刷一阵子。取下报纸,手捏住报纸上部,围成圆圈。这时,这些纸条不是竖直下垂,而是向四周散开,好像一条张开的“裙子”。假如你用带负电的橡胶棒从下面伸进“裙筒”,“裙子”张得更开了;如果用带正电的玻璃棒从下面伸进“裙筒”,还没等伸进去,纸条立刻都聚拢到玻璃棒上,经过摩擦的纸条带上了负电,就张成“裙子”,这是负电荷相互作用的结果。实验证明,带同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吸引。带电体所特有的这种相互作用性质,简单叫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带电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最早是在1785年,由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库仑扭秤测出的,他从中总结出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定律。当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距离小得多的时候,这些带电体就可以看成是点电荷,就是电荷好像集中在一个点上。

库仑指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的电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点电荷用q1、q2表示,距离用r表示,写成公式是:F=k(q1q2/r2)这就是库仑定律,力F称做库仑力,k是一个和单位选定有关的比例常数。电荷同号的时候,库仑力是正的,表示排斥;电荷异号的时候,库仑力是负的,表示吸引。

电荷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是怎样产生的呢?原先人们都以为它是用无限大的速度在两个带电体之间直接传递的,叫做“超距作用”。后来,法拉第认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直接传递,而是通过中间媒质用有限的速度传递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媒递作用”,是电场概念的起源。

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在电荷周围,总存在着电场;正是通过电场,才对场中其他电荷发生力的作用。静止电荷周围形成的电场,称做静电场。静电场对场中静止电荷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也就是库仑力。

同类推荐
  • 21世纪不是梦

    21世纪不是梦

    本书内容包括:我们的地球;时光之箭;世纪末的宣言;中国21世纪议程;大国;土地,发展的基础;倾听大地;话说五谷杂粮;流水,发展的源泉等。
  •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本书介绍了电视的品种功能、节目的种类、电视机的选用、保养和看电视与老幼身心健康的关系等。
  • 探索未知-生物的细胞

    探索未知-生物的细胞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出游,绿色假期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绿色出游,绿色假期

    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游遍天下的愿望。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于许多人来说,西藏就是那个最闪亮的坐标,就是那个最想要去旅游的地方。西藏,充满了奇迹与传说,也充满了神秘与变数;带着刚性和残酷,也带着空灵和幻想;既有生命禁区的漠然与冰冷,也有太阳之城的温暖和闲适。
  • 科学伴你行-恐怖环境的呼唤

    科学伴你行-恐怖环境的呼唤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许多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说自然灾害。它来到的时候有排山倒海之势!所谓的“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热门推荐
  • 并蒂双生惑天下

    并蒂双生惑天下

    双生姐妹一朝穿越,成了宫中的痴傻双胞胎姐妹,遭其他人欺负。卧槽,从来只有我们欺负别人,没有别人欺负我们的份。六年锐变,涅槃归来,双生子要翻天。虐渣打怪两不误,还附带两师父收拾残局。看不爽,打。当我者,杀。顺带召唤师身份,神兽随便契。炼器炼药阵法无所不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越世倾城恋

    越世倾城恋

    马驰椒大傻逼?乛v乛?嘿嘿。。。。神界婚礼被破坏,宝贝公主的婚礼被劫了?驸马魂魄离体还不忘下界陪她永世。慌乱中被放出的恶灵撞入体内,她却要负责净化。凡间之路被她走得一塌糊涂,倒还收回了夫君。多个冤家,她是否招架得住?算了,都收着吧。背后却都有着不同的离奇的秘密。她是神王唯一的女儿转世,亦是神王最疼爱的女儿,所有的所有让她想平凡也不可能******他们一起长大,十几年的哥哥,一辈子的夫君,无怨的守护…他与她儿时相识,她却只能丢掉记忆,换了脸,他苦苦暗寻多年,却与换了身份的她再次相爱…他与她神界相约生世,人间他暗自守护帮她寻找战争失去的记忆,却只得今生至死护佑…
  • 杀手的古代生活

    杀手的古代生活

    被父母抛弃的她,被一位好心人救,在她一次任务中,不幸丧失了性命,从而穿越到古代了,开始了自己的古代生活
  • 飞雪荒原之狼爪印

    飞雪荒原之狼爪印

    一个倒霉透顶却笑看人生,一个大智若愚却心灰意冷,世间完人本没有。无所谓,他们的可爱源自他们的真实,我痴迷于他们内心的善良与热情,我惊叹于他们之间每一个眼神的默契;在冰天雪地的辽北荒原,江湖亦如冰雪一般冷酷,然而他们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他们各自虽不完美却是最完美的一对儿,所以我乐于写下了他们的故事,讲给你听,相信你若能像我一样看到他们,也会忍不住对他们会心一笑……
  • 末世穿越之门

    末世穿越之门

    突然间,人类世界被庞大的陨石流疯狂袭击。同时,虫族的世界与地球建立起传送的时空门,虫族大军向人类世界发起了进攻,世界变得千穿百孔,国家中枢开始崩溃,末世降临。李裕额头的印记开启了穿梭之门,带他来到一个个令人熟悉的世界。李裕将在穿越世界中获得非凡的能力,并不断的提升。通过这些,在现实世界中带领人类抵御末世的全面威胁。内功、异能、法术对于李裕来说只不过一种能量的应用,掌握吸收大阳能方法的他,与这些传奇能力展开争斗。只要能够操纵无处不在的能量,就会变得无比强大。
  • 青庭祭

    青庭祭

    燕西辞心头有朵黑莲花,剧毒,偏偏舍不得拔了,只能一寸寸的用心血浇灌着。冷心魔教护法女vs痴情卖蠢正道子
  • 邪王尊宠:医仙大小姐

    邪王尊宠:医仙大小姐

    前途光明的医学博士,却重生成了夏家的废柴大小姐。醒来差点被牛撞死,丢人丢到姥姥家。众人都看她不起,夏晚宁冷笑,那就让你开开眼。生死人,肉白骨,将各路大佬从阎王爷手里抢回来。众人顶礼膜拜:神仙!大小姐是医仙!某王爷在上咬牙:医仙也是本王的,偏不远观,就要亵玩!
  • 网游之龙纹

    网游之龙纹

    来历不明的神秘女孩、冰冷美艳的前女友,三个性格各异的师妹,理不清感情的大姐,风姿卓绝的女老板,清纯的女明星,这些都将与暗影在游戏中产生什么纠缠不清的关系?
  • 地府归来

    地府归来

    学渣小子偶得阎王传承,绝美校花深夜敲开房门……“定人生死、执掌轮回!这一世,我为在世阎王!”——邓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