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10600000006

第6章 助吴伐楚成就霸业

孙武第一次真正指挥战争的机会来了,那是他为将不久,正在积极认真地训练士兵的时候,吴王阖闾来到军营听取孙武汇报情况,也正要与孙武商量出兵讨伐掩余和烛庸二人的事情。当年阖闾在即位之前,吴国王室的两个公子掩余和烛庸恰好分别出使周边的徐国和钟吾国,他们是吴王僚的同母弟弟。阖闾担心他们谋反,所以私下里命令徐国和钟吾国捉拿他们送回国,两个人知道国内发生动乱后,明白回去必将性命难保,所以迅速乔装打扮,逃脱追兵的搜查,投奔到楚国。阖闾大怒,羁押了钟吾国君,又出兵讨伐徐国,堵塞山的出口,放水淹了该地,消灭了徐国。徐国的国君也逃到楚国。当时,吴、楚是南方大国,为争夺土地,都虎视眈眈、伺机控制对方。得知吴国两位公子来投奔,楚王热情欢迎,让他们安顿下来,并且把养城封给他们,替他们修筑防护的城墙。很显然,楚国是想借掩余和烛庸二人对阖闾的仇恨之心来报复吴国,通过替掩余和烛庸养兵,一点点扩大他们的军事实力,准备有朝一日打回去,削弱吴国,在两败俱伤的情况下,楚国可以凭借强大的兵力击垮残兵,吞并吴国。当然,楚国在打什么算盘,吴王阖闾心里也很明白,只有除掉掩余和烛庸,才能保住自己的政权,去除后顾之忧。

在出兵之前,孙武画好地形图,召集众将认真分析了对方城池及兵力等状况。孙武认为,这一战涉及到楚国的利益,但是目前吴国实力还不足以迎战楚国,所以尽量不惹怒楚军,避开与其正面的冲突。主要消灭掩余和烛庸的势力,还可以趁此机会除掉淮水北岸的楚军,削弱楚国郊外的势力,为日后消灭楚国扫清道路。

因此,孙武向吴王阖闾提出了“肆楚疲楚、攻克养城”的战略方针。在作战过程中,伍子胥提出建议,吴军不在本土作战,如果全军持续作战将不利于将士休养,所以从吴军中抽出三个军的兵力,对养城及楚军边界轮流袭击。第一军袭击养城,敌方全军严阵以待,出城应战,这时,吴军马上撤退。像这样引出敌军又退回去很多次,敌方将士起初精神振奋,但到后来以为又是虚惊一场,所以一次比一次士气下降。出兵几次后,将士疲惫不堪,无心作战。此时,吴国三军同时发起进攻,攻克养城。活捉掩余和烛庸,吴国士兵个个喜形于色。

第二年,吴国开始试探楚国兵力虚实,所以先筹划攻打夷地。在强攻不克的情况下,吴军便调转军队,南下渡过淮水,直接向潜、六二地进发。当楚军的援兵赶到支援时,吴军便撤退待命,不与楚军正面冲突。楚军担心吴军假装撤走,或夜间来犯,所以将部队驻扎在附近,以待在此出兵保护潜地。当楚国部队还在坐守空城时,孙武秘密调动他的第二军人马沿着淮水前行,疾行数百里围攻楚国战略要地弦邑。当楚军即将赶到弦邑时,孙武见已成功调动了敌人,就立刻命令部队撤退。由于吴军的两支部队成功地调动了楚军,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楚军将士被左右牵制、不知所措、精疲力竭。

虽然是第一次带兵,但在战场上孙武已经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避开与敌军正面交锋,用灵活的方式寻求有利战机,攻击敌人防备虚弱的地方,出师大捷,全军上下对他莫不佩服,这场战斗的胜利确立了孙武在吴军的军事领导地位。

吴王阖闾对孙武等将士大加褒奖,高兴之余,打算乘胜进入楚地,攻打楚都郢城。孙武和伍子胥一致认为不妥,孙武说:“我军虽然获得胜利,但是刚打完这一仗士兵身体疲倦,而且大家心里都明白,楚国毕竟是一个大国,一次小小的失败并没有损伤元气,再说楚国背后还有不少同盟国,以我们的疲敝之兵对付强大的联军,就像是以卵击石啊!”吴王想了想,觉得孙武的分析有道理,便接受了规劝,答应暂时安抚士兵,整顿军备。

经过几年的力量积蓄,吴国在一步步兼并楚国边境的小地区。这时,孙武、伍子胥等大臣见时机成熟,开始与吴王阖闾一起商讨大举进攻楚国的计划。孙武认为吴国如果想直接逼近楚国中心,当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大别山以东江淮之间的豫章地区,该地还在楚国的控制之下,因而决定先打下豫章。在豫章地区附近,还存在一些独立的小诸侯国。如果发动兵力依次灭掉这些小国家,必然会伤害吴军实力,如果施展计谋使这些小国间发生争斗互相削弱,则可以大大节省兵力,所以孙武避开兵力讨伐,而通过外交手段作战。首先找到对方的矛盾,他发现这些国家每年都要向楚国交纳大量的赋税,才能获得暂时的保护,实质上就是对楚国俯首称臣。孙武利用这些小国对楚国的不满,离间他们。策动桐国背叛了楚国,同时答应无条件地保护舒鸠氏并且分给他一小块土地,说服他帮助吴国引诱楚军出战。舒鸠氏被眼前的利益征服,于是,他听从了孙武的安排,跑到楚国对楚令尹囊瓦说:“楚军实力强大,吴国人很惧怕楚国,他们明白若是将军率军围攻吴国都城,吴国根本不是您的对手,所以吴军甘愿为楚国效劳,代您讨伐叛臣桐国,收复失地。”囊瓦是个骄傲自大的人,一听这些奉承的话便大喜,于是当年秋天率领楚军向东进发,在豫章驻扎大批军队,观望吴军“伐桐”的行动。孙武见楚军已经中了圈套,便摆出一副替楚国讨伐桐国的阵势,把吴国的多艘战船停靠在豫章南部的江面上。与此同时,孙武暗中调遣吴军大批部队集中到豫章地区中段的巢城附近,等待有利战机。然而,楚军驻扎在豫章已经很久了,却不见吴国战船有任何动静,毫无攻打桐国的迹象。久而久之,楚国士兵无所事事、变得散漫、战斗力下降,粮草也供应困难,楚军将领看到这种情况,权衡之下觉得不如打道回都。就在楚军打算撤兵之际,吴国战船突然进抵豫章,步兵也从后方赶来,摇旗呐喊,将楚军包围,只留一条小路,对楚军发起了猛攻。楚军此时哪有拼命的士气,将帅的指挥贯彻无力,士兵丢掉兵器,仓皇向小路逃跑,而吴军另一批部队早已经在这里等待很久了,见逃兵出现立刻冲出来歼灭楚军,大获全胜。

率领军队回去的路上,孙武见楚国的巢城防守松懈,而此时吴军士气高涨,便趁机指挥吴军一举攻克了巢城,活捉了楚国巢大夫子繁。这一次,孙武采用“诱骗敌军、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策略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以计谋胜出,而吴军的损伤是历来最少的。吴军在孙武的指挥下,帮助吴王打通了入楚的通道,为下一步直逼郢都铺平了道路。豫章之战后,吴国占领了原属于楚的大片土地,举国将士、百姓信心十足。吴王阖闾见此情形,召集文武百官,问道:“众位爱卿,今日我国繁荣形势是历史上罕有的,此时攻打楚国郢都,诸位以为如何?”大家商议了一番,多数认为此时是最佳时机。伐楚关系重大,于是,君臣共同制定了周密的讨伐计划,不敢有一丝疏漏。如果硬拼,即使吴军占领楚国也会遍体鳞伤,很有可能给北方强国以可乘之机,所以怎样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胜利是关键。孙武找到了伐楚的突破口,他说:“作战不仅仅国内要同心协力,还要尽可能调动外部力量。楚国有个将帅叫子常,此人见利忘义,贪得无厌,而距离郢都不远的蔡、唐两个国家多年以来备受子常的盘剥,当地百姓都对他痛恨不已。大王您如果想讨伐楚国,蔡、唐这两个小国家可以成为我们的盟国。”伍子胥支持孙武的看法,他说:“蔡、唐离郢都比我们近,对郢都附近的地形、经济等状况比我们熟悉得多。这将为我们节省很多实地考察的时间。”吴王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孙武收集了大量地图,并派密探潜入楚国内部了解楚国军事实情,获得可靠情报,与参与过吴楚之战的将领商议进攻路线,在深入研究了吴、楚之间的地形之后,勾勒出千里破楚的进军路线。吴王和诸位大臣纷纷表示赞同。

公元前506年,浩浩荡荡的吴国大军从都城出发,乘着战船沿淮河上行,途经黄邑、弦邑,然后下船徒步前进,自章豫地区西北边湍地段南下。吴军的这些行动楚军毫不知晓,直到兵临汉水时,才有人来报,楚将子常和左司马沈尹戌立刻调遣军队布阵防御,与吴军在汉水形成对峙的局面。孙武早已在子常周围安插好了几位密探,其中一位假装从吴军逃出,禀报子常道:“早闻将军宽厚,小人在吴王军中服役多年,忠心耿耿,却遭人陷害,身受酷刑,实在难以忍受才逃出来。吴王是个昏聩而没有主见的人,只会听孙武的胡言乱语。”子常对这些话当然是持怀疑态度,问道:“那么你打算怎样证明你的忠心呢?”这时来者从衣袖中拿出一张折了好几层的丝帛,“将军,小人知道只凭借只言片语难以证明我的诚心,这是我从吴军中偷出的战略路线图,希望能对您取胜有所帮助。”随后,他打开图给子常分析吴军的军阵部署,子常害怕其中有诈,所以暗暗派人到吴军考察,回来的士兵报告与来者所献图完全一致,子常也就取消了戒心。原来这一切都是孙武预先安排好的,他故意用假图骗取子常的信任,又花重金买通子常派去的士兵,导致子常对战事作出错误判断,连连中计,经过三次交战,楚军大败,失掉汉水,向后撤退。

吴军渡过汉水,接着,孙武派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率领五千人,击溃楚国派来支援子常的一支最为强劲的步兵,显示出吴军势如破竹、志在必得的信心。这时候,楚军上下军心动摇,产生畏惧之心,纷纷逃散。吴军马上出兵追击敌军,直到清发水,夫概按照孙武的嘱托,等到楚军一半人渡过河时再攻打,楚军一片混乱,狼狈而逃,吴军穷追不舍。当楚军士兵在逃跑路上停下来,准备好粮食,烧火做饭的时候,吴军再次发起攻势,楚军将士只有丢掉食物,饿着肚子逃跑,剩下还没动过的粮食统统归入吴军的口袋。孙武安排吴军这样做,是考虑到将士们在异地作战,粮食供给是最为关键的,只有从楚军本土获得粮草,才能保证持续作战,并且减轻从国内运送粮草的负担。经过十几天的不懈追击,楚军已经完全丧失了防御能力,而此时的吴军愈战愈勇,三万大军会合于郢都城门外,准备攻城。楚国朝中一片大乱,有人主张拼死一搏,有人主张暂时投降以待来日重整旗鼓,收复家园。楚昭王情急之下不知该作何决定,最后命令众将士奋力抵抗到底,担心一旦城门失守自己将命丧敌军之手,于是暗暗令身边的重臣慌忙收拾行装,带着妻儿乘马车从后门逃出城。楚军动用滚石、弓箭投向城下吴军,如暴雨从天而降,吴军冲在最前方的士兵死伤无数。孙武见势不妙,命令立刻停止进攻,而派人进城说服楚王投降,并且昭告城上将士若开门投降可免去一死,不追究任何人的罪责,而且得到丰厚的封赏。此时楚军才发现楚昭王已经不见人影,留下这些臣民替他拼命,于是将士们无心再战斗下去,此时城池易主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无关紧要,只要能够有条活路就足够了,况且还有封赏,何乐而不为。于是,将士们打开城门,吴军一举攻破郢都,完成了伐楚大业,盛极一时。进城后,孙武一一兑现了攻城时许诺的事情,并且颁布法令,不许吴军劫掠郢都百姓的家财,有违反者斩首示众,士兵们个个听从命令,不敢有任何狂妄的举动。孙武派几位将领到各地安抚百姓,帮助当地百姓恢复生产,稳定民心。楚地百姓的脸上又出现了昔日的笑容。在这次大战中,孙武指挥得当,以三万精兵击溃楚军二十万雄师,名声远扬。

当吴楚激战之际,位于吴国南部的邻居越国看到吴国国内空虚,虽然当年吴越订立过盟约,互不攻伐,但是这样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所以举兵攻打吴国。吴国由于防御不足,损兵折将,都城内狼藉一片,越国占据了周边的一些土地。当吴军凯旋时,见此情形,吴王阖闾痛下决心横扫越国。孙武力劝吴王要三思而后行:“我军已经攻破郢都,实现了大王的夙愿。目前,将士们最需要的就是休养,国内百姓刚刚受过越国的劫掠,安定生活被打破,国内的状况不容乐观,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安抚百姓、整顿国内,等到恢复之后再报仇不迟,请您斟酌。”吴王此时也精神疲惫,于是让出征的将士回家休养,封赏有功者。参与伐楚的将士按照功劳的大小都得到了应有的封地和官爵,朝廷上下一片喜悦。而此时,人们才发现,自始至终指挥这场战役的孙将军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府第,拒绝了高官封赐,大家心里都明白他才是最大的功臣。伍子胥亲自到他的府上,不解地问道:“贤弟为什么拒绝了封赏,这次攻打郢都,若不是贤弟指挥有方,是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胜利的。”孙武笑着摇摇头,说:“伍兄你忘了我当时进宫时的许诺了吗?只要我的兵法运用于世,我就满足了,这远远胜于万贯家财。而且,此战大捷,若不是我朝君臣共同筹划周密,将士奋不顾身拼死杀敌,仅仅凭我自己,是做不到的。”伍子胥见此,心中也明白了孙武是绝对不会接受的,所以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至此,吴国控制了强大的楚国,越国也不敢轻举妄动,在孙武的帮助下,吴王登上南方霸主的宝座。

同类推荐
  •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华人十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由童苏平、邢娓娓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蒋英传

    蒋英传

    蒋英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位传奇女子。她的父亲,是蒋介石的军事顾问蒋百里;她的丈夫,是“两弹一星”的功勋钱学森。她本人则是中国杰出的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她十五岁留学德国,深陷二战旋涡仍坚持完成学业。在丈夫钱学森被软禁美国期间,她坚韧支撑整个家庭。回国后,她为支持丈夫的科技事业告别了舞台,在“文革”苦难面前保持了善良本性,迟迟暮年仍倾尽全力培养声乐人才。她从教近半个世纪,亲手培养二十多位知名歌唱艺术家,被誉为“培养大师的大师”。
  • 尼采传

    尼采传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1868年,24岁的尼采成为了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1879年由于健康问题辞职,之后他便一直饱受精神疾病的煎熬,直到1900年去世。
  •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

    《因为尽情所以伤心(纳兰容若传)》是一本全面讲述大清第一才子纳兰容若短暂却又精彩一生的人物传记。纳兰容若的诗词近年来不断升温,尤其为年轻人所喜爱。因此他的诗集或者对他的诗词进行解读的图书种类不少,而且大都畅销。如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但像本书这样人物传记却少之又少。本书作者晓梦斜阳光是研究与纳兰容若相关的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就花了五年。本书所展现的纳兰容若,真实、全面,许多故事闻所未闻。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笔触去体会、描写纳兰容若,文辞优美,读来美不胜收。绝对媲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
  •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清太祖努尔哈赤(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本书介绍了一个足踏北斗天赐神勇的传奇英雄——太祖努尔哈赤。本书在尊重基本史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合理的艺术创作,在广阔深邃的时代背景上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伟大英雄及其相关的各种人物,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图画、各具性情的人物图画、绘场绘色的风俗图画及柔情蜜意的感情图画。书中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斥着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从血染黄沙的征战搏杀,到春意躁动的闺中逸闻;从皇亲贵胄的权力斗争,到市井小民的野趣俗情;从女真部落的繁衍兴盛,到明廷的腐败没落,均有力透纸背的笔墨渲染,如果说朝代是证明历史兴衰的元素,那么一代皇帝的传奇人生则为元素的波澜起伏寄予了无穷的韵味。
热门推荐
  • 寒冰之冬

    寒冰之冬

    小时候,他送了她一条项链,可是她因为小时候的一场大病失忆了。当她又一次看到他时,觉得他高傲,让人讨厌。他知道她是他小时候喜欢的那个她,又处心积虑了一个办法。。。
  • 琉璃九尾异录之阴阳刃

    琉璃九尾异录之阴阳刃

    人间短暂,终迎一死;彼岸花开,十世轮回。天降异灵,妖灵护体;百鬼破阵,入墓寻尸。
  • 穿越之驭音血帝

    穿越之驭音血帝

    她是血族比王还要高上一筹的血帝,她腹黑狡诈,又行侠仗义,钟爱于萧;随随便便来到了一万年前的世界,行走江湖,行侠仗义,不用自己那血族的神秘力量,而是用自己最喜欢的萧,竟可以修炼这个世界的内力,且看孤傲的血帝如何闯荡天下,再看孤傲血帝又是被谁收服~
  • 重生小萌妃

    重生小萌妃

    她,碌碌无为23年,不曾想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可偏偏让她穿越了!穿就穿,还穿到一个10岁的小女孩身上!一穿过去就认祖归宗刚开始:妈呀这什么破地方不久后:呀呀呀哥哥姐姐们带我玩
  • 办公室里的美人心计

    办公室里的美人心计

    能在同一岗位坚守五年的并不多见,而技术部就有两个,一个是主管邓涛,另一个就是颜如玉。主管当然不便总是随便更换,但是颜如玉就有些不同了,她自己说是因为胸无大志,不喜跳来跳去的,但是也不排除她是为了……
  • 转生后的那点事

    转生后的那点事

    一个被社会摧残的九零后,在上完夜班回家睡觉,再次醒来竟然变成了刚出生的孩子………
  • 残镇

    残镇

    《残镇》以资本家常冀昌四代人的家族史折射了20世纪浦东的变迁史。常冀昌本是爱国抗日、德高望重的实力派商人。解放后,常家的田地分了,商铺公私合营了。因为大儿子常明德在台湾,连累了一家老小,当京官的二儿子常明诚追于政治斗争的压力而自杀,上海的家业日趋衰落。小儿子常明义本应是家族最理想的接班人,但却摊上了一个不允许他做主下决断的年代。第三代常尧仁时来运转,遇到改革开放,重现祖父的辉煌,却因遇见了初恋情人姚芊铃走了一段弯路,成为常家从落寞走向辉煌,又从辉煌走向沉溺的主宰人物。
  • 史上最强召唤系统

    史上最强召唤系统

    你说你的系统能让你富可敌国?你说你的系统能让你掌控无上力量?你说你的系统是宇宙最强?我擦嘞,少吹牛,你再厉害我都能让你为我所用!我能召唤美羊羊,我能召唤葫芦娃,我也能召唤血神唐番豆!统统为我所用!哼,我才是最强的系统!我叫脉动空间!
  • 少女惊心梦:准爹地赖账

    少女惊心梦:准爹地赖账

    少女十九岁开始的梦,不知是好还是坏,二十二岁的她,摇身一变,亭亭玉立的她变成冷酷无情的杀手。墨逆天墨逆绝两人在杀手界可以撑起一片天,但可以因为女子放弃这片天。重重磨难,两对要在一起时,夏云问:“那孩子是谁的?快告诉我!”蓝眸中凝聚着一场风暴,没有一丝冷静,墨逆天看着她不语,夏云冷笑,她离开!楚凌两月来活在了培毒室免疫力好的她因为几十多种强烈的毒素变成世界上第一个怪人!“墨逆绝是吧?R帮是吧?我要把我的痛十倍偿还给你们!”她一出来就认为用她培毒的方法是他们干的!重重磨难,鸢尾花,恋爱使者也象征绝望的爱!他们是否像鸢尾花一样,最后只是绝望的爱情?
  • 双面男人

    双面男人

    本书是一部当代中国版的《堂吉诃德》。一个男人一生需要爱多少个女人才算完整?那些曾爱过的,正在爱的,将来也许会爱的,也许一辈子也不会碰到的,对你而言,是五个,十个,还是一百个?四百年前,堂吉诃德上路了,开始了他的滑稽模仿之旅;四百年后,新的“堂吉诃德”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