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724500000007

第7章 祛风湿药

凡功能祛除风湿,解除痹痛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着于经络、筋骨之间,可以出现肢体筋骨酸楚疼痛、关节,展不利,日久不治往往损及肝肾而腰膝酸痛、下肢痿弱。凡患风湿痹痛者,必须选用,风湿药进行治疗。

祛风湿药主要适用于风湿痹痛,肢节不利,酸楚麻木以及腰膝痿弱等症,有的偏,祛除风湿,有的偏于通利经络,有的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作用,可根据病情适当选用。

祛风湿药味多辛苦,性寒温不一,主要归于肝肾二经。

本类药物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故阴亏血虚者应慎用。

独活

“来源”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根。

“别名”资丘独活、恩施独活、巴东独活,独摇草,独滑,长生草。

“处方用名”独活,川独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产地采收”生于山谷沟边或草丛中,有栽培。主产湖北、四川。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阴干或烘干。以根粗、香浓者为佳。

“炮制研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1、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独活辛散苦燥,善祛风湿,止痛,凡风寒湿邪痹着于肌肉关节者,无问新久,均可应有,尤以下部之痹证为适宜,故腰腿疼痛,两足痿痹不能行走,属于寒湿所致者,本品每持为要药。临床应用,除了与其他祛风湿药同用外,还配伍地黄、杜仲、桑寄生等补肝肾药、以标本同治、如独活寄生汤。2、用于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本品能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但其力较羌活为弱,常与羌活同用。此外,本品亦用于少阴伏风头痛。

阴虚血燥者慎服。

“毒副作用”由于软毛独活中含有补骨脂素衍化物,可引起日光性皮炎。

“现代研究”毛当归根含当归醇、当归素、植物甾醇、葡萄糖和少量挥发油。软毛独活根含白芷素、虎耳草素等多种呋喃香豆精类,叶除含上述成分外,还含挥发油0.26~0.57%,补骨脂素等。药理研究显示①独活煎剂或流浸膏有镇静、催眠、镇痛、抗炎作,②独活粗制剂(品种未鉴定)予麻醉犬或猫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③独活能使离体蛙腹直肌发生收缩。

“常用单方”

“方一”

独活三两。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服。耐酒者亦可以酒水等煮之。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治产后中风,虚人不可服他药者。

“来源”《小品方》一物独活汤

“方二”

独活30克

“用法”取独活30克,鸡蛋6只,加水适量,一起烧煮,蛋熟后敲碎蛋壳,再煮15分钟,使药液渗入,去汤及药渣,吃鸡蛋,每日1次,每次2只,3日为1疗程。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眩。主治美尼尔综合征。

“疗效”共治疗12例,疗效100%。服药最少2个疗程,最多5个疗程。

“来源”王传丽等,时珍国药研究,1996.7(4):196.

“方三”

独活9克

“用法”取上药,与红糖15克加水煎煮至100毫升。分3~4次服,1周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散寒止咳平喘。主治慢性气管炎。

“疗效”据记载,应用本方治疗422例,显效29例,有效282例,无效111例,总有效率为74%。服药期间可有头昏头痛、舌发麻、恶心呕吐、胃部不适等副作用,一般不必停药。

“来源”录自《中药大辞典》

威灵仙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干燥根及根茎。

“别名”山蓼、棉花团、山辣椒秧、黑薇。亦名能消,葳灵仙,葳苓仙,铁脚威灵仙,灵仙,黑脚威灵仙,九草阶、风车,鲜须苗,黑骨头、黑木通,铁杆威灵仙,铁搧帚,七寸风,铁脚灵仙、牛闲草、牛杆草,老虎须、辣椒藤,铁灵仙,灵仙藤、黑灵仙,黑须公、芝查藤根。

“处方用名”威灵仙、酒威灵仙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浸酒或入丸、散。5~10克;治骨鲠可用30克。外用捣敷。

“产地采收”主产东北和山东。生于山地林边或草坡上。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干。

“炮制研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段,干燥。(1)酒制:取净威灵仙段,用黄酒拌匀,润透,置锅内用文火微炒干,取出,放凉即得。每威灵仙段100kg,用黄酒12-15kg。(2)蒸制:取原药材洗净,去芦切片,蒸1小时即可。

“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癥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1)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痛。其性善行,能通行十二经络,故对全身游走性风湿痛尤为适宜。(2)消鱼骨:用本品30克(加醋)煎汤缓咽,用于诸骨鲠咽。亦可和入米醋、砂糖服。此外本品能消痰水,可用于噎膈、痞积。

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气虚血弱,无风寒湿邪者忌服。

“现代研究”威灵仙的根含白头翁素、白头翁内酯、甾醇、糖类、皂甙、内酯、酚类、氨基酸,叶含内酯、酚类、三萜、氨基酸、有机酸。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威灵仙能消炎、提高痛阈,增强食道蠕动节律频率加快、降血糖。并有利胆作用,能增加家兔胆汁分泌量,促进胆红素排泄,松弛胆总管末端括约肌。

“常用单方”

“方一”

威灵仙适量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以米醋拌成糊状。30分钟后贴敷患乳,随干随换。

“功能主治”软坚消痈。主治急性乳腺炎。

“疗效”据周志生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本病多例,疗效较好,一般1—3天即愈。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84.19(1):39

“方二”

威灵仙30~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500—1000毫升,煎熬浓缩至250~500毫升。外用熏洗前阴,药温要适度,每次熏洗半小时左右,每天2~3次,每次需将药液加温后方可应用。

“功能主治”温肾化气。主治小儿尿频。

“疗效”据张若芬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56例,痊愈47例,好转5例,无效4例。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991.(7):326

“方三”

威灵仙15~25克

“用法”取上药,加清水1000毫升,用文火将水煎去大半,倒出药汁。待药液降温至37℃左右泡洗患处,每天2~4次,每剂药可连用2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主治小儿鞘膜积液。

“疗效”据李庆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0余例,疗效满意,一般用药3剂即愈。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89,(6):45

“方四”

威灵仙100克

“用法”浸入食醋1000克内,约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待稍温后浸泡患处20分钟(先熏后洗),用力按摩患处。

“功能主治”通络止痛。主治跟骨骨刺疼痛

“疗效”1日3~4次,1剂用2天,一般3~4天,多则7~15天,疼痛缓解或消失。

“来源”于庆平,单味威灵仙治疗坐骨神经痛,浙江中医杂志,1983.(5):210蚕沙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幼虫的干燥粪便。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原蚕沙,原蚕屎,晚蚕沙,晚蚕矢,二蚕沙

“处方用名”蚕沙、晚蚕沙、原蚕沙、蚕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包煎,10~15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炒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产地采收”6~8月收集,以二眠到三眠时的粪便为主,收集后晒干,簸净泥土,除去轻粒及桑叶的碎屑。干燥的蚕沙,呈短圆柱形小粒,两端略平坦,呈六棱形。质坚而脆,遇潮湿后易散碎。微有青草气。以干燥、色黑、坚实、均匀、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浙江、四川、河南、江苏、湖南、云南、广东、安徽、甘肃、湖北、山东、辽宁等地。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定痛,和胃化浊。治风湿痹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皮肤不仁,关节不遂,急剧吐泻转筋,腰脚冷痛,烂弦风眼。1、用于风湿痹痛、肢体不遂、湿疹瘙痒。蚕沙能祛风除湿。如宣痹汤,以本品配伍防已、苡仁、滑石等,治疗湿痹痛证;《本草纲目》载,用蚕沙二袋,蒸热更互熨患处,治疗半身不遂;若治皮肤湿疹,可用本品煎汤外洗。2、用于湿浊内阻而致的吐泻转筋。

瘫缓筋骨不随,由于血虚不能荣养经络,而无风湿外邪侵犯者,不宜服。

“现代研究”蚕沙含大量维生素A、B、C及蛋白质、叶绿素等。蚕沙所含游离氨基酸,随着蚕儿长大,粪中亮氨酸与组氨酸含量亦渐增多。蚕沙含多量胡萝卜素、多量维生素B。含铜,其含率至第五龄达到最高值。

“常用单方”

“方一”

晚蚕沙一两

“用法”煎汤,一日三回分服,临服时和入热黄酒半杯同服。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主治风湿痛或麻木不仁。

“来源”《现代实用中药》

“方二”

蚕沙适量

“用法”以麻油浸蚕沙二、三日,涂患处。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治烂弦风眼。

“来源”《陈氏经验方》一抹膏

“方三”

蚕沙适量

“用法”蚕沙放入砂锅内炒炭存性,研为极细粉备用。每晚睡前服6克,温开水送服,每晚1次,连服5天。

“功能主治”调经止血。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疗效”郭恒普临床验证,收到良好疗效。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7,(4):43

“方四”

蚕沙60g

“用法”水煎2次,早、晚温服,每日1剂。另用蚕沙120g,加水2500ml,煎汤熏洗患处,每天2次,每次20分钟。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止痒。主治荨麻疹、风疹。

“疗效”据金惠生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9例,均在1天左右治愈,未见任何不良反应。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来源”浙江中医药,1976.(2):47

木瓜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别名”木瓜实,铁脚梨,皱皮木瓜、宣木瓜、红木瓜。

“处方用名”木瓜、陈木瓜、光皮木瓜、宣木瓜、皱皮木瓜、炒木瓜、川木瓜、木瓜实、铁脚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产地采收”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浙江。9~10月采收成熟果实,置沸水中煮5~10分钟,捞出,晒至外皮起皱时,纵剖为2或4块,再晒至颜色变红为度。若日晒夜露经霜,则颜色更为鲜艳。以个大、皮皱、紫红色者为佳。

“炮制研究”清水洗净,稍浸泡,闷润至透,置蒸笼内蒸熟,乘热切片,日晒夜露,以由红转紫黑色为度,炒木瓜:将木瓜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为度。

“性味归经”酸,温。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平肝和胃,去湿舒筋。治吐泻转筋,湿痹,脚气,水肿,痢疾。(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木瓜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如木瓜煎,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即以本品配乳香、没药、生地。治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与吴茱萸、槟榔等配伍,如鸡鸣散。(2)用于吐泻转筋。可使吐利过多而致的足腓挛急得以缓解。如蚕矢汤治疗此症,即以本品与苡仁、蚕沙、黄连、吴萸等同用,(3)祛湿和胃:本品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湿盛之呕吐、腹泻、消化不良,常配草蔻。

下部腰膝无力,由于精血虚,真阴不足者不宜用。伤食脾胃未虚,积滞多者,不宜用。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现代研究”木瓜含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皂甙及黄酮类,鲜果含过氧化氢酶,种子含氢氰酸。木瓜中的维生素C远远多于桔子中的维生素C含量,木瓜不仅有助于消化而且还能防止胃溃疡,木瓜尤其有助于消化人体难吸收食物种类,因而能有效的预防肠道癌。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和四肢肌肉痉挛的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木瓜适量

“用法”煮木瓜令烂,研作浆粥样,用裹痛处,冷即易,一宿三、五度,热裹便差。煮木瓜时,入一半酒同煮之。

“功能主治”舒筋缓急止痛。主治脚膝筋急痛。

“来源”《食疗本草》

“方二”

木瓜六钱。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每日一剂。

“功能主治”主治荨麻疹。

“来源”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方三”

木瓜10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4000毫升,煎去大半。待药温降至约37.时泡洗患处,每天洗2~3次,每剂药可连续用2天。

“功能主治”疏化湿热。主治脚气感染。

“疗效”据李书润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0例,取效满意,一般2—7天痊愈。

“来源”浙江中医

杂志,1992.(11):523

“方四”

生木瓜(大者)1枚

“用法”取上药,切片,浸酒1周。每次用约合生药9克,加水煎煮2次,分早晚2次服,每天1剂。

“功能主治”酸敛缩尿。主治儿童尿频尿急。症见尿少而频、急迫难忍、小便清、小腹坠胀、精神欠佳、稍有畏寒、舌稍红苔薄白、脉平和。

“疗效”据孙兴大报道,应用本方治疗9例,痊愈7例,显效2例。一般轻者5剂,重者7剂即愈。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85.(1):9

番木瓜

木瓜有两种,上述功效是指产于我国东南、西南和华中一带的叫宣木瓜,不能生食,只供中药用。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的番木瓜,可生食,酸甜可口,未成熟果实可切片炒熟当菜食。

“性味归经”甘、寒、平、无毒。入心、肺、肝。

“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清暑解渴,润肺止咳。咳嗽,胃痛,消化不良,湿疹疮毒,妇人乳少,简单附方如下:

(1)鲜木瓜,煮鱼汤服食,治妇人产后乳汁缺少。

(2)鲜熟木瓜一个,去皮后蒸熟,加蜜糖服食,治咳嗽。

(3)成熟木瓜生食或煮熟食,或晒干研粉,每服5克,一日两次,治胃病,消化不良。

(4)未熟木瓜,晒干研粉,每次10克,早晨空腹服,驱绦虫、蛔虫。

(5)木瓜叶捣烂外敷,治痈疖肿毒。

(6)姜醋煮木瓜:鲜木瓜一个(切片),生姜30克,米醋30克,同煮熟食用。有补气活血,祛风散瘀,解郁调中,解毒消积作用。适用于病后体虚,产后乳少。

防己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木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异叶马兜铃的根。

“别名”解离,载君行,石解。

“处方用名”木防己,汉防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产地采收”秋季采挖,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纵剖为2~4瓣,晒干。异叶马兜铃根则在春、秋采挖。①粉防己根质重而坚脆,易折断。以去净栓皮,干燥,粗细均匀,质重,粉性大,纤维少者为优。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集散于汉口,故名汉防已。②广防己根切开面缺乏粉质,质坚硬,不易折断。气微香,味微苦而涩。以块大、粗细均匀、质重者为佳。产广东、广西等地。③木防己根屈曲不直,质较坚硬,呈木质性,不易折断。断面无粉质,皮部极薄。产于河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仅草药中使用,④汉中防己为异叶马兜铃的根,弯曲,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粉性,气微香,味苦。产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

防己药材较为复杂,主要分粉防己和木防己两类。木防己药材包括广防己和汉中防已,有时也包括防己科的木防己。此外,个别地区尚有以防己科植物青藤、蝙蝠葛和马兜铃科植物淮通马兜铃、大叶马兜铃等的根部作防己使用。

“炮制研究”1.炒制:取防己片,用文火炒至微焦为度。2.麸制:取蜜水和麦麸用文火烘干,加入防己片,炒至黄色,筛去麦麸即可。

“性味归经”苦、辛,寒。入膀胱、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痛,利水。治水肿臌胀,湿热脚气,手足挛痛,癣疥疮肿。1、用于风湿痹痛。防已善能祛风湿止痛。因其性寒,以湿热者为宜。寒湿痹痛,须与温经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药配伍。2、用于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常与利水消肿药配伍,如已椒苈黄丸中与葶苈子、椒目、大黄配伍;若属虚证,可配伍益气健脾之品,如防已黄芪汤中配黄芪、白术、甘草等药。一般认为汉防已利水消肿作用强,木防已祛风止痛作用较好。

本品苦寒较甚,不宜大量使用,以免损伤胃气。食欲不振及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毒副作用”广防己、汉中防己含有马兜铃酸,能造成肾小管大量破坏,导致肾衰竭。

“现代研究”粉防己根含生物碱约1.2%,其中有汉防己碱、防己醇灵碱等。尚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挥发油等,具有镇痛、消炎及抗过敏作用,抑制免疫性溶血、抑制平滑肌及显著的降压作,并能抗菌、抗原虫、抗肿瘤。木防己根含木防已碱、异木防己碱、木兰花碱、马兜灵酸等,具有退热、降血压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汉防己一两

“用法”加生姜五钱同炒,随入水煎服,半饥时饮之。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治水臌胀。

“来源”《本草汇言》

“方二”

木防己适量

“用法”与60度白酒以1:10比例混合浸泡60天,制成木防己酒。每次10~20毫升,每天2~3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主治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据张殿浩报道,用本方治疗热痹120例,痊愈51例,好转39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87,(6):21

“方三”

生木防己全草150克

“用法”取上药,洗净,与大米250克放入冷开水1000毫升中,用双手混合搓转1000次,滤液。分2次服,重者每天服4次,轻者服2次,连服3天。

功用主治:解毒。主治毒蕈中毒。

“疗效”据吴季方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4例,除4例结合输液外,其余均单服本方而愈。

“来源”湖南医药杂志,1981.(6):21

豨莶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全草。

“别名”稀莶草,火莶、猪膏莓、虎膏、狗膏、火枚草,猪膏草,粘糊菜,希仙、虎莶,黄猪母,肥猪苗,母猪油,亚婆针,黄花草、猪母菜,棉苍狼、粘强子,粘不扎,棉黍棵,绿莶草,大叶草,虾钳草、铜锤草,土伏虱、金耳钩、有骨消,猪冠麻叶、四棱麻、大接骨,老奶补补丁、野芝麻、毛擦拉子、大叶草,珠草,老陈婆、油草子,风湿草,老前婆、野向日葵、牛人参。

“处方用名”豨莶、豨莶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熏洗。

“产地采收”夏季开花前割取全草,除去杂质,晒至半干后,再置通风处晾干。以茎粗、叶多、花未开放、灰绿色者为佳。主产于我国中部及北部。以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此外,在广东、广西地区有以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作豨莶草使用。云南地区有以唇形科植物多苞糙苏(又名香苏)的全草作豨莶草使用。

“炮制研究”生品以清肝热,解毒邪为主,用于痈肿疔疮、风疹、湿疹,风湿热痹,湿热黄疸,肝经有热等证。酒蒸后以祛风湿、强筋骨力强,用于中风偏瘫,头痛眩晕,风湿痹痛,腰膝酸软无力等证。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1)用于风湿痹痛证,四肢麻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及中风手足不遂等。豨莶草能祛风湿,通经络。可单用,以酒拌蒸晒,炼蜜为丸;或与臭梧桐合用,即豨桐丸。(2)用于痈肿疮毒、湿疹瘙痒。本品能清解疮毒,治疗疔疮肿毒,并祛风湿而治湿疮。多生用,内服、外用均可,此外现代研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另外还常应用于治疗疟疾,急性肝炎,外伤出血等。

阴血不足者忌服。

“现代研究”腺梗豨莶含豨莶苦味质及生物碱。药理研究证实①抗炎作用:毛梗豨莶与海州常山以1:2混合之水煎剂按10克/公斤给予大鼠,对鸡蛋清性关节肿胀有抑制作用,如单用毛梗豨莶则无明显抑制作用。②降压作用:豨莶水浸液、乙醇-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豨莶草不拘多少

“用法”去梗取叶,晒干,陈酒拌透,蒸过晒干,再拌再蒸,如法九次。干燥为细末,贮听用,蜜丸,早空心温酒吞服四、五钱。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治风、寒、湿三气着而成痹,以致血脉凝涩,肢体麻木,腰膝酸痛,二便燥结,无论痛风,痛痹,湿痰,风热,宜于久服,预防中风痿痹之病。

“来源”《活人方汇编》豨莶散

“方二”

豨莶草(干品)一两

“用法”水煎服,每天一剂,两次煎服,连服三天。

“功能主治”截疟。主治疟疾。

“来源”《全展选编?传染病》

“方三”

豨莶草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功能主治”解毒。主治蜘蛛咬伤及狗咬、其它虫咬。

“来源”《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方四”

豨莶草适量

“用法”取上药,以及鸡蛋壳、甘草各适量,分别研为细末,按1:1:2的比例混匀,加水泛制成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4.5克,每天2次。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主治地方性氟病。

“疗效”据中医研究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28例,基本治愈1例,显效11例,进步12例,无效4例。

“来源”新医药学杂志,1978,(2):31徐长卿

“来源”本品为萝摩科植物徐长卿的干燥根及根茎。

“别名”寥刁竹、竹叶细辛,亦名鬼督邮、别仙踪。

“处方用名”徐长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入丸剂或浸酒;散剂1.5~3克。本品芳香入汤剂不宜久煎,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产地采收”主产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生于阳坡草丛中。夏、秋季采挖,晾干或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止痒。用于风湿痹痛,胃痛胀满,牙痛,腰痛,跌扑损伤,荨麻疹、湿疹。(1)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近年来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有关的药物。(2)用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本品有祛风止痒作用,可单用内服或煎汤外洗,亦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清利湿热的药物。此外,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可与半边莲同用内服或外用。

体弱者慎服。

“现代研究”全草含牡丹酚约1%。根含丹皮酚,另含甙类等。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显著减少小鼠自发活动、镇痛、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以及抑制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徐长卿二至四钱

“用法”水煎服。

“功能主治”散寒除湿止痛。主治腰痛,胃寒气痛,肝硬化腹水。

“来源”《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方二”

徐长卿三钱。

“用法”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

“功能主治”消胀。主治腹胀。

“来源”《吉林中草药》

“方三”

徐长卿根(干)五钱

“用法”洗净,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也可将其根制成粉剂。痛时服水剂90毫升,服时先用药液漱口1~2分钟再咽下;如服粉剂,每次五分至一钱,均每天二次。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主治牙痛。

“来源”《全晨选编?口腔疾病》

“方四”

徐长卿根八钱至一两

“用法”猪精肉四两,老酒二两。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二次。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治风湿痛。

“来源”《福建民间草药》桑寄生

“来源”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桑寄生或毛叶桑寄生等的枝叶。

“别名”广寄生、老式寄生、寄生、桑上寄生、茑寓木。

“处方用名”桑寄生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入散剂、浸酒或捣汁服。

“产地采收”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①槲寄生常寄生于榆、桦、柳、枫、杨等树上。分布广泛,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一般在冬季采收(河南、湖南则在3~8月采),用刀割下,除去粗枝,阴干或晒干,扎成小把或用沸水捞过(使不变色),晒干。②桑寄生及毛叶桑寄生寄生于槐、榆、木棉、朴等树上。一般在夏季砍下枝条,晒干。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炮制研究”原药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生用或酒炒用。酒制后,祛风湿、通经络之效增强。

“性味归经”苦,甘,平。入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软,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高血压病,早期流产、产后乳汁不下。(1)风湿痹痛、腰膝酸痛。肝肾不足,腰膝酸痛者尤为适宜。常与独活、牛膝、杜仲、当归等同用,如独活寄生汤。(2)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本品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治肝肾虚损,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常与艾叶、阿胶、杜仲、川续断等配伍。

“现代研究”槲寄生茎、叶含齐墩果酸,β-香树脂醇,内消旋肌醇,黄酮类化合物,尚可分离出蛇麻脂醇,β-谷甾醇。桑寄生带叶茎枝含槲皮素及萹蓄甙。药理研究证实,槲寄生具有明确的降压作,桑寄生则以利尿、抗病毒作用为主。

“常用单方”

“方一”

生桑寄生适量

“用法”捣汁一盏。服之。

“功能主治”降逆气。主治膈气。

“来源”《濒湖集简方》

“方二”

桑寄生适量

“用法”研为末,每服3克,开水送服。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主治下血止后,但觉丹田元气虚乏,腰膝沉重少力。

“来源”《杨氏护命方》

“方三”

桑寄生60g

“用法”加决明子50g,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能主治”降血压。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

“疗效”共治疗65例,显效48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

“来源”江西中医药,1989,(3):33

桑枝

“来源”为桑科植物桑的嫩枝。

“别名”桑条

“处方用名”桑枝、桑条、嫩桑枝、炒桑枝、炙桑枝、酒桑枝、酒炒桑枝、老桑枝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熬膏。外用:煎水熏洗。

“产地采收”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北、四川等地。春末夏初采收,去叶,略晒,趁新鲜时切成长30~60厘米的段或斜片,晒干。以枝条肥嫩、干燥、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炮制研究”处方中写桑枝、桑条、嫩桑枝均指生桑枝。为原药材去杂质切片生用入药者。炒桑枝为桑枝片用文火炒至淡黄色晾凉入药者。炙桑枝为净桑枝片拌麦麸用文火炒至深黄色,筛去麸皮,晾凉入药者。(每桑枝段100斤,用麸皮20斤)。酒桑枝又称酒炒桑枝。为桑枝片用酒淋洒,微闷,待吸干,再用文火炒至微黄,放凉入药者。(每桑枝段100斤,用酒15斤。生品以祛风行水为主,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等证。酒制可减轻寒性,增强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的作用。炒桑枝和酒炒桑枝临床应用相同。

“性味归经”苦,平。入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

“现代研究”桑枝含鞣质,茎含黄酮成分,木材含桑色素等。药理研究证实,桑枝95%乙醇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常用单方”

“方一”

桑枝膏

“用法”桑枝48公斤,加冰糖20公斤,制成膏剂25.2公斤,每次1羹匙,开水送服。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主治骨节疼痛,筋络牵强。

“疗效”据报道,有良好疗效。

“方二”

桑条二两

【用法,炒香,以水一升,煎二合,每日空心服之。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主治水气脚气。

“来源”《圣济总录》雷公藤

“来源”为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叶及花。

“别名”黄藤根、黄药、水莽草、断肠草、菜虫药、南蛇根、三棱花,旱禾花,黄藤木,红药、红紫根、黄藤草。

“处方用名”雷公藤

“用法用量”10~15克

“产地采收”夏、秋采收。生于背阴多湿稍肥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和次生杂木林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归经”苦,大毒。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炎,解毒。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雷公藤的药用部分主要是根部,毒性成份主要在芽、叶、茎和根茎韵二层皮中。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临床应用有带皮和去皮两种。带皮用量小,见效快,但副作用大。去皮用量大,见效缓,副作用小,安全性大。

“毒副作用”雷公藤对各种动物毒性不同,它对人、犬、猪及昆虫的毒性很大,可以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但是对羊、兔、猫、鼠、鱼却无毒性。

“毒副作用”有二: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二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及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有人认为雷公藤主要毒害动物的心脏,但对其他平滑肌及横纹肌亦有毒性,此为中毒致死的原因。中毒后急救措施为催吐、洗胃、灌肠、导泻等一般方法,利用羊血或兔胃浸出液的生物学解毒方法尚未确定。

“现代研究”根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扔碱、雷公藤晋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此外,雷公藤还含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鞣质等。药理研究具有杀虫作用。

“常用单方”

“方一”

雷公藤

“用法”雷公藤生药1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剂,短疗程3个月,中疗程6个月,长疗程12个月。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治疗32例,除3例重症病人疼痛明显减轻外,其余29例自觉症状均消失,功能恢复正常,类风湿因子连续5次检查为阴性。

“来源”中成药,1990.(4):23

“方二”

雷公藤适量

“用法”取带皮雷公藤根2/3、去皮雷公藤根1/3.一同加入50度左右的白酒中,浸泡15天,制成15%的雷公藤酊(如雷公藤15克加酒100毫升)。每次10~15毫升,每天3次,饭后口服。如不能饮酒者,每天用去皮雷公藤根生药20克水煎2小时后取汁,分3次饭后服。一般连服3~5个月,待病情控制后可减量维持。

功用主治:祛风湿、止痹痛、利关节。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疗效”据严碧玉报道,应用本方治疗165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95例,好转46例,无效6例。

“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280

“方三”

粉背雷公藤茎枝干品25~45克

“用法”取上药,以文火煎3-4小时,取汁200毫升。早晚饭后服用,7~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2天,一般用药3~5个疗程,在症状控制、血沉降至正常后改为隔天或3天服药1次,连续6个月,以巩固疗效。用药期间可加服胃舒平及复合维生素以消除或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原来用激素者,用本药后激素用量递减直至停服。

“功能主治”祛痹止痛。主治强直性脊椎炎。

“疗效”据张存报道,应用本方治疗40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3例。

“来源”广西中医药,1989,12(5):18

“方四”

雷公藤适量

“用法”取上药,去皮用根的木质部分,加水用文火浓煎2小时。每天分2次饭后半小时口服。开始时每天用5克,逐渐增至10~12克。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主治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疗效”据周柱亮报道,用本方治疗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牛皮癣性肾炎、狼疮性肾炎、隐匿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102例,缓解30例,显效21例,进步23例,无效28例。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1982.(10):613青风藤

“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青藤、华防己或清风藤科植物清风藤等的藤茎。

“别名”青藤、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青防己、大叶青藤、土木通、土藤、大青木香、岩见愁、排风藤、华防、湘防己、过山龙、穿山藤、秤钩风、青风藤、青藤片、寻风藤。

“处方用名”青风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浸酒或熬膏。外用:煎水洗。

“产地采收”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青藤及华防己夏、秋采割藤茎,晒干,或润透切段,晒干。清风藤秋冬采老藤,切段,晒干。青风藤的原植物,《本草》记载简略,殊难确定为何种,据目前药用情况,主要为上述防己科的青藤,此外,四川所用者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福建所用者为茜草科植物鸡矢藤的茎;浙江尚有用五加科植物常春藤的茎。

【炮制研究,除去杂质,洗净,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归经”苦,平。归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脾胃虚寒者慎服。

“毒副作用”内服可出现瘙痒,皮疹,头痛头昏,皮肤发红,腹痛,畏寒发热,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使用时应注意。

“现代研究”青藤的茎和根含青藤碱、双青藤碱、木兰花碱、尖防己碱、四氢表小檗碱、异青藤碱、土杜拉宁、清风藤碱等,又含β-谷甾醇、豆甾醇。青藤的茎含清风藤碱甲等多种生物碱。青藤碱试验中,均证明具有肯定的抗炎、镇痛、镇静、镇咳作用。对大鼠腹腔注射大剂量时,有一定的降温作用。青藤总碱有肯定的急性降压效果,作用迅速、显著而持久,但连续多次给药,则产生快速耐受性。

“常用单方”

“方一”

大青木香根或茎叶适量

“用法”煎水常洗痛处。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主治骨节风气痛。

“来源”《贵州民间药物》

“方二”

“用法”青藤二、三月采之,不拘多少,入釜内,微火熬七日夜,成膏,收入瓷瓶内。用时先备梳三五把,量人虚实,以酒服一茶匙毕,将患人身上拍一掌,其后遍身发痒不可当,急以梳梳之。待痒止,即饮冷水一口便解,避风数日。

“功能主治”祛风止痒。主治一切诸风。

“来源”《濒湖集简方》青藤膏

“方三”

青风藤适量

“用法”将青风藤的根茎去皮切碎,每剂94克,或加麻黄6克(后下),文火煎约2小时,共煎2次,混匀,早晚饭后服,或经浓缩后制片服。

“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观察330例,总有效率93.6%。

“来源”陕西中医,1980.(5):12

“方四”

青风藤片剂

“用法”由每次20~40mg开始,逐渐增至60~80mg,每日3次,疗程2周。

“功能主治”宁心定悸。主治房性和室性早博。

“疗效”临床观察60例,对部分由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房性和室性早博有一定疗效。

“来源”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8,9(2):133

同类推荐
  • 小方药大健康

    小方药大健康

    早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重视养生之道了。后来,经过数代中医学家、养生学家的不断总结、补充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养生文化。在这悠久灿烂的养生文化中,名方的选用,无疑是中国养生文化苍穹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本书采撷古今养生名方中的精华,把老百姓熟知的或半熟知的中成药和该中成药主治的疾病都写进来,用最浪漫的笔触、最细腻的指导和建议,引出了养生名方的解析和使用指导建议。本书可作为健身养生读物,供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参考。
  • 一通百通除百病

    一通百通除百病

    这是一本告诉人们如何以“通”为“补”的健康手册。作者武国忠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岁数越大身体越虚,吃再好的补品也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体内沉积的垃圾太多,清除身体的“淤泥”、保持全身畅通,才是对身体最大的补。《一通百通除百病:武国忠新解人体通补之谜》主要内容包括:五行体质通补法、慢性病调治通补法、家庭必备的通补药方、守护精气神的心理通补法、日常生活中的通补小窍门等。这些方法能从根本上疏通人体的脏腑、经络,使人气血畅通、神清气爽。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行。
  • 美味北京菜600款

    美味北京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北京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
  • 家庭保健医生

    家庭保健医生

    本书包括:日常养生、疾病防治、健康饮食三大篇,详尽介绍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家庭用药方法。
  • 笑出健康:许建阳心理课堂69讲

    笑出健康:许建阳心理课堂69讲

    本书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开心快乐的情绪能够带来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内容包括:“贫穷并不可怕”、“人人都有水晶鞋”、“插上雄鹰的翅膀”等。
热门推荐
  • 公孙树子的秘密

    公孙树子的秘密

    芽衣,16岁花季少女一枚(这是她自己的介绍词,作者大人表示没说过),从小被奶奶很狗血的称为公孙树仙子转世的她一直都很不靠谱,从自己的名字开始到现在,后面银桑实在,哎,你懂得!但这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美男你一天到晚整着一张pokerface就以为你很帅啊,小样儿,相貌是不错,姐姐我收了。但是为毛感觉像是掉进了某些人布好的局捏,咳咳,临终遗言,同志们呐,美男都是腹黑的货啊,千万小心了啊,越美的美男越有毒啊!!!哎!!!!怎么感觉这么像张无忌他娘说的话捏???
  • 他的国

    他的国

    《他的国》讲述了一个荒诞而扭曲的故事,亭林镇领导破坏小镇原有的宁静招商引资,开了家印刷厂,排放出有害化学物质使周围动物异常变异,领导又引导居民把变大的动物卖给外地人吃。这个故事里的夸张和超现实像是卡夫卡,讽刺像是晚清小说,那么结合在一起就是部现代的“官场变形记”。使沉重的主题轻松起来的,是韩寒在这部小说里调侃了许多人,例如印刷厂的老板是路金波,导致污染的书是韩寒的《毒》,以及被逼自杀和《走进科学》等社会尴尬,类似数千女孩为郭敬明痛哭流涕的场面让我们读起来会心一笑。
  • 别离亦是相逢

    别离亦是相逢

    符米,一个父母名下有数百万资产的独身女,却在工厂一线苦熬十年,怒打小人同事,折断流氓段长手指,为周高天修理自己的表妹,如此都市侠女却被叔叔觊觎财产,被母亲威胁结婚,她是否就此妥协,还是继续在她想要的世界里继续前行?你我一起走近她,熟悉她......一起开启一段符米的世界。
  • 初雨之后的放晴

    初雨之后的放晴

    如果你遇上一个少年,你会不会向初蜻一样将暗恋一直永远藏在心底。
  •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重游人生

    重游人生

    生活像一把无情的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是否你还记得当初的豪言壮语、雄心壮志,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的选择是什么?
  • 超神学院里的科技公司

    超神学院里的科技公司

    “众神会议?瓜分地球?吃屎吧你们!”杜泽看着自己眼前的二向箔发射按钮笑容逐渐猖狂
  • 旷世龙魂

    旷世龙魂

    在茫茫宇宙的外面,有一个跟宇宙一样无边无际的世界。那里有很多地方灵气特别充沛,同时又有很多地方戾气弥漫横行。那里有很多奇特的风景和动物,也生活着一些奇特的人们。那是一个属于修魂者的世界....修魂御世,一统天下,横扫八荒...一个被认为天赋下下等的人走上至强之路。
  • 胤禛二十七年历史版

    胤禛二十七年历史版

    请支持新作《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从康熙四十七年到雍正十三年,胤禛所经历的每一件事,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的喜怒哀乐,在这部长篇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胤禛是这部小说的绝对主角,给你展示不同侧面的雍正皇帝:八面玲珑夺储位的胤禛,力挽狂澜挫群雄的胤禛,叱咤风云平天下的胤禛,铁腕无情雷霆怒的胤禛,情到深处不能自持的胤禛,温柔如水教人醉的胤禛……
  • 信号与噪声

    信号与噪声

    作者最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预测专家之一,检视了从飓风到地震、从经济到股市、从NBA到政治选举在内的众多领域的预测事例,旨在回答一个问题:如何才能从繁杂的海量数据中筛选出真正的信号,摒弃噪声的干扰,从而做出接近真相的预测。真正优秀的预测者会用概率的方法思考问题,他们谦虚而且勤恳,他们能清楚地区分什么是不可预测的、什么是可预测的,他们注重能带领他们接近真相的成千上百个小细节,他们能辨识出什么是噪声、什么是信号。从全球经济的健康到战胜恐怖主义,都依靠预测的质量。本书可以给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