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65900000008

第8章 人类要低碳(3)

也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本身就存在周期性的变化。过去的研究发现,太阳活动的规律性变化导致了历史上的4次冰期,每一次冰期的过渡期都存在升温现象。这些科学家认为,有研究证据表明,造成地球温度上升的因素很多,包括太阳的活动甚至宇宙射线的变化等。如果追溯有100万年气候变化的历史进程就会发现,温和、适度的全球变暖只是1500年(加减500年)气候周期中自然变化的一部分。

但是,即使他们认为气候变暖更多是由于地球自身的规律而非人类所造成,所有的科学家都毫无例外地赞成人类现在为保护自身栖息的家园而做出的努力,赞成人类应当保持良好的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也就是过“低碳生活”。

四、测测你的碳足迹

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footprint),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使用能源的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如何计算碳足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个人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由此可见,碳足迹涉及许多因素。不过,计算碳足迹并不难,许多网站提供了专门的“碳足迹计算器”,只要输入相关情况,就可以计算你某种活动的碳足迹,也可以计算你全年的碳足迹总量。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按照1棵树龄30年的冷杉能吸收111千克二氧化碳来计算,需要种几棵树来补偿你的碳足迹呢?例如: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为此,你需要植1棵树……如果不以种树补偿,则可以根据国际一般碳汇价格水平,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大约补偿10美元钱。将这部分钱专门用来植树造林。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地球生存。用水、用纸、用电、假期、交通方式、垃圾处理、食物……这些点点滴滴都与碳排放相关。

按照以下提供的数据,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你可以在每一项两个分值之间取一个合适的分值。把所有分值加起来,就是你的碳足迹分数。对照下面的数据,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生活,要可持续地维持全球的消费,需要几个地球?分数最低的只需要一个地球,加起来正好100分。

这是对碳足迹的简单计算。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搜索碳足迹计算器,输人数据便可测出自己具体的碳排放量。

低碳,始于观念

人的行动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思想观念的创新是新的行动的开始。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如何对待环境,如何与环境相处,一直是深刻的思想观念问题。

人类曾经敬畏自然,电闪雷鸣让人们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全面征服自然的思想大门。从此,自然界成为取之不尽的材料库,地球空间成为硕大无比的垃圾桶。炼钢吨位和铁路里程在不断增加,环境危机危害人类生存的程度相应地也在不断加深。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几种不同的思想观念。

征服自然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必将达到无所不及的程度。人类最终一定能摆脱自然界的束缚,用技术、智慧代替生物圈,甚至创造生物圈。人工构筑物可以独立于自然环境之外,人类会靠自身的力量,在各种环境下生存并得以发展。

倒退原始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今天人类活动给自然界造成的破坏已经超出了自然界的自我调节及所能承受的限度。生物圈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参数,变得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主张退向自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绝对平等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要抛弃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主张所有自然体的价值应该和人类同等重要,各有尊严,即人类与自然有同等的价值和权利。

环境和合的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的环境。同时,自然法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仅是生物的人,而且还是文化的人,人不仅能改变自己的生理性状,消极地适应环境,还要主动改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地发展自己。

笔者认同环境和合的观念。

一般认为,环境和合的过程是环境调和环境利用一环境保护的过程。人类既不要征服自然,也不要屈服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要把握一种动态的平衡,有一个“度”。人对自然的态度不是巧取豪夺,而是要利用其自然规律,适度地发展自已。

因为,那种征服大自然的思想是危险的。我们不能忘记,人是一种动物,生于大自然,成长于大自然。人类的每一个行为,无不受大自然的规律所左右,自然环境永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又因为,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一切消极地顺从自然的观点,都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样,强调人与自然的绝对平等也是不可行的。人应该是主体,应在此基础上寻求一条使人类自身的价值和自然的价值相一致的道路。

人对环境的和谐需求,决定了人的环境价值观念的形成。价值观是后天逐渐形成的。价值观是人对于实现需求所要发生的费用和代价的评估取向。观念的改变影响到需求定位的改变。

当今,人类要解决气候变化、资源不足及城市环境问题,就必须在环境价值观念方面进行一次认真的梳理甚至反思,从中找出有益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环境价值观念,并付诸行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的环境观念不同,导致地球的颜色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

万年以前,人类处于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生存完全依赖于自然力,适者生存。饥饿、疾病、猛兽是限制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时,供养一个人平均需要约2平方千米的土地。在很大程度上,人类依赖于环境资源的恩赐,而其本身对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

原始文明社会,地球是自然植物的“绿色”。人与自然处于低级和谐状态。

几千年来,农业革命逐步建立了丰衣足食的农业文明社会。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了很大的提高。

农业文明社会早期,人类在生产中无法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生活上也无法防止疾病和祸害。迫于自然界的强大压力,人类只能顺应自然。

后来,人类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慢慢地,人类已经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部分生存环境。建屋造田,纺纱织布,饲养家畜,以马代步。荒芜之地渐渐变成了繁荣市井。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有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环境问题。砍伐森林、破坏草原、无度开荒,引起水土流失,水旱灾害频繁;盲目兴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及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例如,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黄河流域,早期是水源丰富、植被茂盛之地。由于后来的大规模毁林垦荒,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气候变迁,今天的黄土高原已很难再恢复到昔日的环境。

所幸当时地球上的原始资源丰富,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人类的生产活动,虽在局部地域造成自然破坏,但总体上并未构成生态环境危机。同样,在古代城市,由于手工业作坊规模小,也没有什么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在农业文明阶段,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往往依靠人口的变化来调节。局部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导致大饥荒、社会动荡、人口急剧下降;当人口跌入低谷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低,生态开始恢复活力,农业生产开始增产。

农业文明社会的地球是农作物的“黄色”。人与自然处于比较和谐状态。

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实现了高度物质享受的工业文明社会。

在工业革命前,人类几乎把生产力的全部投入到粮食生产中,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在工业革命后,化石能源取代了畜力,社会化大生产替代了手工生产,人类无须花费过多的力量就能获取食物,丰衣足食。

此后,化石能源成为工业和交通的命脉。烟囱林立、机器轰鸣成为现代化的象征。人类以特有的暴发户心理,极力改变自然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严重扰乱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现代的环境问题出现了。

在一些城市,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接连不断。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成了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严重的污染事件引起民众恐惧和愤怒,引发了西方的环境运动。

后来,全球性的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大面积森林被毁、草场退化、土壤侵蚀和沙漠化,以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事故等,把地球局部的环境问题扩展到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1世纪初,人们又发现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不得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本身出现了问题。于是乎,气候变化、冰川融化、海面上升、天气异常等前所未闻的时髦词汇铺天盖地,正在改写世界大词典的编撰进程。

这都是工业革命的后遗症。

农业革命是人类获取生活资料方式的变革,它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废弃物,可以纳入生态系统的循环。这些废弃物可被净化,进而重复利用,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没有大的危害。

工业革命是把深埋地下的矿产资源开采出来,加以利用。矿产资源的一部分作为无用的“垃圾”进入地球的生态系统。这些“垃圾”对生态系统来讲,是陌生的、不能分解的。由此,现存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

也就是说,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粗放性、功利性、掠夺性和征服性利用的基础上,人们没有认识到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上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能源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压力。

同时,工业革命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人类不断追求更为丰富的物质享受,过分依赖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入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谐。

工业文明社会,地球的局部是石油和矿产的“黑色”,人与自然处于不和谐状态。

近年来,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发展史上又一次发生了社会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人类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逐步实现人类的高级文明阶段——生态文明社会。

生态文明社会,地球将再次返回“绿色”,人与自然将处于高级的和谐状态。

世界低碳化趋势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年年开,各国年年有承诺,各国也年年有行动。只是承诺和行动在程度上略有不同。

这里,我们先看看各国的承诺和要求。需要说明的是,西方大国的承诺基本上很难兑现。你如果时间不多,这一段不读也罢。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前夕。

欧盟承诺,至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如果其他发达国家有类似减排承诺,可以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0%。

欧盟支持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承担主要责任的说法。提出在2020年前,发达国家应直接拿出220亿~500亿欧元的公共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减排。

欧盟的目的是试图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重新确立国际领导地位。但是,欧盟的地位,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解开世界气候谈判的僵局的实力,欧盟还要看美国的脸色。

美国承诺,至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排17%。美国强调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减排上的共同责任。坚持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作的减排承诺,并进行独立核查。希望中美两国政府出资进行技术研发合作,各自负担半数费用。

美国不愿在发展中国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之前,率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美国的说法是,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同时接受的话,美国就不接受带有约束力的限量标准。美国不同意在减排问题上承担主要历史责任。

发展中大国的印度承诺,至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20%~25%。

印度要求发达国家应该率先采取措施,并且应当大幅度减排。工业化国家必须逐渐降低排放,而发展中国家则可以继续提高其排放水平,直到排放水平与发达国家接近时,发展中国家才需要开始减排。

印度进一步表示,如果有必要,将出台相关法律,阐明其承诺,并给出具体数字。但印度的承诺主要是国内的行动计划,而不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

巴西承诺,至2020年在BAU(按原轨道发展的情景)基础上减排42%。巴西将在2020年使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005年的水平,即每年排放22亿吨的目标,同时不影响年均国内生产总值保持4%的增长率。

另外,到2020年,巴西森林砍伐将减少80%,这意味着将减少48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南非承诺,到2020年削减34%的预期碳排放增加量。南非提出,必须考虑自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历史责任,大幅减排是发达国家的义务,发达国家应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

日本承诺,至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希望建立一个全面、强有力的全球碳减排机制,到2050年将全球的碳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降低50%。承诺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包括公共与私人资金。

小岛国联盟呼吁,到2050年全球减排85%,将哥本哈根会议视为拯救地球最后的机会。呼吁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率先采取行动,大幅减排温室气体,同时增加经济和技术援助,支持小岛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雨林国家联盟希望,到2020年让发展中国家的森林乱砍滥伐减少50%。提出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协助,由它们来保护雨林的观点。提出减少砍伐森林可以获得信用,这些信用可以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出售,由发达国家建立的基金进行支付。

同类推荐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硬笔书法技法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硬笔书法技法

    楷书是具有一定法则,一笔一画写出来的字体。楷书工整、庄重,应用范围很广。楷书是学习钢笔字入门最适宜的字体。学习楷书,可以提高初学者驾驭笔的能力,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和各种构字类型的一般规律
  • 水是人类的朋友

    水是人类的朋友

    本书分为“水世界”和“中华源”两篇,从大历史观角度呈现出水与人类健康的本然关系,探寻水与人类健康的故事。
  • 科学探索百科——考古发现百科

    科学探索百科——考古发现百科

    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是那么丰富多彩,使我们对于那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不得不密切关注和发出疑问。人们总是不断地去认识它,勇敢地去探索它。虽然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达到了很高程度,但对于许多谜团还是难以圆满解答。人们都希望发现天机,破解无限的谜团。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科学先驱不断奋斗,一个个谜团不断解开,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但又发现了许多新的奇怪事物和难解之谜,又不得不向新的问题发起挑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类探索永无止境,解决旧问题,探索新领域,这就是人类一步一步发展的足迹。
  • 金星离火星有多远

    金星离火星有多远

    本套丛书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
  • 大自然神秘现象

    大自然神秘现象

    大海中为何会有一个被称为“魔鬼三角”的“平行世界”?叮咚泉水如何具有治病救人的灵气?终年冰雪覆盖的南极竟有暖水湖……动物的千年不死,植物的食人之谜,恐龙的突然灭绝,麦田圈的奇迹……大自然玄幻莫测,到处充满扑朔迷离的秘密。残缺的古垣,神秘的遗址:吴哥城、巴别塔、空中花园、玛雅文明……也许仍有失落的文明,在等待找寻。
热门推荐
  • 梦醒江湖

    梦醒江湖

    少年杀手,在江湖中摸爬滚打,懂得了生存的残酷,咬着牙磨砺锻炼自己,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奋发图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个人上人!武功心法杀人技能,学!两面三刀阴险狡诈,学!!溜须拍马阴谋诡计,学!!!只有变得强大了,别人才会看自己的脸色,只有成为不可或缺,才能左右局势被别人重视!!从一个懵懂猎手,到黑白两道通吃,他靠什么这样强大?靠忍辱负重地拼命学习!靠察言观色地投机取巧!靠不择手段地让敌人在自己面前躺下!*******************************************************《梦醒江湖》1群:24860910老书《风云修仙路》(书号1635153)已完本,敬请订阅支持!新书《武魂塔》(书号2467211)已上传,欢迎支持!
  • 遇见阳光男孩王源

    遇见阳光男孩王源

    秀源和王源,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情敌,但是,一大波一大波的坎坷向他们走来,他们的命运有事如何?请支持《遇上阳光男孩王源》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科学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科学常识书

    《我的第一本科学常识书》为同学们介绍了1008个科技小常识,内容包括神奇的数学殿堂、美妙的物理世界、魔幻的化学王国、微妙的医学世界、浩瀚的军事天地、飞翔的航天科技、新锐的信息科技、探索科技新发现八个部分,内容丰富有趣,以浅显易懂的讲解、生动灵活的体例、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直观准确的原理图,对各种科学技术知识进行讲解,使孩子们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取各种养料和信息,开扩知识视野。本书既不是讲述科技的发展史,也不是罗列繁杂的发明创造,而是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以丰富有趣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愉悦中感受知识。书中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只盼着一世相依

    只盼着一世相依

    十年,是一个很漫长的词,对于顾悠咛和陆琅谌来说,更是漫长。他和她相爱过。或许不是过,是仍然还相爱着。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走到一起。一个逃,一个追。这是一个很甜宠的故事,微微带些虐。“妈咪,他就是爹地么?”小女孩儿顾兮问。“不,他不是,你爹地回月球了。”“哦。陆叔叔,妈咪说你不是我爹地,我爹地在月球。”陆琅谌磨牙,顾悠咛,你这个小混蛋!
  • 夜里有只猫

    夜里有只猫

    晚风声起,有的人已进入梦里,有的人却还在路上。
  • 深情不迟暮

    深情不迟暮

    五年前-茗轩,娶我好不好?-我的女人我自然会要五年后-我们真的回不去了…-安珈,那就一直互相折磨,一起下地狱怎么样…
  • 都市之剑帝重生

    都市之剑帝重生

    【免费新书】一代剑帝重生归来,上一世,他以剑为生,剑毁人亡。这一世,他不仅要断剑重生,更要弥补前一世的遗憾。父母不会再病痛中死去,毕生挚爱不会嫁做他人妻,好兄弟都要站起来唱征服!
  • 拿第一名的方法

    拿第一名的方法

    本书针对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容易走进的误区,从“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应考技巧”5大方面着眼,为同学们量身打造72个学习秘诀。
  • 我穿越到王俊凯家!

    我穿越到王俊凯家!

    苏心沫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别人的床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