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64800000007

第7章 序二(6)

4.篇目:篇目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层次名称采用篇、章、节、目。

5.记述方法:应由表及里,再及内涵。如古建筑,先记述建筑年代、布局、宽高、形式,再记述结构、变迁情况,后记述科学、艺术性。器物,应先记述名称、出土时间、地点、伴随出土的东西、器物的时代、长、宽、高和外形,再记述质地、变迁情况,后记述科学、艺术和历史价值。

6.体裁:采用记述体,形式分文献摘录、综述和附录三种。文献摘录。即汇集古今记载和研究成果,注明出处。综述,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综述,着力记述文物的现状,记述要简明、完整、文笔生动易懂。附录,即收集文物创建、维修、赞美、描述的文学作品,包括诗、词、歌、赋、游记、散文、匾对、楹联等名篇佳作。有的诗词不一定就等于历史的真实,所以要加以说明,有关文物的传说、故事和神话,亦可收集整理,吸收其科学性的精华,摒弃不真实、反科学的糟粕。

7.图表:在《文物志》中附以必要的图表,与文字记述同样重要,可结合文物的实际需要分别用照片、拓片、墨线图、表格表示,并加注必要的说明,增加文物的直观性和真实性。

8.文体:一律应用语体文,标准简化汉字,横行书写,文风要谨严、朴实、简明、通俗,杜绝假话、大话、空话。

9.称谓:纪年一律用公元,并于括号内注明中历纪年;中、西年、月、日换算,以《中西回史日历》(陈垣着)为准;度、量、衡,用现在国家颁行的,并在括号内注明昔时数值;人名、地名和官职,均以当时的历史习惯称呼,沿用当时的繁体字书写。

五、对几个问题的处理

1.真与假问题:某个陵墓或某件文物,真假尚未定论时,暂以过去说法记录;如当前有几种说法不一,可将所有说法全面记录,待以后考证;如几种说法已经定论,按定论记录。如周陵、扁鹊墓、蔡侯墓等。

2.陵与陵邑问题:因邑为陵而建,记录时应以陵为主,兼记陵邑。如长陵邑、安陵邑、茂陵邑等,可以陵立目,并入墓葬类,记录陵为主,兼记陵邑情况。

3.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以文物为主,兼记人、记事、记艺文。如霍去病墓,就记录霍去病墓及其文物为主,兼记霍去病生卒年月日和主要活动。司马迁祠,就记录祠和其他有关文物为主,兼记司马迁生平和着作等。

4.跨地域文物的处理:总述部分从略,本辖区部分详述。如栈道,涉及汉中地区和宝鸡市,记录时应将栈道概述一下,重点记录本辖区的一段。长城、直道亦同。

5.已不存在文物的处理:应详今略古的记录。如户县的化羊庙,前些年已毁掉,记录时就将现存文物详细记录,过去的情况简略记述。

6.大与小问题的处理:根据当地文物特点和某件文物的影响范围,决定记录的详略。如高陵县的“五渠”和“城闸”,在高陵影响很大,高陵文物志可详细记录,地、省文物志简略记录或不记录。

7.革命文物与历史文物关系问题:同一个文物既是历史文物又是革命文物,应以哪方主要就哪方为主记录,兼记另方;如同样重要,可按历史和革命文物分别记录。如泾阳的“迎祥宫”“吴氏庄园”古建筑,是后来“安吴青训班”的地方,因革命文物重于历史文物,记录时以革命文物为主,兼记录历史文物。延安清凉山万佛洞,既是有名的石窟,又是解放日报的旧址。对这类文物可分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两个专题分别记录。

六、方法步骤

第一步:收集资料。包括历史文献资料,像历代史书中的《天文志》《地理志》《礼乐志》《舆服志》《艺文志》和专书、专记、专考、丛书、丛考、通典、通考以及省志、府志、州志、县志等;建国以来经过调查、考古发掘、普查所积累的资料,发表的文章、着述、简介以及工作中的原始记录、手稿等;文物普查、清仓查库收集的资料、登记表格、档案记录、绘图照片、账目清册;文物收藏者、爱好者或有关人的回忆、资料、传说等。

第二步:调查核实。由于有些文献记录不够全面、准确,甚至有谬误之处,有的因时间关系文物已遭到破坏,甚至不复存在,所以对收集的资料要进行复查,以求对文物的记述全面、准确。

第三步:综合整理。在收集、核实资料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分析研究,着手编写。

七、组织领导

1.省文物局负责全省文物志的组织领导工作,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成立“陕西省文物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承担省文物志的编写任务和指导地(市)、县文物志的编写工作。

2.地市文物志的编写工作由地市文物、文化局负责,成立地、市文物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承担地、市文物志编写任务和指导所属县文物志编写工作。

3.县文化(文教)局负责县文物志编写工作,编写工作纳入县地方志编写任务,可不专门成立机构。

4.各地、市、县应有一名党政领导同志主管文物志的编写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并给予必要的物质保证。

5.编写班子成员要求有一定写作能力,熟悉文物情况,有文史知识,热爱编写文物志工作,每个成员都应亲自动手,具体分工,落实责任。

八、完成时间

县级文物志于1983年底完成,地、市级文物志于1984年底完成,省文物志于1985年底完成。

《文物志》篇目大纲

绪论:编写文物志的概况,指导思想、体例,组织机构以及编写经过等作一综合叙述。

一卷通论

1.全省文物概况(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等);

2.文物行政、事、企业单位设置、发展及变化情况;

3.文博队伍发展情况,群众保护组织建立情况;

4.文物经费情况,维修经费情况,维修的文物单位;

5.重大文物政策发布情况。

二卷古遗址

1.旧石器遗址;2.中石器遗址;3.新石器遗址;4.古城堡遗址;5.古关塞遗址;6.古战场遗址;7.古建筑遗址;8.古桥梁道路遗址;9.古住宅遗址;10.古寺观遗址;11.古陶窑址

三卷古墓葬

四卷古建筑

1.寺观;2.考院;3.城堡;4.庙祠;5.关塞;6.桥梁;7.牌楼;8.古塔;9.粮仓

五卷石窟寺

1.石窟寺;2.摩崖造像

六卷石刻

1.碑;2.碣;3.造像;4.画像石;5.圆、浮雕刻;6.线刻;

7.摩崖题记;8.墓志;9.法帖

七卷甲骨

1.甲骨;2.甲骨文

八卷青铜器

1.青铜器;2.铭文

九卷金银玉器

1.金银器;2.玉器;3.其他

十卷陶瓷器

1.陶器;2.彩绘釉陶;3.三彩;4.瓷器

十一卷铜镜

十二卷古钱币

十三卷瓦当、空心砖

十四卷印章

十五卷善本书

十六卷书画

十七卷名胜

十八卷革命文物

1.革命机关和领导人旧居;2.革命纪念建筑物;3.重要战场;4.革命文物

十九卷其他

二十卷专志汇编

(注:各地、市、县可根据本地文物情况,对其所列各项有所增减)

新城(秦王府)北门拆毁始末

1982年5月

陕西省政府在省、市20多个单位参与下(文物部门没参加)搞了个新城建设总体规划,经省长办公会几次讨论,批准执行。其中一个内容是拆除新城北门,修建一座高层楼房。

5月27日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发(82)第045号文“关于保护明秦王府北门的通知”,致省政府办公厅行政处。文中提出“残存的秦王府北门及其周围的城墙对研究封建社会的城市布局、古代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根据陕西省文物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这处建筑属保护范围,应予以保护。特别是西安已经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要求对集中反映历史文化的老城区、古城遗址、文化古迹坚决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绝不能因进行新的建设使其受到损害。”因此,明秦王府北门不应拆除。望能考虑调整新盖大楼的位置和布局,以便对已有600余年历史的秦王府北门进行保护。(此文抄送省人大常委会、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省建委、省文物局、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厅、谈维熙副省长、雷行副市长、市规划局、市政建设局)省政府接此文后停止拆除。

6月5日

省文物局杨达局长批示:“孟东,世昌同志阅,可去现场看看,如何处理为宜”。

6月11日

陈孟东批:“6月11日省政府办公厅来人在局商量,准备召开一次座谈会,协调解决(杨局长知道)。此文合心同志阅。”

9月28日

上午在省政府办公厅二楼第五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讨论新城北门拆除问题。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世卿主持。省文物局杨达、陈孟东,省文管会王翰章,市文物局畅耀、何敬荣,省政府办公厅行政处张进孝,基建办苟明学、董秉华参加。

畅耀同志发言:秦王府建筑与明西安城墙一样重要。明代建筑在西安已不多了,新城北门应该保护下来。现在它已破旧,我们准备向省、市反映拨款维修。

王翰章发言:西安城墙保护经过几起几落。1958年被拆过一次;文化革命后期马俊臣司令在南城门楼下挖人防工程,又破坏了一次。西安城墙要保护,秦王府也应保护。朱校封王后10年才来西安。清朝时秦王府内建筑被拆,去修了城隍庙。我主张保护,怎样保护法,可以研究。

办公厅同志讲:1954年修新城前两个配楼时,因拆秦王府城墙,赵伯平召开了一天会,认为没有价值就拆掉了。谈维熙副省长讲,西北军政委员会时,已将南边的门楼拆除,这是个精华,其他留下的没有多大情况。现在西南新城剧场,西边的水塔附近,东边的老干部楼南边还残留有城墙,北边城墙已经没有了。讨论新城建设规划时,有24个单位参加,文物部门被忽视了,没有参加。今年五月决定拆新城北门,市局李洪澜同志来开会发现了,后又来了文件。

何敬荣发言:保护文物主要是考虑它的价值,不能说破烂了就不保护。像大明宫只剩下遗址了,也保护起来。秦王府如果一个点都没有了,科学研究都谈不上。

陈孟东发言:按“两利”方针来处理。具体办法是:新城北门进行加固按原状保护起来。如果嫌高度低,超不过周围楼房,可将城上的城楼恢复起来,作为省政府的会议室。加固采取陕北加固窑洞的办法,城楼设计请张锦秋同志,方案出来后经文物部门审查。

杨达发言:市上同志提出保护北门是有道理的,秦王府留下这点东西是有价值的。但就现状保存下来,不几年也会坏掉的。怎么保护呢?(1)保护城门洞,周围安排其他建设;(2)修整城门洞,上面搞古建筑;(3)最后由省政府决定,怎样定就怎样办。

10月9日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9月28日座谈会纪要(此纪要没真实反映座谈会上的两种不同意见,也没给省、市文物部门发送)。

纪要说:大家认为,新城北门虽是秦王府的遗址,但四周城墙早已不复存在。特别是有保留价值的南门早已被拆除。现残存的只是一个孤独北门,长期失修,破烂不堪。其现状是垣歪、顶斜、门洞破,非常危险,现用木杆支撑着,随时都有局部倒塌的可能,很不安全。大家认为,如果按照现在的状况保留下去,是不可能的,但按照现状重新修复,也不现实,更无必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既有利文物保护,又利于基本建设的原则,大家的意见是:

1.将现有的破烂新城北门拆除,进行基建。

2.建议设计部门在设计时,新城北门是原明秦王府北门这一历史状况,要搞一个门洞,外形上尽可能地多带点原来的风格。

3.在城门洞上搞点古建筑。

4.设计图纸完成后,请文物部门的同志看一下。

5.由文物部门搞一个秦王府遗址的标志,立于门外。

6.将以上意见给省主管领导进行汇报,领导怎样定就怎样办。会后大家又到现场进行了察看再无异议。

10月5日上午(此谈话记录附在纪要后)

张世卿、苟明学向谈维熙副省长汇报。谈讲:

1.北门已破烂不堪,非常危险,保护意义不大,同意拆除进行基建。但对现状要全部拍照,留存起来。

2.搞标志是文物部门的事情,搞什么样的标志,搞在什么地方,都由文物部门去定。我看不一定在北门口,新城内适当地方也可以。

3.门洞上面不一定搞古建,否则面目全非,反倒不好。

刘庚副省长讲:

新城北门没有多大保护价值,现在还搭着架,不然砸伤人大家意见就多了。同意拆除搞基建。

10月5日上午,苟明学、董秉华按张世卿嘱,将二位省长意见告诉省文物局杨达。杨达表示,按照省上领导意见办理。由省文物局负责,再给省文管会、西安市文物局说一下,再作点工作,不再行文了,就按以上精神办理。

12月26日

《陕西日报》刊登本报记者黄静写的“呼吁保护西安新城北门”的文章。文章说:记者看到省政府所在地新城北门一段城墙正在被拆毁。据了解,还要拆除北门,文物部门反对这样做,要求保护这个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

新城即明朝秦王府遗址,也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的遗址。距今已600余年。这个遗址对研究封建社会的城市布局,古代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西安是中外驰名的古都,又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开展旅游事业的需要,西安地区的每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明秦王府北门属于保护之列,不应拆除,建议有关部门立即住手。”

同时,发了《陕西日报》评论员文章“能眼看新城古迹被毁掉吗?”文章说:“新城——即明朝初年兴建的秦王府城垣城门,建国后还比较完整的保护着,但经过大跃进、十年动乱已快拆毁完了,仅留下北城门一段还有点眉目。可现在又开始拆毁了。奇怪的是,全国人大会议通过《文物保护法》只有一个来月,就公然这样子胡来,这是遵守国家法纪吗?这是尊重自己的祖先吗?这是对后代负责吗?”

文章发表后,拆除工作第二次停止。

1983年1月3日

省政府对《陕西日报》文章,以省政府办公厅党组名义向省委写了陕政办党发(1983)1号文“关于拆除、改建新城北城门的情况报告”。

报告说: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陆续拆除了南大门及周围的土城墙,1954年省政府进驻后,赵寿山省长主持搞了个总体规划,规划中未保留旧城墙。1955年修两座配楼,赵伯平副省长主持,副省长时逸之、成柏仁,副秘书长张性初、西安市副市长杨晓初、城建局局长李廷弼参加,一致认为城墙没保留价值,于1956年拆除。1980年3月3日第5次省长办公会原则同意新的总体规划,于1981年5月16日召集了14个单位讨论。

1981年秋,新城北门因雨水多,时有塌落危险,召集有关部门开会,决定拆除建大楼。

陕报发出文章后,拆除工作即停止。经查,新城内列入文物保护的有黄楼和西安事变指挥所,新城北门和城墙未列入文物保护范围。至于新城是不是秦王府遗址,口头虽有此说,但未见过历史资料的考证和认定。

1月6日

1月6日上午9时,习仲勋秘书电话告诉省委:“仲勋同志看到《陕西日报》记者部一份电报,反映省人民政府不接受报纸批评意见(载12月26日陕报一版),坚持要拆除属于历史文物的新城北门搞基建。据说新城是明秦王府遗址,也是李自成建大顺政权的遗址。嘱打电话告诉文瑞同志,如反映情况属实,请立即停止。并将结果告诉他。”(秘书田耀光)

同日,马文瑞在电话记录稿上批“请元方同志一阅”。

同类推荐
  • 彼岸

    彼岸

    《彼岸》作者张斌,曾经和我们一起走进无数重大赛事的台前幕后,他导引我们从绿茵场看到人生四季,花落花开,从运动员看到国家意志与民族心性。本书是他的首部文字作品,一本新鲜而深入的人生观察笔记,丰富的闻见阅历,深远的人文精神视野,才华横溢的文字表达,让我们看到更广阔更本真的生命世界,更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智性大气的主持人的独特魅力。
  • 经挤耐压的河:石煌远诗词歌赋选

    经挤耐压的河:石煌远诗词歌赋选

    春妹的心曲、无忌的童言、平常的日子、母亲的背影、感恩的诉说、旧诗的新题、楹联与碑文等。
  • 像个孩子:泰戈尔诗歌精选

    像个孩子:泰戈尔诗歌精选

    《像个孩子:泰戈尔诗歌精选》收录《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园丁集》《爱者之贻与歧路》等泰戈尔代表诗作。《新月集》歌颂了两大主题——童真与母爱。童真是人类最宝贵的天性,给喧嚣冲突的世界带来了宁静与安稳,而母爱是人类最纯洁的感情,给浮躁迷茫的心灵带来了温暖与力量。意蕴深长的诗行引领读者回归纯净的儿童世界,重温无私的博大母爱。《飞鸟集》是世界上杰出的哲理诗集之一,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集,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思考,启示着读者执着追求理想、不懈寻求智慧。
  • 老干部工作实录

    老干部工作实录

    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挖掘利用好这一群体的丰富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老干部工作实录》全书主要积累了服务老干部的一些工作方法。
  •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

    本书从古今中外兵战、商战大量经营管理案例中运用典型案例,引导读者在识人、察人、育人、聘人、管理观念、管理方法、竞争、沟通、控制、管理者的人格、经营等方面得到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剑玄莫寻

    剑玄莫寻

    处女作,有喜欢的支持一下呀。脱单惹,先鸽一段时间,肯定会更完滴。
  • 朱旭的奋斗——毕业了,和工作谈场恋爱

    朱旭的奋斗——毕业了,和工作谈场恋爱

    从大学毕业,到在职场中立足,是人生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每一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很快成为职场中的卓越人士,本书作者分析抽取了职场中卓越人士必备的基本素养。虚构了一个职场故事,讲述主人公从大学毕业,如何适应工作,如何建立职场发展意识……如何在职场中获得成就感,成长成为一个比较成功职场人士的过程。他的迷茫,他的烦恼,他的快乐,融合工作和生活,以比较幽默风趣的文笔,慢慢的讲述。让读者在比较轻快的阅读中,润物细无声的体会到职场中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学会思考自己的职场发展之道,得到提升。
  • 大佬请受我一拜

    大佬请受我一拜

    听说别的主角都是在差班余念偏不,她就要在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超A女主上线啦快来看看吧!爱你们哟
  • 失联24小时

    失联24小时

    27岁的钟娅与家人失联了24小时,并在那之后失去了一段记忆,未知的24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幕后黑手是谁?现实,梦境,过去,未来,破碎的片段里拼凑出的是真相,还是臆测?疲惫的人儿啊,谁在等着你的归来。
  • 乘碧烟

    乘碧烟

    她本是皇帝之女,天生之公主,却因其祖母当权,废帝为王,全家被贬至远离京城,这也使她度过了一个十分清苦的童年……十五岁那年,皇帝一纸诏书,她们全家被召回京城,她父亲为了政治利益,将她们姐妹都嫁给了死对头一家,不过随着两家人新一代的苦心经营,两家也渐渐地开始放下仇怨,可就在这时,悲剧发生……
  • 完美美少女之exo的爱恋

    完美美少女之exo的爱恋

    一个冷漠、毒舌而内热的少女,通过那群少年得到了生活的快乐,得到了一份完美幸福的爱情。一个有实力美丽的她,她的真命天子会是谁?我的QQ3425655067想加我的朋友们,加我的时候要说是我的笔友
  • 铠甲勇士龙斗士之五行传奇

    铠甲勇士龙斗士之五行传奇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书生甘羽走在路上。突然,一辆货车因为夜晚,又有雨的关系,没有看到路,就这样,呼啸而过,撞死了甘羽。可甘羽醒过来时,躺在一家医院上的床上。周围的人是铠甲勇士第一季里的李炘南。没错,甘羽穿越了。
  • 黄泉路之寻墨

    黄泉路之寻墨

    她说过,只要她活着,那就不会让他死,为了他,她可以连命都不要。他说过,她是他的整个世界,没有她的世界没有任何意义。
  • 就不理你

    就不理你

    她没有想到,原来青春这么美好。她很幸福,有人陪,有人爱。这就是从校服走到婚纱的故事。
  • 与孤独做伴

    与孤独做伴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城市里,每个人向往美好,最后都趋于孤独。我也是其中之一,等待着美好的降临,最后当它真的来到之时,你是否还有曾经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