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64800000050

第50章 附则(30)

6.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商鞅针对“有罪可以得免,无功可以得尊显的”旧制度,规定国君的亲属(宗室)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宗室的属籍,把他们原有的名位一概废除,按军功大小重新规定尊卑爵次等级,分别占有土地、住宅、奴婢,以及享用车骑、衣服等。没有军功的,虽然富有也不能受尊荣,这样许多无军功的贵族领主失去了特权。有军功的宗室,最高爵位也不超过封侯(第十九、二十级),侯也只能收食邑中的租税,不管理民事,也失去了原有的一些特权。这样,就使领主制的秦国变成地主制度的秦国。

7.统一度量衡、制定秦律: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长度单位为丈、尺;量的单位为斗、桶(斛);衡的单位为权、衡。按照李悝的《法经》制定出秦国的新法律,公布全国遵守。

8.烧诗书,禁游学:商鞅认为“学诗书”“求官爵”导致“其国必削”(《商君书·农战》),所以下令烧掉诗、书,同时下令禁止儒生以讲学为名到处活动。对那些结党营私,惑乱民心的儒生实行镇压。

通过两次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壮大了地主阶级,发展了封建经济,增强了军事实力,士兵“勇于公战”,使秦国军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了优势,同时也控制和稳定了社会秩序。总之,通过变法使封建制在秦国得到发展和巩固,使贫穷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各诸侯国中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始皇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目的是使秦国强大起来消灭关东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从秦孝公到秦始皇都是为达到这个目的而进行各种各样活动的。

商鞅在变法过程中,也根据统一六国的目的制定了对外政策,先击败魏国,逼魏东迁,控制黄河、函谷关天险,然后出兵攻击关东六国。

根据商鞅的决策,公元前354年乘魏、韩交战之机,秦兴兵伐魏,元里一战,大败魏军,斩首七千,攻占了少梁,获得了胜利。

公元前352年,商鞅亲率大军伐魏,跨过黄河包围了魏国国都安邑,迫使安邑降秦。

公元前340年,商鞅第三次率兵伐魏,俘虏魏将公子卯,夺回了秦简公时被魏国侵占的大部分河西之地。两年之后秦军又伐魏,岸门(山西河津南)大捷,俘虏魏国大将魏错。魏惠王甚感秦的威胁,乃弃掉安邑东迁大梁。

之后,秦又数次伐魏,迫使魏国献出河西全部土地和山西河津、上郡一带领土。从此秦国控制了黄河天险和函谷要地,摆下了虎视六国的架势。

到秦始皇即位时,秦国疆域已从今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湖北和湖南西部,扩展到河南中部和南部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加上秦国地势险固且易于守御和出击,被称为“天府雄国”。

二、秦采用连横与合纵策略进行统一

“合纵”与“连横”的斗争出现在战国中后期。那时地处东方的齐国和西方的秦国由于变法较为彻底,国势进一步强大起来,造成了两国对峙,争相统一中国的局面,战国初期最先强大起来的魏国在争霸中也跃跃欲试,其余国家夹在齐、秦两国中间,只求自保。齐、秦对他们却是或分化或拉拢。这就产生了“强者兼人而弱者图存”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因此“合纵”与“连横”的政治活动也随之形成了。

“合纵”是以魏、赵、韩为主,北连燕、南连楚,南北合成一条直线叫“合纵”。“合纵”既可以对付秦也可以对付齐。“连横”是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线叫“连横”。合纵的实质是“合众弱以攻一强”,目的是在阻止强国进行兼并;连横实质为“事(仆从)一强以攻众弱”,即强国迫使弱国帮助它进行兼并。

正是在“合纵”与“连横”的战争中,各国君主都把对外政策看得更为重要。当时各国间的外交活动是用那些靠游说获利禄、进仕途的游士、食客进行的。他们十分讲究权变,积极为各国君主出谋划策。他们的学说适于合纵的为“纵说”,便于“连横”的为“横说”。张仪、苏秦就是这两说的代表人物。

张仪于公元前329年入秦做了丞相,他利用连横政策,为秦扩大疆土,凝聚力量,起了一定的作用。

苏秦比张仪出生晚,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张仪死去十余年后开始的。他倡导的合纵是既攻齐国又攻秦国,反对兼并统一。他一生主要为谋求燕国强大,在齐国从事反问活动,同时奔波于齐、赵、韩、魏等国之间,组织合纵攻齐及合纵攻秦。他的策略是使齐国“西劳于宋,南罢(疲)于楚”,从而牵制齐国精力,防止齐国吞并燕国。最后使弱燕组成五国(韩、赵、魏、楚、燕)联军伐齐成功。使东方强大的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客观上为秦始皇统一扫除了一个劲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秦国为了达到统一关东六国的目的,一直坚持连横政策。秦昭王时用范睢为相,又定了“远交近攻”策略,使连横愈益得势,合纵愈不易成。直到秦始皇时,秦坚持连横政策一直未变,再加上秦始皇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针最后消灭了关东六国。

三、秦始皇重贤络人才

秦国由于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加上秦国始终坚持“连横”策略,在与关东六国斗争中经常取得胜利,不断扩大疆土。秦始皇是“继六世之余烈”(指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代都为统一六国而奋斗),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伟大使命。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除先辈们给他创造的有利条件外,他自身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重用人才,靠着各种各样人才的帮助和所献计谋,完成了统一大业。

重用郑国。郑国原是韩国派到秦国的特务。原因是邻近秦国的韩国,看到秦国日益强大,害怕将来有被秦国吞灭的危险,于是在秦始皇即位的第一年(前246),就派了一个名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到秦国见秦王赢政,建议秦国从泾河的中山(今泾阳县西北七十里)开一条渠东到洛河用以灌溉。当时郑国的目的并不是想修水利为秦造福,而是借修渠来疲劳和消耗秦国的人力和财力,从而使秦无力量对外,完不成统一六国的使命,但是赢政立即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召集大批民工开始修渠,并任命郑国为该工程的总负责人。可是正当工程进行的时候,郑国的特务身份被暴露了。赢政要杀掉他,他回答说:不错,我当初确实是为韩国搞特务工作的,然而渠修成却是秦国万代之利啊!赢政听郑国说的有道理,就赦免了他,让他继续负责修渠工作直到全部完成。这条渠就被称为“郑国渠”。

郑国渠全长三百多里,修成后灌溉四万多顷(今二百多万亩)的盐碱地,使产量每亩达到一钟(今三百市斤)的水平。关中从此变成沃野,没有凶荒灾年。《史记·食货志》说:“关中土地约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不过十分之三,财富却占十分之六。”加上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修的都江堰,蜀地变成无水旱灾,富饶无比的地方,这样秦国就拥有关中和蜀地两大农业区。加上巴、蜀出产铜、铁、木材,西北戎、狄地区出产牛马,秦国的物质基础就更加雄厚了,就能支持连年不断的统一战争。

重用李斯。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原是吕不韦的舍人,后因吕不韦推荐,被赢政拜为客卿。因郑国特务案件败露,特别是吕不韦尸体被舍人盗去葬埋后,秦国的宗室大臣就乘机纷纷向赢政上书,说外国人来秦国做事的,大都是受本国国君之命来离间秦国的,请全部逐出。赢政在为吕不韦事气恨未消之际,看到这些上书,就立即下了“逐客令”。命令凡是外来的宾客不许留居秦国,已经做官的一律削官,三日之内全部逐出国境,谁若敢留,同样治罪。“逐客令”下,李斯也在被逐之列。李斯在命令摧逼下匆匆离开咸阳,途中在车上给赢政写了一篇有名的《谏逐客令》。意思是说:

得知宗室大臣议论逐客,我认为是错误的。以往缪公任用了戎国的由余,楚宛的百里奚,宋国的蹇(音jian)叔,晋国的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都不是秦国人,而缪公却重用他们,结果秦灭了二十几个国家,称霸于西戎。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移风易俗,使秦国百姓富裕,国家强盛,诸侯臣服,并击败楚、魏大军,开地千里。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灭九夷(在楚地,即东夷九种),制鄢、郢(即楚国郢都),东据成皋(河南汜水县)之险,使六国割让大片肥沃的土地给秦,破坏六国的“合纵”政策而面向秦国称臣。昭王用范睢为相,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叶阳,强化了秦王的权力,从而不断蚕食六国,使秦有了帝王的业绩。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之所以使秦国能强大,全是靠宾客的帮助。从这里看,外国宾客有什么地方对不起秦国呢?假使四个秦王都把外国宾客赶走而不用,秦国就不会强大起来,就不会有强盛的名誉。

……今日你用人则不同。不问有没有才能,作的事对与不对,凡不是秦国人都让离开,不是秦国出生的宾客都一律赶走,那么你所看重的只是美女、歌舞和宝玉,而不看重人才吗?你这些办法全不是制服六国的计谋呀!

很多宝贵的东西不产于秦国,但秦国却有很多;许多有才能的人也不出生在秦国,但愿为秦国尽力效忠的却很多。今天你把外国宾客都赶出秦国而让他们去帮助敌国;使秦国内空虚而又积怨于诸侯各国,这样下去你要想使秦围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了。

李斯这篇《谏逐客令》真正打动了秦王赢政的心,赢政接书后发觉自己做的不对,立即下令废除了“逐客令”,马上派人去追赶李斯。驾车赶到骊邑(临潼骊山东北)将李斯接回咸阳,官复原职。

李斯回到咸阳,就与赢政谋划统一大业。李斯向赢政讲:眼光短小的人常把良机失掉;成大业的人则能利用一切机会给敌人以无情打击。先前秦穆公称霸时不能将诸侯国统一是什么原因呢?因诸侯尚众,周王朝还有威望。自从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国互相兼并,现在关东仅余六国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决心已有六代了(指孝公、惠王、武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今日诸侯国服从秦国就像郡县服从中央一样。现在靠秦国的强大,大王(赢政)的贤能去消灭六国,就会像炊妇扫灶台上的灰尘一样容易;秦国有力量去消灭六国,建立帝业,统一天下。这个时候是万年来的绝好良机。假若你迟迟不行动,待各诸侯国重新强大起来,又搞起“合纵”,你就是有黄帝的贤能也是不能完成统一大业的。赢政听后,甚合心意,立即拜李斯为长史(相当秘书长)。

赢政欲并吞六国,又问计于李斯。李斯说:韩国最弱,请先取韩以震慑他国。赢政从其计,乃派内史腾为将,率兵十万攻韩。此后,李斯辅佐赢政二十余年,在赢政建立彪炳显赫的历史功绩中,成为一个立大功,出大力的“功臣良吏”。

韩非,韩非原是韩国的公子,与李斯同是荀况的学生,是一位思想家和理论家。他看到韩国日益腐败削弱,就连续上书谏韩王,韩王不听,韩非就愤而着书,总结了以前法家思想,写出《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万余言。在这些书里,韩非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治理论,回答了如何巩固变法成果、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问题。

在政治上,韩非提出“事在四方,要(大权)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主张。韩非认为只有废除分封制,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才能巩固和加强地主阶级专政,只有君主独揽大权,集权中央,并要像打落繁茂的树枝一样去削黜大臣的威势,才能防止奴隶主复辟篡权。这些主张成了秦始皇反对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中国的理论根据。

在法治方面,韩非第一次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主张。韩非认为商鞅重“法”,坚决镇压了破坏变法的贵族,但不讲“术”(指检查、驾驭各级官吏的方法)。韩国的申不害讲“术”,但又不重视“法”,使变法遭到破坏。慎到重“势”(指围君的权势),但忽略了与“法”的结合,结果使中央集权不能维持。韩非指出:法、术、势三者不可缺一,这是国君进行统治的可靠方法。秦始皇采用了韩非这个法治理论,执法无私,贵族、大臣有罪都敢于刑罚,有力的巩固了政权。

在经济上韩非发展了“奖励耕战”的思想;在思想领域方面韩非主张不遵循古道,不效法常规,要求“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坚决反对“以文乱法”;在军事方面主张靠实力进行争夺,用暴力进行统一战争。

韩非着的《孤愤》《五蠹》传到秦国,秦王赢政读了后拍案称绝,十分感慨地说:“如果我能见到此人,与他一起同游,就是死了也不悔恨。”

公元前233年,赢政按李斯建议派内史腾去讨伐韩国,韩非见韩国朝不保夕,又恨韩王不重用自己,甚感屈才,于是就向韩王请求,自己愿作为韩国使者去秦国请求息兵。秦王见到韩非大喜,欲拜为客卿同议国事。但李斯忌妒韩非的才能,则向秦王赢政谮言道:“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今日陛下欲兼并六国,韩非终究是亲韩不亲秦,这是人之常情。今天陛下若不任用他,放他回国,这是自留后患,不如早点治罪杀死。”赢政听了李斯的话,就将韩非下狱治罪。李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令其自杀。韩非多次上书陈述理由,李斯也拒绝相见,韩非只好愤而自尽。后来赢政后悔不该将韩非下狱,派人去赦免韩非,但韩非已经死了。

重用尉缭。赢政对韩非之死一直很惋惜。有一天赢政与李斯议事,又夸韩非有才华,李斯向赢政说:我可再推荐一人,此人是大梁人(今开封市西北),名叫缭(因任秦国尉,后又叫尉缭),精通兵法,其才胜韩非千倍。此人今在咸阳,只是为人自负清高,不能用臣礼相待。赢政听后即派人传令召见。尉缭见到秦王赢政,只长揖而不跪拜,赢政则还礼后让人上座,称呼先生。尉缭见赢政对他很尊重,又彬彬有礼,就向赢政进言说:秦国现在很强大,各诸侯国听从秦国就像郡县服从中央一样。对他们是散则易灭,合则难攻,我担心的是怕他们暗地里又搞起合纵来,像三晋联合亡智伯,勾践亡夫差,五国杀滑王一样来对付秦国。赢政说:我想叫他们散了,永远不能联合,先生有什么计谋?尉缭回答说:现在各国的国策都决定于豪臣,而豪臣哪能都是为国王实心实意尽忠献智的呢?不过都是为了多得到些财物罢了。希望大王(指赢政)不要吝惜府库中的财物,应拿出大量的财宝去贿赂各国的豪臣,分化离间他们与国君的关系,然后各个击破,以粉碎六国合纵攻秦的阴谋。这样秦国不过花掉三十万两黄金,而诸侯六国就会全部被消灭掉。赢政听后非常高兴,十分赞赏尉缭的高见,遂尊为上客,并规定尉缭的吃饭、穿衣都和自己一样,还为尉缭造了一个公馆,自己常去请教议事。从此尉缭成了赢政的一个主要谋臣。

同类推荐
  • 青春韵语--我秀故我在

    青春韵语--我秀故我在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分为“悸动的心”“感恩的心”“人间百态”“盛夏的雅典”等版块,真实地记录了作者青春年的梦想,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理解。
  • 青春在这里延伸

    青春在这里延伸

    本书共分15章,内容有:一个不愿接受采访的人;当兵的历史;点燃余热;白手起家;学者有其校;走出老年等。
  •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全集)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全集)

    诗词的美丽是永恒的,正像亿万年动听如初的雨声。它是梧桐上的细雨,是暗香醉人的花荫,是小楼微凉的东风,是月光下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的蛙鸣,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
  •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Ⅰ

    心行:中国知识精英的那点心事儿Ⅰ

    他们是公认的时代精英,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以及波澜壮阔的命运起伏。这,无一不与他们的书生意气乃至人格紧密相连。他们也是常人,有着常人的情感情绪,常人的心理心态,以及常人的行为行动,只因为人生经历的不同寻常,才被历史记录在案。探寻他们的心迹,会重新审视到——如何娴熟于厚黑?如何混迹在官场?如何拥有睿智才情?如何筑造人格魅力?
  • 成年人的童话

    成年人的童话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热门推荐
  • 爆笑王妃:王妃你往哪里跑

    爆笑王妃:王妃你往哪里跑

    她,冰氏集团老板的女儿,在一次和另一方推荐自方的产品时,遭遇另一方的毒害,一醒来,竟然在古代,是个千金大小姐,竟然马上要出嫁,她爹爹让她脱离了这件事,但却阴差阳错的遇上了宁王,快跑啊,宁王殿下来了
  • 职业精英之营销为王

    职业精英之营销为王

    什么?请我去当顾问!我只是个做业务的!什么?让我当总裁!我只是个做业务的!我做什么也不做,我就做好我的业务!
  • 封魔战歌

    封魔战歌

    “腥风血雨九州恸,蜉蝣翘盼碧汉晴。旌旗猎猎映落日,长刀所向慑群英!”当激昂的战歌再次响起,犹如蜉蝣一般的众生将面临怎样的绝境?那将是一个流血漂橹的末日还是重生前的涅槃?一切取决于人的本身!
  • 带李元霸将魂临神话三国

    带李元霸将魂临神话三国

    吞噬了不知名的异世界,使得地球开始升维,但因大量的异世残骸无法消化,星球意志就以各国的历史神话打造了一个游戏一样的世界,让全球人类去消磨,同时打造自己的超凡支撑世界。在长达一月的海选和投票中,各国选好了自己的神话历史。之后星球意志开始了一年的改造后,在联合国隐瞒原因情况下,《世界ol》这个全球性的百分之99虚拟第二世界开始了一月内测,到最后全球性的公测。且看重生后的宁炎,以作弊得来的李元霸力量如何纵横天下、搅动风云,最后在和他国神话历史武将争锋。
  • 班长托我给您带句话

    班长托我给您带句话

    纵观历史,人类的劣根性大抵相同,即使在新世界,也不仅仅有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快意,更多的是对绝对力量的追求,从而带来的更多的碰撞和血腥。为了探索自身的秘密,刘全有等不得已踏上了这场冒险刺激的征途。
  • 披着人皮的狼女

    披着人皮的狼女

    大同界,是一个跟人间很像的世界,那里也有山川河流,也有大漠孤烟,与其不用的是,大同界永远没有白天。那里生存着一群即将被神帝抛弃的生灵,他们阴险狡诈,凶残成性,有着人的表皮却装着各种动物的五府六脏,称作:“类人”。文殊菩萨不忍众生受苦,派出坐骑口首仙青狮幻化成九天神女为大同界的众生超度恶魄,洗刷罪魂。九天神女为了根治此患,便将大同界一部分一部分的与人界重合,借助上层境界的力量来达到目的,可是九天玄女百密一疏,一只体质特殊的类人没有被去掉特异功能就被流放到了人间,可偏偏不巧的,这是一只怀揣着“欲统一三界,先统一大同,欲统一大同,先统一人间”的规划的披着人皮的狼...
  • 困夏之城

    困夏之城

    新书《抓住那个地球人》,男频玄幻(据说更适合科幻),一个燃正向故事,期待你的支持。—————————————————————如有依靠,谁愿坚强?她的十年兵荒马乱,他的十年不离不弃。他对她的感情,无关距离、年龄与性别。在婚姻的围城里进出十年,穷尽一生,寻找最好的爱情:相知相爱,势均力敌。本书原名《未婚有罪》,曾用名《未婚无罪》。
  • 通神之路

    通神之路

    神秘的大陆,带着神秘的色彩,带着无法形容的光芒,上官风龙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为一次机缘,惹恼了众多修炼者。一次次的躲避,一次次的机缘,终于让这个少年成长了起来,闯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世界,让这一切都变得平静了下来。塑造了无尽传说,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猛禽

    猛禽

    叶霄曾经以为身为一个临刑的死囚他已经掉到了生活的最低点,但显然生活这个婊子很乐意把下限再拉得低一点。从昏迷中醒来,他发现自己被结结实实地锁在一间密闭的金属囚室里。他不记得怎么来到这里,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与他关在一起的矮个青年似乎不怎么友好,但也许是他目前唯一能相信的人。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他们被迫接受了本尼迪克?卢瑟的提议。当然,等到这一对临时搭档意识到自己上了一艘跳不下来的贼船,似乎稍微有些迟了。
  • 乡村小妖孽

    乡村小妖孽

    美女师父传授他绝世神功、超凡医术后飘然离去。为了寻找师父,他只能高调行事。他相信,只有高调才能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美女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