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43300000019

第19章 文明典故(3)

宋朝王谠的《唐语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崔枢的人在去汴梁考进士时结识了一名南方的商人,两人在一起住了半年,成了好朋友。后来,这位商人得了重病,他对崔枢说;“我的病看来是治不好了,按照我们家乡的习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崔枢点头,应允了他的请求。商人又说:“我有一颗珍贵的宝珠,价值万贯,具有蹈火赴水的神奇功能,愿奉送给你作为报答。”崔枢听后,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宝珠。事后崔枢思量,认为不妥,怎么能够接受朋友这么贵重的礼物呢?于是,崔枢在土葬商人时就把宝珠也一同放入棺材,葬进了坟墓。

一年之后,南方商人的妻子千里迢迢地从南方赶来寻找亡夫,同时追查宝珠的下落。官府下令逮捕了崔枢。崔枢说:“如果墓没有被盗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沛帅王颜赞赏崔枢的可贵品质,想留他做幕僚,他没有答应。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一直做到主考官,享有清廉的美名。

团结友善篇

一、一饭千金

二、以德报怨

三、温公爱兄

一、一饭千金

韩信是西汉时的名将。在他当大将军之前,家境很是贫穷。当时,他经常到城外钓鱼,希望有一天好运降临,能够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尽管他已经很辛苦了,但还是时常食不果腹。

有一位老婆婆很同情韩信,于是便不断地帮助他,救济他,送给他食物。韩信在处境艰难、生活困苦时受到了老婆婆的恩惠,因而非常感激她。韩信对她说:“我长大以后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老婆婆听了韩信的话,心里很是不愉快,并且还说自己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后来,韩信投奔刘邦,为汉高祖立了不少汗马功劳,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被封为楚王。功成名就之后,他想起了从前帮助过他的老婆婆。于是,他命令自己的仆人将一千两黄金送给老婆婆,以报答老婆婆的相助之恩。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成语“一饭千金”。它的意思是说:受到别人的帮助,不能忘记。在困难时,即使所受的恩惠十分微小,也是很可贵的,当我们有能力之后,应该重重地答谢曾经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

二、以德报怨

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魏国和楚国交界处的一个小县去做县令。

居住在交界地方的两国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村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的是,这年春天气候比较干旱,瓜苗得不到充分的水分,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于是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几天下来,魏国村民的瓜地由于得到了灌溉,瓜苗长势明显好转,比楚国村民瓜地里的瓜苗高出许多。

楚国的村民见魏国村民瓜地里的瓜长得又快又好,心生嫉妒,于是有些人便夜里偷偷潜入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魏国村民非常气愤,将此事禀告了县令。

宋县令先对村民们安抚了一番,然后让他们都坐下,诚肯地对他们说:“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踏楚国村民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至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这岂不是表明我们怕他们?难道就任凭他们如此欺负我们吗?”

宋县令摇摇头,耐心地说:“你们好好想一想,如果你们这样做,最多暂时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还会反过来报复你们。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能获得收获呢?”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那怎么办才好呢?”

宋县令接着就说:“以后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瓜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按照宋县令的意思去做了。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报复,反而天天帮他们浇瓜地,羞愧得无地自容。

楚国边境的县令得知了这件事,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本来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大为感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提出与魏国和好,并派人送去很多礼物。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作出了贡献,也下令重重地奖赏宋就和他管辖下的村民。

三、温公爱兄

司马光是宋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去世后被追封为温国公。他地位显赫,不仅一生忠于朝廷,而且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品德高尚,极受人们的推崇,尤其是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为人所钦佩。

司马光的哥哥名旦,字伯康,兄弟二人的感情非常好。司马光退居洛阳时,每次返乡探亲都会探望兄长,对哥哥既敬重又关怀备至。当时伯康已年过八旬,司马光也已年纪不小,但他仍然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兄长,尽心尽力。伯康体质欠佳,为保康健,需少吃多餐,所以照顾起来颇为费神。每次饭后不久,司马光总会亲切地询问哥哥:“您饿不饿?要不要再吃点东西?”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就如同照顾婴儿一般地体贴入微。

每遇季节交替、气候不稳的时节,老人最怕着凉。所以天气稍稍转凉,司马光就常常轻抚着伯康的背,而且关切地询问:“衣服是不是太薄了?会冷吗?”时刻注意着哥哥的衣服是否能够保暖。

司马光与其兄长间的手足之情一直是人间的美谈。故李文耕说道,司马温公是“一代完人”,他的学识、品德、修养都无可挑剔,他的孝顺、友爱、忠诚都出自于天性,是我们后人的表率和榜样。

孟子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意思是说,孩子在儿童时期懂得孝敬父母,稍微长大之后懂得友爱兄弟,这些都是无需学习就能知道的,因为它是源自于人的天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良知良能,正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温公虽然地位显贵,但照料兄长总是亲力亲为,大小事宜都亲自操持,这种至亲至诚的手足之情,与下人照顾是迥然相异的。对于兄长伯康,温公是恭敬至极,也关爱至极,所谓“友爱至极,无以复加”。

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自幼就聪慧过人、勤敏好学,不仅学识渊博,通晓经史,而且治学态度严谨,曾参与《资治通鉴》的编纂工作。他侍奉父母极为孝顺,在母亲去世之后,悲伤至极的他居然三天三夜滴水未进,完全可以看到司马光的风范。

司马康为人谦恭谨慎,不苟言笑,有乃父之风。在路上,人们见到他温文尔雅的举止和超凡脱俗的气质,即便不认识他,也知道他一定是司马光的儿子。他能如此出色,与其父亲的教诲是分不开的。

司马温公的伟大风范激励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人们从他高尚的品格中体会到了真正的至真至诚的骨肉之情。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身体力行,继承和发扬这种不朽的精神风范,使之世世代代绵延不断,永垂不朽。

顽强励志篇

一、愚公移山

二、凿壁借光

三、磨穿铁砚

……

一、愚公移山

从前有位老者,人称“愚公”,年近九十岁了。愚公家门前坐落着太行、王屋两座大山。这两座大山拔地而起,直入云霄,阻挡了愚公一家进出的道路。每次买东西,要么绕上几千里路去山的另一侧,要么翻山越岭,往来极为不便。

有一天,愚公将全家老小召集在一起,举行了一个家庭会议,商议把这两座山给移走。愚公的儿孙们都同意他的意见,只有他的老伴认为这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愚公已是年近九十高龄的老人了,怎么能搬走这么两座雄伟的高山呢?而且,即使能搬走,那么又能搬到哪里呢?这么多的泥土、石块,哪里能容得下呢?愚公和他的子孙们认为这不是什么难题,将泥土、石块运到渤海就可以了。于是全家老小就开始动工挖山开道。在他们的带动下,左邻右舍中的许多人也赶来帮忙,很快方圆很广的人都加入了愚公移山的行列。大家挖土,采石,装运,干得热火朝天。

有一个地方叫河曲,那里有位老者,人称智叟,为人爱耍小聪明。他见了愚公移山的情景后,便对他们冷嘲热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他说无论如何他们也移不走两座如此高的山,渤海那么远,成千上万里,而山又那么高,成千上万丈,将山移到海里简直是异想天开,痴人说梦。愚公都一大把年纪了,不如在家安享晚年。

听完智叟的话后,愚公移山的决心并没有动摇,他说:“山虽然高,路虽然远,但我还是要一直干下去。我不能只顾自己享清福而不顾子孙后代的幸福。我这代人不能完成,还有我的儿子,儿子之后还有孙子,世世代代永无止境,而山不会加高,路不会变长,只要我们有决心和毅力,坚持不懈,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智叟听后,无言以对,愚公也不再理会他,仍坚持不懈地挖着、运着……

愚公移山的事情被天帝知道了,天帝深受感动,于是命夸娥氏的两个大力神儿子将两座大山背走。这两个大力神,一个背起王屋山,将其放到了朔东,另一个背起太行山,将其放到了雍南。从此,愚公家的人出行方便多了。而至于渤海,由于被愚公他们填了些泥土、石块,所以变小了,没有东海大了。

现在,“愚公移山”已作为一个成语被编入了很多成语辞典中。它多用来讴歌坚忍不拔、不畏艰难、勇挑重任、克服困难、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和意志。

二、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民家庭,祖上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时,却酷爱读书。他年轻时家境贫寒,靠为他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由于白天要做工,所以他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贫穷,买不起灯烛。邻家灯烛明亮,却又照不过来。后来,匡衡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这样邻家的灯光就会透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借着照射过来的光读书。

匡衡家境清贫,故买不起书。然而同乡的一个富翁家中却有很多藏书。为了读书,匡衡便到他家去做工,却不收取分文工钱。富翁不明原因,觉得很奇怪。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答应将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那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富翁听后,非常感动,也赞赏他勤奋好学的精神,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获得了一个绝好的读书机会。富翁家藏书丰富,匡衡精力旺盛,超越常人,也很刻苦,所以最终他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话:“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义,大家听后都开心地笑了起来)。”他声誉之高,由此可见一斑。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向他请教。

汉元帝时,匡衡因才学出众而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后又升为博士,给事中。这期间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现象,汉元帝心中恐慌,担心是上天的灾祸示警,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说明各种天象只是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并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加以证明。他还指出,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如果朝廷对民众施加教化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必然良好。鉴于此,他建议皇上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良贤臣,疏远佞臣奸人,选拔和录用贤才,广开言路接纳忠谏,等等。汉元帝对匡衡的见识大加称赞,封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汉元帝对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异常宠爱,甚至超过了对皇后和太子的喜爱程度。匡衡认为此事不妥,对皇帝提出了恳切的规劝。他对“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进行了透彻地剖析,劝谏皇帝防止导致国家的祸乱。匡衡每次参议朝政,总是引经据典,法理道义阐明得入情入理,因此很受赞赏。后来,他被封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再升为丞相,封为乐安侯。

汉元帝时,宦官中有一人名为石显,独断专权,排挤陷害忠良。匡衡对他很畏惧,不敢指出他的错误并批评他。汉元帝去世之后,太子即位,即汉成帝。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揭露石显恶行,指责石显罪过。石显及其党羽都受到应有的惩罚。此时,朝中大臣有人指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揭发石显的种种罪恶,任其妄为,是失职的表现,因此对他进行弹劾。匡衡自己也感到很惭愧,于是再三请求辞官回乡。后来,最终因多占封地的事而被皇帝罢了官。

人们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语“凿壁借光”,形容人勤奋好学。

三、磨穿铁砚

五代十国时期,河南洛阳有一人名为桑维翰,字国侨。他长着一副马脸,且个子矮小,史书上说他“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可是他却毫不介意,甚至自我欣赏,经常照着镜子感叹说:“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并且他还认为,凭着自己的学识才干,将来一定会飞黄腾达,拜相封侯。他起初去应试,主考官对他的姓氏十分厌恶,认为“桑”和“丧”同音,不吉利,没有录取他。一些朋友知道原因后,就劝他不必再通过读书的途径去考取进士了,如果想求得官职,最好改从其他的门路。他没有正面回复,而是特意铸了一块铁砚拿给朋友看,说道:“只有这块铁砚磨穿了,我才改从其他途径。”终于,在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他进士及度使石敬瑭所用。

同类推荐
  • 祝酒词全集

    祝酒词全集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介绍了不同场合的祝酒词,内容包括:生日祝酒词、婚宴祝酒词、社交祝酒词、庆典祝酒词、职场祝酒词、商务祝酒词、政务祝酒词、节日祝酒词等。
  • 鄂温克人与电视

    鄂温克人与电视

    本书以态度与行为的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重点研究电视对鄂温克人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意向以及行为变化的影响,并且就电视影响鄂温克人态度与行为改变的因素作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适读对象:新闻传播、心理、教育等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及爱好者。
  • “濂学”、“象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濂学”、“象数学”教育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每种含教育家的生平、教育事迹、教育成就、教育思想评析和经典教育论著选读及注解解读导读两部分。这对于全面深刻和原原本本地了解学习、运用教育家的思想和著作是十分有益的。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仁爱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仁爱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有效课程管理概论、课堂学习纪律管理、课堂管理与问题行为、课堂管理行为的具体操作、课堂管理行为的基本技巧、实用课堂时间与空间管理行为、课堂教学中的节奏控制技巧、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控制技巧、控制教学偶发事件的技巧。
热门推荐
  • 爱上毒药大叔

    爱上毒药大叔

    一个九零后女孩,因为赌气,爱上了一个颓废堕落的离婚男人。世俗的压力,未泯的良知,家庭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 感情短故事

    感情短故事

    这本书主要就是讲一下感情小故事,如果不出意外,一般都是一章一个感情小故事,到后面有可能故事要长一些,如果看了后喜欢,请收藏,谢谢
  • 修仙界大发明家

    修仙界大发明家

    灵稻产量低?我有【杂交水稻术】,亩产1000公斤不是梦。灵猪生育低下?我有【论公猪配种技巧】,一胎10个多不多?御剑术风大打脸?我有【蓝博基尼流线飞行器】,带你装逼带你飞。意外获得大发明家系统,完成任务,获得奖励,地球科技,在仙侠世界混的风生水起。
  • 医女十国行

    医女十国行

    五代十国时期,无家可归的普通民女长曦被天下第一神医司徒安所救,并拜他为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踏上十国之行,见证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故事。她行遍十国的每一个角落,她叹,每一场故事的镜花水月,她叹,每一个人物的悲欢离合。一曲长歌,硝烟徐徐起;一场相守,锦绣难难书……她看见楚国的硝烟弥漫,她看见梁七如那个女子的坚贞与伟大;她看见吴国的雪花飞扬,她看见杨怀绣那个女帝的霸气与无奈……她还会看见什么?一场十国之行即将开始,她以一个少女最为纯澈的目光去见证人世的分分合合。
  • 晚明海盗王

    晚明海盗王

    谁说海上风浪大?我说爱拼才会赢!作为一个穿越者,李图要开创明末的大航海时代这是一个穿越者在明末打拼的故事。这是一个比较爽的故事。
  • 楼之诗

    楼之诗

    《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 复仇之倾城虐恋

    复仇之倾城虐恋

    他,一夜之间出现的人物,冷酷无情,只为一人而温柔;她,单纯少女,一夜之间父母双亡,一双紫瞳只剩冷光;一次意外相遇,他们卸下面具,但这一切只是他的一场局,她该何去何从······
  • 情动夏星

    情动夏星

    陈星一直暗恋着夏氏集团的太子爷夏枫,而夏枫一直把她当妹妹。夏枫认为门当户对,父母中意的林漫才是妻子的最佳人选。正是因为夏枫的这种观念造就了两段不幸的婚姻。直到陈星被她老公输掉,夏枫开始面对这段遗失的爱情…林漫厌倦了这种没有爱的婚姻,直到认识新时代代表女性罗琴,宴会上偶遇武氏集团太子爷两人一见倾心,林漫果断的跟夏枫提出了离婚,从此武氏太子爷宠妻成瘾的故事开始了…
  • 潇潇忆

    潇潇忆

    靠裙带关系在长安城里风光无两的裴家,毁了裴锦娘的上一世。这一世,裴锦娘当然要将裴家搅个天翻地覆才能解心头之恨。让裴家覆灭只不过是个开始,帮七皇子夺嫡才是正经奋斗史。且看美!强!但是不惨的裴锦娘,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吧!顺便观摩下冷漠腹黑的七皇子如何步步为营,将裴锦娘揽入怀中的!
  • 手握空间做女神

    手握空间做女神

    唔,伦家还是个萌新,文笔不好,表介意(’-’*)咳咳,简介债这里·穆茵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女孩,本想平平淡淡地过完这一生,谁知阴差阳错的得到了个空间,这还没结束,“重生,这种事情也会发生在我身上!!”重来一世,我可不要活的平淡无奇,我要活的精彩。看我们茵茵怎么虐渣,成为女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