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640900000008

第8章 以学生需求和兴趣为基点的教学模式(1)

内容精粹

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教育创新、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技术的运用、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对教育和教师提出的挑战在于: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层次、多渠道、多种方式的。新的课程目标已跳出了传统的只强调知识而忽视过程、态度、情感的价值取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规格的。我们既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又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我们强调要建构新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知识观,更重要的是强调知识掌握、把握过程的科学性、实践性、合理性。以学生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情境教学模式

一、情境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二、情境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

情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和意境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所谓情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古人云:“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刘勰《文心雕龙》卷十《物色篇》)意思是指作者在构思文章时,自己深深置身于所要描写的事物的意境之中。在我国古代,无论是文学创作或是文学欣赏,都很强调情境、意境的作用。

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把中国古代美学中的情境理论移植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进行了小学语文课“情境教学”的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李吉林老师对前期经验进行了总结,进行了由“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实验探索,提出了“情境教育”的基本构想,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当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实施素质教育之后,情境教育便又顺理成章地被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之中,并确定为一种素质教育模式。

一、情境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关于情境

为了理解什么是情境的问题,可以从如下三个关系去剖析:

1.情境与环境

《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云: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部因素。包括先天环境即胎内环境和后天环境即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张氏心理学辞典》(张春兴主编)说:情境“指影响个体行为变化(产生行为或改变行为)的各种刺激(包括物理的或心理的)所构成的特殊情境。例如:教室就是一个包括多种刺激构成的特殊情境。教室内多种刺激(包括教师、学生以及一切设备和一切活动)综合形成的气氛,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将上述两种界定联在一起分析一下,便不难看出情境与环境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①情境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结合,并综合形成一定的气氛,给人们的发展以一定的影响;环境则是客观的,是围绕在人的周围并给予一定影响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②情境是创设的,非现成的,而且受情境影响的主体也参与其创设的过程;环境则是现成的、非创设的。③情境的范围较小,如课堂即是一种教学情境;环境的范围较大,甚至很大,如学校、社区、城市都是一种环境。从这个意义来说,环境可以包含情境。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从上述“环境可以包含情境”的角度看,情境是某种局部的小范围环境经过“创设”而成的,这种创设不只是将其客观条件加以精心的安排与布置,而更为重要的是将参与者的心理积极性、创造性激发起来,并使客观与主观融为一体,对人们的发展产生综合影响。可以说,环境是创设情境的客观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情境都是创设不出来的;而情境则是环境影响或教育的有意安排,即一般地说,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是自发的,但通过情境即可转化为自觉的教育因素。

2.情境与心理场

心理场是德国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勒温提出来的。“场”本是物理学的一个概念,他借用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他从“人的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假定出发,认为场即环境,并将环境分为三类: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概念环境,如果有人的因素参加,就称为准物理环境、准社会环境、准概念环境,也就是心理环境,亦即心理场。这样看来,心理场就是环境和个人、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的统一体,任何具体的心理和行为事件都在这个统一体的制约下发展和变化。很明显,心理场的这个界定与前述情境的界定基本一致,因此,我们在讨论情境的性质时,应当把它与心理场理论挂起钩来,甚至可以将场理论视为情境及其教育的一条理论支柱。

3.情境与意境

我国情境教育创建人李吉林曾指出:“情境教学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路,主要是从我国古代关于"意境"理论中汲取丰富营养的结果。”可见情境与意境有一定的关系。“意境”为我国美学范畴。最初明确提出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他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指自然景物;“情境”,指人生喜怒哀乐的心境和情感;“意境”,指想象与幻想中的艺术真实。嗣后,历代文学理论家与文学家莫不用“境”或借用佛教的“境界”来讨论文学艺术创作与欣赏的本质特征。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王国维更是在前人有关思想的基础上,对“境界”(即“意境”)作了系统而全面的考察,提出了“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总而言之,意境或境界的基本精神或涵义,就是情景交融、物我两忘、主观与客观统一、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情境教育的“情境”显然与此是一脉相通的。

情境是优化了的环境,是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统一与融合。情境与勒温提出的心理场基本一致,后者是前者的心理学依据。情境又吸收了我国“意境”论的思想养料,主张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

(二)情境教育的内涵

情境教育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活动与环境相一致的哲学原理构建的。“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

这个关于情境教育的权威界说,涉及到几个很重要的问题:①情境教育的理论依据;②情境的涵义与特征;③情境教育的目的。这对我们把握情境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给情境教育下一个简单的定义:情境教育是在情境中并通过情境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为了理解这个定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1.在情境中进行教育

任何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也总是在环境中接受教育。但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缺乏目的性与系统性,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就应当按照教育的目的、任务与要求,将有关的环境加以人为改造,使之成为富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接受教育,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

2.通过情境进行教育

情境不仅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手段,所以,在学校中应当通过即运用情境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什么情境能成为教育的手段呢?这是由于在创设的情境中,建立了协调的师生关系,构建了合作的生生关系,形成了和谐的教育气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等等。这些因素综合地发挥作用,自然能使情境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3.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也是情境教育的目的。即是说,将情境作为教育条件和手段,不是为了情境本身,而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情境教育服务于素质教育,也追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而情境则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与手段。

(三)情境教育的特点

根据上述对情境与情境教育的分析,可以将情境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可感性

情境不是其所含各种因素的机械总和,而是一种有机结合,形成为一种教育氛围,从而对学生产生综合影响。作为一种教育氛围的情境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直接作用于人,是一种可感的因素。这里的所谓“可感”有两个涵义:一是可以感知,即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二是可以感受,即能体验得到,能触动人们的情绪,增强人们的情感,提升人们的情操。正因为情境具有可感性的特点,所以情境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的过程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收到正向的效果。

2.诱导性

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启发诱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例如,孔子便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他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实践着“循循然善诱人”(《论语·子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礼记·学记》对这一方法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教,喻也”,即教育就是启发诱导的命题。

研究与实践表明:从形式看,诱导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从方式看,诱导可以运用形象,也可以运用语言。一般地说,无形与形象相联系,它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诗);有形和语言相联系,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人们接受教育,受教育者也应当是自觉的。由于情境是一种教育气氛,生动诱人,形象可感,所以其诱导作用是无形的,即可以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

3.情境性

顾名思义,情境性应当是情境教育的根本特点。所谓情境性,就是情境教育要创设情境以优化环境,并将情境作为教育的手段与方法。由于情境教育突出了情境性,因而体现了情境教学的“四特点”与“五要素”,以及情境教育的“四原理”与“四因素”,而后者又反转来促进了情境教育的情境性的拓展与深化。关于“四特点”等等,将在后面加以介绍讨论。

二、情境教育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并非现在才有,在我国和西方的教育史上,都有过记载和论述。如我国古代《列女传·母仪传》中就记载着孟母三迁教子、断绳教子的佳话,《学记》所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思想,西方古代苏格拉底所提出的“产婆术”等,都强调通过创设一种情境,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可以说,这是情境教学的萌芽。李吉林老师则系统而科学地提出了情境教学的思想,并以此构建了教学的体系,可以说情境教学既是对古代情境思想的合理吸收,又是一种独特的创造。

1.情境教学融合了我国古代“境界学说”中的“心物交融”思想。

1000多年以前,刘勰(466—520年)在《文心雕龙》一书中首先提出了“情境”这一概念。他认为“情以物兴”、“物以情观”,意即看到景物兴起情思,而外物又是通过情思来观察的,一方面,人通过对景物的感知会引起情感想象活动。另一方面,情感想象活动反过来又会影响人对景物的感知,产生体现情感想象的景物。因此,“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这两者是不可分的,认知与情感活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李吉林老师将“物”、“情”、“辞”之间的关系运用于教学中,认为情感的运用会触发人的语言的表达,而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这样“物”必激“情”,“情”必会发“辞”,“辞”必会促“思”,反过来“思”又肯定会加深对“物”的认识和理解(见图1),阐明了“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思”识“物”的相互作用与联动关系。

图1“物”“情”“辞”“思”相互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或选择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情绪,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与思维,从而激起表达的欲望,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学生会不自觉地将情境中的“声、色、形”的表象与自己储存的词语联系起来产生“视觉经验的词语化”。词语伴随着鲜明的形象、带着情感色彩进入他们的意识,储存在大脑里的词语就会“呼之欲出”,学生理解课文和写作文就会由“难”变“易”,由“苦”变“甜”,其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情感素养也同时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情境”学说为教学条件的创造提供了思路,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2.情境教学充分地发挥了大脑两半球的互补协同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结构上可分为完全相同的左右两个半球,这两个半球的功能是高度分化的,分别负责某些专门的活动。左半球是处理言语、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性思维、分析性思维的中枢,主要掌管着人的说话、阅读、书写、计算等。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的中枢,主要掌管着人的知觉、形象、记忆、想象、模仿、音乐、节奏、舞蹈以及态度、情感等。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等主要集中在右脑。

同类推荐
  •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编制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呼吸》栏目的部分精彩篇章,《新闻深呼吸》由浙江经视评论员舒中胜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独特看法。
  •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 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专业建设与评估(电子信息类)

    本书为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2007年电子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汇编,共收录了26篇论文。论文就如何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结合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论证和研讨,反映出近几年我国电子高等教育的改革状况。
  •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热门推荐
  • 乡村之福

    乡村之福

    乡土气息的生活,我们都来自农村,农村里有好多的趣事,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主人公的乡土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吧!
  • 魔神的种子

    魔神的种子

    靳孱,原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渔民的儿子,每日靠打渔为生,为了追求常现于他梦中的美丽女子不惜踏上了坚险的寻梦之路,在路上,传奇的都城中因缘际会,几个秉性相投的年轻人从此踏上了不再平凡的惊险旅程,都城险境,惊天阴谋,宿主之争,结界奇境……直到最后,魔神的种子惊现世间,究竟谁是魔神的传人?魔神的种子又究竟为何物?那梦中绝美的女子又是否真的存在?
  • 夺天志

    夺天志

    九族物语:一、人族:我什么都有!二、双子族:两个打一个还打不赢?三、吞天族:我什么都吃!四、修罗族:看你不爽我就杀你!五、五行族:连人族我都敢反了!六:混沌族:我号称皇族而已!七、四大神兽族:没听说过?八:暗影族:阴的就是你!九、深渊兽族:好像四大神兽也不咋的!这是九族的夺天战,战争中无数人杰利用各种不同种族的不同特点来完成自己一统大业。
  • 假日山庄

    假日山庄

    假日山庄?看上去挺美,似乎会有点假模假式的小资内容,而实际上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当下乡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些滑稽得有些可悲、丑陋得令人愤怒的官场腐败和经济闹剧。他是个农民,靠贩猪为业。一夜之间,获得国家二千万贷款。于是,诞生了一个发展生态农业,科技新农村的天大的闹剧,各各人物,来来往往,热闹非常,升官发财,各得其所。山庄却几近废墟。
  • 人体奥秘

    人体奥秘

    人类的历史,是积累各种生存经验的历史,这些经验已经成为今天被我们称之为知识的组成部分。知识不仅仅是我们生存的根本,也是我们理解自然与我们自己的金钥匙。将这把金钥匙一代一代传递下去,是一项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让我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创造美好的明天!
  • 训夫记

    训夫记

    柴米油盐酱醋茶,小资小妈小生活,看知性女子怎么调教老公!
  • 琼华赋

    琼华赋

    宫倾那日,她饮下鸠酒,险赴黄泉;封妃之时,她屈膝而拜,宁入宫闱。自此风云天下,她独当一面,昔日冷宫帝姬成为万千宠爱的萱妃,素手红颜,翻云覆雨;从冷宫到盛宠,再从荣耀到没落,他倾心相待,却免不了算计和利用;她图谋权势,却难逃柔情陷阱;是谁在一手推动命运,又是谁在这波涛汹涌中甘愿给她一份宁静。当江山色变,马踏天阙,她能否守住那份心中所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在南方等你

    在南方等你

    南方有座城,是你跟我说,那是你最向往的地方。今天,我坐上了去那里的列车,你却成了送我的那个人。你,会来吗?
  • 傲世重生:全能五小姐

    傲世重生:全能五小姐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神偷兼神医,一不小心穿越到了一个废物身上。纳尼!?废物神马的可从来不是她的代名词哦。神兽?SORRY,那可是她家的小宠物。灵药?SORRY,她自己把药可是当水喝滴。钱?可以要,(_),对于她这个财迷来说,那绝对是不可少的好东西啊,谁叫她姓“钱”呢?美男?那可是她练手的沙包哦!( ̄︶ ̄)↗当她成长起来时,你可要小心啰,因为她发过誓:天下任逍遥!
  • 独闯仙踪

    独闯仙踪

    谜之少年,遇白雪,入仙门,修大道,闯万难,寻仙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