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31600000018

第18章 成佛后的教化(1)

1.鹿野苑初转法轮

佛成道之后,智慧通达,无所阻碍。当此之时,大地有十八种瑞相显现,游霞飞尘,都澄净如镜;天鼓自然发出美妙的声音;香风缓缓而起,柔软清凉;杂色瑞云,降下甘露雨;园林花果,不等季节到来而提前开花结果;天上又落下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七宝莲花,环绕菩提树,围满三十六踰阇那;诸天大起歌舞伎乐,散落鲜花,焚烧好香,梵呗齐起,赞叹之声自然从天而至;还有天神手执宝盖以及幢幡充塞虚空之中,天龙八部也前来遮护如来法身。一切众生,顿时心里都充满慈爱,再也没有嗔害的思想,此时此刻,个个都欢欣雀跃,高兴万端;甚至地狱、饿鬼、畜生以及一切幽冥之处都暂时获得休息,为佛光所照,各各生出欢喜之心。——佛能断绝一切烦恼诱惑,证成一切种智,是天人间无上导师,种种奇特之处为天地之间所有众生所仅见,因此佛成道的事迹也就惊动天地之间所有的事物了。佛成道之后,第一个七天之中,仍一心一意在进行思考。他面对着菩提树而自言自语地说道:“我在这里破除了一切烦恼,该做的事已经做完,本来心愿已经得到圆满的结果,然而我所悟得的道理却非常艰深,只有佛和佛之间才能相互懂得,才能心心相印,而一切众生,在五浊之世,为贪欲、嗔恚、愚痴、邪见、骄慢、谄曲种种无明所覆障,薄福钝根,没有智慧,怎么能了解我所获得的道法呢?

“我现在如果要为他们转法轮(说法),他们一定会迷惑不解,同时也不能相信接受,甚至还要对我进行诽谤,而因此将使他们来世堕入恶道,受种种痛苦,这不有违我度脱众生的初衷吗?“与其使他们受苦,那么我还是不要对他们进行说法传道,而独自悄悄地进入涅槃境界吧。”佛一生出这样的想法,就想付诸行动而进入涅槃。然而,这一行动为大梵天王所阻止。大梵天王知道佛已经得到无上智慧,功德圆满,却默然而住,并不说法,因此而心生忧恼。大梵天王想道:“世尊过去为众生受尽种种痛苦,现在所愿已经得到满足,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什么又默然而不说法呢?“众生陷入漫漫长夜,沉没于生死苦海,正是亟待世尊说法开导之时,我应当前往劝请世尊为众生说法。”于是,大梵天王当即从天宫出发,一屈伸手臂的工夫,就来到如来的所在。他对佛说:“世尊过去为众生的缘故,因此而久住尘世,甚至可以舍弃身体、头、眼睛等用来布施,备受种种痛苦,以广修功德,因此到今天才成就至高无上的道。“现在成道之后,却默然而不说法,众生沉沦于漫漫长夜,堕溺于无明的黑暗之中,仅凭他们的力量,脱离这黑暗和苦海是极难办到的,但其中还有一些众生过去世时,亲近善良的朋友,种植各种功德的根基,是完全可以听受您的说法,得到至高无上的菩提大道的。“只希望世尊为这些人,用大慈大悲的力量以及高妙的佛法给他们以开导,使他们因此而脱离苦海,抵达智慧彼岸。”佛听到大梵天王的劝请,将自己的担心向他说了。“我早就有意要为一切众生转于法轮,但得到的道法实在太微妙,太深奥了,极难了解,极难懂得,我怕他们因为不懂,反而横加诽谤,从而使他们堕入地狱,因此才默然不拟说法而已。”世尊为之思考七天,最终决定下来,要为全天下的众生说法,要用大慈大悲的心愿使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到达极乐世界的彼岸。又过七天,释迦牟尼佛反复观照众生根基因缘,以及所有烦恼所在。满十四天之后,便决定应当马上前往世间说法。然而从哪里开始呢?释迦牟尼佛这样想道:“我现在要为众生说法,将至高无上的道理告诉他们,是谁应当第一个听我说法呢?“哦,阿罗逻仙人聪慧易悟,又曾发愿道成度他,应当先为他说法。”心念刚起,只听到空中有声音说:“阿罗逻仙人昨夜命终。”“那么就是迦兰仙人吧。”只听空中又发出声音说:“迦兰仙人昨夜命终。”最后,释迦牟尼想到国师、大臣所派遣伺候看顾他的憍陈如等五人,他们都是异常聪明有道行根基的人,现在应当先为他们说法。想到这里,释迦牟尼又思考道:“过去各佛转法轮的地方都在波罗奈国鹿野苑中仙人住的地方,恰好这五个人也住在那里,我正好前往鹿野苑,为他们演讲佛法。”于是,释迦牟尼当即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前往波罗奈国。释迦牟尼从座上站起来时,正巧有五百商人从山上经过,牛车因为山高路陡走不动。

他们看到路边一棵大树,于是由两人带队前往树神处求福。树神用神通力告诉他们说:“这里有一位佛陀,你们应当供养他,将来必获大福。”商人们听到佛的名号,都十分欢喜,当即将蜜涂在麦面上,一起来到树下,恭恭敬敬地向佛奉献饮食。佛想到远古各位佛陀接受人家布施时,按规矩都是持钵的,不应当像别的道人那样用手抓饭吃。四位天王于是当即奉上四只铁钵。佛怕接受其中一只钵,就会冷落其他三只钵的主人,于是将四只铁钵层叠在左手中,右手用力一按,四只铁钵应手合而为一。于是,释迦牟尼佛手拿这四合一铁钵接受商人的供养。释迦牟尼走到中途,遇见一位异教徒,名叫优波伽。优波伽看到如来佛相貌庄严,浑身上下都十分安详沉静,心里油然而生恭敬之情,不禁赞叹道:“真是奇特希有啊!世间所有众生,都为三毒所缚,全身上下都轻浮急躁,为外部的诱惑而心摇神荡。而今见到这位仁者,浑身表现得极端沉静安详,一定是到达了解脱的境界。请问:您以什么人为师?又叫什么名字?”释迦牟尼佛见他态度谦和,语意诚恳,因此以柔和的声音对他说:“我现在已经从苦海中超脱出来,独立于一切众生之上。那种微妙深远的道法,我已经完全具备。三毒五欲之境,我也永远脱离开。现在我就像莲花在水中,不会沾染那些浊水和污泥。“我是通过自己的体悟进入正道的,没有老师,也没有同伴。“我已经降伏大魔王,得到清净无比的最高智慧,现在已悟道成佛,能够做天人的导师了。“因此,我要到波罗奈国去,向那些沉溺在苦海中的众生宣讲佛法。”优波伽听后,欢喜赞叹,于是合掌恭敬,顶礼而退。鹿野苑位于恒河和波罗奈河之间,那儿有一片繁茂的森林,环境十分幽静,非常适宜于修行。憍陈如等五人就在这片苦行林中修习苦行。释迦牟尼佛到达鹿野苑时,憍陈如等五人远远地看见了他。憍陈如等五人因此互相议论道:“这个瞿昙沙门,已抛弃苦行,回到世间,接受饮食的乐趣了,他不再有修道之心。现在他既然来到这里,我们不必站起来迎接他,也不要跟他作礼问候,不要问他有什么需要,不要给他铺座位,如果他要坐下来,就随他的便,我们大家都不跟他说话,只当不曾看见他一般。”释迦牟尼走进苦行林,这五人却不知不觉各自从座位上站起来,向释迦牟尼纷纷殷勤礼拜奉迎。有的替他拿着衣钵,有的取水让他洗漱,有的替他洗去脚上的泥污,等等,他们将先前发下的誓愿都抛在九天云外,还像以前那样恭恭敬敬地用侍奉太子的礼节侍奉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对憍陈如说:“你们相约见到我时不起座,现在为什么违背刚才发下的誓言呢?”陈如等五人听到佛这么一说,都心生惭愧,于是走向佛前,王顾左右而言他说:“太子您修道大概疲倦了吧?”释迦牟尼听了这话,便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再这么称呼我,我现在已经悟道成佛,我的心就像虚空一样,对于世间的毁誉,都无所分别,但你们骄傲怠慢,将来自会招致恶报,这就像儿子称呼父母的名字,在世间的礼仪看来,尚且万分不妥,何况现在我是一切众生的父母呢?”憍陈如等五人听到这话,更加惭愧异常,脸色一会红一会白,不知如何是好,“我们确实愚蠢痴昧,没有智慧、见识,不知道您现在已经成就正确的觉悟。我们刚才之所以对您那样,是以前见到您每天只吃一麻一米,苦行六年,后来却突然接受饮食的快乐,我们便以为您没有得道,所以才相约不再理您。”

释迦牟尼对他们说:“你们不要用你们那样的小智小慧,来轻量我有没有成道。“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形体在痛苦中,心中就会懊恼烦乱;形体在快乐中,情绪就会表现快乐的样子。所以说痛苦和快乐这两者都不是道的原因。“这就像钻火,在钻的途中,突然浇上一些水,就必然不会有照破黑暗的亮光产生;钻击智慧之火也是一样的道理,有痛苦、快乐的水浇淋,智慧之光就不会产生,因为智慧不能产生,就不能消灭生死海中黑暗的障碍。“我们出家,都不应去执著追求这两个极端。“什么是两个极端?“一者,是放纵,人们处在情欲中,一天到晚都陷溺在享乐的生活中,这是粗俗的凡庸的行为,与幸福了不相干;二者,是苦行,虽然苦行看起来十分虔诚,但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虐待,这是痛苦的粗野的行为,也与幸福无缘。“你们绝不要趋求于这两个极端,即既不要放纵,也不要自虐。“现在如果能舍弃痛苦和快乐这两个极端,按中道(适中的方法)行事,你们的心就会寂静安定,就能修习那八正道(八正道,佛教术语,指: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因而能脱离生老病死的祸患。“我便是按照中道的法则行事,因此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憍陈如等五人听到释迦牟尼已经成就最高的觉悟,心里非常高兴,竟至雀跃欢呼起来。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释迦牟尼的脸,仿佛这脸上就刻有至圣先觉的印迹,他们要从这印迹中发现无穷的至高的智慧。释迦牟尼观察到这五个人有了较深的根基,可以承受修道的重任,于是对他们说:“憍陈如,你们应当观察五盛阴苦(五盛阴苦,佛教术语,谓五阴炽盛的痛苦),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疾病的痛苦,死亡的痛苦,恩爱终有别离的痛苦,怨憎相聚的痛苦,所求不能得到的痛苦,失去荣誉、快乐的痛苦。“憍陈如,你们要知道,世间众生中,有形体的,无形体的,没有脚的,只有一只脚的,两只脚的,四只脚的,以至多只脚的,所有生物都有这样的痛苦。“像这样各种痛苦,都是建立在有‘我’基础上。“只要谁生出一丁点‘我’的想法,他就会再经受如此的痛苦。“贪欲、嗔恚以及愚痴等三毒都是因为有‘我’这一根本才产生的。“这三毒,又是各种痛苦的原因,它们就像种子,只要种进土里,就会生根发芽。“众生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才轮回在三种有业(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中。如果灭除了‘我’的思想,以及贪欲、嗔恚、愚痴,各种痛苦也就会从此得到断灭。“人们修行也都莫不由此而进入正确的觉悟,这就像人们用大水浇在熊熊烈火之上,烈火必由此而得熄灭。“一切众生不知道种种痛苦的根本,所以他们都在生死之海中遭受轮回的果报。“憍陈如,你们听着,苦,你们应当知道;集(一切烦恼之因的集聚),你们应当断灭;灭(涅槃之寂灭),你们应当证得;道(觉悟之道),你们应当修习。“憍陈如,我现在已经知道苦谛,已经断灭集谛,已经证得灭谛,已经修习觉悟之道,所以我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你们现在应当知道苦谛,断灭集谛,证得灭谛,修习道谛。“如果有人不知道这四圣谛,应当知道这人就不可得到解脱。“这四圣谛,是真实无妄的,苦确实就是苦,集确实就是集,灭确实就是灭,道确实就是道。“憍陈如,你们懂得了么?”憍陈如当即回答说:“世尊,我已经了解了。世尊,我已经知道了。”因为对于四谛得到了知解,所以憍陈如又取名为阿若憍陈如(阿若,有已知、无知、了本际三义)。佛陀继续阐述一切物质万象的非永恒性,一切无常(非永恒性)的痛苦,以及它的不确定性和变动不居之性。他说:“一切物质万象,无论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无论内外、精细优劣、远者近者,都应用这样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来看待:物质万象非‘我’所有,‘我’也非物质万象,要认识到物质万象是无‘我’的。”最后佛陀总结说:凡是他的好学生,听他说法,学会了怎样观察事物,将会舍弃色、受、想、行、识等五取蕴;舍弃了五取蕴,舍弃了一切虚妄的见解,甚至对舍弃都不再执著,人就不会再有任何虚妄的欲望,不再有无谓的束缚和烦恼;没有了欲望和束缚、烦恼,也就将得到解脱。但人们还要在已解脱的事物之中,证知自己已经得到了解脱;从此认识到此生已尽,现在过的是清净梵行生活,因为在人间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再也不会轮转世间。佛陀又继续讲述十二因缘的起灭道理,憍陈如等都耐心虔敬地听取着,他们的眼睛因此变得透明,变得深邃,变得光亮起来。当释迦牟尼佛三转(三次讲解)四谛、十二行因缘法轮时,阿若憍陈如在诸法中,远离尘垢,获得了法眼净。在释迦牟尼佛的众多弟子中,阿若憍陈如第一个最先觉悟,所以他被认为是佛的第一个弟子。另外四人见憍陈如独悟道迹,心里想道:“如果世尊再为我们说法,我们也会悟道的。”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们的心意,于是重新为这四个人宣讲四谛。于是,这四人在诸法中,也远离尘垢,得到法眼的清净。这五个人于是向佛匍匐顶礼,请求说:“世尊,我们五人已经见到道迹,也已经证得了道迹,我们现在想以佛法归依,愿意出家修道。只希望世尊能发慈心悯念我们的心愿,听许我们出家。”

当时,释迦牟尼佛将这五人叫到面前,说:“好,你们就是比丘了。”说完,胡须、头发自然而落,袈裟也自然地披在身上,于是,他们便成了比丘。这是原始佛教中有比丘的开始。佛问这五人:“你们这些比丘,知道色、受、想、行、识是常久不变的,还是无常的?是痛苦的,还是不痛苦的?是空的,还是不空的?是有我的,还是没有我的?”当时五位比丘听佛说到这五阴法,烦恼顿时消除净尽,心意为之得到解脱,当下便成就了阿罗汉果。于是,他们当即回答释迦牟尼说:“世尊,色、受、想、行、识,确实是无常的、痛苦的、空的、无我的。”因此,原始佛教中才有了五位阿罗汉。佛教中有所谓三宝,是为佛、法、僧。到这时,原始佛教三宝都已经具备,佛宝即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圣谛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剃度的五位比丘。三宝是每一位信徒所必须敬奉的。

2.最早的居士和信女

同类推荐
  • 临夏人物志

    临夏人物志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事劳动局主办:本书以翔实的史料,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地记述了临夏古今历史名人、革命英烈、文化、教育、艺术、体育、工匠以及“河州三马”等各族各界人物。
  •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
  • 曾巩家族

    曾巩家族

    本书以南丰为中心,时间跨度从曾氏迁居南丰到南宋末年为止,以人物、事件为主线,从文化视角对曾巩家族的家学、家教、家风和家族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挖掘。
  • 维多利亚女王传

    维多利亚女王传

    本书介绍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开创了大英帝国统御七海、国运昌盛的黄金时代。她坚决、独立,亦将责任、良知、道德和坚定具体实践,成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象征。翻开历史,大概找不出像维多利亚这样的女人,即如此出色地完成了一个女王的职责,又如此平凡地拥有了一个女人的幸福。...
  • 德川家光第一部:守正出奇

    德川家光第一部:守正出奇

    他是精明的政治家,奠定了日本百年兴盛之根基;他是冷静的军事家,幕府最激烈的农民暴乱由他一手平定;他是无敌的海上霸主,即便是雄霸一时的葡军海舰也闻风丧胆;他的功业震撼了日本百年,是一代代精英竞相效仿的王者典范。
热门推荐
  • 我很幸运遇见了你们

    我很幸运遇见了你们

    一个平凡的丫头闯入了他们的世界,而他们却被她的平凡所吸引,都奋不顾身的爱上了她,四个帅气男孩,一个漂亮女孩之间的故事,歆婷第一次写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投推荐票,多多支持!
  • 超时空管理者

    超时空管理者

    昔日的白马王子,为何成了流窜犯?身娇腰柔的小红帽,为何血染双手?李磊,韩梅梅,又为何反目成仇?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神的爆发,还是管理者的无奈?欲知各种真相,还请准时收看《超时空管理者》
  • 外星笔记

    外星笔记

    这是一部史无前例的科幻大片,描写作者想象中的外星。
  • 旭日暖向歌

    旭日暖向歌

    小太阳:“有我在,放心吧!我会永远保护你。”歌儿:“永远...那么长,我们真的会永远在一起么?”20年前,两个在孤儿院相识的孩子被不同家庭领养。20年后两人再次相遇,都早已变了模样。即使面对面也认不出对方。赵旭日:“您好,任小姐,我叫赵旭日。”任歌:“您好,赵先生,我叫任歌。”20年来的执着和羁绊就在眼前彼此却浑然不知。赵旭日:“没想到我们是重新认识的。”任歌:“是啊,你...还会像之前那样保护我的对吧?”***是重新回归赵旭日的怀抱***范远峰:“我比他更有能力保护你和你的家人。”范远焱:“就你?一个马上要滚出范家的野种,自己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保护别人!笑话!”***还是选择背景强大的范家***赵旭日:“我爱任歌。”范远峰:“呵呵,巧了,我比你更爱。”任歌:“我的心里,很明确自己的选择。”李馨子:“你最好...作出明智的选择,否则我会让你生不如死。”***“身旁若无你,此生定枉矣。”
  • 末世从红警开始

    末世从红警开始

    末世重生归来,一切回到原点,手握红警系统动员兵、谭雅、辐射工兵、超时空兵.......光棱坦克、黑鹰战机、恐怖机器人、自爆卡车......核弹发射井、铁幕、心灵控制器、间谍卫星......无尽的红警士兵在手,横扫末世强势崛起
  • 那年在东京

    那年在东京

    学生的爱情故事,远在异国他乡的她将会邂逅一个怎样的男人,怎样的爱情?
  • 惊鸿殿

    惊鸿殿

    北境百年前曾有过一个辉宏的门派——惊鸿殿,尊主沈无心内功深厚,武功卓绝,是当时武林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座下弟子众多,可百年过去,传承却越来越少,惊鸿殿慢慢淡出武林人士的视线,至如今,俨然已成为了江湖传说。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惊鸿殿当初惊艳武林全靠两本不世武学《正阳心法》和《九冥神功》,得其一便能称霸武林。不少武林中人前后奔赴北境,都有去无回,直到一人命大从北境逃了回来,他言北境为魔鬼域,有一杀人魔头在那用活人练功,手段很辣,实非正道所为。武林中两大门派紫霄山辞云教与白帝城均第一时间派了门中弟子前往北境查探,故事就此展开…
  • 我被反派大佬攻略了

    我被反派大佬攻略了

    (女主穿书,1V1甜宠)元笙悦穿成书中反派大佬的恶毒前妻,为避免落得原书中惨死的下场,她把自己伪装成温柔善良深情贤惠的盛世白莲。终于有一天,她跟大佬和平离婚了,喜大普奔!原以为可以放飞自我,实现梦想,开发最辽阔的鱼塘,做最荡漾的海王。谁知反派大佬看她的目光越来越奇怪了。甚至有一天,大佬单膝跪地:“元笙悦,你还愿不愿意嫁给我?”元笙悦望着反派大佬手中的财产统计表坚定点头。开玩笑,上千亿资产呢,还能便宜别的小妖精?但是……为毛刚领证,大佬就反悔了?还要她归还所有财产!这怎么能行?煮熟的鸭子岂能让他飞?哼╭(╯^╰)╮钱是她的,车是她的,房子是她的,公司股份也是她的,某个出尔反尔的垃圾男也只能是她的!PS:谢绝指教,低分删评禁言!
  • 天羽之翼

    天羽之翼

    你是谁?我即我,我来自天羽族。而那些百年前的旧账,我将一一奉还。顺应天意又如何?逆天又如何?我就是天!
  • 穿书后成了女尊摄政王

    穿书后成了女尊摄政王

    什么鬼的《摄政王的小娇妻》,明明是收命机!宫浅无奈扶额,这是在和她玩猫抓老鼠的游戏吗?欲擒故纵?看着那边傲娇疏离的某世子,很是无奈。对外她信誓旦旦的说,“爷今天就要把那妖精拿下!”得到一众崇拜目光的摄政王浅,得意的不行。一进屋,关上门,面对某“小娇妻”却瞬间怂了。“美人~你渴不渴啊?本王给你倒茶喝……”千帆过尽,她却一无所有。“若这是你想要的,那便成全你。”言罢,闭眼从那万丈悬崖,一仰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