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52800000065

第65章 教主的家世(1)

大概在南宋年间,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崛起一个姓李的人家,家长李子敏和他的儿子李上达,创家立业,慢慢家道兴旺。子孙繁衍,就成了一方有名的氏族。后来代代相传,传到第十世上,有位名叫李润唐的,于清代雍正三年,携眷迁到四川来,先住隆昌萧家桥,后迁富顺自流井,遂在那里落籍了。四川自明末连年战争蹂躏以后,地旷人稀,湖广一带的人民,都纷纷迁来居住;这个李姓人家的迁居,当亦不外此种原因。自李润唐入川以来,家道又慢慢兴旺,子孙繁衍,传到第八代上,出了一颗思想界的彗星,读书穷理,好立异说,那便是以“面厚心黑”创教立宗的李宗吾氏;这人自民国以来,已成为四川的名人了。

我因为避寇入川,得读李氏的许多著作,由彼此通信,而得相晤识,而结为好友,始尽知他的生平行事和言论思想。他并不是像外间所传的虚妄怪诞,立意在惊世骇俗的人。他的为人,既不面厚,也不心黑;但他偏偏提倡“厚黑学”,偏偏自称为“厚黑教主”,这种“反话正说”的作风,究竟是所为何来?世人不必笑他骂他,应当先加以深切的反省才是。释迦并不应该入地狱,耶稣并不应该钉十字架;但释迦偏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耶稣偏说:“凡不背着十字架走的人,不配做我的门徒。”这又是所为何来?我们同样是应该加以反省的。至于李氏的谈教育、谈政治、

谈学术思想等,都是一本正经的立论;不过他的思想有些奇僻,往往发前人之所未发,言近人之所未言,于是一般传统的学者,就骂他是旁门外道罢了。如今李氏已作古人,再不要怕他放言高论了;可是他一生的行事,尚为世人所不尽知,生前的言论思想,也有许多是被忽略的。我为纪念这位亡友起见,不惜多费笔墨,作此《厚黑教主传》,好教世人借以评定他的功罪。

李宗吾氏,生于光绪五年(一八八○年)正月十三日。“宗吾”二字,不是他的原名,这是他后来一再改定的。他的名号几经改变:当他幼年的时候,脾气非常蛮横,毫不依理,见者呼为“人王”;他的父亲就把“人王”二字,合为“全”字,加上辈名“世”字,名为世全。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少“金”,就加上金旁,成为世铨。后来私塾先生又说他命中少“木”,并不少“金”。他也正嫌父亲为他命的名不好,便自己改名世楷,字宗儒,这是表示信从孔子的意思。二十五岁时,思想大变,对于儒教颇不满意,心想与其宗法孔子,不如宗法自己,因改字宗吾。他常说:“这‘宗吾’二字,是我思想独立的旗帜。”以后宗吾字行,而世楷的名字,就几乎无人知道了。

宗吾兄弟七人,姊妹二人。在兄弟中他是行六,三哥早死,其余六房均得成立,他的父亲命名为“六谦堂”。除他一人外,兄弟皆务农;惟他的七弟后来开机房,略具商业性质。宗吾是相信遗传和胎教的,他说他之好读书,是决定在先天的,因为生他的那几年,正是他父亲闭户读书的时候。并且他还引苏氏父子为证,他说:“世称苏老泉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考老泉生于宋真宗祥符二年己酉,仁宗明道二年乙亥满二十七岁。苏东坡生于丙子年十二月十九日,苏子由生于己卯年二月二十日。他们弟兄二人,正是老泉发愤读书时代生的。历史上二十七岁才发愤读书的,只有老泉一人,生出两位文豪;四十岁才发愤读书的,只有我父亲一人,生出一位教主,岂非奇事?东坡才气纵横,文章豪迈;子由则人甚沉静,好黄老之学,所著《老子解》,推为古今杰作。大约老泉发愤读书,初时奋发踔厉,后则入理渐深,渐归沉静,故东坡子由二人,禀赋不同。我生于我父发愤读书的末年,故我性沉静,喜读老子,颇类子由;惜我生于农家,为学不得门径,未免有愧子由了。”他说他的奇怪思想,也是禀自他的父亲;实则他家一连几代,个性都有点特殊。我不妨先追溯到他的曾祖说起,来剖视一下他的血统看看。

宗吾的曾祖,名永枋,性格异常严肃,虽是一位开染房的老板,可是道貌岸然,无人不敬畏他。凡族亲子弟,衣冠不整者,酒醉者,如果走到他的店门,立即屏气敛容,才敢经过。但他对人,并无疾言厉色,仍是具着一副慈祥温和的态度。生平从未做过亏心事,享寿七十岁;临死之前,命家人捧水进巾,自浴其面,帽微不正,手自整理,然后凭几而卒。

宗吾的祖父,名乐山,一生务农,兼种小菜出售;暇时,则贩油烛及草鞋,沿街叫卖。身形魁伟,性情朴质,上街担粪,有人和他说话,他必站立对答,粪担在肩上,不知放下;遇见狡猾的人,就故意拿他开心,久谈不止,他便左肩换右肩,右肩换左肩,引得满街人捧腹大笑。他于晚饭后即睡,及至家人就寝时,他已睡醒了,以后即不再睡。睡熟时,呼亦不醒,如呼“强盗来了”即惊然而起。他于晚睡之后,即整理明日应卖小菜,整理完了,便手持一棍,往守菜圃。菜圃临近大路,贼人偷得东西从此经过的,往往被他夺下,交还失主。所以贼人非常怕他,常常绕道而行。家中平日是舍不得吃肉的,到了年终,他才割肉十斤,准备腌起。自己持刀修削边角,削下来的约有半斤,便命他的妻子去拔萝卜做汤;并切切嘱她道:“大的留着出售,小的留待长成,须择一窝双生和破裂不能卖的,才可拔来。”他的妻子找遍圃中,不得一枚,他才忍痛允许拔来使用了。汤熟,他亲自持勺,盛入碗内,又倒在锅中,再盛再倒,再倒再盛。他的妻子问道:“你这是干什么?”他说:“我想分给家人和工人,苦于不能公平普遍啊!”这事过了不久,即一病而死。他的妻子割肉一方,献于灵前,一见即痛哭,自言“泪比肉多”!又因痛惜不已,即取他生前所用的扁担珍藏起来,并且说:“后世子孙如昌达,当用红绫包裹,悬挂正堂梁上,永留纪念!”据说这条扁担经他的子孙保留到一九二○年被贼人毁坏了。他的妻子曾氏,是高山寨富家女儿,出嫁以后,终年陪着丈夫劳作,挑水担粪,从无劳怨。有时归宁,看见猫犬剩余的食物,即暗暗想道,我家怎能得到这样的剩饭而食呢?宗吾幼时,听到他的父母屡次述及此事,告诫他们兄弟说:“先人这样穷困,这般勤苦,一食之难,竟到如此地步,做儿孙的千万不可忘记啊!”

宗吾的父亲名高仁,字静安。他原是在外学生意的,自父亲去世后,便归家务农,与他的妻子共同操作、终日勤劳的情形,一如他的父母。常常取出他的父亲遗留的扁担,以作警戒,因而家道渐裕,得以购置田产,不幸在四十岁上,因劳致疾。医生警告他说:“赶紧把家务丢下,安心静养,否则非死不可!”他便把家务完全交付妻子,自己专心养病,三年之后,始得痊愈。他在养病期间,才得到看书的机会。先寻些《三国演义》、《列国演义》等书来看,以后就看起《四书》讲章来,他一看再看,于是从中就看出道理来,便是“书即世事,世事即书”。他后来只看三本书,其他各书全不看了。

哪三本书呢?一是《圣谕广训》,这书是乾隆所著,颁行天下的,后附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二是《刿心要览》,还只看全书中的一本,中载司马光及唐翼修等名言,他呼之为格言书。三是杨继盛参严嵩十恶五奸的奏折,后附遗嘱(是椒山赴义前夕,书以训子的,所言皆居家处世之道)。此外还有一本《三字经注解》,但不常看。就是那三大本书中,还只有前二书是他手不释卷的,临死前数日,犹阅读不忍放下。他常说:“书读那样多干什么?每一书中,自己觉得哪一章好,即把它死死记下,照着去行;其余不合心意的,就不必看了。”他最爱高声朗诵的,在《圣谕广训》中,有这两句:“人子不知孝父母,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在《刿心要览》中,有这几句:“贫贱生勤俭,勤俭生富贵,富贵生骄奢,骄奢生淫逸,淫逸又生贫贱。”他读书固然是如此之少,而平生从未写过一个字,尤是稀奇。当宗吾七八岁时,发生一件急事,他父亲便叫他拿笔墨来,想要写信;等他拿来了,他父亲又说不写了。但是宗吾偏说:“我的奇怪思想,是发源于我父;读书的方式,也取法于我父。”这事,入后当加以证明。

宗吾的父亲自大病之后,即不敢再做笨重的工作,不过偶尔扯扯甘蔗叶,或种胡豆时盖盖灰罢了;但有暇即看书,自然是他心爱的那几本书。每当工人到田里做工时,他便携着叶烟杆,或火笼(一种烤手炉),挟着书,坐在田边,时而同工人谈天,时而自己看书。他对于农事,异常内行,每晨必巡视田垄一次,常说:“我睡在家中,工人在田间工作的情形,我都知道。”当家人自田间归来,他常问:“工人做到何处了?”如果因未留心,对答得不确实,他便笑着道:“不要瞎说!”他一生注重早起,他说曾读过三个人的治家格言,都是主张早起的。朱柏庐云:“黎明即起。”

唐翼修云:“早眠早起,勤理家务。”韩魏公云:“治家早起,百务自然舒展;纵乐夜归,凡事恐有疏虞。”因此,他虽不像父亲那样早起,但他总是鸡鸣即起,无一日间断,就是隆冬大雪,亦无不如此。那时还没有火柴,他每晨起来,便用火镰敲火石,将灯燃着,随即以木炭生着火笼,温酒独酌,然后口含叶烟,一直坐到天明。这时,便将工人应做的工作,及自己应办的事,一一规划妥当了。所以他处理家务,都是有条有理;工人做工,时间也无片刻的浪费。他怕工人起晚了,耽误工作;而每晨呼喊他们,又觉得讨厌;于是他把堂屋门做得很紧,一见窗上发了白色,即把堂屋门砰一声打开,工人自然也就惊醒了。

他因为爱早起,好思考,所以生平与人交涉,没有一次失败。他常说:“凡与人交涉,必须将他如何来,我如何应,四面八方都想过,临到交涉时,任他从哪面来,我都可以应付。”当他病愈之后,邻居有一宅院想要卖给他,他也很想买,但是苦于索价太高,就故意对卖主说:“价钱太高,我买不起。”可是彼此钩心斗角,牵牵连连,总不肯把此事放过。邻人怨他当买不买,声言要到官府控告,他也不理;甚至把他家的出路掘了,他就由屋后绕道而行,也不与邻人计较。结果,那处宅院,还是卖给了他;买时又生种种纠葛,他仍收到最后的胜利。宗吾对我说,他的七弟世本,便是他父亲与邻人钩心斗角时生的。果然世本为人处世,精干机警,后来他的父母死、哥嫂死,丧事都由他一人包办,办得条条有理。世本还对人说:“我无事,坐起就打瞌睡;有事办,则精神百倍。这几年,幸而家中死了几个人,还算有事可办;不然,这日子真难过啊!”于是宗吾又据以证明他的遗传及胎教之说,他希望科学家研究一下。他的父亲死时,享寿六十九岁,那时已成小康之家了。

广东人的祖宗观念、乡土观念,以及团结的精神,是很强的。李家自迁蜀以来,对于原籍的先人坟墓,和同族的安全,仍是深深地纪念着的。所以有时他们还派人赴粤扫墓,并慰问同族的父老子弟。在四川更是设有宗祠。宗祠的设立,据说是外省人来川,常被本地人欺凌,于是他们相约:凡广东姓李的人家,成立一会,叫做“棒棒会”,有来欺凌的,就一齐同他们拼命。以后有人说棒棒会是违法的,才改立宗祠。广东人入川的,嫁女娶媳,必择广东人;偶然破例娶本地女子入门也必须学说广东话。家庭及亲戚往来,更要说广东话,否则就叫卖祖宗。李家自润唐至宗吾一辈,已迁来八世了;但他兄弟姊妹九人,都是和广东人结亲的。有这样强烈的民族性格,再加以代代相传的个性血统,假若我们相信遗传学的话,则产生出一位富有奇怪思想的李宗吾,就是不足为奇的事了。

“迂夫子”和“老好人”

宗吾到了八岁才开始入塾读书。这时,因为父母的勤劳操作,又加几位哥哥的帮助,家道已渐见宽裕,故他自幼即未做过农田的工作。只有放学归来时,叫他抱草喂牛,牵牛饮水;种胡豆时,叫他停学在家,到田里撒种;或有时叫他牵牛到邻近佃户家帮助碾碾米罢了。笨重的工作,他是没有做过的。在他入塾以前,他已识字不少,因他父亲常常把自己所喜欢的三本书拿来教他。他天资颇高,一教便会,所以到正式入塾时,他已把父亲终身爱读的三本书读完了。

他初从一位姓陈的先生读,陈是他家的佃户,是个堪舆先生,他从他一直读了四年。后从一位姓郑的先生读,又读了一年。这两位先生,除教他背书外,一无所授。后来他父亲请了一位关先生来家,教他们几弟兄读书。这位关先生,名海洲,虽是一位未进学的童生,但学问却不错。教书的方法,也比陈郑二师好得多。读了两年,就开始学作八股文试帖诗了。他开始作八股,即能由破承起讲,而至入手,算是成了半篇;作试帖诗,亦能作四韵;很快的时间,就可作满篇了。他从关师二年,得的益处不少。

同类推荐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为人处世智慧全集

    老子的智慧,是他对人性本质深刻剖析的结果,是经过时代战乱、社会动荡、人事纷争和生命无常等诸多因素积淀而成。因为他最早提出“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阴”谋策略,所以被后世学者称为“月亮下的智者”。但是,老子的为人处世智慧也不是一味退避,其实他提倡的是更大的进攻,如:“将欲取之(刚),必先予之(柔)”;“他认为最高明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争”,舍己从人,不强出头,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作正面冲突,伪装示弱,弃近谋远,这才是真正的深谋远虑。因为它超越了有限、暂时和表面的成功,取得的是更加博大、高超、长远和实质性的利益。不争表现出一种品性,美好和谐,最得人心,却又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价值论美学

    价值论美学

    美学不仅是知识学,而且是价值学的建构。基于此,从比较美学方法出发,《价值论美学》先行论证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结构。然后,着力探讨了审美价值形态与审美价值体验的内在机制。在确立了价值论美学的基本问题之后,作者从价值论美学的思想渊源与价值论美学的艺术实践两方面,系统地分析价值论美学的文明根性。作者认为:康德与马克思的价值论美学,展示了现代西方文明的价值追求;道家和新儒家的价值论美学,则展示了中国文明生活的诗性价值追求。不过。也应看到,乡土中国生活的悲歌,则突显了现代价值论美学重建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全书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激情和理性,显现了现代人诗性生活价值的创造意愿。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啼九霄

    凤啼九霄

    秦朝歌前世死的太憋屈了。她明明是大秦王族最受宠爱的公主殿下,命格尊贵,天生灵力充沛,免去了修习之苦。原本可以无忧无虑地过完一生,却因为爱错了人,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被欺骗、被利用、被诋毁、被伤害……最后惨死于天祭台。而那个人却踩着她的尸骨登上宝座,九五之尊。这一世,她重生于幼年之时,那些铭记骨血的悔和恨,也该算个清楚了!
  • 秦汉外史

    秦汉外史

    本书写的是一个平凡小人物的成长,前期主要是以种田为主。本书情节比较慢,一开始是秦朝初期,十几年的太平日子。巫法?毒虫?英灵?邪神?大地龙脉?刘邦据川陕虎视天下,项羽占中原而伐咸阳,主角得江浙皆是楚地。天下谁皇之?正所谓龙蛇起兮,谁得白蛇而斩之,谁得火蛇而行之。水德承基,火德煌煌。气运之道,黑灰白红黄青紫也。(本站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他的初恋是只喵

    他的初恋是只喵

    #甜到齁鼻#笑到抽筋#爆#一只小猫变成人了#惊#铲屎官的心理阴影面积到底有多大?#可是偏偏那只小猫,变成小奶包以后,还敲不安分,总爱挑战主人底线!西西:“主人,瘪是什么?好吃吗?”战彦寒:……西西憨笑:“我请你吃瘪,好不好?”战彦寒:!!!还是让他先教教她做人的道理吧!——甜,甜,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点三国

    神点三国

    神点雷龙,三分龙虫。伴雷成虫,沈典化身学子,背负着克主的命格与满门血仇,与亲妹一起被刘宏贬为庶民,移交刑司押解到幽州边关服苦役。途经中山,时逢黄巾起义,陷入黄巾阵营出点子活命保妹子。命运转折,走上电子通,为人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之旅,引黄巾拉拢,朝廷追杀不止的囧境。为求自保,点子伺候,战必胜,攻必克,遇难而解。下达为民妇难产保平安,过安稳的生活。上达智武大才脱俗有道……,直达神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楼

    一楼

    “我不需要浪,也不需要风,我有自己的一片海,你若是那朵云,我愿做一只鸟,陪伴着你,即使我飞不到你的天空;你若是那艘船,我愿化为海,守护着你,即便你早晚都要上岸”女孩腼腆地向男孩讲着。男孩的手轻抚着女孩的发丝,“傻瓜,我愿做那朵云,为你遮风挡雨,我愿做那艘船,陪伴你着你度过每一个宁静的夜晚。”……成年后的暮晓经历着病痛,心痛,一个个的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让她徘徊在崩溃边缘,她决定放弃自己,让一切都结束。时间回到十年前……
  • 要嫁山神

    要嫁山神

    她在神山等了他13年,却不知那人,早已不在神山十三年后长恨看着面具下的桃花眼,早已让她乱了心神
  • 凰归之凤栖梧桐

    凰归之凤栖梧桐

    “凰归,凤凰重生叫涅槃,野鸡?哈哈,那只能叫尸变!”一红衣女子站在一只凤凰身上,用最轻蔑的口气说出最狂妄的话。她,生而为凰,却无人知晓,还被冒名顶替,她该如何夺回属于她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