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57700000029

第29章 物理科学中的科学革命(6)

与此同时,比培根年轻35岁的笛卡儿在法国却以不同方式提出了对立观点,他在1637年出版了《方法谈》(Discours sur La méthode)。他信奉演绎推理,其中先验推理是关键步骤,其推理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

对于笛卡儿来说,关键问题是人们是怎样获得知识的。例如,我怎么知道我存在?在《方法谈》中,他的结论是“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他提出机械论宇宙的思想,认为是上帝创造了宇宙,但宇宙的运行却是根据最初确立的法则。(他差一点就提出了这样的思想:宇宙一旦投入运行,上帝就不再干预;这一思想是后来在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的)他认为,宇宙是由两种类型的物质组成——一种是创生出来的,或叫“广延”;另一种是灵魂——能思想的存在(人类)才拥有它——这样的二元论成了笛卡儿哲学的重要部分。笛卡儿对17世纪的欧洲有巨大影响,尽管他似乎以某种方式回到了旧希腊的老路上。

但是,笛卡儿也是第一位试图用数学方法来描述宇宙总貌的人,他至少有一项重要贡献,就是发明了解析几何学,这才有可能对付那些从前未曾碰到过的复杂计算。在微积分引入数学宝库之前,这是希腊古典时期以来,在科学的定量工具方面最伟大的突破。

牛顿接受了上述两大遗产,他拿来培根、伽利略和吉尔伯特的实验主义和归纳方法,使之与笛卡儿的定量方法相结合,打造出新的、甚至更强大的方法,这就是运用数学工具表达并且构建实验结果。

笛卡儿还试图解释开普勒引入的问题,行星为什么以椭圆轨道运动?这是当时最大的奥秘。然而奇怪的是,他对此的态度与其说是数学的,不如说是描述性的。笛卡儿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一样,主张不存在真空之类的东西,是巨大的流体或以太旋涡带着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他还进一步提出:尽管上帝为运动建立了基本定律,但新的恒星、太阳系和行星还是可以从运动着的旋涡,这一物理宇宙永恒的运动中形成。笛卡儿的机械论宇宙观对当时的欧洲思潮产生过强烈影响,并为后来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打下了基础。但是他又从他的“空谈”哲学里发展了关于以太和旋涡的思想:它们纯粹是一种描述性的理论,缺乏定量证明。

行星按椭圆轨道运行的问题吸引了17世纪最优秀学者的关注,其中包括荷兰的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1629—1695),有人认为他是17世纪后半叶,仅次于牛顿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第一个定量估计使一个物体做旋转运动所需的力。皇家学会三个会员——胡克、雷恩和哈雷——据此考虑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情况。他们提出一个公式,可以从数学上解释围绕太阳的圆形轨道:如果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行星将以圆作为轨道。换句话说,如果火星离太阳的距离是水星的两倍,则太阳对火星的吸引力是它对水星的四分之一。如果更远的行星离太阳是四倍距离,吸引力将只有十六分之一。但是仍旧没有人能够解决椭圆的奥秘。

哈雷在22岁时成为皇家学会会员,1684年在剑桥遇到了牛顿。于是他向牛顿提出椭圆轨道的问题。早在1665—1666年,牛顿在18个月的长假中,在家乡农场里就已经得到了与胡克、雷恩和哈雷相同的数学公式,即“平方反比”定律。考虑到苹果和月亮都受地球吸引力的影响,他估计,这种力应该随着与地心距离的平方关系而减少。但是当要着手进行证明时,他需要知道,相比于苹果,月球离地心有多远,但他没有正确的数据,只好止步不前了。因此他从未发表这一工作。但是现在,他有了地球半径的修改数据可供依据,再加上有了更为成熟高明的数学技巧。结果就是牛顿最伟大的著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简称《原理》,诞生了,他写这本书用了18个月。

但是,这一工作成为胡克和牛顿之间另一场争论的焦点,胡克指出,他在很久以前给牛顿的一封信中提出过平方反比定律。皇家学会收回了对出版这一著作的承诺,但是哈雷插手进来,提供出版所需的钱,暂时调和了胡克和牛顿之间的争执。哈雷还亲自校对排版。1687年第一版面世,共三卷,只印了2 500本。

运动三大定律

沿着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的脚步,牛顿在《原理》中描述了一种用数学表达的世界观。在第一册中,他考察了支配运动的定律,根据这一基本概念总结了伽利略的许多工作。

伽利略已经认识到,力改变物体的运动,如果不受力,运动中的物体就会沿着直线一直运动下去。所以一开始,在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中,牛顿总结了伽利略早已说过的:静止中的物体倾向于保持静止,运动中的物体倾向于以恒定的速率沿着直线不断运动。

在第二定律中牛顿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但是质量越大,反抗越是加速。

最后,牛顿在他的第三定律中提到,每一个作用力都有相等的反作用力。或者说,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则第二个物体对第一个物体施同样大小而方向相反的力。发射火箭就是牛顿第三定律生效的一个好例子。火箭对喷出气流产生一股向下的推力,依据牛顿第三定律喷出气流会产生反向力。如果喷出气流的向上推力超过了火箭的重量,火箭就从发射架升起,进入大气。

牛顿第一个区分了物体的质量与重量,这两个词至今还有许多人在日常语言中互换使用,但是它们在物理学中的意义有重要的不同。物体的质量是指它对加速的反抗,或者,换一种方式来说,物体的质量就是它的惯性的多少;而物体的重量则是它和另一物体(如地球)之间引力的多少。下述例子可以说明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比如,宇航员的重量(宇航员的身体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在太空可以忽略。但是宇航员的质量(对加速的反抗),不管他是否站在地球上,都保持不变。牛顿重视语言的精确性,以及他使用数学这一普遍的语言,是对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科学发展到他这一时代已经足够复杂,因此比以往更需要清晰的区分。

牛顿利用《原理》第一册中的三个定律作为基础,计算地球与月亮之间的引力。他得出结论:引力正比于两个物体的质量,反比于它们中心之距离的平方。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这一引力定律适用于整个宇宙。他还证明,他的公式能够解释所有开普勒定律。

在《原理》的第二册,牛顿讨论了笛卡儿的观点,亦即宇宙充满流体,行星和恒星的运动受旋涡支配。对宇宙的这种解释似乎回答了许多问题,因而得到了许多支持者,特别是在欧洲大陆。但是牛顿发现,当他把定量方法运用于这一理论时,它就不再有效。他用数学方法探讨流体如何运动这一问题,从而证明旋涡的运动不能“拯救现象”。实际观察到的行星运动与旋涡理论不符。由此,笛卡儿的体系终究无效。

牛顿《原理》的第三册,也就是最后一册,立足于前两册的基础上,写得非常有趣。如果他提出的定律和结论都是正确的话,牛顿认为,他就应该能够不仅解释科学家已经观察到的事实,而且还能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作出预测。于是,他提出了一些让人极为惊奇的预测。

例如,牛顿证明地球不同部分的引力合在一起,使它形成球体。但是,由于它沿着自己的轴旋转,这一额外的力将会影响到球体的形状,从而在赤道处有所突出。已知地球的大小、质量和旋转的速率,他就预言了突出的大小。牛顿在一生中作过许多努力以验证这一预言,但由于地图制作者计算有误差,好像他是错了。但是实际上,他的预言不仅没错,而且精确到百分之一。

另一个著名的预言中,牛顿主张彗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神秘——它们也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但是相比于其他行星,它们的轨道更为扁平,也要更长,于是,它们甚至会跑到太阳系的边缘之外。

这一观点激发了哈雷的兴趣,他在1682年曾经观察过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彗星,并认识到它们大约每隔75—76年出现一次的模式,他猜想这是由于同一颗彗星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缘故。基于这一前提和牛顿的计算,哈雷预言哈雷彗星将会在76年后,即1758年回归。当然,他投有活着看到——牛顿也没有看到。但是哈雷彗星确实回归了,正如它一如既往的表现,最近的一次是在1986年。下一次将在2061年。

牛顿用光做实验,证明太阳光经过棱镜可以分裂成为它的各种成分,或者各种颜色。许多人认为《原理》是一部空前的最伟大的科学著作。它依据两个世纪以来物理学积累的伟大成就,运用科学革命中出现的新的定量化工具,解决了支配宇宙总体规划的巨大问题。最后,牛顿还使我们的宇宙观一举突破古希腊人那种卓越却是有限的见解,从而进入更为精致以及有用的境界。牛顿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对。例如,他认为应该存在“绝对运动”,后来爱因斯坦用他的相对论证明那是错的。但是牛顿的推理极其严谨并且相当深刻。他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前推进了巨大的一步。

光的本性

牛顿早期的光学实验导致他思考光的本性,这是当时另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惠更斯和胡克都主张,光和声音一样,都以波的形式运动,牛顿却看出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又一次与胡克唱反调)。声音可以绕过拐角被听到,但如果没有镜子帮助,人就无法绕过拐角看东西,光一般是不能绕过拐角的,除非它被表面反射。所以牛顿同意德漠克利特的想法,认为光是以一束粒子(他称之为“微粒”)的形式从光源发射出来。这一理论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事实,但是牛顿战胜了当时大多数的反对意见,从而使18世纪的科学家在没有借助于波动理论的情况下取得进展。然而,19世纪的实验科学家发现用波动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他们的结果,于是他们认为牛顿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但是现在的理论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才能成功地确定光的本性。

牛顿在1704年出版了《光学》(Opticks)一书,总结了他对光的工作,之所以发表得这样晚,也许是他明智地要等到对手胡克去世。这次他用的是英文,而不是像《原理》那样用拉丁文。

牛顿:时代的英雄

哈雷曾经问牛顿,他为什么能够作出这么多发现?牛顿回答,关键在于他从不依赖灵感或运气来给他提供洞察力。他依赖的是全神贯注,对难住他的问题作不懈的思考,决不放松——利用每一个可能机会,从每一个角度进行探索——直到最终有了答案。

他解决问题的名声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即便匿名提供答案,也能被人一眼认出。有一次一位瑞士科学家提出一系列问题公开竞猜,牛顿用了一天时间就解决了,并且匿名递交上去。兴奋的挑战者认为,只有牛顿,不会是别人:“我认得狮子的爪子。”有一次莱布尼兹设计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专门为了难住牛顿,但是牛顿用了一个下午就把这道难题解决了。

牛顿常常吵架,又很小气,这确实是真的——和胡克吵架;和惠更斯吵架;和莱布尼兹吵架,为的是谁先发明了微积分(他们两人几乎同时独立完成);和弗拉姆斯提德吵架,为了谁有权使用皇家天文学家丰富的天文观测记录。他私下里鼓励他的朋友参与争论,给他们提供“炮弹”,在一旁煽风点火,而很少自己出面进行自我辩护。牛顿的崇拜者常常不满地看到,牛顿的伟大被这些卑下的争吵所玷污,在他们看来,既然一个人已经功成名就,他就应当处处都表现得像一个超人那样。但也许正是牛顿那种自我主义,既迫使他卷入如此之多直言不讳的争论之中,又驱使他全神贯注作出如此之多的成果,以至今天的我们依然受益匪浅。无论如何,牛顿是人,不是神。仅仅这一事实就应该鼓励我们达到他那样的高度。

1689年牛顿成为国会议员,1696年成为造币厂的总监,并且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3年后,他辞去剑桥的职务,成为造币厂总管。1703年牛顿被选为皇家学会会长,这个职务一直保留到去世。1705年,他被安妮皇后封为爵士。

牛顿爵士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逝世,被当做英雄厚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声名远扬的法国哲学家伏尔泰(Voltaive,1694—1778)当时正访问英国,对此他表示极大的惊奇,这里竟以大多数国家只用来对待国王的礼仪来对待一位数学家。他把对牛顿的热情带回到了法国,在情人查特勒特(Emilie du Chgtelet,1706—1749)的帮助下,传播牛顿的著作,查特勒特曾经把牛顿的《原理》译成法文。

在20世纪的爱因斯坦之前,没有人能够成功地解决牛顿物理学留下的许多问题。在牛顿《光学》重出的一个版本的前言里,爱因斯坦写道:

“对于他,自然界是一本打开的书,一本他读起来毫不费力的书。他用使经验材料变得井然有序的概念,仿佛就是从经验本身,从那些精致的实验中自动涌现出来的那样,他摆弄那些实验,就像摆弄玩具,并且还以无比的细致入微描述了这些实验。他集实验家、理论家、工匠尤其是讲解能手于一身。我们眼前的他,坚强,有信心,而又孤独:创造的乐趣和细致精密体现在每一个词句和每一幅插图之中。”

毫无疑问,牛顿爵士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同类推荐
  • 书包里的女巫:最神秘的50个魔幻故事

    书包里的女巫:最神秘的50个魔幻故事

    本书讲述了美妙的魔法童话故事。此外,在每一个故事的后面,添加了“魔法课堂”板块,介绍一些与魔法有关的知识。
  •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就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面对什么问题,拥有活跃的思维,都是你能否快速走向成功的最关健因素。全面开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远排在教授具体知识技能之上。
  •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依据其思想发展的轨迹顺序排列,以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写作技法作了相应注释,以期在词语运用及写作技法上有所指导。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作品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 出口成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出口成章(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出口成章》收录了梦李白、西施咏、秋登万山寄张五、江南逢李龟年、瑶瑟怨、夜上受降城闻笛等精美诗篇,读者阅读这些佳句,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让你轻轻松松出口成章,感受语言的魅力和力量。
  • 影响孩子一生的60位诺贝尔奖

    影响孩子一生的60位诺贝尔奖

    本书介绍了部分诺贝尔奖得主的生平事迹,包括鲁道夫·欧肯,川端康成,罗曼·罗兰,简·廷伯根,冈纳·米达尔等人。
热门推荐
  • 奈何最长情

    奈何最长情

    【初瑶】【日更三千,暑假完结!】<唐余一喜欢李未夭,众所周知;李未夭喜欢唐余一,埋藏心底。>大一那年,她遇见那个众星捧月的少年,欢喜寂静随他而动,独自一人将深爱埋藏于心底;大三那年,她极尽卑微,亦努力向那如星辰般的他奔跑,妄想抓住遥无边际的那抹星光;大四那年,她终于义无反顾,却被同学抨击的无地自容,于是落荒而逃,恰好与他擦肩而过。三年后她再次来到这座城市,与他相逢,他欣喜若狂,却不得不将她牢牢锁住,害怕她再次逃离……“你知不知道,你消失的那1576800分,每一分都让我记住,我到底有多喜欢你!”||走到如今,感谢你不曾放弃,情深至此,我愿长情。||【这是宠文√】
  •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通过赞美话、幽默话、拒绝话三部分阐述日常交际中口才的意义和重要性,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列举了语言的运用方法和艺术特色,让我们感受语言的高超智慧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说话水平。书中没有过多对语言和口才知识的赘述,只是用简单实用的办法告诉我们,如何说出让人爱听的话,如何说出让人开心的话,如何说出拒绝却不伤人的话。要说好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与人交往聊天,或去办理某事,因说话的分寸、时机、言辞等,掌控得稍有不当,便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而要摆脱这种困扰的途径就是进行有效的口才学习和语言训练。
  • 快穿养成系统

    快穿养成系统

    在她被人害死之后,一个美名其曰为“系统”的东西就和她契约了。被系统带着在不同的时空穿越,遇到各种不同的男主,然后提升自己的属性值,攒够生命值完成心愿!再然后......就没有了。
  • 废才成神

    废才成神

    在这实力为尊的世界里,一切都只凭拳头说话,如果你的拳头不够硬,那你就只能看着别人欺负你。且看废才如何成神。
  • 恃宠而妻:骄夫难伺候

    恃宠而妻:骄夫难伺候

    “程晓薰,我口渴!”“你不是才喝过饮料吗?”“可是我想喝咖啡了!”……“程晓薰,我饿了!”“刚刚派对上你可一直都在吃东西啊。”“谁让我肠胃消化快呢!”……“程晓薰,我想吃冰激凌!”“大冬天的,我上哪去给你弄冰激凌去呀?”“那我不管,找不到你就在门外蹲一整夜吧!”……“程晓薰!被窝冷了!去给我暖床去!”……“柯凯宸,你等着!等我赚够了钱,一定会摆脱你的魔爪的!”三年前,她为了追求财富抛弃了他,三年后,命运的齿轮再次旋转到同一时刻时,两人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个穷困潦倒的小子不再只有被选择的权利了,而她、却忘记了自己曾深深的伤害过这个男人!“九千万!包养你,成为我的奴隶……”
  • 御灵星矢之神剑传说

    御灵星矢之神剑传说

    一个预言拆分了神界,一场浩劫锻造了奇才,神剑现世,新一代的仙侠们为了自己的正义和侠道去走属于自己的路,世事的结局,他来书写。是修身成仙,还是堕落入魔?是你情我愿成天地之媒,还是擦肩而过形单影只?神兽开天,取出何物阻止一场腥风血雨,沿途之景怎可挡了这几分美丽!
  • 丹道修仙传

    丹道修仙传

    清风镇牛家村的一个外姓家庭,简单的生活,却有一颗向上的心。慢慢走出村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得一身本领,济世救人的同时也不忘惩奸除恶。
  • 寄生虫X23

    寄生虫X23

    一个是落魄的从银河系外来的残损灵魂X-23;一个是躇踌满志的铁路新工。穿越一个个残忍的世界,会发生什么········
  • 等待偶然

    等待偶然

    曾听过,在必然中等待偶然。相爱的两个人,需要多少偶然才能走到一起。于他而言,和她的相遇是一场久别重逢;于她来说,此时的遇见才是刚刚好。他说,也许你我的相识,只是偶然的擦肩而过,可是,我愿用尽一切,成为你生命中的必然……我爱你,可我绝不愿做你身旁的一株菟丝花,我要与你并肩而立,和你一起披荆斩棘,这才是我想要的爱情。这是一个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的故事。让我们来唠唠男主,嗯,深情,有点儿腹黑,后期,嘿嘿被女主虐成渣渣后,会变啥样呢?女主,原本一门心思搞事业,要活成大女主,结果被男主拖住死缠烂打的要恋爱,怎么办!
  • 元凤无极

    元凤无极

    盘古坐化,万族丛生,四处尽皆杀戮不尽,弱肉强食。少年风无极一夜梦回,惊现洪荒伊始。祖龙,元凤,始麒麟,三大兽族统领洪荒,又为何会引来龙凤大劫,三族大战重生而来,是又将重蹈历史辙轮,又或是另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