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52000000005

第5章 经典研读(4)

2马脾风

马脾风之名,首见于明代寇平《全幼心鉴》。在此之前,亦有将小儿肺胀喘满之危急重症称为脾风者,如元代朱丹溪《幼科全书》曰:“小儿肺胀喘满,胸膈气急,两胁煽动,陷下成坑,两鼻窍胀,闷乱咳嗽,……此为脾风也。若不急治,或不识症,死在旦夕,宜先用牛黄夺命散治之,后用白虎汤调之”(见《医部全录》)。此处朱氏虽名曰脾风,但所述症状及治疗均系后世所谓马脾风。明代万全《幼科发挥》认为:“午属马,少阴君火,心主热,……心火乘肺,脾之痰生,故肺胀而喘,谓之马脾风”。其在《万氏家藏育婴秘诀·喘》中云:“有小儿胸膈积热大喘者,此肺胀也,名马脾风,用牛黄夺命散主之”。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中记载:“无价散治风热喘促闷乱不安,俗谓之马脾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八·痰喘》亦云:“肺胀喘满,膈高气急,两胁煽动,陷下作坑,两鼻窍胀,闷乱嗽渴,声嘎不鸣,痰涎壅塞,俗云马脾风。若不急治,死于旦夕也”。清代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说:“暴喘传名马脾风,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五虎一捻服最灵”。陈复正《幼幼集成·卷三·哮喘证治》也说:“或胸膈积热,心火凌肺,热痰壅盛,忽然大喘者,名马脾风。盖心为午火属马,言心脾有风热也。小儿此最多,不急治,必死。牛黄夺命散下之效”。民国年间朝鲜许浚等《东医宝鉴·痰涎喘嗽》中也有“马脾风宜用马脾风散、牛黄夺命散、保命丹”的记载。可见,马脾风是指因风热犯于肺脾,热痰壅盛而发的暴喘,以小儿多见,其起病急,病势重,不同于脾风。症见起病急骤,以喘为主,迅速出现胸高气急,撷肚抬肩,痰壅如潮,面唇指甲青紫,闷乱烦躁,便秘溲赤,苔黄厚腻或呈焦黄,脉象滑数,甚至发生惊厥。现代医学小儿喘憋型肺炎,多见此临床表现。治当通腑泻肺,导痰下行。方用牛黄夺命散。牛黄夺命散方出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由白牵牛、黑牵牛、川大黄、槟榔四味药物组成,虽可祛痰逐饮,但系峻烈之剂,故作为治标,只可暂用,不宜久服,以防伤正。然其根本之治,还是以宣肺定喘、清热豁痰为主,常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射干麻黄汤加减。由于本证极易由实转虚,造成气阳虚脱,故在治疗时须时时顾及邪正消长变化,上述诸症不必悉俱,但见一二主症则应及时配合益气温阳,以防范虚脱。

3慢脾风

慢脾风之名,首见于宋代《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在此之前,多惊痫混称。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六》列“治小儿急惊风诸方与治小儿慢惊风诸方”,始将惊风与痫证区分,并创急惊风、慢惊风之名。儿科鼻祖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曰:“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弱,遍身冷,口鼻出气亦冷,手足时瘛疭,昏睡,睡露睛。此无阳也,栝蒌汤主之。凡急慢惊,阴阳异证,切宜辨而治之。急惊合凉泻,慢惊合温补。世间俗方,多不分别,误小儿甚多。又小儿伤于风冷,病吐泻,医谓脾虚,以温补之;不已,复以凉药治之;又不已,谓之本伤风,医乱攻之。因脾气即虚,内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证多睡露睛,身温,风在脾胃,故大便不聚而为泻。当去脾间风,风退则利止。宣风散主之。后用使君子圆补其胃。亦有诸吐利久不差者,脾虚生风而成慢惊”。又曰:“小儿慢惊,因病后或吐泻,或药饵伤损脾胃,……此脾虚生风无阳之证也”。“又治慢惊药,宜去龙脑,纵须合用,必以温药为佐,或少用之”。明确提出慢惊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认识到慢惊风中有一种“脾虚生风无阳之证”,治疗当用温补,并创栝蒌汤、宣风散等方剂。钱氏虽未言及慢脾风之名,但上述病状描述,实乃后世所谓慢脾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四·惊痫论上》悉尊是说,认为“小儿亦有因惊所传,或诸病久发,见此证者,皆因脾胃虚怯,而生风所为也,故俗谓慢脾风矣。实乃阴搐之危候,治当去脾间风,风退利止,以补脾胃”。从而确立慢脾风病名,并列举银白散、羌活膏、大天南星散、麝香牛黄丸、圣脾散等多张有效方药及灸法。嗣后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中论及慢惊、慢脾风的证治也较详,大胆使用附子、肉桂、硫磺等,其药性温则固养元阳,竭力反对滥用朱砂、脑麝等重坠香窜之品而败伤真气,其理论也渊源于钱乙。由于慢脾风“实乃阴搐之危候”,故明代万全《幼科发挥》曰:“久泻不止,津液消耗,脾胃倒败,下之谷亡,必成慢惊”。强调必须“补脾胃于将衰之先,宜用白术散补之,补之不效,宜用调元汤加健中汤急救,否则慢风已成,虽使中阳复生,不可为也”。主张既病防变。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亦曰:“纲领如此,若分三者言之,暴烈者为急惊,沉重者为慢惊,至重者肝风,木之克脾土,则为慢脾风矣。……面青额汗,舌短头低,眼合不开,睡中摇头弄舌,频呕腥臭,噤口咬牙,手足微搐而不屈,或身冷身温,而四肢冷,其脉沉微。此症极虚,十救一二,因由慢惊之后,吐泻损脾,故曰脾风,又曰虚风”。此处虽名曰脾风,但所述症状亦为慢脾风。又曰:“慢脾风初起症状,多见于幼儿,或吐泻之后,面色虚黄。因虚发热,屡见摇头斜视,昏困额汗,身亦粘汗,声沉小而焦急,不必皆因慢惊转变而成”。清代陈复正《幼幼集成》针对当时惊风名目繁多之弊,将慢脾风称为“非搐”。吴尚先《理瀹骈文》中还载有“治慢脾风者,炙黄芪、党参、炮附子各1两,白术2两,煨肉豆寇、酒炒白芍、炙甘草各5钱,丁香3钱,炮姜炭2钱,油熬母收,掺肉桂末贴脐上,再以黄米煎汤调灶心土敷膏外”的外治法。晚清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先用清代庄在田《福幼编》逐寒荡惊汤加减,后用加味理中地黄汤加减治疗慢脾风的医案。近代儿科名家徐小圃认为:“小儿病似慢脾(音哑、面青、呕吐、神倦)而投药不效者,须询问授乳者有无脚气病(可用手拷乳母膝盖,若能跳动者则无,不能跳动者为有),盖其有罹染之可能”。以鉴别慢脾风与乳中毒。“认为古代所指的慢脾风范围较广,现代医学的结核性脑膜炎是典型的慢脾风”(见《儿科名家徐小圃学术经验集》)。现代名医高镜朗亦认为:“所谓慢脾风,几乎就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别名”(见《古代儿科疾病新论》)。由此可见,慢脾风属慢惊风的一种,系小儿特有,是以精神萎糜,昏睡露睛,面色白光白或灰滞,口鼻气冷,额汗不温,四肢厥冷,溲清便溏,手足蠕蠕震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微等脾肾阳衰、纯阴无阳为主要特征的病证。现代医学小儿剧烈腹泻或呕吐,引起水与电解质的损失所呈现的脱水、酸中毒、微循环障碍等,可见上述临床表现。治当温补脾肾,回阳救逆。方用固真汤合逐寒荡惊汤加减。由于本证表现为一派亡阳欲脱之象,上述症状但见一二者,即应投以益气回阳固脱之品,不可诸症悉具再用药,否则延误投药时机,影响疗效。

(刊登于《中医儿科杂志》2006年第4期,指导:张士卿)

六、岐黄探源

2002年,国内著名医史专家朱建平教授查阅大量文献,悉心研究后撰写成“‘岐黄’考释”一文,发表于同年《中华医史杂志》第4期,可谓国内外研究“岐黄”第一人。但文中对岐黄的合称定义为元代以后,且只提到岐前黄后。笔者经考证,首先将黄帝与岐伯合称为“黄岐”者,当为南齐时医家褚澄;称为“岐黄”者,为宋代校正医书局林亿、孙奇、高保衡等大臣;称为“轩岐者”,为元代医家王好古。故不揣愚陋,略陈管见于后。由于观点相同,致使文中部分内容难免与朱教授之论有所重复,在此声明,并望谅解。

岐,通歧,指中医学鼻祖岐伯。其为上古名医,如汉·张仲景《伤寒卒病论集》序曰:“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系今甘肃省庆阳市人。清·乾隆年间《庆阳县志·人物》载:“岐伯,北地人,生而精明,精医术脉理,黄帝以师事之,著《内经》行于世,为医书之祖”。《辞海》说:“北地,郡名,战国秦置。治所在义渠,西汉移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后人为了纪念他所做的贡献,专门修建了岐伯庙,如《庆阳县志·坛庙》载:“岐伯庙,在县城南”。故乡的人们近年又在该庙遗址上重建岐伯大殿,并在当地建立岐伯中医院、岐柏中医药研究所等,由此可见一斑。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曰:“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宋臣林亿等校正《黄帝内经素问》作序云:“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于是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历代宝之,未有失坠”。钱闻礼《伤寒百问歌》卷一曰:“奥自古初,轩辕皇帝与岐伯天师问答而成《内经》”。明·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一曰:“天师,尊称岐伯也。天者,谓能修其天真。师乃先知先觉者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贵,师所以传道而设教,故称伯曰天师”。清·吴达《医学求是》序又曰:“《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岐伯所作,雷公所述,尚矣”。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还曰:“岐伯为帝师,故史臣称为天师”。可见,岐伯不仅是一位精于医术脉理及针灸的名医,其与轩辕黄帝一起探讨医学问题,著述千古不朽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而且又被尊称为天师,享有极高的荣誉。

岐伯不仅指中医学鼻祖岐伯,又是《内经》、《内经》成书年代及中医学家的代称。如晋·王叔和《脉经》自序云:“今撰集岐伯以来逮于经论要诀合为十卷”。元·王好古《此事难知》“医之可法”篇曰:“非岐伯之圣经,雷公之炮炙,伊贽之汤液……皆其活法”。其《阴证略例》序曰:“盖考自岐伯,迄今洁古老人,掇其精要,附以已说……”。在“祭神应王文”篇又曰:“圣贤所言阴证,如岐伯、阿衡、仲景、叔和,故已备矣”。并列“岐伯阴阳脉例”篇专题论述。明·龚廷贤《寿世保元》卷一载,“王叔和篡岐伯华佗等书为《脉经》”。清·江笔花《笔花医镜》载:“是以岐雷贷季而后,名家辈出,议论纷如”。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卷一载:“谋诸岐伯,开示诸臣”。吴谦等《医宗金鉴》“奏”又载:“不妨家遇越人,宝之千秋,正使代生岐伯,实乃万方之庆”等等,足以说明。

黄,指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姓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清·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卷一曰:“黄帝姓公孙,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继神农而有天下。生于轩辕之丘,故名轩辕。以土德王天下,故号黄帝”。享年111岁。司马迁《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崩,葬桥山”。而今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与岐伯故里甘肃省庆阳市相邻,从地理位置上为研究岐黄学说提供了理论依据。黄帝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备受人们爱戴的部落联盟领袖,善于治国安邦,而且深谙医学,体抚民疾,并专门召集名医岐伯、伯高、鬼臾区、雷公等人,在明堂研讨医学理论,所以《素问·五运行大论》说:“黄帝坐明堂,始正八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黄帝“使岐伯尝味百草,曲医疗疾,今经方本草之书咸出焉”。清·吴瑭《温病条辨》序云:“在昔有熊御极,生而神灵,犹师资于僦贷季、岐伯,而《内经》作”。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上亦云:“细思黄帝虑生民疾苦,平素以灵枢之言下问岐伯、鬼臾区,故名《素问》”。黄帝又称“轩黄”、“轩辕”,如明·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序曰:“《素问》起于轩黄”。另据《中医文献辞典》载,有以黄帝轩辕氏命名的医书,如清代佚名氏所著的儿科医书《轩辕逸典》等。可见,黄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且深谙医学,“备论经脉,旁通问难,以为经教,制九针,著《内外术经》十八卷”(见宋·张杲《医说》)。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元祖”、“始祖”、“华祖”。上下五千年之中华文明史,即由黄帝纪元开端。

首先将黄帝与岐伯合称者,当首推南齐褚澄《褚氏遗书》,其曰:“《素问》之书,成于黄岐;运气之宗,起于《素问》”。由于褚氏生活年代距《素问》成书时间相距不远,尊古之风仍甚,故列黄前岐后,而名“黄岐”。此后,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黄帝内经》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天师”岐伯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从而出现了岐前黄后的“岐黄”、“轩岐”等新名词。“岐黄”一词,首见于宋臣林亿等《金匮要略方论》序后说明:“仲景金匮录岐黄素难之方近将十卷……”。而“轩岐”一词,则首见于元·王好古《阴证略例》,其序中云:“自轩岐以来诸书可考也,至汉长沙张仲景著《伤寒》一书,其言备矣”。细考“岐黄”的含义,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岐黄”指岐伯、黄帝

如明·韩懋《韩氏医通》卷上“绪论章第一”曰:“轩岐、尹咸多古书,要难尽信”。虞抟《医学正传》序曰:“轩岐著《素问》”。汪机《针灸问对》叙曰:“是故轩岐仓扁针灸之说兴焉”。清·吴达《医学求是》序曰:“至于医,独无人焉,上承轩岐,旁衍越人、仲景之传……”。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卷一“医学源流第一”曰:“医之始,本岐黄”。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序曰:“素问内经,乃轩岐明道之书”;“轩岐素问谓之圣经,不容假借”;“必以轩岐《内经》教臣,天下其无医哉”等。

2“岐黄”指岐伯、黄帝时代

如元·王好古《阴证略例》序云:“自轩岐以来诸书可考也……”。其《此事难知》后序又云:“岐黄既远,求能推诸五运七气……”。明·虞抟《医学正传》卷之一“医学或问”曰:“医学源流,自轩岐以来,以医术呜世,与夫著书立言,俾后人之可法者,几何人哉?”清·吴达《医学求是》序云:“上自轩岐,下讫仲景,其所以著明斯理……”。凌奂《本草害利》自序云:“自轩岐仲圣逮今诸家诸论……”。赵学敏《串雅内编》原序又云:“《物原》记岐黄以来有针灸……”等。

3“岐黄”指《黄帝内经》或《素问》

如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卷一“医经”载:“方以智云:岐黄云《内经》,言身内也”。清·高士宗《黄帝素问直解》序曰:“今以轩岐所论而问之儒……复以轩岐所论而问之医……且夫轩岐开医道之源,而轩岐经论不彰……诚如是,则余以是解解轩岐,亦即以是解质轩岐,不必质天下也已,又何序焉质之轩岐,不冀人之知也”等。

4“岐黄”指正统的中医、中医学

如宋·窦材《扁鹊心书》卷首序云:“汝学非是岐黄正派,特小技尔”。卷上“三世扁鹊”云:“医门得岐黄血脉者,扁鹊一人而已”。清·潘楫《医灯续焰》曰:“吾愿医者,必志在轩岐,心存仲景……”吴瑭《温病条辨》序曰:“昔人谓仲景为轩岐之功臣……”。雷丰《时病论》“医毋自欺论”曰:“吾愿医者,必志在轩岐,心存仲景……”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卷一又曰:“当时和扁诸神医,必有传于岐黄真谛,而后能彰起死回生之术”等。

5“岐黄”指中医书

宋·高保衡等注《针灸甲乙经》序曰:“大颁岐黄,远及方外”等。

6“岐黄”在书名中出现,指中医、中医学

如《中医文献辞典》中载有佚名氏所辑的中医丛书《轩岐之术》。清·萧京所著的《轩岐救正论》。程文囿《医述》卷十五“证疹精华·痘科纲领”下“热”引《岐黄书》等。

7“岐黄”指中医、中医学

如明·周慎斋《慎斋医案医书》卷二云:“病证多端,颠倒难明,必从脾胃调治,乃岐黄之正法也”。清·汪昂《医方集解》“凡例”云:“况余不业岐黄,又学无师授”。余霖《疫疹一得》序云:“遂弃举子业,专务岐黄,然犹未得出人一头地”。其自序又云:“于是究心《灵》、《素》,志在岐黄”等。

8“岐黄之术”、“岐黄术”指中医学术、中医医术

如清·高士宗《医学真传》“先生自述”云:“余童年丧父,家贫无所资,藉舌耕以奉母,乃制举之业不获售,遂习岐黄之术于倪先生之门”。雷丰《时病论》自序云:“先君……从程芝田先生习岐黄术”。吴达《医学求是》序云:“壮年病误于医,产为之废,因愤而习岐黄术”。日本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卷五十七“方论”亦云:“俞桥少业儒,究心理学,兼精岐黄术”等。

同类推荐
  •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

    《自体输血——操作规程与质量控制》是宁波继出版《围术期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学》之后,关于血液保护的第三本书,也是《现代输血丛书》的首册。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体输血的概念、认知、称谓进行统一,规范操作,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安全性。本书由严海雅编著,郭建荣审定。
  • 医务管理工作实用手册

    医务管理工作实用手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医院医务工作的流程以及医务工作相关的法律解读,能帮助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临床医生更好的开展工作,并知道临床医务人员依法行医。
  • 胸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胸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换代,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正确率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许多新疾病的出现以及现代先进治疗手段对疾病的干预,使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典型,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困难。医学影像检查具有手段多样、图像清晰、证据确实、诊断正确率高的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青睐,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诊断手段,是临床辅助诊断的重要部分。
  • 现代五官科手术技巧

    现代五官科手术技巧

    本书汇集了目前五官科临床实践中常用的101种手术,详细讲解了手术的实施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对疑难点的重点提示,是诸作者多年临床实践的总结,对五官科(眼、耳鼻喉、口腔)手术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具有实用性的临床医学参考用书。
  •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医整体观:天人相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精选了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常用的一些法律常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一书,涵盖了各个领域的法律知识,领导干部想了解的法律常识尽在其中。它不仅适用于各级领导干部,也适用于广大公务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同时,也是广大法律工作者和公民的学习参阅读物。
  • 暗香拂动月黄昏

    暗香拂动月黄昏

    暗香浮动月黄昏,她便是这暗香,不经意间牵动他的内心。
  • 九爷终于对我下手了

    九爷终于对我下手了

    传闻霍家九爷性格古怪,冷漠绝情,长相绝美,却极度厌恶女人。某天,祖传婚约从天而降,他被迫娶一个傻子为妻。新婚夜,他冷漠威胁:“你给我听好了,就算我娶了你,也永远不会爱上你!”系统提示:【叮咚,您收到来自霍御霆的10000点好感。】七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角斗巅峰

    角斗巅峰

    失去记忆的天才穿越到了血与阴谋交织的角斗世界,有着绅士的外表,恶魔的内心的血月将会如何带领自己的角斗士团队走向巅峰,踏足神坛,又能否拿回失去的记忆?
  • 我有无数黑科技配方

    我有无数黑科技配方

    落魄青年得到黑科技制作大全。掌控重力?获取精密情报?这些都太普通了,我还可以制作骨龙,甚至是成为主神。
  • 同桌是萌妻:暖男男神拐家里

    同桌是萌妻:暖男男神拐家里

    第一次相遇,慵懒的晚风拂过他们青涩懵懂的脸颊,浮起他们各自的衣衫。彼此相望,一眼万年……第二次相遇,他们从未想过他们不仅在一个班级,还破天荒的成为了同桌!以后的以后,他们天天相遇,调戏对方成了彼此之间的乐趣,某年,林忆昔看见同学们成双成对的出现在她面前。便不由分说的拉着苏染立马去了去民政局领证!她没想到,却落入了一头蓄势待发好久的恶狼口中!新婚第一日,这头恶狼便把她吃的干干净净,连骨头都不剩干……隔天,林忆昔揉着自己十分酸痛的小蛮腰,满脸通红的愤怒大吼:“苏染,你这个混蛋,我饶不了你!”“老婆,要不今晚你在上我在下?”某男邪邪一笑。某女:“……”
  • 墓门有梅

    墓门有梅

    白顷麗与她的母亲都是居住在西冥的鲲族,上古长生不老的神兽。他的母亲嫁给了当朝的王,成了皇后。白欽梅是白顷麗同父异母的皇兄,他们之间的关系却胜过亲生兄弟,白欽梅自幼身体羸弱,直到那一天即将死亡的时候,白顷麗将自己身为鲲的皮剥了下来,制成了一件披风,白欽梅从那一刻起再也没有长大过,身体一直停留在少年之时。
  •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金刚经修心课:不焦虑的活法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金刚经》,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时的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全文5176字,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作者费勇教授结合20年的读佛心得,将《金刚经》深奥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趣妙横生的精彩阐述,让您轻轻松松读懂佛经、感受佛法智慧,获得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不知不觉中变得平静、放松、喜悦和幸福。翻开本书,让您两小时读懂金刚经的全文与精髓,轻松汲取“万经之王”的终极智慧,收获来自佛陀的正能量,使自己内心强大平静,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一扫而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