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29400000046

第46章 近现代(10)

乳名友娃子,艺名凌安福,安康县人。父亲为钟表修理匠,家境贫寒,勉力供其读私塾三年半,十六岁人安康“范驴子”戏班,拜名艺人刘福林为师,专学汉调二黄正旦行当,未满师即登台演出。辛亥革命后,西乡魁泰班在紫阳演出,凌成佑随师前往,并在四川广元、保宁一带演出,有缘拜识旦行名伶康双全、何三娃,执弟子礼,受益匪浅,学得《三娘教子》、《三官堂》、《落花园》、《回娘屋》等重头戏。凌成佑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久演不衰,饮誉安康、平利和湖北竹溪、房县一带。民国初年,由于战乱、灾荒,民不聊生,汉剧班社大都走散。1919年,凌成佑邀集流散艺人,变卖首饰,四方借贷,凑钱购置戏箱,取“大家同心、黄土成金、事业必成”之意,组建同心社。在鲁班庙(国民戏场)售票演出。建社五年,各路艺人纷纷归附,名流荟萃,阵容整齐,1924年前后为最盛时期。凌成佑管理班社有方,班规宽严得体,对艺人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按劳分帐,赏罚严明,前后进出数百人次,上演剧目三百余本(折)。还演“提纲连台本戏”,将读过的传奇小说,热蒸现卖,早上说戏,晚上演出。演员抓住大概情节临场作戏。《慈云太子逃国》、《粉妆楼》等连台多日,上座不衰。凌成佑破陈规,收钟玉凤、郭玉莲为徒,开安康汉剧坤伶之先风。对艺术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即使观众寥寥无几,也不许草草了事,戏罢坚持送客出园,亲致谢意。班社常赴庙会,串乡演出,使汉剧艺术广为传播。经数十年惨淡经营,将汉剧植根于本乡本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京剧、越调、话剧、秦腔、高台曲陆续涌入,安康戏曲艺坛争妍,凌成佑率众奋力支撑。他历经军阀混战、地方兵变、日机轰炸、经济萧条的艰难岁月,虽艺途坎坷,于夹缝中求生存,维持同心社三十二年之久。至1950年与西关自乐社合并成立人民剧院。1959年退休后,口述录存传统剧数十本,部分刊印发行,还绘制汉剧脸谱和提供剧种沿革及艺人、班社活动情况,为研究汉剧艺术留下珍贵资料,是继承和发展安康汉剧事业的一代传人。(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廖金元(1893~1938)

字辛楼,宁陕县老城人。1921年承办老城北街小学任校长。积极鼓励家长送子女人学,决定“凡来学校求学的学生,一律免交书杂等费。”已则慨捐500元银洋为学生读书费用。1923年秋,第一班毕业生为学校立“德教碑”,碑文说:“宁陕地瘠人稀,兴学匪易。诸位夫子承兵燹后,处匪扰中,冒险辱,保学款,旋破坏、旋恢复,如此者至再至三,是办学则难中难,而用心真苦中苦也。”并赠“同荷教泽”匾额以示纪念。1929年,为普及四乡教育,倡议创建宁陕“师范学堂”培养师资,而预算资金甚巨,陕西省教育所函告县府,准“以杂税四成办师范传习所”,资金仍然不敷,廖又捐薪俸助之。为了扩大学校经费来源,又组织学生种植桑柘养蚕。省教育所根据他办学佳绩,授予二等银质奖章,晋升宁陕县教育局长。廖亦精医术,早读修园,后学内经,钻研吴塘之《瘟病条辨》、宋海之《血证论》等书,运用中医八纲施治、以六经、三焦、卫营气血辩证治疗外感热疾,以脏腑辩证治疗内伤杂病,药到病除,成为宁陕地方名医。廖金元兴办教育,精通医术,为民解忧,曾三次受到省政府主席邵力子接见。(纂《德教碑》、《宁陕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雷宝华(1893~1981)

号孝实,安康县人。民国初,随兄宝芸去上海就读于南洋公学,后考入天津北洋大学,学土木工程和采矿冶金,获博士学位。曾任辽宁锦州北票煤矿公司总工程师,1928年受公司委托赴德国鲁尔工业区及法、英、美诸国之工业城市考察。回国后就聘于母校北洋大学,任教务长,兼土木、采矿两学科教授。1933年任国民党陕西省政府委员。1934年5月任建设厅厅长。在职五年余,完成西安城市街道拓宽及水电供应设施,主持修建川陕、西荆、西兰、汉白四条公路,陕西公路交通面貌一新。他设计胶皮轮马拉大车,以人力车取代铁轮木轮,至今关中仍称为“雷公车”。鉴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聘请法国林业专家芬次尔博士来陕主持林业工作。1939年调任西康省西昌国立工艺技术专门学校教授。1943年7月至1947年1月任国民政府经济部技正、资源委员会专门委员。1948年去台,受聘于台湾糖业公司,1981年1月病故,终年88岁。(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曹霄龙(1893~1929)

紫阳县毛坝关铁鞭溪人。4岁读书,6岁入学,过目不忘。未及20岁,即读完家中收藏的《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古文献。民国八年(1919)毕业于县立国民小学。返里任教。1924年香港《爱国报》以《忠》为题征文,曹霄龙写成一文寄往。文中说:“人民者,国之主人翁。主人翁不知尽于国,是主人翁自不忠。”并对农、工、商、学各界如何实现忠于祖国,阐发了自己的见解。文章主题突出,论点鲜明,受报社编辑推崇,并被本县教育界列为教材。1926年,他针对当时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现状,一边教书,一边组织民团自卫,保护一方平安。1928年春,即被县府委为上南区区长,上任伊始,便提出修建朱溪河石拱桥和渔溪河铁索桥,并亲自为已动工修建的朱溪河拱桥撰写碑文。(节《紫阳县志》三秦出版社1989)

李振滋(1894~1959)

本名李廷戈,安康县人。民国年间安康著名律师。1931年在西安开律师事务所,悬牌开业十年之久,回乡后仍操此业。1949年积极支持鲁秦侠部起义,建国后任安康县政协副主席、副县长等职。(录《安康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钱冲

字宵凤,江苏南通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年(1938~1941)任宁陕县县长。离任后,全县绅民同立宁陕县县长钱公宵凤“德政碑”,记载他在任期内举办“两河铁厂”,生产大小铁锅数千,请上司发放赈款,从西乡运回平价米以救春荒,征兵公道等事。(节《宁陕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彭方裕(1894~1950)

字绰然,宁陕县四亩地人。祖父彭某于咸丰五年(1855)在四亩地开设“增盛祥”药肆,父彭义兰继承祖业,规范中药材炮制,创立“四马分肥”管理制度。有员工13人,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尤重开发药材资源,在鲁家沟种党参百亩,采集加工,出售后换回四川和两广地方药材,扩大经营品种。对药农,待之以礼,视之为师。彭方裕子承父志,治教严谨,常告诫员工、徒弟说:从医应以慈善为本,宜开方便之门,存济世救人之心。故药精炮制,遵往古遗训,保持色味,“散出如飞雪,丹成似紫金。”治病不分贫富亲疏。方裕尤善医学,精通药典,深得《伤寒论》、《金匮要略》三昧。常以桂枝汤、麻黄汤、银台散三方加减运用于临床,皆奏奇效。并用推拿、外治诸法。以及存津液之法,治疗小儿危重病患。群众无不赞其医德高尚,“不花钱能治病,少花钱治大病。”1946年,解放军五师转战秦岭山地,在林口遭国民党军队伏击,11位烈士遗体抛露山野,方裕闻讯,暗约人捐白洋11元,苇席11张,大米6斗,劝说林口甲长赵登玉、农民吴守礼等掩埋了烈士遗体。(节《宁陕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袁仲溪(1894~1965)

字祖廉,笔名东方散人,紫阳县洄水湾人。民国五年(1916)入陕西省政法学校,毕业后赴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法律系留学。1923年回国。翌年,经学友李罗九推荐,聘为岚皋中学校长。次年返家乡学医并经商。1928年迁往安康新城居住。途中左腿跌断,致终生跛足。在安康先后任老城中学、省立第七中学国语教师和安康绥靖司令部秘书。1940年秋,日军飞机轰炸安康,携家返回紫阳洞河居住。倡议创建县立初级中学,被推任为校长。1942年加入国民党,任县党部执行委员。1945年任县参议副议长。1946年被选为省参议员,兼任西安市立中学教师。次年,国民党陕西省党部派员赴紫阳为袁活动竞选“国大”代表,并委任袁为紫阳县党部代理书记兼执行委员。竞选中袁得票数少于对手吴乃武。紫阳县长刘济生奉命派人去安康改票使袁当选。吴乃武不服,去南京中山陵哭诉,并在报纸上登《自杀启事》抗议,袁的代表资格被迫取消。袁仲溪在西安久等无望,便去南京,经同学李伯纯(监察院秘书)介绍,于1948年8月到考选部任编纂。次年2月政局紧张,袁仲溪返回紫阳。1949年秋,中共西北局城工部派遣杨实到紫阳进行策反,因与袁之子有同学关系,求得袁仲溪的掩护和帮助,在洄水湾策动阙治安交枪投诚。1954年袁当选为紫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聘至县中医研究所从事中医理论和医疗工作。(节《紫阳县志》三秦出版社1989)

陈兆枢(1895~1970)

原名声树,汉阴县城关人。民国六年(1917)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大发起,兆枢与革命志士一道,不顾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同卖国求荣的腐朽势力展开拼搏。当天,愤怒的学生火烧曹汝霖的寓所,痛打章宗祥,他和另外31名同学在现场被捕。由于全国人民的声援,被捕学生于5月6日由校长保释出狱。获释后,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常将《北大校刊》、《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杂志从首都寄回故乡,以唤起山区人民的觉醒。在进步书刊影响下,汉阴高等小学师生走向街头宣传“五四”运动意义,抵制日货,群情激昂。1921年,陈从北大毕业,应蔡元培之聘,在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任总务长。1924年,应聘任广州岭南大学历史教师。不久,因时局动荡而辞职,取道南洋到新加坡侨居数年,一直执教于华侨中学。1930年初,应陕西省教育厅长王捷三之邀,任省立高级中学校长,并在乐育中学兼课。1935年携眷归里,应聘担任安康中学校长,他治学严谨,深受师生爱戴。但因主持正义,遭到安康专员魏席儒的打击报复,撤销校长职务。不久,应卢正芳之聘在南郑中学执教二年,随后回汉阴中学执教。当时汉阴中学由教育部战地第六服务团代办,他鼎立协助。1941年秋,服务团奉调离县,兆枢被公推为校长。他不顾家境窘迫,强忍女疯儿痴的内心痛苦,一心扑在教育上,并从外地聘请一批学识渊博教师来执教。1943年秋卸任。复于1948年秋再任校长,经过数年辛劳,汉阴中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升学率达至80%以上。汉阴解放后,遭诬告被拘审查,无罪释放后,在家赋闲二年。后经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长江隆基推荐,去安康师范任教。1962年退休,历任安康县第五、六届常委。“文化大革命”中备受摧残,1970年含冤去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平反昭雪。(节《汉阴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田春山(1895~1945)

艺名田子春,汉江流域著名汉剧艺人。旬阳县蜀河口人,后定居神河。其父曾领戏班,田春山幼即随父学戏,后又拜刘五为师,刻苦学艺,二十岁时已驰名汉江流域。他扮相清秀,唱腔清醇,手脚利落,身段优美,多次获得银牌和红绫。拿手戏有《秦琼表功》、《通天河》、《伐子都》、《汾水湾》、《三搜索府》等。有梨园同行忌妒他的才华,弄坏他的嗓子,他只好改演没唱腔或唱腔很少的武功戏。1942年,神河抗日救亡工作化妆宣传团接去教戏,遂定居神河。不到一年时间,培养了几十个能登台的汉剧演员,使神河化妆团发展成旬阳汉剧界劲旅。田春山博文强记,他传给神河化妆团的剧目有《虎堂训子》、《赵元求寿》、《三堂会审》、《张松献图》、《全家福》、《三搜索府》、《李广催贡》、《汾河湾》、《桑园会》、《五家坡》、《三家店》、《收姜维》、《审刺客》、《红哭头》、《出五关》、《碧玉簪》等十余本。后因疮疾,病逝神河。(纂光绪《旬阳县志》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蔡忠凯(1896~1961)

梨园世家子弟,艺名蔡安庆。原籍平利县八仙,后迁居镇坪县茅坪。祖父为商贾,深爱戏曲,父亲蔡杭真(1875—1939)少小亦随家养戏班拜湖北人苟兴友为师,学唱汉调二黄,后外出搭班演戏。忠凯幼受家俗熏陶,九岁从父学艺,12岁拜安康乔瘸子、范大德为师,随学五年,初习娃娃生、文武小生,后工末角、老旦,在陕南汉水流域及湖北、四川交邻地区先后演出生行戏和末角戏数十本(折)。他勤学好问,演技出色,唱腔清脆宏亮,青年时期即享有一定声誉。25岁时不幸面部生疮,破相后改学皮影戏,“四条板凳”(即拦门、主唱、坐筒、拉琴)样样皆能。赴四川学得《目莲》戏一套48本,经不断加工上演,成为保留和具有代表性剧目,影响颇大。熟记或演出皮影戏剧约400余本,是陕南记演皮影戏最多的艺人之一。授子蔡孝文,九岁站矮凳拦门。建国后父子组班活动,为配合“反霸减租”运动,选演《仇深似海》、《新九件衣》等,为皮影戏表现现代题材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改革。(节录《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三秦出版社,1994)

肖显堂(1896~1969)

又名肖维新,人多尊称肖头。旬阳县蜀河镇人。幼读诗书,颇有文才。少小即酷爱二黄艺术,青年时常与二黄玩友坐唱自娱。蜀河乃汉江一商埠码头,戏班流动往来不绝,凡有班社至,肖皆虚心求教,多请至家中殷勤款待,留住数月以学练演唱之法。他亲自笔录,装订了各路艺人口述剧目数十本,广为流传。先后拜下河派艺人田春山、阮开勤为师,习工生末,得挂衣登台演出。他嗓音耐力强,宏亮清晰,唱时讲究字正腔圆和韵味辙口,在唱腔板眼、行腔运调上含有上路(安康)、下路(湖北)和洛镇等各派的风格特点。拿手戏《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失火印》、《四进士》等。抗日战争时期,负责成立“蜀河抗日救亡工作化妆宣传团”,约20余人演出抗日宣传节目,数次被聘为神河化妆团辅导排练。建国后,承头组织蜀河业余剧团,募集资金置办戏箱,培养青年后生开展演出活动达2余年。传徒朱家懿、姜治贵、谢东海及后来成为职业演员的束文寿等。(节录《陕西省戏剧志.安康地区卷》三秦出版社1994)

严汉卿(1897~1929)

同类推荐
  •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

    《图说世界名人:达尔文(理性的“选择者”)》介绍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中国共产党英烈志2(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袁文才(1898~1930)又名远山、选三。江西宁冈人。袁文才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早年求学时断时续。1923年,他激愤于地主豪绅的残酷压迫和凌辱,毅然加入井冈山绿林“马刀队”,不久任参谋长,积极组织“马刀队”与伪县政府和地主豪绅开展斗争,从事杀富济贫的活动。1925年10月,马刀队改编为县总保卫团,他任团长。在宁冈的新城,领导保卫团同地方土豪劣绅和县衙门开展激烈的斗争。
  • 凯丰传

    凯丰传

    凯丰诞辰一百周年那年,他的长子何明从北京回到家乡,提出要在凯丰曾经就读过的萍乡中学为父亲塑像。萍乡市政协领导特别热情,在同意派人帮他实现夙愿的同时,还提议为凯丰作传。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企业家上

    每当历史的巨人跨越一步时,人类就总会在向前暸望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回首流逝的年代,缅怀远去的先人,感悟曾经的岁月。当我们带着崇敬与激情去追思那一位位闪烁着智慧光芒、给人类带来希望和光明的世界杰出人物时,胸中便会油然升腾出一股发自心底的感动,一股追求奋起的冲动。
  •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浴血功臣录:中国古代开国功臣秘事追叙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中的“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统治者开辟了新的王朝。开国功臣的人生在被封侯拜相后到达了鼎盛。皇帝赋予了功臣权力,同样也是皇帝,终结了功臣的性命。开国功臣大都经历了“两重天”的人生考验。建国前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左膀右臂,珍爱有加,建国后他们被统治者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而后快。“可与他同患难,难与他共欢乐”这句话道出了两千多年来开国皇帝的共同心态。开国功臣在功高震主的忧患下,或者如韩信般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或者如李靖般高风亮节,功成身退。他们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只求苟全性命,安敢复望富贵?当我们回眸历史时,应当知道和记住这一群叱咤风云的开国功臣的真实命运与结局。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末世修真界

    末世修真界

    新坑已开,九转屠神道,书号3241255
  • 那时还不喜欢你

    那时还不喜欢你

    宋安念是商城一高一名高一的小学生,优异的成绩,完美的家世,她从小就被严格要求,乐器,美术,舞蹈无一不会。傅彧,一个在商城上流社会有名的二世祖,不学无术,打架吸烟喝酒逃课烫头无一不会,网吧更是他的第二个家。人人都知道宋安念和傅彧是两个世界的人,偏偏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们两个有一天会走到一起。“乖乖~”不知道又抽了什么风的傅彧突然咬住了宋安念的耳垂。宋安念的脸红红的,像个大苹果,“傅彧你别这样~”“听说,你前未婚夫亲了你?”“没有。”深知他尿性的宋安念矢口否认。“你不乖哦!”
  • 三国之群雄竞起

    三国之群雄竞起

    萧鸿,字文山……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二十一世纪本科生萧鸿穿越至此,如何生存,如何战斗,如何成就伟业...且看我搅他个天翻地覆
  • 妖孽太无良

    妖孽太无良

    九界一洲,强者辈出。历练白岭的寸土之上,宠家大小姐不幸挂了。乱斗之中,少女惊艳重生,激情热血,还带坑蒙拐骗。“你是天才你别怂!”五山宗大变,新生代弟子几乎全覆。九塔夺宝战,上演一幕幕生死时速。“命运别当我的路!”直到能力觉醒的那一天——来自小片段:周尊界,第五十世家周。周主像孔雀般高傲仰头,颇有股指点江山的味道:“九界之中,灵者上亿异者数万,你凭何说你与他人不同?”少女长指微点,淡淡的白光随手而动,骤然间,三千苍茫雪倾覆!她一挑唇角,凌厉的回看他,就凭“万相生一变,我域无敌!”
  • 深爱十年

    深爱十年

    十年前,我们曾一起穿越铺满阳光的青春,十年后,我们分开着过完各自安静的生活那些消逝在你身后的古树,终究刻满岁月的年轮
  • 网游魔法门之英雄无敌

    网游魔法门之英雄无敌

    韩风——一个普通的无业人员,一个网络游戏的老鸟,再发现了这个“网游魔法门之英雄无敌”游戏后,很巧的事,是韩风正好刚刚没有了工作,再这种情况下,韩风进入了游戏……
  • 绝代风骚

    绝代风骚

    一代花痴少女,阴阳差错的穿越了。这一次,她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不再刻守贞洁,要做一个绝代风骚的人间尤物,看她如何驾驭群男,游走在爱河之间!她的归宿又在何方?敬请观看。
  • 快穿系统:论反派的成长之路

    快穿系统:论反派的成长之路

    男女主双重生,女主带着快穿系统回来,得知前世联合女二害死自己的二世祖也重生了,她一边隐藏自己重生的事实装疯卖傻,还要找那些害了她的人报仇。在男主眼中,女主就是个恶毒的黑心女炮灰。在女主的眼中,男主就是个人傻钱多纨绔子弟的典型代表。不过他们都有统一的敌人,女二。别以为这样他们就会握手言和,呵呵,朋友什么的宁缺毋滥。本文YY向,小白文,轻搞笑,吐槽风,请不要对本文抱有太高期望,不适者请绕行,作者有颗七彩琉璃玻璃心易碎,一拍就炸,谢谢合作。
  • 梦轲

    梦轲

    少年勤学苦练,壮年九州漂泊,家远人单,困辱尽尝,终至功成名就,然得胜于斯,又败于斯,欲主天地沉浮,又为大势所阻。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孟轲的一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