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09400000040

第40章 “连山易”文献辑要辨证(2)

按照张行成此说,《连山》、《归藏》“二易”唯有“图象”和“法数”“而未有书”,“未有书”就是没有文字。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在张行成此说“未有书”的范畴内也与理解《易传·系辞》有着深层的关联。

这是早期“易”学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也是《连山易》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

第二,以图象为起点形成了早期的象数特征

考察这个问题,自然涉及到原始“易”学的“图象”和“数码”,历史文献中记载的《三坟》书应该是最早成为形体的“图象”和“数码”系统——可以称之为“象数”我们于此强调,这里所说的“象数”与汉末的“象数学”有着历史文化的渊源关系,但也有别于汉末形成的“象数学”的“象数”。汉孔安国就图象与书契形成与演进的历史概况有过论说。《尚书序》云:

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正义》。

这就是所谓的《三坟》、《五典》。这里,直接涉及到的问题是《三坟》中《山坟》与《连山》的关系以至于与早期“象数”的关系。所谓《三坟》书是指《山坟》、《气坟》、《形坟》。春秋时期仍有《三坟》存续,孔安国此说定有所据,《春秋左氏传》昭公十二年载曰:

(楚灵)王出复语,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氏传注疏》卷四十五。

春秋时期,楚国史官倚相能读《三坟》等古书,《三坟》在春秋时期依然存续,《左传》此记可谓信史。《三坟》真伪之争历史上不绝于书,笔者所谓“信史”者,盖指实于《左传》中所及,它则不论也。《三坟》书悉为“象数”之体,虽无直接证据,但根据相关的记载大致可以肯定,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经类·易》曰:

《三皇太古书》亦谓之《三坟》:一曰《山坟》,二曰《气坟》,三曰《形坟》。天皇伏牺氏本《山坟》而作“易”曰《连山》,人皇神农氏本《气坟》而作“易”曰《归藏》,地皇黄帝氏本《形坟》而作“易”曰《坤乾》。虽不画卦,而其名皆曰卦爻大象。《连山》之大象有八曰:君、臣、民、物、阴、阳、兵、象而统以山;《归蔵》之大象有八曰:归、藏、生、动、长、育、止、杀而统以气;《坤乾》之大象有八曰:天、地、日、月、山、川、云、气而统以形。皆八而八之为六十四。其书,汉魏不传,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卷六十三。

此所记载,可未必尽信为实,但其大体不乖,宋、元间马端临虽就郑樵论传世《三坟》有所讥驳,但对《三坟》之“象数”属为古“易”学正体亦得为颔首,《文献通考·经籍考·经书》曰:

……今所谓《三坟》者曰《山坟》、《气坟》、《形坟》,而以为《连山》、《归蔵》、《坤乾》之所由作,而又各有所谓“大象六十四卦”则亦是“易”书……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卷一百七十七。

马端临沿用传统的大多数前代学者所认为的《三坟》书是“三易”所作的参照,肯定了“大象六十四卦”是“易”书的主体。按照郑樵的记载,《连山易》的大象为“八”——是“象”与“数”的组合,因此,“象数”在《连山易》形成之端就已经产生了,传世《山坟》或《连山》的文字是后人的附益。

《连山易》初始所具有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是“图象”,也可以称为“象数”,因为它的刻画一定是有符合当时规则的要素,所以,称之为“象数”应该准确——这一结论是根据文献和出土原始文化遗址相关内容的认识。《子华子》《子华子》自宋以后盖有伪书之嫌,但上所引述是正确的。说:

……出于一,立于两,成于三,《连山》以之而呈形,《归藏》以之而御气,《大易》以之而立数也。《四库全书》本,卷下。

所谓“出于一,立于两,成于三”,其实就是“太极”、“两仪”和“三才”的关系,《子华子》要说明的是“易”形成的原理,这个“易”学也是原始哲学中最古老的原理就是“象数学”——《周易》是这样形成的,《归藏》是这样形成的,《连山》也是这样形成的;所谓“《连山》以之而呈形”,《连山易》以物质世界的“山”为取象的参照和依据,它是有具象形体可见的,因此,谓之曰“呈形”——“山”是物质本体,是有形的,以“山”为参照而创造的《易》卦象是喻体,这是对《连山易》表层文化特征做出的概括。《子华子》对《连山易》等“三易”这段文字的概括,其实,是就《连山易》初始阶段文化形态的概括。

又,关于“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形成,必定有一个发展历程,前引《帝王世纪》说:“庖牺氏作八卦,神农重之为六十四卦”。淳于俊也说“神农演之为六十四”,“易”从八卦到六十四卦是经历了一个人类文化的进化过程——这里,主要指涉《连山易》,皇甫谧和淳于俊的认识是否有历史记载作为依据?现在已无从知晓,但基于对中国“易”学的认识,他们的结论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连山易》从产生到发展,至少经历了“八卦”的始创和“六十四卦”的发展。这里,有必要就历史上“文王重卦”之说做辨证。历史上所谓的“文王重卦”,可以视为文王对《周易》“六十四卦”的修正宋王与之《周礼订义》引“李嘉会曰:文王所重,盖繇辞也,”(卷四十二)又案,宋李过《西溪易说·原序》也认为“盖文王所重,重《易》六爻也。”是相对《周易》而言,与《连山》、《归藏》无关,因为在文王出世之前的千百年即有了演绎的“六十四卦”,不待文王出世以后为之。宋代以来,对“文王重卦”之说即有置疑。宋李过《西溪易说·原序》说:“盖伏羲、神农、黄帝各有《易》,其卦已重为六十四,夏、商、周《易》名特循三皇之旧耳。”据《四库全书》本。李过认为在“伏羲、神农、黄帝”时代“其卦已重为六十四”,“重卦”者非文王所为。又宋易袚《周官总义》说《周礼·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云:

宓戏氏始画八卦,历代传之以为《易》。夏得人统,其《易》以“艮”为首,谓之《连山》,言艮为山,如山之相连而不絶也;殷得地统,其《易》以“坤”为首,谓之《归藏》,言地势坤万物,归而藏乎其中也;周得天统,其《易》以“乾”为首,谓之《周易》,言乾为天,天道变易而不可穷也。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然传记所载文王重易为六十四卦,今此“三易”之别皆六十有四,则是六十四卦非文王重之也。《四库全书》本卷十五。

易袚《周官总义》在“礼”学史上是有影响的着作,上引文字概说“三易”文化特征之后,直接结论为“六十四卦非文王重之”。可证,《连山易》产生、形成之后是经历了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文化发展。从“八卦”到“六十四卦”是上古“易”学从简易的“图象”到有规则、法式的“象数”的文化发展历程,因此可以认为,到《连山易》做就的时代,它已经完成了“象数”的文化建构。

“象数”是《连山易》重要的文化特征。

第三,《连山易》的占筮与巫卜属性

《连山易》是占筮之书,也可以称之为筮卜文化,称之为筮卜文化似更合适,《周礼》中所记内容虽不可谓完备,但据相关的记载,大抵可知其巫卜中的文化特征。上引《周礼·春官·簭人》“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其下记载“九簭之名”曰:

……九簭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咸,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参,九曰巫环,以辨吉凶。《周礼注疏》卷二十四。

“九簭之名”是从“三易”中派生出来,即“三易”中的每“易”皆以“三”为基准之数,三三相得是为九,而且每一“簭”亦有名义。郑玄注云:

此“九巫”,读皆当为“筮”字之误也。更,谓筮迁都邑也;咸,犹佥也,谓筮众心欢不也;式,谓筮制作法式也;目,谓事众筮,其要所当也;易,谓民众不说,筮所改易也;比,谓筮与民和比也;祠,谓筮牲与日也;参,谓筮御与右也;环,谓筮可致师不也。同上。

这里记载的是西周用“三易”占筮,其中《连山易》自然有“九簭”中之“三簭”。西周用《连山易》为筮卜,至少可以证明:一,西周依然有《连山易》存在,直到春秋时期,依然传承;二,《连山易》重要的文化形态之一是筮卜——这在“易”学史上有诸多研究论着传世。宋王与之《周礼订义》释《周礼·大卜》“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引郑锷曰:

正卦皆八,自八相生,别而重之,八八所以皆六十四卦也。然三代之《易》,名异而卦不异,盖卦虽同,而所占者异也。《周易》以九六为占,而《连山》、《归藏》以七八为占。《周易》占其变者,《连山》、《归藏》占其不变者。(卷四十二)

郑锷此说八卦演为六十四卦,强调三代之“易名异而卦不异,盖卦虽同,而所占者异”的客观存在因素等等,比较具体地说明了《连山易》、《归藏易》、《周易》筮卜文化属性。郑锷此说的历史依据除了《周礼》中所载之外,《春秋左传》中的相关记载也是很重要的史证来源,《左传》襄公九年载曰:

穆姜薨于东宫[杜预注:太子宫也,穆姜淫侨如,欲废成公,故徙居东宫,事在成十六年],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杜预注:艮下艮上。《周礼》大卜掌三易,然则杂用《连山》、《归藏》、《周易》,“二易”皆以七八为占,故言“遇艮之八”]。《十三经注疏》本《春秋左传注疏》卷三十。

据此所记可以肯定,春秋时期“三易”并行于世,所记“遇艮之八”,虽未明示《连山易》抑或《归藏》之卦象,但春秋之际仍有《连山易》、《归藏易》而且仍用于筮占,此记可为力证。按照杜预的解释,《连山》与《归藏》是以“七八”为占。此说是相对《周易》筮占而言,《周易》是以“九六”为占。“九六”别为“阳(九)”、“阴(六)”,属可变之爻,《连山》以“七八”为占,也别为爻数,但属于不可变,即如前引郑锷之说。《左传》所记“遇艮之八”是占筮所得卦象,以理推之,应是《连山易》卦之象——《连山》盖以“艮”居首,大抵可证。《连山易》尚未见出土文献资证,但《归藏易》已有出土的秦简证明并不是汉代人作伪,在春秋时期仍有《连山》、《归藏》并行于世,也可以说《连山易》见诸《左传》不伪。但历史上还是有置疑之辞,唐孔颖达疏解上引文字曰:

……其《连山》、《归藏》以不变为占,占七八之爻。“二易”并亡,不知实然以否。世有《归藏易》者,伪妄之书,非殷“易”也。假令“二易”俱占七八,亦不知此筮为用《连山》,为用《归藏》。所云“遇艮之八”,不知意何所道,以为先代之“易”,其言亦无所据。同上。

孔颖达所说的“世有《归藏易》者,伪妄之书,非殷“易”也”,是否定当时流行的《归藏易》。《归藏易》不伪一如前说。孔颖达虽未指伪《连山易》,但所谓“不知此筮为用《连山》,为用《归藏》”者,仍是未定之意。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孔颖达对《左传》此爻辞的真实性是肯定的。春秋时期的《连山易》不伪固然可信,但它是经过了西周卜筮之官的整理和修订。南宋郑樵就《连山易》以及《归藏易》、《周易》的占筮形态有所论说,郑樵《通志·艺文略·经类·易》:

……“三易”皆始乎八而成乎六十四。有八卦,即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非至周而备也。但法之所立,数之所起,皆不相为用。《连山》用三十六策,《归蔵》用四十五策,《周易》用四十九策,诚以人事代谢,星纪推移……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卷六十三。

《连山》与《归藏》的占筮用蓍策是不是如郑樵之说,固不可遽为然否,但郑樵此说是建立在文化发展动态规则中的认识观念应予首肯,他提出的“《连山》用三十六策,《归蔵》用四十五策,《周易》用四十九策”结论是西周整理过的“三易”。我们要强调的是:《连山》的占筮文化属性,在诸多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是可信的。

占筮与巫卜是《连山易》重要的文化特征。

余论

《连山易》产生于史前——这是一个可以肯定的事实,但它产生于史前哪个部族?或哪个部族之长所为?这是至少现在尚无法结论的问题!原因有二:第一,历史文献中提供了无法考实的记载(已见上文);第二,尚无考古文物或文献证明。所以,现在就结论《连山易》是某部族或某部族“首长”所创制,等等,显得很无知!

根据以上的考述,作为华夏人类的早期文化,《连山易》的产生和存在应该没有疑问,所谓的“疑古辨伪”之徒所论,可以成为反面的证明。

《连山易》产生于文字产生之前,换言之,在尚未产生文字的时候,《连山易》就创造出来了,这个结论符合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只是今天已经见不到《连山易》最原始的形态了,而今天见到的残文,当然不是《连山易》的原始遗存,而是经过有了文字时代的人不断改造、创制的产物。就今天可见的历史文献而言,最早的《连山易》残文遗存文献是《春秋左氏传》,它是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形式,而不是图象和数码,因为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时代,《连山易》已经经过改造和创制从图象、数码异变为文字和象数。以《连山易》为伪书的人往往把这种改造和再创制的产物作为依据确定为“伪”,实在是很可笑的认识问题方式。郑樵是南宋初年疑古辨伪最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但辨证《连山易》、《归藏易》的真伪问题却是平允求实,《通志·艺文略·经类·易》说:

《连山》亡矣,《归蔵》,唐有司马膺注十三卷,今亦亡。隋有薛贞注十三卷。今所存者,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而已。言占筮事,其辞质,其义古,后学以其不文则疑而弃之,往往《连山》所以亡者,复过于此矣。独不知后之人能为此文乎?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以《周易》较《商易》,则周、商之文质,可知也。以《商易》较《夏易》,则啇、夏之文质,又可知也。“三易”皆始乎八而成乎六十四。有八卦,即有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非至周而备也。但法之所立,数之所起,皆不相为用。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卷六十三。

郑樵此论可为参考、借鉴,又南宋末朱元升作《三易备遗》,论及《连山易》,比之以《河图》、《洛书》之象,也是很有见地之论。《三易备遗·(连山)述意》:

夫《连山》者,“三易”之首也。案《周礼》疏谓:夏曰《连山》,又述杜子春谓《连山》为伏羲“易”,夏因其名,是知《连山》作于伏羲,夏后氏用《连山》亦犹《归藏》作于黄帝,商人用《归藏》其义一也。夫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呜呼,《连山》虽亡,夏时犹在。夫子《说卦》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此乃《易传·说卦》之文,古人所谓“十翼”之一,以“十翼”为孔子作,故曰“夫子”。者,实与《河图》卦位相应;又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此乃《易传·说卦》之文,古人所谓“十翼”之一,以“十翼”为孔子作,故曰“夫子”。”者,实与《洛书》卦位相应。虽《河图》、《洛书》分方各异,为用不同,然即《图》、《书》卦位参夏时气候,如以圭测景以鍼定方,知其为无爽也。夫子之杞而得者,其此乎?《连山》之易可证者,其此乎?夫子《说卦》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四库全书》本卷二。

宋代《河图》、《洛书》的研究,参与到《周易》甚至与“理学”相表里而发挥,故多为后世个别学者诟病,其实诟病的人倒是做错了。《河图》、《洛书》存在于史前,可以得到很多史前考古的间接证明。今人不懂《周易》乃至“易”学,妄加否定,尤无知之甚。朱元升是论多可称为得其真实。

同类推荐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国学全知道

    国学全知道

    “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我们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输于任何一个民族。今天,随着国势的上升,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向世界推介国学。成为文化大国才是真正的强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能不了解国学。一个人如果对本民族的文化都知之甚少,语焉不详,那岂不汗颜?《国学全知道》这部书,内容极其广泛,伦理道德,礼仪民俗、经史子集,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是一部提升国学修养、丰富知识储备的理想读本!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北国卧龙(耶律楚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宠妻3650次:老婆大人万万岁

    宠妻3650次:老婆大人万万岁

    某言情天后在家里欣赏岛国片子到最精彩部分,分手多年的前男友突然破门而入,说要重温旧梦。她勇猛无敌,直接把人就地正法,完事后无情地把人赶走。爱了那么多年的女人,他又岂会让她吃完不认账。某女问:“我是你的什么?”某男含情脉脉:“你是我的优乐美,捧在手心里的挚爱!”“我和节操同时掉到水里,你救哪个?”她眨着无辜的大眼问道。“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节操!”他信誓旦旦的道。“亲爱的,他们说我欺负你,说我配不上你!”她伤心地说。“他们都是法海的师弟,不懂爱,我们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某男温柔的说。他的理想就是把她宠坏......
  • 彼岸誓言

    彼岸誓言

    我一直在寻找一位女子,她一直在奈何桥上唱着彼岸花歌……繁华尘世,云泥人海,两望鹊桥渡。弹指生死,几轮朝暮,三涂黄昏处。花开叶落,红白两色,痴情难留住。叶落做土,花开几簇,渺渺泪无数。奈何桥头,孟婆劝饮,几生无回顾。哭笑沧桑,黄泉相随,佛禅苦难度。阿鼻魄落,七情魂在,迷津怎醒悟。轮回愁楚,幽冥难醉,独步无归路……她在奈何桥上轻轻地哼唱着这首歌……那天,他和她许下誓言。而他们却已不像儿时那个模样。是儿时誓言今日续,还是儿时誓言今日断。是分是和,取决于对方手中......『男主女主身心干净,这是凛蝶的第二本文文,欢迎跳坑!第一章可以不看,就是把简介写具体了点。』
  • 武侠之华山岳不群

    武侠之华山岳不群

    这一年,岳不群还年轻,也不叫君子剑这一年,年轻的岳不群开始执掌千疮百孔的华山派历经魔教攻山、剑气之争,华山派连连受创,门派实力消耗殆尽;面对魔教的威胁,五岳联盟大势所趋;内忧外患之下,他将带领华山派何去何从?这是个不一样的岳不群。。。
  • 啸傲水浒风

    啸傲水浒风

    一次异变,水泊梁山好汉的眼界投向了远方;六路潜发的冲击使北宋的命运发生了改变;第一部风起水泊,梁山添华盛;第二部东京攻略,中原有新星;……勇敢的思考和革新的行动,是人类进步的根本保障。古今亦然。============================全书共六部。第三部合纵连横正酣……
  • 学院白玫瑰

    学院白玫瑰

    一本校园言情小说,很适合累的时候看一看来放松。美丽的女学霸,经常逃学的男学生却是班长的亲弟弟,帅气的学神哥哥,学长和学姐的爱情......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会发生怎样的趣事,想知道答案?那就来看一看这本小说吧!
  • 蓦然回首,灿烂了整个年华

    蓦然回首,灿烂了整个年华

    【纯爱系列】我是林沫然,普通但不甘平凡的高一生。有了他们,我的整个高中生活都不得安宁。温暖?冰冷?守护?我该如何抉择?三年后,考上大学的沫然,会幸福吗?【欢迎入坑】
  • 穿越后我嗑上了老父母的CP

    穿越后我嗑上了老父母的CP

    祝窈乐穿越了,回到了她老爸读书的时候,想着上一辈子老爸和老妈的悲剧,她决心一定要帮助老爸抱得老妈归……周一晨会,校霸爸爸当着全体师生的面,非常严肃且正式的做出以下检讨:“我高二三班祝叙白……从今日起,一定好好学习,争取考全年级第……第二名……”晨会结束,祝窈乐悄悄咪咪的问老爸,为什么改了台词,说好的第一名呢!祝叙白面不改色:“第一名宝座是你妈的。”还威胁她,好好的当她的第三名!于是乎祝窈乐每天沉迷于父母的CP无法自拔。可当学校来了位新的体育老师之后,祝窈乐的好日也就到头了。咬着被角,祝窈乐泫然欲泣,他怎么也跟着穿越了。祝叙白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大的女婿,内心是拒绝的。
  • 奕城白茶漫青春

    奕城白茶漫青春

    初见时,她对他说,“你可以和我做同桌吗?”后来她喜欢上了他,对他说,“宝宝,你喜欢吃糖吗?我可以每天给你糖吃。”十年后,他对她说,“丫头,我可能以后不能够再陪着你了,你以后要好好的。”这是一个从青春到年老,从一而终的故事。因为是你,我把所有的宠爱和信任都给你。还好,他们赌对了。一辈子,手牵手一起走到白头。
  • 玫瑰薄荷茶

    玫瑰薄荷茶

    “如果不是我帮忙,你小时候肯定会自闭!”“如果不是我找到你,你老了肯定自闭!”“和老师,你小时候的阳光开朗呢?”“米同学,你打电竞时候的潇洒风姿呢?”这是玫瑰花的神秘暗号加上薄荷糖的诡异力量的故事。
  • 诛杀者

    诛杀者

    追踪世界的脚步,让他忘记了最初的开始。一个斗气斗了一世的女孩。一名追杀了自己一生的女士。一位伴随了自己七世的女人。追查轮回的命运,导致三者同时进入了他的视野。缤纷的乱世——异能者的崛起,魔法者的信仰,修真者不可践踏的尊严。一切都在这个不断重复的世界里上演着无法重复的历史。他叫释风,一名追逐死亡,又被死亡所追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