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08800000062

第62章 参考文献(1)

一、着作:

001.徐杰舜:《汉民族历史和文化新探》,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

002.陈华文:《文化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

003.张冠生选编:《费孝通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4月。

004.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月。

005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

006.王景新、李长江、曹荣庆等着:《明日中国:走向城乡一体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

007.李培林:《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月。

008.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编:《三农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期。

009.孟德拉斯着,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010.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011.孙达人:《中国农民变迁论——试探我国历史发展周期》,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012.雷国强:《畲乡越韵》,炎黄出版社,2002年。

013.孙振玉主编:《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014.徐春:《人类生存危机的沉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015《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016.萧俊明:《文化转向的由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017.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018.王水雄:《结构博弈——互联网导致社会扁平化的剖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019.列维?吉登斯:《社会的构成》,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020.费孝通:《江村经济》,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021.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022.【美】施坚雅主编,叶光庭等译、陈桥驿校:《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023.【美】施坚雅:《中国历史的结构》,见〔美〕施坚雅着,王旭等译,《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

024.武雅士主编:《中国社会的宗教与仪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02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224页。

0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0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028.《列宁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

029.《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

030.埃比尼泽·霍华德着,金经元译:《明日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03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与前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032.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

033.赵树枫、陈光庭、张强:《北京郊区城市化探索》,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034.朴振焕(韩)着,潘伟光、郑靖吉(韩)、魏蔚等译:《韩国新村运动——20世纪70年代韩国农村现代化之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035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036.石山主编:《中国生态农业建设》(上卷、下卷),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9月版。

037.费孝通主编:《社会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第181页。

038.[美]爱德华·A·罗斯《社会控制》,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第267页。

039.[美]戴维·波普诺:《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204-232页。

040.施嵩、陈振声主编:《足迹——浙江省武义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6年6月。

二、论文:

001.徐杰舜:《法国尼姆苗族考察》,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增刊(社会科学专辑)。

002.《贫富差距到危险的边缘——2010后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载《贵阳晚报》,2005年8月25日,24版。

003.余姝:《赵本山:活着的人要快乐》,载《羊城晚报》,2005年8月25日,B2版。

004.林敏霞、徐杰舜整理:《聚焦发展与不发展——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原桌论坛实录》,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005张有隽:《吃了一山过一山:过山瑶的游耕策略》,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006.张占仓:《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四点论”》,载《经济经纬》,2004年第5期。

007.沈地:《正确处理富民与富县的关系》,载《发展》,1995年第6期。

008.甘阳:《(江村经济)再认识》,载《读书》,1994年第10期。

009.刘晨阳等:《重庆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分析》,载《长江流域资源与坏境》,2005年第6期。

010.徐杰舜:《中国农民守土与离土的博弈》,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011.魏清泉:《城乡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经济结构与城乡关系的改变》,载《城市研究》,1998年第2期。

012.陈大鹏:《城乡融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与大西安都市区的构建》,载《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013.赵庆海、任德会:《谈城乡的空间分离与空间融合中》,载《岱宗学刊》,2006年第1期。

014.罗新阳:《城乡融合:和谐社会的根基》,载《中国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

015李培祥、李诚团:《论城乡互动解决“三农”问题的机制与对策》,载《地理科学》,2003年第4期。

016.王二红,《论集聚经济规律对我国城乡互动的影响》,载《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年第4期。

017.范海燕、李洪山:《城乡互动发展模式的探讨》,载《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3期。

018.朱孔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载《金融经济》,2006年第2期。

019.李水山:《韩国新乡村运动》,载《小城镇建设》,2005年第8期。

020.王家东:《加速推进县城经济工业化进程》,载《决策探索》,1995年第7期。

021.《中国记者》评论员:《从强化以农为本的价值观开始》,载《中国记者》,2006年第1期。

022.刘以安、宁宣熙:《县域经济增长:非经济因素分析》,载《经济学研究》,2005年第5期。

023.胡凤英:《论构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保障机制》,载《镇江高专学报》,2004年第3期。

024.王力东:《加强和改善农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载《西藏发展论坛》,2006年第3期。

025胡凤英:《理解“重中之重”中的农村成人教育》,载《中国农村教育》,2005年第1-2期。

026.转引自胡凤英:《论构建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保障机制》,载《镇江高专学报》,2004年第3期。

027.翟义波:《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载《新疆财经》,2006年第3期。

028.孙宝强:《壮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载《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029.高长印:《文化产业: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载《城市问题》,1997年第3期。

030.龚维斌:《韩国新村运动评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031.武鸿钧、陈雪阳:《对韩国农业发展经验的借鉴》,《社科纵横》2005年8月第4期。

034.马学亮:《韩国“新村运动”初探》,《临沂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

035黄学平:《韩国“新村运动”的做法及启示》,《新农村建设》2006年第2期。

036.杨豪:《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科学决策月刊》2006年5月。

037.张雯、侯立白、许文娟、贾燕:《韩国“新村运动”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及其借鉴》,《中国农业教育》,双月刊2006年2月。

038.郑新立:《韩国“新村运动”启示录》,《西部大开发》,2005年第4期。

039.武鸿钧、陈雪阳:《韩国“新村运动”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及其借鉴》,《社科纵横》2005年8月第4期。

040.宗和:《韩国的“新村运动”》,《学习月刊》,2006年第1期。

041.许宝芳:《韩国的新村运动》,《农业经济》,1998年6月。

042.赴韩国“新村运动”联合考察团:《韩国“新村运动”考察报告》,《政策》,2006年第2期。

043.韩立民:《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启示》,《中国农村观察》,1996年第4期。

044.宋英:《韩国的新村运动》,《中国农机化?农机大广角》1996年5月。

045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环境亲和型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的借鉴(续)》,《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年第3期。

046.金英姬:《韩国的新村运动》,《当代亚太》,2006第6期。

047.金吉龙:《韩国的新村运动和中国农村的脱贫致富事业》,《外向经济》,1994年第4期。

048.温景文:《韩国的新村运动经验及对我国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启示》,《高等农业教育》,1994第5期。

049.许玉粉:《韩国的新村运动与农业发展》,《经济与科技》,2006年02月。

050.刘胜洪、廖起彬:《韩国农业教育对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科技资讯》2006年第18期。

051.张利:《韩国日本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052.刘培棣:《韩国新村运动26年》,《世界农业》,1997年4月。

053.李水山、黄长春、李鹤:《韩国新村运动的核心》,《教育与职业》,2006年1月第3期。

054.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的精神实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4期。

055华兴顺:《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3期。

056.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环境亲和型农业及新农村建设的借鉴》,《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年第2期。

057.李水山:《韩国新乡村运动》,《小城镇建设》2005年8月。

058.寻广新:《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中共云南省委学校学报》,2006年1月第1期。

059.陈昭玖、周波、唐卫东、苏昌平:《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及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农业经济问题》(月刊)2006年2月。

060.李晶晶:《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经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视角》,2006年第6期。

061.于恒魁、王玉兰:《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及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示》,《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062.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的精神实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4期。

063.李水山:《韩国新村运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当代韩国》,2001年第2期。

064.徐洁、韩莉:《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6月第2期。

065马冬梅:《论韩国新村运动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月第3期。

066.李秉东、咸永、朴淳永:《新村运动的发展与方向》,《中国农学通报》1997年第13卷第1期。

067.陈昭玖、周波、刘小春:《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3月第1期。

068.王晓慧:《以管理民主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7期。

069.王明:《走进韩国新村运动》,《农家参谋》,2006年第5期。

070.韩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车之鉴”》,《理论建设》,2006年第2期,27页。

071.张青:《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75页。

072.张敬华、戴其根、项复民《西部大开发中的农村开发》,《财经科学》,2001第1期。

073.蒋建忠:《新农村建设韩国的经验与借鉴》,《决策》,2006年1期。

074.李水山:《新时期韩国政府扶持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具体政策》,《中国农村教育》,2005月5月。

075尚洁澄:《欲速则不达新农村建设如何借鉴韩国新村运动》,《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第2期。

076.王慧、方天堃:《法律手段对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作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077.刘志仕:《韩日经验带给中国的思考》,《人民论坛,》2006年1月。

078.郭冬梅:《日本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近代化——近代町村自治的形成》,《日本学论坛》,

079.王鹏:《日本农村面临的课题》,原载[日]《我们与农业协同组合》,1991年。

080.杨海水:《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企业管理》,2006年1-2。

081.刘志仕:《日本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北京观察》,2006年第7期。

082.张学英:《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职能定位》,《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第2期。

083.陈春英:《富有特色的日本农村建设》,《城乡建设》,2005年第10期。

084.陈磊,曲文俏:《解读日本的造村运动》,《当代亚太》,2006年第6期。

085曹俊杰、徐俊霞:《日本和韩国农业多功能性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中国水土保持》,2006年第6期。

086.林德明:《日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现状》,《世界农业》,2004年第5期。

087.刘志仕:《日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经验》。《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3月。

088.王慧:《日本政府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兼与中国比较》,《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12月。

089.郭冬梅:《日本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近代化——近代町村自治的形成》,《日本学论坛》,2004年第4期。

090.张玲玲、徐亮:《中日农民发展之比较》,《北方经济》,2006年第4期。

091.曲文俏:《日本的造村运动及其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世界农业》,2006年第7期。

092.张利庠:《韩国、日本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生产力研究》,2006年第2期。

093.孙茂辉:《日本“新食科?农业?农村基本法”的历史透视与经济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0年第1期。

094.王汉民:《现代化的日本农业、农村、农民》,《河南农业科学》,2004年第8期。

095王慧:《日本政府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兼与中国比较》,《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12月。

096.刘健:《日本农协发展对我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启示》,《农村经济》,2005年第7期。

097.方天堃:《法律手段对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作用——日本农村工业化的法律与我国农村工业化立法》,《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098.熊学萍:《日本农村合作金融动作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启示》,《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第4期。

099.车秀文:《日本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教训》,《贵州农机化》,2004年第5期。

100.施晓琳:《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日本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看》,《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101.马克继:《日本经验与我国劳动力转移途径》,《农村经济》,2004年11月。

102.青海:《日本如何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河南国土资源》,2004年第7期。

103.施晓琳:《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从日本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看》,《理论与改革》,2004年2月。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四字一讲,共21讲。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内容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内附三集同名讲座光盘,值得珍藏。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兵器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兵器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美国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美国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热门推荐
  • 穿越:异世交易法则

    穿越:异世交易法则

    穆梨是个商人,她的交易法则只有三条:她喜欢的;她乐意的;还有最赚钱的。星际时代的星际战舰、农耕时代的粮食布匹甚至是各种时空的奇珍异宝,只要她乐意,对方也出得起钱,她都能一一奉上……
  • 猫耳朵很软

    猫耳朵很软

    我一直在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守护着你,就算你没有发觉
  • 墨氏轮回

    墨氏轮回

    古有圣贤者,以天地为棋局,以轮回为战场,只为众生争那一丝仙缘。墨尘,乘风号上的二当家,人称小墨爷,原为十方岛上一流浪儿,被师父收留,学得道法,在这本该化为尘埃的世界中,披荆斩棘,勇猛前行……
  • 生活没有那么难

    生活没有那么难

    如果我们出生在天堂,我们会习惯天堂如果我们出生在地狱,我们会习惯地狱
  • 我的马甲遍天下

    我的马甲遍天下

    他加入了穿越者互助协会,可他却不是穿越者;他加入了勇者联盟,可他却不是勇者;他加入了超次元联合会,可他连那些世界的路人甲都不是;他加入了日常世界聊天群,他曾经倒是个普通人。他就是张林,混在不同狼群的哈士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影视文学教程

    影视文学教程

    “电影与文学”既是文学院的专业必修课,也可作公共课开设。本教材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文学与电影关系的主要问题为线索,按照章节将教材分为导读和选文两部分。导读内容应凸显历史进程中不同观点的交锋,以及各自的侧重点所在。所选文章力求具有代表性,涵盖中外研究者在不同时期的主要立场观点。基本框架:第一部分,总论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第二部分,文学研究与电影研究;第三部分,共同面对文化理想与现实问题;第四部分,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第五部分,改编的差异性研究。
  • 珠联璧合

    珠联璧合

    殷恕已经十四岁,就快十五岁了。相国寺的了缘师傅说,她八字轻,魂不稳的病十五岁就会好,不会再做那个梦了。可她最近梦更频繁了,她觉得也许这预示着有什么事要发生了。
  • 卑微的我始终错过

    卑微的我始终错过

    只是简单写写,不好的见谅啊!!!(??????)?
  • 番大悲神咒

    番大悲神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