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08800000050

第50章 提升:武义模式的理论分析(4)

中国学者在研究城市化问题时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城郊经济研究所受市政府的委托,与有关单位联合成立了“北京郊区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课题组”。2001年其最终成果,由赵树枫、陈光庭、张强合着的《北京郊区城市化探索》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个研究成果中,陈光庭认为,人类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乡育城市、城乡分离、城乡对立、城乡融合等几个阶段。并指出这个公式把人类的历史分为四阶段,其中最高阶段是城乡融合。在此,陈光庭虽然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但并没有对此进行界定和解析。

杨荣南在《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系初探》中,建立了包括城乡经济融合度、城乡人口融合度、城乡空间融合度、城乡生活融合度、城乡生态融合度等五个方面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在此,杨荣南虽然是针对城乡一体化而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所谓“城乡一体化”本质上指的就是城乡融合问题。

2000年,上海市也成立了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发起,与有关单位组成的“上海市城乡一体化研究”课题组,他们在对城乡一体化的界定中指出:城乡一体化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融合,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文明的过程。这个提法得到了浙江有关人士的赞同,浙江咨询委员会朱家良副主任2004年6月,在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研讨会”上发言中说:“城乡一体化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

此外,1998年魏清泉发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一文,该文认为城市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并以东莞为例,从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的改变考察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动态过程。他认为类似东莞这样的区域可以称之为“城乡融合区”,它是一种新型的地域空间结构。这种城乡融合区有三个最明显的特点:(1)城镇和乡村功能互补,并融为一体,城乡两种景色兼容,说它是农村吧,村民已没有多少“泥土”味,说它是城镇吧,又没有城市的喧闹和城市那样高密度的人流、车流和建筑群;(2)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差别在缩小,生活方式大体相同,思想观念渐趋一致;(3)城乡融合区兼有城市与乡村两种职能,它既不是传统的城市也不是传统的乡村,但其中既有城镇、又有较浓郁的田园特色。

2005年,陈大鹏发表《城乡融合区域发展战略与大西安都市区的构建》,该文从考察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切入,认为“城乡由对立分割走向融合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目前正处于城乡从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关头,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2006年,赵庆海、任德会发表《谈城乡的空间分离与空间融合》,该文认为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建设田园城市,追求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城乡融合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值得介绍的是罗新阳的《城乡融合:和谐社会的根基》。该文第一部分“生态价值:城乡融合,以人为本”中论述了城乡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归宿;城乡融合实际上是城市与自然的有机融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乡融合,有利于城乡统一的生态系统的形成和良性运转。此文是到目前为止,笔者所能见到的有关城乡融合最具有理论色彩的一篇论文。

三、城乡融合论解析

城乡融合作为新乡土中国的理论基石,实际上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标。那么,究竟如何界定城乡融合?

城乡的分离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性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串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就是说人类社会从城乡分离到城乡对立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当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即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产业结构从工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工业生产地向农村地区转移,乡村城市化启动,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开始走向融合。

这样,从城乡关系发展的这种轨迹来看,所谓城乡融合就是城乡从分离、对立,在互动中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并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结果。

从这个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城乡融合的内涵有在互动中逐步走向融合的过程,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结果二个层次,简称城乡互动论和城乡一体论。

1.城乡互动论解析

城乡互动,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文化表达。互动的本义是这边动,那边也动。在社会互动过程里,互动的行为和动作对互动双方都是有意义的,都把对方当作互动的对象。

对于城乡互动的涵义有人认为“是指城市与乡村在区域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这个说法比较抽象,仅把城乡互动看作是一种相互作用的问题。

又有人认为“城乡互动是指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资金、技术等资源的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相互转移和渗透,以及它们之间在地域上的相互趋近,前期主要表现为农村城镇化的运动态势,后期主要表现为特大城市的扩散运动态势。”这种说法虽然克服了抽象性,但并没有把乡村与城市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去思考。

还有人认为“城乡互动是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一个多维互动过程,它既包括农村的劳动力,资金与土地等经济资源向城市的流动,也包括城市先进的生产力如技术、科技等要素向农村的扩散、渗透和辐射。既包括城市对农村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包括农村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这个界定比较符合实际,因为其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系统加以考察。

但是,上述所有对城乡互动的说法,都不如英国学者库尔德(Gould)的界定简明而又具体,他认为城乡互动关系可以看作是城乡之间人、财、物、技术、信息和观念的双向互动。对此界定我们应加以充分的肯定。

城乡互动作为城乡融合过程的一种文化表达,是在承认城乡文化异质性、互补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用公认、理性、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将城乡文化整合统一起来,把乡土观念和现代城市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一般的规律虽然是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农村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的辐射的带动,城市与乡村是平等的。但是客观地来说,城市带动农村是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普遍规律,这种带动能得到“双赢”的结果。所以,无论从城市一方,还是从农村一方,城乡互动的行为和动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具体地来说城市的发展,可以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居民进入城市、集聚城市,同时城市有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辐射,并流向农村,从量变开始,逐渐达到质变,实现城乡之间均衡发展,促使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乃至最终消失,这也就是城乡从分离到城乡融合的过程。

2.城乡一体论解析

城乡一体,就是城乡融合的结果。具体地说,城乡一体是城市和农村之间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从城乡分离、城乡对立,逐步缩小直至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从而使城乡融为一体。

对于城乡一体的图像,英国学者霍华德在他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中曾提倡“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形态”,并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的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迸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本书的目的就在于构成一个城市-乡村磁铁,以表明在这方面是如何迈出第一步的。”此后,前已述及美国学者亨利赖特(HerryWright)主张通过分散权利来建造许多“新的城市中心”,形成更大的区域统一体,通过现有城市为主体,就能把这种“区域统一体”的发展引向到许多平衡的社区里,不仅可能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还有可能使全部居民在任一地方都享受到真的城市生活之益处,同时,可以避免特大城市的困扰,以至最终达到霍华德的“社会城市”(SoialCities)的思想,将把城市与乡村两者的要素统一到一个多孔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并将作为一个整体运行。

实际上,城乡一体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和园林景观等方面。在规划学家眼中,城乡一体是从空间的角度对城乡发展做出统一规划,对具有一定内在关联的城乡交融地域上的物质与精神要素进行系统安排;在生态学家眼中,城乡一体是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保证自然生态过程畅通有序,促进城乡协调、持续发展;在经济学家眼中,城乡一体是现代经济中农业与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经济交流与协作,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合理分布,实现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社会学家眼中,城乡一体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协调的现代社会结构,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而在人类学的视野里,城乡一体是一个体现人与自然协调、人与人和谐理念的载体,是城乡融合的结果。而城乡一体作为城乡融合互动过程的结果,既要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整体性,又要显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整合性。因此,城乡一体不仅是人口转化、经济结构和地理结构的变化过程,更是人类社会的整合过程,是城乡文化相互渗透及广大农村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逐步提高、城乡差别逐步缩小的过程。通过农村人口、景观向城市转化以及城市文明向乡村的渗透,实现城乡一体的结果。从这个意义出发城乡一体的内容应为以下10个方面:

(1)城乡空间布局一体

城乡空间一体,就是以建立完善、快捷、通达的交通网络,建立方便、快速、信息量大的通讯网络为条件,建构城市与农村对比在更大限度上呈均质状态的空间景观,其既不是传统的农村,也不是传统的城市,但同时具有两者的特征,是城乡两大地理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空间形态,充分体现了城乡优化布局、集聚与分散的良好结合。

(2)城乡生态环境一体

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就是把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统一纳入一个大系统全面治理,努力打造城乡生态环境资源互补,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的生态格局。

(3)城乡社会发展一体

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就是要达到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城乡居民在居住、就业、教育、医疗和文化卫生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使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达到城乡共享,即斯大林所说的“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

(4)城乡产业布局一体

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就是一、二、三产业一起抓,城乡两篇“文章”一起做,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生产力布局和区域资源配置。特别重要的是在发展工业产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把农业生产诸要素的配置与使用整合为一个有机体,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连接成一个产业链,使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企业、行业和部门通过利益链条形成为企业群,从而与工业产业链相匹配,建构城乡一体的产业布局。

(5)城乡市场一体

城乡市场一体,就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经济运行机制,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建立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以及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产品和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公平竞争。

(6)城乡劳动就业一体

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就是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体制,将城市和农村的劳动力视为一个整体,纳入城乡协调发展的公共政策框架中,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行一体化的平等就业机制和管理体制。

(7)城乡社会保障一体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就是建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特别是让农民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进步的成果。

(8)城乡政治制度一体

城乡政治一体,就是让城乡居民共同享有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

(9)城乡人口管理一体

城乡人口管理一体,就是拆除城乡分割的户籍藩篱,建立城乡统一的新的户籍制度,即取消非农业户口和农业户口的登记制度和统计方法,代之以身份证管理和居民因定居地登记户口分类统计制度;允许居民有迁徙居住的自由。

(10)城乡公共财政一体

城乡公共财政一体,就是按照城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支持农村、农业的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大力支持农村公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增加的财政收入要向农村倾斜,以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江河湖海的治理,以及交通、供电、供水、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

近几年来,从城乡一体延伸发展而成的“城乡一体化”正在中国流行着。有学者追根溯源,认为“城乡一体化”一词的发明权可能归中国学者。这种发明可能是中国学者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城乡关系论述时得到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在此,笔者要说明的是:在研究武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时,为什么要以“城乡融合”为新乡土中国的理论基石,而不以“城乡一体化”为之?

笔者认为,理论提升是对实践经验的归纳、概括、提炼和升华,需要的是对经验进行质的分析和确定。“城乡融合”与“城乡一体化”虽然意思相近,都表达了城乡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但前者更具理论的抽象性特点,后者则显得比较具体。更重要的是,对于城乡关系这样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理论的归纳、概括、提炼和升华,要讲究理论渊源,对此,从概念的提出来看,“城乡融合”是恩格斯论述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观点,其从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出“城乡的融合”,到在《反杜林论》中论述“城乡融合”的意义,都说明恩格斯是“城乡融合”理论的首创者,而“城乡一体化”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其他外国学者都没有具体、明确的提出。因此,笔者在对武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理论提升时,确定“城乡融合”为新乡土中国的理论基石,仅把“城乡一体”作为城乡融合的结果。这样处理,既符合理论提的规范,又肯定了“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意义。

四、武义模式:城乡融合的县域样本

同类推荐
  • 虎踞梅岭:梅关

    虎踞梅岭:梅关

    梅岭自越人开发后,成了中原汉人南迁的落脚点,中原文化逐步在梅岭生根开花,并向岭南传播开去。梅岭既是古战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红军多次战斗过的地方,特别是陈毅同志带领部队在这一带坚持了三年游击战,并在临危之中写下了壮志凌云的《梅岭三章》,使梅岭的知名度更高。
  •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中国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在这里,无论是一个时代,还是一段奇缘,又或是一处半壁残垣,一处古墓深山,他们都是中华五千年瑰丽诗篇的组成部分,在为世人呈现奇趣剧目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难以道清说明的历史谜题。时人皆知,越是悠远的历史脉络,越是广大的土地山河,因为难以处处照看,细细研究,所以才越发显得像谜一样,令人观之心生乐趣,想要拆解其中疑窦。中国的历史就是如此害羞,不轻易揭开自己的层层面纱,叫人想要探个究竟。
  • 安定史话

    安定史话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安定区的地理环境、地质风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详尽地介绍了安定区的历史发展与沿革,和安定区内丰富的文化遗存,并对安定区的民俗与传统工艺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种之一。
  •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除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热门推荐
  • 重生六零学霸女神

    重生六零学霸女神

    1v1,男强女强,双洁,男主超帅超宠。物资极端匮乏的年代,苏云泠重生最穷村子,带着随身空间和医术,走上彪悍村团宠之路,一路牵萌娃抱萌宠,发家致富撕傻逼。咦,未婚夫死而复生了,黏上就甩不开……
  • 故事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故事中的科学(人生解密)

    科学无处不在,在我们的周围,各类各样的事物中,都隐含着科学。一株花、一棵树、一滴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从生活中任何的小事物中都能发现科学的闪光。而现在,让我们在故事中去寻找科学。
  • 盖世狂尊

    盖世狂尊

    地底之下,一处处的裂域空间,从何而来。一块神碑,将秦恒带入异界,这块神碑,又从何处而来。万年前爆发的凶兽于人类的战争,真的是人类赢了么?大陆之外,大陆之上,又是什么?破开层层谜团,万千世界,千丝万缕,所知的,不过是沧海一粟,冰山一角。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眼!
  • 寄生图谱

    寄生图谱

    我被赤蝝寄生了,什么?你要喝我的血?你喝一口试试!你再喝一口试试!大哥求你别喝了!早就警告过你,看,当死人很好玩吗?回春丹?没关系,我吃!还魂丹?没关系,我吃!化骨散?没关系,我吃!汇春丹?等下,让师姐跟我一起吃!——————被赤蝝寄生的韩修成了试药弟子,从此开始了逆天之旅!
  • 布洛芬密码

    布洛芬密码

    物欲横流的世界,每个人都会迷失自己。刚毕业的大学生布洛因情伤只身一人前往北京闯荡,遇到同样努力拼搏的平民杜宇,阴差阳错之下两个人从开始的相互猜疑到最后的在事业上相互扶持,共同经历名叫社会的这所终其一生才能毕业的大学
  • 友达以上爱情已满

    友达以上爱情已满

    一日三餐,四季有你。楚灵儿和陈一诺的爱情故事。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中国文学大家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简一马甲天天掉

    简一马甲天天掉

    它去去过很多的地方旅行,也遇到了很多的人,可他,却是她唯一爱上的人,可却不是陪到自己最后的人——简一她是这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可惜终究不合适——白闫
  • 涅槃之神偷归来

    涅槃之神偷归来

    身为孤儿的云浅,在一次意外中“死”了,来”到了光明大陆。这是一个融合了古代东方和古代西方的世界,甚至只出现在故事中的龙,人鱼,矮人等也在这个奇妙的世界。
  • 天缘劫之凤凰啼血

    天缘劫之凤凰啼血

    七界天主,至高无上,六界万族匍匐脚下,可情终归何处?魔域少主:纵使魔族之人无情,可我,确是对你动了情,那情丝,挥不去,斩不断!龙族太子:世事如何,惟愿汝一世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