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08800000033

第33章 沟通:人与人和谐的武义(7)

该村有一组1995年的统计数字:村民人均收入380元,全村42个光棍汉。8年连一间泥木结构的房屋都没有建,7年没有一户娶过亲,6年没有出生过一个小孩,全村人口10年间下降9%。5年没有一个高中生。对此,村民忧心忡忡:最担心的是就此长期下去,九龙山村会逐步消失,自取灭亡。他们自己有自己的顺口溜,“九龙山,九龙山,十年九年旱,有女不嫁九龙山”。外地人讲:“九龙山山高,路弯弯,全村都是光棍汉,没有钱又没有粮,要想发展难上难”。村里的人讲:“风调雨顺种点粮,干旱年份吃饭难,村里姑娘往外嫁,大龄小伙娶亲难。”九龙山的艰苦生活可见一斑。

2.羊虎坪:老虎出没的地方

羊虎坪村座落在海拔1098米的大山深处。1930年5月,番号为“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的宣平北营红军在这里揭竿而起,建立革命根据地。羊虎坪村有六位村民参加了红军,其中红军战士祝樟海在村里炼火药时牺牲,成了革命烈士。1937年,粟裕带领红军挺进师在这一带开展武装斗争。红十三军北营进行了英勇的“金公岩战斗”和“下杨战斗”。30年代,羊虎坪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人们看不到任何希望。从1991年开始,经过八年“抗战”,每人投工投资3100元,修了一条6.3公里的机耕路。然而由于山高路曲,路修了又塌,塌了又修,靠修路并没能最终解决“七难”问题。1998年,全村11年没有娶亲,8年没有小孩出生,人均纯收入484元,只有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

(1)打虎还平安

1958年11月的一天,五只老虎进村闯户拖走两只狗、一头羊。村里很快组织有八个人的打虎队。把其中两只老虎打死,另外三只落荒而逃。董主任给我们描述了那个场景:

两只老虎被打死,一只是被从屁股打死的,它在逃的时候,被火药枪一下子嘣的到屁股上打进去,打死的。另外一只,它还追人,我们去打它,结果那个人爬到树上去了,那只老虎,正好两只前脚放到树上,它好象也想爬上去,爬到树上的人用枪朝下来,往它一打,就把它打死了。那个时候武义正好与永康合并,两只老虎,两个架子做起来,抬到永康开庆功大会,表彰,一个人奖励一件解放军穿的卫生衣,很厚很暖的那种,还有一人一个小红包,是几块钱的。庆功会开完就把老虎抬到街路上,当场就剥掉皮,把虎肉卖掉,卖了那个肉以后,有一个人就提议说老虎肉我们都没吃过,带一点回去吃吃,就一个人就带了一、两斤老虎肉回来吃掉。

从此,打虎的故事一直在羊虎坪的后代中流传开来,它反映了人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意志,更重要的是显示了羊虎坪村危险的生存环境。

(2)嫁女不嫁羊虎坪

羊虎坪有个祝金田,1943年生,当了十八年的村书记,老婆是俞源人,名叫俞生花,当时俞生花的兄弟姐妹都不同意,而他爸妈为了保持老亲的关系,硬把女儿嫁到了羊虎坪。结婚后,生下了二个孩子,俞生花无论如何不肯把孩子留在羊虎坪,从小就把孩子寄养在俞源外婆家。婚后几年,俞生花很不习惯羊虎坪的生活,总是责怪父母,而邻居也说:“会生女儿,不会嫁女儿,嫁到羊虎坪听老虎;会生女儿,又会嫁女儿,嫁到平原听锣鼓”因此,羊虎坪村许多大龄男青年娶不到老婆,只能当光棍。

(3)名字的寓意

羊虎坪这个村名,后来改成阳铺平(搬迁下山后又改名为阳光村)。每次改名都反映了村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解放后,羊虎坪人每人分得了一部分山地和水田,有了生命的基根。但是在高兴之余,羊虎坪人觉得羊虎坪这个村名不好听,是羊、虎的坪。于是酝酿着给村子改名。当时,全村除了一户人家是小青瓦房外,其余都是茅草铺。有人起了个谐音名,叫“阳铺平”,其寓意大概是太阳普照着茅草铺。

羊虎坪村子里没有水田,土改时分的每人两分水田远离村子6公里以外。1992年前,国家给村里每年1.25万公斤返销粮。加上自己种的,每年人均约有一百公斤大米,不足部分靠山地里种的玉米和番薯。青黄不接时分,村干部常组织成借粮组,分头借到15公里以外。国家对粮食放开后,只得到市场购买。到1998年底,全村人均收入仅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上山的路沿着山坑水,弯来弯去要过18趟水。挑担不能用箩筐,如用箩筐,不少地段你得横着走。

没有水田的村民朝思暮想有一天拥有水田。村民把这种梦想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上。祝勇平父亲兄弟六人的名字分别叫“开田、记田、管田、俊田、五田、六田”。生第五个孩子的时候爷爷死掉了,祝勇平的太公去世了,爷爷就不会取名字了,就把第五个孩子叫五田。

同样,由于地无三尺平,出门要么上坡要么就下坡,他们非常向往平原。祝勇平的父亲希望他的六个孩子往平原跑。就给孩子取名:建平、勇平、岳平、关平、国平、献平。祝建平说:“阳铺平没有一分水田。解放后,虽然每人分有了二分田,但在山下6公里以外,别的不说,单是把收获的粮食挑上山晒干,又挑下山碾米再挑上山,真是累死人了。”这段话充分反映了羊虎坪的“无田”和“不平”的真实情景。

董主任告诉笔者,有一个老书记跟他说,“我们羊虎坪人啊,下山到王宅看到平原人在吃白米饭,我们口水都往下滴啊,又不敢说。山上没有田,只有吃玉米、地瓜、黄豆。”在这种残酷的自然条件下,羊虎坪村人连能吃上一顿白米饭都是奢侈的梦想。

3.紫溪:敢问路在何方

紫溪村原来居住在海拔900多米的山上,全村46户农家没有一幢砖瓦结构的住房,祖祖辈辈住的是泥土墙、茅草房,山民开门见山,外出爬岭,吃的用的一切生产生活资料都要靠肩挑背驮运送。穷山恶水使姑娘一个个往外嫁,小伙子一个个成了光棍。当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风调雨顺收点儿粮,干旱年份就遭殃,高山姑娘往外嫁,留着光棍守山乡。”董主任向我们介绍了紫溪村的艰难困苦的生活:

这个村是46户人家,176个人口,是王宅镇紫溪村,住在大法尖,海拔917米,这是当时搬迁的时候的数,现在户数有所变化,农民住在山上,耕田是在山下,就在陶宅那里,当时下来他们就想得简单,人住山上,田在山下,就比较辛苦,小孩上学、看病也很辛苦、困难,书记就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是跟媳妇吵架,上吊自杀了,还有一个儿子到农田去施农药中毒,因为在山上医疗条件有限,就用毛竹椅子,人躺上去,用毛竹捆起来,请人抬下来,才抬到半路人就死掉了。像书记儿子如果在平原,离医院比较近,有拖拉机,那么这个人就有救,可能就不会死了。他从山上要抬几个小时才到平路上,农民又不懂急救。

紫溪村就是在这种穷山恶水的地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艰难度日,许多村民几乎一辈子都在山里生活,连县城都没去过,对山外的世界全然不知,敢问出头之路在何方?

4.张大山:爬不完的山路

天师尖,海拔近千米,是座处于浙中武义、丽水、松阳三县(市)交界的巍峨峰峦。天师尖东侧山丛有个朝日杲杲的山坞,坞里高高矮矮、依山沿坑而又呈圆型地踞立着100多幢农舍,330多人生活于此,这个村庄就叫张大山。张大山建村至今有530多年,由于张姓人开始居住这里,周围又多大山,故名张大山。这是个典型的革命老区村。

穷在山上,苦在路上。1998年冬,当地政府和林业站的几个干部来到张大山,感叹于村口四棵两三抱粗的柳杉树的挺拔刚劲,可是村里人说:“做机耕路那年,这四根树有人出价10万元,想买走,可没办法搬运,最后想买的人只好绕着树走几圈,拍拍树杆离开了。”

全村230多亩梯田,多半落于村庄的山下垅里,村民们说:“那是早上吃饱了,走下山路去耕种;中午肚饥了,却要挑着收成的粮食,爬上岭回家的地方!”每年,他们要用双肩从村里挑下山去投售农产品,一担担土特产、粮油、蔬菜,扛去一头头肉猪,还有树木、毛竹等等,同时又从外地购回化肥、农药和其他林林总总的生活必需品。买一台电视机,虽然心里高兴,但也必须背着它一步步爬上山岭搬回家。张大山村的人们有着永远也爬不完的山路等着他们。

还有许多村庄的不幸故事限于篇幅无法呈现于此。贫困是它们共同的命运,怎样摆脱贫困,怎样走出贫困?残酷的自然生存条件提醒我们过去的“输血”式扶贫、“造血”式扶贫等战略都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换血”式扶贫策略,即让山民搬迁下山,异地开发才是山区农民走向光明的唯一出路。

二、下山三五年

修一条路不如搬一个村。1993年下半年,武义县委、县政府在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下山脱贫”的扶贫工作新思路,并于1994年下发了指导性文件——《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居住迁移试行办法》,随后又陆续出台了《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下山脱贫办法》和《武义县下山脱贫若干问题处理意见》、《武义县下山脱贫有关问题补充处理意见》等政策。并从建房用地、口粮田安排、户口落实、新村“三通”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鼓励居住在深山高山的农民迁移到公路沿线、乡镇所在地和土地较多的平原村。从此,武义县走上了“下山脱贫”这个彻底拔除穷根的康庄大道。并且在这十三年中,取得了下山脱贫的辉煌成果,使4万多人摆脱贫穷。从1993年到2005年,武义县一共有328个村(47个行政村),14315户,43729人搬迁下山。搬迁下山的人口占全县人口的八分之一;占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山区人口的二分之一,占全县总自然村的五分之一。

搬迁下山后,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根本改变,人的素质有了显着提高,许多农民从山头、田头、栏头转向码头、街头,有的还开了商店,办起了工厂。下山农民成了武义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全县约有60%的搬迁下山农民就近进厂或外出务工,下山农民致富的门路越来越宽。据统计,截止2004年1月,武义县3.3万农民下山后,35%的劳动力进了企业,均一年增收4000多元。一系列的数字表明下山脱贫使昔日的山区农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山上山下两重天

来到新九龙山村口,我们也许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一幕。新九龙山村傍山依路,座落在44省道上松线公路边。离省道一百米远的就是新九龙山村了,远远看到村前道路两边各立有一块石碑,一块上刻“新九龙山”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另一块刻着“下山脱贫好”五个大字。两块碑都意在让子孙后代牢记共产党和政府的恩情。进得村来,只见新村前后五排共60多幢新楼房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就是九龙山村村民的住宅。

其中,右边第一排楼房是村委会办公大楼。办公楼至今仍挂着两条横幅:“爹亲娘亲,党和政府最亲;千好万好,下山脱贫最好。”展现了人们对共产党的无限感激之情。支书带着我们办公楼上走,当时一楼的机器声还是吸引了我,一问,才知道是个加工运动服的来料加工厂。工人都是妇女,其中20多位是本村人,一位妇女说,“在这里工作,很方便,既能赚钱,工资一个月有700多块,同时离家很近,平时可以照顾家庭,家里有事可以随时跑回家。”对于村庄的变化,邓书记娓娓道来:

在山上的时候电风扇、摩托车什么都没有的,在下山以后那个摩托车也很多了,基本上是60%都有了,电冰箱也有了,每家也都有电话。汽车也有了三辆了,都是个人的。反正下来以后,交通便利了,都很好了。那个七大难不再难了。以前是68户,现在也是68户,原来189人,现在有230人,增长了41个,41人里面讨回的老婆有28个,其它都是新生的小孩。九龙山的老百姓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做梦也没有想到过!”主要是观念改变了,在山上就是砍砍柴火烧烧饭,砍砍木头烧烧炭,今年能够过得去就好了,不想那个发展。下来后观念改变了,人家造了一层我们也要造啊,人家造了三层我们也要赶上去啊。经济增长了,原来不到380元,现在都4000元以上的了。粮食总产量从原来的6万,提高到了20万,下扬一村、下杨二村,没人种的田,我们都接过来种。到处用的都是自来水,电灯想用多久用多久,这个自来水是一个风景区里引出来的,坐车也很方便。第一年把房子造好了,吃喜酒时,走亲戚时,都是骑自行车去的,就是有个十里二十里的也都会骑车去,表示农民很开心。跟以前比,我们自己跟自己比那是很满意的了,跟人家比我们还是相差很远,与自己比,那我们就是共产主义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现在也可以有菜买,以前在山上只有一点马铃薯吃的,下山了早上都是有肉送来的,菜送来的。每家都是煤气了,养鸡鸭前几年还养,现在都不养了。如果家里人多的就还养一头猪,给剩菜给它吃。早上有卖肉的卖早餐的卖豆腐的,都送到家门口了,小孩子读书也有车来接送的,早上接去,晚上送回来的。条件完全变了。

说完之后,邓书记给笔者一份资料,里面记载有:全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从当年的人均收入380元,到2000年人均年收入1478元。2005年人均收入更是达到了4000多元。全年的粮食总产量从96年6万增加到18万余斤,全村在外面打工的有66人,分别在杭州、永康、义乌、武义、本乡砖瓦厂等地,1999年2月9日,新村里举办了6对中青年的集体婚礼。到目前为止已有20多个光棍找到了对象,14对已经结了婚,人口在计划生育规范内从189人增加到230人。下山后产生了4个大增加十大变化,四个大增加是:人均收入大增,粮食总产量大增,外出打工人数大增,人口大增。十大变化是:一是环境发生大变化,二是观念发生了大变化,三是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了大变化,四是村级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大变化,五是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视发生大变化,六是儿童上学难发生了大变化,七是村民有病就医难发生了大变化,八是村容村貌住房条件发生了大变化,九是青年婚姻难发生了大变化,十是农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大变化,了解到这些变化,我们不仅感叹,“果然是山上山下两重天。”

2.下山脱贫命运变

同类推荐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佛寺道观对联(下)

    佛寺道观对联(下)

    人才的成长不仅需要较好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与自身的努力。人生的磨难,社会的感染,家庭的熏陶,个人的领悟,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作为一套少年通俗读物,本书并不是简单的故事汇编,其间还有对少年成长过程中自身努力的肯定、良好教育环境的营造、优秀学习与教育方法方式的总结,所以,不仅对于少年朋友来说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对于广大的家长朋友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总之,希望本书能给少年朋友们以智慧的启迪,人生的导向,找到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节俗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节俗文化

    本书以大量图片,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节日文化的特点,举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文化娱乐等,让读者在走进中国节日的同时,了解到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
  • 什刹海九记

    什刹海九记

    本书分为九记,从整体上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角度的梳理和勾勒,是对什刹海地区研究和保护的系统总结。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荒野猎手

    荒野猎手

    核战过后,世界成了一片废墟,秩序,道德,人性全部崩塌。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杀戮开始蔓延。。。没有希望,人类麻木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要么今天死,要么明天死,后天?那太遥远了。。。这本书和我以前的作品一样,继续秉承重口味的特点,卫道士,口味清淡还有未曾撸过管的小男孩们远离,因为你们肯定会受不了的
  • 穿书后我成了摄政王的心肝

    穿书后我成了摄政王的心肝

    *已完结文《王爷你的面具掉了》《请王妃赏口饭吃》*唐黎穿成烂尾文里的短命炮灰。而眼前这位拿假蛇吓她的纨绔世子,就是将来把王朝推向灭亡的无能摄政王。为了唐家和苍生,唐黎把未来权臣关进小黑屋:“给我背,给我写,给我往死里读!知识改变命运!加油,你会是最英明的摄政王!”世子砸门叫嚣:“就算把爷饿死,渴死,这书爷一个字都不会读的!”后来,有跟班偷开窗户来相救,却见世子爷头悬梁锥刺股,玩命地看书。再后来,唐黎准备功成身退时,就被人按在墙上:“撩了就想跑?晚了!”后来的后来,她被大佬玩命地宠。
  • 揉你的花

    揉你的花

    【虐文】讲的是一个小桃夭抓星辰的故事啊~
  • 如果当时我们在一起

    如果当时我们在一起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我都爱笑。却不想很久很久漫长了岁月,寂静了时间。她为他付出整整六年时间俩个人却依旧没能在一起那么多个日日夜夜留下的泪吃过的苦就这样被岁月柔软,她最终在他爱上她时却放弃了他,觅得他真正的良人。
  • 我给你一切你毁我所有

    我给你一切你毁我所有

    赵无柒你都自身难保了,你还要给他换心。曾经不可一世的赵无柒为了爱,付出了所有。因为自己的善良,间接害死了最好的朋友。无柒答应我好好活下去。帮我养大小宝。永远也不要让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答应我,求你了好不好无柒。你知道我也活不了多久的。痛苦的压抑着。最爱的人背叛,亲人年少的抛弃。一样都压的我活不下来了。这挥不去的种种,我该如何面对?心如死灰之后。赵无柒跟提线木偶不一样的是。每天在都地狱生活
  • 重生空间八零俏佳人

    重生空间八零俏佳人

    二十一世纪的顾安然成了八十年代的小村姑顾大花,她手握空间表示挺好,因为这里宠爱她的父母,呵护她的姐姐,可爱呆萌的弟弟……重活一次,她的目标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擦亮眼睛带着家人远离极品,赚钱,赚大钱,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嫁个高富帅,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只是,那个面瘫的帅哥哥啊,当年帮你的是我爸妈不是我啊,你干嘛阴魂不散的跟着我?帅哥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我准备以身相许!(本文男强女强,强强联合,现实与架空结合,请勿考究!)
  • 至尊仙府

    至尊仙府

    别人修仙都是提升自身实力,夏禹修仙则是以提升仙府等级为己任
  • 开局就是BOSS

    开局就是BOSS

    开局双隐藏职业加NPC模板?当遇到了玩家,秦苏淡淡笑道:不好意思,我就是在座各位玩家的爸爸,不服?单挑还是群殴?一起上,来!使劲来!当遇到了NPC,秦苏大吼一声:NPC爸爸!求放过,别杀我!当秦苏转换成NPC时:这位冒险者,我看你骨骼惊奇,日后必成大器,来来来,我们去角落里探讨一下人生。策划他不能救游戏,只有我秦苏才行。众玩家哀嚎:策划爸爸,快把这个逼打死吧。策划:我也想啊,可是我做不到啊,这游戏全自动啊!书友群:1029825762
  • 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

    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年少女,从未感受过生活的残忍,然而即使她不愿从虚幻的假象中跳出来,生活的坎坷也会降临到她的头上,劈头盖脸的砸下来,要怎样挣扎,如何努力,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才会练就一身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