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99400000015

第15章 北部湾海疍:斜阳依旧(1)

斜阳岛位于北部湾北部海面,距涠洲岛东南9海里,距北海市区约45海里,面积为1.89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羊咩岭为最高点,海拔144米。岛上无滩涂,只有西北角的“灶门”和东部的“东部湾”、南面的“婆湾”三处缺口可泊船登岛,余皆悬崖壁立,下临深溟。与斜阳岛毗邻的涠洲岛,岛上植被茂密,景色秀丽,民风纯朴,地蚀、海积地貌及火山熔岩尤为壮观,已被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综合性国家旅游度假区来开发,每天有游船抵达,通信便捷,宾馆酒楼等旅游娱乐设施已基本具备。然而同为火山岛的斜阳岛,虽然在生态环境上与涠洲岛具有很多共同之处,有的自然景观甚至比涠洲岛更具观赏性,但基本未得以开发,故比涠洲岛要多几分原始性,居民生活水平也远不及涠洲岛高。据悉,斜阳岛已被纳入涠洲岛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相信斜阳岛的开发已指日可待。

斜阳岛古名“小蓬莱”,与涠洲岛古名“大蓬莱”相对,历史上同被视为海上秘境。据明汤显祖《至涠洲诗》所述,该岛“远望之形如走蛇”故得“蛇洋”及“蛇洋山”之名;岛缘地形如蛇,岛西有岭如羊,又名“蛇羊”;岛屿横陈于洋面,加之“蛇洋”音转又冠名“斜洋”。现今“斜阳”之名释义,或从蛇洋音转而致或指斜阳岛横亘于涠洲岛东南海面,南面为阳。至于“斜阳岭”和“岭仔”等别名,盖缘自其四周环崖多岭之故罢。其中“岭仔”一名带有明显的粤方言地名色彩。

晋朝以前,斜阳岛与涠洲岛同属合浦郡。唐初,同属雷州椹川司。明初,属雷州府涠洲巡检司;万历十八年(1590年),先后属遂溪县的涠洲游击和廉州永安所游击双重控制。清雍正八年(1730年)以后,仍由雷、廉两州游击营每年分班轮流管制。光绪二十余年,与涠洲岛一起划归合浦巡检司管辖。清末民初,先后属合浦的靖海团涠洲公局、合浦县第二行政乡。1936年以后先后属合浦县第二行政区、第五行政区和第三行政区辖乡;1938年8月至1945年6月光复以后,直属合浦县涠洲乡所辖;1950年起属北海镇人民政府涠洲管辖。1959年属北海市涠洲公社的一个大队。

斜阳岛在明末清初已有人烟,最初是疍民飘流至此暂时栖止,继而有采薪采药者到来搭寮而居,清乾隆年间,居留岛上的“寮民”为数已经不少。后因海禁被迫内迁,但仍有少数人居留岛上。咸丰末年,岛禁重开,有从遂溪等地迁来的客民定居。法国天主教在此设教堂,由此可知当时居民为数已经不少。

岛上地势东部平缓,土壤肥沃,庄稼茂盛。作物以玉米、薯类和花生为主。但因水源欠缺,过去灌溉和生活用水均仰赖天雨蓄积。西南北三面岛缘高岭环绕,临海礁石间多产石斑鱼,随处均可下钓,渔获较易。1949年以前人们生活于自然经济环境中,长年与外界隔绝,视涠洲岛如大邑,择偶攀亲多向往之,民性较涠洲尤为敦厚。1949年后,斜阳岛发生了巨变,传统的茅寮民居为砖墙瓦房所代替,机井抽水成功,结束了居民祖辈靠天吃水的历史,学校、卫生所、供销店和水产收购站、电视转播台等机构的设置,使岛上居民摆脱了从前的蒙昧状态,生活渐趋文明,收音机、电视机的配备,使岛民的视野扩大到海岛以外的广阔天地。

现在的斜阳岛为一自然村,有农户数为76户,人口275人,姓氏比较杂,有黄、蔡、刘、何、程、林、余、陈、王、彭、苏、布、邓、杨等,其中邓姓是人数最多的姓氏之一。关于岛民的渊源,由于没有族谱等相关史料可鉴,目前并无定论,但据村中的老人说,大部分是从广东三水、海康、阳江等地辗转过来的,也有小部分是从福建莆田等沿海一带过来。岛上土地面积约300亩,有居委会办公楼一幢,有电厂、有线电视、文化室、图书馆及合作医疗社。村委下设四个工作委员会,渔业以浅海作业为主,年人均收入约2000元。可见,斜阳岛是一个地理环境较为封闭、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小岛,而笔者的考察就是基于这种相对的封闭性和滞后性,目的是想通过详实的个案探求在相对封闭、滞后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斜阳岛在解放50年以来所经历的社会文化变迁。

一、男渔女农:斜阳岛疍民的生产方式

斜阳岛疍民主要以浅海作业为主。在生产习俗上男女分工较明显,具有男渔女农的特征。由于海上作业多险风恶浪,故出海渔作大多由男人承担,甚至是老年的男人也会在家中帮忙织网。妇女则大多在家中料理家务,负责从事农作业,以及清网解鱼、洗网等,也有一小部分在业余帮男人织网,且手艺还蛮不错的。

1.传统的浅海渔业

斜阳岛上的疍民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仍然靠环岛四周的浅海湾附近从事海上渔作业。

过去的作业工具多为手划的小木船,或是木帆船,靠风力和人力出海作业。用的是麻网,作业方式多为垂钓、刺钓、刺网等,不过以前鱼类繁多,捕获鱼类多,数量也大。1949年后,就普遍用上了胶丝网,作业工具大多为艇船,甚至用上了铁皮艇船。这种船现大概有二三十只,最多是几匹马力,许多已装上了“雅马哈”机头,尚有部分仍用普通柴油机,但是艇上除一把摇橹备机头故障时启用,及一个钢锚外,再无诸如救生圈等安全设备。只有苏建新(基督教徒)家有一艘灯光船,长约十来米,宽两米左右,上面安置有三个柴油发动机(尾舱底下靠右边位置),有方向盘,有手机作为通讯工具,有专门厨房和配套较齐全的厨具(占据尾舱左边位置),已算是岛上最先进的作业船了。而更现代化的捕鱼作具——潜水衣只有一家拥有。另外还有少量的木船,以及长方形的单人手划平板泡沫船,只比一张普通的电脑桌子稍宽一点点,为风平浪静之时在浅海近岸垂钓所用。这种泡沫船有的装上了雅马哈机头,传统的则是在船的左后角加一个一米多长的摇橹。

斜阳岛上有五个地方可抛(泊)艇(把艇船拉上岸避风),真正是抛(泊)艇的港口,有三四个。抛艇避风看风向而定泊抛点。一般是:西南风——北部(灶门港),西风、西北风——东部湾(抛泊),北风——南部婆湾港。

每年的6月1日~8月1日为休渔期,这是北海市政府统一规定的,大概是基于保护鱼类繁衍和保持生态平衡而定。在休渔期间没有了渔业的经济支柱,就只能靠吃老本了。

总而言之,现在作业方式和工具虽比过去进步,但作业方式还是太单一,渔获量较过去相对要少得多,且鱼的种类又少,名贵的鱼种已难捕获。另有一个特点是,凡是渔业工具装备较好的,家庭都相对要富裕一些。

个案1(个人访谈):

对象:邓崇雨,男,78岁;村支书邓勇之父。

时间:2000年8月29日早

地点:斜阳岛邓家

以前没有机使用,船全部是用手桨摇。旧时打鱼,一网可打到百把二百斤。那时要是风大,没及时把鱼收起来,就会臭气熏天。白天一般是一边收网,一边解鱼。晚上就只好先收网回来再解鱼了。那时不用麻网,已经有胶丝网了。

以前一条鱼甚至有一千多斤的。有一次,我们两天内连续捉到两条,单鱼肝就有一百八十多斤,一边有90多斤,是和水产(部门)一起分红的。水产(部门)给你定任务做海,如他们为(渔业)大队买胶丝等物品,下计划给大队多少千斤万斤的捕鱼量等等。完成任务后,有超产的,就商量给每人半斤分红。超产部分是很便宜的,刚一毛多钱一斤,如四百斤鱼刚卖得一百多块钱。

那时最抵钱的鱼有绿鳍鲨、墨鱼等,五毛一斤。现在绿鳍鲨可贵啦。有一次我去广东的夏山(ha21san44的谐音)订木偶戏,见到市面上竟然(卖到)八千五一条,而解放前刚三十或三十三块钱一条。现在捉到一条绿鳍鲨,可以卖到一万多块呢。解放后,我曾捉到的两条大鱼是青鲨,共有两千多斤,光鱼杂(sha35)就有两百多斤。那时是拉回来的,装不上艇。解放前我已做海了十几年了。那时的“五类分子”,还迁到凉山,迁到涠洲去。

以前的胶丝从香港那边买,一磅一磅的,12磅,就是一点点,连钓鱼都难买得到这些,更不用提织网了。现在水产部门出去买的胶丝要办好多证明和手续。旧时有一种用麻织成的丝叫日本丝,新买回来时,很好用。也不知是用菠萝麻或者是什么麻做成的,用胶质混合到其中,看起来很是漂亮。以前全部是用麻,现在是用胶丝了。

解放前在斜阳没有水产部。自己捕到鱼就叫人帮装上船拉去涠洲卖。一次给人家40斤米作运输费(当时估计大米卖到七八毛钱一斤,按此推算,也就是要花二三十块多钱作运费)。现在的鱼则要三块钱一斤,鱼翅更贵,要八千多块钱(一斤)。现在东部码头残留的一间破烂了的房子就是以前水产部门遗留下来的。现在的水产(部门)不是很景气。因为很多疍民都把鱼卖给私人。

旧时我捕到的一条相公鲨有一两百来斤重,卖给来这做糖烟生意的一个姓周的广东人,连皮连肉刚卖三块钱。现在单鱼皮一张就卖到几百块钱,更不用说鱼肉了。现在几乎很少能捉到这种鱼了。

要是在海上突然遇到风浪,就拿衣服浸汽油,用火烧,冒出浓浓的烟雾。远处的船只见到了,就知道是有人出了事故,就会马上把船开过来接人或拉船只回去。白天就拿衣服或帽子举在手上,使劲地摇晃。疍民出海打渔若遇上什么风险和困难,大抵有这种相扶相助的传统。

在以上个案里,邓伯给我们描述了北海渔作业及其相关背景的变迁情况。通过它,给我们展示了斜阳以前生产作业的另一幅画面,它是传统作业与现代变迁的一个生动见证。

2.原始的农业种植

据史料记载,初上岛的居民开始就从事农业,以此作为渔业的必要补充,可见岛上的农业已有较长的历史,传统的花生、番薯、木薯、玉米等作物一直沿袭至今,并没有很多新的作物品种引入。

(1)传统的作物

岛上传统的作物为花生(岛上疍民称之为“番豆”)、玉米、薯类。后来陆续引入了现在的萝卜、冬瓜等耐旱蔬菜,以及芒果、梨、台湾大青枣等经济作物,前者数量较少,还不能自给自足,后者则是近几年的事。

(2)田作的安排

农历正月:玉米、番豆播种。

农历五月:收玉米。

农历七月:收花生。开始种番薯。

开荒方式:多靠火烧灌草和人力锄地,施肥则多用人畜粪便。

灌溉方式:多靠自然的雨水。1999年花了9万多元挖井。前几年建了一个蓄水池,花了一万多元,现在却弃之不用,没真正起到旱天灌溉的作用。

近年花生(番豆)收成好一点,收来的番豆,除了一部分留来年的种子和吃以外,其余的则拿去涠洲岛卖或先榨成花生油后再出卖,换买回其他的日常用品。据说,1999年的时候,4.3斤花生才换得一斤油。此外,村委在前几年曾开辟了一个约100亩的果园,种上了梨、芒果、台湾大青枣等,但如今果苗成活率很低,刚长到差不多一米高。有的果苗旁长满了野草。

(3)滞后的农具

铁锄:与陆上农家所用的没什么两样,一般是宽嘴锄头,加一个一米长左右的柄,主要是用来进行人工锄地。由于岛上田地集中在火山形成的洼地上,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仅有几分,半亩不到,所以使人力锄地成为了可能。令人费解的是,虽然岛上几乎每户都养有黄牛,却没把它们运用来耕作。

铁耙:一般是三四齿的铁耙头加一个半截手臂长的短柄,是平时挖花生的用具,由于花生是岛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故铁耙成了一种极为有用的农具。收花生时,连拔带耙,手耙并用。

箩筐:竹编的作物收成容具,直径和深度约二三十厘米,四边绕绳托着底部,可装七八十斤带壳的生花生。收回来的作物大抵用筐来储存,另外也有用麻袋装的。不像陆上的农家,有铁皮、瓷缸、竹囤等多种器具储装。

扁担:一般是用一根直径五六厘米,长一米半光景的圆滑木条做成,挑担时,把装满东西的箩筐上的绳子紧缠在两端即可。而陆上农村大多用老的大竹子浸水一段时间后再晒干(这样可防虫蛀),再分节劈制成扁担,中间粗(增加肩膀与扁担的接触面,减少担子对肩膀的压力,以免挑重物时压伤肩膀),向两边则稍细,到两端还留有一个突起的节,以防挑担时箩筐的套绳滑落出来。相较而言,后者做工更讲究,挑担起来,无论对肩膀或行走都极为舒适和平稳。

帐篷:用厚布匹和长竹子(或长条木)装搭成的简陋帐篷,一般有一条如女孩子小手臂粗的约二三米长的竹竿或木竿,顶上绑一个由四条大概半米长的竹子或木条交叉而成的架子,然后用白布块或较大的碎布块缝补而成的布篷套上去,然后把竿子对着太阳光的来向直竖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可以遮蔽烈日炙烤的简陋帐篷了。帐篷要随着太阳的高度而不时作调向或调距。但竿底没有套上象陆上农家使用的固定脚架,而只是从顶上斜拉了一条绳子,一端固定在逆着风向之处的某一块石头或灌木上,所以大风吹来时很容易倒塌。

筛子:竹制圆形筛具,直径约二三十厘米。主要用来筛捡米、豆种等。

石舂:它是用一厚而平面光滑的石块雕空中间形成一个光亮的凹,石块边架有一个长约1米的粗木墩,对着凹口的一端连支着一块木柄,墩与柄构成一个“7”字形,另一端伸出石板外,并在两边用两块石头嵌入土里,以起固定木墩的作用。末端为鱼尾状,对着的地面亦为一个凹口。以墩和石板的接触面为支点,利用杠杆原理,只要人在末端用脚一次次地踏,就可用柄的上下运动撞击凹里所放的东西,达到舂捣的目的。这种舂只是平时偶尔舂舂日常生活物(食)品而已。

(4)疏于管理的园艺

据说“斜阳水果基地”于2000年6月开辟,投资约2万元(打报告为6~10万)。面积约100亩,种的经济作物有台湾大青枣、芒果和梨等,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田园技术管理,成活率和长势并不是很理想。园艺的兴起是斜阳岛受现代化农业冲击的结果,但由于是刚刚起步,存在不少弊病,如管理上的疏忽而致牛群不同程度地忝食和践踏果苗,技术上的滞后而致果苗不同程度地坏死或长势缓慢等等,这是今后应注意的问题。

3.单一的畜牧养殖

畜牧业主要是养猪和养鸡。有个别养西洋鸭等其他禽类,如村委副主任陈盛兴家就养了三四只白西洋鸭。

(1)自然增长的肉猪:有一部分农户养一两头猪,但出栏周期很长,有的甚至要一年。猪栏大都以碎石加木板在屋后或屋边就地势简单搭围而成。不过由于肉猪没有陆上的饲料催长,而只是用平日的剩饭剩菜和残羹喂养,出栏全靠自然增长,所以猪肉特别好吃,脆嫩香甜可口,肉汤也很上口。

同类推荐
  • 纳家户历史人文调查

    纳家户历史人文调查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长期聚居,多种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多样的文化体系,文化资源富集,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力转化成经济力,加快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一条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道路,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阿经贸合作论坛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突出回族文化资源特色和优势,大力推进回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

    《中国人的身体观念》一书,不仅对西方学者的身体意识有所梳理,而且对中国人的身体观念和行为模式有独到的阐释,值得学界关注。认识自己其实就是认识自己的身体。人的身体是由身心这两个要素构成的,对身心关系的处理是一个关涉到能否感到幸福的问题。
  •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中国传统文化原典选读

    本书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原典作为核心内容,选取了国学经典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一部作品,从传播学的角度将文化原典产生的社会背景、各个时期的传承情况以及围绕经典重大问题研究的不同观点一一陈述,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建构出文化经典学习的多维知识体系,以帮助读者更方便地领悟。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热门推荐
  • 从前慢之天棠路75号

    从前慢之天棠路75号

    ——谨以此纪念我是最心心念念的笔友年幼无知,她把“棠”当作“堂”于是,以最不期而遇的方式遇到了他,笔尖流过的数载,从只言片语到碎碎念,本以为会一直这样下去,谁知,他在她最欢乐的时候消失了,杳无音信她决定去看看,看看她的天使和天棠……==========乔暖阳:其实我没有寄错,你就是我的天使原宸:从笔尖到未来,你都是我世界里的那轮暖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古今商贾(智慧谋略文库)

    本书从市场、企业形象、产品价格及营销这几方面讲述了古今商贾的智慧谋略。
  • 逆天悍妃跳墙来

    逆天悍妃跳墙来

    苏霜岚刻意穿越的唯一目的,只为冒充千金大小姐入宫伴驾,只为把四皇子那支离破碎的灰暗人生重新塑造,只为将四皇子再次推上至高宝座!凭借自己对时间的特殊控制能力和预知一切的洞察力,为这个看似冷漠无情颓败落寞的皇子扫除障碍、治疗腿疾、打理家事……内斗奸妃外惩敌国,上窜下跳左右逢源,不断逃出一个个生死圈套!她这么辛苦都是为了神马啊!都是在替他人做嫁衣啊!可她见见发现这个看似如冰山般难以融化的皇子一点也不简单,甚至她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吃干抹净了……只是,她本是这个朝代的异数,她不该也不能永远留在这里,送她穿越的爷爷明明白白警告过她,完成任务要立即返回!她究竟会如何抉择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次元生活见闻录

    次元生活见闻录

    前篇欢乐日常有些冗长,中篇剧情发展步入佳境,后篇.....等中篇解锁再说!别看了,看就是等中篇!温馨治愈日常作品,大概无系统,略动脑。恭迎大佬们观看!
  • 夺帅之剑

    夺帅之剑

    新书《大唐的玩家们》已经开始在武侠分类连载,有兴趣的书友请多多支持,感谢大家。竞技咸鱼华尚重生于武道为王的新世界,爱神一箭赐福,他爱上了……剑!凭借对剑道的热爱,他成为夺帅场上的“版本英雄”。这是一个快乐的故事。夺帅之剑读者群号:805118205
  • 瑶瑶驾到

    瑶瑶驾到

    机缘巧合下,她认识了他,不知不觉中她爱上了他。在这段奇缘中,他们的爱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黄帝内经中的女人养生养颜经

    黄帝内经中的女人养生养颜经

    集合传统中医养生、养颜、养心智慧之大成,塑造美女体质的国医经典,50套自我排毒养颜术,300个养生美颜细节,100个抗衰养颜秘方,56个美丽穴道,女性阴阳平衡五步曲,颈胸腰臀腿美丽全攻略;五行美容经,解决面子上的金木水火土。
  • 殿下专宠:小丫头,入怀来

    殿下专宠:小丫头,入怀来

    初次见面,他误闯入她房门,误打误撞洗了“鸳鸯浴”不说,她从此却因为一句“我的女朋友”,招惹上一恶魔,阴魂不散。而更可恶的是恶魔,不但让她做饭,还壁咚,门咚,花样咚,腰酸背疼,腿抽筋。“丫头,我饿了。”“别,你饿了,吻我干嘛!”“丫头,我累了。”“唔,你累了,别往我身上种草莓啊!”终于,忍无可忍,她翻身跳下床。但恶魔突然发现,什么时候,她身边突然冒出了一个个的烂桃花?好吧,扑倒她,在对她宣告他的所有权“丫头,记住你只属于我。”一切都属于我。「(1v1宠)蔷薇花恋甜文,爱情与思念!」
  • 其铭之始

    其铭之始

    玄幻类小说,第一次写,请多指教。如有建议,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