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4300000007

第7章 金陵十二钗

幽默淘气的林黛玉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因多疑而说话尖酸刻薄,这无疑是她性格上的缺陷。然,却被人为地无限夸大到人所共知,并大有不能相容之势。比如打趣刘姥姥是母蝗虫,竟被无限上岗上线成对下层贫苦民众的蔑视。然而,此一情节与林黛玉的多疑有多大的关联?无非是众人因刘姥姥为生计甘扮小丑哄人开心之后的总结。总结的结果是,众人又开怀大笑一场。爱说爱闹爱打趣爱开玩笑正是林黛玉的少女本性。

瑕不掩瑜,林黛玉毕竟是林黛玉,这些缺陷丝毫没有影响林黛玉身上的光彩,她身上体现的正是一个真实的少女形象,而并不是一个文学化了的少女形象。将林黛玉奉为圣人的,仍然有着广大的读者群。这是因为,林黛玉不仅敢爱敢恨,敢于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不仅相貌出众,才情诗情一流;不仅不为世俗所累而向生活屈服。更重要的是:她淘气、幽默且富于内涵与学识,她有着普通人的缺点。

如果说,林黛玉的爱情给了我们太多的沉重的话;如果说,林黛玉的多疑给了我们些许不快的话。那么林黛玉一次次在她的诗中拷问着人生的意义,却给了我们太多的共鸣与思索。无疑,她是大观园内最有思想的少女。她的幽默与淘气除了显示出传统的文化底蕴外,还透出一股灵气。试举几例:

第19回,贾宝玉和林黛玉厮闹毕,林黛玉理鬓笑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见问,一时解不来,因问:“什么‘暖香’?”黛玉点头叹笑道:“蠢材,蠢材!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宝玉方听出来。

第37回,众人初次起诗社,取名别号。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以上两例,前者,是林黛玉醋中生趣语,她敏感地意识到她的木石前盟正受到薛宝钗金玉良缘的冲击,薛宝钗也有先天的热毒之症,需吃一种极难配制的中药“冷香丸”(此药系作者生造)。久之,薛宝钗身上便有一股冷香。所以,才会问贾宝玉可有暖香?一语双关,淘气异常,不禁使人哑然失笑。

后者,用典故开贾探春的玩笑后,气氛便开始浓烈起来,足见其饱学风趣。下文,薛宝钗拿贾宝玉开心,先是给他取名“无事忙”,后又取名“富贵闲人”,众人笑虽笑了,却没有林黛玉的玩笑更有文人相趣的味道与雅致。最经典的着墨最多的表现林黛玉幽默、诙谐、淘气、风趣之处是在第42回。

贾惜春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还要画上人物。愁坏了不擅长人物工笔的贾惜春,社长李纨把大家召集来商量贾惜春要告假一年闭门作画一事。于是林黛玉首先打趣贾惜春接下这力不能及的差事。

她说:“论理一年也不多。这园子盖才盖了一年,如今要画自然得二年工夫呢。又要研墨,又要蘸笔,又要铺纸,又要着颜色,又要……”刚说到这里,众人知道他是取笑惜春,便都笑问说:“还要怎样?”黛玉也自己撑不住笑道:“又要照着这样儿慢慢的画,可不得二年的工夫!”众人听了,都拍手笑个不住。

接下来林黛玉又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什么倒了,急忙看时,原来是湘云伏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他又不提防,两下里错了劲,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

众人疯笑一团,林黛玉又拿李纨打趣,她对李纨说:“这是叫你带着我们作针线教道理呢,你反招我们来大顽大笑的。”自己带头说笑却将责任推到李纨身上,推得天衣无缝,尽显机敏、可爱劲儿。李纨笑道:“你们听他这刁话。他领着头儿闹,引着人笑了,倒赖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儿你得一个利害婆婆,再得几个千刁万恶的大姑子小姑子,试试你那会子还这么刁不刁了。”

林黛玉被李纨如此一说,脸上红红的,可她没消停多久,又开起薛宝钗的玩笑来了。懂得作画的薛宝钗为贾惜春准备画画的东西,她说:“头号排笔四支……实地纱一丈,生姜二两,酱半斤。”谁知林黛玉突然插上一句:“铁锅一口,锅铲一个。”薛宝钗道:“这作什么?”黛玉笑道:“你要生姜和酱这些作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的。”众人都笑起来。聪明的薛宝钗一时没有解过味来。

这样的事例,在文本中还有许多,很难想象大观园内的这群美女,没有林黛玉插科打诨的调节每次活动的过程,是个什么样的场面。曹公居然把这个活跃气氛的任务交给了多愁善感,因还泪而来到人间的林黛玉,不能不说是奇思妙想。一个生性幽默的人,应是有学识且心怀宽广的。林黛玉似乎是个特例!毕竟爱情才是林黛玉的生命意义的全部,而爱情这东西却往往是个折磨人的东西。

林黛玉是一个为爱而生,为爱而活,最终为爱而亡的奇女子。她在250年前的爱情观即使在当今时代也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爱情的理念上,林黛玉的观念的进步的,这个250年前的少女,敢爱敢恨,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无惧任何外界压力,在她所处的时代简直不可思议!她精心地呵护着自己的爱,她为她的爱快乐,她为她的爱忧伤,仿佛她来到这个世界,只为爱情而来!

林黛玉与心上人贾宝玉,自幼一起嘻戏、成长,同桌餐,甚至同床共枕。可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林黛玉爱他爱得很深!而这位贾宝玉呢?是否也像林黛玉爱他那样也深爱林黛玉呢?好像未必!贾宝玉生活在美女堆里,整天与她们厮混在一起,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除了惹上了一些脂粉气外,更多的是他并不知道他究竟更爱谁,或者说爱谁更多一些。如果他娶了谁,就意味着放弃了更多的美!显然,他的爱没有林黛玉那么专一,她眼睛里只有贾宝玉,连北静王这样的风采人物,也被她视为浊物。

贾宝玉做梦,梦交的对象是秦可卿;他不做梦时,他的第一次给了花袭人,他甚至还和碧痕有过性关系。秦可卿死了,他悲伤得吐血;晴雯死了,他写了泣血的芙蓉诔。可以断言:林黛玉的爱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无怪乎她整日以泪洗面!是谁使得林黛玉性格猜忌、多疑、尖酸、刻薄?没有别人正是这位贾宝玉先生!试问?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恋爱中的男女,如果有一方有着众多的亲密异性,那么,另一方会怎么想呢?是不是在林黛玉身上体现出来的这些毛病也会在他(她)身上体现呢?

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似乎贾宝玉只爱林黛玉。可惜这爱,好像只是精神层面上的。有时在想,是不是诳他说是其他少女要离去,而不是林黛玉,碰上了贾宝玉的特定条件是否也会痴疯呢?不深究了!怪只怪林黛玉爱上了贾宝玉这样一位有女人缘的多情种子!可以断言:即使林黛玉和贾宝玉结了婚,他们也未必就幸福,夫妻间因情而争吵必不会少!先天的因素摆在那,注定是悲剧收场的!

林黛玉的爱是很自私的,有着强烈的排他性。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成长历程(这也是她性格敏感多疑,说话尖酸刻薄的因素),使她从未有过家的感觉。因此,她完全依赖于她所爱的人,她总把贾宝玉视为她生命的全部,她的一切也总是以贾宝玉为中心,她时时刻刻地想着贾宝玉,担心着贾宝玉。然而现实是残酷,她的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这使得她本来就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

在这场失意的爱情中,林黛玉完全丧失了自我,丧失了自身生命的价值。她在无限的忧郁中怅然死去!芳魂已逝,唯见玉带林中……愿天下所有因情感而郁闷的女人,在这男女平权的年代,不要把自己完全依附在男人的身上,活出自我生命的精彩是你最明智的选择!

藏愚守拙的薛宝钗

极品美少女薛宝钗,因藏愚守拙而被倒钗的红评人士大加讨阀之,认为是工于心计的表现,此观点不仅是对薛大美人的不公,且有对读者误导之嫌。试想,藏愚守拙有何不妥?现实生活中,锋芒毕露者,总是惨遭排挤与打击;藏愚守拙者,总能得到重用与利益。

锋芒毕露者往往处处表现自我价值,有强烈的个性。自恃有才,上骄下傲,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丧失人缘,给人以极不成熟的印象,不堪委以重任。最终被还算大肚的领导弃用(如是小气量的领导早就将他灭喽)。于是,便常感怀才不遇而郁郁终生。空有一腔抱负,徒有治国平天下之鸿才。

藏愚守拙者往往在内敛中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所谓工于心计,此类人性格随和,有包容性。人际关系处理得当,甚有人缘,带的团队,都是团结型的,领导也觉得没甚野心而放心大胆地使用、不断地提拔。最终能大展鸿图,实现抱负。需要说明的是,藏愚守拙者的成功并非是以害人为前提。

前者让人同情,后者又有啥可谴责的?也许是类似于前者的人太多也太普遍了,又不好好地反省,只知一味地怨天怨地,而对后者之作为不屑。其实,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锋芒毕露会对实现自己的抱负产生障碍时,就应该在失败的痛苦中学会藏愚守拙。那么薛宝钗就是一个好榜样,而不是不屑!

可惜,薛宝钗这么个雍容华贵,又有着高尚品质的女孩,却在红学界处于反面角色竟达半个世纪之久!更可气的是,至今仍有顽固分子,时不时的批评之、声讨之。总记得小时候,祖母骂小姑是薛宝钗。小姑像受了奇耻大辱,母女俩的口角,便由此而不断地升级。这对幼小的我来说,薛宝钗是何等的可恶!她成了坏女人的代名词,与妲己、潘金莲同类。一个女人的名誉坏到这种地步。何其哀也!

谁该为薛宝钗的名誉负责窃以为,其首罪者,当数高鹗!

纵观文本前80回,这位雍容华贵的完美少女薛宝钗,好像并没有做一件够得上让人谴责的事,之所以被倒钗人士口诛笔阀,一切缘于高鹗在后40回中设计的黛死钗冒嫁的情节,把对林黛玉深深的同情转嫁到对薛宝钗深深的痛恨。这便是薛宝钗名誉受损之源!

曹公笔下的人物没有任何脸谱化,他从纯人性化的角度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从不包庇自己喜爱的人物,如他最爱的林黛玉不是就有一身的毛病吗?如他最欣赏的贾探春不也有势利的一面吗?王熙凤不也是用批评的笔触来写的吗?同样曹公也从不针砭自己讨厌的人物,如令人生厌的赵姨娘、王善保家的、周瑞家的等等,无非感叹她们是“鱼眼睛”而已。

因此,曹雪芹的笔下没有大奸大恶之人!有的只是被社会现实扭曲了的灵魂。而薛宝钗的灵魂在前80回是纯洁的美好的。她的灵魂的纯洁度不会在林黛玉之下!当然,不能保证她的灵魂会有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污染而扭曲的那一天。毕竟日后的生活不是她少女时代生活在大观园这样的世外桃源。

高鹗的后四十回,确实是众多后续中的佼佼者,原因不外乎以下四个:一、比较忠实于前八十回的伏线脉络。二、文笔风格接近曹雪芹。三、未改《红楼梦》悲情格调,以悲剧收场,一般小说都是大团圆结局。四、重新设计了一个故事情节的高潮,重点就是黛死钗冒嫁,感动了无数的读者。于是,高鹗的续本就成了唯一的通行本。其后续的故事深入人心可想而知了。

由此,薛宝钗的名声怎么好得了?这是高鳄对薛宝钗后来的故事,严重歪曲的结果。害得薛宝钗成了一个处处机关算尽,夺人之爱的讨厌女孩!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之下,广受谴责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黛死钗冒嫁是不可能的。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应该是一样的,一个玉带林中挂,一个金钗雪里埋,她们的判词在一起且呈并列关系,怎么可能是一死一活呢?我们很难搞清楚诗的本义,但从意境上去感受,这两句应该是一致的。

诚然,薛宝钗冒嫁,是附合其性格特征的,因她和贾元春一样,为了家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况,她也是喜欢贾宝玉的。可是,倒钗人士却不这样想,他们在主观上已经认定林黛玉的死就是薛宝钗的错,于是,便先入为主地寻找薛宝钗为实现个人目的种种证据。前80回,饱受非议的大致有两件事:

第27回,薛美人扑蝶(好美的场景),无意中在窗外听到小红对佳惠私聊自己与贾芸的情感,怕被人听见,自己却不知道,遂打开窗户。薛宝钗急中生智,假装追逐林黛玉,结果两丫头认定她们的体己话被林黛玉听了去。于是,便给薛宝钗安上了个嫁祸于人的罪名,且不说这是否就已经构成了‘祸’,就当时在那种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人出于条件反射的自我保护意识,那会考虑到那么多呢?

第32回,金钏之死,王夫人良心上备受谴责,内疚不已。薛宝钗作为晚辈,唯有温言相解,了却王夫人的内疚,作为一个外戚晚辈,她还能作什么呢?谴责王夫人吗?于是,便说可能是金钏在井边玩耍自个儿不小心掉下去的,或确实是自杀,也不过是个糊涂人,死不足惜。因此便扣之以冷酷。而她不避忌讳拿出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死去的金钏作寿衣,却没有看见倒钗人士表扬的文字。

这种类似的冷酷之语还被倒钗人士挖出了许多,比如哥哥薛蟠被柳湘莲痛殴,她制止母亲就此罢休,不必追究,表现她对自己亲人的冷酷。而当薛宝钗对哥哥外出买来的礼物不感兴趣,却看着薛蟠自己的泥人儿偷着乐,薛宝钗身上一股浓浓亲情,却不见倒钗人士表扬的文字。

薛宝钗在出场之初说了些应读圣贤之书将来有个好功名的“混账”话,也被上岗上线地列为年轻一代封建卫道士的代表。这顶破帽子至今还留了几片碎布在美人的头上,大煞风景!全能不看,她在以后的故事中的表现。这是对薛宝钗的一切言行进行脱离实际的凭个人好恶的妄评!

试想,在这些所谓的“大家”口诛笔阀之下,薛宝钗如何做人?!于是,谁该为薛宝钗的名誉负责?又有了一个答案,就是这些倒钗的红评人士。

薛宝钗是个冷美人,骨子里是个心高气傲的少女,可是,她外冷内热,是个古道热肠好少女,她待人直诚,口碑极佳。在贾府中上至贾母,下至丫环婆子,没有一个不称道的,大家都喜欢和她在一起玩耍。在贾府这么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混成这样的一个好人缘,实属不易。这点仅有心计是不够的,最主要还是薛宝钗的真诚赢得了他人的信任。她处处关心、关爱他人,善解人意。

史湘云起诗社,作东没有经费,得到的是薛宝钗的帮助。不知史湘云在婶家生活状况的袭人,请史湘云做点针线活,薛宝钗知道后,主动把这活儿揽了下来。对颇有敌意的林黛玉,经一番深淡后,便得到林黛玉的信任而亲密无间,邢岫姻缺钱当绵衣时也是薛宝钗真诚的关照,一心向往大观园生活的香菱,也是在她的操作下,顺利地住进了大观园。这种成人之美的事例在文本中不胜枚举!

薛宝钗生活很是简朴,闺房中陈设几乎没有,出身在这么个皇商大家庭,有的就是银子,实在难得。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薛宝钗藏愚守拙,为人不张扬的本性,这点是时下一些暴富者的镜子。

好在时代还给了薛宝钗一个真正的本来面目!薛宝钗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众多的粉丝为她辩护,为正她的名誉呐喊。在漫长的历史当中,类似于薛宝钗的还有多少?

是真名士史湘云

大嚼鹿肉的史湘云,吃相很是不雅观,被众姐妹们讥笑,史湘云反击之,曰:是真名士自风流!众美皆无语。此细节,让许多读者产生共鸣,尤其是现代的读者。孔老二说:食不言,寝不语。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讲究典雅、端庄、肃穆。更要知礼。进食礼节等级森严,有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

在农村,传统的进食礼节仍然浓厚,烦不胜烦!话不可乱说,筷不可乱动,菜不可乱吃,酒不可乱喝,位置不可乱坐。一桌人正襟危坐在桌前,面对佳肴,刚开始还诚遑诚恐地吃着。只是几杯酒下肚,在酒精作用下,最终还是“洋相”百出。斗酒者有之,胡吹者有之。酒水与唾液齐飞,滴筷弄残肴共舞。

有一则笑话,说是一傻人,娶了新媳妇,不懂进食之礼数,三日归宁,新媳妇恐人笑其夫之傻,对其夫曰:我在你脚上系一根绳,吃饭时,我扯一下你就吃一下,你可记住了。傻夫应道:诺!席间果依嘱而行,新媳妇很是满意,遂怠慢,恰在此时,有一只鸡绊在绳子上,鸡死命争脱,傻夫死命狂吃。

在城里与人共进餐时,有三种场合很是不爽,吃得别扭。一是有领导在场的饭局,恐言多有失,举止不当,失去领导的信任,后果很严重。二是陪甲方客户吃饭,因有求于他,言谈举止极尽阿谀之态,更得时时注意。三是与初次相识的朋友尤其是美丽的女性共进餐,为了给对方一个好印象而做作。

中国人的喝酒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各地方皆独具特色。中国人办事大多在酒桌上解决。因此了解对方的喝酒文化很重要。一次,随朋友陪台商吃饭。席间,站起来单手握杯,很激情地说:俺敬你一杯。结果惹来对方不快。事后方知,按其礼数,应离席至其前,双手握杯而敬之,否则,被认为是轻视。

久在职场打拼,对于中国各地的喝酒规矩,必定要了解一二,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即使不会喝酒,只要不坏甲方喝酒规矩,一般甲方也能谅解。这样的饭局终究是不爽的。最爽的吃法是,三五知己,男女不限,搁手架脚,呼五吆六,杯来筷往,海吃狂吹,尽显“原生态”之吃相,席间女流皆史湘云者。

在封建礼教的氛围下,史湘云竟然不仅天性保持得比较完好,且在她饱受生活磨难时,心理却健康而阳光,她没有因“襁褓之中父母违”而有寄人檐下的自卑与颓废。史湘云大嚼鹿肉时的“原生态”吃相,尽显她的灵气、活泼与可爱,这是人的天性。现代人喜爱野炊,篝火,也正是人的天性回归使然。

率性而为的史湘云,决不任性,更不野蛮,因为生活给了她少儿时代太多的苦难与孤寂。她不是那种出身于豪门而承欢于父母膝下的骄公主。她性情豪迈、爽快,为人耿直、善良,好打抱不平,有男儿之风。她身材绝妙、长相绝佳,诗词歌赋,甚至酒令,皆有不俗之表现。属《红楼梦》美女中之极品。

这位可敬可爱又有才华的美少女,无论处在那个朝代,都是惹人喜爱的,她是男性心目中最最理想的红颜知己,这样的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并不多见,这是因为被封建的礼数给封杀了。至于史湘云,那是大观园的特殊环境回归了她的天性。一旦离开大观园,史湘云的率性、开朗也就被残酷地抹杀了。

于是,封建时代的男人们,便在勾栏院中找寻。据说,明清时代的南京秦淮河两岸,南岸是单纯的只做皮肉生意,属贩夫走卒者的低级趣味之所,不值一说;北岸则标榜只卖艺不卖身。是有点素质或有社会名望的人,寻欢作乐或附庸风雅之地。古代文人狎妓,好像不影响个人的声誉,许多历史上知名的文人文豪皆有流连勾栏院的经历。以宋明两代为甚,如苏东坡、周邦彦等,那个柳永更不用说了。

为词的兴盛与传播立下了功劳!然,尽管如此,却是不可能完全杜绝性。她们有迫于达官贵人淫威的;也有两厢情愿的,比如文人骚客,少年公子很容易被她们爱上而产生性。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她们演绎了许多的风流佳话,也演绎了许多的千古悲剧。如著名的秦淮八艳无不柔骨侠肠,豪情万丈,义薄云天,羞煞须眉。比如柳如是,比如寇白门,比如李香君。

87版的电视剧,最后一集,从风神庙里放出来的贾宝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无家可归的他手里提着个名贵的玻璃绣球灯,孤独地行走在黑暗的石街,远处花船浪声艳语,船头之上一个卖笑的少女正在焚香祷告。

突然,她看到了玻璃绣球灯,她认得那是贾府之物,便拼命的喊叫,她就是史湘云,已沦落娼门之中了。无论是史湘云的判词还是她掣的花签,都应该没有这方面的暗示吧!现代文人如此设计史湘云的结局,是否在骨子里有对古代文人狎妓行为的向往?

如今,封建时代早已结束,压在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也在理论上已彻底地获得释放,越来越多的史湘云,就生活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也不必狠心地让可爱可敬性格豪爽的史湘云坠入娼门,而满足男性世界的精神向往了。于是,文本中史湘云的重要性也被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人气急剧上升。

史湘云给了我们太多的真实的东西,作为寄居在贾府的三个外戚少女之一,她比薛宝钗活得开心,因为薛宝钗过于内敛,她要藏拙。她比林黛玉活得开心,因为林黛玉过于伤感,她很脆弱。最可贵的是,史湘云远比另外两位少女孤苦得多,在婶子家,还得自己做针线活儿,稍不如意,还有骂声。

然,胸怀却比薛宝钗、林黛玉这两位少女豁达,大观园的热闹场面正是她的到来,才开始真正地活跃起来。

史湘云,醉卧芍药花下,引无数诗情满怀者梦呓般的浮想。如此笑对人生,不愧为真名士也!

我本善良的王熙凤

不知怎的,对坏事做尽的王熙凤怎么也恨不起来,也许是王熙凤身上的悲剧色彩比其他十一钗还要浓得多吧。这位具有出色的管理才能的‘男人万不及一’的人中之凤,最终还是落了个极其悲惨的下场。“凡鸟偏从末世来”好像女强人王熙凤的悲惨命运,是这末世的牺牲品。窃以为,此书生之见也。

何为盛世?何为末世?盛世者,政治稳定,百姓安宁,官吏清廉,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无刀兵之灾,无盗贼之祸。反之,则末世,即乱世也。

即是乱世便是英雄辈出的时代,缘何王熙凤这位脂粉英雄怎么就淹没在这末世之中了呢?殊不知,无论是盛世仰或末世对于人才来说其个人事业成功的概率都要比平庸之辈高出许多,而生逢乱世又比盛世的机会大得多,这点已被现实与历史证明了的。

其实人才的定义本就模糊。鸡鸣狗盗是人才(有平原君出逃秦国之例证);地痞无赖也系人才(有此辈之鼻祖刘邦先生之例证)。有满腹经纶的(如康熙),也有大字不识几个的(如成吉思汗)。还是李宗吾对人才的定义妙,既简单又全面,即:人只要具备厚脸皮、黑心肠便是天赋异秉的大人才。

李宗吾的《厚黑学》“理论”认为:厚黑二字只占其一的,虽可事业有成,但却留有失败的后患。如脸皮厚得可以,心肠黑得不够的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便是他最终结局;反之如心肠黑得可以,脸皮厚得不够的项羽,四面楚歌之下自刎乌江便是其最终下场。而厚脸皮黑心肠的刘邦注定是个成功者。

《厚黑学》的文意本是嘲讽与调侃历史人物,却阴差阳错被人当作正书来读,还从中受益,悟出事业成功之法,盖因其说实有几分道理。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君主论》的问世,可没有《厚黑学》那么幸运,它饱受世人的非议。因为《君主论》文意没有嘲讽与调侃的意思。它是正面地告知一个当政者,如何地不择手段达到目的。

生当人杰,死亦鬼雄!这是北宋末年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对杀人如麻,坏事做尽的楚霸王项羽的崇高赞誉。人生于斯世,能得到后世才华横溢的大美女李清照如此的欣赏,夫死复何憾?由此,对王熙凤恨不起来的个中情由,似乎有答案了:柔肠百媚,性情刚烈,我本善良才是王熙凤真实的性格特征。

王熙凤的确黑得可以!否则,管理这么庞大复杂的大家庭,实非易事。在与王熙凤有关的几件命案中。贾瑞的死,是她始料不及的,属于捉弄过度,致人死亡,有口头上的言语,无主观上的愿望。张金哥案的两条性命,同样的她也没有主观上的杀人动机,只是未曾想到张金哥与守备之子如此的刚烈。

真正有杀人动机的,是尤二姐的死,为什么会独对尤二姐必除之而后快呢?只因尤二姐与平儿、秋桐不一样,她俩是奴婢是侍妾,发展到最后,充其量只是姨娘,算半个主子,连个如夫人的“如”字都不够资格使用。尤二姐却是明媒正娶的二房,是贾琏正式的二太太,而非姨娘,她是十足的主子。

性格刚烈的王熙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于是乎,她把自己才华,充分地使用到了这个可怜的尤二姐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王熙凤最最精彩的“导演”之能。她同时把国家的政令法度把玩于自己的股掌之中,为保自己名誉杀人灭口,明确下达弄死张华的指令(未遂),这是王熙凤心肠黑的体现。

其实通篇看王熙凤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在尤二姐的问题上,扮演了一回封建时代的反面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封建时代是可以一夫多妻的,尤二姐甘当二奶的行为,并没有过错,即使是一夫一妻制现代社会,也罪不至死。因此王熙凤是有些过分了,特别是在尤二姐死后发丧的表现更是做得太绝了。

现代社会却给了王熙凤一个自然平反的机会,整死尤二姐,竟然不再让人感觉那么的十恶不赦。尤其是那些深受二奶之害的家庭主妇,作为事主,恐怕真有杀人的心呢!这种因二奶而酿成的家庭惨剧屡见报端与电视媒体。不能说这些女人都不是好人吧?她们原本都是善良的女人呐!狠毒也是逼出来的。

应该说王熙凤也是本性善良的女人。第74回抄检大观园,她是不赞成的,并对王善保家的挑唆行为甚为反感,最后她也只是消极地予以配合。当王善保家的陷害晴雯时,她在一旁极力掩饰,可惜效果不佳。贾惜春撵走过错不大的贴身丫头入画,她也为之说情,尽管没有成功,她说:“谁没个错儿,只这一次,二次再犯,两罪俱罚。”还有对村妇刘姥姥的接济。这些个细节都彰显着王熙凤人性善良的光彩,她并非是一个害人的女人!对于司棋,她倒是幸灾乐祸,因为是王善保家的外甥女。

王熙凤对长辈非常孝敬,这些事例在文本中随处可见。她是贾母的开心果,最明白贾母的心意,天天哄得贾母非常开心。第47回陪贾母玩牌最为经典,故意输钱,故意耍赖,气氛非常活跃。有王熙凤的时候,贾母总是笑呵呵的。她对邢夫人王夫人都很尊敬。王夫人没得说,她们是亲上加亲。至于邢夫人给她的脸色,她只忍气吞声。从不因得势而不放在眼里,有求必应。邢夫人为丈夫贾赦讨要鸳鸯作妾,找到王熙凤,这恐怕是王熙凤唯一婉拒的事。她知道这事不好办,出于孝道,她只有一躲了之。

王熙凤对同辈与晚辈同样呵护有加。初次见到林黛玉时,她很热情,所有的细节都想到了,让寄人篱下的敏感的林黛玉感到温暖与宽慰。第51回,因天冷住在大观园里的人吃饭来回不方便,建议在大观园内设小灶。她说:“林妹妹如何禁得住,宝玉也禁不住,何况众姑娘都不是结实身子。”得到贾母与王夫人的支持。作为当家人,这种细心呵护家人的事例实在太多。就连人见人厌的贾环也能得到她的照顾,第20回,贾环与丫环莺儿赌钱输了,被母亲赵姨娘骂,正撞上王熙凤,当场给了贾环一吊钱。

王熙凤虽性情刚烈,但作为一个女人,且是一个长相不俗的女人,她也是柔情妩媚的。《送宫花贾琏戏熙凤》,虽寥寥数字,但我们从中可以想象,少年夫妻常有的闺房之乐。贾琏送林黛玉归扬州,王熙凤独守空房,也会思念远方的贾琏。当贾琏从南方回来后,夫妻见面王熙凤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真是“娇音如闻,俏态如见”。那有什么女强人的影子?

王熙凤的治家之才毋庸置疑,文本中有很精彩的描述,比如协理宁国府。有人能把她的治家之能写成一本厚厚的书,可见其治家之法精绝。本文不赘言,唯对其在休病期间大力支持,以李纨为首的三人领导小组临时管理荣国府的工作,深为折服。为此,王熙凤甘愿(其实是主动)让她们侵犯自己的威严。这种有大局意识的具有政治家的大度,男人也没几个能做得到。

王熙凤还有一个坏名声,对内涉嫌贪污;对外涉嫌敛财。前者的证据是挪用公款。拿出去放利息,这利息自然是归了自己。以至于下人们的工资总是拖欠,搞得下人们颇有微词。后者却是事实,且铁证如山,事情发生在第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就是张金哥案,收了人家3000两银子,无意中办了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估计这类事,做了不少。当贾府有些入不敷出的时候,她曾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一个“再”字说明,她曾经有过这样的发财良机,且被她抓住了。

一直认为,王熙凤应该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支持者,而非破坏者。前80回王熙凤曾当面拿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对说笑,潜意识里有促成一对的期望。从王熙凤个人的利益出发,日后贾宝玉是要继承家业的,他的妻子对王熙凤而言尤为重要。不爱俗务又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对王熙凤继续当家是个利好。如是精通俗务又身体康健的薛宝钗,那就对王熙凤形成了巨大的竞争,此时的王熙凤未必有当初休病时,李纨、贾探春、薛宝钗三人暂管荣国府时的大度呢。

秦可卿死了

秦可卿死了,她死得突然,也死得必然。

在十二金钗正册中,秦可卿的戏份远超贾迎春、贾惜春、贾巧姐;也比贾元春、李纨的角色重要得多。可是,曹公却将她列入十二钗之未,曹公的文心在那呢?先请看她的判词与唱曲“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书中有那个少妇少女,能得到曹公如此严重的批评?贾府的败亡,好像秦可卿‘便是败家的根本’。曹公写的《红楼梦》是一群少女少妇的故事,并对这群少女少妇们大加赞扬,宣扬了极其尊重女性的思想,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然,曹公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未能完全褪尽封建社会对女性不公平的评判标准,在对待秦可卿的问题上便是一例证。秦可卿成了贾府的“红颜祸水”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有“红颜祸水”一说。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义无反顾地当了汉奸。竟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于是,可怜的陈圆圆就得为此分担,大部分吴三桂甘当汉奸的千古骂名。好像没有陈圆圆,吴三桂就不会当汉奸。陈圆圆,千古一冤女也!

纣王无道,缘于妲己,周朝亡国,罪在褒姒,最经典的莫过于吴王夫差与越女西施,正是基于“红颜祸水”的理念而设下这美人亡国之计。几乎每个王朝的覆灭,其过皆在女性。

杨贵妃被三军将士乱刀斩杀在马嵬陂,于是,三军将士才有了奋勇杀敌的勇气。这是不是正说明男性懦夫的一面,需要女人的血来祭刀?纵于声色的是男人,女人何辜?男人视美丽女人为尤物,充其量只是男人的玩物而已,杨贵妃死得冤,却没有人觉得冤,一个女人暴死如斯,诚可叹也,诚可哀也。

现在,秦可卿死了,她死得冤么?冤!可是,除了那个尚不知情贾宝玉,谁会为她的死流泪呢?贾珍的泪那是忏悔与内疚的泪,正是他的荒淫无度,导致秦可卿的不归路。

秦可卿死了,她死于贾珍的无耻。唐玄宗李隆基,夺子之妻,纵情声色,荒废国事,却被编成流传千古的凄美的爱情。无独有偶,同样有淫子妻之劣行的贾珍,也被部分红学家们考证为他们之间存在着爱情的可能。只是不明白,这种乱伦的关系有什么好美化的。

曹公没有走出“红颜祸水”的思维定式,他还不如一个畸笏叟,正是畸笏叟的权威建议,才对秦可卿的故事情节删除了三分之一,并在文本中对秦可卿的艺术形象重新定位,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备受精神折磨的,内心极其痛苦的女性形象。但是,曹公却没有及时把秦可卿的判词与唱曲改过来。

那么,当今社会还有没有“红颜祸水”一说?有!当然有!君不见,许多贪官的落马,许多富豪的破产,他们无不牙关紧咬恨恨地幽幽地说:都是这女人害的!这个时候怪起女人来了,当初与她尽得鱼水之欢的时候,是何等的开心、惬意。

二奶是可耻的,包二奶的岂不更可耻?令人讽刺的是,男人包二奶包的风光八面,到处狂吹(就像江南一粟找了一个情人一样,唯恐同类不知道),当男人的事业倒了,这笔账就算到二奶的头上,男人倒成了受害者,往往还能得到社会的认同。这算什么呀?干涸地狂笑……

秦可卿死了!虽然不能苟同曹公“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的观点,然而早早死去的秦可卿绝非一般的配角!也难怪政治影射说之部分红学家将秦可卿的艺术形象无限拔高,说其具有皇亲贵胄的神秘出身。刘心武先生更是独创秦学。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伏线众多,伏脉千里的小说。其书中人物的取名皆颇多玩味,更不用讲在情节上的安排了。可惜,这么优秀的一部小说,竟然是一个残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遗憾。然而为什么不这样去思考:也许就是作者故意为之的!小说写到了第80回,实际上已经写完了。

为什么?小说第78回是晴雯之死,第79回是贾迎春的误嫁。第80回是香菱受虐。就是说从第78回开始,《红楼梦》中那些形象丰满的人物,将纷纷谢幕!小说前期的一幕幕热闹场景,都将随着情节的发展,一个个惨然而去。再不会有海棠诗社了,再不会有菊花诗会了,再也不会有酒令之乐了。

死,对于红楼众儿女来说竟是最好的归宿。作者如何忍心写下去?读者又如何忍心看下去?正所谓“三春过后诸芳尽”啊!还是点到为止吧。整部小说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者上升一下角度,实际是一个事物由起始到发展到强盛到盛极再到衰亡的过程,这是一个客观规律。

作为十二钗之末的秦可卿有幸成了这个“点到为止”。她的命运与判词和唱词高度一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交待了结局的人物。那么其他的人物的命运呢?肯定也是高度一致的,这点毋庸置疑,所以秦可卿是所有人物的一个缩影。秦可卿的经历也是一个家族兴衰的缩影。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个在第13回就已谢幕的人物,如此地被作者看重呢?秦可卿在文本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首先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秦可卿代表了十二钗唯一有结局的人物。在文本中,有着与秦可卿相同功能的还有两个人:十二副册之首的香菱;十二又副册之首的晴雯。前者虽没有死,也离死不远了。后者却已经死了。她们分别是副册、又副册少女们的缩影。于是,小说至78回也就真的写得差不多了。

其实通过对秦可卿葬礼的奢华铺张,表现宁国府挥霍无度。秦可卿托梦给另一个聪明的女强人王熙凤,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了。

再次通过对秦可卿葬礼的细节安排,表现贾府办事不低调。秦可卿享用的棺木,谁的?犯了事的王爷用的。这是越制,犯大敬。贾政劝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那里听得进去!以北静王为首的诸官纷纷前来吊唁路祭,此系朋党!也犯大忌,就这两条。只要有人一参,那是要兴大狱的。

为了一个秦可卿,宁国府如此高调办理她的后事,埋下的隐患,实在是不可估量。及到后来,贾敬死了,反倒没什么排场,是不是宁国府的银子不多了?北静王等也不见了,是不是已经开始在避嫌了?这都是活人做出来的蠢事,贾府的败亡怎么能归结在一个弱女子头上呢?

误嫁中山狼的贾迎春

老实木讷的贾二小姐,人送外号‘二木头’,乃贾赦庶出之侯门女,诗词才貌均为上等佳品。

虽名列十二钗之中,但在文本中的戏份实在少得可怜。除误嫁中山娘之外,以她为主角的事件几乎没有,她在每次重大的场合与日常活动中均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属小说中典型的挥之即去,招之即来,却又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因为她毕竟代表着一类人。然,以她的秉性,如何会有与她有关的事情发生呢?

为贾迎春懦弱的性格立传是在第73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起因是乳母偷了贾迎春的累金凤作了还债的赌资,却隐忍不发。手下小丫头绣桔实在看不惯,欲告到王熙凤处,结果与乳母的儿媳发生口角,竟被刁仆说得好像贾迎春反欠了她们家的。

这位贾二小姐,连说了两次“罢,罢,罢”后居然一门心思读起《太上感应篇》来,不予理会,任人欺辱的避世态度着实叹为观止。把个绣桔气个半死!

贾迎春的首席丫头司棋,抄检大观园时,不幸把她和表哥的私情抄了出来。这是决不能留在大观园的,于是被撵了出去。贾迎春似有不舍之意,却是无可奈何,她不敢为司棋去求情,再次体现了她的懦弱。有时,懦弱竟然如此绝情!试想想,司棋的个性强烈,由她陪嫁过去,贾迎春的处境是否会好些?

俗语说: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贾迎春的性格决定了其个人悲剧的命运。且看文本中的人物对她的评价与定位,仆人兴儿:诨名是‘二木头’,戳一针也不知哎哟一声;邢夫人:心活面软,窝囊无能,不及探春一半;王熙凤:不中用;薛宝钗:有气的死人。至于伺候她的丫头媳妇“因素日迎春懦弱”,更不把她放在心上。平儿帮她处理刁仆欺主时用“好性儿”三字含蓄地对她进行评价。

贾迎春懦弱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其天生的因素,其后天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位自幼失去母爱的庶出之女,在贾府主子里毫无地位可言,除了贾宝玉之外没有一个亲人真正的关心她关爱她,她的父亲整日陷入酒色之中;她的兄嫂根本顾不上她;她的没有血缘关系的母亲邢夫人对自己的亲侄女都刻薄何况是她?孙女辈中,贾母最不喜欢的也许就是她了。她就像生活在繁华闹市的孤影不为人知。

于是,生活让她学会惊人的忍耐,她不会与任何人争高低,平庸是她的理想。她的长相较之其他少女如薛林两位明显差许多;她的文才也最差,却从未想过要写一首好诗出来与众姐妹们比比;她几乎不开口说话,说话也是令人生气的懦弱之语;她代表的是棋,按说应该对棋艺较之其他少女强,却也没有像三小姐四小姐那样突出写了她们的代表。姐妹们都有大姐贾元春的赏赐,独她没有她也不介意!

贾迎春的平庸是相对的,她生活在一堆优秀的少女之中而相形见绌,也这算是她的不幸吧。这直接导致她因缺少自信,而对自己的优秀产生怀疑。然而种种不幸都没能让贾迎春精神上有过痛苦。

她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大观园默默地傻傻地开心地生活着。正如她误嫁中山狼后,回到娘家时说的:“在园里旧房子里住得三五天,死也甘心了。不知下次还可能得住不得住了呢!”可见贾迎春对大观园生活的怀念。

但是,贾迎春没有能够挺过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不幸。那就是不幸的婚姻!她饱受恶棍之夫孙绍祖的虐待,很快她就死了。她是被虐待致死的!她的丈夫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根本不把她这个妻子放在眼里,更谈不上尊重了!颇有微词,就是一顿毒打。发展到最后竟被关进了柴房。可怜“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其实,男人娶了贾迎春这样的女人做妻子是非常幸福的。因为,这样的女人没有红眼病,凡事看得开,你只要对她好真心跟她过日子就行了,她对生活没有太高的要求。有了这样一个妻子,你也就不必为没有过上什么好日子遭她埋怨,而苦心孤诣地在职场打拼。这样的女人固然过分老实,处处吃亏,然而吃亏是福这样辩证的现实总是幸运地降临在她的头上,毕竟现实生活中谁会真正欺负老实人呢?

女人其实大多很可怜,自己的男人有本事,又守不住,早晚得弄出个二奶来。成了弃妇!反之,自己的男人没本事,日子又过得很清贫,啥也没有享受,白来世上一趟。贾迎春因先天的性格原因真正做到了与世无争。从这个角度看,贾迎春的懦弱性格未必没有优点。另外,这种没有性格的懦弱女人还可以不必刻意地去珍惜她,偶尔有过激行为也不会影响婚姻的稳定性,因为逆来顺受是她的强项。

逆来顺受的女人不一定懦弱,懦弱的女人却一定逆来顺受。贾迎春当属后者!现实中这类女性还真不少。于是,遇人淑与不淑就显得很重要。显然,贾迎春是遇人不淑的,她嫁给了恶棍孙绍祖。她是被她的恶棍父亲用5000两银子变相地强卖给了孙绍祖。而孙绍祖之所以是恶棍,还真就把自己的妻子当成了一件商品,肆意凌辱。在封建时代买卖婚姻是主流,妇女地位虽低下,真正虐妻的却也不多。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只能是掬上一把辛酸的浊泪,女人唯“捍而无智”方可勉强保住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就像夏金娃,捍得没有理智,捍得不可理喻。可叹的是,绝大多数的女人都是柔顺的、善良的、己巳不幸,还极富同情心,再加之,有比男人更强的忍耐力。这些优秀的品质,竟滑稽地导致了女性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中渐失应有的地位。想必这也是母系社会被公系社会取代的原因之一吧!

如今,男女平权了,孙绍祖之流的徒子徒孙们却仍大有人在,家庭暴力事件屡见诸报端,有一某县女县长,在外精明强干,一派女强人的形象,在家却饱受下岗之夫的老拳。诚可哀也!这不是侯门之女贾迎春的现代版本吗?贾迎春现象决不仅是一个个体,她代表的是一个群体!

妙玉参禅

自幼身体羸弱多病的妙玉,被迫进入寺院参禅悟佛,凭着天资聪慧,居然在佛学方面颇有“建树”。可惜,她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是文本中前80回妙玉的真实写照。

佛的教义是什么?我不敢妄下结论,我也得不出什么结论。我喜欢读佛经,研究佛理,却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盖因慧根太劣。但我知道妙玉的是明白佛的教义的,可惜的是这妙玉仅仅是理论上明白,虽参而未悟。佛教中有个经典故事,讲的是六祖慧能受衣钵的事,这故事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使我坚信:苦行参禅没有顿悟来得更直接,佛心更彻底。

世界上总有些事情让人费解,理论与实践严重悖离便是其中一例,最早的典故恐怕是‘纸上谈兵’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军事学的领域内学问可谓登峰造极,无人能比。然,当他统兵对阵时,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对敌作战中。结果一败涂地,让后人讥笑了数千年。

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将孔孟之道,程朱理学作为自己一切言行的准则,八股文便以此为大纲,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理论上都过了关的读书人,却有一定比例的读书人,满嘴的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做净做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试想,以科举取士的封建社会,如果读书人真的人人都领悟了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怎么会有贪腐之风呢?人人遵守自己的操行,政治岂不清明,社会岂不净洁。

修道之人修成妖道;参佛之人参成妖僧;学儒之人学成腐儒。这种事例比比皆是,真是一种讽刺。这不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悖离是什么?(一直以为政治动荡,社会动乱,民心向背读书人应负首责)

也许有人会说,像赵括这样的理论家可以去教学呀,与实践悖离也无大碍。是的,的确是无大碍,可如果赵括的人品有问题,那危害可就更大了。

前不久,本市警察学院的一名女教师身穿警服,驾车穿行在人行道上,车子碰到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也没有什么大碍,下车好好地向老太太赔个礼,道个歉也许就完事了。可这位培养警察的警察教师,一副官样派头,不但不道歉,还口出狂言!对理应被她保护的老百姓说:你不配和我说话。对前来调解的交警说:你得重新回到警校去培训。在电视中可谓丑态百出。真不敢相信,她能教出什么样的警察来?!好在这种现象只是个例,它并不影响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并不影响人类走向光明的大道。

妙玉是佛门中人,且深谙佛理。却对贾宝玉有点心思,最了解妙玉的莫过于邢岫烟,她就直指妙玉凡心未净!普度众生应是佛旨之一,除了那个自愿坠入佛门的贾惜春,我们没有看到妙玉普渡过谁,也没有看到她对谁宣讲过佛的教义。你看她在品茶的那段故事情节里,竟然扔掉了刘姥姥喝过的名贵茶杯,这使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你不配和我说话’这句话。盖芸芸众生同为一物,佛家所以不杀生。刘姥姥何污之有?妙玉何洁之有?这是妙玉没有参透佛法的地方。也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相悖。

高鹗在后续中,为妙玉设计了一个被强人所污的情节,大大淡化了妙玉的艺术形象。只在一个浅层面体现了‘俗洁何曾洁’,至于‘云空未必空’却根本没有去诠释。然而“洁”与“空”却是妙玉这个人物的两大主题。在未完的篇章里,妙玉肯定有精彩的故事,否则将妙玉放在十二正册,就有点过了。

妙玉是很年轻的,用现代的观点定义,还属于半行为能力的人,我们也就不必对她言行苛求过甚。她的本性是很善良的,好与坏的事物应该分得清楚,就算‘未必空’,但当个教师,她应该是合格的。

期待着妙玉真正了悟的那一天!

受回报的贾巧姐

贾巧姐是王熙凤与贾琏的女儿,也是金陵十二钗正册成员之一,她有两个与其他十一钗不同的地方。一是在前80回中,这个贾巧姐始终是幼儿,没有任何以她为主角的章回。二是她的判词与唱曲没有什么悬念,最是明了不过。书中有许多优秀的少女,比如薛宝琴,怎么就不在十二正册之列呢?偏偏安排一个小女孩在十二正册之列,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出身的高贵么,显然不是。也不存在凑数的问题。

文心独具的曹公自有其深义,不妨猜测一下:

贾巧姐的判词与接下来的《红楼梦曲》都一致地提到了巧得遇恩人,判词上说: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唱词上说:忽遇恩人,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世扶穷。

很显然,贾巧姐是得到了曾经受到母亲王熙凤接济的村妇刘姥姥的帮助与收留,才不至于在贾府败无后流落街头沦为乞丐或误入娼优之列。贾巧姐的结局在红学界几乎没有争议,不过是对是否嫁与板儿为妻,有不同的声音而已。在曹公未完的章回里,肯定有以贾巧姐为主角的故事。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对贾巧姐这样的命运安排,曹公的文心就是“劝人生济世扶穷”这七个字。

精明强干的王熙凤,在荣国府当家,几乎没干几件好事。她的原则是:先谋已利,才谋贾府之利。却与村妇刘姥姥有几分机缘,偶然接济了一下刘姥姥,这只是王熙凤举手之劳的事。日后,王熙凤却因此获得了一份天大的回报,给她的女儿带来了无限祥瑞。可惜,像这样的举手之劳,王熙凤做过几回?

王熙凤做人做事那是很绝的。贾瑞只是对她心生爱慕而心怀不轨,便将贾瑞给活活折腾死了。贾瑞之死,虽与王熙凤有关,却无王熙凤之直接罪过,毕竟王熙凤并非真的要弄死贾瑞,只怪贾瑞自取其亡!但尤二姐的死,罪责难逃!是其存心所为,可谓心狠手辣。贾琏偷娶尤二姐,尤二姐何罪,竟用借刀杀人之计迫使尤二姐吞金而亡。王熙凤是个大兴冤案的高手,为了3千两银子搭上了张金哥两条人命!

有道是:善恶到头终有报。王熙凤最终随着贾府的败亡而落得个悲惨的结局,如果没有她的得力助手平儿,在幕后帮王熙凤做些弥补的工作,恐怕王熙凤等不到贾府的败亡,即已报应己身了。

王熙凤始终未能成功生个儿子以续贾琏之香火,这是封建时代已婚妇女之大忌!至今仍在落后地区有这样的封建残余思想。如此,王熙凤恐怕就已经有点报应的意思了。

第61回,平儿就曾因王熙凤要处罚没有太多过错的下人而劝道:何苦来操这心!‘得放手时须放手’,什么大不了的事,乐得不施恩呢。依我说,纵在这屋里操上一百分的心,终久咱们是那边屋里去的。没的结些小人仇恨,使人含怨。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焉知不是素日操劳太过,气恼伤着的。如今乘早儿见一半不见一半的,也倒罢了。

曹公是喜爱王熙凤的,但曹公决没有隐瞒王熙凤的缺点,相反,对王熙凤的所作所为,大加批评。王熙凤一次不经意的接济,便荫及自己落难的女儿巧姐。通过这件事曹公想要告诫人们的是:人生得意时,应济世扶贫。当你有幸获得财富时,切不可为富不仁,用你的一点小钱去帮助那些与金钱无缘而陷入穷困的人们。

因此,曹公高调地将巧姐儿放在十二金钗正册内,也就不难解读了。

尚德不尚才的李纨

曹公笔下的荣国府二房长媳李纨,其定位是:尚德不尚才。

李纨的德,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其一,为人忠厚,性格柔顺。其二,恪守封建妇道。前者属于个人本性的范畴,无费言之必要。后者,却是李纨后天所受之教育的结果,值得说上几句。少年丧夫即默默守寡,专心育子的李纨,赢得了人们油然而生的敬意!表面上好像给人们的印象是简单而幸福地在贾府生活着。但是,当夜深人静,独卧床帏的时候,又有谁能够体会年轻的李纨内心的那份苦楚。

人生有三大不幸,其一是老年丧偶,是相对于封建时代的男性而言的。对女性来说,少年丧夫才是人生之大不幸也!封建时代的女性一旦改嫁,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担心自己死后,被阎王劈成两半,一夫一半。于是,她逢人便问:人死后真有魂灵么。给活着的祥林嫂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最终也就在这种痛苦中悲惨地死去。因此,在那个年代,妇女丧夫,改嫁与不改嫁都是痛苦的。这是封建社会赠给封建时代丧偶女性的一份厚礼。这样的德还什么现实的意义?还有什么值得推崇的?

所谓李纨的才,应该具体是指才学与才能。前者,大观园的众姐妹们结社吟诗,李纨是社长,不是因为她有比其他人更高的才学,而是因为她身份的特殊性。带好小姑子们,是李纨平时的工作。姐妹们在长嫂李纨带领下生活得非常开心,因为她并不是一个很古板的人。李纨有时也会作上一首诗应个景儿,但与其他的女孩比起来,显然不在一个层次。这是附合曹公对李纨尚德不尚才学的定位的。

后者,却不尽然,也许曹公认为李纨并没有管理庞大家族的才能。可是,曹公却在不经意间把李纨定位成一个具有现代特征的“总经理”级经营管理人才。作为一个总经理,其专业能力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其必须具有战略上谋划能力,并引领着企业逐步实现其为企业制定的美好愿景。李纨似乎做到了!

文本中虽找不出有关李纨这方面的片言只语,但却能在她的一言一行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比如她作为三人领导小组的组长,对贾探春一系列改革措施非常支持。专业管理能力很强的二把手贾探春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核心与推动者。李纨有放手让二把手大干的魄力与容量,试想想如果贾探春在王熙凤的手下,却未必有充分发挥贾探春才能的机会。嫉贤妒能几乎是人的通病,每个人多少都有点。

在她的领导下,她的班子是民主的、团结型的。于是我们看到,在李纨短暂的管理期间,比人人皆知的女强人王熙凤管理得更好。这难道不是李纨的一种才能吗?如此,“不尚才能”好像站不住脚了。

李纨还有出色的教育才能,儿子贾兰很优秀。由于种种客观原因,长孙媳没能当家。李纨却没有任何微词,这是她做人的智慧。她得到的好处不会比不甘寂寞的同样没有当家的长房媳妇邢夫人少。而邢夫人是以牺牲名誉为代价的,李纨却是贤惠有加,符合封建时代贤妻良母的一切标准。没能当家,却未闲着。有贤惠之名的她成了贾府小姐们的师长,整日带着她们识文断字、针织女红;还教她们如何明理、做人、管理家政。贾府的小姐们不像男性那样纨绔,她们个个优秀,这是李纨言传身教的结果。

如此,李纨未必无才。何况,德与才那个更重要?恐怕所有的人的答案都是德吧!有德无才的人一旦掌权,手下有才的人,定会看在其人品的份上,充分发挥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做出业绩,以回报有德的上司。有才无德的人一旦掌权,手下有才的人统统被其排挤,只留下一些平庸的员工,还有他自己一个人独撑的局面。要知道工作可不是一个人干得来的,只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才会出业绩。

贾府让有才少德的王熙凤当了家,是否加速了家族的败落?而如果换上有德少才的李纨当家,贾府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恶繁悦朴的贾元春

不知为何,近乎完美的贤德淑妃贾元春,竟被部分红学家考证成近乎反面的角色。将她定位为封建势力的后台老板,一个一心往上爬的功利女人。诬贾元春是秦可卿真实身份的告密者,正是贾元春的“揭发”才导致了秦可卿的被迫自杀,给贾元春套上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怎一个“冤”字了得。又在续书中成了宝黛爱情的破坏者,平心而论,深爱弟弟的贾元春确有这种可能,但却未必是她的意思。

贾元春地位极高,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几近巅峰。然其为人处事却很低调,以悲情格调为主的《红楼梦》,贵为皇妃的她并不是幸福的,且不说一入宫门深似海,将人的亲情残忍隔绝的灭人伦的宫廷礼数。就贾元春个人而言,她应该比其他的宫女幸运得多,至少她得到了皇帝的临幸,且凭着才德被封为妃。提升了自己的地位,为家族赢得荣誉。大多数宫女别说临幸,甚至一生没有见过自己的“老公”。

工于心计的慈禧,当年还是个秀女的时候,私下用银子贿赂侍候皇帝房事的太监,让侍候皇帝房事的太监从中做点手脚,希望得到皇帝的一次临幸,从而改变其个人的命运。慈禧的目的达到了,她不但被宠幸,还幸运地留下了龙种,生了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同治。为实现她在政治上的抱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相信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不甘寂寞的宫女比比皆是。只是成功者凤毛麟角!

贾元春却是一个甘于寂寞的女孩,她对这一切根本不看重。她向往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她对家人似埋怨地说:当日即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她用了“见不得人”四个字来形容她目前所生活的居住地,可见她对宫闱生活的厌恶。然而命运总有造化,以诗才见长不争宠的贾无春,却圣眷隆重,她被封为贤德淑妃,大有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意思。可惜“虎兕相逢大梦归”。命运又在无情地作弄她!

这也许就是贾元春早逝的原因吧!很显然,她的判词明确告知她卷进了一场政治斗争。她不是一个追求荣华富贵的人,虽然她正处在荣华富贵之中,一个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对荣华富贵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贾府为了迎接贾元春归省,大兴土木建造大观园,并没有让贾元春很开心,相反,对这种奢靡的作法持批评态度,几次叹息太过奢华了,无奈自己是个晚辈不好有责备之词,这是贾元春的美德之一。

把亲情看得极为重要是贾元春的另一美德,尊长爱幼的品质在她的身上有很完美的体现,对待长辈们尤其是贾母极其孝敬,贾府将她送进宫中(有红学家们认为贾元春是贾府的牺牲品),她也绝无一丝一毫的怨意。她爱护自己的弟妹们与晚辈,自幼便是贾宝玉的启蒙老师,对其他的三春也是呵护有加。

同父同母的弟弟贾宝玉是贾元春最最牵挂的,她对这个活宝级的弟弟倾注了许多的爱。从小,她就亲自教贾宝玉识文断字,其情状如母子,对他的期望很高,时常从宫里带话出来,勉励好好读书。从她的角度出发,她当然希望贾宝玉的妻子,身体健康懂得世俗生活而又知书达理非常漂亮。所以,在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二选一中,她当然选择薛宝钗。于是,在前80回,她确有引导贾宝玉与薛宝钗走到一起的言行。如元宵送礼物,贾宝玉与薛宝钗两个人是一模一样的。而林黛玉则与其他三春一模一样。

贾元春对下层民众的宽容与博爱,又是她的另一个美德。第18回,对龄官的拒演,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并嘱“不可难为了这女孩子,好生教习”。贾元春的这些美德充分表现了她近乎完美的人品与性格。她的才学品貌更是没得说,她是凭此而入宫的。这是个永远也不会成为鱼眼睛的杰出女性。反观我们当今的社会极小部分官太太们的所作所为,老公成了贪官,她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贾无春的悲情色彩,不是因为她卷入政治斗争而早逝,而是通过这个典型的大富大贵者,折射宫廷女子的悲苦辛酸。

远嫁异域的贾探春

远嫁异域的贾探春,人品、才貌、诗情均与钗黛湘等极品少女不分伯仲。除此之外,贾探春还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之才,她的情商明显高于其他的少女,最难得可贵的是她有做事公道的作风;刚直不阿的人品。这点与同样有济世之才的王熙凤不同,王熙凤无疑是个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员,而贾探春是则必然是刚正不阿的治世之能臣。无疑,贾探春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她有勇有谋敢于担当。

曹公给了贾探春极大的表现其个人才华的机会与舞台。贾探春不辱使命,以她为核心的三人领导小组在治理荣国府时,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改革。她没有让重用她的人失望,更没有让读者失望。她应该与贾兰一样,是曹公的希望,是败落后的贾府的希望。贾探春则多了一层含义,她还是众女儿的希望。然而贾探春也是进了薄命司的少女,她纵有自强自立的信念,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贾探春被迫远嫁了,我们无从知道她是如何被迫远嫁的。相对而言,觉得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对贾探春结局的诠释更接近事实。南安郡王兵败被异族掳去,朝廷决定议和。于是老规矩,送个女人过去美其名曰和亲,实为人质。然而皇家又有几次是真正把自己的女儿送过去的?于是,南安王妃跑到贾府来,认了贾探春作干女儿,封了个公主,就拿她去换回被俘的南安郡王了。贾府敢怨不敢言!

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占花名行酒令。据说,此皆预示着各人的未来。贾探春掣得一支杏花,上写“瑶池仙品”四个字,有一句唐诗:日边红杏倚云栽!又有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再同饮一杯。众人当场笑说:我们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再结合薄命司贾探春的判词与唱曲。贾探春应该是成了异族的王妃了。注意,她得的签是“贵”婿,而非“佳”婿。

贾探春的悲情是相对贾府而言的,贾府无端滩上和亲这样的一件事,实为皇命难违。远嫁贾探春当然是不得已的。贾探春之所以悲情是整部小说悲情格调的思维定式在主观上妄下的定论。其实,就贾探春个人命运而言,除了故土难离而又难归故土之外,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贾府势败乃必然,届时,她又将何去何从?远嫁异域也许就避开了。凭着贾探春的才干与聪敏,相信她在异域定有一番作为!

“一帆风雨路三千”,贾探春无奈地告诉亲人,踏上了她的和亲之路。试看历朝历代,素有“和亲”的政治运作模式,有许多的“和亲”女子远嫁异域,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也在“和亲”之列,她们成为政治牺牲品的同时,也为民族的大融合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如汉代匈奴单于及诸王的瘀氏,汉室刘姓公主居多。当匈奴人终于跑到中原来建立后汉国的时候,他们着汉衣、说汉语、行汉礼、用汉文,为了表示正统他们使用汉姓,刘姓。他们自称为刘邦的子孙,其实不必自称,他们也确与刘邦有着血缘上的关系。他们也最终成了汉民族的一部分。

这些和亲的公主们以及嫁到异域去的女子们,对汉文明在异域的传播功不可没。著名女诗人蔡文姬被掳到匈奴后,也成了王妃,并生儿育女,饱受战乱之苦的蔡文姬,这段生活经历居然是其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候,她的名气与诗歌在草原上广为传播。终于也传到了中原,她又被同是文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赎回了中原。最著名的也许是唐朝的文成公主,她直接影响藏民族生产生活。

我们无法知晓,贾探春到底嫁到了何方异域,但从她的判词中至少提供了三条这样的信息:一、她的远嫁一定在异域,否则不会是风雨路三千,骨肉家园齐抛闪,泣立江边一梦遥了。二、与死无关,也即没有什么悲惨的命运等着她。三、“江边泣立”大概此异域是近水的地方。

雄才大略,恨不男儿身的贾探春,嫁到异域将会作出一番怎样的事业来呢?

出家为尼的贾惜春

原应叹息,这是《红楼梦》中对分别代表着琴棋书画这四样传统文化的贾姓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集体诠释。如此,贾惜春虽为次配角,但从整体上讲她也代表着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看到这样的诠释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其实,这四姐妹的命运,怎一个“原应叹息”了得!

大姐贾元春据说死于宫廷之变,死得莫名其妙。就算不死,一心向往民间生活的贾元春,一入宫门深似海,她也未必幸福。最惨的莫过于老二贾迎春,竟误嫁中山狼,羊入狼嘴,虐死于中山狼的兽爪之下,死得惨不忍思。老三贾探春的远嫁,对贾府而言,无异于死去,却恐怕是结局最好的一个。

“独卧青灯古佛旁”的贾惜春,一声叹息,竟也是无限怅然。是什么原因让一个青春美少女斩断烦恼丝,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寺庙?王国维说《红楼梦》中真正超脱的只有三人:贾宝玉、贾惜春、紫鹃。贾宝玉家遭大难,从天堂到地狱,真正超脱有这可能;紫鹃是续书中的事;贾惜春却未必是真正超脱。

排行第四,年龄尚小的贾惜春,是宁国府贾珍同父同母之妹。这点与贾迎春、贾探春不一样,她是嫡出之女,虽是宁国府的却是在荣国府的贾母身边长大,按说应该会有个好的归宿。可惜缺少母爱父爱的贾惜春自小养成了孤僻的性格,避世的态度。她冷眼看物,冷心待人。一心向佛,却不普度众人。

柳湘莲说:你们东府(宁国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于是他错失了一个与宁国府有关联的好女子、奇女子。他也因此得了一个冷面郎君的绰号,他的这个‘冷’与贾惜春撵走并无多大过错的自己的贴身大丫头入画时,所表现出来的‘冷’,可以说都是宁国府太不干净而声名狼藉的产物。

既然同出一辙,我们就不难理解,贾惜春很意外地撵走入画的行为,更不难理解对其嫂子尤氏的一番冷言厉语。出身于宁国府的贾惜春,很耻于她是宁国府的。这点在她的言词与行为中,表现无遗。她不明白,出淤泥而不染的道理。遁世思想很自然在她小小的年龄里根深蒂固,没有人去正确引导她。她就像一个聪慧的孤独的现代女孩,整天孤独地画着她喜欢的东西,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样的了悟有几分是真正超脱?之所以撵走入画,她自己讲得很明白,意在与肮脏的宁国府划清界线。可惜,她并非生活在真空里,荣国府也不是一块净土,就连大观园也会出现黄色的物品。那么寺庙就是她最好的去处!只是寺庙未必也是干净的,你看那个讨厌的净虚,还有她玩得很好的朋友智能儿。

前者几十年的修行仍是凡心未了,经常出没于达官贵人之家。出家人居然管起世间事,替人家摆平官司,制造冤假错案,她也无非是从中捞些中介费,弄得张金哥与守备之子双双殉情。后者自小在尼姑庵长大,人生变数不多,谈不上有道行。她与秦钟产生爱情,是情理又非情理。说她在情理之中,毕竟两人都处在情窦初开的年龄,男欢女爱很是正常;说她并非情理之中,是因为她的尼姑身份。

这就是佛门净土之地!真不知贾惜春将来会在何处安身?何处才能满足她精神洁癖的需求?但凡人都有与不幸命运作抗争的天性,目的只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些。贾惜春遁入空门,很难说这是一种抗争。她没有给自己过上正常人的生活的机会,却是不争的事实。也许她丧失了这种天性,归依佛祖,是她最好的选择。如果有一天,贾惜春真正的了悟了。那么,天地间处处是净土,她也就不必出家了!

贾惜春善于绘事,这是她最为出彩的一件事,因为她代表的是绘画。这么多的姐妹,贾母独知道贾惜春会画画,足见她画画是有名声的。于是,贾母点名要她把大观园画出来,只懂得写意画法的贾惜春,勉强应承下来。然而,这项浩大工程却没有下文。大多数读者认为,此画基本上是流产了。之所以流产,原因是不懂绘画的贾母瞎指挥。

同类推荐
  • 乐嘉:谈笑间

    乐嘉:谈笑间

    《谈笑间》乐嘉最新作品,嬉笑怒骂,乐嘉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风趣犀利的文字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婚姻、家庭、职场等方面的独特见解。本书在帮助读者认清自己读懂别人的同时,也给大家展示了一个包含性格色彩在内的,充满智慧与个性的百分百乐嘉,是乐嘉最好的代言产品。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且介亭杂文——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这样的人也该千载难逢

    用一首歌的时间来纪念一个人用一盏茶的冥想来回忆一个人,我坐在菩提树下静静地观望,流年在我和他之间只打了个照面前世,今生,来世菩提树下红莲花静静绽放开合之间佛光闪现
  • 繁星·春水

    繁星·春水

    冰心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女作家。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在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她是最早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之一,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人,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冰心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其代表作《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曾多次入选小学课本。小说《小橘灯》,诗集《繁星》《春水》更成为永恒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热门推荐
  • 旷世奇缘:狐君在身侧

    旷世奇缘:狐君在身侧

    霍:寒逸,该起床啦。白寒逸:好,思思你帮我换衣服吧。霍:真的吗?白寒逸(突然醒来):滚,谁让你进来的。霍:不是你让我叫你起床的吗?白寒逸:我是叫思思帮我。霍(汗):我和她还不是一个人。白寒逸:谁说的,你们男人都是贱人,思思才是我的好姐妹。做人难,做妖更难,而且阻碍的还不止一个。各种鬼和牛头马面是常客;猫妖,千年僵尸成室友;再加上隔天拜访的各种妖怪同道……请看狐妖霍胜怎样寄人篱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萌宝碰瓷:爹地,你出局了

    萌宝碰瓷:爹地,你出局了

    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她深陷出轨门,渣男假闺蜜双双联手,她痛失母亲遗物与父亲公司,更在雨夜被丢出家门。五年后,她牵着萌物正太霸气回归,从南家大小姐摇身一变成为亚洲首席执行官,更有萌宝出动,碰瓷总裁拐来撑场面。某总裁眉心微挑,一手扣住南珺琦的细腰,低头靠在她的耳边,低声呢喃:“出场费结算下。”
  • 造梦魔方

    造梦魔方

    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人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于是随着医学发展,诞生了一个新兴行业:梦疗师。什么叫梦疗?不打针,不吃药,躺这陪你来睡觉。用做梦的方式治疗,哎哟这叫梦疗。……卢海波在无意中,应聘进了这样一个梦疗团队。平凡的死宅,怎样将人生巅峰的梦想变为现实?这一切,尽在“造梦魔方”。
  • 金阳下

    金阳下

    余奎吾静静地看了一眼太阳,耀眼而又明亮,然后他低下头,给自行车开锁。
  • 斗罗之玉清乱

    斗罗之玉清乱

    斗罗大陆,瑰丽而又神秘。一少年穿越斗罗大陆,觉醒诡异武魂。九个魂环,九个世界,放长线钓大鱼。三个名字,几段经历,斗罗,诛仙,封神,狐妖小红娘……他将如何书写传奇?
  • 闯塔记

    闯塔记

    根据主视角不同,又可以叫《书生奇遇记》,《小蝌蚪找妈妈》,《认祖归宗》等等等等。总之就是一行人冒险打怪的故事。作者寄语:在充分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我决定更新随缘。
  • 我是你的文艺复兴

    我是你的文艺复兴

    “我觉得这个世界一点对我一点都不友好。”“为什么?”“但是我又觉得很不错。”“为什么?”“因为我还有你呀。”
  • 刺客转职

    刺客转职

    如果我能掌握时间,是否就能够改变一切?身为魔法师,既然被刺客所杀。重生后,我就成为刺客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