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2200000004

第4章 在废墟的底色下,重新审视生活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在先哲们的情怀和视野里,人与人、人与天之间的和谐共处就是天地间最奇妙的乐章。在疯狂追赶西方现代化的进程中,四处奔波的人们几乎忘记了古人的遗训,忘记了亲情、友情、道义的意义,以及生命本身的重要性,而恰恰是这些东西,给了人们一次次在绝望中复苏的力量。先贤对大同世界的设想、对人际的看法,随着岁月的流逝被打磨成了圆润的智慧琥珀,在现代社会依然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寻找家庭伦理中的人性光辉

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

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

家,一个简单的名词,却承载了太多的坚强与信仰;

家,也许是简陋的草屋,却可以风雨不动安如山;

家,一份永恒不变的情感……

劫难往往会使历史定格,同时也定格了家这个因素。隐藏于日常生活中所有习焉不察的争吵、告别,似乎都因为灾害的突如其来而变得意义非凡。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家庭伦理和亲情、爱情,在灾难带来的悲伤与绝望中,一一呈现给世人。

1976年唐山地震,距离唐山市区一百公里外的小镇上,一位少年因为父亲没有在他的作业本上签字而恼怒,赌气睡觉。地震来临时,全家人都忙于逃命,当父亲发现小儿子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向儿子的小屋冲去,在屋顶塌陷的那一刻,将儿子护在了身下。

在灾难中,情感是人们得以重新站起、再次团结的重要因素,而亲情则是家庭的核心凝聚力。无论是在地震灾害,还是在其他灾祸之中,家庭永远是人们心灵和肉体的归宿。不管从理论上把家庭归为社会的最小细胞,还是把它看做风雨相依的小世界,对于家庭的描绘,最真切可感的就是北宋苏东坡的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苏大学士一句话,触动了无数人的情思和哀思:“家——人类灵魂和情感的归属与安顿!”

我们在灾难中看到了亲情所展现的人性的一面,同时也要对现代生活家庭观念的薄弱进行审视。电视上播出的有关亲情的公益广告,例如以“多回家陪陪父母”、“多陪陪孩子”等为主题的广告不在少数,它呼吁人们重视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同样也说明了现代人对于家的依恋明显淡薄。

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之下,人们往往“披星戴月”,忙得不可开交,甚至与家人同饮共酌的时间都在打电话商谈公事。然而,一些天灾人祸等不幸事件发生后,许多人面对天人永隔,流下了痛苦的泪水。

回想中国古代,家庭生活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传统道德以亲情为情感核心,以伦理道德为外在强化手段,用“三纲五常”等礼法构建起各种人际关系。亲情关系的构建和家庭伦理观的塑成,让中国人非常注重家庭关系,对于家庭的看重往往高于一切,这就是中国人总讲“家和万事兴”的原因。

当代人们追求并实现了个人的独立、自由等价值,并产生了社会进步和更新的动力。但同时,由于个人本位观念改变了社会的基本要素,也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人们有时会厌倦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涣散,人与人、家庭与家庭之间交流甚少,家庭成员内部缺乏责任感。子女在成家立业之后,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责任感更加淡薄,亲情链条不断松动。人们对亲情、家庭和社会的疏离有时让人难以理解,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变得更为“现代和先进”,以推崇个性和叛逆为荣的年轻人都以不被家庭约束而自豪。然而,亲情就真的如此容易被拒于人们的生活之外吗?

1925年,主持发掘埃及吐坦卡蒙陵的霍德华·卡特,打开了3300年前埃及国王的金棺。人们惊奇地发现,年仅18岁的国王木乃伊额前放着小小的花环,这是年轻的皇后送给亡夫最后的礼物。皇室奢华的陪葬品举目皆是,但没有一样能比得上这几朵枯萎的花带来的温暖。3300年的时间,仿佛从昨天到今天一样短,花可以枯萎,可是爱永远新鲜而动人,任何世俗的名利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此时,爱情与亲情的力量,仿佛感染了所有对家庭情感漠视的人。

在被无情的地震深深埋葬的人群中,恐怕有很多人都曾经为了签一笔生意而忽略了和家人的晚餐,很多人为了跑一份订单而忘记了亲人的生日或者重要的纪念日,很多人也许会因为父母的管教而离家出走……这些人,在地震的一瞬间会想些什么呢?他们中的幸存者有机会可以对着亲人哭泣,倾诉对亲人的爱和对自己的责难。

汶川的一场地震,让太多忽略亲情和生命的人们翻然醒悟:如果上苍能够给人们一次重新生活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人为优越的物质生活而完全放弃家庭。这人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亲人的平安和健康。灾难,令人们重新回归了自己的世界,开始不断反思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关系。

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情最为重要,一个是事业的发展,另一个就是家庭、婚姻和感情的幸福。卓越的人生是事业和婚姻、家庭都成功的人生。一个家庭生活糟糕透顶的人,也难以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就。“家是避风的港湾,美丽的天堂”,家会给人带来无限的快乐与欣慰,每个流浪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都难以形容。家,始终是人一生的归宿。21世纪是开放而多元的时代,中国人的家庭呈现出不同的面孔,这其中有传统的顾家思想的延续,更多的是现代的气息——背井离乡、亲情淡薄。人们对亲情有始终如一的执著,也有一些短暂的迷惑、困扰和忽略,但是,无论人的情绪如何变化,总是渴望温暖幸福的家庭。

今日谈家庭伦理、家庭情感,不是简单地重复古人的伦理道德观,而是说我们提倡在重视个体价值观的同时,应该考虑融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要素,吸收家庭伦理道德中的精华部分,确立富有责任感、义务感并尊重个人价值的新型家庭。惟其如此,才能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找到新的平衡点。

花开花落,给生命应有的礼遇

巴尔扎克曾说:“厄运是一座深不可测的宝藏。”如果灾难真的可以变为财富,恐怕也是因为改变了世间最为宝贵的生命。它虽然带来了死亡的阴影,却让更多的人变得坚强,重拾对生命的热爱。

每一次灾难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都是不堪回首,而对于旁观者来说,也是目不忍视、耳不忍闻。2001年9月11日,当美国纽约世贸大厦被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包围之后,许多人因为无法从高楼上逃出来,而选择了坠楼。在下面仰观的人群发出了惊呼声,有人甚至号啕大哭,呼喊着消防员:“救救他们!”对于陌生人的不幸,很少有人“幸灾乐祸”,而是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和怜惜;而人们对于那些在灾难中身亡的人所给予的尊重和沉痛哀悼,更是发自内心的沉痛。这是人类对生命的应有礼遇。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渐渐开始忽略对生命的珍视。如今,中国慢慢地步入老龄化社会,“老而无用”的思想潮流暗中涌动,尊老敬老的风尚在人们的思想道德中略有淡化。“老人是负担,要被照顾,要承担赡养的责任”等观念抬头的后果,就是遗弃老人、虐待老人事件的发生。亲情的疏离,割断了家庭成员的情感纽带。对于那些生命蜡烛尚未旺盛燃烧或者已经步入尾声的弱势群体,人们越发忽视,而把目光全部投注在年轻人和财富的身上。然而,当一些重大灾祸突然来临的时候,例如中国的汶川地震,不管遭遇不幸的是什么人、年龄多大,在那一刻都是平等的。人们能帮则帮,能救出一个算一个,无论这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如何。劫难在此刻成了人们重新审视生命价值的触发点。

今天,世界各地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灾难以及中国在2008年经历的各种灾害,给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受难的不管是耄耋老人还是初生婴儿,只要是生命,都值得我们付出所有。

“老”,意味着生活上需要照顾,但不代表失去生命的价值。老年人的经验和阅历非常丰富,很多老年人不但不应该被人们忽视,反而应该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并获得更多的尊重。“花开花落年复年”,人终将变老,就像自然界的四季交替一般,它是人类社会最自然不过的流程。每个老人都曾年轻过,每个年轻人都会经历垂垂老矣的那一天,对于长辈的赡养和尊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起来,并且要作为一种精神继承下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先哲们曾用自己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为生命和理想搭建了尊重和肯定。远在孔子时代,人们就对美好的“大同世界”有了精妙的想象,“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先贤们的眼中,人是没有区别的,在他们心中的大同世界里,生命可以得到平等的尊重,老人是全社会的老人,孩子是全社会的孩子。

也许有一些古训于现在而言是桎梏,但还有一些曾经被古人珍视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对于现代人依然价值非凡,它们在历史的行进中被忽略了,而当不幸降临之后,沉积于一代代人灵魂深处的可贵思想重新焕发了生机,以新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便是对于生命的尊重。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在他的诗歌《愧对一切死亡》中这样写道:“死者不是一位死者:那是死亡。”一切生命在面对死亡的一刻,都应该感到羞愧,因为活着的人“瓜分”了死者生和富有的权利。

汶川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沉痛感,我们也在一次次历劫之后,变得越来越清醒。同时,人们对死亡与生存的看法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在对儒家“乐生不死”思想进行“逝者如斯”的悲情感叹的同时,用道家的“生死自然”宽慰生者受伤的灵魂。老子曾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我们用爱和悲悯哀悼一切逝去的灵魂,用“生与死都是自然常态”的理念来安慰生灵——“好好活就是对死者最大的怀念”。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对生命的敬重。

在对生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礼遇的同时,因为有了对死亡充分的敬畏,很多人改变了对弱势生命的歧视和蔑视。在颓然倒下的众多亡灵前,人们不但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也开始不断重树生活的勇气。

英雄的平民化

“如果一个人仅仅想到自己,那么他的一生里,伤心的事情一定比快乐的事情多得多。”俄国作家马明·西比利亚克这样看待自私自利的人。自私会使人变得渺小,而奉献往往会让人成为英雄,尤其是在危难时刻,英雄产生得尤其迅速。但是在对英雄崇拜无比的时刻,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些只顾自己的人,不但他的内心会受到源于自身的煎熬,同时也会让他人产生不快。

无论世界其他国家还是中国,其古代的创世神话多出自天灾,而英雄式人物总是突然降临,带给大地和平,然后成为人类的祖先。灾难深重的时期,往往是人们呼唤这种英雄的最迫切时刻。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期盼从未停止过,对舍己救人的英雄总有割舍不掉的敬佩情结。

当然,历史上更多时候,人们习惯把眼光集中在那些驰骋疆场的将军、战士们身上,此时道德和英雄的对接呈现固定化。而今,人们对于英雄的看法已经脱离了“偶像崇拜”,充满了“平民色彩”。人人都可以是英雄,只要他舍己为人,救灾救难。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篮球明星姚明和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一起走在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前面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旗手是姚明,他的身旁站着一个小小的身影——9岁的小林浩。在汶川地震发生的那一刻,他冲进教室背出了同学,因此受伤,被授予“抗震救灾小英雄”的称号。灾难发生的一刻,只要有心助人、勇往直前,年龄不会成为考量英雄的标准。

耄耋老人白芳礼,90多岁仍然蹬三轮车赚钱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孩子们圆了上学梦。他从74岁开始蹬三轮,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捐款35万元,资助了300多个大学生。他为学生们送去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自己的双腿蹬出来的。这位老人在2004年、2005年连续入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

在中国,不管都市乡村,不管大街小

巷,“英雄”处处都在,而他们能够在危难之时不惜一切代价去救助别人,全发乎于心。

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追求物质利益高于精神收益的时代,我们原以为曾经被先哲们津津乐道的美好人性已经衰微,而实际上,这些新时代英雄们的精神,穿越古今,和古老的精神产生了奇妙的对接。他们不仅印证了人类灵魂里永存的仁爱和高贵,也为传统文化的帝王将相英雄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曾经被“极端快速的现代化”所遗失的各种传统道德观念渐渐被人们拾起并重新获得尊重。

变故是对人道德感的一种考验,而这种考验往往更能激发人的道德感,特别是在重大灾难面前。例如,四川震区监狱系统的工作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带领成千上万的服刑人员撤离灾区,犯人无一逃逸、伤亡。人们在面对灾害时所表现的畏惧,逃生、求救时呈现出的千姿百态的情状,因为在“情理之中”而得到尊重。在遭遇灾难的情况下,为保命而逃生纯属自然反应,然而有些人却借怕死、受伤等理由,弃他人于不顾。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以德服人”,在现代更推崇法治和德治相结合。虽然时下很多外来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但传统道德和文化有着随血液不断流传的特性,也许短时间内它会被外界的影响所遮掩,可一旦临危受难,总会呈现出原有的状貌,并焕发出新时期的魅力。

灾难的考验令中国传统道德中所提倡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高度的尊重和提倡。死并不可怕,关键是要重于泰山而非轻于鸿毛。有人认为灾难和英雄是一对孪生子,因为英雄的境界、气度和风范恰恰在灾难面前才显得非同一般,人的道德良知在这个时候才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在“五四”新文化时期,曾经被激进主义反复提及的“中国犹如一盘散沙”的说法,在中国近些年来应对各种灾害的做法面前,受到强有力的反驳。中国人所固有的勇敢、坚强和互助的美德在灾难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从精神层面讲,民众所体现出来的无畏气魄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此刻,传统道德的优秀层面得到了重塑,绝大多数人实现了向正义的靠拢。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灾难中某些被私利所主导的“突发事件”给我们的教训。

同类推荐
  • 北伐

    北伐

    将门之耻,以战来雪。臣子之恨,胡血来灭。穿越古代,看赵轻如何驾坦克,踏破贺兰山缺!
  • 清史通俗演义

    清史通俗演义

    本书是以史实为主线,叙述了清朝的如何兴起与如何衰亡的全过程。
  • 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

    血战天下:湘军征战史

    湘军,中国近代史上令中外侧目的一支武装力量。在中国命运正值日落西山、清朝政府岌岌可危几乎难以为继的时候,湘军的出现可谓给清朝廷打了一剂强心针,它不仅是清朝廷稳定国内政局的指望,更是清朝廷对外作战,维护统一大局所倚靠的力量,由此,晚清朝廷也隐约有了中兴的气象。同时也是这支军队,铸就了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等人的中兴名臣的地位。本书运用丰富的史料,全面讲述了湘军内战、外战历史。内战主要包括湘军与太平军、捻军的血战,外战主要包括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等湘军与阿古柏侵略者、沙俄、法国、日本、德国等外敌的斗争。每一场战斗都具体可感,人物描摹都有血有肉。同时,本书从人员构成(兵归将选,兵为将有)、练军理念(讲军纪、重思想教育)、战略战术(以静制动)、人文性格(湖南人霸蛮性格)等诸多方面对这支“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极富特色的武装力量进行了深入和立体的解读。杨度曾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这正是对湘军的忠义、铁血、善战的一个极为到位的注解。
  • 大明朝之扬州1645

    大明朝之扬州1645

    这小说讲述古代战争,有关战术和战略。....国难方知有赤子,临死才懂报国难。烈火丛林蹈白刃,刀剑大伤绵甲寒。饥渴累乏身归野,雪落霜冰魂归天。.我,收藏意大里亚怀表,表针转到1644,是崇祯十七年,燕都沦陷,明朝灭亡了。我观摩大明疆域,沉思从凤阳皇陵出发,到扬州府城,要几天时间?一个月后,我麾下兵卒违反军法,部属抗令,怎么办?两个月后,北方难民求救,藩镇虎眈在侧,幕府如何抉择?十二个月后,扬州军情告急,幕府已是沉没的太阳。我临危受命,以幕府大将军之身,节制江北。1645,弘光元年,南明的小朝廷灭亡了。..一年的时间,有十二月,三百六十天,四千三百二十时辰,一万七千二百八十刻。怎么样,我才可以,确认时间呢?
  • 换个角度读史记

    换个角度读史记

    《换个角度读史记》突破了《史记》原典的纪传体模式,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加鲜明,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二个章节:三皇五帝、夏朝风云、殷商时代、西周时期、春秋争霸、战国称雄、扫平六合、大秦帝国、楚汉相争、西汉初兴、汉朝盛世、汉武雄风,以期给读者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在编排体例上。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展开。在内容上,本书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语言上,本书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使当代的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热门推荐
  • 洱海绝恋

    洱海绝恋

    一位心内科教授和女富豪的生死绝唱割肝救妻也没能挽救妻子的生命,天人相隔,他却选择了生死相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迭梦千秋

    迭梦千秋

    有句诗是这样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简初梦

    简初梦

    他人赠送的奇异游戏设备,带着叶尔恩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但是这里的故事明显更加残忍,如果这一切都不是梦了……
  • 国师大人很嚣张

    国师大人很嚣张

    1v1「女扮男装」某日,国师一不小心穿着长靴踩了一脚某王爷的榻,后来国师就再也没下来过了。————————王爷VS国师腹黑遇上无赖某王爷:“听闻国师大人喜欢美色,不知在下如何?”国师还在睡梦当中,不知身边何时多了一个人,当她睁开朦胧的双眼时,下意识把头蒙在了被窝,自言自语:“我在做梦,我在做梦....”某王爷一脸坏笑,“对,你梦里有我。”第二天早上,床上已经少了一个人,某王爷慵懒的伸腰,“国师呢?”“禀王爷,国师今日又弹劾您了。”某王爷勾唇道:“国师很是嚣张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王朝

    剑王朝

    自连灭韩、赵、魏三大王朝,大秦王朝已经迎来前所未有之盛世,强大的修行者层出不穷,人人都以身为秦人而荣,但丁宁,一个出身毫无疑问的秦国都长陵普通的市井少年,每天所想的,却是颠覆大秦王朝,杀死修行已至前所未有的第八境的秦皇帝。
  • 想爱

    想爱

    每个人的情感都是一株葱郁的植被,需要用爱灌溉生长,想爱,为你揭秘情感世界。
  • 囚天劫

    囚天劫

    二十四诸天崩碎,十八层地狱塌陷,三十六天罡星落,七十二地煞星陨,尸横遍野战血逆流成河,雪落梨花飘满四海八荒,故人冢前埋了多少枯骨。
  • 永夜之子1

    永夜之子1

    画着拆字的大楼里有一处钉子户,挂着“一诺侦探事务所”的门牌摇摇欲坠,这就是我,一诺,一个美女侦探的故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