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0000000012

第12章 善终

口述|陶筱娟 徐旭东 孙利华 整理|也 斯 一 兆

口述|陶筱娟(浙江省名老中医、主任医师)

黎老走了,他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死,唤起人们对临终病人的关注,或是倡导一种新的生死观?

2010年3月16日上午,84岁的黎磊石教授,在南京家中爬上窗户从14楼上纵身跃下!消息传来,我的感觉像地震。

黎磊石,一代大医啊!在我们肾病学界赫赫有名,他的两位兄长也是医学界著名专家,黎家三兄弟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响当当的人物。

黎教授75岁那年患前列腺癌。手术后,他继续为病人看病。多年后,癌细胞再度扩散,转移到了骨头,他无法再为病人看病了。这位救过无数性命的大医,最终自己选择了跳楼来结束生命。

黎磊石在遗嘱中表示,自己身患不治之症,不愿意也不需要浪费和占用国家的医疗资源。如果采取其他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抢救中会导致产生更大的代价。

一位大医或许比一般人更懂得生命和珍惜生命,看生死也比常人要透彻。但即便如此,我想以跳楼的方式结束生命肯定不是他本意上的首选。因此他让我想得很多,人生走到尽头,怎样才是善终?

当然,我不提倡他这样的死法,但是我对黎老的生死观怀着深深的敬意。有时我想黎老是否在用他的死,唤起人们对临终的关注,倡导一种新的生死观?

阿萍以闪电一样的方式走了,之前她反反复复说:“陶医生,你一定??一定要抢救到最后哦!”

阿萍走得突然,或许她自己都没有想到,会以闪电一样的方式走掉。

她经常郑重其事,反反复复和我说一句话,“陶医生,你一定? ?一定要抢救到最后哦!”用好几个“一定”来强调。她以为只要我在,她就会在。其实,她把医生看得太神了,我哪有起死回生的本事?

阿萍24岁开始到我这里看病,她得的是狼疮性肾病,16年来从腹透、血透,到肾脏移植,再回到血透,病危的次数不少,每次都被救回来。救回来后,看见我每次都说,“陶医师,你看你抢救到最后,我就回来了。”看着她的笑脸,我笑不出来。30岁那年,她感觉情况很好,就想结婚生子,来和我商量,其实像她这样严重的晚期红斑狼疮性肾病,结婚生子实在太危险。我说,你可以做个妻子,但不要做母亲。

说了这话,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看我。有一天清晨5点多接到她母亲电话,“陶医师,你快救救阿萍。”我说赶快送医院,我现在就去医院。结果还是我先到,她眼睛肿成一条线,上气不接下气。说:“陶医师,我半夜就不行了,我就在等天亮,天亮你就会来救我的。”

后来问起她的婚姻,她笑笑说:“我们一起住了两年,我放过他了,否则他会被我拖煞的。”这个女孩让我记住她就在这点上,她很为别人着想。虽然自己病成那样,见到比她重的病人,她会去照顾他们。我们病房里住着个6岁的外地男孩,父母很少在身边,她就主动当起了他的照顾人,后来男孩病好了,他们两家成了“亲眷”,逢年过节相互探望。

阿萍30多岁时做的肾脏移植,好了没有两年,因为高血压中风了。她手脚不便,但一点不肯歇落,买了辆残疾车,买菜,洗菜,烧菜。肾脏病老底子叫失力黄胖,没有力气的,但她样样家务都抢着做。我见的病人多了,没见过像她这样自身难保、还不辞辛苦地照顾别人的。

她父亲是家里的主心骨,看着独养女儿这个样子,就借酒浇愁,一天三顿老酒把身体吃坏了。查出来已是喉癌晚期,这时阿萍尿毒症也到了晚期的晚期,自顾不暇,但她一边坚持血透,一边照顾父亲,直到把父亲送走。

第二年,她自己也走了,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阿萍一定想过很多种死法,可能就偏偏没有想到会是这样走的。那天她做血透,当血液进入透析机,心脏再也无力搏起。

得到消息,我赶过去,站在她床前,耳边响起她笑嘻嘻说的那句话:“陶医生,你一定? ?一定要抢救到最后哦!”那年阿萍40岁。

叔叔说:“你这么个大医生,能不能让我不要痛,让我困觉,困着困着就这样走了,好不好?”

说这话的是我叔叔,得胃癌。手术后,一直痛,没日没夜地痛,痛到抽筋,痛到发癫。他是我见过的最最痛楚的病人。

医学有时很靠不牢,也会有山穷水尽的时候。镇痛剂上去,过一段时间镇痛剂就失去了效果。

叔叔的每一天都度日如年,充满了恐惧绝望。有一天叔叔对我说,“筱娟,我想通了,这样活着不是个事情。你这么个大医生,其他我没有要求,能不能让我不要痛,让我困觉,困着困着就这样走了,好不好?”

如果活在无底洞一样的疼痛中,那就是人间炼狱,选择这样走不失为上策。我对叔叔说,“试试看,不晓得做不做得到。”这也是我唯一能为叔叔做的事了。

我和他的主治医师商量后,每天根据他的情况调整药物量,用到刚好让他不痛,处于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他的疼痛感明显减轻。精神也好起来,能吃,能平静地交谈,后来叔叔就是在睡眠中安静地走的。

那天阳光透过窗户,直射到他身上,我和堂弟妹一直站在他床边,看着心电图监护仪上的曲线拉直。他脸上没有痛楚,就像睡着一样,渐渐走远,走远,不再醒来。

后来在网上我看到昆明第三医院有个“关怀科”,1996年6月就成立了,做的事情就和我这次为叔叔做的差不多。在临终前几个星期或是几个月这段时间内减轻病人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这样的治疗又被称为姑息治疗。

临终关怀是国际医学界最近二三十年来兴起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既不加快也不延迟病人死亡,与以治愈为目的的医疗有很大区别。关怀科的医生更注重病人及家属的感受,以提高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为目的。其实这样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样的走法更为人性,与善终也更为接近。

据说上海市正致力于2015年实现临终关怀舒缓病区全覆盖,如果真能实现,我想这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口述|孙利华(护士长,护龄18年)

住我们病房的病人,大部分都是神志不清的老年人。很多老人常年卧床,没有语言能力,不能表达意愿,没有意识。他们被动地活着。每当抢救时都由儿女做主,大部分儿女都会要求我们抢救到最后,他们觉得虽然老人不能说话,也不认识人,但是只要人在,父母就在。

突然从病房里传出一句话,那个孝顺女儿说:爸爸,我吃力煞了,你还是早点跟着姆妈去吧!

有天我去病房巡视,突然从病房里传出一句话语,让我停下了脚步:“爸爸,嘎长时间了,我也吃力煞了,你还是早点跟了姆妈去吧。”我悄悄一看,原来是老人的女儿在和没有知觉的父亲说话。

如果不晓得前因,还以为这是个不孝女儿,盼着老父早点死掉。其实她是个孝顺女儿,自己也是个60多岁的老人了。她母亲是在我们这里走的,脑溢血,从发病到死亡只有三天。大约半年后,她父亲又中风了。父亲被救回来,没有思维,不会说话,不会吞咽,全靠鼻饲活下来。

她有四个兄弟姐妹,两个得了癌症早早走了。剩下她和姐姐。姐姐身体不好,老父全靠她照顾。她几乎每天都来看望父亲,带些菜和有营养的食品,用搅拌机打碎后从胃管喂食。

老人靠鼻饲拖了三年多。女儿每天往返医院和家,买、洗、烧,大包进小包出。或许是身心疲惫,或许她觉得父亲这个样子太苦。她的这一番独白,在我听来更多的是无奈和绝望。

又过了一年多,老人因为感冒突然呼吸衰竭。我们边抢救,边和女儿沟通,建议送重症监护室,上呼吸机,这样才能维持生命。她们两姐妹商量后觉得再让老父这样活着没有必要了,决定放弃治疗。但是如果拒绝气管切开,就意味着老人马上死亡,因此需要家属签字。

两个女儿站在走廊上,手里拿着那张要她们签字的纸儿,手抖得根本就下不了笔。虽然老人活得没有生活质量,但是当真要下定决心放弃抢救时,对儿女来说,也是痛苦纠结的事。

这边医生在抢救病人,那边家属在打架,三个儿子都已六七十岁了,头发雪白,要110来劝架。

这个病人“死”了好多次,每次都被救回来。抢救时三个儿子都会到,但是没有一个儿子来问一声或者关心一下父亲的抢救情况,他们忙着打架。

老人90多岁,离休干部。儿子们也早已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都是六七十岁的人,头发雪白,做了爹爹,打起架来倒像小伙子,而且是真打。

为啥西?还不是为了房子。

也幸亏老人早就神志不清了,否则的话,肯定气得吐血。

那天老人没有救回来,三个儿子这下打得更起劲了,拉都拉不开。只好报警。110警察赶到,把他们强行拉开。病房里的陪护和家属看得稀奇煞,说是不孝顺的有得看到的,还没有看到过这个样子的。

刚才说的是不孝,在现实当中,有时想孝但是做不到的人也是蛮多的。有一个是中风后引起痴呆的老人,不认人,不会说话,口水一天滴到晚,衣裳都是湿的。进院出院,再进院,反反复复,拖了好多年。所以家庭情况我们都弄得一清二楚了。病人的老伴老早就没了,只有一个女儿在国外工作,一年回来几次,哪里照顾得到父亲。每次回来女儿都对着父亲哭,对着我们哭,走时千托万托,只好全部托给保姆。

有次我在病房门口,看到保姆在给老人喂饭,老人咽得慢点,保姆就是一巴掌,然后把一勺饭塞进他嘴巴。

老人后来是由于心肺衰竭死亡的,走时身边没有亲人。

口述|徐旭东(副主任医师、胸外科主任)

死亡是一个通道,通向未来,通向天国。所有的人都站在通道口,看着那个口子,大家都不晓得迈过口子一步,里面是什么光景?

对临终病人来说,每天都在靠近那条通道,那个口子也看得越来越真切。

你说,这世界上哪个人不怕死?说不怕死,都是离得远的人。孩子离死亡很远,所以不怕死。而老人就忌讳说死。

有个事情我一直弄不明白,很多病人平时生个小病,他会问长问短,刨根问底,把毛病弄得煞灵清。到真的得了大病,他绝不会问自己得了什么病,病情到什么程度,他看着家人忙进忙出,好像在看一件与己无关的事。

这样的病人临到最后,病人不问,家属不说,医生也不说。但是每个人内心都透亮。随着疼痛、气喘、胸闷等症状加重,病人对死亡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对死亡的想象也越来越多,内心的压力随之增大。

据我观察,越不谈死亡,压力和恐惧也越大。

如果这时医生或家属多和病人聊聊天,病人的内心会轻松些,至少能减轻病人对死亡的恐惧。谈什么?什么都谈。比如生死、家常、爱好,什么都可以聊。有些时候我还会和病人谈宗教信仰,病人通过和我交谈,对死亡的恐惧会明显得到释放。

国人不信神,也不信有来世,总是觉得人死了,一了百了,就什么都不需要了。但我相信,死者是有需要的,至少在踏上另一段陌生的旅程时,最需要的大概是安详吧。

小伙子是个流浪汉,十多年没有回家,到临终前他对母亲说,想要回家。但是他已经回不去了。

小伙子是个流浪汉,是自己爬着进医院的。急诊室医生一检查,两侧肺都已烂空。他已到肺结核晚期的晚期,胸腔里满腾腾的都是脓液,呼吸困难。我们在他胸腔上打个洞,放置一根引流管,每天放一千毫升,因为一下放完,病人会死掉。结果放了三天都没有放完。

小伙子住进医院,一直不肯报真实姓名,也不肯说家在哪里。我们只能在病历卡上写上无名氏。

他转到了我这里,该用的、可用的药全部上去了,情况一点不见好转。

眼看病情越来越重,有天我对小伙子说:“你的病治得太晚了,虽然药物都用上了,但是没有用,情况很差。你家住哪里?我们可以把你的亲人叫来。”他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说:“就是找到亲人,家里也没有钱。”哦,我明白了,他是怕我们向他家里要钱。我就向他保证,找到他的家人,我们一定不向他家人要钱,因为这个病,政府会埋单。最后他还是不肯说。

他身无分文,吃的、用的全靠医生和护士从家里带来。慢慢地,他那颗冰冷的心在我们的热敷下开始转暖,但是他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有天我又去问他,他抖抖索索从贴身的衣服袋里掏出一张弄得脏兮兮皱巴巴的身份证,交给我。他是安徽人。我们根据地址,打电话给乡政府,乡政府说是不管的。

没有办法,我们只好给他母亲寄挂号信。接到信,他母亲和亲戚从老家赶过来,母子相见,那哭声让人听不下去。后来从他母亲这里晓得,他七八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残疾。他14岁时离家出走,一直流浪在外,十年来从没有回过家。

小伙子和母亲说,想回家。但是他已经回不去了,只要离开医院,离开输氧,生命随时都会断线。走那天他对母亲说,要捐角膜。

在母亲的注视下,他走得很安详。

医学博士才33岁,从发病到死亡只有10个月,临走时还叫着:“给我化疗??我要化疗!”

送走过多少生命,连自己都数不灵清了。有个杭州女人,才40出头,宫颈癌。查出来已是晚期,癌细胞扩散到周围组织,把直肠都烂穿了,粪便从阴道出来,这样的痛苦让做医生的都心惊。

她晓得自己的日子不会太长了,但是她和别人不一样,一般人多以减法来计算日子,活一天少一天。她以加法来计算,每见到我们去查房,她会笑嘻嘻地说,“又多活了一天,这一天是赚进的。”我是这么理解她的,这是她珍惜生命,并不是不怕死。

人生有时真的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可以活八九十岁,有的年轻轻地就走了。无法解释,只好说这就是命。

常常会想起他,他是我的同事,是一个至死都想活的人。

他是医学博士,读了很多年的书,有个3岁的孩子,事业刚刚起步。走那年33岁。

从发病到死亡只有10个月,初时只是痰里有一点点血丝,结果查出来已经是肺癌晚期,全身转移,不能手术。

有天,医院里开课题研讨会,当时他走路都踉踉跄跄的,但不管同事怎么劝阻,他坚持来参加会议。会上,他气喘吁吁地阐述自己对课题的设计和对学科建设的想法。气接不上,停停说说,在场的同事都听得难过煞。

咽气前我们去重症监护室看他。他是个相信医学的人,他以为医学一定能够救他,他最后的话语是:“给我化疗? ?我要化疗!”走时,口眼不闭。

虽说现代医学有很多手段可以延长生命,推迟死亡的到来。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治愈,甚至很多疾病都无医无药。有的人得了病后,满世界地找医生、找药。一个个医生试过去,一种种药吃过去,最后带着遗憾和无助离开世界。看到这样的病人,有时,我很想对他说,东奔西跑地看医生,消耗的是生命、亲情,有时可能还会是经济上的重负,不如好好地珍惜最后的时光。但是这个话和病人是很难说的。谁愿意等死呢?

他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只有他能够如此平静地谈论死亡的感受。他让我见识了什么是不怕死。

还真的有人愿意等死。他是我老乡,我们之间有过一段不寻常的交往。

不晓得你有没有看过《相约星期二》这本书?我觉得,这个老人对死亡的坦然有点像书中的主人翁莫里。

他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上甘岭保卫战,立过功。后来被划为右派,坐过牢,做过农民。

他得的是直肠癌。手术一年后复发,癌细胞扩散。不能进食后,他选择停止所有治疗,出院回到老家。他说,这样活着,没有意思,还不如回老家,有亲戚、邻居可以聊天,空气好,坐在家门口还可以看风景。虽然子女反对,但是他坚持着要回老家。其实我晓得,他是从内心接受了死亡这个事实,所以他更珍惜活着的时光。

他回去了,经常和我通电话,告诉我他的感觉。

大致还记得些说话内容,印象太深了。

有天他说,回去后没有再挂盐水,不吃不喝,疼痛反而没有了,精神蛮好,就是全身燥热,每天用井水擦洗身子。

有天他说,想吃西湖藕粉,泡起来后,结果一口也咽不下,看样子以后吃的念头可以断了。

有天他说,半夜醒来,尿裤子了。不喝不吃,怎么还会有小便?

有天他说,儿子来了,带来了氧气包,用了后,没有感觉,是不是以后也不再需要了?

有天他说,白天迷迷糊糊想睡的时光越来越多。晚上却又异常清醒,听到猫头鹰在叫,一定是有人要走了。

我也在算着他的日子,惊叹他的生命力之强,还有他的坦然。虽然后来他说话越来越吃力,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

有次我问他,你这样等着怕不怕?他说,不怕。他经历过太多的生死场面,尸体曾经在他面前堆成墙。那么年轻的战友都走了,自己又多活了这么多年,够了。第21天,没有电话。

后来他女儿告诉我,老人是在这天中午走的。69岁。

在我行医的20年里,只有他能够如此平静地面对和接受死亡,能够和我如此平静地谈论对死亡的感受。

中声部:宽厚的、磁性的、饱满的和谐旋律,个性之梦、天赐之梦。

同类推荐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本书是一本读书随笔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始终是人的一种精神享受。本书结合作者的阅读与写作经历,围绕“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抒发读写感悟,阐释阅读思考,并向读者展示了许多名家的阅读与创作故事,分享了他们的阅读理念与方法,对读者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游荡集

    游荡集

    《游荡集》是许知远的最新散文游记,收集的是许知远旅途中的意念断片:他在旧金山与横滨做了闲荡,与姜文在一个午后喝了威士忌,听一个香港人在特拉维夫唱了《我为祖国献石油》……它们曾散落在某个航班的餐桌上,某个县城空挡的酒吧里,或者许知远临时租借的公寓中……
  • 回忆不在照片里

    回忆不在照片里

    周文慧首部作品集,以身边事为引,深刻书写记忆里的青春沉思与所感人事变迁。笔锋独到,发人深省。《上大学有什么用》:让你真正踏入人生漫无涯际的孤独与荒凉后,能凭借当初的记忆为自己点一盏灯。因为你知道那些美好你再也遇不到了,所以你才能擦擦眼泪,狠下心来,整好铠甲,磨好兵刃。准备开始进入到成人世界里的厮杀。《我养你有什么用》:不过是漫长的人生里,你陪我走了一程,却是拿性命相托。《爸爸的朋友圈》:他自动默认了网络世界里的全部善意,迫不及待想要跟别人分享眼前的一切。
  • 南欧现代作家作品大观

    南欧现代作家作品大观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热门推荐
  • 我在异界当二手贩子

    我在异界当二手贩子

    创世大陆第五纪元第3年,一场囊括全世界智慧生物的游戏开始运行。在这场被称作虚拟现实的游戏中,生即生,死即死,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除了李坎。此时李坎经历了正常人能够经历的一切,超然物外,认真地当着自己的二手贩子。“兄弟,你这宝剑不错,就是卷刃了,10个金币卖给我,如何?我这儿有把更好的剑,算你便宜点,30个金币。只要30个金币,它就是你的了!得嘞,成交,客官慢走~~~”“团长,您知道我手里货从哪儿来的不?它们是我亲自从矮人国王宝库搬出来的,矮人族国王为此追了我几座山!极具收藏价值!什么?要我劈自己卖的最坚固的盾?滚滚滚!不买拉倒,别妨碍老子做生意。”“哎哟哟!这不是精灵族圣女嘛!什么风把您吹来了?什么?我答应给你介绍的男人怎么还没到货?不是,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二手贩子,管不了婚姻大事!你要我?不行不行,我属于自己,是不可交易物品。”“小宛,溜了溜了,我们在这片大陆混不下去了,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老哥的鼎鼎大名,你老哥的货卖不出去啦!”这是一个关于游戏、创造、二手贩子(中介商)、宇宙的故事。一切的一切,还得从李坎最初来到创世大陆的时候说起。
  • 修仙从文字开始

    修仙从文字开始

    【他就是外院执事黎刚,他生的肥头大耳,心宽体胖。他的修为看起来不堪一击。他气血充盈,并没有受伤。】【你经过半月苦练,对于《离天剑诀》的领悟有所增加,你的剑道修为有所提升。】...........穿越到了大型文字修仙《天尘》的仙侠世界中,楚白并没有获得强力金手指。一个被封禁了所有核心功能的文字玩家面板,成为他唯一的倚仗。修行之路,吾辈当逆流而上,力争上游!PS:王道文,练功流,打怪升级。
  • 胡歌主演:仙剑奇侠传

    胡歌主演:仙剑奇侠传

    一个失业的当铺小伙计,一个翘家的唐门大小姐,阴差阳错地结伴闯荡江湖。本以为是红尘中的小打小闹,谁料到神秘魔剑如影随形,珍贵仙书纷至沓来,魔化的霹雳死士不死不休追杀,缥缈的蓬莱仙洲变成了血海尸山!更有禁忌的上古邪术突现人间,瑰丽的幻梦映射诸神的秘密,超然的蜀山道门暗潮涌动,神将、魔尊、灵兽、海妖、剑灵、心魔,景天、重楼、雪见、龙葵、紫萱、花楹,族千其类,羽万其名,一齐在仙剑的时空中演绎浩瀚壮丽的史诗!
  • 废材逆天:倾世风华

    废材逆天:倾世风华

    她,是令世人闻风丧胆的金牌杀手——凤翎玥。被同伴背叛,含恨而死。而她,是凤府的五小姐。本该享受致尚的荣誉,却因为不能修炼,被视为废物。惨遭家姐的毒打,导致死亡。当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穿越成凤府的废物五小姐后,看她如何在这强者为尊的异世上,一步步走向巅峰!欺她者、辱她者,她将百倍奉还!废材?不能修炼?拉倒吧!她若是废材,那么,你连废材都不如!强者之路,她定踏上!这芸芸众生,将为她倾倒!……
  • 沉舟无漾春已暮

    沉舟无漾春已暮

    他说,如果人早先知晓了自己将要降临的地方,好些人不会再来了。他说,我不是不会选择,我是不能选择。他说,有的人想来生成为一棵树,一只鸟,一朵云,树会病,鸟会殒,云会散,如果可以,我就做一沉舟,腐在水里,清静无为。。。你,生在岸边就好。他说,郝沐春,别来无恙。我只想说,沉一舟,你这混蛋。
  • 谢德林作品集(全集)

    谢德林作品集(全集)

    《谢德林作品集(套装上下册)》包括谢德林的三部重要著作,《谢德林童话集》收入他一生写成的所有童话32篇,童话的基本思想内容是讽刺统治阶级及其奴才们的凶恶、懦弱、伪善的面貌。《一个城市的历史》以怪诞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愚人城历任市长鱼肉人民的故事。《戈洛夫廖夫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描绘了地主家庭家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以及百无聊赖的颓废寄生生活。
  • 妖皇道

    妖皇道

    开天辟地无量劫,紫霄宫不知所踪,诸圣不知去向,四大部洲破碎,天庭坠落,一切都变的不一样。一个转世的妖族少年,一步步走向巅峰。
  • 玩家界域

    玩家界域

    地狱只有一个,我们正身处其中……作者君闭关修炼中~
  • 蛮荒不灭

    蛮荒不灭

    大道不仁,以天地为棋局,以万物为棋…嗯?这个棋是谁下的!谁扰乱了我的棋局!
  • 岛屿玫瑰

    岛屿玫瑰

    一场相遇,植物学家任树结识了职场精英陆桑,而从见她的第一面,心中便埋下了疑惑的种子。即便是容貌和气质全改,她都同他少年时期在南方岛屿上结交的共同承担着风雨与秘密的朋友方棠有着不可言说的相似之处。他曾以为方棠丧命在当年岛屿上的那场大火里,谁知她只是为了逃离自己的命运……漫长的时间之河,一边是曾经牵着手共同站在阴霾与风霜里的初爱少年,盛名在外的植物学家,一边是将自己从过往黑暗中带出来,给自己新的名字,新的身份,带自己打开广阔天地的海上救助飞行师钟寅,曾经历过伤痛和孤独的陆桑,人生的轨迹会流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