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78400000006

第6章 再美的旅途,都不如回家那段路

一人一家,最温暖的人间道场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起母亲的时候。

——(法国)莫泊桑

15岁时,她写信告诉他,她和父母吵架了,他回信安慰她;18岁,她写信告诉他,他考上大学了,他回信赞许她;21岁,她写信告诉他,她失恋了,他回信鼓励她;24岁,她写信说她要结婚,他回信祝福她;27岁,她写信说她要当妈妈了,他回信恭喜她;30岁,她写信说她讨厌的父亲去世了,他却再也没有回信……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则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小故事,不管是否真有其事,至少它促使我们又想起了那个,可能已经被我们习惯性遗忘的人——父亲。当然,何止父亲呢?母亲也是我们生命里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人。

在古老的印度,人们无钱医病,将死的时候就要喂狼。当一个年轻人背着母亲往深山里走的时候,母亲随手折下枯树枝丢到道上。年轻人有些诧异,询问母亲折树枝的缘由。母亲说:“孩子,我怕你迷失了回去的路。”年轻人听了母亲的话,瞬间湿了眼眶,便又把母亲背回了家。

母亲永远是这么伟大!在她临死的时候心里装的还是自己的孩子。一次不经意的“折枝”,只是她无数关怀里的小小插曲。我们自己的父母,不也和那位默默给女儿写信的父亲,和这个为儿子折枝的母亲一样吗?我们只需要稍稍静下心来,就能回忆起一大堆琐屑却温暖的细节:一桌你爱吃的菜,几声你讨厌的叮嘱,一次晚归时的留灯,多少次离家时的倚门……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父母的辛劳和不易,懂得报以珍惜和关心。曾有一位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坚持求学,这本是好事。然而,当家庭出现变故,父亲去世,弟妹年幼,他却依然坚持要继续深造读研究生,母亲无奈只好去卖血。这位自私的学子遭到了许多人的鄙夷,求学的路如此漫长,是一生一世的事业,又何必系于现在的一纸文凭?自己的深造要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他却能如此无动于衷,实在令人不齿。父母或许会对你说:“只要对你好,我们愿意付出我们的一切,不必为我们考虑太多。”但倘若我们便以此为由,肆无忌惮地把经济、精神枷锁都套在他们身上,那我们最后只会被整个社会遗弃。

当然,大部分人不会残忍到像那个大学生一样逼迫自己的父母,我们只会在重重的生存压力下,有意无意地忘记他们而已。而这样的遗忘,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更大的残忍。我们都害怕孤独,却无情地把寂寞丢给父母。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当开学前,父母总会千叮咛万嘱咐:“以后每个星期打个电话回家啊!”最后,却只有在生病或缺钱的时候,才会想起家里的电话号码。工作之后就更不用说了。当他们用尽半生将一个小不点培育成或挺拔或苗条的我们时,最后却只收获了冷清的门厅。

我们不妨先来看个故事,再想想应该怎么做:

有一个人,醉心于参禅悟道,却始终不得要领。一天深夜,他忍不住跑去拜访禅师。

“大师,究竟什么是佛?”他迫不及待地问道。

禅师不应,只是缓缓地推开窗户,望向深深的夜色:“这个时辰,人们都睡了吧?”

“嗯,都半夜了。”他心里疑惑,但还是恭谨地回答。

禅师转向他:“家里钥匙带了吗?”

“嗯,带了。”他从腰间卸下一串钥匙,在手里晃晃。

禅师拿过钥匙,一把丢进了窗外的池塘。

“你干什么?!”他阻止不及,有点恼怒地问道。

禅师回答:“你不是问我什么是佛吗?”

他不解:“是啊,但你干吗扔我钥匙?”

禅师微笑着说:“佛就在你家里。”

他依旧狐疑:“我不明白。”

禅师淡淡地回答:“你现在回家,给你开门的那个人,就是佛。”

给你开门的那个人,就是佛!当我们在纷繁的社会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理想时,当我们在广袤的天地间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时,当我们在心灵的深处不断诘问关于世界和自己存在的意义时,我们是否忘了,有人正在家里耐心地等着我们回去?即使我们在外找得再匆忙,甚至丢了家里的钥匙,依然会有人,会给你开门,给你温暖的慰藉。那就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

我们虽然并非那个一心求佛的痴人,却也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身后的温暖。宋朝志南和尚有一首诗写道:“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们凡俗之人也和禅师一样,往往在“古木阴中系短篷”,仅以“杖藜”为依凭,在人间匆匆行脚。不同的是,禅师们历经万苦追寻的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外境不能牵动内心寂静的冥然和“吹面不寒杨柳风”——参佛之心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超然。但常人往往忽略了更值得我们动容的一点:那杏花雨、杨柳风,正如我们的生身父母,虽然时常严厉,偶尔苛责,却是时刻护佑着我们、启迪着我们的最温暖的所在。

我们追求理想,渴望成功,可父母只渴望我们一世安好,快乐无疾;我们追寻幸福,渴求生命的解答,但父母只渴求我们能常回去看看他们,润泽他们眼里渐渐干涸的明亮和心里渐渐冷却的豪情万丈。

其实,我们追寻的一切,我们渴求的答案,一直都在我们的身后,轻轻柔柔地呼唤着我们,只等我们安下心来,静静聆听,温柔拾起。

无上的幸运和荣光:待在妈妈身旁

你煮过的饭有多少斤,谁能数得清?答案悄悄地藏在米缸里;妈妈的爱有多少斤,谁能数得清?答案写在她脸上的皱纹里。

——(马来西亚)陈庆祥

“太太,太太,行行好吧。”正要乘车的贝尔先生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样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可怜可怜我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

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

小乞丐站住脚,满脸失望。紧接着他径直走到了贝尔的面前,摊着小脏手,说着同样的话。

贝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小男孩开心地对贝尔先生说:“谢谢您,祝您好运!”

很快,贝尔先生就忘记了这个并不美好的场景。不愿意过早地去候车室的他信步走进一家花店。这时,从外面走进一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一旁的“恩人”,他只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

“你要看点什么?”店员并没有嫌弃小乞丐,亲切地问道。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犹豫半天终于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店员问。

“不用,不过麻烦您替我写一张卡片,上面写:‘献给我最亲爱的人!祝妈妈生日快乐!’”小乞丐一字一句仔细地说道。

贝尔先生和店员的鼻子都有点酸,但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出了花店的小乞丐手捧鲜花,一步步缓缓前行,外面刚好下起了小雨,衣着单薄的他却浑然不觉,仿佛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而他坚定地走去的方向,是一片公墓……

那一刻,贝尔先生和店员都有一种坚定的错觉:小乞丐,不,是那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手中的万寿菊,正迎着风雨,再次怒放……

也许,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了吧。

有人说:“世上再美的旅途,都不如回家的那段路。”我想,那是因为家里有一个叫作“妈妈”的人,在等你回去。这个人,第一个叫出了你的名字,第一个抱起了你的身体,第一个亲吻了你的脸颊,第一个喂你吃饭、教你穿衣、扶你走路……她还陪伴了你生命里的无数个第一次: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哭泣,第一次跌倒,第一次爬起……

关于这个人,关于妈妈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仅仅算算我们小学时写的作文《我的妈妈》,就至少有几千万篇吧……这就意味着,至少有几千万个同样温暖人心的,关于母爱的故事。更近一点的例子是,2011年有一本亲子教育类的书畅销几百万册,这在人均每年读书不超过5本的中国,实在是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些买书的不见得都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好”妈妈,但至少,她们和我们印象中的所有妈妈一样,是如此关心自己的孩子,否则也不会在工作和带小孩之余,还抽出空来读这本书了。

可是,我们却并不奇怪于为何没有一本叫《好儿女胜过好保姆》的畅销书呢?这当然是个无聊的假设,因为教我们感恩的书也确实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儿女的我们,对索取的习惯远胜于给予。有多少子女会像季羡林老先生那样深深地懂得:“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她整天吃高粱饼子。”其实,简单算笔账我们就会感到更加羞愧:以我们20岁,父母40岁计算,按照现在发达城市的平均寿命80岁来算,我们大约还有40年的时间陪伴他们。即使我们40年如一日地每月回去探望父母,那真正陪伴他们的时间也只有短短的500多天,更别说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了。而他们日夜陪伴我们的时间又是多少呢?整整20年!这就难怪著名歌手阿牛(原名陈庆祥)在歌里反复地吟唱:“妈妈的爱有多少斤,谁能数得清?”也许答案,真的只写在妈妈脸上的皱纹里,而不是我们心里……

无须更多的例证,也无须更多语言上的鞭笞警醒,我们既然知道是谁陪伴了自己所有最青涩的时光,自然也很清楚成熟之后的自己该如何报偿。做与不做,都只是亲爱的你的个人选择问题,书本背后的我,又何须置喙呢?

我们倒不如一起来完整地念念这段动人的歌词,希望我们回忆和感动的泪水,并不只是一段应景的“读后感”而已:

两斤蒜头两块一,马铃薯卖一块七,

再给我辣椒和一只鸡,我的孩子很爱吃咖喱;

一二三四五六七,茶醋油盐米,

炒一碟菜油要放几滴,煮一顿饭要用多少心?

你煮过的饭有多少斤,谁能数得清?

答案悄悄地藏在米缸里;

妈妈的爱有多少斤,谁能数得清?

答案写在她脸上的皱纹里,

答案写在她脸上的皱纹里。

建立情感账户,避免情绪冲突

成熟的人,是对自己的选择和情绪负责,顾及后果,承担后果,明白人不单是为自己而活,为情而活,为欲望而活。

——(中国)素黑

“跟你亲近我就受伤,不跟你亲近我又孤单。”这一现象被婚姻专家、华裔心理学家黄维仁称作“现代人的两难”。因为不了解而在一起,却又因为了解而分离。就像《广岛之恋》中唱的那样:“愿被你抛弃,就算了解而分离。”

对于这种恋爱通病,可以通过建立情感账户的方法解决,不断进行爱情存款,丰富你们的爱情银行。丰富的爱情存款可以帮助你们安定情绪,这样,你们在解决冲突的时候,就不太容易冲动,而是更愿意为对方而改变、调整,并主动做些有建设性的事情,即说用一个存款带动更多的存款。

“情感账户”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哈利提出来的。他认为,我们在银行存款时,总是会根据实际财政状况和存款数目的多寡,有针对性地选择存款的方式,做到准确又高效。情感存款也应如此,根据对方的需要准确合理地选择双赢的存款模式。存款的过程是一个重新点亮自我的过程,要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只有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账户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存款:让对方开心,感觉被欣赏、被肯定,或是做了一些让对方高兴的事。

提款:让对方哭、经受挫折、感受痛苦,觉得被误解、被批评、被伤害。

存款丰厚:很多小问题可以被原谅;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债台高筑:如果银行里已经债台高筑,那么任何一点小事,都可以变成大事。

精心的时刻:花高品质的时间跟对方在一起。比如一起聊天、看电影、做公益、做饭。

精心的礼物:重点是在精心,而不在于花多少钱。下班回来,顺路买对方经常看的杂志或是喜欢吃的甜点。

服务的行动:喜欢为对方做这做那,比如,看到对方累了,很体贴地为其倒杯茶。

身体的接触:美国一位著名的情感专栏作家曾经针对1万名美国女性作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女性非常需要而且喜欢亲密的拥抱,也就是说拥抱让女人更加容易感受到爱意。

肯定的言语:就是赞美的话。看到对方的优点,就称赞他。

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国人表达爱意最弱的一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表达爱习惯用行动。但是,光用行动,对方可能没有办法感受到。其实,除了行动之外,大部分人都会非常喜欢语言上爱的表达。当你感激对方的时候,可以直接告诉他,也可以通过电话、电邮、短信等方式表达对他的鼓励、感激和想念。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经研究后发现,一星期能表达感激5次以上的人比别人更快乐、更健康、更能处理压力、更乐观以及更愿意帮助别人。

在亲密关系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我们习惯借着批评改变对方,但努力批评的结果往往是对方努力叛逆。而萨提亚曾说,唯有当一个人感受到爱的时候,他才会努力超越自己的习性,去做发自内心的有持久性的改变。

正如一对正在经营情感账户的夫妻的改变。妻子意识到,当对方做错事情的时候,他已经觉得很心虚、理亏。而你如果不谈这件事,原谅他,这就是一笔大存款。所以,当丈夫投资出了差错,妻子不要在这个时候说:“你看,一下子赔掉了三部奔驰汽车!”她可以说:“我了解你的挫折,每个人都会有失误,那没有关系,钱还是可以赚回来的。”讲这句话,就是一笔大存款。

同样,丈夫也意识到:“当她向我抱怨时,我知道她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挑剔。以前,我肯定会说,你做得都这样糟糕了,我找不到什么可以称赞的地方。但是现在我会先用鼓励的方式客观地谈一谈这件事,然后帮她一起找办法。做了这个存款的练习后,我不再关注别人不好的地方。当你捕捉到那些曾经忽略掉的美好时,你的生活会变得很美好。”

还有一对夫妻,双方说好了,每个人按期寄给自己的家人100块钱。结果有一次妻子的父亲生病了,妻子跟丈夫讲:“这一次,我能不能寄300块钱回家?”如果丈夫回答说:“上次我妈妈生病,我也没有多寄钱回家呀。”这句话一讲出来,那就已经是提款了。如果丈夫说:“那我给你299块钱。”这是存款还是提款呢?从客观上讲,已经增加了199块钱,但是妻子心里感觉很不好,还是一个提款。这时丈夫不妨这样说:“300块哪里够?我们寄600块回家!”这时,太太反而可能回答说:“哎呀!不用!不用!300块钱就够了。”我们需要体恤、理解对方的需要,特别是对方心里的感觉。

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幽默的方式来存款。一男士回家吃饭,发现餐桌上的鸭子只有一条腿,便问太太。太太说:“我们家的鸭子就只有一条腿。”男士不信,便与太太来到河边,看到休息时的鸭子果然是将一条腿蜷起来的。男士便拍了拍手,鸭子受惊游了起来,显现出两条腿。男士说:“看,明明是两条腿。”太太借机说道:“对呀,有掌声才是两条腿。”男士这才明白,原来太太是嫌他平时对自己的赞美和肯定太少,这才歉疚地笑了出来。一件本来会引起夫妻争执的事就在妻子的幽默智慧里化为无形。

其实,大部分夫妻相处时间长了,并不是没了感情,而是失去了亲密感。而存款练习是帮夫妻找回亲密感很好的方式。看似不起眼,但是坚持累积,就会变成意义深远的巨额存款,许你一个踏实幸福的未来。

你会变成你所爱或所恨的人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英国)谚语

从前,有一个青年以制造面具为生。一天,他的一位远方朋友来拜访他,见面后,朋友就问他:“你近来脸色不大好,到底是什么事使你生气呢?”青年觉得很奇怪,回答说:“没有呀!”“真的吗?”他的朋友似乎不大相信,但也没有多说就回去了。半年后,那位朋友路过此地,又来拜访他,见面又说:“你今天的脸色特别好,和上次见你时完全不同,有什么事情使你这么高兴啊?”“没有呀!”他还是这么回答。“不可能的,一定有原因。”他的朋友疑惑地说。

在他们聊天后,这个青年才忽然想起来。原来,半年前,他正忙着做魔鬼强盗等凶残人物的面具,做的时候心里总是在想咬牙切齿、怒目相视的面相,自然也就表露在了脸上。最近,他正在制造慈眉善目的面具,心里想的都是些可爱的笑容,脸上也自然随之显得柔和了很多。

这似乎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相由心生。世间万物其实并没有改变,繁花依旧似锦,白雪仍旧如银,但不同的心境,却会产生不一样的感情。当我们心里咬牙切齿的时候,繁花似锦也会显得凌乱庞杂,银装素裹也会变得失去生机。所谓境由心造,大抵就是如此吧。

当你非常痛恨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就多是对他青面獠牙的想象,久而久之,你的面孔就会和他最接近。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个朋友和你关系非常好,你的心里也会经常想着他。两个人的长相同样会越来越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每天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无论是生活习惯上,还是神态、举止上,甚至个性气质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多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夫妻,也是长相越来越接近,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夫妻相。有人也许会说,这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相似所导致的一种生理现象。但总体来说,人都是情感性、意念性的动物,内心的“观想”有时候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进而影响我们的容颜。所以,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你会变成你所爱或所恨的人。如果你想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明媚,那么,多去看他人的优点,多去想你所爱人的优点,少去怨恨别人的缺点,远离那些仇恨带给我们的伤害。”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力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于是,他踩了一脚,谁知那个袋子不但没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并不断地扩大着。海格力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袋子竟然一直膨胀到把路都堵死了。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别动它,赶快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会平凡无碍;你若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这便是埋藏在人性深处的仇恨,一旦触及便会迅速膨胀。爱生爱,恨生恨。当愤怒、暴躁、指责等负面情绪影响了一个人的心情时,这些内在的破坏性能量也会影响我们的表情,久而久之,让我们变得面目狰狞。恨会让世界变成悲惨的地狱,而爱则让世界变成无忧的净土。当我们的心里燃起的是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对心爱的亲友的祝愿,对生命无限的敬畏时,我们的灵魂就会变得喜乐、安详,也会因此散发出缕缕微光。

从前,有两位僧人结伴同行,行脚托钵,云游天下。他们在石窟、森林、溪涧的旁边,搭建简单的茅棚,白天随缘度化,以信徒的粥饭为食。晚上便住在茅棚里,结跏趺坐,参禅用功。日子过得逍遥自在,精进踏实。

一天,两人照常在一家施主那儿用过简单的斋饭,准备回到石窟。他们途经恒河岸边的一座焚尸场,其中一个僧人突然指着一堆尸体中的一具,愤愤地说:“都是你这个害人的东西!”然后拿起地上的皮鞭,使出全身的力气重重地抽打在尸体上。

另一个僧人见了,赶快抢下鞭子,责怪他:“你这是怎么了?这个人死了,已经很可怜了,你怎么还如此残忍地鞭打他,他究竟和你有什么冤仇?”

“对,这具尸体正是我的冤家对头!他就是前世的我啊!前世的我虽然拥有了宝贵庄严的人身,却不知道善加运用,反而依恃雄厚的资源,杀盗淫妄、作奸犯科,做尽世间伤天害理的恶事,最后失去了人身,堕入无间地狱,承受无尽的痛苦煎熬。这具尸体使我坠落三恶道。因此我要重重地鞭笞他,以示警戒!”出家人神情严肃地回答。

不久后的一天,两人又经过焚尸场。那位曾鞭笞自己前世尸体的僧人突然对着那具尸体敬敬地焚香膜拜,并且往四周遍撒鲜花。

身旁的同伴满脸疑惑地问道:“真奇怪!上回你看到这具尸体就鞭打,说是你的前世,你的仇人;这回看到却顶礼再三,恭敬有加,却是何故?”

“你不知道,过去我做尽坏事,受完痛苦的果报之后,知道虔诚忏悔,痛改前非。终于又感动了佛陀,保有了人身,重新做人,成为谨守三皈五戒的佛门弟子,奉行十善,才有了今日出家修行的因缘啊!这具尸体是使我离苦得度的大恩人,因此我要对他散布香花,恭敬礼拜。”

原来,这位僧人鞭笞和礼拜的,都是自己!

世事无常,人也无常。善变、易动摇是人的特质之一,但只要我们认清自己心性里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严格地把它们区别开来,坚持“诸善奉行,诸恶莫作”,那即使今天还是恶贯满盈的罪犯,明天也可以如佛陀般慈悲渡世。因为人的“善变”,也可以被理解为“可塑性强”,问题只在于我们想让自己的心性,朝哪个方向走去。

西方有个经典的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偷偷羊被抓了,头上被人刻了ST(英文“偷羊贼”的缩写)两个字母。后来那个小偷痛改前非,努力行善,很多年后,当有人问起他头上字母的含义时,那些被他帮助过的人就会回答:“也许是圣徒(英语里偷羊贼和圣徒的缩写都是ST)的意思吧。”

最初的陪伴,就是最后的需要

屋里若有爱长驻,有友情为贵客,就是真正的,甜蜜的家。因为在那儿,灵魂可以休息。

——(美国)亨利·凡·戴克

对于一些人,我们总是说不出他们到底哪里好,但没办法,他们就是无可替代。也许就像那个很经典的小故事里说的:“有种朋友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我们不妨先温习一下这个很短,也很暖的小故事吧:

猫和猪是好朋友。一天,猫掉进了陷阱里。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将整捆都扔了下去。猫很郁闷地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猪问:“不然怎么做?”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猪听了就跳了下来,拿住绳子的一头,说:“现在可以了!”

猫哭了,哭得很幸福。

我们和很多人的关系,就是这样。虽然我们常开玩笑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但我们若是真遇见了故事里这么笨的伙伴,可能此生也没有多少遗憾了吧。鲁迅先生赠给瞿秋白先生的那句“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大概也是类似的意思。

除了友情以外,我们生命中诸多美好的事物都是如此,爱人、子女、梦想的生活状态……也许他们和我们最初设想的有很大差别,但当我们一起经历过人生的烟雨和岁月的风霜,一起驻足回首时,我们的手已经不知不觉地十指紧扣了。这种感觉,是多么温暖动人呢?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珍惜眼前人”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总是在跌跌撞撞中,在摸爬滚打中,才渐渐明白了幸福的真义。从前,有个和我们一样的男孩子,他住在山脚下的一幢大房子里,他喜欢动物、跑车、音乐和漂亮的女孩子,他爬树、游泳、踢球……像所有男孩子一样,他的生活充满了各种美妙的幻想。

一天,男孩子对上帝说:“我想了很久,我知道自己长大后需要什么。”

“你需要什么?”上帝问。

“我要住在一幢前面有门廊的大房子里,门前有两尊圣伯纳德的雕像,并有一个带后门的花园。我要娶一个高挑而美丽的女子为妻,她性情温和,长着一头黑黑的长发,有一双蓝色的眼睛,会弹吉他,有着清亮的嗓音。我要有三个强壮的男孩,我们可以一起踢球。他们长大后,一个当科学家,一个做参议员,而最小的一个将是橄榄球队的四分卫。我要成为航海、登山的冒险家,并在途中救助他人。我要有一辆红色的法拉利汽车,而且永远不需要搭送别人。”

“听起来真是个美妙的梦想,”上帝说,“希望你的梦想能够实现”。

后来,有一天踢球时,男孩磕坏了膝盖。从此,他再也不能登山、爬树,更不用说去航海了。因此他学了商业经营管理,而后经营医疗设备。他娶了一位温柔美丽的女孩,长着黑黑的长发,但她不高,眼睛也不是蓝色的,而是褐色的;她不会弹吉他,甚至不会唱歌,却做得一手好菜。因为要照顾生意,他住在市中心的高楼大厦里,从那儿可以看到蓝蓝的大海和闪烁的灯光。他的屋门前没有圣伯纳德的雕像,但他却养着一只长毛猫。他有三个美丽的女儿,坐在轮椅中的小女儿是最可爱的一个。三个女儿都非常爱她们的父亲,她们虽不能陪父亲踢球,但有时她们会一起去公园玩飞盘,而小女儿就坐在旁边的树下弹吉他,唱着动听而久萦于心的歌曲。他过着富足、舒适的生活,但他却不足以购买红色法拉利。

一天早上醒来,他记起了多年前自己的梦想。“我很难过”,他对周围的人不停地诉说,抱怨他的梦想没能实现。他越说越难过,简直认为现在的这一切都是上帝同他开的玩笑。妻子、朋友们的劝说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最后,他终于悲伤地病倒住进了医院。一天夜里,所有人都回了家。他对上帝说:“还记得我是个小男孩时,对你讲述过我的梦想吗?”

“那是个可爱的梦想。”上帝说。

“你为什么不让我实现我的梦想?”他问。

“你已经实现了。”上帝说,“只是我想让你惊喜一下,给了一些你没有想到的东西。我想你该注意到我给你的东西:一位温柔美丽的妻子,一份好工作,一处舒适的住所,三个可爱的女儿——这是个最佳的组合”。

“是的,”他打断了上帝的话,“但我以为你会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东西给我。”

“我也以为你会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东西给我。”上帝说。

“你希望得到什么?”他问。他从没想到上帝也会希望得到东西。

“我希望你能因为我给你的东西而快乐。”上帝说。

他在黑暗中静想了一夜。最终,他决定要有一个新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他已拥有的一切。后来他康复出院,幸福地住在自己的公寓中,欣赏着孩子们悦耳的声音、妻子深褐色的眼睛以及精美的花鸟画。晚上他注视着大海,心满意足地看着明明灭灭的万家灯火。

同类推荐
  • 我们,江湖未有期

    我们,江湖未有期

    12位江湖“萌友”,13篇热血江湖故事,他们潇洒自由,他们友善亲切,他们是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友人,浪迹在丽江西藏的过客,求学在美国巴西的浪子,还有定居在遥远地方的江湖人,他们每个故事都无可替代,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冒险。
  • 贺兰踏阙

    贺兰踏阙

    本书稿以作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著名企业管理中的体会与感悟为背景,集随笔、散文、诗词为一体,紧扣时代脉搏,全面回顾了作者在企业管理中的方方面面。有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对事业的追求,有作者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及体会。
  • 我的舞台我的家

    我的舞台我的家

    这是一位资深文学组织工作者自叙一甲子文学生涯的纪实散文集。本书视野开阔,材料翔实,感情真挚,文风质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纪实佳作。本书从作者个人的视角,真实、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人和事。从书中你可以清晰听到作者在文学舞台跑龙套尝到的酸甜苦辣,和在文坛风风雨雨中的独特遭际、命运。你也可以真切了解作者所熟悉、敬重的文坛前辈、名家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文学的真知灼见。书中收入的有关作家协会重要文学活动、文学组织工作、儿童文学工作的演讲、访谈、述评、报道等,有助于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研究当代文学史,特别是中国作协的历史,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 走向梦中的远方

    走向梦中的远方

    本书是一本绝对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里面长长短短的句子里,既有张爱玲式的才情飞扬,又有李清照式的闲愁悠悠,文风孤绝清艳。作者通过唯美、感伤而灵动的语言,牵引出一段段青涩晶莹、暗香隐约的少年情怀。
  • 不奴隶,毋宁死?

    不奴隶,毋宁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里第一回就说了,实际版本也是如此,脂评本、戚本、列(宁格勒)藏本都叫《石头记》。本书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
热门推荐
  • 祸世魔胎

    祸世魔胎

    撒豆成兵,点石成金。滴血淘尽日月,挥袖颠倒乾坤。要修哪种法、走哪条路能成道?成风口浪尖的弄潮儿,还是安于现状俯首为尸骨。劫数浩荡躲不尽,奋起而争才有一线生机。年年月月,日日时辰。宫墙之内,庙堂之外,挑起一锅炉碳走天下。歪魔邪道,旁门外道,或可成道。
  • 灭瞳之殇

    灭瞳之殇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我竟然是几亿年前的人物,老天待我不薄,能让我改邪归正,摒弃了一切邪恶,成为一个亿年后的正常人……但没想到我名字里还有一个“邪”字,果然恶人难逃遣责么?我可以受罚,可以接受任何的惩罚,但……请把我的依依还给我!
  • 干大事儿的人不能儿女情长

    干大事儿的人不能儿女情长

    周奕燊觉得干大事儿的男人断不能儿女情长,要是男人在外边做点什么,后头一堆女人哭哭啼啼的算个什么事儿?后来周二少娶了老婆才知道,让老婆哭的都不是东西。
  • 影子的告别

    影子的告别

    这里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也是一个介乎真实与虚幻的世界,还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作为本书的主角叶不凡,在面对现实与虚幻的重重压迫之时,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永不停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如戏,在生与死的挣扎之中,于是便有了影的告别……
  • 魔皇的左手

    魔皇的左手

    那一日晚上,世间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力量入驻了王小叶的左手,从此,世界再不一样!只可惜这股力量对于王小叶而言不是福,而是祸!然而他坚信,只要他的右手还能执剑,他便不会向任何东西屈服;即使他双目皆盲,然而只要他的灵魂还在胸腔内跳动,他便不会迷茫;他追逐力量,然而却不愿为了力量放弃一切,因为早在很早以前,就有一位长者告诉他——这个世界上能够让人挣脱命运枷锁的——唯有坚定的意志!
  • 怒吼雄狮

    怒吼雄狮

    近代百年的屈辱,一直是炎黄子孙心中的一根刺!如果,如果一批人回到了民初,那么这根刺就会消失!而且,这批人的到来将使中华凌驾在世界上!
  • 殿下当心:夺命伪萝莉

    殿下当心:夺命伪萝莉

    依妍雪,依家的千金小姐,被自己的好闺蜜算计,男友背叛。当重生后,她不再是傻傻懦弱的骄纵女,而是杀手界的女王。伪装,是她保护自己的最好的办法。当杀手界的女王,变身清纯小萝莉时,到底谁才是她的王子呢?敬请期待。
  • 一方小世界

    一方小世界

    渺小,你是如何定义的?当被主宰的时候,人类是不是就会显得很渺小?无论你是能上通天国,呼风唤雨;还是能下观蝼蚁,只为度日!没人能站出来了吗?你会站出来吗?
  • 龙城庄子

    龙城庄子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滚滚红尘古路长,不知何事走他乡;回头日望家山远,满目空云带夕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关于爱情与两性的话题,我们往往信奉一些未被证实的“真理”,这些所谓真理如果囫囵吞下,可能会给一个人的快乐心情和恋爱关系带来毁灭性的损伤。本书作者即从众多的“真理”中筛选出了最“谬不可言”的25条,逐一提出质疑并进行论述,同时列举了大量社会学调查实例,这些无不在警醒我们,在爱与性的问题上我们原本错得是多么厉害。通过这些反思,让那些“在爱中的人们”睁开眼睛,打破谬论,用更坦诚、开放和宽容的心,迎接真正的幸福。作者笔锋幽默犀利,论述直截了当,几令读者汗下。然而颠覆传统之后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的确句句皆为真知灼见。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属于原创思想者的时代,本书正是一本新世代爱情与两性生活的经典指导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