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61800000010

第10章 楼适夷伯伯性情印象

楼适夷(1905-2001)作家和翻译家,浙江余姚人。1926年由团员转为****党员,1948年重新入党。历任作家出版社副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副社长,先后担任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作协理事、主席团顾问、名誉副主席。

因为爸爸的关系,我对楼适夷先生称楼伯伯。

日前友人晓凯以他的《七闲堂诗稿》赠我,翻到其中有七言绝句和律诗各一首是怀念楼伯伯的,就念了给妈妈听听。妈妈由此提起了50年代的旧事,也不过是闲谈,并没有很特别的内容。那是在上海参加出版发行会议,妈妈是新华书店的人,楼伯伯是出版社的人。楼伯伯在那个会上有个发言,对于出版社的书籍印数都被“小辨子”掌握——书店发行所的做法是到门市部的营业员中汇总书籍订数——十分不以为然;他的情绪有些激动,嗓门儿老大不小的。听到这里,也引出了我的若干记忆,随之再查看了一些材料,关于楼伯伯这个人的性情,话题实在不少。

先看他与冯雪峰伯伯的故事。冯伯伯1976年去世后,楼伯伯即着手搜集其遗作。这年里他写信给爸爸提到这件事,曾在月余的时间里数达三次之多,可算是非同寻常吧。他也说到了他做这件事的动机,并希望得到爸爸的配合。这里仅引其中一段文字:

雪峰同志逝世后,我正设法搜集一些他未发表文字,闻夏熊交鲁编室有他所写材料约十万字,我所搜到的约四五万字,如果不使你为难的话,我想见到未见的材料,抄写下来。我不会外传,只是以此纪念亡友而已。他临终前为我给组织写了详细证明,我一辈子及我的子孙,都将永远不忘记他,听说你送了他的临终及亲视含殓,我对你也极为感谢。(11月15日)另外的两封相关的信,写于12月6日和12月20日。说到这里,小子妄言一句,他对故友冯雪峰,不止有怀念,不止有感激,肯定还有歉疚。

楼伯伯晚年居住在团结湖。迁到这个住处之前,住在北京站前的苏州胡同21号平房小院,该处再早是冯雪峰伯伯的居处。1958年冯伯伯落难后主动要求迁出,并自行归还了所有公家配给的家具。继而,楼伯伯分得了这处房子迁住进去。见过有的文章里说,楼伯伯后来很为此举追悔,然而据我所知,他的追悔并非因为住进了老友的旧居,而是因为他在冯伯伯迁出之前,曾明确表露过催促之意。

楼伯伯曾至少有两次因冯伯伯痛哭,惟原因大不一样。一次是1957年在作协党组扩大会上,因夏衍以长篇发言举出了冯的“历史罪状”,楼伯伯当众痛哭,指冯伯伯欺骗了他,那年他52岁;一次是1976年在自己家里,与他的小友董学昌谈到冯被划****的事情,他捶胸流泪说冯是冤枉的,那年他61岁。此外梅志先生也提到过,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期间,因为在工作方面对胡风有些意见,楼伯伯也曾在两人谈话中痛哭起来。

楼伯伯对周扬的态度也很能反映出他的性情。周扬一生的很多时候都处在一个相当特殊的位置上,艺术家认为他不是艺术家,政治家认为他不像政治家(王蒙语意,详见《不成样子的怀念》),笔者在这里也不知称他先生还是同志,只好直呼其名了。像文艺界的很多老人一样,楼伯伯对周扬的意见根深蒂固。这种意见的合理性另当别论,但应该不是个人恩怨能解释的。他对自己的这种意见不仅不加掩饰,有时还会主动出击。在与爸爸的通信中可以看出,《郭沫若全集》、《茅盾全集》的编辑工作,都触发了他对周扬的不满:

关于《郭集》的事,吴伯箫硬拉我,我已辞了三次,决定不干。(一)周公挂帅,不投麾下;(二)郭文芜杂,全集难搞;(三)我想写作,力避杂务。但吴老情谊难却,又不忍绝之过甚,不免作为私人略供刍荛,想问问你年来组织鲁注经验,借花献佛,乞诸其邻而与之,好吗?当然还有别的话。(1981年3月28日)杭会情况,您已了解,……我是想对历史问题说几句话,让元帅稍稍头疼一下而已,反正他们会搞些小动作报复,我也无所顾忌。……《茅集》编委,许觉民来征询过我,我当即明白告之,有那元帅掌旗,我决不参加。至于那位先生已经挂了三面(瞿、鲁、郭)帅旗,再加一面,也不会多,我看您还是不必出力了,如果他们邀您参加编委,您当然可以开会去去,了解了解。犯不着多投入精力了,反正有人会搞。(1982年11月18日)楼伯伯对于周扬的不以为然,至少有三个因素:一是源于30年代“两个口号”论争,出于对鲁迅的维护;二是源于建国后的政治运动,不满意周扬的作为;第三虽然是稍稍上不了台面的因素,但未必无关紧要,楼伯伯是1926年的党员,比冯雪峰伯伯还早了一年,1931年加入左联,也比周扬早了一年,他在下面的信里,即流露了因为在党内和左翼文坛的资历而自重的情绪:

例如曾见谓周扬是左联成立时重要人物之一,其实那时他还在田汉家作食客,连作家之名还没有,他是为冯夏(经请教朱正先生,认为应指冯雪峰、夏衍二人。)看中,32年左联成立后第三年才作盟员,入党的,下半年才接丁玲《北斗》之班,主编文学月刊的。(1991年8月9日)这只是说明他对周扬存有看法的一面,但在后来看到周扬不无凄凉的晚境时,他还是表露了同情甚至是不平。在他致王元化的信中有这样的话:

后来我读了由他署名的《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问题》,而且从此失宠,还有撤职、辞职的事。我知道文章不是他写的,但能组织这样的文章,公然署名发表,我对他印象大好转,太惨了,在医院变成了植物人,连苏灵扬都几个月不去看他。……追悼会过了好久才开,可惜我没收到讣告,否则一定上八宝山去告别。从此以后,报上不见友人一悼文,家乡人纪念他,要办一个“起应文化中心”,连周扬的名字也不敢用了,天呀,五十年文坛领袖,“一言而丧名”矣。

这段话原文不是很流畅,但语意是贯通的。其中说到周扬的境况,以及自己对周扬的看法有所改变的原因,似乎是兔死狐悲的情感也有一些,物伤其类的情感也有一些。

下面的事是听爸爸说起的,当时少问了一句话,所以到现在已不知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估计是“****”前的旧事。那是在一个早晨,爸爸经过楼伯伯的办公室,见他敞着房门,正在伏案看什么材料,可能是老眼昏花的关系,他的头埋得很深很深。这使爸爸心生恻隐,敲敲门走过去问道:“是不是看得很辛苦啊?”让他意外的是,楼伯伯很快站起了身,并把他推向门外,同时说道:“我不要你的温情主义。”爸爸在惊吓的同时也有些自责,以为不该去打断了别人的思路,但是在此之后,楼伯伯还在作协的会上提起了这件事,认为这反映了某种“不健康”的思想。爸爸这才醒悟到面临的是意识形态问题,好在与会者无人附合,事情便也不了了之了。以楼伯伯的年龄和身份,其举动实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不适当的身体接触,闻者唯摇头苦笑。另外1958-1960年,楼伯伯和爸爸都在作家出版社的期间,楼伯伯曾经提出过要批爸爸,原由是爸爸在鸣放中曾经说,社里存在某些浪费公物的现象,缺少解放前的经营者和从业者那种精打细算的作风。楼伯伯这次的提名也是以无人附议不了了之了,这事是早年偶然听大人说到,越是想弄清楚他们就越是守口如瓶了,推论起来与前面所说的并不是同一件事,也不知道有无联系。

现存楼伯伯给爸爸的信有近40封,时间最早的也在70年代中期了,这些信中所反映的二人关系是相当融洽的。楼伯伯对爸爸谈论的内容,最多的是鲁迅著作的编辑,后来也谈到请爸爸为他的作品编辑结集的事,甚至谈到不足与外人道的令他头痛的家事,至少还有两次,在爸爸的工作面临抉择时,爽直地表示了他的看法。

80年代初,出版社搞改革,要搞经理制,不知什么人出了主意让爸爸去做经理(差不多是在同时,鲁迅博物馆的李何林先生,也曾提请爸爸去继掌鲁博的事务,并且上下进行了多方工作,那件事爸爸很明确地谢绝了)。对于自己服务了20多年的出版社,爸爸似曾有心尝试推进它的工作。楼伯伯在这中间也写信表明看法,他希望爸爸在家里读书和写作,远离俗务:

听说你要荣任经理了,真怪。《鲁集》结束,您不是想多念些书(么),您那扬尘的文章写这么好,多希望您以后多写些,当了经理先生不是更忙了吗?(1981年3月28日)当时家庭里面的意见正好也是与楼伯伯一致的,不太支持爸爸去做他不熟悉的行政工作,上项事最终被否决。稍晚,爸爸主张趁巴金在世时,进行《巴金全集》的编辑工作,并开始亲躬其事,楼伯伯也写信表示不以为然。一方面,他是善意地希望爸爸得到休息,因为爸爸当时也是古稀之年了;另一方面,他是对此事本身也很有看法,不同意作家还在世时就编《全集》,他的用语相当尖刻不留余地,援引只出版过文集的“大作家”强调自己的观点,我猜他指的是瞿秋白先生。

《巴集》谁做你的助手,让年轻的多做些,你不可多费目力了,少作具体工作,保护精力,保护目力。有人未死而出《全集》,有壮烈牺牲、人民喜爱的大作家只能出《文集》,甚至少出其书,这考级不知由谁定的。(1991年4月2日)……眼睛不好身体差,何必为活人编全集,出版方针,真太难理解了。(实在是对作者的侮辱,似乎令他从此封笔了,你还是保养身体,高兴时自己写点要写的东西,何苦老犹为人作嫁衣裳)。(1991年8月9日)但这件事爸爸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楼伯伯晚年曾与爸爸商量编个人作品集的事,他的信里,流露出的是充分信任和深情重托。楼伯伯把自己的作品送给爸爸时,题在扉页上的称呼也是不尽相同,或为“仰晨同志”,或为“仰晨兄”、“仰兄”,或为“仰晨吾弟”,不知这种随意性是否也说明着他的性情。

我在80年代初曾尝试翻译日本文学作品。楼伯伯是我慕名的翻译家之一,经爸爸介绍,曾带了自己的习作,去楼伯伯家中请益。那时他还没有搬去团结湖,仍住在苏州胡同的平房院里。我带给他看的,是两个短篇小说翻译习作,一篇名为《温柔的女职员》,一篇名为《来客》,后来分别在《青海湖》和《边塞》两个刊物上刊用过。现在只能找到他就前一篇小说写给我的意见:“译稿已阅,并无什么误译,个别语气,稍微作了一些修改。原作很不健康,写鬼怪、凶杀,又带些黄色。作为练笔,也须选择一些健康的作品。适夷”。我那时轻狂浮躁,原本就听不进意见,他的字条给我感觉像是个“马列老头儿”,不如其他父辈可亲近,就此便对他敬而远之了。多年后我看到孙绳武伯伯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当年的翻译编辑工作担负了“替人民过滤‘不良’文学”的责任。可能楼伯伯为我看稿时也保持着这种习惯吧?

以后我再没有去看过楼伯伯。他曾送过我一本他的译作《牵牛花》,扉页用毛笔题了“小平小友惠存,一九八一年十二月适夷”,此书是志贺直哉的小品集,是请爸爸捎来给我的。再以后他给爸爸的信中还曾提到,“小平要学日译,请来。”然而,他的书我是“惠存”了,他的家却再没有去“惠顾”,再没有去向他请益过。回想起来,是自己太不成熟,轻易放弃了学习的机会。这是我自己不能容物,于楼伯伯并无损失,他恐怕始终未能明白我不再露面的原因。后来我只在年末寄一张贺卡,也并没有每年做到,这是想到就会自责的一件事。他去世前后我远在北美,未能为他送行,留下了永远的追悔。

楼伯伯的思想在晚年好像有了很大的转变。有意思的是,他才不像我一样拖泥带水,他可以因为思想的不合,不惜与昔日朋友反目。杭州的史莽叔叔,就曾为他这种绝决搞得不知所措。史莽致爸爸的信中曾说:

适夷老看望过吗?他去年来信与我“绝交”了。原因是我在信中对促使苏联党亡国散的戈氏说了几句愤话,又为其坚持马列的女婿(梅林)说了几句好话。他竟如此,使我手足无措。难道思想认识问题,非要势不两立,“二虎同穴,谁死谁生”不成?前不久,他又写信给河清老,要他“挽救”与我的关系,“恕老头昏悖之罪”。我还没有想好,该如何答复他。(1992年2月8日)楼伯伯之率性行事,一至于此!舒芜先生曾说他是个“老天真”,真是一点儿不错,真是个可爱又有些不可捉摸的老头儿。史、楼两位叔伯的交情后事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这些说明楼伯伯性情的事例,应该各有其产生的背景。在此只是把它们作为趣事罗列,不是对他作出什么评价。我想,无论是对于楼伯伯,或是对于从那个非正常时代生活过来的其他人,都不必用政治是否正确、品行是否高洁的眼光去审视他们,否则就是我们自己存在偏执了。

此文通篇都是说长道短,楼伯伯有知,幸勿怪我。

2006年3月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诗歌史

    中国近代诗歌史

    本书通过代表性诗人、诗派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研究了清代道、咸、同、光四期诗史,力图显示出当时诗歌发展的总风貌,阐发其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主要内容包括:古典诗歌的历史建构与定型、强大传统引力场控制下艰难的新建构、传统内反叛与艺术遗传中的局部变异等。
  •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

    小说以1924年至1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名城巴黎为背景,讲述美国青年杰克·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负重伤,失去性能力,他与美貌女子勃莱特·阿什莱情投意合,但因为阿什莱不能接受没有性爱的婚姻,巴恩斯只能眼睁睁地让她成为他人的未婚妻,甚至撮合她跟别的男人幽会。两人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勃莱特·阿什莱对年轻的斗牛士罗梅罗一见倾心,但当罗梅罗向她求婚时,她又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年龄的差距使她“不想做一个糟蹋年轻人前程的坏女人”。最终,她回到巴恩斯身边,然而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海明威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
  • 时代幻象

    时代幻象

    当代著名诗人南野从事诗歌写作与理论研究三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以及诗理论,他以“后工业时代的诗与诗学”界定自己的写作,这是他内心的镜像,也是书写的命名。《时代幻象》辑入的主要是南野2000年之后和1992年之前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实在界的言说》、《时代幻象》、《无记忆的体会》、《犀牛走动》、《鱼鹰的复杂性》、《描写一个冬晨》、《蓝色桌布》、《白窗》、《酒神的花》、《雪夜》、《城市雨后》等。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三幕喜歌剧,另译为《乐天的妻子》,莫森塔尔编剧,奥托·尼古拉谱曲,1849年3月9日在柏林宫廷歌剧院首次公演,由作曲家亲任指挥,大获成功。可是只指挥3次后,在5月11日因急病去世,享年只有39岁。1900年3月9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初次演出。尼古拉在寄给父亲的信中表示说:“我的新歌剧在作曲中便已经制造出无数的快乐。”事实上,他已经把所有获得的经验注入到了《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
  • 灵感

    灵感

    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写《灵感》,先是受了古人诗话和笔记的影响,后来又加上今人“手记文学”的启发。由“灵感”“灵感补”“灵感五讲”和“灵感访谈”四部分组成。其中,“灵感五讲”包括“可大可久谈原型”“亦师亦友谈模仿”“成方成圆谈结构”“有隐有显谈比喻”和“求新求变谈造句”。“灵感访谈”包括“美学教授汉宝德谈灵论感”“诗人高上秦(高信疆)谈灵感的滋味”和“小说作家师范谈灵感移植”。此次出版的简体字版《灵感》补充了很多新写条目,新增了灵感五讲,提供了实践的经验。这是一卷闲适小品,也是灵感标本的展览。读这本书,可以从别人的灵感中来,到自己的灵感中去。
热门推荐
  •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

    《我为什么要投资你》是12位著名天使投资人的切身体会,他们在从事天使投资以前有都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建树。我知道这些朋友的事迹,除了认识大部分以外,还有几位是我多年的合作者。我想他们应该是不缺钱花的人,但他们愿意走创业投资这种有一定风险的路,愿意把自己磕磕碰碰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写成书,能让更多有条件创业的人少走弯路迈向成功,动机是高尚的,行为是求实的。我真心地钦佩他们。
  • 我爷爷是抬棺匠

    我爷爷是抬棺匠

    讲一讲这些年来我亲身经历的奇异事件。
  • 我本神兽

    我本神兽

    我生来就与凡人不同,因为家族的使命,因为体内的异样,命运使然,在那年,我背弃了家族,找到了她,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切的故事在这里才是刚刚的开始。。。
  • 凤栖梧桐寻妻记

    凤栖梧桐寻妻记

    前世的因,今世的果。芊芊世界,有因必有果。没有算计好的来到,也没有突然的离开。一切的一切是早就注定的结果,总觉得是命运在和自己开玩笑,殊不知,掌控命运的是自己,被它耍的团团转的也是自己。但,我命在我!逆天改命,在所不惜!可,魇无处不在,在每一处黑暗,在每一处没有阳光的地方。你,准备好了吗?
  • 住有所居——住房政策法规解读

    住有所居——住房政策法规解读

    住房既是一种关系每个人安居乐业以及国计民生的必需品,又是一种价格昂贵、占居民消费比重很大、保值增值性好的特殊商品。各国的经验表明,如果没有政府介入住房问题,对住房市场进行合理的调控管理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单纯依靠市场自发调节,是解决不好住房问题的,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住房市场实行完全市场化。
  • 斗战至尊

    斗战至尊

    苍茫大陆,等级森严,宗门林立,百族共存,强者无数,天才辈出,实力为尊。一代昔日王者重生,一步步走来,辗压同辈,无敌于天下,以斗战之名,成为一代至尊,三界不朽。
  • 锦年思南岸

    锦年思南岸

    太子殿下在前拦,小女子往后退;太子殿下在后截,小女子往前跑!哎呀呀,我的太子殿下啊,你怎么追着奴家不放啊?太子殿下虎躯一震:赵南岸,把本宫的裤头还回来饶你不死!什么?哪个不要命的小贼偷了太子殿下的红裤衩?那可是死罪啊!咦,这个包剑的绸布样子怎么有点奇怪?妈呀!这是太子殿下的红裤衩啊!我的太子殿下呀,不就是偷你一裤衩吗?至于追人家八年吗?殿下,饶命啊!交裤不杀啊!
  • 凰祚:步步浮沉

    凰祚:步步浮沉

    【本故事纯属虚构】烽火起,乱世浮沉如棋局。凤涅槃,掌局天下皆棋子。风云际会时,蚍蜉可撼树九重宫阙上,谁为王上皇。这是我的凰祚①!++++++++++++新书求各种支持++++++++++++注①:祚(zuò):意思是福,赐福;皇位。
  • 斗破之基因抽奖系统

    斗破之基因抽奖系统

    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萧逸也就是本书的真主角正在为了工作而狠下心来通宵完成公司里的任务,在电脑桌旁边放了一本水,不知道为什么这杯水突然自己倒在了萧逸脚边插头上,萧逸就这么神奇的光荣的死去,而萧逸再醒来时将会在斗破的世界。本书是我首次写书,请书友们勿喷
  • 英雄联盟之逆凡

    英雄联盟之逆凡

    赵子邱身患白血病死亡,醒来发现自己处在异世界,成为玩家口中的英雄联盟召唤师。赵子邱默默地看了看奥瑞利安·索尔和背后的一众英雄,吐槽道:有没有点困难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