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7400000023

第23章 国民阵线

第二天,首批南京军队抵达西安。

他们进城时乘坐的两辆大型军用卡车,径直驶到西安宾馆近前,先下了几位军官。我们的视觉对原先军队穿得那身蓝灰色服装才开始逐渐习惯,紧接着来的这批穿咔叽布制服的人,倒令人感到新奇而陌生。就连那些配有防雨篷布和软座的卡车,也凑热闹似的与原来那些载着戴皮帽的东北军,在大街上到处乱窜的破烂敞篷货车进行着比较。

然而,封锁终于打破了。旅馆经理站在台阶上,面含喜色高兴得直搓手;荒废已久的休息室,也意识到了新生活的来临。数周来在寂寞中闷闷不乐的职员们,也重新把头发梳理得光光亮亮,摆出职业上的那种漫不经心的派头。

“火车什么时候重新开通?”

唯有这一次他对你的提问什么也没有查阅。“第一班快车今天午夜发出。车票已经卖超——售票处的门都关上了。不过,他们会留有少量票。你想今夜离开吗?”

“好,来张到北平的二等卧铺票。”

我走出旅馆,来到现在我已经相当熟悉的西安大街上——这条尘土飞扬的大路经过新城的白色大门,然后是宽阔的西大街。我经过《西京民报》的办事处,我的朋友过去就在这里工作。陈翰伯还留在那里,可是印刷机却闲着。出版暂时中断,等待新的主管机构验收。

“中央军已经来了,我今夜也要离开。”陈翰伯点着头慢吞吞地说;他那明亮的黑眼珠显得非常忧伤。

“张兆麟哪儿去了?”

“你想见他?”

“要是能安排一下的话,我想大家可以办个聚餐会。他能来吗?”

我们商定了一个聚会地点。这家报社的办事处就像一座被遗弃了的矿井口,显得忧思重重。编辑部的职员,或者就叫编辑部的残留人员,满腹忧伤地围坐在火炉旁,就像“空虚的人”一诗中所描述的那样:

靠在一起,

满脑子稻草哟!

当我们一块儿窃窃私语时哟,

乏味无聊的话儿

是平凡而无意义的……

我注意到,他们中有一个人把脚翘到炉子上,正在读列宁的著作。

“你最好把这些东西收起来,‘蓝衣社’就要来了。”

“他们昨夜就在这儿。现在我们有几个人在站着岗。”

“不过,还是读‘三民主义’安全些。”

他们都把各自仅有的那点东西打点停当,做好了逃跑的准备。在中国,所有胆敢涉足政治的记者,都生活在危险之中;他们要是明智,最好还是随时打点好自己的行装。

“报纸今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它还属于张学良,是吧?”

“张学良是囚犯。我们原想把这些印刷机搬到兰州,可是来不及了,顾祝同明天就到,他不喜欢记者。他屠杀过许多新闻记者。”比起由此而引起人们联想的实际情况,他的这番话说得更平淡,更轻松。突然,我想起了我的那个萦绕于心的问题。

“你听没听到过孙铭久、苗剑秋和有关他们那伙人的事情?”

“我们都没得到他们的消息,”他慢条斯理地说。“不过,我今早听到谣传说……”

“快说下去。”

“……在咸阳,他们受到了王以哲的人袭击,全都被杀了。也许这是真的。”

“昨夜?”

“是的,是昨天夜里。”

这一阵儿的谣言实在太多了,可是,这一个也许是真有其事。任何事情都可能真得发生,因为西北的整个这场运动正在解体。在南京军队面前退却也许是个策略问题,然而,它却从内部被搞得分崩离析。

“你们对和解怎么看?”我问这几位东北青年。“它真的是一次投降吗?”

其中一位耸了耸肩,说道:“是这样——否则就要内战。就目前而言,不管采取什么步骤都比打内战强。只要南京信守协议,我们就得到了某些有意义的东西。”

“那么,东北军呢?”

他压低声音说:“他们对这种解决方式并不满意。当最后一批东北军撤离时,他们说:这是又一次‘九一八事件’。他们中有许多人非常痛恨红军。”

这些我能够理解,仅从表面上看,东北军是这场交易中的损失最大者。红军通过与南京的讲和,不仅什么也没有失去,而且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一切——如果这次是按他们的条件讲和的话。

我按原计划继续在市内到处转悠。店铺敞开大门,准备欢度新年,少数街道上挤满了人。周围还有一些杨虎城的军队,但他们都已不带武器。

国民党党部的外面,是一片乱哄哄的景象。一长串马车满载着报纸和办公设备,正准备离开。这座建筑物过去是“群众运动委员会”办公的地方,在西北运动的整个过程中,也是最使人感兴趣的组织活动中心之一。过去他们还在这里的时候,我记得里面总是挤满了学生,编发着那些无穷无尽的宣言、海报以及从各县区归来汇报工作的农民运动组织者。它曾是革命活动的繁华场所;现在呢,我估计,“新生活运动”将确保它那宁静的统治地位,昔日的官员们也将重新恢复其边上班、边打盹的浑浑噩噩状态。

宽阔的大街显得比以前更加空旷开阔。我意识到,这是由于昔日漫延于整个街道每个街口的横幅标语和旗帜,全都消失了。我来到鼓楼,只见工人们正在那些巨大的绿色海报上忙碌着。这些海报贴在四周墙壁的石基座上。张学良最初提出的“八点纲领”也在这里,用巨大的白字刻写在上面:

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全面政治自由!可是现在呢,我留神注意到,这些字迹正在被用国民党的蓝颜色所涂盖。他们的行动可真是不失时机。

那些熟悉的海报全都从墙上消失了。我百无聊赖地瞎猜测:这是否接到了什么命令,或者是西安的市民们,由于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暴,为了不再出现新的风暴,才要采取措施把一切有牵连的痕迹彻底消除。不过,可以确切地说,这座城市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受到征服、历经磨炼的外表。我信步来到了无线电台;原来的那些工作人员正在放着留声机唱片。一切都彻底崩溃了。

“您瞧,中国的事情总是这么结束的,”那位教士说。

“一种良好的传统中国式妥协。”我感到情绪特别低落,不想跟他争辩;况且,他显然也说对了。

这次茶话会颇有点像个样子,因为在座的六位,包括了自大撤退后仍留在西安的全部六名外国人。我是在到浸礼教会寻找我的朋友时,无意中偶然遇到他们在一起座谈的。我还有点担心会不会由于我的突然插入而扫了他们的兴。

“这些年轻人是诚挚的,”那位发言的教士继续说。“可是,一切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他们无法理解,他们该怎么办呢?在他们看来,实际上所发生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一场金钱交易罢了——是大批的金钱在将军们中不时易主而已。而当这一切结束的时候,人民才会感到从未有过的高兴。”

他会见过23位叛乱的领导,应该说他对所谈及的问题是了解的。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住得时间愈久,就变得愈像中国人那样,遇事能够容忍。在我想来,对于任何一传教士来说,要想长期保持他心目中的理想主义观念,是很不容易的;而在中国要做到这一点肯定非常困难。

我环顾在座的这几位(碰巧,又全是英国人)。他们为了一个许多人都感到不可理解的目的,选择了在外国度过其一生。他们中有三位,奉献给自己信仰的是劳碌一生的苍苍白发;他们是在西安从事教会工作的人中最优秀的人,或者,至少也是最虔诚的。这是因为,在危险当头的情况下,坚守了自己工作岗位的,只有他们。可是,我觉得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还不是最年轻的——似乎对过去八周来在西北一直非常富于戏剧性,从而引起争议的那些问题有一点真知灼见,我转向了他。

“那么你对这一切有何高见?”

他仔细斟酌了一下,答道:“对于行使暴力,当然了,我感到遗憾。可是,这么做也带来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例如,我们就了解到了某些有关共产党的情况,而这些以前根本无法知道。我和周恩来进行过交谈,当时的气氛就像现在你我交谈一样平静。从他那里,我得到了一种印象:他们是真诚的,而这对我来说,要比无论什么宣言都更有意义。我认为蒋介石在西安也学习到了很多——很多他应该明白的道理。毫无疑问,中国实现真正统一的前景,今天的条件要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要更为有利。”

我感到,他的这番表白不是盲目乐观。“你喜欢周恩来?”

“非常喜欢。他是我所见过的最杰出的中国人之一。同时我也不得不承认,”他带点激动地补充说:“对共产党在西北的行动,我们的某些教友居然散布了一些毫无根据、最能使人恐慌的谣言故事,我认为这是最大的不幸。这些故事不是从事实出发,完全出于一种最恶劣的偏见。他们应该被公开否认,因为它一点也不利于我们在这里的工作。”

最后这一点并非无关紧要,因为毋庸置疑,这是指少数教士所做的夸张性报告;这些报告描绘了一幅“赤化西安”的情景,从而导致对在该市的外国人的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庸人自扰式的行动。我感到不解的是,教士们这种态度的转变,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持续下去?那些坚持下来的教士们对于那些未能坚持下来的,有多少成分是真正出于自发的义愤?不过,人们普遍同意:共产党总的看来是“行得端,走得正”。周恩来是当今获取成功的英雄。只需对教士过去对中国红军平时所持的那种深恶痛绝的态度有个起码的了解,便会意识到这种认识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了。

事实上,在中国对共产主义的看法有了改变这一点,是从西安事变中可能取得的(说早已经取得尚为时过早)一项显而易见的成果;例如,光是人们觉得他们能够使内战得以避免这一点,就使人们普遍松了一口气——如果剿共战役不中止,将会出现何种结局呢?长期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特别是那些对该国传统军事思想为害最烈的情况有所了解的人,很容易轻信那种能平息战乱,恢复秩序的势力。当南京政府的权威,通过采用各种计谋取得一个又一个政治上的巨大成功,从而不断扩展到中部和南方各省时,在该国的大多数外国人,也就转变了态度,坚决地亲南京。尤其是自从委员长改信基督教、发起“新生活”运动以来,传教士们毫无例外地全都成了蒋介石的热情支持者,他使他们成了既得利益者,因为基督教终于在中国达到了一个荣耀的位置。

凭借着某种奇怪的心理学花招(这是任何生活在中国,依靠官方新闻媒介精心编造的报道来获取消息来源的人最容易下意识地相信的一种花招),现在剿共战役已不能再被看作是“内战”了。因此,贴上一个“共匪”的标签,这才是真正的精明。在中国,匪也和穷人一样,是随处可见的,因而剿匪也就必然成了一个有效的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一种正常职能。但是十年来对红军发动的战役所损失的生命数目之巨大——尽管中国农民的生命价值是那么低廉,在任何一个有真正言论自由的国家里,早就会激起社会舆论的愤慨。共产党绝不是“匪”;就其作风而言,早期江西的红军比起把蒋介石推向执政地位的那支军队,似乎更有权力把自己称为“国民革命军”。

这是一种纯理论的观点。可是,任何一位对中国的民族独立斗争怀有同情心的人,也只能对“剿匪”战役所造成的巨大破坏深感遗憾。十年来,共产党一直是南京政府的主要内政问题,除了把他们斩尽杀绝,绝对不容许有其他的任何解决方式。然而,这种斩尽杀绝的政策,实际上不仅代价很大,而且也没多少效果。尽管“第五次剿共战役”摧毁了共产党在江西和福建费尽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主要根据地,红军也只不过是改换了一下他们的阵地。处在运动状态中的红军,比起被铁壁合围在他们山区的要塞里,对南京的危险可能要大得多。随着他们跨越半个中国那坚忍不拔的脚步,土地革命的风云在他们身后蓬勃兴起;而他们在1936年占据的最后位置,则还远不能使南京政府感到放心。

那些并没有竭力反对在西安事变期间与红军达成临时协议的人——他们代表着中国最有勇气,最讲究自由的力量——常常以红军处于“削弱状态”为口实来缓和争议。他们坚持认为,残留在西北的只不过是一些被连续不断的战斗和强行军所拖垮、毫无斗志的乌合之众,且孤立于一片贫困不堪的区域内,因而在军事上不堪一击。他们争辩道,在这种情况下,赐给这些处境艰难的亡命之徒们一点和解姿态,只消把赦免他们当作一种施舍,就算是南京政府方面做了一件令人满意的事。

可是,在这里我们还必须考虑另一方面的实际情况。中国西北红军所占据的,实际上是一片范围较大,比较独特的区域——虽然较为贫穷和人口相对稀少——与他们过去占领过的任何地方相比较而言。由于他们可以退回到几乎无法攻破的甘肃山区据点,因此,这里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区;而对于像他们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说,粮食问题也绝对不成其为什么严重的困难。不仅如此,那里还有取之不尽而异常珍贵的生活必须品——食盐,它的缺乏曾使遭受封锁的江西“苏区”处境极端不利。

西北红军的实力(处于常备和武装精良的军人,以有别于民兵),据外国某观察家估计,约十万人左右,首次置于一个统一领导之下,包括其几乎所有经验丰富的领袖——毛泽东、朱德、林彪、贺龙、萧克、徐海东以及其余这些名字几乎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多年来第一次取得了全面协作。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边境的根据地出发,他们可以挥师向北,向西,从而与新疆、外蒙建立起联系,开辟与外部世界的通道,而这自广东汕头失陷后,他们从未取得过。在许多有资格的评论家看来,无论是防御,还是未来的潜在军事行动能力,在1936年,中国的红军比其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强大一些。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也由于政策的改变而大为加强,而这种政策的转变自1936年开始以来,已经生效。建立统一战线,对付那个几乎无可辩驳地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主要敌人的国家,这一主张使他们获得了愈来愈广泛的支持。正如出席1936年8月召开的“太平洋学会”尤塞米蒂会议的一位代表所说的:日本的侵略正在使共产党成为中国的‘优秀公民’。昔日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反共的势力,现在也开始陷于瓦解。

这两种观点——中国红军完了,以及他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强有力,富于挑战性的战略位置上,要想对付他们,必须设计出新的战术——都开始出现在由周恩来参加的西安谈判桌上。可是,共产党绝对不是在对他们完全不利的情况下达成协议的——不像南京——只要他们能够按自己的心意行事,他们可不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首先由周恩来亲自向蒋介石提出,其后又提交给南京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的建议(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提议一年前可能就已初现端倪),是一个正式的妥协方案。当然,双方对于究竟能做多大程度上的相互妥协,无疑都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只要愿意,南京就可以做这样的解释,说是共产主义已经为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共产党方面也可以把它视为一种必要的妥协,以解决国家日益深化的危机问题。

在蒋介石被捕获的时候,“叛军”方面可供考虑的有两种可能——这时的叛军,随着红军的加入已经成了一个强大的联合体。第一种可能是采取断然的军事行动。他们可以抢占潼关,加强这一要塞的防御力量;在西北建立起他们自己的“人民政府”,公然反抗南京;并向西南和华北的地方军阀(他们出于各自的原因也都反对南京)发出呼吁,请求他们对南京政府施加压力,从而实现其所提出的彻底改组南京政府,开放救国运动等项主张。这就是为像孙铭久这样的左倾分子所推崇的行动方针,一度也为共产党所支持。如果采用了这一方针,导致爆发比实际上发生过的更大规模的敌对行动,是完全有可能的。然而,释放蒋介石是一张牌,这张牌总能够在方便的时候加以利用,以带动事变的和平解决,促使双方重归于好。而且在政治自由方面,大概也会实有所获。至于它是否会导致同日本的战争,这就说不准了。

由于种种因素,这个机会还是失掉了:占据潼关失败了,与各省建立联系也遭到了困难;而且从事变一开始,西北方面内部就对运动的目的发生了意见分歧。在一种行动方针被放弃的情况下,妥协——同时也释放蒋介石——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南京的情况演变得颇为奇特:由于一帮实权人物迫不可待地企图利用形势,为自己谋取利益,使得蒋介石夫人和宋子文的调解工作变得尤为及时。

然而面对这种情况,共产党——他们似乎比其他任何一方都更为迅速地充分估量了这一形势的前景——早已改变航向,避开“分裂主义分子”在西北建立“人民政府”的设想,表现出支持通过调解解决问题,释放蒋介石,和以南京作为国民阵线起点的强烈愿望。一经认准了这条路线,在变化莫测、争吵不休的以后几周里,他们就不再偏离这一点;最后他们还能够——站在许多心怀不满的反对派的反对面前——劝告西安当局接受他们的政策。因此,公开的破裂得以避免,而且在对某些大人物最敏感的尊严问题多少可以令其容忍的情况下,南京给予一切方便,支持国民阵线的正式成立。只要谋求真正政治团结的实质性内容能够得到保障,那么,解决这一极端复杂局势的光辉成就和荣誉,就赋予了委员长和蒋介石夫人(这也是恰如其分的)。

但是,南京到底有没有良好的信誉来保证呢?为了谋求最终的和解,西北联军放弃了战略位置,而这些地方在未来再也不可能重新回到他们手中了。蒋介石也不会重蹈覆辙。

至于红军方面,他们虽然成功地在南京获得了立脚点,但代价则是失去了他们的西北盟友。对此,人们大概都很明白,在西安临近和解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的联合工作几乎完全破裂了。东北军自己内部也陷于分裂;自从王以哲死后,高级军官们惶惶不可终日,每个人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杨虎城打算自谋生路;他看来像是个最大的输家,直到南京把他的全部人马全部收买了去。充当“保皇派”这个自己也不熟悉的角色的红军,正在试图以比上海金融家更高的调门,赞美着蒋介石。所有的事情,包括他们十年来不间断地和他打仗这一事实的本身,细想起来都像是一场演得非常逼真的戏。

在我们晚上相会的那个餐馆外面,南京士兵正好当街挂起了一面新的横幅标语。白布上写得黑字几乎尚未干呢。

“上面写着什么?”我问。

张兆麟戴了顶压扁了的礼帽,做了一个鬼脸,念到:“打倒共匪!与共党勾结者死路一条!”这是汪精卫之流常说的话,对国民阵线来说绝非好兆头。

这是一次奇特的最后一次宴会。就在这家餐馆的内室(我们也是才搞清楚的),后门居然直通厕所。南京军队的司令顾祝同定于明天到达;而且他们还告诉我,“虎城”的私邸——该市最富丽堂皇的住宅——正在被安排作为顾祝同的司令部所在地。杨本人也像一切知趣的人一样,呆在新城之内。所有“新生活运动”的标语也再次重返各家店铺的门口。由此看来,西安似乎要按照老传统,准备过中国人的新年,而国民党的天蓝色也将成为最时髦的色彩。

起初,大家的话说得都很谨慎,因为每个人心里好像都搁着点事。对于在西北的许多人来说,现在依然是一个心情焦虑的时期;或迟或早,逮捕乃至可能出现的大屠杀,不可避免地会随之而来。这就是搞政治的风险。一想起这些,谁也没心思饮宴作乐了。

“也许结局不会那么糟,”我提出。“去年在广东,他们仅仅调换了全体文职官员的工作,驱逐了旧党派。我并不认为还有谁想在西安搞什么另外的暴力行动。此外,西安市内只有一个团的中央军。”

“早已两个师了。”有人反驳道,“你没见他们在外面张贴的标语。”

“这也许只是做样子罢了。”(这话说对了;事实上,这些反共标语并未悬挂多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祝贺新年呢?至少,我们期待着新年好运的降临。”

我们要来了黄酒,为张少帅——还在奉化被囚禁着——的身体健康干杯。几杯热酒下肚,谈话的气氛立时松弛了下来。

“你们应当首先为蒋介石干杯,”张兆麟坚持道。“你们难道不知道,统一战线嘛,蒋介石现在是我们的领袖了。”

他说得对,于是我们故意大喊大叫着干了这一杯。“最好还应该为红军而干一杯,”一个忧郁的声音传来。“很快就没有一个红军了——即使在特区,也只有更多的政府军。”

“但红军是决不会放弃他们的武装的,对吧?”

“这个,眼下谁又能说得清楚呢?”他们似乎奉命取消自己,以解除蒋介石的烦恼。

“不对!”有人怒气冲冲提出抗议。“红军决不会放弃自己的武装,或者他们的‘苏维埃’组织。他们可以改变名称,使南京满意。但这只是一种战术——统一战线总战略下的一种战术。”

“多么笨拙的战略!这种战略使他们充其量只能维持到蒋介石把他们再度孤立起来,并把东北军调离西北!”

“不对,”蒋介石真的变了。他变得更民主……

我们重新回到以前那种夹杂着争论和吵闹的亲切气氛中。这种气氛我在北平时曾是那样的熟悉。现在即使这么谈一下,也令人感到快慰。再过一个月左右,我们就会更清楚了解到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然而,在聚会结束之前,我们还要为一件事来干这最后一杯酒。我们祝愿道:

“为了中国的统一!为了国民阵线!”

眼前的情景很富于浪漫色彩,宪兵在窗外来回走动,侍者在屏风后频频往来。

“也为了我们再次相会,干杯!”

我的包裹在旅馆已打点停当;从这里到火车站仅需一刻钟。旅馆的经理(也已换上了另一位,因为他能够安安生生地躺在床上睡着觉),与我殷切话别。他对不能亲自送我到车站表示了歉意。

“我现在实在太忙了。您瞧,这儿一切还都是乱七八糟的。许多客人明天就要来了。”他颇为不愿地咳嗽着说:“您在这儿过得还舒服,对吧?”

“非常舒服,多谢了。我过得很痛快,再见。”

从西安的城墙下面走了出去,再次回首远望;发电厂里灯火通明。为一团巨大的阴影所笼罩的古城墙上,已看不见枪炮。城门上空,在一束探照灯光柱的映照下,可以看见迎风招展的国民党的国旗。

同类推荐
  • 晋霸春秋

    晋霸春秋

    齐桓始霸,晋文未成。春秋之中,王道难行。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重生成为晋国太子申生。天生公卿,却罹遭祸难。为了摆脱历史的宿命,他不得不挣扎求存。好在,他人才济济,略有贤名。取威定霸,继齐桓之业。扶保诸夏,复三代盛景。在他的参与下,历史又将有何不同?让我们拭目以待!
  • 穿越之我是天子

    穿越之我是天子

    华夏高材生刘宏一觉醒来,穿越到异世,成为真龙天子。此时大汉内忧外患,刘宏表示压力山大,刚穿越就没舒坦日子,真是苦逼。不怕,我有无敌召唤系统!历史众臣任我遣!文臣豪杰,汇聚一堂!史上猛将,征战沙场!在这异世神州,谁能与我争锋!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我的大刀早已饥渴难耐了”书友QQ群:1036891634
  • 战国头号霸主

    战国头号霸主

    《战国策》载:商鞅建议尊魏为王,劝谏秦孝公,曰:“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从商鞅游说魏国称王始,魏惠王便将矛头转向了齐、楚等国。魏国从此踏上不归路。当徐徐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来到了公元前342年的齐魏马陵之战,且成了魏国太子申。危急关头,徐徐站在微风中捋了捋鬓发,感慨道:“还从未想过,有一天距离成王竟然只差一步之遥。”虽然这一步的跨度似乎有点大!……河西之战,在公子卬被骗后依旧没能取胜的秦军中,商鞅茶饭不思,始终猜不透是谁搅动了本该稳胜的局面。而这,仅仅只是徐徐在战国大乱斗中的一个开始。
  • 猛卒

    猛卒

    这是一个迷失在乱世中的大唐,中原藩镇割据,边疆危机四伏,内忧外患,长安却夜夜笙歌,罗裙慢舞。他是一个独孤的猛卒,鹰镝千里,强悍的游牧勇士闻之丧胆,但大唐却没有他的荣耀。他拔剑茫然,英雄无觅归处。。。。。。
  • 全兵器演义

    全兵器演义

    大秦春秋鼎盛之时,墨家,兵家,剑道等等百家争鸣,之后剑神林青衣一剑破敌一万二,剑道由此拔得头筹,墨家隐退,兵家被打散成诸多兵器流派,不复昔日荣光。从此之后,秦人喜剑、长于剑的名声远播四海。‘天下豪侠尽出于我剑门’一句话更让帝国青少年尽皆持剑修行,期盼有朝一日成功,名扬大秦。
热门推荐
  • 傲气仙骨

    傲气仙骨

    别人炼气,我炼骨!天地为鼎,日月为炉,炼得一身仙骨,纵横九霄,傲视天下。所谓根骨,根指灵根,骨为仙骨。灵根者,先天灵气经五行交感而成,是为先天。仙骨者,历经世间辛苦,百折不挠,乃是后天所得。世人修仙多注重灵根,且看叶凡如何以修炼仙骨者的身份,走出一条另类的修仙大道!
  • 水浒古本

    水浒古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道封神圣人劫:霸决洪荒

    天道封神圣人劫:霸决洪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充满了劣根性,曰:天地不仁。熟知天地之仁,方才大仁。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选的,何以怪天?天道起大劫,圣人也不能脱俗,苦苦的挣扎是人的错,还是天道之错?本书来为你解答。
  • 喜欢你,放弃你

    喜欢你,放弃你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有的只是春秋悲凉,草水萍的生活不是大起大落,只是少年时的青涩和中年时的不成熟让她内心极度挣扎,最终她如何选择呢,是那个抛弃她的少年郎还是那个给他婚姻痛苦的老公呢?
  • 同样的问题第二次选择

    同样的问题第二次选择

    男主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生,因为自己的人生过的支离破碎,十分不理想,于是选择了用轻生这个方式,来了结自己不美满的一生,谁知阴差阳错,男主穿越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当他睁开眼,发现自己出现在了曾经教室里,看着自己的手表,电子屏上显示着2010年,他抬起头,发现自己竟然在他曾经的小学课桌上趴着打瞌睡,他有点不敢相信,便望向窗外,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都还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真实,只是男主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世界里,在男人和女人中,出现了第三种人,他们拥有特殊的能力,可以飞翔,可以操控金属,人们把他们称为元人,在这个新的环境,新的世界里,男主认识了新的朋友,得到了新的能力,男主也凭借自己的勇气,渐渐开始改变自己的一生,改变了自己曾经所做的每一个选择,最后,男主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秘密,和朋友一起找到了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男主和他们告别,一阵白光闪过,男主再次睁开了疲惫的双眼,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是家人的陪伴,医生和临床病人的关心,他闭上了眼睛,笑了笑,似乎明白了什么道理,放弃了轻生,放下了曾经,开始了新的征程,新的人生……
  • 炼气之路

    炼气之路

    四皇大陆上,人人都以武者为尊,而要成为武者,必须修炼内劲。而林剑,却是一个天生没有一丝内劲的“废人”,由于因缘巧合得到了剑皇的真传——《剑皇诀》,一本炼气而不炼内劲的修炼秘籍,从此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炼气之路。人界里人武者,天界里天武者还有冥界里的冥武者,且看林剑如何借助剑皇诀,一步步走上武者之巅,笑傲三界。
  • 从邪恶力量出走的天使

    从邪恶力量出走的天使

    作为美剧邪恶力量中的普通天使,肖恩为了不想领便当,决定偷渡到其他世界去,故事也由此开始....(简介短小无力,凑合凑合)(已完成邪恶力量衍生世界,少狼,死亡笔记世界,众神,权利,魔戒,地下城堡,王国,沉睡谷,低俗怪谈)
  • 南岸少主我的梦

    南岸少主我的梦

    小鸿鹄洛紫萱为了见到她的偶像刘志宏,转学到重庆。他们在机场偶遇,在学校阴差阳错的成为了同桌。在他们感情发生变化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们成为了陌生人…………
  • 天极道主

    天极道主

    一个来自世俗界被贬至边疆皇子,如何巧遇仙缘,历经磨难。一步步的在艰苦卓绝的修仙之路证得无上大道!
  • 公主带来了大龙在哪

    公主带来了大龙在哪

    “大龙呢?别装死,快出来,我把公主带来了!那个谁,别躲了深渊恶魔,我都看到你了,炼金要用你的血,什么?牙龈血?不行不行,鼻血也不行,别废话,不然剁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