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12700000113

第113章 名记者的“通灵宝玉”

记者很容易出名吗?

有人说,记者很容易出名:名字赫然登载报纸上,很容易就被人记住了。退一步说,登一次,记不住;登两次,还记不住;连着登它十次、二十次,还记不住吗?

这样说来,我们的记者个个都应该成为尽人皆知的明星了。

实际情况如何呢?我想先问一句:你记住了几位记者的名字?你能说出几篇他们采写的稿件?经常读报的人,也许会说出几个记者的名字来,也许会点出他们的几篇代表作来。但是,你能记住的名字,对于我国几十万新闻工作者来说,实在是太少了。况且,没过多久就会忘悼。多数记者对广大读者来说,都是默默无闻的;你能说出的新闻作品,对于浩如烟海的报刊来说,实在是微乎其微的。大量作品,都没有给读者留下印象,甚至根本就没有人读过。

所以,我想说,新闻工作者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很容易出名或出名很快。有的人干了一辈子,可能也没有被几个人记住。

人们到市场上买鸡蛋,只关心鸡蛋个大个小、是否新鲜,而不会关心这些鸡蛋是哪只母鸡生的;同样道理,人们读一条新闻,主要关心的是它的新闻价值,而不大会关心是谁采写的。只有对特别欣赏的作品,才会有人回过头来关注它的作者,而这种情况并不很多。对此,记者没有权力苛求读者。

那么,记者怎样才能出名、怎样才能被读者记住呢?换句话说,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呢?有人说,不想成为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成为名记者的记者,不是好记者。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就有不少记者急于出名,甚至为出名而出名、为出名而不择手段。但是,有些人由于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对头,总是出不了名。有的人虽然出了名,但他们出的不是好名,而是恶名。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其中的教训相当深刻。

想出名,并没有什么不好。不出名,也不一定就不优秀。在任何一家新闻媒体,都有许多人在为别人做嫁衣。他们中许多人的业务水平并不在一线记者之下,有的水平更高;他们付出的辛劳一点也不比一线记者少,有的付出更多。但他们把出名的机会让给了一线记者,因而他们更应该得到一线记者和全社会的尊重。这里,我不想讨论这个问题。我只想就怎样才能成为名记者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现在的问题是:一个记者凭什么出名?具备不具备出名的基本条件?是否选对了出名的正确途径?写没写出足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作品?

这就自然涉及下一个问题:要成为一个优秀记者、名记者,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必须具备的?是学历?是才华?是文字功力?是工作热情?还是其他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依我看,学历、才华、文字功力、工作热情,都是需要的,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使命感、责任感!

一个记者,要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自己能够干什么,可以干到什么程度,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如果搞不明白这些问题,就不可能成为优秀记者、名记者。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使命感、责任感,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东碰西撞,摸不着头脑,整天忙碌,无所收获。

现在的记者,学历都很高。一般都有大学学历,不仅有许多硕士记者,而且有不少博士记者。应该说,多数记者的文字功力都不会很差。但是,我们看到,优秀新闻作品并不都是出自高学历记者之手。有时,高学历者还不如低学历者干得好。可见,学历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也看到,有些记者工作热情很高,甚至把业余时间也用到了工作上,发表的作品也不算少,但就是写不出有影响的东西、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这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但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带着使命感、责任感去采访、写作,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轻飘飘的:既没特色,又没分量。

我们还听到,有人常常不服气:他这个东西,我也能写,我甚至可以比他写得更好!我想说,你说你也能写,我不轻易怀疑;你说你可以写得更好,我也不想随意否定。但我只想问一句:你既然能写,那么你为什么不写呢?这个题材,你为什么不抓,为什么没有抓住呢?当然,这里面不能排除客观原因。比如:没有采访条件、不在现场、所在媒体的局限等。但你要找原因,不能强调客观,应该从主观上多找原因。如果你从使命感和责任感上找原因,很可能会找到正确答案。

对一个记者来说,写什么非常重要。选题抓得准了,就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就有了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选得准不准,还是与自己有没有使命感、责任感有关。

那么,如何才能抓住有价值的题材呢?我认为,有没有责任感、使命感至关重要: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并且能带着责任感、使命感去观察社会、分析问题,就可以发现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反之,就只会抓一些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东西。

因此,我把新闻工作归纳为两个问题:一、写什么;二、怎么写。

写什么,是个选材问题,往往是由一个人的新闻价值观决定的,可以反映他的志趣、爱憎、世界观。有没有使命感、责任感,关注的事物是不同的,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不同的,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更是迥异的。

我们看到,有些记者抓的是鸡毛蒜皮的琐事,既没有多大社会意义,又不能给人多少启发。他们在采访和动笔之前,甚至没有想自己这篇东西要达到什么目的、会有什么效果。有些记者追腥逐臭,以丑为美,把文体明星结婚产子、绯闻轶事当成重大新闻来抓。这样的记者,怎么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在人民心中怎么会有地位?怎么会成为真正的名记者?

怎么写,既有写作技巧的问题,也有使命感、责任感的问题。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不同,选取的立场、角度也不同。可见,仅有文字功力、仅懂写作技巧是不行的。

在此,我武断地说一句:没有责任感、使命感的记者,绝不会成为名记者、优秀记者!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悍然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和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壮烈牺牲。光明日报社有许多记者报名要求上前线,有的人甚至作好了牺牲的精神准备。我是含着眼泪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报道的,当时我深受感动。我想,这些我很熟悉的同事,为什么能临危不惧?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是使命感、责任感驱使他们这样做:他们不想让《光明日报》的声音因为两位记者的牺牲而中断!

都说新闻工作具有许多特殊性。“特殊”在什么地方?我以为,随时随地考验记者,考验记者有没有胆识,有没有责任感、使命感,就是其特殊性之一。

记者会碰到很多情况,也会介入许多矛盾。考验人的“关键时刻”,常常会不期而至、突然降临,要求记者在很短时间内作出判断、作出选择: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是不慌不乱,还是六神无主?“关键时刻”,还是看有没有责任感、使命感:让一个记者作出选择的,还是他的责任感、使命感。“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就可能成为优秀记者,也可能一举成名;临阵脱逃,就失去了战机,也可能就此失去一次成名的机会。而为一己之私被坏人利用,那就是内奸、叛徒,必将遭人唾弃。

在一次活动中,有几十名记者共同目睹了一起恶性事件。但事后大家都没有“动作”,其中有人是装聋作哑。只有一两名记者,披露了此事并指出了其中的教训。这篇带有警示作用的东西,一刊登出来,立即引起广泛关注,成为抢眼的稿件,这名记者也因此赢得赞誉。业内人士就此评论说:多么好的机会!那么多记者竟轻易放弃了,令人惋惜。有机会出名,却因为没有胆识而不敢出名!没有胆识、勇气,没有无私无畏的品格,也许正是一些记者没有多大名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某地发生一起破坏文物事件。迫于巨大压力,许多新闻单位、许多记者都保持了沉默。就连文物管理部门也无可奈何。有一位记者顶住压力,勇敢地站了出来,写出了批评报道,扭转了事态,文物保护就此走向正轨,社会各界因此对这位记者也刮目相看。为什么这个记者能不惧权势、敢于碰硬呢?人们说:他有社会责任感!这个记者也说,我写这个东西,不是冲着哪个部门、哪个负责人,也没有掺杂任何私心杂念,为了保护文物,我应该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可畏惧的!

写批评稿,需要责任感、使命感,写其他稿件就不需要责任感、使命感了吗?非也。写所有稿件都需要责任感、使命感。一个记者,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丢掉这最宝贵的东西。

让我们把责任感、使命感当做自己的“通灵宝玉”吧,有了这件宝贝,我们就不要担心自己成不了名记者。

(原载《今传媒》2009年第10期)

同类推荐
  •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书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个忍辱负重,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光辉无私的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善良正直,但聪明自私、控制欲强、有血有肉的母亲,以为只有自己给对方的才是爱与关怀,以为只有自己才最宽容,却永远不知道,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虽然爱母亲,但骨子里却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因此毅然离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希望能向母亲证明,没有她的庇护,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骄傲地生活。在母亲的最后半年里,女儿心力交瘁,但她一边苦恼,一边仍在尽孝,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最后一天。。
  • 为了逝去的青春

    为了逝去的青春

    闵凡利著的《为了逝去的青春/中国当代名家精品必读散文》中这些散文作品情感饱满,视角独特,想像开阔,内涵深邃。在这些作品中,对生活的感悟和描述绵细而稠密,对情绪的挥洒和开拓激烈而诗意。每一篇作品不光有着音乐的亲和力,而且还有着文学的高倍纯度。
  •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网络文学大事件100

    本书以大事件为视角切入网络文学发展史,全面清理网络文学兴起以来的各种事件,仔细甄别,归类整合,并按编年史的形式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一事一评,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过程和影响、意义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以期对每个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其在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价值有一个合理的理论观照。即通过点评,把事件背后的“思想”提炼和挖掘出来。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王安石(1021—1086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今属江西省)。1021年出生在一个官僚士大夫家庭。父亲王益曾做过几任地方官,有些政绩,能为民办点实事。这对青年王安石有较好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安好的回忆

    安好的回忆

    安好在经历她人生的旅程后逐渐走向死亡,在临死之前,她往日的回忆在眼前一一略过,她发现自己的一生既有美好的时光也有残酷的日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工艺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工艺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超级黑拳

    超级黑拳

    【起点三组签约作品】在道上混的人一辈子坐五种车:出租车、大奔、救护车、囚车、灵车。有的人坐全了,有的人坐了一半。为女人而出生入死,这听起来是不是很没出息?颜斩就这么做了,而且做的很彻底,做成了地下拳王。身为中国人,为华人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是不是很血性?他也那么做了,而且做的更加彻底,做成了龙兴社的老大。“我们不是混混,我们也不是流氓?我们是11!”这是颜斩的口头禅。“老大最恨对手用枪了,因为他喜欢用刀。”这是手下小弟透露的。“呸!老大不喜欢用刀好不好,他用起枪来比谁都狠,专门用枪柄砸人脑袋……”另一个小弟说。“都不对……”且看新时代美国最大华人教父的成长史——英雄地,英雄泪!书群:63695994
  • 病娇萌妹:哥哥抱抱

    病娇萌妹:哥哥抱抱

    文案:这是一个病态痴恋的女主爱上哥哥的故事。。。。。。妹妹小时候呆萌可爱,然而不知不觉间长歪了,哥哥执着的想要妹妹的世界永远纯白,那么,爱着哥哥的病娇妹妹和想要保护云宁纯白世界的哥哥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 腹黑妖帝:金牌召唤师

    腹黑妖帝:金牌召唤师

    墨可邪,拥有穿越次元空间的强大能力者!却被父亲算计,力量虽被封印,不过,好在双戒在手,吃穿不愁。丹药一堆吃不完、武器一打用不完,还有那萌宠幼兽两只刚刚好,一个负责攻击,一个负责防御,大架之余,还能忙里偷闲,磕磕瓜子儿,喝喝果汁儿,真惬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全球冻结

    全球冻结

    漫天大雪纷飞,全球冻结,世界转眼间就进入到了万里冰封的时代。不仅如此。世界更是出现了无数怪异的现象。土狗和野狼演变成凶残的地狱之犬咆哮,剧毒无比的毒蛇长出犄角化作那天上龙蛇飞舞,到处都是残暴嗜血的怪物。就连人类……而李墓带着无数人的希望,从六年之后,回到现在。起点双重灵魂流首创之壮举,剧情总会令君每每意外!已签约,君请收藏
  • 莫兮兰裳兰兰其茵

    莫兮兰裳兰兰其茵

    前世、今生,是谁蹉跎了时光。我欲涅槃重生,再与你在玉兰树下,看你轻摇折扇,一如当初。
  • 傲娇大佬别跑

    傲娇大佬别跑

    【傲娇犬系大佬vs全能学霸】偶然的邂逅致使两个人彼此相遇,从校服到婚纱,与你共度余生【校园甜文,你是我眼里的星辰,共度余生】
  • 叛逆娇妻:大叔,别撩我

    叛逆娇妻:大叔,别撩我

    【年龄差什么的最萌了】为什么总也躲不开那个男人?自从在酒吧见过一面后,唐木琊就阴魂不散的总是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一段恋爱无意间她成为各大家族的眼中钉,被迫逃离这座城市。五年后。唐木琊将一个娇小的女人摁在墙上,看着她颈上的吻痕顿时心胸一阵怒火:“这就是你回来的理由?”“对,你咬我啊。”江子郁倔强地扭开头,不去看他。她做的还远远不够……啊!额…这个笨蛋大叔,还真咬!
  • 繁华如三千流水

    繁华如三千流水

    林华西,“我的青春没有你。”相路天,“可我的青春只有你”谁的青春不迷茫?繁华如三千流水,不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