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9700000045

第45章 明末清初虎丘禅系(18)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载原妙开堂普说语,原妙乃竖拂,召大众云:“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怜悧汉,若向这里见得,便见庞居士安身立命处;既见庞居士安身立命处,便见从上佛祖安身立命处;既见佛祖安身立命处,便见自己安身立命处。既见自己安身立命处,不妨向这里拗折拄杖,髙挂钵襄,三条椽下、七尺单前咬无米饭,饮不湿羹,伸脚打眠,逍遥度日。若是奴郎不辨、菽麦不分,抑不得已。按下云头,向虚空里书一本‘上大人’,教诸人依画猫儿去也。山僧昔年在双径归堂,未及一月,忽于睡中,疑着‘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自此疑情顿发,废寝忘餐,东西不辨,昼夜不分,开单展钵,屙屎放尿,至于一动一静、一语一默,总只是个‘一归何处,更无丝毫异念。亦要起丝毫异念,了不可得,正如钉钉胶粘,撼摇不动。虽在稠人广众中,如无一人相似,从朝至暮,从暮至朝,澄澄湛湛,卓卓巍巍,纯清绝点,一念万年,境寂人忘,如痴如兀。不觉至第六日,随众在三塔讽经次,抬头忽睹五祖演和尚真,蓦然触发日前仰山老和尚问‘拖死尸’句子,直得虚空粉碎,大地平沈,物我俱忘,如镜照镜。百丈野狐、狗子佛性、青州布衫、女子出定话,从头密举,验之无不了了;般若妙用,信不诬矣。前所看无字,将及三载,除二时粥饭,不曾上蒲团,困时亦不倚靠。虽则昼夜东行西行,常与昏散二魔混作一团,做尽伎俩,打屏不去,于这‘无’字上竟不曾有一饷间省力。成片自决之后,鞠其病源,别无他故,只为不在疑情上做工夫,一味只是举。举时即有,不举便无,设要起疑,亦无下手处。设使下得手疑得去,只顷刻间,又未免被昏散打作两橛。于是空费许多光阴,空吃许多生受,略无些子进趣。‘一归何处’,却与‘无’字不同,且是疑情易发,一举便有,不待反复思维计较作意才有疑情。稍稍成片,便无能为之心,既无能为之心,所思即忘,致使万缘不息而自息,六窓不静而自静,不犯纤尘,顿入无心三昧。……”

故苦口若此,你当深思之。

这里所谓的《疑嗣书》,便是《高峰语录》中的《通仰山雪岩和尚疑嗣书》气高峰在写给祖钦的这封信中,将他悟道的“打破拖死尸句子”与“枕子落地”两个阶段说得了了分明,自然是不刊之论了。而通诱仅凭一知半解,便标新立异,大发谬论,批判诸方,这种作风实在不可取。通诱在接到圆悟的此信之后,虽然在复信中继续诡辩,但他尔后毕竟自己销毁了《辩魔录》的刻板,停止了对诸山的攻击义从上可知,通诱的为僧为人,确有许多不地道之处。尽管他倚仗皇权与地方官吏、豪绅势力,在丛林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但他的所为对于禅宗的健康发展,对于法脉的稳定延续,无疑都充当了害群之马。

(三)箬庵通问

箬庵通问在磬山下并不是赫赫有名的门人,然临济下虎丘禅系法脉弘传最久者,却属于他。通问(公元1604年一公元1655年)俗姓俞,号箬庵,世称箬庵通问禅师,江苏吴江人。据说通问家父因忧晚而无子,乃“建百日无遮大会”,通问于是“应祷而生”。据《续指月录》卷十九所载,通问自幼便丧父,并染大病,因生活际遇而致使他曾有过一段“饮酒不自好”的日子。至十六岁时,通问才开始反思自己,因产生“奈何使身心无措足之地哉”之叹,此后他才开始发奋读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通问路过山寺,见《楞严经》,因翻阅,至卷二中的“此身及心,外洎虚空、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乃激发起了疑情。于是,跑到磬山去请教圆修禅师,圆修“教看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话”,但他并没有于此悟入。后来,通问与圆修站在涧边谈论《金刚经》,因通问对答流利,圆修便蓦地提撕他“如何是其心”,致使通问顿时“不觉自失”。

至二十四岁时,家里“因婚事苦逼”,通问便连夜逃走,跑到武林(浙江杭州〕,投南涧理安寺法雨法师门下落发,这位法雨法师殆即《五灯严统》卷十六中的法雨慧源禅师。通问出家后,能苦心参究,“尝夜跪佛灯下,单提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话”,然而就是无法契人,他因而决定行脚参方。通问听说金粟圆悟禅师住在北禅,便“腰包赶人吴中,得蒙痛棒垂示”,然而并未因此悟人。于是他又回到了磬山,当夜五更时因听到一阵风声,致使通问“疑情顿释,目前净裸裸地,了无一法当情,直是通身庆快”。爰作一偈曰:“千玄万妙隔重重,个里无私总不容;一种没弦琴上曲,寒崖吹落五更风。”当通问把这首偈子呈给圆修时’圆修道:“玄妙即不问,如何隔的句?”正当通问准备回答时,圆修蓦然给他一顿棒,致使他再度陷人了凝滞之中。此时,圆修便给他作一颂来加以提醒:“千波万浪隔重重,识得源源处处通;根境脱然全体用,拈来物物始从容。”11通问经过圆修此颂的提醒之后,尽管看《颂》中的文字能够自己明了,但就是在具体的禅机中无法运用得活脱自由。正当在这百尺竿头需要再进一步的时节,通问的悟道因缘也便到来了。对此悟道因缘,《正源略集》卷二曰:

―日,颂百丈《并却咽喉唇吻》云:“并却咽喉唇吻,三人口阔一尺;夜半露柱相逢,横吹无孔铁笛。”呈修,修云:“露柱还有口么?”师云:“炽然说。”修云:“道得一半。”师云:“和尚又如何?”修云:“此问复何来?”当时被这一拨,直下如团热铁火相似。次日,呈似修。修云:“不得烧却眉毛。”师便喝,修云:“却烧却了也。”师转身云:“看这老汉一场败阙。”便出。

通问经过此番接引之后,于禅法应该已经彻了。然据《五灯全书》卷六十八所载,通问在悟道之后,还在磬山“服勤数载,洞彻大法”,后来圆修印证了他见地,还作有“他年起我临济宗,杀活纵横开天目”之偈子。

通问在圆修处“洞彻大法”之后,便步人了他弘法度人的道路。他首住杭州理安寺,然后移住夹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府丹徒县南方约二公里处),并往来于江东诸地,以兴复废寺、安辑道侣为要务。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通问此时应在磬山住持,就在当年解制后,他“将方丈所有器皿,各具手书,分送诸方为遗念”。然后自己“杖锡出游”,他到武康的报恩寺给圆修扫完塔,顺便将法门的大小事务拜托给了通诱,并“预定逝期于九月二十七日”。也就在这天,通问行脚到吴江,寓应天寺,便“如期坐逝”,世寿五十二。圆悟的门人木陈道态给通问撰写了《塔铭》,但这个碑铭并没有收录在道态的《布水台集》卷十的“碑铭”专辑中。《五灯全书》卷六十八谓通问有“五会《语录》十二卷、《续灯存藁》二十卷(一说尚有《磬室后录》一卷〕,并行于世”,其《续灯存藁》十二卷今存。

通问的门人很多,在《五灯全书》卷八十中,所收其门人具机缘语录者便有二十一人。其中天笠行珍一支传梦庵超格,再传迦陵性音。性音〔?一公元1726年)俗姓李,字迦陵,号吹余,沈阳人。年二十四,投高阳毗卢真一出家,其后,参谒理安寺之梦庵超格而得付法。初于京西大千佛寺弘法,不久迁住柏林寺,再移住理安、归宗、大觉诸刹,他曾被雍正聘为禅宗指导老师。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四年九月,性音示寂于归宗寺,谥号“圆通妙智禅师”,有着作《宗鉴法林》、《宗统一丝》、《禅宗杂毒海》、《语录》、《语要》等百余卷传世。通问的另一支由铁舟行海传法乳超乐,再传量闻明诠,三传月潭明达,至四传大晓实彻时,便大阐玄猷。作为明代着名律寺的常州天宁寺,也给改成了禅院,并成为当时着名的禅林。而在大晓实彻门下,又出了纳川际海与天涛际云这样的高足,尔后这两家的法脉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的中晚期通问的接机一般比较平和,在记载通问相关机缘应对的文献中,除了《揞黑豆集》以外,尚未发现他有过激的禅教作略。据载通问“后因受业顺世,武林绅衿请回南涧,为开法第一世”,他在进人南涧理安寺之后,便与司理黄元公之间有过禅机对话。其大致内容如下:

司理黄元公问:“和尚几时到这里?”师曰:“腊月二十。”曰:“曾在哪里会过”师曰:“忘却了哪。”曰:“在磬山?在报恩?”师曰:“当面错过。”茶次,黄问:“如何是下载清风?”师曰:“知音者少。”曰:“非师不委。”师曰:“且请茶。”曰:“作家。”师曰:“逢人切忌错举。”

在这里,通问与黄氏对机的第一个回合,是就“见面”这一话题展开的。当黄氏问起通问到达理安寺的时间,通问从正面来接引,而当黄再问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时,通问便立即衬夺他的问话,使之领会到若不踏实把握禅机,便会“当面错过”之理。通问与黄氏对机的第二回合是在饮茶时,当黄氏问起“如何是下载清风”时,通问的一句“知音者少”便激起了黄氏的疑情,他试图以“非师不委”来引出通问的末后句,谁知通问妙用赵州“吃茶”的机语来截流;当黄氏当机脱口道出“作家”时,通问的“逢人切忌错举”又将他的最后拟心打消。

然而,通问尽管禅机平和,但其中却包含了禅法的深邃底蕴,如果不从中彻底透过去,肯定是无法得到通问的认可的。因为,在通问这里,“望刹竿横趋而去,犹是不唧喈汉;电影里穿针、弓弦上走马,也须是个人始得”。从这一目标出发,通问要求他的门人在禅悟上必须达到穷源彻底的程度,他才肯罢休。在一次小参中,通问说:

诸人要在山僧这里作主事,须是将阎罗老子捺在掌心、鬼使缚在脚尖上,要你上天便上天,要你入地便入地。任他追逐过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国土,经历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无量阿僧只劫,登剑树刀山,入镬汤炉炭,永不退失,方许入磬山室,与古人吐口毒气。

显然,禅风的平易并不意味着是禅机的肤浅,通问在平和的禅教作风中蕴藏了无尽的机锋,当学人放弃轻率之心以后,自然也会体会出那藏于寻常言下的睿智。惟其如此,通问不但接引了不少禅和,而且他也敢与其师长斗机锋。雪娇圆信禅师3本是他的师叔,而当圆信来到通问这里时,他也敢于“临济不让师”。《五灯全书》载有这一因缘:

径山雪峤信和尚至,见曰:“你是那边,为甚又在这边?”师曰:“一点水墨两成龙。”信曰:“未会兴云布雾在。”师曰:“今日且放过。”信曰:“我只教人诵《金刚经》。”师曰:“多少人错会大师意?”信曰:“直饶不错会大远在。”师曰:“莫瞒人好。”至山门前,见狗子吠,信曰:“这无佛性东西!”师曰:“却搔着大师痒处。”信乃呵呵大笑,师亦大笑而别。

这禅门叔侄两个的机锋应对,尽管出语貌似寻常,但各自在那寻常句下藏有机锋,无尽的智慧,尽在言外交流。我们仅从他们两人最终的会心“大笑”,便可见出两人在禅悟见地上的心心相印来。对于同门昆仲山茨通际,通问与他展开了机辩,其出语同样平和,然而却在平和的句下暗藏了急箭式的机锋。例如:

山茨禅师问:“释迦掩室,净名默然,尽属化门边事。不落今时,请师道一句?”师曰:“未问以前答了也。”田:“阿谁证明?”师曰:“十字街头廖胡子。”又问:“先师不了事,你我共知,作么生与先师了却?”师曰:“苍天中更添冤苦。”0:“非兄不委。”师曰:“逢人切莫错举。”

在通问这里,通际那“不落今时”的一语刚出口,通问的对机竟是在,他没问话以前便回答了,这可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当他再问如’何了却先师未了事时,通问的一语“苍天中更添冤苦”,便杜绝了通际的“好肉剜疮”。像这样在对方的机语才一出口便迅疾地辨别来机,足以体现通问对禅法的娴熟,因为这些机语在他那里巳经是“龙蛇易辨,衲子难瞒”了。

至于通问的接引来学,则更是用语简洁、干净利落,却又有助于让学人解粘去缚。在《正源略集》卷二中,收有他接引学人的机语,兹录如下。

僧问:“大悲千手眼,那只是正眼?”师云:“急水滩头下钓丝。”

僧问:“对面不识时如何?”师云:“刀斧斫不开。”

问:“大彻的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师曰:“螺蛳吞却鸭。”其中,学人所请教的“大悲千手眼,那只是正眼”,本是难以言语回答的机语,实质上也没有哪只眼不是正眼。而通问的“急水滩头下钓丝”一语接机,无疑是暗示学人要于禅机喷薄而出的那一刹那,迅捷地去把握住禅法的意蕴。对于请益“对面不识时如何”的学人,通问便反其道而行之,以“刀斧斫不开”一语来接引,这里面自然也影射了这样的禅理:人们寻常所不识的禅机,正好就在他们的身边,它与人们之间简直就是“刀斧斫不开”的关系。对于大彻的人因何不断命根(本是原妙禅师的“三关语”之一)的提问’通问的“螺蛳吞却鸭”显然是反常之语,但这反常语却合道,正好把学人对生死解脱与命根的去住混淆打破。

而在《揞黑豆集》卷六中,却载有通问不少采用打的方式来接机的例子。例如唐祈远居士请教“心不负人时如何”,通问便劈面一掌,将唐的那颗“心”给蓦然打掉了。唐便礼拜,此时通问才以“若到诸方,切忌错举”来接引氕又如其门人古石行藏侍立在其身旁,通问便问行藏平时“做什么工夫”;当行藏告诉他在参“三不是”15公案时,通问便紧逼着问他“作么生参”,致使行藏拟议起来了。此时,通问的蓦然劈面一掌,便把他的拟思给打碎了气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略举几例如次。

僧参。师云:“哪里来?”云:“五台来。”师云:“文殊骑的狮子,如今还在么?”僧云:“在。”师云:“在什么处?”僧拟议,师与劈面掌。

二僧参。师问:“哪里来?”僧云:“金粟。”师云:“我问你哪里来?”僧云:“金粟。”师便打。问第二位云:“同路么?”云:“不同。”师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为甚不同?”僧礼拜,师亦打。

僧参。问:“不历阶级,请师相见。”师便打。僧云:“不虚枉见这员尊宿。”师又打,僧礼拜。师云:“前一棒且置,后一棒你作么生?”僧拟对,师直打出。对于从五台山来参学的僧人,通问巧借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一因缘来问“文殊骑的狮子”,当学人回答狮子尚在时,通问紧问在何处,致使学人进人拟议之中。恰在此刻,他劈面给予一掌,把学人的拟思给猛然打破了。对于这两个从金粟来的学人,通问询问第一人的来历,学僧以实相对,遭受了通问的打;而当第二个学僧对之以虚时,同样遭受了通问的打。显然,在禅法的参究之中,任何执有执无、执实执虚的偏颇,均会遭到禅师的破斥。且这二人答语虽异,而遭打却同,其中自然也蕴涵了禅家一如平等的襟怀。对于要求“不历阶级”相见的学僧,通问蓦面便打;在学僧道出“不虚枉见这员尊宿”时,通问依旧打去。当学僧礼拜之后,通问还要求学僧说出后面一棒所打的“落处”,学僧对此一问却进入了拟思,因此被通问一直打了出去。

平和接机与剀切的棒打相结合,急箭般的机锋与彻根彻底的禅旨融汇,这无疑成了通问的一种禅教风格。我们再从他圆寂时的那般放旷自如的境界中,更不难看出其禅风的洒脱隽逸来。在他的上堂中,曾有这样的开示:“雨洗岩花白,烟笼岳色寒,乍归云满室,莫作等闲看。人与境会,理得事彰,明明一段风光,灼灼不从他得。”巾透过这寥寥数语,似乎可以从中见出通问的这一禅教禅风来。

天隐圆修一系禅在明末清初的丛林中的影响虽远不及密云圆悟一系,但至清代中叶以后,却成为临济宗弘传的主流。我们在前面说过,通问一支除了有迦陵性音这样的高足出来辅导皇帝以外,其中由铁舟行海五传至大晓实彻,便改天宁寺为禅院,使之成为禅宗的重镇。实彻的门下出了天涛际云与纳川际海两位高足,其中天涛际云下传了十二代(若自铁舟行海数起,共下传了十八代),直至性莲密法,各代皆有实际的传人;而纳川际海下也下传了六代(若自铁舟行海数起,共下传了十二代亦各有历代实在的传人续灯。

至于报恩通诱一支,其门下出了高足栖云行岳与美发行淳,其中栖云行岳下传了十三代,直至楚禅全振,各代均有实际传人;而美发行淳也下传了十代,至灵慧德止,各代亦均有传人。在栖云行岳下五代,昭月了贞与宝林达珍师徒住进了扬州髙旻寺,使之成为当时禅宗的重镇。到清中叶以后,金山、天宁与高旻已经成了磬山系的重要寺院,同时也是江南最有声望的禅林。

尽管临济宗至清中叶便趋式微,但磬山一系仍在延续临济法脉,是它将临济最末的法水沃溉人间,直至灯尽油干为止(详见书末附录二:正传下圆修禅系法脉表。

同类推荐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宗教论丛1

    西北民族大学是一所拥有30多个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性大学。从它开办之日起,学校开设有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课程,为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1995年我们申请宗教学硕士点,1996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在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立宗教研究中心,于1997年开始招收宗教学硕士研究生,以西北地区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研究为主,设立了藏传佛教研究与管理、伊斯兰教研究与管理和宗教学理论研究三个方向,进行西北少数民族宗教的宗教史、宗教思想理论、民族史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热门推荐
  • TFBOYS爱之守护

    TFBOYS爱之守护

    本小说主要写了三只和三个同一个公司出道的女孩的爱情故事,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互喜欢,最后走到了一起,中间当然少不了误会和分离。
  • 随心改编

    随心改编

    改编每一个令作者心动的网络故事!合集那些让你感动的短篇故事!
  • 数攻

    数攻

    一次偶然的机会,失业宅男夏晓数发现,当年还算比较擅长的数学技能居然是自己摆脱生活窘境的神助攻。
  • 重生女王龙少求名分

    重生女王龙少求名分

    她生而为神肆意妄为却为他隐藏锋芒,他无所畏惧与天斗,与地争,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喜欢她的但当知道时她心里已没有他。心里没有他的她是墨少是爵少,唯独不是云儿,后来他她……(简介有点废不喜勿喷本文虐男主爽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第一狂妃

    第一狂妃

    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商业界叱咤风云的苏陌翎,但是却没有人知道她另一个身份,是以狠辣、冷血著称的国家最高级军长凤凰陌。如此传奇的她,却以凤凰陌的身份去执行任务中离奇死亡。她是当朝丞相的嫡女,也是京都第一才女。据说,她母亲在生她之时难产死了。还听说,自她出生以后她父亲便视她如无物。更甚者说,她根本就是个克母的人。只是奇怪的是,尽管她从小没娘,爹爹不疼,但是她依然是丞相府里最尊贵的大小姐,丞相府里的所有人,没有一个人敢对她不礼貌。他是当朝唯一一位外姓王爷,而且王位和王权还是世袭的。同时,他也是人人闻风丧胆的潇王,只要是由他带队出战,就没有输过。冷酷,残忍,不近人情都是别人对他的评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泯灭文学

    泯灭文学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人性是有形态的话,那会是怎样的形态?如果灵魂是有颜色的...那么,你的灵魂将会是什么颜色?
  • 浮生若归尘

    浮生若归尘

    为了躲避异界的束缚而复制的世界,是否是真实?以神秘余佘国为首,玉戈国、覃国其后,大陆由此分三国,此外的冰雪世界还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里,死亡只是肉体的沉睡,灵的重生,卑微痛苦的的一生在绝望与不甘中消沉,却不过也是一场梦……月尘……你该醒了!深渊里的声音,伴随着皓瀚无际的星光唤她……她无数次睁开双眼,冷漠地看着这个世界,只为找寻心底仅存的那一束光……
  • 毕业经年:我要我们在一起

    毕业经年:我要我们在一起

    人虽离开校园,但心却摆脱不了那些情节。注:此小说是原来所写,写的差不多后就没再管。如今反观,心中的感觉怪怪的。【版权所有,剽窃必究】此小说未签约,合作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