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88800000028

第28章 建筑装饰的门类

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以彩饰、雕饰为主。彩画是彩饰最常用的形式;雕饰,按工艺分,包括雕刻与雕塑两种装饰;按材料分,可分为木雕、砖石雕刻及琉璃。

第一节 彩 画

沈阳故宫建筑彩画从宫殿兴建起,经过多次维修,外檐彩画因经日晒、风吹、雨淋,彩画表面风化严重、耐久性较室内彩画差,往往经过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就要重新油饰,现状做法基本上是清晚期的做法。而室内彩画不易受到腐蚀,相对来说都比较耐久,容易保留,所以室内彩画还保留着清早、中期彩画的特点,为研究沈阳故宫建筑彩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比如,台上五宫、师善斋、协中斋的外檐外侧旋子彩画基本上是清后期的规范做法;而内侧旋子彩画比较特殊,从细部纹饰及做法来看,应属于清早、中期的做法。师善斋、协中斋为乾隆十一年至十三年所建,推测其彩画最早为乾隆时期作品,据枟钦定大清会典事例枠记载,台上五宫在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四十七年等进行过多次修缮,而永福宫更是因为庄妃的特殊地位的关系,于乾隆二十七年进行过重建,故彩画在时间上能够保持一致。

一、大木梁枋彩画

大木梁枋指建筑内外檐的各架檩、枋、柁、梁这些承重的大木构件。在建筑中处于醒目的位置,也是彩画最集中的部位。沈阳故宫建筑大木梁枋彩画按纹饰、构图、做法的不同,可分为:旋子彩画、和玺彩画、苏式彩画及宝珠吉祥草彩画。

1. 和玺彩画

沈阳故宫中采用和玺彩画的建筑很少,用于主要的、等级高的建筑上。现状外檐和玺彩画均为和玺彩画中的龙和玺,属和玺彩画的高等级做法,但缺少适应建筑等级的具体彩画等级的进一步划分。细部纹饰、做法属清后期官式做法,应为后期维修所作。

沈阳故宫外檐和玺彩画从细部纹饰画法来看,属清后期做法。而崇政殿室内五架梁上和玺彩画斜大线是曲弧形线做法,应属清中期做法。崇政殿室内的五架梁和檩上彩画为花枋心龙找头卷草盒子五墨彩画,其构图明显地带有旋子彩画在构件中段设枋心,枋心两端对称地设岔口、找头的特点,但找头部位不用旋子而是采用沥粉贴金龙,在它的箍头和找头交界的部位采用了很形象的莲瓣纹,与和玺彩画的线光所在部位相同。这种莲瓣纹不仅用于五架梁上的和玺彩画,在其他梁架上的其他类型彩画的相同部位都有运用,而到清中后期这种莲瓣纹不再出现于其他类型彩画的构图中,而发展演变为和玺彩画的主要特征,说明崇政殿室内彩画所处的时期正是和玺彩画从发展到完善的探索阶段。据清代史料记载,崇政殿大修次数仅有一次,仅枟钦定盛京通志枠卷二十有记载“乾隆二十年(1761),重修凤凰楼、崇政殿、大清门”。

早期大政殿檐下彩画组合比较独特,该殿系东路轴线上的中心建筑,其内外檐的彩画装饰在整个宫殿建筑群体中均属上乘。其外檐装饰着旋子与和玺混合型彩画,其彩绘布局特殊,抱头梁、穿插枋、老檐檩等多用旋子彩画,檐下每面明间均为旋子彩画,而每面次间的挑檐檩和额枋上又装饰和玺彩画,这种彩画搭配形式十分罕见。在一座大殿的外檐彩绘中,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彩画,在一般古建筑上是不多见的,是此殿彩绘的独特之处。从彩画的细部纹饰及做法上来看,都为清中、后期官式彩画的成熟做法,具体原因尚待进一步研究。

2. 旋子彩画

沈阳故宫旋子彩画的施用范围非常广,包括办公、居住、辅助等各种功能用房。清中、后期宫殿中的主要建筑通常采用和玺彩画,如北京故宫三大殿为金龙和玺彩画,作为帝后寝宫的乾清宫为龙凤和玺彩画。而沈阳故宫的早期建筑中的大政殿、清宁宫等重要建筑都采用了旋子彩画。

沈阳故宫中的旋子彩画按纹饰画法、设色、工艺三个主要方面分类,主要包括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小点金旋子彩画、雅五墨旋子彩画这几个等级。最高等级采用的是烟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而不是金琢墨石碾玉旋子彩画。沈阳故宫旋子彩画现状分布及做法。

3. 苏式彩画

沈阳故宫苏式彩画主要分布于中、后期建造的休闲建筑上,比较特殊的是崇政殿室内梁架彩画。沈阳故宫崇政殿室内七架梁上彩画采用包袱式苏画的做法,为上搭包袱做法;七架梁以上梁架彩画采用枋心式、海墁式及包袱式苏式彩画的构图形式。

从彩画的细部纹饰、构图等方面来看应属于清早、中期的苏式彩画。彩画的主题纹饰内容以吉祥图案、锦纹、龙纹等图案为主,在找头部位均未设卡子,这些都属于早、中期苏画画法。宫殿建筑的最主要建筑采用苏式彩画,与清后期对重要宫殿建筑彩画的规定不同,带有地方性做法。

4. 宝珠吉祥草彩画

沈阳故宫宝珠吉祥草彩画仅存于凤凰楼三层室内梁架上。彩画无论纹饰构图、设色都含有浓重的满、蒙民族的艺术特征。尤其是彩画的设色,其主色或运用朱红色或运用丹色这样两种极暖的颜色,并用做彩画的基底色,而青绿等冷色,只用作占彩画少量面积的细部花纹,这个设色特点与我国满、蒙民族地区的大多数彩画的设色风格是非常一致的。沈阳故宫凤凰楼、福陵、昭陵以及北京故宫午门仍还保存着多处宝珠吉祥草彩画的遗存。从这些彩画遗存情况说明,清代早期这类彩画主要用于装饰宫禁城门及帝后陵墓建筑。

三、大木梁枋彩画与其他部位彩画的相互匹配运用关系

建筑的其他构造部位,主要指与檩枋梁大木之外的椽头椽望、斗栱、角梁、梁枋头、宝瓶、天花、雀替及楣子、花板、柱子等建筑构造部位。沈阳故宫中属于清后期做法的彩画也都是严格按着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统一的法式规矩完成的,与建筑的大木彩画相协调统一;而早、中期彩画又有其一定的独特性。

天花彩画

沈阳故宫采用天花彩画装饰的建筑为数不多,采用最多的是用高丽纸裱糊墙面和天棚,如十王亭、台上五宫除清宁宫之外的其他四宫、东西配宫、飞龙阁、翔凤阁、师善斋、协中斋、介祉宫、保极宫、继思斋、迪光殿配殿、值房、仰熙斋等居住及辅助性建筑,整体效果朴素淡雅。天花彩画主要集中在重要的建筑上,主要分布及做法。

沈阳故宫天花彩画的题材内容较多,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包括团龙、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团鹤、夔龙、福禄寿喜等,以后期建造的建筑为主;早期建筑天花受喇嘛教装饰影响较大,天花纹样采用梵文、莲瓣较多。下面就沈阳故宫中几组有特点的天花彩画加以分析。

大政殿室内藻井外环设八块“五井”天花,五井中上为双龙,下双凤,居中为梵文天花;大殿中心藻井中层外环为八块写有“福禄寿喜”的文字天花。凤凰楼二层早期天花彩画共十八组,每两幅构成一组,中心两组为梵文天花,四角分别为篆体汉字“万寿无疆”,边均饰莲文;余者皆以鸾凤彩云为主图,姿态相同,两两相对。天花分别以红、蓝、黄、白、金等颜色描绘,既鲜艳又不失稳重,其纹饰不但体现出皇家建筑的高贵,还带有浓厚的藏传佛教艺术特点。

太庙正殿室内为“金莲 红莲水草”硬天花。此天花中心圆光深青色作地,沥粉贴金二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一朵写意抹画朱红色莲花头,周围绘制淡绿色的水草。在淡青色的方光内,作金琢墨攒退岔角云。方光、圆光边线沥粉贴金。这种等级较高的天花,原为明代宫廷纹饰,清代继续沿用。皇宫及其太庙装饰此种天花要早于陵寝,从全国仅存的两大宫殿来看,均有其例;如北京故宫的神武门、文渊阁;沈阳故宫的太庙正殿等,也绘有金莲水草天花。

椽头、椽望彩画

1. 椽头彩画

椽头彩画包括飞檐椽头(简称飞头)和檐椽头两个构造部位。飞椽头一般为方形。檐椽头的形状分为两种,大式建筑多为圆形;小式建筑有圆形也有方形,以方形为多见。

飞头彩画形式主要有:万字、金井玉栏杆、十字别、栀花、菱杵等;檐椽头彩画形式主要有:寿字、龙眼宝珠、栀花、柿子花、福字、福寿、福庆、福在眼前、百花图、六字正言等纹饰。沈阳故宫中椽头彩画基本纹饰的运用及其与檩枋梁大木彩画相互匹配运用的基本形式。

由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沈阳故宫中除了崇政殿、崇谟阁、敬典阁外,其余建筑不论大木梁枋彩画的等级高低,与其相配的飞头彩画均采用飞头绿地黄边黄万字,无一例外,而彩画等级的高低则由椽头彩画来协调。这种椽头彩画的等级做法明显与清则例或后期的官式做法不符,应属后期维修所致。

2. 椽望彩画

椽望彩画,指做在椽子和望板上面的彩画。清代官式建筑的椽望,绝大部分为“红帮绿底”油彩刷饰做法。只是在非常重要的殿堂建筑,与高等级和玺彩画相配,才做椽望彩画。沈阳故宫建筑中椽望彩画主要分布在大政殿檐下、崇政殿室内、凤凰楼。

椽望彩画,分为飞椽、檐椽、望板三个不同部位:

大政殿檐下飞椽、檐椽平涂绿色,望板蓝地白色流云。

崇政殿室内椽子做暗红色地黑色西番莲草纹,望板做蓝地白云。

凤凰楼室内三层椽望做黄地红色莲花、青绿退晕白色压边卷草纹。

3. 雀替彩画

雀替与花板为木雕刻构件,雀替为浮雕,花板大多为镂空透雕,其彩画是按花纹的造型进行绘制的。

沈阳故宫雀替彩画分四种做法:

大木梁枋作金琢墨和玺或烟琢墨石碾玉时,采用金琢墨攒退卷草做法。雀替两立面的老金边贴金,池心内的卷草在花纹的外弧阳面轮廓线边沥粉贴金,卷草瓣分别由青、香、绿、紫色构成并做攒退。卷草花纹之外的空地做朱红色的油饰;翘、升轮廓线及雀替底面各分段线均沥粉贴金,在金大线以里做大粉、晕色,在各部位的中部作墨老。

大木梁枋作烟琢墨石碾玉时,采用玉作卷草做法。雀替各部位大部分与上述“金琢墨攒退卷草雀替做法”相同,只是将雀替池心内卷草外弧阳面的轮廓线由沥粉贴金改为勾勒白粉线。

大木梁枋作金线大点金或墨线大点金时,采用老金边贴金、烟琢墨攒退卷草做法。雀替只老金边贴金。雀替的翘、升斗及其底曲面各段的轮廓线为墨线,免去其中的晕色做法。其余各部位的设色等,均与上述“中上等级玉作卷草雀替做法”相同。

大木梁枋作雅伍墨时,采用烟琢墨攒退或纠粉卷草雀替。雀替做墨色或做黄色。池心卷草设色一般仅以青、绿二色作相间式设色,卷草细部大多为纠粉。其余各部位的设色均与上述“玉作卷草雀替做法”相同。

第二节 木 雕

木材是我国传统建筑使用的主要天然材料,也是最主要的结构用材。木雕与漆饰、彩画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木的装饰形态。

沈阳故宫建筑的木雕装饰主要用于门窗及梁架等处,木雕做法多使用浮雕、圆雕、透雕相结合的雕刻手法,立体感很强,在木雕的表面作彩绘。木雕的主要部位是位于檐下大木结构上。

1. 木雕盘龙柱

沈阳故宫大政殿前双龙盘柱是沈阳故宫的重要标志物之一。这是两只木雕升龙,分别与大政殿前的两根檐柱雕在一起,龙身绕柱盘旋而上,龙头探出柱外,两首相对,一支木雕火焰珠置于两柱间的额枋之上。两龙按圆雕做法,与柱身若合若离,立体感被最大限度地强调出来。造型生动,雕刻精细,满身贴金,龙爪伸出柱外一米有余,苍劲有力,气势撼人。崇政殿内堂陛前的双柱上,也盘有一对龙雕,造型、用色虽均与此有别,但其动势更加强烈。沈阳故宫的龙雕充分体现了满族皇族的内在气度,给人以华贵、威严、凶猛、无敌之势。

2. 檐下柱顶木雕装饰

沈阳故宫早期建筑的檐下大木作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做法是不同的,采用檐下大木作的建筑包括:大政殿、崇政殿、大清门、凤凰楼,它们的做法来源于喇嘛教建筑。从柱顶到檐椽间共有四层装饰,做法如下。

底层为大雀替上的长枋,上以彩画或雕彩结合为主。其中崇政殿檐下大雀替上的长枋上作通长的木雕,木雕做法以浮雕与圆雕结合。题材纹饰外侧浮雕带有流云的二龙戏珠的形式,其特点是龙身上有流云遮盖,露出的龙头、龙尾及部分龙身采用间隔贴金的做法。这样可以节省材料,是师承元代画法,盛行于清初至乾隆年间。内侧三廷划分,枋心作圆雕莲花高浮雕卷草,藻头高浮雕轱辘卷草,雕刻手法细腻,立体感极强,层次分明,外表涂以金色或施以彩绘。大政殿外檐柱顶枋上亦为此种做法。这种雕彩结合的做法,装饰效果华丽,突出建筑的等级,沈阳故宫中也只有崇政殿与大政殿采用。凤凰楼及大清门此处作和玺彩画,不作雕刻,等级次之。

长枋之上为“莲花枋”,是由蓝、绿、红、金等色的仰莲串联组成的装饰,做法为彩绘加边线沥粉贴金。再上是“花牙枋”(或称叠经),由数十个小木块按立体的梯形组合而成的。最上是如意云头的饰板,或双层挑木。从现状来看,柱顶的似坐斗及花牙枋等均是与结构脱离的,在这里仅起装饰作用。而在藏式建筑中是与结构构造相结合的。

3. 雀替

雀替是古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构件,本身具有结构上的机能,但也极富于装饰性,往往更偏重于其装饰性,位于出廊建筑的额枋与柱头交接处,是柱内伸出承托上部的托木,起到减少枋的净跨度并加固构架的作用。

沈阳故宫建筑上雀替分布在主要的建筑上,多作雕刻彩饰。

大雀替

早期的大清门、崇政殿建筑上采纳了藏族喇嘛教建筑大雀替的做法,柱子没有直通到顶,而是以雕成“元宝”状的柱头承托一个由整木雕凿而成的横木——其作用相当于汉族的雀替。在两个柱上的雀替之间以一个在剖面上尺度略窄于上面挑檐枋的横枋相连,既使雀替得到了固定,又分担了挑檐枋所承受的弯矩。这也是藏族建筑的常用做法。

崇政殿大雀替宽厚,轮廓为曲线形式,立面作细边浅浮雕卷草纹饰,卷草纹饰繁密,卷草枝叶很细,中央有狰狞的兽面装饰,表面红地卷草作青绿彩绘。大清门雀替雕刻相对于崇政殿较简单,轮廓曲线为蝉肚形,立面浅浮雕大边,内部如意头纹饰,纹饰舒朗有致;表面红地青绿彩画如意头。

雀替

沈阳故宫后期建筑采用了汉族所通用的做法,以柱直接支撑梁架,替木分别置于柱的两侧,两替木并非由一块整料雕凿而成。

按雕刻及构图手法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无边框,边缘为浮雕卷草,整体风格古朴自然。用于清宁宫、左右翊门、西所七间房、太庙正殿、太庙门等建筑;雀替上栱子应用于重要建筑上,而次要建筑不设栱子。太庙正殿的雀替别具特色,立面两层,结构复杂,加上蓝绿色彩的点缀及色彩调换使用的手法,产生了层次多变的视觉效果。雀替用卷草图案,无边框,规格精巧,具有清早期雀替的特点。从卷草图案的走向乃至简练色彩的搭配,显得格外质朴清新。如此珍贵的清早、中期雀替装饰,在宫殿建筑中是不多见的。

有边框的雀替分布范围:中路凤凰楼、台上五宫中除清宁宫外的其余四宫、东西配宫、东所颐和殿、敬典阁、西所迪光殿、崇谟阁、西路碑亭等建筑。做法与清代官式雀替相同,雀替长占1/4面阔,立面边缘作边框,边框内浮雕卷草,表面彩绘或贴金。

文德坊、武功坊两座牌坊的雀替式样非清式牌坊通用的龙门雀替。雀替边缘作蝉肚纹,这种做法多见于元、明时期及藏传喇嘛教建筑。雀替表面浮雕金龙及卷草纹,龙尾作鱼尾;我们常见的龙,尾巴为蛇形。

小雀替

大政殿外檐檐下雀替短小,约占明间面阔的1/6,雀替上无栱子。雀替作深浮雕卷草纹,表面青绿彩绘。北京故宫太和殿后金柱所用雀替亦属此类。

东路十王亭檐下雀替式样独特,不设栱子,栱子部位的长短、形状均与雀替长向完全对称,浅浮雕如意卷草纹,表面青绿香紫四色退晕彩画。雀替的长短约占明间面阔的1/6.

4. 龙形抱头梁

崇政殿、大清门和清宁宫等早期建筑的檐下,还有两件沈阳故宫特有的饰物。一是位于抱头梁处的龙饰。崇政殿与大清门檐下,承担结构作用的抱头梁被雕成龙状,装饰与构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龙头从檐柱上探出,龙身横穿廊下,将檐柱与金柱连接起来,龙尾伸进室内。前后檐下各有檐柱六根、龙雕六条,六龙分成三组,两两相对,中间额枋上悬一火焰珠。龙头和双爪伸出柱外,作攫珠状,张牙舞爪,呼风携云,其造型与大政殿、崇政殿的盘柱龙相协调。台上五宫及东西配宫的檐下构造不同于崇政殿与大清门,采用汉族的檩、垫、枋的做法。但是抱头梁在柱头部位的出挑处饰有木雕龙头,龙头两侧木雕卷草装饰;龙头造型与崇政殿和大清门抱头梁龙头相似。

为区分不同建筑等级,各个建筑对龙形抱头梁的使用又有所不同。崇政殿等级最高,檐下所有抱头梁整根圆雕为龙形,并配有木雕龙爪;大清门作为皇宫的大门,等级稍逊,仅在明间两侧作整根圆雕为龙形抱头梁,其他抱头梁作木雕龙头,廊下为矩形抱头梁,上施和玺彩画;台上五宫及东西配宫则在抱头梁梁头作木雕龙头装饰。

5. 兽面

另一件饰物是在大政殿、崇政殿、大清门等主要建筑檐柱(也包括室内)柱头上的兽面雕饰。它是由木板雕成再装到柱顶,不起结构作用纯为装饰件。兽面环眼圆瞪,宽鼻狮口,头顶一对卷曲犄角,背衬镂空卷云图案,兽头两侧各有一只下垂的手形雕饰。这种兽面形式的装饰在沈阳故宫中不仅仅以木雕的形式出现在建筑檐下,同时以砖石雕刻及琉璃的形式在故宫早期建筑的不同位置出现:大政殿宝顶琉璃饰件、崇政殿琉璃墀头及栏杆地垘上。另外,沈阳故宫昭陵大红门上,也有一个相类似的琉璃兽面装饰,其造型更接近于牛头。这种做法来源于藏传喇嘛教建筑,传到沈阳故宫,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宗教和图腾崇拜的意义,被赋予了满族人自身的新的思想内涵。

6. 木牌坊

位于故宫外侧的文德坊、武功坊是故宫前庭与外部空间的界定物,是皇宫门前的明显标志,也是进入故宫内部的门户。

这两座牌坊建于崇德二年,结构为木结构琉璃瓦顶四柱三楼式牌坊。牌坊装饰精美,主要集中在屋顶和檐下;屋顶为黄心绿边琉璃瓦顶,每间檐下内外各四组斗栱承托,其下德枋、瓜柱、雀替、花板等部位,装饰以浮雕为主,辅以彩画。雕刻内容为翔龙飞凤、海水流云、瑞树奇花等,贴金敷彩、艳丽祥和,既有皇家气派又具地方特色,在古代牌坊中独树一帜。额枋之间的精美木雕,明楼上下枋两面都浮雕云龙戏珠,两枋之间镶心板三块,中为枋额,分别以满、蒙、汉三体文字阳刻“文德坊”“武功坊”,两侧栏板心为海棠式开光,内各饰一金龙。次楼浮雕除与明间近似的龙纹外,更有麒麟、凤鸟、莲荷等瑞兽奇花,衬以鲜红底色,对比明艳、寓意吉祥,形态较明楼更为生动。这些木雕的风格和题材与崇政殿、大清门五彩琉璃构件所饰颇为相近,又带有藏式木雕的某些特征,在其他地方也不多见。

第三节 砖石雕

砖、石雕刻是建筑物特定部位的装饰品,通过不同部位和不同内容的雕刻之间的配置、组合和呼应,构成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象。在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砖、石材的使用一直处于较次要的地位,主要用于建筑上要求耐磨、抗撞、抗腐蚀的部位;装饰形态主要是雕刻。石雕艺术至明清时有了很大的发展。沈阳故宫建筑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这里的石雕艺术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柱础

宋代以前,柱础多喜作雕刻;明清时期,柱础图案崇尚简朴,即使宫殿建筑亦多不施雕饰了。沈阳故宫建筑柱础亦未能脱离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仅在早期重要建筑的柱础上作雕刻,而乾隆时期后建的建筑及早期不重要的建筑仅作素平处理,不作雕饰。沈阳故宫建筑柱础按雕刻的繁简程度及样式,可分为三种:

宝装莲花柱础

即清式所谓八大满者,又称巴达马。柱础覆盆部位高浮雕覆莲,每瓣莲花之上又作浅浮雕隐起两小瓣;盆唇部位作高浮雕连珠纹,雕刻精美,极具装饰性。用于中路崇政殿及清宁宫,是沈阳故宫中等级最高的柱础形式;为了突出这两幢建筑的重要性,檐下柱础使用了方形,而其他部位则使用了圆形。

覆莲柱础

柱础覆盆部位高浮雕覆莲,盆唇部位作高浮雕连珠纹。柱础上的连珠和俯莲雕琢质朴、简练,表现出明清之际雕刻的艺术风格与特点。用于东路主体建筑大政殿、中路大清门、凤凰楼及台上五宫的其他四宫,在沈阳故宫柱础中属中等做法。

无雕饰柱础

表面磨平不作雕饰。这种柱础在沈阳故宫中分布最为普遍,乾隆时期后建的建筑及早期不重要的建筑均采用此种柱础,体现其时代特色。

莲花柱础多用于佛教建筑,藏传佛教建筑中重要建筑也多用莲花柱础。沈阳故宫早期建筑在建筑构架及装饰上受藏传喇嘛教的影响较深,莲花柱础亦未能脱离其影响。而乾隆时期建筑已经完全吸收了中原汉族文化,所以,柱础形制亦变得更为简单朴素。

二、须弥座台基

沈阳故宫建筑基座以方直台基为主,把地位突出的东路大政殿及中路崇政殿、台上五宫这几座主要建筑的台基提高,作须弥座形式。而台上五宫台基抬高较少,不加栏杆,仅在大政殿与崇政殿的须弥座上加设栏杆、栏板。这两处栏杆、栏板上的石雕精美,是整个沈阳故宫石雕艺术的精华。沈阳故宫的须弥座的组成部分、位置和比例与枟清工部工程做法枠中规定的清式须弥座很不相同。

大政殿八角形的须弥座与整个大政殿十分协调,它东、西、南、北四处踏垛,台基座高1.5米有余,上下枋、上下枭、圭脚线脚部分都是素面,不作雕饰;束腰部分用大青砖“干摆”(磨砖对缝),内灌桃花浆砌筑。中间镶嵌朴素的石雕,外框为如意头形,框内用深浮雕的手法,雕刻有“海水江牙”及“升龙”,束腰的四角作石雕卷草为饰。整个须弥座构图简练大方,雕刻层次分明刀法遒劲有力,龙的动感极强,系清初东北地方手法。崇政殿须弥座式台基,除上下枭、上下枋和四角顶石用石料,其余均以青砖砌筑,且不加莲瓣等雕饰,只做简练的线脚,青砖白石相映,显得朴实无华,整洁大方。须弥座台基从下至上,由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几部分组成。雕刻手法比较朴素简练,符合清初东北地方手法。

崇政殿是皇太极的常朝之所。须弥座平面为长方形,高1.6 米左右,有角柱石,南北两面出踏跺。它的各部分位置和比例与大政殿的须弥座基本相同。也是无下枋,每个部分为素面,无雕刻。束腰所占比例较大,与大政殿不同的是转角处有角柱石。束腰由磨砖对缝的青砖砌筑。

三、栏杆、栏板上的雕刻

大政殿的石雕艺术在整个沈阳故宫建筑群中独具一格,是最精彩的部分。大政殿须弥座之上有七十根望柱,六十四块栏板,每个看面雕刻从内容到构图均有变化。这些精美的石雕所采用的是深浮雕的艺术手法,不但图案构思巧妙,而且尺寸体量设计合理,与大政殿整体建筑风格十分协调。大政殿的御路、栏板、望柱、抱鼓石等大面积的雕刻题材,基本上是以花卉为主,有牡丹、荷花、蒲棒、灵芝、菊花等,并附以各种吉祥卷草、如意纹、连珠、仰俯莲及龙纹、灵芝净瓶和少量的动物纹饰,属于清代盛行的一种寓意性题材,也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民间题材,元明以来开始流行,清代更加盛行,为上层统治者所喜爱,当然,也有些带有封建意识的内容。

大政殿御路石雕长5.13米,宽1.45米。虽以二龙戏珠为题材,但构图别致,龙为上下结构一升一降,中间为火焰珠,下端是海水江崖,空地流云点缀其间,其用材为产于锦县、锦西等地的绵石,此石材质细腻,适宜精雕细琢。御路石雕整体艺术效果,构图技法等地方特色明显。二龙体态乃至细部变化微妙,特别在浮雕的艺术处理上,二龙戏珠的动感雕琢得十分成功,而局部的雕刻,从雕琢技法,凸凹的灵活变化,龙的体态及神态的奥妙处理上都恰到好处。石雕龙头与大政殿前盘龙柱木雕金龙的风格相呼应,局部造型、雕刻手法基本一致,这种巧妙的艺术处理,足见清初雕刻的水平和功力。御路两侧为踏跺,每级踏跺的立面均有卷草雕饰。御路与踏跺间有10厘米宽的立面,也精雕疏朗的花草,镶嵌在御路一周、增加了些许的光彩。

望柱高0.8米,共七十根。栏板六十四块,长1.07米、高0.46米、厚0.09米;抱鼓石共十块,南四块,东西北各二块。每一种石雕构件的尺寸比例规格统一,质地优良。大政殿一周栏板、望子成龙柱不仅具有护栏的功能,同时也具装饰效果,其精美华丽的雕刻艺术,更增加了这座建筑的尊贵地位。这些石雕构件虽然多以花卉为饰,但由于构图形式多变,所雕花卉诸如牡丹、菊花等不仅不同花的花纹搭配绝妙,而且以瓶栽盆栽等不同形式精雕出来,显得生动活泼,生机盎然。至于细部各种花卉的穿插,枝叶走向的变化,深浅起伏等都具有独到之处。

大政殿望柱头上的石狮为半蹲半卧式与历代狮子造型有别,系后金时期石雕风格。狮身浮雕佩饰为盘肠花结带(绶带之一种),狮鬃雕造自然精细,狮头的雕刻有变形之意,突出狮耳,谛听八方。大政殿八角望柱上各雕造一尊,两两相对,共同把守四门。大政殿采用狮造型进行艺术装饰,是师承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艺术手法。

崇政殿须弥座式台基之上,两稍间廊外为石雕栏板、望柱,中三间门前为勾栏式踏垛,正对明间为御路。勾栏的结构和装饰,基本沿用汉族地区的制式,栏板、望柱柱身、柱头、抱鼓等各部位,分别以高浮雕、圆雕手法刻麒麟、行龙、螭兽和花草等,殿基四角各一排水螭首。这些雕饰用中原宫殿中的龙、螭、麒麟等标志皇家建筑的高贵,用东北地区民间的式样和风格。加之所用的石材并非北京宫殿中所采用的汉白玉,而出产于辽东山区的红褐色砂岩(当地俗称小豆石)为主,质地粗松且呈暗红色,使石雕的地方艺术特色更为突出。

崇政殿中栏板高与望柱高之比为0.8,其柱子的柱头为云龙柱头。崇政殿和大政殿有所不同,崇政殿很注重柱头的雕刻和表现,柱头所占比例也较大。而且龙的样式也很多,靠近山墙的为坐龙,中间多为盘龙。崇政殿则注重望柱的浑然一体,突出整体望柱美。望柱和柱头之间是一圈原珠混,望柱正面图案简略为各式花卉,雕刻方式为浅浮雕,但只是寥寥数笔,点缀一下而已。栏板和大政殿相比则正好相反,突出了其整体性,两竖一横的线条已减弱几近消失,栏板两侧的竖向栏板明显变窄。栏板中间为一飞龙,两边为花卉。整个栏板也为浅浮雕,远没有大政殿的粗犷和豪放,地垘的雕刻图案以云纹为主。排水孔设置于地垘上,在崇政殿的北侧垂带望柱上还出现了用于园林的石榴头。整个栏杆以深浮雕为装饰手法,雕刻题材以花卉为主,有牡丹、蒲棒、灵芝、菊花等,并附各种吉祥卷草,如意纹、连珠、仰俯莲及龙纹、灵芝净瓶和少量的动物纹饰。在崇政殿的北侧垂带望柱上装饰着蹲狮,材质为红小豆石。狮的造型质朴,着意刻画头部,狮耳硕大挺立,狮嘴比较夸张,龇牙咧嘴,怒目圆睁,腿部粗壮有力,狮毛似盔甲,一副随时备战的样子,俨然一个全副武装的战士。

四、抱鼓石上的雕刻

沈阳故宫的抱鼓石主要集中在大政殿和崇政殿的垂带上栏板柱子的下方,大政殿的抱鼓石厚180厘米,外侧花纹是张牙舞爪的团龙纹,象征政权,内侧为人物和花草纹饰,表示家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不断发展的内在含义。雕刻为深浮雕,抱鼓石下面是一个硕大的麻叶头,外观雄壮豪放。

崇政殿殿前的御道两侧的鼓面上雕刻纹样为龙纹,一条龙在戏珠,这颗珠子仔细看则为一个小鼓面雕刻掉一个月牙,则成了日月“明”字,表现了皇太极推翻明朝的急切心情。龙较大政殿鼓面上的龙较纤巧、灵活,鼓边也稍厚,麻叶头更是大大的减小,雕刻也变成了浅浮雕。但是做工却是精巧,石料也较好。这两殿的抱鼓石建造年代较早,是满族接受汉文化较少的时期,鼓的正面没有多余的装饰。崇政殿建造比大政殿晚,其鼓边比大政殿厚,里面的图案显得不那么饱满,鼓边缘添加了草纹。

鼓安装在石门枕之上形成一个整体的抱鼓石则出现在东西所垂花门的门前。图案为麒麟和飞龙。抱鼓放置在雕刻成包袱角上,包袱角下为须弥座,包袱角和须弥座之间则为雕刻成云状的两个小鼓。东西所建筑建造的年代较晚,清朝已经达到盛世,这时期的抱鼓石已和清枟工部工程做法枠没有差别,兽面、鼓钉都有了。

五、纯陈设性石雕艺术

石狮

大政殿前东西两侧置石狮一对,为乾隆十一年奉旨由崇政殿前移至此处。石狮通高1.5米,底座高 0.47米,长 0.76 米,宽 0.62 米。石狮及座均用黑灰色石料,与沈阳故宫早期建筑各宫殿柱础为同类材质。这对石狮虽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其雕刻风格仍与早期宫殿的石构件相近。方形基座的四角及每个面的中部均作高浮雕圆柱形,身饰弦纹,端饰莲瓣,每面各浅浮雕二如意云头,给人以简括粗放之感。狮身造型具方正平直之意,狮首不向前而是扭颈向内,右侧雌狮左爪下及后背各一幼狮,左侧雄狮右爪下及后背各一绣球,姿态生动,刻工简练。从整体观察狮首比例较大,各部位均不按肌肉骨骼起伏雕琢,而只是取其大致形似,着重表现其威武神态,但又无凶恶可怖之相,是比较典型的东北地区民间风格。通过与辽宁铁岭、沈阳、兴城、蓟县等地的早期石狮比较,它们的造型有一个基本特点,头大嘴大,眼小,鼻子小而不突出,额头平平,头部卷毛密布,对于身子的塑造只求形,没有太多的细部刻画。

大清门门前石狮,材质与大政殿门前石狮相似,狮子的形象更加写实,造型更加复杂,细部刻画较多,狮子头上披着卷毛,四肢肌肉有明显的起突,口叼飘带,都扭头向内,雄狮脚踏绣球,雌狮脚踏一小狮子。石狮细部刻画精细,形象生动而忽略了狮子的整体神态。造型风格和镌刻技法已明显趋同于关内的做法,应为清中、后期作品。

崇政殿门前日晷、嘉量

崇政殿门前日晷、嘉量为乾隆时期所造。日晷仿北京乾清宫所用者承造,日晷本身就是一块圆形石盘,上面刻有指针和刻度,仅在圆盘的下方与石座相连的地方加一点雕花作为圆盘的底托,造型简单,少雕饰。它的装饰主要集中在日晷下的基础部分,基座瘦高,采用须弥座的基本形式;为了解决瘦高比的难题,须弥座的束腰部分被拉长加高,变成一根瓶形圆石头柱子,上、下两头小,中间向外鼔出。须弥座的上、下枋和束腰柱子上都附有雕饰,上、下枭是常见的莲瓣作装饰。

嘉量也是仿北京宫殿所用样式承造,放在屋宇式的亭子中。它和日晷一样,也是放在高高的一座须弥座上,但这里的须弥座却没有采用加高束腰的办法,而是在标准的须弥座上加了一层工字形的雕刻。在这块雕刻上,下面是水纹,中间束腰部分是山石纹,上面布满云朵纹,这水天山石,表现的是社稷,它与上面的嘉量都象征着封建国家的一统天下与江山的永固。下层的须弥座具有传统的形式,所不同的是束腰部分成为向外凸出的腰带,上下还有一串珠子作装饰,看上去比较新颖醒目。总体看来,嘉量下的基座具有华丽的外表,与对面日晷下的基座恰成对比,一简一繁,互不雷同,相得益彰。

六、通气孔上的砖雕

沈阳故宫建筑上的通气孔是为了防止墙体中的潮气腐蚀木柱而设置的散气孔。因沈阳相对干燥,仅在下碱设置通气孔,在每座建筑的外墙上和柱子对应的位置均设置通气孔。通气孔的雕刻形式多为高浮雕,甚至中路一些通气孔为透雕和镂雕。

在沈阳故宫中以动物和植物为题材的图案最多。以动物为主要题材的有喜鹊、公鸡、乌鸦、仙鹤等。以植物为题材的如茄子、莲花、蒲公英、菊花、葡萄、向日葵等。沈阳故宫通气孔的雕刻甚至出现了以汉字为主要题材的雕刻。如台上五宫的衍庆宫上出现“福”“寿”字样,在永福宫还出现了团福。此外在霞绮楼、台上五宫的关雎宫上还有类似中国结的喜庆图案。但没有发现满文。这说明当时处于下层的工匠多为汉人,他们了解汉文化和汉族习俗,而对满文知之甚少。

在中路主要建筑崇政殿上其通气孔做得尤其精致,砖材的质地细腻类似金砖,雕刻图案饱满,题材尤以菊花为多。台上五宫则以葡萄等为主,可能是受汉族的多子多福的影响(葡萄喻示多子)。东路建筑雕刻的风格粗犷,图案残缺不全难以辨认。乾隆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题材广泛。这说明当时工匠具有浓厚的传统功底,在立意构思和造型构图方法、技巧以及视觉效果方面做全盘考虑。

第四节 琉璃构件

琉璃不但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外观形态。因此,在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擅为专有。不同颜色琉璃瓦组成屋面的剪边或聚锦做法,还可制作雕塑形的装饰构件如琉璃的吻兽、走兽、仙人等。

沈阳故宫是后金政权使用琉璃瓦材料的第二个宫殿。除了辽阳东京城八角殿遗址中发现过黄绿两色琉璃瓦外,赫城、界藩城、萨尔浒城的宫室建筑都是青砖房,甚至是草房。在当时战乱和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候,能够使用琉璃瓦和侯振举归服努尔哈赤有关,承造盛京皇宫陵寝,烧造琉璃砖瓦的业绩是与侯氏分不开的。位于海城县缸窑岭的黄瓦窑是原籍晋地的侯振举经营的皇家官窑,他及其子孙为辽阳东城八角殿和沈阳故宫提供了优质的琉璃瓦。

一、琉璃瓦屋面

沈阳故宫建筑中主要建筑均使用琉璃瓦屋面,由于有了山西烧窑世家侯振举在海城黄瓦窑的经营,使沈阳故宫建筑得以大量采用琉璃瓦。但沈阳故宫的琉璃瓦屋面却不同于北京故宫的琉璃瓦屋面,它的特点也是满族与汉族建筑的不同之处。

黄琉璃绿剪边 沈阳故宫绝大部分的琉璃瓦屋面是黄琉璃绿剪边。这种剪边做法是在屋顶周围用绿琉璃镶边,中间铺黄琉璃瓦。在清代规定,亲王、贝勒、郡王只能用绿色琉璃或绿剪边,只有皇宫和庙宇才能用黄色琉璃瓦或黄剪边。这种做法在关内宫殿建筑中是少见的,属于地方做法。

满堂黄 沈阳故宫中绝大部分的琉璃瓦屋面是黄琉璃瓦绿剪边,而在乾隆年间加建的太庙群采用了满堂黄琉璃瓦。太庙组群共有六个建筑物:正殿、东西两个配殿、耳房和大门。太庙是清皇室的家庙,是奉祀祖先之所。而满族先祖的祭祀本是家祭和堂祭,作为祭奠皇帝先祖的家庙,它的地位是很高的。但由于用地的限制,无法建造体量较大的建筑群,除了在屋顶形式上采用较高等级的歇山顶外,在琉璃颜色上也给予区别,使用汉族礼制中等级最高的黄琉璃瓦来提高太庙的等级。

黑琉璃绿剪边 文溯阁的琉璃瓦屋面又不同于前两种。作为藏书之地,防火是很重要的一项功能要求。故采用了色泽凝重清雅的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冷色调作为装饰的主色。其琉璃色彩做法与北京的文渊阁、宁波天一阁相同。

二、琉璃饰件

1. 脊饰

脊饰在琉璃艺术作品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功能与艺术的结合体,是古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时代的气息、审美的情趣及工艺水平。沈阳故宫建筑琉璃构件的应用部位主要是屋顶、墙檐、墀头上,琉璃饰物包括屋脊上的仙人走兽、螭吻等。

沈阳故宫的琉璃脊饰,有龙尾高卷的正吻,昂头瞪目的垂兽,有穿梭于云海之中的神龙,展翅飞舞的凤凰、盛开之牡丹的脊筒、博风等建筑构件。

崇政殿正脊、垂脊、博风等构件以黄色为地,上面的行龙、宝珠、瑞草等浮雕纹饰用绿色或蓝色,对比鲜明,主体图案醒目。山尖加饰的琉璃悬鱼也用黄加绿、蓝色,上部圆形,内浮雕螭龙,下为如意状花饰,使灰色的山面增添了鲜艳祥和的气息。台上五宫正脊、螭吻、戗脊、垂兽等琉璃构件同崇政殿风格相近,但具体纹饰略有区别。如正脊不仅有行龙宝珠,还有凤凰、宝相花等图案;垂脊除清宁宫饰龙纹,其他四宫均与正脊相同,戗脊琉璃方砖都作含苞待放的荷花浮雕,悬鱼也以花卉为主图。虽然琉璃件的颜色仍是以黄绿相配为主,但和前朝殿阙相比,诸宫更多几分生活气息。从外观整体面貌上来看,这里要比前朝殿宇简单朴素得多。

另外西路文溯阁各条屋脊的雕刻装饰也与五行之说有关,由于每条脊部都位于建筑的最上方,因而文溯阁的各条屋脊都采用了海水流云的琉璃雕刻构件,包括正脊两侧的吻兽及戗脊前的套兽等古建筑常用的兽状构件装饰也都被云头状的琉璃构件所代替,用以象征水从天降,居高临下,以水压火。

琉璃正吻

正吻,也叫鸱尾,原本是正脊、垂脊的交叉节点,由于所处地位的显要,把它做成鸱尾的形象,而且糅进了“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的神话传说,寄托着“厌火祥”的深切意愿。后来鸱尾逐渐演变为鸱吻,最后定为龙吻。这个龙吻同样蕴含着龙能降雨、消灾的寓意,即使龙吻背上的剑把那样小小的配件也被赋予一定的内涵,被说成是为了防止脊龙的逃遁而特地用剑把插入龙身把它镇住。

沈阳故宫屋顶的琉璃瓦饰颇具特色。在这些不同凡响的脊兽、仙人、走兽、勾头、瓦当、鞑人、宝刹之中,最有特点的当数体量巨大、体态优美、构思巧妙的螭凤琉璃正吻。每个正吻由一螭首与一凤头相背组合成一体。正脊两端的两个螭首相对张口结舌,共同叼住正脊,背兽被塑成凤头朝外眺望。一螭一凤二者巧妙合一,粗长的尾翼高高卷成环状,很难分辨是螭身还是凤尾,又似展开的凤翅。龙凤呈祥,阴阳相融,造型雄壮而吉顺。更为锦上添花之处,是在一般正吻的剑把部位,塑造了一只叠于云卷造型琉璃件之上的风火轮。在正脊两端对称的正吻上,两个风火轮的中心分别镂空雕饰着“日”、“月”二字。它不仅在构图上为整个正吻造型起着重要的均衡作用,而且具有深刻的内在寓意。它象征着皇帝权势恢弘如宇,手托日月,一统天下;它又象征着满人信誓旦旦,拆散“明”廷,捣毁明权,入主中原的决心。这种特殊造型的正吻,作为满人自励的标志,被大量地用在沈阳故宫的屋顶之上,也被广泛地用于新宾和沈阳的皇陵建筑之中。早期建筑的正吻是黄绿夹杂,色彩的排列顺序也不规律;晚期建筑正吻都是黄色。这些微妙的变化,反映早期满族文化在用色上是鲜艳、纷繁、大胆、奔放。

垂兽、戗兽、合角吻和望兽

垂兽位于垂脊的中部,跑兽之后,是垂脊由高变低的过渡构件。沈阳故宫尖山式硬山琉璃瓦屋面建筑的垂兽造型从早期的崇政殿到后期的崇谟阁、太庙,再到清式做法,有一个很明显的演变过程。首先是兽嘴,兽的上唇由明显的明朝印记即长且向上端卷曲,逐渐过渡到清式的上唇短且平直。其次脖子逐渐缩短标志明朝琉璃印记的鱼鳞逐渐消失。再次兽角由早期的类似羊角向后卷曲逐渐过渡到清式的鹿角向前张,发短且朝前上发展为清式的朝后稍上,火焰为开始一股继而分为三股发展为清式的一股,且由开始的横穿龙发到清式的和龙发平行。胡须则是由早期的有且飘动性不强到后期取消;脖子逐渐变短;面目表情逐渐变祥和(早期垂兽嘴大张、瞪眼,口中无卷毛。清式则闭嘴较严、口中有卷毛);早期垂兽的颜色为五彩琉璃,清式为黄色。

围脊四周的每个合角吻(在沈阳故宫内围脊四周均为合角吻,兽口均朝内,故无合角兽)由一个螭首与一凤尾组合成一体。凤凰楼的合角吻明显口大张。眼圆瞪,犄角树立。后期的则眼睛稍闭,犄角后摆贴于头上,模样稍微祥和。和清式做法还有一明显区别的是,合角吻无剑把,体积较清式夸张,颜色都是黄色。

三个时期戗兽的变化也基本体现戗兽从明朝到清朝的变化规律。

一是早期建筑上的戗兽为五彩琉璃烧制,有很明显的孔雀蓝,到后期则为通体黄色。二是兽角逐渐倒下。三是兽嘴合上,早期的戗兽有明显的胡须,后期胡须消失,却加了早期戗兽没有的嘴毛。四是早期戗兽所具有的火焰到后期消失,到乾隆时期建造的太庙上的戗兽甚至出现了龙爪。

这些造型的改变从技术上讲它是琉璃构件发展的趋势,是明后期向清中期发展的一个剪影。从意识形态上也反映了汉文化被满族人全面吸收的一个过程,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后金与明朝长期开战,满族对汉族文化的吸收、借鉴较少;反映在装饰上,则满族自身的特点浓厚,对蒙古及藏传喇嘛教建筑装饰的吸取较多。乾隆时期已完全接受了汉文化,琉璃的装饰风格,在尊重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已经与关内同时期的同类建筑基本相同了。

望兽的造型在沈阳故宫中没有传承性,因为仅在东路建筑十王亭上出现了较为原始的脊饰望兽和清式做法区别明显:首先是兽嘴大张,兽的上唇有明显的明朝印记即长且向上端卷曲,清式的上唇短且平直。其次脖子逐渐缩短标志明朝琉璃印记的鱼鳍鳞逐渐消失。再次兽角似羊角向后卷,清式的望兽为鹿角向前张,沈阳故宫的望兽发短且朝前上,清式为朝后稍上。沈阳故宫的望兽的火焰为开始一股继而分为三股,清式的为一股,且横穿龙发。胡须则是有且飘动性不强,清式望兽胡须被取消。

仙人走兽

仙人走兽分布在垂脊或戗脊的端部。明、清宫殿建筑屋脊上的走兽比较固定,据枟大清会典枠中记载,这十个仙人立兽中排在最前面的是骑凤仙人,其后顺序为龙、凤、狮子、獬豸、天马、海马、狻猊、斗牛、狎鱼、行什。根据建筑使用者身份地位的高低,尊者最多可摆放九个。

沈阳故宫中近年来的维修往往按照清式的走兽去排列,从造型和色彩上都和老的构件相差很大。这都给研究造成很大的难度,不知该构件为何年代构件,尤其在近年大修的建筑如大政殿、崇谟阁、敬典阁都已经被人为的调整过,基本四个角的走兽在一栋建筑都是一样的,已失去研究价值。

从现状来看,沈阳故宫现有的走兽的类型为龙、凤、狮子、狻猊、海马、天马、斗牛、猪、羊等。在传统的十种走兽中没有出现狎鱼和行什。沈阳故宫的龙、凤、狮子、狻猊、海马、天马、斗牛基本和清式相同或根本就是按照清式做法去烧制和排列的。早期建筑垂脊上的仙人走兽与汉族做法也有所不同:在颜色上,琉璃饰件多用黄、绿两色;在数量上,仙人之后的走兽个数采用了单数,在次要建筑(如十王亭、台上四厢房宫室等)屋顶仅用走兽而无仙人;在造型上,出现了狗、羊等动物,可能与满人长期的射猎生活有关。

摩羯

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在大政殿和十王亭屋顶角部檐下挑出的斜椽椽头上,都装有藏族喇嘛教建筑中称为“摩羯”的翼角兽饰件。据传,古代印度人在海上行船,常常遇上一种怪兽而失事。人们认为它力大无比,并把这种海怪想象成长着象的鼻子,鳄鱼的尾巴,身上有鳞,下巴上长着胡须。它常常被装饰在喇嘛教建筑屋檐角上的飞椽椽头上用来避邪。沈阳故宫建筑中也承袭了这一做法,是因为当时满人从蒙古族那里间接地受到了藏传佛教的影响,使得沈阳故宫建筑在许多方面融入了西藏喇嘛教的建筑特点。这种被称为“摩羯”的饰物,甚至出现在当时所建的沈阳市内的非藏传佛教寺庙——慈恩寺的宝殿屋檐下面。可见喇嘛教对满族人的影响之深。

大政殿琉璃宝顶

大政殿是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它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屋面覆以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八条垂脊拱卫着一高大的五彩琉璃宝顶,使大政殿更显华丽。

宝顶是攒尖式建筑不可缺少的构件。一般由顶座、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顶珠七部分组成。而大政殿的宝顶却远远地超出了七层,由十三层构件精心地雕饰组成一个立体效果极佳、装饰性极强、凸凹变化极大、色彩运用极广的宝顶。它是由黄绿筒瓦相间竖立而形成一圆形顶座。其上置一绿色覆盆,覆盆表面塑以如意纹,并在八个方向等距设拱形壶门,门边饰以黄色。覆盆之上为凸出覆盆顶部的雕刻细腻的莲瓣式地盘,地盘通身挂以黄釉并刻仰莲二层,各层莲瓣相互错开形如盛开的莲花。地盘上为圆柱体素面黄色束腰。束腰之上为绿色腰盘,腰盘中间凹进形成须弥座式,其上、下枋塑几何纹饰。腰盘上仍为圆柱体黄色素面束腰。束腰之上是宝顶的核心部位,塑造了一个巨大的宝珠,宝珠以黄色为地,上塑二龙戏珠图案,龙为蓝色行龙,背部塑以白色的鳍。在龙头、龙尾、龙腰部位的四个方位塑有四个脸为蓝色,角为白色,面目狰狞的兽面。龙身缠绕橘黄色火焰与火焰珠相互应,并有白绿色祥云缭绕其间。宝珠是宝顶的核心,它塑造之精美、色彩配制之协调,可谓清初琉璃制品之佳品。宝珠之上为黄色素面圆柱体束腰。束腰上托黄色仰莲式的上腰盘,其上为黄色束腰,束腰之上为天盘,天盘做成大莲花宝座,座上为二层火焰宝珠。下层宝珠之火焰分成小束向上飘舞,上层火焰由八束收为四束最后归为一束。宝珠以黄色为地塑的蓝色镶白边之火焰,火焰徐徐向上直至中天。

相轮、宝瓶、宝珠乃佛教神圣之物,在佛教建筑中多用做塔刹构件。沈阳故宫建筑中把佛教艺术式样和谐地结合在满族民族风格之中,运用在皇家宫殿建筑上,这可以说是一个大胆的创举,增加了殿宇雄伟壮观的气氛,获得了丰富统一的艺术效果。整个宝顶无论在琉璃的烧造上,装饰的雕塑上还是形体的变化上均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其精美的艺术风格是国内仅有的艺术珍品。

五彩琉璃墀头

琉璃艺术在沈阳故宫不仅仅表现在大政殿的宝顶上,如大清门、崇政殿及其两侧的左右翊门的琉璃墀头也别具特色。墀头也叫上身,是硬山建筑所特有的称谓,它是在硬山建筑两山墙的两端,腰线之上、盘头以下的墙体。一般墀头由青砖砌筑或用青砖雕刻纹饰组成,而用琉璃装饰墀头在清初的建筑中极为少见。

大清门、崇政殿及其左右翊门均为硬山式建筑,在山墙的两端均采用了高浮雕的手法,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龙、凤、狮子、鹿等象征权力和寓意吉祥的图案,构成了五彩缤纷的琉璃墀头。大清门、崇政殿及左右翊门的琉璃墀头构造上基本一致,均由三、四层须弥座形式组成,但从色彩上,雕塑手法上及动物的形态上又各有千秋。

大清门的琉璃墀头是由仰覆莲叠架构成竖向的四层须弥座,在每层束腰部位雕塑了各种动物,角上用玛瑙柱将束腰相互隔开,形成左、中、右三部分流光溢彩的琉璃装饰面。墀头最下层用蓝色琉璃砖与青砖隔开,在色彩上做一过渡,其上用黄色琉璃构成须弥座最底层的圭角。圭角之上为蓝色的下枋,枋上为蓝色覆莲下枭,其上是凹进的束腰。束腰塑身绕火焰的雄狮。束腰底着黄色,雄狮身为蓝色,发为绿色,缕缕发丝向后飘拂。身躯圆浑有力,后腰弓起,四爪着地,后尾翘起做前进状。雄狮前下方为绿色绣球,其上绕以橘黄色飘带,束腰上为仰莲上枭,其上用黄色混砖与第二层须弥座隔开。第二层束腰为高浮雕的升、降龙,正面为升龙,两侧为降龙,下部雕有高高凸起的绿色镶白边的海水与高耸挺拔的蓝色镶白边的江牙。正面的升龙屈身跃出水面,张牙舞爪,面向明间。侧面降龙犹如从天而降并扭头向上,伸爪欲抓火焰。第三层须弥座上塑二鹿,一低头觅草、一昂头四望。第四层的束腰上塑白色飞翔的仙鹤。从整座琉璃墀头来看,黄、白、蓝、绿相间点缀,雄狮、升降龙、梅花鹿、仙鹤各具姿态,犹如一幅珍禽异兽的写生图。

崇政殿的墀头与大清门相比,虽仍为竖向四层须弥座,但构图上却发生了变化。第一层束腰中雕塑了身绕红色火焰的蓝色麒麟,它前蹄高抬欲向前奔走,其前为高山峻岭,上有火焰缭绕,麒麟欲行又止扭头外望。第二层束腰之中的龙正与大清门的相反,正面为降龙,两侧为升龙,下部是海水江崖,海水波涛汹涌,撞击陡峭的山峰,降龙由天而降扭颈昂头,做戏珠状,龙身为黄色,鳍为白色,发与尾为绿色,地为深蓝色,更加突出了龙的形象。

崇政殿的墀头采用了至尊至贵的深蓝色地黄色的龙,而大清门却采用了黄地蓝龙,二龙因此可明显看出等级之分,崇政殿为正殿,皇帝上朝之殿,是为最高等级;大清门作为正殿之门必然要逊色一筹。

同类推荐
  • 回到古代做地主

    回到古代做地主

    各位看官,若是回到古代回做什么呢?跟着牛人混,还是让牛人跟着你混?这是一个家长里短,幸福的古代日子的故事。收藏,推荐我都要,谢谢支持!书群:118587235
  • 混在大唐的乡野村夫

    混在大唐的乡野村夫

    这一世本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娶一房媳妇,种十亩良田,下雨天没事打打孩子。不成想十骑出长安,诏从太极来。
  • 投怀宋抱

    投怀宋抱

    靖康年间,外族入侵,连赵宋皇室都被一锅端了,神州大地,腥风血雨。医生秦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带着外挂穿越了,可恨的是,竟然穿在了大奸臣秦桧家!于是,大宋山河,一时风起云涌……大可汗道:我射。金兀术道:我追。赵构道:我跑。秦申道:我靠!柔福帝姬道:我爱。惜雪郡主道:我恨!李师师道:我要!其其格道:我还要!!秦申白眼一翻:我日……群:251509653扯蛋打屁聊妹纸...
  • 刘裕传

    刘裕传

    混乱的东晋末代,南朝宋高祖刘裕从一介莽夫到开国武帝的故事。
  • 书面生活

    书面生活

    原型是美国历史上一个人:福尔摩斯。仅仅是原型。其中有很多与他不一样的地方。在他的一生中经历过很多事情,很多悲惨的事情。该作品也叫《我的悲惨人生》《我一生》,是以日记和讲故事的形式写的。基本上一篇一个故事。
热门推荐
  • 踏天之上

    踏天之上

    稚子心坚一路修法寻仙,到头来是真是假;一场惊天绝世的大阴谋,是设计还是被设计;轮回不断岁月有情,爱人是消失还是尚在……这天太黑,如此看不清。便让我站在天之巅,踏天而行!让天,亮一次!
  • 为君倾尽一生繁华,只道一厢情愿

    为君倾尽一生繁华,只道一厢情愿

    6年前,她是蓝氏集团大小姐,他只是一个不知名的落魄公子,他们的关系却让人猜不透,世人只知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次校花评选大会,让两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翻身为总裁,而她家的公司被封,父亲被奸人陷害入狱,唯一的兄长也不知所踪,她最后一次找他是想让他帮他,不想喝醉了酒与他一夜缠绵……6年后,她带了两个小萌娃回国,不想理会他,然他却百般纠缠,她该如何应对,兄妹两人该如何寻身世之谜?
  • 死神国度

    死神国度

    一座孤岛孤岛,被叫做烟城。这年,从烟城出来了五个人,他们称自己是神徒,一切行动都是神的旨意。我两年出山,被逼上邢台的时候,他们出现了。。。
  • 皇太后攻略

    皇太后攻略

    16岁那年,我为了维持家族势力入宫选秀,成为了已经可以做我父亲的老皇帝妃嫔。20岁那年,我贵为继后,母仪天下;六年后,我与兰妃联手扶持四皇子登上帝位。我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朝堂之上,称颂的是年轻皇帝的英明决断。深宫之中,隐藏的是一个女人的雄心壮志。至今我还思量着,思量着那些被深宫锁住的时光与青春。面对阴谋诡计,我总是赢了又赢,新的阴谋诡计又开始酝酿,我还会一直赢下去嘛?一切都好像一个梦,从我16岁那年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武魂啸

    武魂啸

    这里是武道的世界!在这里,天下九分,中央九州,八大帝国。在这里,真正的强者,即修身,又修魂。在这里,修炼三重境:后天之境:力元境、气元境、淬元境、凝元境、丹元境先天之境:人级境、玄级境、地级境、天级境对应灵魂境界:炼魂境、淬魂境、凝魂境、化魂境太虚之境:气尊境、丹尊境、域尊境、界尊境对应灵魂境界:炼魄境、淬魄境、凝魄境、化魄境然,太虚之境真的是这片大陆真正的巅峰吗?各位兄弟姐妹,南极一瓢水在这里向各位求一下收藏,如果能够推荐一下就更好,谢谢!0(n_n)0
  • 无限之拓印草

    无限之拓印草

    简单来说,这是一颗圆滚滚的草,滚去各种世界做任务的故事。详细讲来……脱离人身不是我的本意,恢复人身不再是我的目的。挣扎在这无限的世界,带去毁灭,亦或救赎!以拓印之本,藤蔓作臂,菌丝当骨,原力为肉,机巧加身,精灵相伴;植物之身,看遍万界风情。我无法回头,亦不愿后悔!主线世界顺序:黔之驴,猩球崛起,神奇宝贝,秦时明月,中间可能还会有一拳超人,其余皆为原创。(注:前面提到的世界大多只是借用了框架)
  • 失魂伤二

    失魂伤二

    一段千年不变的爱恋!一个穿梭时空而至的男人!一个背负两世情债的女人!一个为爱甘愿成魔的男人!在面对着轮回之门的剥夺时,他们会是怎样的结局……悲伤三部曲第一部作品,《失魂伤》《回溯之染血情缘》《离别情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