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国外典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项目
一、美国“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DLI)”
由美国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美国宇航局(NASA)发起资助的包含6个项目的数字图书馆计划,于1994年9月正式启动,为期4年,共投入2400万美元。这个计划的研究目标在于“极大地推进对以数字形式收藏、存储和组织信息的方法的研究,并使得信息能通过通讯网络友好地进行搜寻(searching)、检索(retrieval)和加工”。它的任务是共同研究和发展一个用于创立、操作、利用与评价一个大跨度的不断发展的数字图书馆的试验平台,该数字图书馆的内容主要为有关地球与空间技术的科学资料,资料形式包含文字、影像、地图、音讯、影讯及多媒体等。
“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包括以下六个计划:
其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电子图书馆,可升级的、智能化和分布式电子图书馆的模型;
其二,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亚历山大项目,可提供大量图像和空间索引化参考信息综合服务的分布式数字图书馆;
其三,卡内基·梅隆大学——信息媒体,集成声音、图像和语言识别能力的数字视频图书馆;
其四,伊利诺大学厄尔巴那分校——构建互联空间,为大学工程学科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架构;
其五,密歇根大学——智能信息搜索;
其六,斯坦福大学——斯坦福集成数字图书馆计划。
1998年春,在美国“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第一阶段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对当前数字图书馆研究的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美国的七个研究机构拉开了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第二阶段研究的序幕。除了DLI的3个赞助单位外,还增加了美国医学图书馆(NLM)、美国国会图书馆(LC)等4个赞助单位。
DLI第二阶段的研究目标是:为数字图书馆界定适当的发展领域,有选择性地开展研究和实验活动;使数字化资源的扩充、管理、存取更加迅速、便利,增加利用信息的深度;创造新方法、新机会,使数字图书馆更好地为不同教育水平的、现有的和潜在的用户群服务;推动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对人与数字图书馆交互作用的研究。
二、Google与图书馆联合数字化项目罗曼、唐琼、张春华:《图书馆数字化的新模式——Google与图书馆联合数字化项目探析》,载《情报资料工作》,2005(3),62~65页。
2004年12月14日,Google宣布将与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大规模数字化项目,从而开辟了图书馆数字化的新模式。Google将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密歇根大学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以及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合作,对这些馆的馆藏进行数字化,加入Google Print数据库,从而形成一个收录3000万册图书的在线数字图书馆,供这些图书馆的用户及其他网络用户浏览和阅读。数字化的图书既包括在版图书,也包括绝版图书;既包括仍拥有版权的图书,也包括非版权(公共领域)图书。数字化作品不允许下载,但对于非版权图书可通过Google实现在线全文查找、浏览和阅读;而版权图书则只提供书目信息和正文的部分片段。
数字化合作项目首先从哈佛大学图书馆、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纽约公共图书馆开始。Google将对哈佛大学图书馆保存本书库中的4万册图书进行数字化,预计耗时6个月。若效果良好,数字化的范围将会扩展到哈佛大学图书馆的1500万册藏书全部。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同意将馆藏的800万册藏书全部数字化,第一阶段的扫描工作包括200万册图书。纽约公共图书馆现在只将属于公共领域的非版权图书数字化,它将通过自己的网站和Google网站实现图书查找和传递。密歇根大学图书馆已承诺将馆藏的700万册图书全部数字化(珍本书和其他易破损的资料除外),整个数字化工作的完成将历时6年。牛津大学将把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Bodleian图书馆收藏的19世纪作品(也是公共领域非版权作品)交由Google数字化,数量达到100万册。
Google将在合作图书馆安装高速扫描设备(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除外,它的书将直接送到附近的Google总部),由Google的工作人员负责扫描,并将扫描文本传送到中央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和以OCR转换成文本。
Google数字化的首要目标是绝版书,无论是非版权作品还是版权作品。至于新到馆的图书,目前不在Google的数字化范围之内。如果确实需要将这部分资料数字化,Google将会与Google Print计划中的出版商直接合作。
三、美国“世界数字图书馆”计划
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06年年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设“世界数字图书馆”的建议,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7年10月17日隆重推出“世界数字图书馆”计划,希望利用此间举行该组织第34届大会的时机,吸引更多国家积极参与,从而使这一计划真正具有世界意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具体组织和筹划下,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表示愿意参与这一计划,其中美国、俄罗斯、巴西和埃及等国已经提出了各自的具体方案。
“世界数字图书馆”筹建顾问、美国图书馆专家范·欧登纳伦说,建设这一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并让全世界公众平等地共享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据其介绍,“世界数字图书馆”将设有英文、阿拉伯文、中文、西班牙文、法文、葡萄牙文及俄文7种文字的查询索引,其收录的内容将由各参与国图书馆提供,其中包括美术、音乐、电影、戏剧、照片以及文字作品等,收录原则是作品必须具有文化和保存价值。
据悉,“世界数字图书馆”可望于2008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全世界的所有公众届时将可通过互联网免费进入数字图书馆查找、调阅资料,欣赏文化及艺术作品。
(第二节)国内典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项目
一、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
1996年5月,国家图书馆提出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经文化部组织与协调,上报国家计委,并于1997年获得批准立项,成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项目以国家图书馆为组长单位,联合上海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和广西桂林图书馆共同完成。目前,各参加单位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并在数字图书馆关键技术标准——元数据标准方面取得进展。
该项目在我国首创了一个分布式、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内容资源的试验型数字图书馆,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一套基于XML的通用数字内容资源加工系统,建立了跨地域多馆合作的网络资源建设体系,建成了符合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要求的、可互操作的、分布于全国七个城市(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桂林、沈阳)30个以上的数字资源库群,总容量超过900GB。该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运行良好,为我国网络内容资源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本项目创建了一类多馆合作的网络内容资源建设和共享体系,实现了一个基于分布环境的、以藏品建设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该系统从功能上覆盖了对内容资源从采集加工、处理、储藏组织、管理调度、资源发布、用户利用等全过程,并支持分布式网络环境下多馆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项目完成了系统构架的研究,创建开发了数字资源加工系统、调度系统、资源发布系统和用户界面等。应用上述系统,项目完成了900GB多媒体资源的建设与发布,在因特网环境下使用户一方实现了透明的页面级的无缝跨库检索与连接。
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CALI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高等教育“211工程”、“九五”、“十五”总体规划中三个公共服务体系之一。于1996年8月立项,1998年开始建设。CALIS的宗旨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把国家的投资、现代图书馆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校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整合起来,建设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教育文献联合保障体系,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服务。
CALIS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下设了文理、工程、农学、医学四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华东北、华东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七个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一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
从1998年开始建设以来,CALIS管理中心引进和共建了一系列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包括大量的二次文献库和全文数据库;采用独立开发与引用消化相结合的道路,主持开发了联机合作编目系统、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系统、统一检索平台、资源注册与调度系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CALIS文献信息服务网络。迄今参加CALIS项目建设和获取CALIS服务的成员馆已超过500家。
三、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
1998年,科技部从中央级科技信息机构中优先选择8家情报机构,率先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分割,组建了“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系统”。通过经费的增量调节和存量调整给予重点支持,形成资源优势,共同建设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仍由科技部领导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该中心是一个虚拟的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机构,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医学科学院图书馆。网上共建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心设办公室,负责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
NSTL项目宗旨是根据国家科技发展需要,按照“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采集、收藏和开发理、工、农、医各学科领域的科技文献资源,面向全国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NSTL项目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为国内权威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和服务中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区、同世界各国着名科技图书馆交流的窗口。
四、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简称CASHL)是在教育部的统一领导下,本着“共建、共知、共享”的原则、“整体建设、分布服务”的方针,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建设的文献保障服务体系,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的全国性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收藏和服务中心,其最终目标是成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平台”。
CASHL的建设宗旨是组织若干所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有计划、有系统地引进和收藏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资源,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结合的方式,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服务体系,为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工作者提供综合性文献信息服务。
CASHL于2004年3月15日正式启动并开始提供服务。目前已收藏有7500多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期刊、900多种电子期刊、20余万种电子图书,以及“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库”、“高校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联合目录”等数据库,提供数据库检索和浏览、书刊馆际互借与原文传递、相关咨询服务等。任何一所高校,只要与CASHL签订协议,即可享受服务和相关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