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63500000001

第1章 黄帝陵中的有趣传说

在黄帝时期产生的重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黄帝以后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后人还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一座“黄帝陵”。历代帝王将相乃至平民百姓都到此拜谒。

桥山是矗立在中原黄土高原之上唯一一座长满几万株千年松柏的山。其实,桥山顶上由于干旱等原因,原来没有树木,是光秃秃的一片。人们在黄帝陵前祭供的食物,常被飞禽走兽抢食一空。

看到这种情况,人们心里很不安。有位名叫青山的老人,便在黄帝陵周围栽种了很多树,想用树的树叶把陵墓遮挡起来。青山老人整天挖树、栽树,忙个不停。时间一长,被九天玄女发现了,她便回到天宫把此事禀告了玉皇大帝。

玉帝说:“青山老人对黄帝一片赤心,天宫早已知晓,只是他独自一人栽树,何年何月,才能栽满桥山呢?”说完,玉帝就命令九天玄女把天宫收藏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籽都撒在桥山上。

第二年春天,整个桥山沟沟岔岔,山山峁峁,都长出了绿莹莹的柏树苗。

青山老人见满山长出了柏树苗,非常高兴,他整天在山上给树苗培土、除草。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一棵棵柏树长得根深叶茂,整个桥山变成了葱绿一片。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青山老人已年过百岁,虽然胳膊腿已不灵活,但每天仍然坚持上山护林。就在这时候,桥山来了一个名叫拾怪的恶霸,他凭着自己有10个儿子,暗偷明抢,胡作非为,无恶不作。

拾怪发现桥山柏树长得又粗又大,便起了歹心。他带领两个儿子明目张胆地上山砍树。

青山老人发觉后,急忙就来阻止。拾怪父子三人蛮不讲理地说:“满山遍野都是树,我们砍几棵有何不可?”

青山老人说:“祖陵地上的树,谁也不许砍!”

拾怪根本不听这一套,继续指挥儿子砍树。青山老人上前把树身紧紧抱住。拾怪挥起一拳,就把青山老人打倒在地。年迈之人,哪经得起这样的拳打,眼看着青山老人两眼一闭死去了。

这时候,正好陈抟老祖从桥山上空经过,见拾怪打死了护林老人青山,急忙返回天宫,告知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从南天门上往下一看,不由得怒从心起,随手拔下头上两支金簪,往下一抛。拾怪的两个儿子随即惨叫一声,便倒在血泊中了。

原来两支金簪在空中变成了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拾怪两个儿子的胸前。拾怪不知宝剑的来由,以为有人在暗算他们父子,一气之下,便放火烧山了。

王母娘娘发现桥山树林起火,立即请龙王降雨。霎时大雨倾盆,很快就把烈火扑灭了。桥山柏树经过这场灾难,不但没有绝种,反而变得更加繁茂了。

所以民间有这样的传说:“桥山古柏,棵棵都是神树;谁要乱砍,全家都要遭殃”。

有个好吃懒做名叫赖顺的人,偏偏不相信。有年冬天,雪下得有三尺深,赖顺冻得实在受不住了,便偷偷跑上桥山,把山上的柏树枝偷砍了一担,挑回家里当柴烧。

谁知点火以后,柴只冒浓烟,不起火焰。赖顺用口越吹,浓烟越大,最后把他呛得跌倒在地,两眼直翻,口吐鲜血,气断身亡。

邻居们闻讯赶来一看,原来赖顺烧了桥山柏树枝,怪不得落了个如此下场。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敢随便砍伐桥山的古柏了。

就是有的孩子偶尔把落在地上的枯树枝拾回家当柴烧,都会受到家中老人的严厉责骂,非叫孩子把拾回的枯树枝送回桥山不可。桥山古柏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保护下来了。

我们中华民族祭祀活动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祭祀黄帝的活动。

据有关史书记载,战国初期,公元前422年,开始恢复祭祀黄帝。这是轩辕黄帝在历史上第一次由神的地位改为人的祖先。

秦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修建黄帝陵园。同时规定天子的葬地一律称作陵,王公大臣的葬第称作墓,一般庶民的葬地都称作坟。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因为沮河水由西向东呈半圆形绕此山而过,东边有河,西边亦有河,就像水从山底穿过,故此山名叫桥山。陵因山而得名,叫桥陵。

通往黄帝陵的神道,也叫登道,为石头铺就。该石登道共229级,长250米,宽2.53米,途中有道弯4处,面积不等的平台26处。石登道两旁有1.08米高的护栏,370个高1.34米的柱头分别雕有各种形状的石雕。

后经过重修,石登道就由陵道和神道两部分组成了,总长455米,宽5米,其中陵道长260米,神道长195米。全用花岗岩条石铺筑。石登道采用形断而意连、曲不离直的手法构建,共277个台阶。

陵道两侧古柏参天,翠色长驻。陵道尽头,就是陵区。陵区四周,顺依山势,修有绵亘不绝的青砖围墙,高1.6米,涂以红色,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

封土前方有一祭亭,飞檐起翘,气宇轩昂。陵园区内选用5000块大型河卵石铺砌,巧妙地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

黄帝陵陵园内北端为轩辕桥,宽8.6米、长66米、高6.15米,全桥共9跨,有石梁121根,桥面设护栏,栏板上均雕有古典图案花纹。

桥山古柏,倒映池中,与白云蓝天交相辉映,为黄帝陵平添了无限灵气。轩辕桥北端为龙尾道,共设95级台阶,象征黄帝“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寓意。

北面为诚心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祭祀官员至此须整饰衣冠,静心净面,方可进入大殿祭祀。再北为碑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顶。亭内立有“祭黄帝陵文”和“黄帝陵”碑石。

在轩辕庙内一块约一米见方的青石上,印记着黄帝的脚印。凡是来黄帝陵谒陵拜祖的人,几乎都要到轩辕庙院内看一看黄帝的脚印。

关于黄帝的这双脚印,还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黄帝时期,没有衣帽,更没有鞋袜,人们不是用树叶遮体,便是以兽皮缠腰。

黄帝也和其他的人一样,腰间缠着兽皮,光着脚板,长年累月奔走各地,为民造福。每到冬天,天寒地冻,黄帝出外奔走时只好光着双脚。

后来,有人给黄帝做了一双木屐,穿起来虽比光着脚板走路好多了,但行动却有些不便,他出外巡察,或上山狩猎仍不能穿。

有年冬天,黄帝出外回来,脚冻烂了。穿木屐不方便,黄帝身边一位名叫素雀的人偷偷用麻布给黄帝缝了个布筒。

黄帝在脚上试了试,太短小了,根本穿不上。即使如此,黄帝也不见怪,还表扬了素雀的创造精神,素雀却十分难过。

有一天,素雀去河边担水,发现黄帝独自一人从河滩走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素雀仔细一看,心里亮了。原来黄帝的脚特别大,如果按脚印做,鞋就不会再小了。

于是素雀担完水,取来石刀,在黄帝脚印四周的胶泥上划了四方格,晒干后,捧回家,放在石板上,然后按尺寸做成了一双软木作底、麻布作帮的高筒靴子。

黄帝试穿后,觉得很满意。他十分珍爱这双靴子,平时舍不得穿它,只是遇到节日或开庆功会时才穿上它。而这块石板就被保存下来了。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又规定天子陵旁必设庙。于是,汉朝初期就在桥山西麓建起了“轩辕庙”。黄帝陵整个陵园,南北约210米,东西约72米。陵园有两个门,分立东西两侧。

从东门进入黄帝陵,有一棂星门,门两旁是仿制的汉代石阙。从西门而入,步行数步,左侧是一座高24米的夯筑高台,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4字,为后来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滇南唐琦书”。

此台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四围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梢,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此台始建于公元前110年。

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汉武帝刘彻勒兵10万人,号称18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后,他看到高大雄伟的黄帝陵,立即停止行军,备礼致祭。为了夸耀武功,祭告祖先,便于归途经黄帝陵时,停兵祭祀。

同时为了使自己长寿成仙,汉武帝又令18万兵士于此起20米高土筑台,后人因此称此台为祈仙台。祈仙台距陵墓45米,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土台边缘由古柏环抱。

据说,汉武帝修建起九转祈仙台的第二天,旭日东升。于是汉武帝命令18万大军列队,分布在马家山,印台山,桥山,三山军队面向黄帝陵,俯首默祭。军乐四起,满山旌旗迎风飘展。

汉武帝卸下盔甲,挂在一棵柏树上,然后独自登上祈仙台祈祷祭祀。保佑汉室江山永保平安,他自己也想早日成仙,像黄帝一样变龙升天。

而被汉武帝挂过盔甲的这棵柏树,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从中流出,似有断钉在内,枝干皆然。

这就是桥山柏中独一无二的“挂甲柏”。每到清明时节,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就会凝结为球状,像挂满了珍珠宝石一般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后尤为壮观。

在汉武仙台之旁,在桥山之巅,便是黄帝陵冢。陵冢位于桥山山顶正中,坐北面南,高3.6米,周长48米,环境宽阔敞亮。

陵冢为土冢,扁球状,直径为16米。土冢下部筑方形墓台,以烘托陵墓的神圣感。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与“天地相合”的象征意义。

唐代宗时期,又对轩辕庙进行了历时两年的重修扩建,并栽植柏树1140多棵。

公元969年,因沮河水连年侵蚀,桥山西麓经常发生崖塌水崩,威胁庙院存亡,地方官员上书朝廷,宋太祖赵匡胤降旨,将轩辕庙由桥山西麓迁移桥山东麓黄帝行宫。这就是后来人们拜谒的轩辕庙。

黄帝陵千百年来流传在当地民谣说:

汉朝立庙唐扩建,到了宋朝把庙迁,

不论谁来坐皇帝,登基都不忘祖先。

蒙古族问鼎中原建立元朝后,曾经颁布过一系列森严的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

在明朝的时候,明朝廷也十分重视黄帝陵的祭拜。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1371年,他委派身边重臣管勾甘带上他亲笔写的祭黄帝“御制祝文”前到黄帝陵祭祀。

朱元璋还规定,今后祭黄帝祭文必须由皇帝本人执笔,并将每次祭陵“御制祝文”刻石留存。在距黄帝陵约200米的道旁,有一座竖立的下马石,上面写着“文武官员至此下马”,意思是“不论大小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

这块石碑是明太祖洪武年间由皇帝朱元璋设立的,目的是用来提醒前来谒陵拜祖的人,在祖先陵前一定要庄重严肃。

古代山路崎岖,谒祖祭陵者多骑马坐轿,但行至此处,均下马落轿,整理衣冠,平静心情,恭行至陵前。

黄帝陵前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4字,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落款为“大明嘉靖丙申十月九日滇南唐琦书”,就是1536年书写的。

1682年,清圣祖康熙亲笔用满文写了一份祭黄帝祭文。身边大臣看后,建议康熙译成汉文,康熙皇帝接受了这个建议。汉满文字一并刻立在一通石碑上,后来放在轩辕庙碑廊里。

有一通古碑上书“古轩辕黄帝桥陵”,是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1776年所立,后碑石遗失了。

后来,黄帝陵又进行了大整修,整修范围包容了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及其周围山水、城镇,面积达3.24平方千米,整修目标是以黄帝陵、黄帝庙深刻的内涵为基础,通过整修黄帝陵使之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精神凝聚力的圣地。

同时保护好文物古迹和古柏林,为古柏林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还有就是让建筑与山川水势相结合,融陵、山、水、城于一体,体现出“雄伟、庄观、肃穆、古朴”的气势。

在历代的整修过程中,都努力吸收了传统思想的精华,追求汉代更古朴和更粗犷的建筑风格,并使所有建筑风格形象力求统一。

整修以黄帝陵、轩辕庙为重点,总体结构包括庙前区、庙宇、功德场及神道、陵区和外围景观等区域。形成了祭祀谒陵完整的建筑结构形态。其中庙院广场以五千年文明文化的系列石雕石刻加以点缀。

整修黄帝陵是全体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和力量的凝聚点,增强了人们对先祖的崇敬和对文明古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我国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黄帝陵的祭祀。祭奠仪式共有七项议程,即全体肃立,击鼓鸣钟,敬献花篮,恭读祭文,向黄帝像行三鞠躬礼,乐舞告祭,瞻仰祭祀大殿,拜谒黄帝陵。

祭奠开始时“鸣钟九响,击鼓三十四咚”,前者象征着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最高礼数,后者则代表着我国广大的地区。在整个祭典礼中,场面最壮观的是祭祀歌舞,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整个祭祀歌舞分为“云纪”,即表现黄帝的恩德像雨露一样。“夔鼓”,即表现黄帝部落的征战操练以及中华民族的最后统一。“瑞德”,即表现黄帝时期人们耕作以及幸福的情景;“驭龙”,即表现中华民族永远祭奠黄帝,希望华夏儿女永远联系在一起,以及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与对黄帝的崇敬心情。

轩辕黄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的陵墓“黄帝陵”被称为“中华第一陵”。多少年来,到陕西黄陵桥山拜谒黄帝陵的人络绎不绝,黄帝陵已成为我们华夏儿女寻根认祖的“圣地”。

同类推荐
  • 穿越当权臣

    穿越当权臣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一代权臣,横空出世。上通天子,下令百官。于万民与军士中,获贤能之名。我是一个权臣,一个动一动手指,就能引起朝堂震动的大权臣。
  • 逍遥小状元

    逍遥小状元

    大楚历年,文风鼎盛,民风开放。男儿以科举仕途为业,立功名兴家族,指点江山。有才女指笔为誓,状元为郎,名动金陵。有豪女游侠,劫富济贫,声名昭昭。天香楼的清倌人,抚琴吹箫待何人。宫廷深深,芳华公主未嫁人。这一日,地主家的傻儿子如往日般醒来,开玩笑的说:我要考状元!
  • 大明北山人

    大明北山人

    是好人还是坏人?我都无意为之,归根结底我只是为了一己之私的小人物,人世间的一介蜉蝣。前一世扎挣得太过剧烈,于是活成了炮仗,这一世我就要平静地长成翅膀。大明世界的巧巧是幸福的,老天把前世欠他的都给了他。同时他又是孤独的,孤独地享受前世的记忆,孤独地待在陌生的人群中央,孤独地点评自己的所作所为。
  • 永乐最强打工仔

    永乐最强打工仔

    打工仔穿越明朝永乐,看如何从现代社畜逆袭!
  • 盛唐烟云

    盛唐烟云

    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生于斯,长于斯,五色石别无选择。《盛唐烟云》为酒徒隋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部书酒徒会在历史解读与人物设定上做诸多突破,希望大家会喜欢。另呼吁点击,鲜花,收藏,更新是有保证的!官方群1:31174986;官方群2:121630631;
热门推荐
  • 造神系统让我为所欲为

    造神系统让我为所欲为

    穿越异界,饱受欺负。迟到的无限造神系统让我为所欲为!
  • 穿到大清当捕头

    穿到大清当捕头

    阿福说了,你是凶手,你就是凶手,不要抱有任何幻想,因为他是阿福!从来就没有他破不了案件!什么?你是官?你有钱?你有后台?对不起,这些阿福都没有,所以,哦,你可以走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龙御星辰

    龙御星辰

    这是最坏的时代,神为刀殂我为鱼肉!这是最好的时代,千神陨落凡人崛起!几度神仙葬云冢,千年鹦鹉沉绿洲!……御脉不显的少年苏星辰,被驱逐出师门,面对世人的嘲笑,似已穷途末路。亘古失传的葬神石,无法释解的十道天藏,来自异域星空的擒龙帝手,还有那张只为师娘一解的妖颜面具……血色的神武九陆,只为他掀开那葬神的盛大一幕!星辰大海,终将矗立起万世长存的云冢。龙的巨影,终将在万斗星空,踏碎星辰!PS:此书原名《十道天藏》
  • 无纹人

    无纹人

    想关注更多中国古典吗、、、、、、、、,,,,
  • 且看人间不一样

    且看人间不一样

    这世间俗事太多欲念太杂,琐事不由自主的推着你往前跑,跑得快了,也就看不清路了。于人世间做一闲人,于红尘中寻一初心。财富自由后,孟昶决定做一个闲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反派的明月光

    大反派的明月光

    她爹说要将家里如花似玉的妹纸们送给各位权贵。明月香考虑了一下,扒开一根香蕉狠狠咬了一口,然后抛了个媚眼给秦大将军道:“将军,选我,选我,选我~”秦蛟顿觉脊背发凉。这是个凶残姑娘强行霸占少年将军,扭转命运的励志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妾微凉

    妾微凉

    洛家富可敌国,滔天权势。唯有一女,名唤微凉。初次的相遇,豆蔻霜华,她婉转的唇角,他肆意的笑容。微微有些迷茫了她的双眼。是谁说,这个世界什么你都能够争到,除了死去的人。他的双眼藏着另外一个人的影子。再见时,那个爱笑的少年神情冰冷,“我娶你。”甚至不曾问过她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