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33900000005

第5章 教育观察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2)

北京一位小学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班集体事务是否关心,进行了一次实验观察。她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快上课的时候,把一个簸箕放在人人要经过的教室门口,观察一下每个同学的反应。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急匆匆地陆续跑回教室。第一个学生看到簸箕。犹豫了一下,跳了过去,第二个、第三个仍然是跳了过去……据说一连跳了十几个,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把簸箕拿走。老师非常生气,半途终止了这次实验观察,干脆自己把簸箕拿走,请同学们对这种现象进行讨论。

(第三节)课堂观察的方法要领

一、讲究观察的艺术

一堂课是个“全息”的整体,它展示的信息是极为丰富和全面的。不同的观察者带着不同的目的走进课堂,同一堂课作出的理解也就有差异。因此,观课与评课首先要解决一个看什么的问题。

从观课者的角度说,观课所得到的收获差别是很大的,决定收获大小的主观条件包括,是否具备明确的目标、研究的意识和尊重的态度,身心投入的程度及方法与技巧合适与否,等等。

(一)由目的模糊走向意图清晰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同的目的决定不同的观察方式。作为参与教学观察的教师,当然不是外行,而应该具备内行观察者的态度和眼光,明确观察的目的,并以此把握好每次观察的侧重点。下面例举的是根据不同观察意图所确定的不同的侧重点。

全景式观察——获取多方信息,综合进行评析;聚焦式观察——瞄准关键问题,定向深入研讨;搜寻式观察——发现相关线索,找出突出特点;比较式观察——比对同类表现,探寻一般规律;诊断式观察——确定教学症结,解决相应问题。

带着明确的目的进入课堂观察,是获得良好效果的首要条件。

(二)由理性假设走向具体指标

观察者总是带着一种理论假设进入课堂观察的,如: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该怎么活动,等等。但是,观课教师的这种理论假设往往是混沌不清和空泛不实际的。因此,在进入课堂观察时,最好将心中的种种理论假设转换为具体的观察项目或观察指标,这样,观察时就能具体而微地觅取到有意义的相关信息。下面是著名学者弗兰德斯制定的课堂观察类目表,这是他以课堂上师生互动为重点所提出的一些观察项目。

小资料弗兰德斯的师生互动观察类目系统表

┏━━━┳━━━┳━━┳━━━━━━━━━━━━━━━━━━━━━━━━━━━┳━━━━┓┃┃┃┃接纳情感:以平和的方式接纳与清理学生的积极或消极┃┃┃┃┃1┃┃┃┃┃┃┃的态度、语气,包括预料到并唤起学生的情感┃┃┃┃┣━━╋━━━━━━━━━━━━━━━━━━━━━━━━━━━┫┃┃教┃间┃┃表扬或鼓励:表扬或鼓励学生的行动或行为,包括开玩┃┃┃师┃接┃2┃笑以消解紧张,而这种玩笑不伤害第三者;点头同意,或者┃回应┃┃的┃影┃┃说“是吗”或“继续下去”┃┃┃┃┣━━╋━━━━━━━━━━━━━━━━━━━━━━━━━━━┫┃┃语┃┃┃接受或利用学生的想法:清理、发展或拓展学生的看┃┃┃言┃响┃3┃┃┃┃┃┃┃法。但若教师所言更多的是自己的看法,则归入范畴5┃┃┃┃┣━━╋━━━━━━━━━━━━━━━━━━━━━━━━━━━┻━━━━┫┃┃┃4┃提问:基于教师的看法提出内容或程序方面的问题,以期学生回答┃┣━━━╋━━━╋━━╋━━━━━━━━━━━━━━━━━━━━━━━━━━━┳━━━━┫┃教┃┃5┃讲授:示明内容或程序方面的各种事实或观点;表示自┃┃┃师┃直┃┃己的看法,做自己的解释,或引证权威(不是学生)的观点┃┃┃┃┣━━╋━━━━━━━━━━━━━━━━━━━━━━━━━━━╋━━━━┫┃的┃接┃6┃指令:给予指示、命令或要求,以期学生遵从┃┃┃┃┣━━╋━━━━━━━━━━━━━━━━━━━━━━━━━━━╋━━━━┫┃语┃影┃┃批评学生或维护权威:明言正告,以使学生的不可接受┃┃┃┃响┃7┃的行为变为可接受行为;责骂学生;阐明自己所采取的行为┃启动┃┃言┃┃┃┃┃┃┃┃┃之理;强调自身的绝对权威┃┃┣━━━┻━━━╋━━╋━━━━━━━━━━━━━━━━━━━━━━━━━━━┻━━━━┫┃┃┃反应性说话:为了回应学生的说话。由教师引发交往,或要求学┃┃┃8┃┃┃┃┃生阐述,营造情境┃┃学生的┃┃┃┃┣━━╋━━━━━━━━━━━━━━━━━━━━━━━━━━━━━━━━┫┃语言┃┃主动性说话:由学生主动说话。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引出一个┃┃┃9┃新的话题;自由拓展自己的观点或思想方法,比如提出一些由创见的┃┃┃┃问题;超越现存的结构┃┣━━━━━━━╋━━┻━━━━━━━━━━━━━━━━━━━━━━━━━━━━━━━━┫┃┃沉默或混乱:暂时中止谈话,短时间的沉默,或短时间的混乱使得观察┃┃沉默┃┃┃┃者无法了解交谈的内容┃┗━━━━━━━┻━━━━━━━━━━━━━━━━━━━━━━━━━━━━━━━━━━━┛

(三)由全景扫描走向逐步聚焦

所谓全景扫描,就是观察者要概观全局,多角度搜录各种信

息,把现象尽收眼底。当然,观察者张开的肯定是一个“理论思维”之网,这样才可能将种种现象关联起来、聚合起来,为下一步观察的深入打下基础。所谓逐步聚焦,是要求观课者根据观察目的和自己的偏好,盯住某个具体的方面或某个问题,有重点地寻觅相关的信息、有主题地组织零散信息。

(四)由一般了解走向特点追寻

观课的效果取决于“有的放矢”。除了观课者的目的与偏好会影响观课者能“看”到什么以外,一堂课或一个教师所表现出来某些超乎寻常之处也可能成为观课者的兴奋点和“看点”。因此,观课教师也要依据课堂的实际,去寻觅和追索某堂课或某个教师的特异之处或创新之处,这样可能使观课者有意外的收获。

案例点击马老师的“观课经”

——一位青年教师的学习笔记

马老师是我们数学教研组的组长,教书教了25年。每当马老师提出要听我们年轻老师的课,我们又是害怕又是盼望,因为大家都说,她有一双特别能捕捉信息的眼睛,我们课堂教学中的点滴长进和微小瑕疵都会被她“点穿”。

今天,马老师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学习会上谈了她观课的“诀窍”。她说,观课首先要有一个“打算”(目标),我来听大家的课无非有两种打算,一是全面了解情况,二是重点研究某个问题。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总得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课”的“思维之网”,因为即使是要研究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也应当在整体的背景上才能把握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

马老师先简要地介绍了她怎样全面地认识一堂课。她说,一堂课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一是对你所教学科特点的分析,包括是否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制定了明确的可检验的目标,有没有具体操作措施来落实目标,这些措施的实效如何。当目标的达成有困难时,采取了哪些补救措施;二是分析课堂教学活动,这是最重要的观察点,特别是要聚焦于学生的“学”;三是要推及教师的素养,包括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机智等等。

有位青年教师请马老师细一点谈怎样分析“课堂教学活动”。马老师说,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是为了“学”,因此学生的活动是看的重点,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体现在“学”上。马老师进一步谈了怎样通过学生活动去追索教师的教学观念:首先是“扫描课堂的动态”:课堂中学生是否“动”起来了,动口、动手、动脑了吗?教师与学生如何交流沟通,他们是否在相互作用等等,其实都可一目了然。由此而可以分析教师是否真正把教学看成是“交往互动的双向互动”。

其次是“观察学生的投入”,包括动机的激发水平,认知的活跃程度,行为发生的范围,自我卷入的状况以及心理相容的气氛等等,由此而判断教师是否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再次是“衡量知能的掌握”,主要是看教学的实效,看学生掌握了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没有,思想品德方面有无收益,这可以看出教师是否把教学看成“掌握课程内容的文化传递活动”。

针对有老师问“是否还要看教师怎么教”,马老师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教师的教学展开是否有序和灵活,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和互补,组织形式是否配合与变化,教学媒体是否使用并有效,都要进行观察与分析,重要是看它适应学生的程度和促进学生“学”的效果。

二、开动思考的大脑

有日的、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思考会使观察者发现更多的收获。有时对许多现象我们视而不见的原因,可能就是思维的触角没有伸到那里。因此,有收益的观课不仅要“看”,而且要“想”;发挥思考的效能,是保证观课效果的重要条件。

①由表里深入本质。课堂上出现的种种场景,都是一些现象,在现象中寄寓着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呢?这需要观课者运用自己的理性思维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寻找对现象的解释,提取出其中普遍的、稳定的联系,因此观课者不能单纯用眼睛,更要用头脑,用我们的智慧,把观察到的各种情况加以综合,对扑朔迷离、混淆不清的现象做出判断,这样才有利于我们透过表面看本质,达到科学的目的。

②由现象追及原因。我们在课堂上所看到的教师与学生的表现是一种“结果”,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到知识技能的掌握、从学生的活动能力到学习方法与习惯,这些表现都是教师长期工作后获得的结果。观课者要根据课堂上师生的现实表现,分析某种表现出来的结果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努力推究出一些“理由”、建构一种因果链,这样,观课的所得就可能比眼前所见要丰厚得多。

③由他人推及自身。观课时把自己放进去,看别人、想自己,别人的做法与自己的实践有什么相通,有什么不合适;用自己与他人比,有什么不足之处、有什么相异于别人之处,等等,这样一联想,别人的东西就会很好地进入自己的经验系统,为我所用。

④由借鉴推向创新。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能使我们开阔眼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但是,别人上的课是与特定情境相联系的,未必适应于自己的条件和学生的学情,因此,简单的移植和模仿,常常不能奏效。观课者应当把所看到的东西与其他接触过的各种经验材料和场景联系起来,想想怎么把听课之所得,加以丰富地扩展、加以稼接和综合、加以改造和变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成果来。

三、做好观课的记录

观课最好是能一边看,一边想,一边记,把看到的稍加梳理和提炼,及时进行记录,便于以后研究和商讨。观课的记录同样决定于观课的目的和观课的方法,一般可有以下记录方式:(一)定量化的数据记载方式这种记载方式比较适合那些事先确定观察项目的结构性观察。为了取得可靠的数据,记载时可借助于预先设计的辅助工具,填写规定的内容,这类工具如,分格记载表、项目定向表、量标检核表、量化统计表等。观课记录的工具还包括“录音”、“录像”等现代技术手段。具体的记载方法主要有:①频次记录:记所要观察的目标行为出现的次数;②时间记录:记所要观察的目标行为经历的时间长度;③等级评估记录:对目标行为的表现程度做出等级评定。

小资料观课中的结构观察研究

定量观察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斯特文关于教师的提问的研究。他对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了100节课的随机观课。结果发现教师们的讲占了64%的时间,学生的讲占36%的时间,平均每分钟教师提2~4个低水平的问题(仅靠回忆一些信息)。

许多早期的定量工作是在美国“背诵课”作为标准的时期进行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注意力”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观课者坐在教室前面审视学生,看有多少学生不在真正专心听讲。这一点与授课内容、考试分数或其他度量标准联系起来评定教师的工作是否有效。这些研究尚不成熟,但它们为此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很快,人们都承认“讲课”是课堂中的重要要素。观课的内容马上转向师生间的对话内容。早期的调查研究者试图用分类系统提炼出教师说的话的类目。威特浩(Withall,1949)拟定了7个类目:3个“学习者中心”类目(再确信、接受、提问),3个“教师中心”类目(引导、谴责、澄清自己的行为)和一个中立类目。

这一时期,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作家贝尔斯观察了一小群成年人。他设计了一个12类目的分类系统。研究者把它用之于观课,因为它包括了诸如“同意”、“给出意见”、“询问建议”、“给出反对意见”这些类目。被观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个编码。观察者是受过专门培训的,他们能熟练地把事件归类,并能把事件按顺序记录下来。所有这些在以后的定量观察中成为“标准化的实践”。贝尔斯发现1分钟之内可以同时发生1020件事。他的这一发现对以后的研究者的工作产生了影响。

(二)定性的描述记录方式

这种记录方式比较适合非结构性观察,它记录下来的是完整的事件而不是行为的数据。主要方法有:①日记记录法:是一种记录变化、发展的纵向记录;②轶事记录法:记下对观察者有价值的任何东西,而不管行为在什么时候发生。它不受时间限制,不需要特殊的情景或环境,能在任何地方进行。它也不需要特殊的编码、步骤或图表,只是简单地记录在纸上:⑧连续记录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自然发生顺序描述每一个行为事项,它比轶事记录法更完整,常被教师广泛采用;④样本描述法: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对相应的行为或事件进行详细描述。

(第四节)观课后的评议

评课实际上是以观察到的现象作为话题的一场对话,凭借不同观察者之间的各种意见交锋和观念碰撞,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改进教学。评课肯定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或认识的框架来作为参照,各位评课者的看法也可能见仁见智。但不管评论的内容如何,都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在对话中深化认识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按照雅斯贝尔斯的说法,“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是一种“在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评课中的“对话”,其实是一种主客位的互动,即要把执教者的说课、受教者的反应、评课者的意见联系起来,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使教者、受者、观者在相互作用中获得教益,提升认识水平。课堂教学的评议应讲求真诚,就是希望每一位评议者都能出以公心、与人为善,不掩饰、不挑剔,针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问题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评议好坏、臧否人物。

二、在相互交流中建构意义

人的固有的经验总是在与其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修正、提升和改组的。对于一堂好课应当是什么样子,怎样上好一堂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在观课后的评议中各抒己见,进行意见交换,有利于每一个参与者将一些新观念、新想法纳入自身的经验系统,通过与原有知识经验的交融,重新建构意义,形成新认识。因此,评课要鼓励充分地陈述每一个人的看法,让每一个人都从评议中汲取营养。着眼于“建构”,就要促使执教者和评议者把停留在感受中、积淀在行动中的那些“默会知识”挖掘出来、显现出来、流动起来、传播起来,开发出潜在的智力资源。

三、在兼容并蓄中实现创新

评议课堂教学一定要以民主的精神、兼容的态度去对待各种意见,其实,教学的创新往往是在开放的、宽容的心境下整合有益的意见而实现的。

评课要尊重差异、合理要求,对初从教的新手与熟练的专家,要求应当有所不同。执教者可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个性差异,有不同的习惯与偏好,因此,评课要客脱、有分寸,“设身处境”地换位思考。评课的目的是促进创新,因此,评课要采用建设性方式,要注重激励和引导,指出问题是为了寻求新思路、新办法,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五节)教育观察研究的作用

同类推荐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改革浅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农村改革浅析

    回顾中国改革的历程,从20世纪中期到70年代末期,中国始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国营工商业方面,却始终没有大的突破。直到通过在农村实行大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后,才有力地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农村改革才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原始推动力。但我国目前农村改革发展滞后,农村改革落后于城市改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加快农村改革入手。
  •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

    本书主要从说课准备、精心设计与组织说课材料、幽默为教法服务、情感学法说课、辅助教学程序、互动教学目标、应对说课失误和总结说课经验等八个方面来进行铺垫和阐述。其中,听课和评课作为说课的后续工作,没有单独作为一章列出,而是补入最后一章,这样更显得本书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我们站在说课者的角度,多层次地模拟了说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教师在说课中少走弯路,对于日后的说课教学能起到更大的帮助。
  • 汉语词汇认知心理研究

    汉语词汇认知心理研究

    本书共分6章,着重对汉语单音节词汇词义识别的内在心理过程进行了研究。
  • 巨变

    巨变

    本书又名《大转型》,最初于1944年出版。在这部公认的伟大著作中,波兰尼的主要关切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波兰尼从社会经济史的角度勾勒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要求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换言之,他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这一主题是波兰尼一生思想的总结。
热门推荐
  • 霸道影后重生归来

    霸道影后重生归来

    一个字懒,两个字很懒,三个字超级懒。作品随机更新。
  • 蜀山芝仙传

    蜀山芝仙传

    一个普通男人成为蜀山世界的千年肉芝,他的宠物蝴蝶于是扇动了翅膀,无数因果由此改变……
  • 不良女术士

    不良女术士

    现代贪财女术士魂穿古代,一道符咒狠虐渣渣!从穷光蛋、废材五小姐到家财万贯、买下魔尊当贴身保镖!女术士李小兰的金手指外挂人生,几道符咒统统能搞定。
  • 绝世神医

    绝世神医

    唐川,御医传人,医武双绝,奉四个绝色娘亲之命寻找祖传杏林至宝“九星针”,同时替未曾谋面的总裁未婚妻化解至阴至寒的元阴之体,却因误会使得唐川寄居在周小诺家,随之而来的是各色麻烦事,看唐川如何纵意花丛,笑傲都市。
  • 邪帝—绝爱娇妃

    邪帝—绝爱娇妃

    这年头,气节?算个鸟!贞操?算个鸟!保住小命才是正道。为了活命,她几乎什么都做过了。身份被发现,狂风浪蝶蜂涌而至。当今九五至尊,当朝宰相,魔教教主,天下首富,一个个都跑来凑热闹。坑爹的,警告你们,本公主也不是好惹的主!
  • 邪魅王妃,夫人莫翻墙

    邪魅王妃,夫人莫翻墙

    前世被父亲抛妻弃女,林晓琪凭着自己的能力,拥有了王牌佣兵的地位。一个任务失败后醒来,她再次成为被渣男父亲嫌弃的可怜人儿。林晓琪惩渣男,斗庶姐,阴皇子,今生的命运,由自己来做主。
  • 深渊在你我身边

    深渊在你我身边

    我,误入了一间公寓。本以为只是漫长一生中毫不起眼的短短一瞬谁知,人性,厮杀,混乱,在这一瞬间喷发这绝不是末日开始的地方。它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中转站。
  • 重生之猫狗探案日常

    重生之猫狗探案日常

    喵喵喵,汪汪汪,一猫一狗望着天空无语凝噎。苏一渔:还能不能让人愉快的当只猫了!
  •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

    她知道,自己喜欢着那个沉默的男孩,可是她不知道,他的心里究竟有没有她?他总是若有似无地拒绝她,为彼此保留一段微妙的距离,用一种沉默的眼光,凝视着被异性包围的她。她的爱情得不到响应,心高气傲的她终于倦了、灰心了,寻找一段真正属于她的幸福……他很喜欢、很喜欢那个骄傲又美丽的女孩,从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他就知道。但是她的美好令他自惭形秽,只能将真心藏起来,远远地看着她,祝她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携月光向我走来

    你携月光向我走来

    他程夜样样精通,而她许晚晚只是一个看着呆呆傻傻的小学霸,曾经的程夜是多么傲慢不羁但遇见许晚晚后一切都变了,他对许晚晚是那种从眼神里表现出来的爱。“夜哥,有人打嫂子主意”。程夜将手中的铁棍在手中敲了三下,眼神冰冷无神:“走。敢打老子女人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