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7000000031

第31章 不朽的爱情(2)

赵四小姐离开溪口后,回到上海马思路公馆住,不时将生活用品捎去,直到上海陷落,才去了香港。1940年的冬天,赵四小姐接到张学良的电报,以她当时的情况,一则拥有相当数量的金钱,有自己的住房,生活非常安定;二则幼子闾琳需要母亲的照料;三则她又没有与张学良结婚,不乏追求者,不去是完全可以的。但她觉得张学良更需要她的陪伴和照料,宁可母子离别,她把闾琳托付给十分信赖的一位美国朋友照料,毅然决然地只身前往,陪同张学良一起过幽禁生活。此后,赵四小姐再也没有离开过张学良,一直陪伴到台湾。

1944年冬,迁至贵州桐梓。在被幽禁的多年里,监管他们的特务头子,经常克扣亲友们送给他们的各种食品和用品,包括宋美龄送的东西。后来,特务头子不堪对他们的监管生活,想偷偷地将他们用枪打死……他们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在桐梓天门洞一直软禁到抗战胜利。1946年移居重庆歌乐山松林坡,不久,即被押往台湾新竹井上温泉。

在与世隔绝的寂寞中,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寂寞是可想而知的。他们俩相依为命,张学良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四小姐身上,赵四小姐则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给张学良安慰和照顾。那时的赵四小姐身穿蓝布衣,脚登粗布鞋,几乎洗尽铅华,终日陪伴在张学良身边,令人感动。

赵四小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既感动了世人,也感动了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她对子女和亲友们说:“……赵四小姐是位难得的女子,25年来,一直陪着汉卿同生死,共患难,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对她十分钦佩……”她给张学良写了一封信:“你们之间的爱情是纯洁无瑕的,堪称风尘知己。尤其是绮霞妹妹,无私地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任劳任怨,陪侍汉卿,真是高风亮节,世人皆碑。其实你俩早就应该结成丝梦,我谨在异国他乡对你们的婚礼表示祝贺。”1964年3月,结发妻子的离婚手续从美国寄到张学良手中。同时她也给赵四小姐寄去一封信,大意是因为她的原因,汉卿始终没有给赵四婚姻承诺,她被她对他的忠贞爱情所感动,祝他们花好月圆。

1964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和50多岁的赵一荻结婚,婚礼是在台北市杭州南路美籍友人吉来·爱尔窦先生的寓所举行,宋美龄也参加了婚礼。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在台湾一直过着幽居的生活。直到1990年,庆祝张学良90岁生日。聚会于6月1日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才正式脱离幽居生涯,公开露面。从此,不论张学良身在何处,赵四小姐总是陪伴在他的身旁。少帅夫妇后半生里,几乎全以信仰基督教为依归。

2000年5月14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到夏威夷京街第一华人基督教公理会聆听礼拜,还到教会参加庆祝母亲节的崇拜。这是他俩人最后一次联袂的公开露面。

2000年6月22日上午11时11分,赵四小姐病逝于美国夏威夷,享年88岁。一年后,张学良也去陪伴赵四小姐去了。

一对为世人谱写真爱的伉俪,让世人钦佩感动、慨叹。

这两个不同国度,不同人物,不同时代的真爱,回答了人们长久以来无法回答的问题: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爱?

我在读马丁·路德·金的故事时,正好赶上看北京台播出的非常女人栏目:“赵一荻——给爱一张不老的容颜。”看后,非常感动,遂写成博文与博友们共同分享。

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美国友人吉米·爱尔窦先生也就是2009年《北京广播电视·人物周刊》中的“张学良和‘洋哥们’伊雅格的友谊”中的伊雅格。

张作霖在他的帮助下重修了京奉铁路,并筑建了东北的其他几条铁路运输线。

张学良主政后,他曾作为张学良的谈判商购军火。赵一荻也非常信任他,将独子张闾琳托付给他抚养。后又随故主到台湾。

1972年,伊雅格回到美国后的第三年,这位对中国有着深厚感情的美国朋友,在旧金山溘然长逝。

1991年3月,张学良真正获得自由之后前往美国,专程去了一趟旧金山,到伊雅格的墓前凭吊这位难得的好友。

萧红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呼兰县人,原名张乃盈。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萧红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十分惨烈的年代。她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的九年,正逢民族危机深重、日寇铁蹄践踏国土之时。1935年,25岁的萧红发表了中篇小说《生死场》。

《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年轻的萧红,凭借此文,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说到萧红,就不能不提及萧军。萧军,原名刘鸿霖,曾经是萧红患难中的文学伴侣,但他们在一起只生活了6年,就结束了这段风雨中结下的情缘。

故事发生在1932年夏季的哈尔滨。

1932年7月,由于二十多天的连续降雨,使整个哈尔滨变成了一片汪洋。租住在一家名叫“东兴顺”旅馆的萧红,年仅21岁,拖着七个月的身孕,正焦急地等待外出借钱的未婚夫汪恩甲归来。汪恩甲是由父母做主指派给萧红的未婚夫,同她一起在哈尔滨讨生计,已有四个月的房租没有交了。他告诉萧红外出寻钱,人已消失数日,音信全无。他们已欠下旅馆600多块钱的房租。旅馆老板日日催要数次,并扬言,如果再交不出房租,就把萧红卖到隔壁妓院去抵房钱。

萧红接二连三地给《国际快报》副刊部写求救信,因为在这个城市,除了逃走的未婚夫,她再也找不到帮助她的人了。当时《国际快报》副刊部主编裴馨园拆阅了她的信,选派萧军前往旅馆看望萧红。

带着几本文学书刊连同报社写给萧红的信,萧军在“东兴顺”旅馆二楼一间散发着霉味的小屋中第一次见到了萧红。当时萧红整个人都灰扑扑的,穿着陈旧得分不出颜色的长衫,趿拉着一双旧粗布鞋,略带浮肿的脸,凌乱的黑发中已透出星星点点的白发,萧军安慰了几句,递了书,转身就要离去。是萧红低低的请求留住了他:“能坐下来谈一会儿吗?”没有理由拒绝。萧军坐了下来,谈文学,谈往事。直到此时,萧军才意识到坐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那样一位超凡脱俗的才女。不经意的一瞥,他看到放在她桌子上的一首小诗:“去年在北平,正是吃着青杏的时候,今年我的命运,比青杏还酸。”心弦的拨动,往往就在不经意间。听过萧红的故事,再读着那首惹人心酸的小诗,一个简单而又强烈的愿望在萧军心里升腾起来:“我一定要救她出去,一定要。”

此后几天,萧军每隔一天都要来看望和安慰一下萧红。救她出去的计划却无法落实下来,600多块钱,对报社也不是一个小数目。1932年8月8日的那场浩劫,让哈尔滨数万人一夜之间失去家园,流离失所。那次不幸,却成就了萧红。8月8日夜晚,松花江大堤全线溃坝,肆虐的洪水咆哮着冲进哈尔滨市区,萧红所在的小楼已经淹到二层,楼里的老板和其他人都已经逃走了。只有萧红孤苦无依地坐在窗台上,等人前来。她在等萧军,她知道他一定会来。他真的来了,带着面包和香肠,涉水而来。他到底还是晚来了一步,他到达时,萧红已乘过路的柴船走了。二人再见面时,是在裴馨园家里。一场生死较量之后,再见面,两人都恍若重生的兴奋与喜悦,紧紧拥在一起。此后不久,萧红在医院生下一个女婴,萧军日夜守护在她们身边。

萧红出院后,因无力抚养,还是把孩子送给了别人。再后来,就是她同萧军风风雨雨,相濡以沫的六年。他们曾经共同经历过穷苦饥饿的侵袭,也共同领略过成功的喜悦,成了患难中的文学伴侣。

可就是这样一段风雨飘摇中结下的情缘,还是在6年后的1938年走到了尽头。当初萧军的豪爽仗义,萧红的楚楚可怜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在一起后,曾经的优点却慢慢变了面目。萧军豪爽却性格暴躁,萧红忧郁却也要强,加之生活困苦,两人的争吵不断。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缺少爱的环境里,萧红对爱一直有一种近乎于孩子般的渴望。她对那段感情绝望了,只好分手。之后,萧红遇上了一个文质彬彬的男子——端木蕻良,二人相爱,继而同居。这份爱,也没能留住萧红苦涩短暂的生命。1942年1月,萧红在香港一家医院凄然离去,时年仅三十一岁。她死的时候,那两个她曾经深爱过的男人,没有一个在她身边。

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鲁迅先生是她最初步入文坛的引导者,也是她文学创作的思想指引和力量源泉,她曾在1938年创作了两篇《鲁迅先生记》和《回忆鲁迅先生》,当年的她,也是鲁迅先生家的常客。

虽然萧红和萧军相伴六年后分手,但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六年中,是萧红生命中最充实快乐的一段,在此期间,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相继出版,他们迎来了各自创作的高峰。

对生的渴望,萧红用命运的沉重加以诠释;对爱的执著,她用人生的苦难加以解说。她用刻苦奋进,孜孜不倦,凭借聪明的天赋和不懈的努力跻身文坛。

但“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在那方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萧红曾经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以笔为戈,将一个时代犀利地解剖给世人,可是在她自己的人生战场上,她却始终没有逃脱寂寞的藩篱,寂寞的生,寂寞的死。真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萧红的小说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触角捕捉时代的精神气息,并以独特的视觉,鲜明的立场,真实地描摹了当代人们的爱国行动。她作品的价值,正在于对历史的尊重。

萧红的小说都是散文式的,她写生活的残酷,人心的冷漠不仅是对心灵的伤害,更是对美的践踏,读她散文式的小说,令人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她坎坷、凄楚、短暂的生命,是被情伤,是被爱灼,让人惋惜,令人慨叹。

同类推荐
  •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苏曼殊诗全注全解

    苏曼殊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家、诗人、翻译家,他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尤其在诗歌上成就极高。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并一直流传至今。本书精选了苏曼殊的古体诗百余篇,并对每首诗进行了注释,同时还对诗词的出处及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使读者可以更深刻的理解这些诗词作品,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诗词的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
  • 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

    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

    本书为作者一路开花的文集,选取一路开花历年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过的成长励志类文章汇编而成。每年均有作品被用做中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试题。
  • “现实表征”研究:从虚构性反思中国文学

    “现实表征”研究:从虚构性反思中国文学

    本论文主要以虚构理论为依据,进一步揭示文学表征现实的虚构性特点,并从虚构性角度对当前的文学创作和接受,包括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某种程度的反思。
  • 华池歌谣

    华池歌谣

    本书共收集革命老区华池县在各个时期的较优秀的歌谣四百篇,包括传统歌谣,革命歌谣、当代歌谣三部分。全面反映华池歌谣的发展过程,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们热爱华池,建设老区的时代责任感。
  • 灰丝袜:散文九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灰丝袜:散文九篇(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八零后女作家祈媛用她纤细敏感的文字,以独特的世界观记录了她游览古镇,回望母校中国美院,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心情,挖掘出琐碎生活中的新鲜与异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是天神啊

    是天神啊

    这个故事有真有假,有的话借着故事去说,这是一个人的自我救赎与宣泄……
  •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是我10年作品的精选。其中,有两个关键的“题眼”,一曰“奋斗”,二曰“咖啡”,“奋斗”是姿态是精神是途径,“咖啡”是结果是目标是一种悠然的氛围。
  • 修真邪修为魔

    修真邪修为魔

    若有仙,我必三跪九叩步行万里,以求拜师!若有魔,我必屠尽武林正道以明志!仙不收我,我既为魔!……
  • 在综漫寻找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

    在综漫寻找邂逅是否搞错了什么

    “这就是你抢劫的理由?”面前的JC一脸复杂的看着我。“不是,如果没被你们抓到,我就不算抢劫。”我据理力争。我可是在班级辩论会里当了第二名的,任何事只要我动动脑筋就可以以理服人为自己平反。“但是你现在被我们抓到了。”“是的没错……但其实我真的是个好人,你信我啊!我是迫不得已才做那种事的!”
  • 快穿:宠妃来袭,皇帝请小心

    快穿:宠妃来袭,皇帝请小心

    遭遇仇家夺命,顾潇跌入异世界面,身携系统开始了漫漫攻略途。高冷的暴君先生,你被捕了!-传说中的暴君一脸宠溺的望着一身警察服装的顾潇,唇边含着笑意。“这次是玩警察游戏吗?”顾潇捂脸:你误会了![宠文,1v1制,略带升级文体。]
  • 即使花落尽我在时光尽头等你

    即使花落尽我在时光尽头等你

    她装单纯装可爱,其实是个暴力狡猾的女汉纸!他装冷漠装冰块,其实是个呆萌腹黑的男神经!在他生日那天,她当着众人的面送给了他一个王八。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在她生日那天,他当着全校师生送给她一个更大的王八,还笑着说“这叫做礼尚往来。”
  • 零血幻想

    零血幻想

    人类与吸血鬼的战争从未停止。在青年和少女相遇之时,充满波折的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我是人类,亦是吸血鬼。”
  • 江湖名人谱

    江湖名人谱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一首江湖逍遥曲,一段爱恨情仇事。此中善恶多为心,浪海浮沉不由人。 辨善恶,量天下 求而有所得,做而有所成, 自不负此男儿身。 百年之后作白骨, 亦有雄名在人间。
  • 年度微型小说

    年度微型小说

    想看短篇小说,不要急这里有成千上万篇微型小说,保你看够瘾!史上最好看的微型小说集,还在等什么,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