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7000000021

第21章 迎春花(1)

人们向樱花行注目礼,是因为它妖娆、娇艳的勃勃英姿,春色似乎被它占尽;人们留意石榴花,是因为它有夏季的热烈奔放;秋菊的高洁傲霜;腊梅的迎风斗雪;都被古今中外的诗人反复咏叹。唯独迎春花开在冬春交际之时,虽被探春人发现过金灿灿的辉煌,但当万花争艳吐芳之日,它却只剩片片绿叶,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了。

默默地迎春,悄悄地吐芳,是迎春花的本色;不图引众目,只愿送温馨,是迎春花的情操。

而开在我心中的迎春花,是永不凋谢的“迎春花”。

我有晨练的习惯,常常在朦胧的晨曦中,隐隐约约地看到在晨风中摇曳的火红、橘黄、乳白的迎春花,稍稍不注意,便在眼前消失。顾盼之中,目光又被另一丛丛悬崖峭壁上的“迎春花”吸引,疏疏朗朗,东一朵、西一丛地在霞光中闪烁。我总想看个究竟,看看它们真正的风姿,了解它们生长的土质,为伍的伙伴。

又一个星期天的朦胧的晨曦中,路边又隐约出现了“迎春花”,我怕他们消失,目光紧随,脚步紧追。霞光中,看清了他们是些头戴火红、橘黄、乳白安全帽的水电工人,水电女工匆匆走向峡谷深处。我明白了,开在悬崖峭壁上的“迎春花”是头戴各色安全帽正在作业的水电工人。

我被霞光中闪烁的“火红”“橘黄”“乳白”引到了火热的水电工地。真正看到了“迎春花”的风姿,了解了他们生长的土质,为伍的伙伴。

水电建设工地道路泥泞凸凹不平;钢筋、水泥、砂石骨料到处皆是,各种钉锤的敲打声、机械的轰鸣声、河谷的回响声,震耳欲聋,使人心惊胆战。惴惴地前行,目光被一“钢铁巨人”牵引,一问才知道是门机,上百吨重,并看清是在轻轻移动。正在寻找操作者时,看到一位30来岁的青年女工从容地坐在上面,目光凝视前方。我惊异上百吨的门机竟在她纤纤秀手中,轻轻移动。低头向下瞅了一眼奔腾的河水,一阵晕眩,几乎使我站立不稳,心跳也加快了。惊悸未定,头顶又迅速滑过20多吨重的水泥吊罐,惊出了一身冷汗,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我喘着气,按着心口,定了定神。一位工人师傅告诉我,操作缆机的也是女工,年轻女工。

哦!20多吨重的水泥罐也在她们的纤纤秀手中升降自如,准确无误地到位。不知不觉中,一种肃然起敬之感油然而生。

不远处,有两位身着斑驳工作装的女工在钢筋笼上小憩,远远地对她们行了几分钟的注目礼。她们疲惫的脸上没有表情,眼睛无意识地望着不远处。我很想同她们搭话,又怕打扰她们休息,只是静静地向她行注目礼,想了许多许多。在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从气度不凡的公关小姐到穿戴新潮的机关女干部,从追求潇洒飘逸的少女到寻求气质风度的中年女性,有哪一个不是在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自信、自己的美?有哪一位青年女性希望自己的曲线被沾满水泥、砂土的工作装掩盖?然而,她们——操作门机、缆机及各种机械的年轻女工,奔波在水电工地的钢筋女工和其他女工的自信呢?她们的美呢?

我默默地自问,静静地思索。

她们有的是自信。

易姐,是普通工人中的一员,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和钢筋与电焊结下了不解之缘,常年与铁骨铮铮的须眉为伍,再苦再累,也要为半边天争口气;王嫂,爱人是队支部书记,常年在工地值班,无暇顾及家务,她自己又是技术骨干,缆机离不开她,又是干部家属,须起表率作用,饭菜顾不上做,独生女儿顾不上照顾,但年年出满勤,次次是标兵;李大妈已接近退休年龄,仍在工地上三班,体力不济、精力不足,但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调离第一战场的要求;40岁的小艺,爱人在工地牺牲,她上要服侍老人,下要教育孩子,从没有借故向组织要求调离工地,且年年是先进工作者……

常年奋战在工地的女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没有休息日,她们克服了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和男同志一样为电站建设做出了贡献。

她们自强自立,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忙里偷闲地学技术,学文化。

返回的路上,与几位下班的女工同行,顺便聊了几句。

“我们在工地上是没有模样的。”

谁说她们在工地上没有模样?她们如迎春花,将自己金灿灿的辉煌献给了人类光明的事业,她们有着迎春花的本色和情操。当我们在彩灯的闪烁下享受现代文明时会想起她们的奉献。

她们是我心中永不凋谢的迎春花。

春节的变迁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过年是中国老百姓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中国家庭的当家人,能让自己的家人过一个祥和、红火的大年,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不管平时的日子多么贫困,过年时都要让全家人吃好、喝好、穿好,宁肯贫一年,不能穷一天的传统思想,深深地扎根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中国老百姓过年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留在我心中值得记忆的春节,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那时的我只是6~7岁的儿童,一年当中最企盼的节日当属春节。记得一进腊月,家人就为春节作准备,特别是到了腊月中,年味就逐渐地浓了,农贸市场上各种年货就多起来了。有窖藏的大白菜、葱、蒜苗、土豆、水果等,也有活鸡、猪、羊;花布、鞋袜、灯笼、各种调料应有尽有。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只有到了这时,才能跟着母亲去逛集市,体验一下“混腊月”(农村人形容集市繁华)的感觉,快要过年的感觉,年味的感觉。经常是站在漂亮发卡、红头绳跟前,眼巴巴地望着母亲,希望能够得到它们。母亲给了我一角五分钱,我便买了一只红蝴蝶发卡,三尺红毛线(头绳)。

临近腊月二十三,我就一个劲地问母亲,咱家请不请灶神,买不买灶糖,杀不杀年猪,扯不扯花布,一个劲地问母亲索要过春节的东西。母亲若有所思地说:“娃娃哟!年好过,日子难过。”心中不解。

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母亲将请的灶神贴在厨房墙上,灶台上放个小碟,里面装上形如发面、特黏的灶糖,便跪在灶神面前,嘴里念念有词:“灶神老人家,上天言好事,多说的少说,少说的不说,看见娃娃们糟蹋粮食,请您多多包涵……”据说只有这样祷告,来年锅里才能有米下。等不到母亲敬完灶神就极想吃那块灶糖。母亲就说:“不能偷吃灶糖,偷吃了会把嘴粘住不能说话的!”心中怯怯的。

腊月二十八是做年馍炸油果子的日子。我们那里的年馍又叫“石子馍”,因为烙馍时用石子将馍里的水分烤干,可以存放好长时间。炸油果子的感觉很神秘,不让我们小孩看,大人也不能说话,说这样省油。

除夕夜可以吃排骨、啃骨头,我们那里叫做“咬鬼”。之后,开始守岁,放鞭炮。初一早晨天不亮就要去河边挑水,直到将家里的大缸小盆倒满水溢出,叫“财源滚滚来”。然后母亲从财神后面取出几角钱,说财神送财来了,就开始给我们给年钱(压岁钱),只一角钱,握在手里,不肯放。初二拜年,初三看大戏,那种年过的就是小孩子的开心、快乐,大人们就心满意足了。

其次留在记忆中的是1958年的春节。那时正是农村大跃进、公社化、吃食堂的年代。大年初一十点左右,食堂的饭桌上就摆上了油饼子、红烧肉、白菜炖粉条,全村人在一起吃年饭。记得一些老年人悄声议论:“要遭天年了!油饼和红烧肉一起吃!罪过!”意思是好东西要分开吃,不能同时吃。

60年代和70年代的春节,在记忆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到了80年代,人们开始相互拜年,同事之间,一家一家的走动,你到我家,我到你家,然后再一起到他家,走到中午时,已有7~8个人聚集在一起,有时连午饭都没有时间吃。

到了80年代中后期,亲朋好友之间带着礼物拜年,或糖果、点心,或蔬菜粉条,或带块肉,花生米之类,相互走动。

到了90年代,亲朋好友之间,开始给小孩买过年的衣服相送,也能给10元20元的压岁钱。亲朋之间送过年的东西,诸如酒、烟。单位也开始给职工分年货,诸如:从南方拉来的水果蔬菜,以及鱼虾、花生、瓜子等。到了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人们开始去外地旅游过春节,特别是我们北方人,去温暖如春的杭州、深圳、三亚、厦门,当然这是以经济条件作为基础的。有时还可以出国,去东南亚的新马泰过年。

真是,一个时代的过春节方式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历史、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一个时代的社会进步、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我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回忆半个世纪的过春节真是感慨万千,感慨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足安康,感慨过春节内容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北京过大年

虽说来北京十多年了,但还没有在京城过过一个春节。每年的春节我们都是在外地度过的,对京味年的感受甚少。2009年的春节,我们在自己家里感受了京味年的盛况。

京城的年味,首先是从电视节目的视觉冲击开始的。刚进腊月,打开BTV电视频道,红红火火的色彩和金灿灿的光芒令人炫目。各种礼品的包装要么火红一片,要么红黄相间,要么金灿灿的耀眼;做广告的人们,衣着喜庆,大人们穿着红黄图案的唐装,小孩子们红帽红裤配以雪白的绒毛外套;大姑娘、小媳妇穿着花花绿绿的中式服饰在荧屏上穿梭往来,做着各种广告;电视剧频道播放的都是回家过年的片子;各个超市都在为人们准备过年的各种物品……将京城的年味渲染得沸沸扬扬,将中华民族过大年的传统文化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得淋漓尽致。走进超市,各种年货诸如鸡、鸭、鱼、虾、肉摆满柜台;各种熟食、半成品在冷藏柜中整齐摆放;大米、面粉、食油静静地等待人们将它们扛回家;调料、干果、糖类希望人们光顾;各种时鲜蔬果没有南北之分,淡季旺季之别,应有尽有……它们无声地告诉人们物质的丰富、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富足……

小年刚到,人们就把小年当大年过。亲朋好友之间,同事同学之间,借小年之际,欢聚一堂,相互间送上美好的祝愿;把友好、感谢、感激传送到每个亲友、同事、同学的心中;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随着大年的临近,各单位、各部门也为职工们置办了年货、礼品,将组织的关心、温暖送到每个职工的心中。随着大年的临近,人们置办年货的步伐越来越快,到了腊月二十九,年货全部置办齐全,只等大年三十,一家人一起做年夜饭,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各家各户最隆重的节目,将年味推向高潮。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十三亿中国人除夕夜的一道大餐,视觉盛宴,让人们期待、盼望。为了静静地、悠闲地、有滋有味地品尝它的滋味,人们早早地将自家的年夜饭放在4∶00~6∶00之间。

同类推荐
  • 看了明朝就明白

    看了明朝就明白

    《看了明朝就明白》是明史大家王春瑜先生所著的历史杂文结集,共分《人物浮沉》《社会百相》《文化集锦》三辑,对明代的张居正改革、资本主义萌芽、文人“下海”、军事腐败、爱国主义气节、画坛四杰、郑和下西洋等深入剖析。书稿史料翔实,分析有理有据。文笔于尖锐、泼辣之中不乏幽默,引人深思。
  • 戏剧小工具篇

    戏剧小工具篇

    布莱希特最早阐述自己对戏剧新观点的文字,多系以剧本说明的形式写就的,如《关于〈马哈哥尼城的兴衰〉跋语》《关于〈三角钱歌剧〉跋语》等,希特勒上台后,布莱希特流亡国外,疲于奔命和致力于反法西斯斗争,更无暇作系统的理论梳理。《戏剧小工具篇》是作者战后回国途中在瑞士撰写的,可说是布莱希特第一篇系统的理论著作,素有“新诗学”之称。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
  • 狂欢

    狂欢

    董数学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总觉得冷。冬天,家里温度都在二十二度左右,穿件线衣,顶多套件薄毛裤就行,从没觉得冷。春天来临,按理应该减衣服了,王玉已经穿得很少,他呢,不但没减,反而离不开毛衣毛裤了。特别是坐在客厅里,穿着毛衣毛裤有时都打哆嗦。董数学想,或许岁数大了,不经冻了吧?董数学不再感到冷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初了,是在看到一个女人的名字之后。很多年,遇有出差,诸如外出开会,董数学一概拒绝,家里离不开他。同事知道他的处境,从来不和他攀比。这次实在没人可派,他才不得不出马。不参加这类会议,董数学也就谁也不认识。但他还是希望能有个熟人,于是拿着会序册翻看。看到那个名字,出于好奇,董数学随手抓起了电话。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维度空间之时空之门

    维度空间之时空之门

    萧一飞意外进入时空之门,下落不明,萧晓寻求辰风的帮助,一起寻找父亲的下落,考古局陈教授告知二人,神秘的古铜片可能是开启时空之门的钥匙,需要二人寻找剩下两块古铜片下落,二人从古玩大亨欧阳休那得知故友葛源拥有一块古铜片,正当两人找到葛源时,却发现他手上的古铜片并不是真的……
  • 汤圆里面是黑的

    汤圆里面是黑的

    [1v1/双洁]一只蓄谋已久的大灰狼把“天真可爱”小白兔叼进窝里的故事[懂事女学生x白切黑少年]
  • 仙女座云灵战记

    仙女座云灵战记

    浩瀚宇宙,群星闪耀。在仙女座大星系中,有一颗和地球极其类似的行星,名为云灵。在云灵星最大的海洋无尽洋的中央有一座与世隔绝的巨大孤岛,主角就是从这座孤岛出发,穿着战铠控制着机甲,一步步的卷入和改变了整个云灵星的命运。
  • 心炼九天

    心炼九天

    我只想写这样一种故事,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有点猥琐但有一颗善良的心,就算以后被这个世界所污染,他的心是黑的,血还是热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铁血兰芳国

    铁血兰芳国

    带着彪悍的金手指回到1965年的南洋,重建兰芳国,看爪哇猴子还敢不敢嚣张。因为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本文需要进行全面修改,故此可能停更一到两天。抱歉。
  • 少年他曾勇敢过

    少年他曾勇敢过

    夏扬翊曾说不想当千千万万人的夏扬翊,只想当陆卿若一个人的夏扬翊,所以他当了。叶翔帆把宋黎萧放进心里十几年的时间,兜兜转转,依然等到了宋黎萧。宋明航喜欢着凌芊初,为她开了初味甜品,后来凌芊初成为了初味甜品的主人。林白知道林悦是只猫,自己也因此有了变成猫的功能,但是却坦然接受一切,只是因为林悦。陆宁丞心疼的是顾凌絮,从开始,到以后,所以他成了保护她的人。徐浩谦护着沈书乔,从年少到年老,护了一辈子,也成了一辈子。林屿牧谦逊温和着,也追寻着,向着心的方向,寻找到了一直放在心里的唐浅。少年他曾勇敢过,勇敢的少年,都追寻到爱着的人。七个故事,七个少年,七段青春。
  • 追妻36计:首席太腹黑

    追妻36计:首席太腹黑

    老公明目张胆的养小三,婆婆却叫她息事宁人,还骂她是不会下蛋的鸡!绝望之时,老公的哥哥深情的对她说:“他不要你,我要你。”,这位昔日的大哥哥,原来一直对她抱着别样的心思……
  • 毒枭之渊

    毒枭之渊

    毒枭,除了毒品,他不能靠任何东西过活.感情亦是如此,而偏偏却有如此痴情的毒枭....他责怪自己没用,但是只能是他那颗心太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