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6500000003

第3章 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学批评(2)

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首先,作家的创作开始具有市场意识。很多作家虽然在身份上还归属于作家协会这种体制内产物,但体制能够给予作家的往往也只限于一种身份的证明,作家的创作实力、经济收入以及许多附加价值更为直接地与市场联系在一起。同时,被推入市场中的文化出版机构也要面临残酷的生存竞争。得市场者得天下,市场决定一切。只有产品有销售量,有利润,企业才会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作家与出版机构很自然地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作家和出版机构共同的市场诉求中,文学批评被“征用”以及批评家自觉的“权力寻租”行为就开始了。

如果说80年代的文学批评格局是媒体批评、专业批评(有学者也称之为协会批评,指的是作家协会系统内批评家的批评)、学院派批评三分天下,那么90年代以后的文学批评则是媒体批评与学院派批评各占半壁江山。与80年代不同,在市场经济时代,大众传媒的主要诉求已经由文化启蒙退守为对利益的追逐,商业广告是大众传媒利润收益的主要来源。以作品宣介为主要内容的媒体批评,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软广告”,与欧米茄手表、佳能照相机的广告并无本质区别。这种断语也许过于绝对,但近年来媒体批评中广告成分的日益加大,甚至某些平面媒体还频频出现针对某一作家或某一作品的“包版批评”现象,难免会让人下此结论。

对市场而言,完全依靠媒体批评显然是不够的。媒体批评的优势在于短小灵活、时效性强,其大众化和娱乐化的价值取向能够迅速抓住普通读者的眼球,但其软肋在于专业性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具备专家、学者身份的学院派批评家的需求就出现了。一般认为,学院派批评家拥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由于身处学院,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学院派批评家的批评在大众的心目中往往代表了专业和权威,其可信度自然与媒体批评不同。市场看重的恰恰就是这点。所以,经常的情况是,某一作品出版后,出版商会不惜重金聘请一些学院派批评家参加作品研讨会,撰写专门的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在出版商的策划下,适时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或者干脆被制作成图书的一部分,有的甚至在图书封面或者腰封等显要位置还要摘录几句某某批评家对该作品言过其实的“高论”,最大限度地刺激读者的购买热情。

文学批评一旦被市场“征用”,批评就再也难以保全其应有的独立品格。市场之所以要“征用”批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使批评变相为产品宣传。市场与批评在相遇的那一刻就已经达成了默契,市场需要什么,批评家心知肚明。揣着沉甸甸的“征用补偿款”,批评家需要做的就是小心翼翼地按照出版商的意图,在脑海中搜集各种溢美之词,“里程碑”、“划时代”、“某某题材的重大收获”等“超重量级”标签于是被频频安放在各种作品上面。

我宁愿将市场对批评的“征用”视为一种“绑架”。一些批评家也确实不愿意写这类文章,很多时候是碍于朋友情面不得已而为之。但是,随着市场诱惑力的不断强化,我们越来越不情愿地发现,市场与批评的媾和有的时候也是批评家“权利寻租”的结果。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观念是“耻于言利”,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也,但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变化。青灯黄卷、坐而论道已经不再是一些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许多人更关心如何将手中的知识和资源转化为现实价值。文学批评家与IT工程师肯定不同,后者可以直接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带来滚滚财源,批评家没有这个本事。但是,在公众眼中,批评家有着“质检员”一般的身份,可以裁定文学作品的高低优劣——这当然也是一种权利。于是,一些精明的批评家就将这种“权利”转化为个人谋利的工具。文学批评就是在这样的转化中失去了本应公正的标准,失去了公信力。

当然,在文学创作多元化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走市场化路线。一些“纯文学”作家对市场还是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并不一味追逐销量。比如王安忆就说过:“我的书能够卖两三万册,这就对了,太多了就不像我了。”[]即便这样,也并不意味着这类作家的作品就能够躲避开市场。这些作家可以不在乎市场,但出版这些作家作品的出版商却不能不在乎;这些作家也可以不需要捧场的批评,但出版商需要。2008年,阎连科的《风雅颂》出版之际就遭遇了这种尴尬。该书付印之前,阎连科得知新书封面上自己被封为“中国荒诞现实主义大师”,阎连科赶紧与出版商联系,但最终还是未能改变出版商的做法。

有人曾不无调侃地下过这样的结论:当下,最有力的是资本,最无力的是批评。也许下结论的人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时代,恰恰是最有力的资本造就了最无力的批评。当下的某些文学批评正在或已经沦为了资本手中的傀儡,成为文学走向市场、赢得市场的一个策划环节。这是批评最大的危机,也是批评最大的悲哀。

三、文学批评是否已经无可挽救?

与力图对90年代以后的文学状况作一个客观而全面的概括之困难一样,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批评的任何描述与判断,同样会面临挂一漏万的危险。市场经济法则对文学批评的裹挟,以及文学批评所发生的异变,确是一种客观现实。但是,这并不是当下文学批评的全部也同样是一种客观现实。在我看来,对文学批评之批评当然需要梳理既往和当下收获的成功经验,但指出文学批评正在面临,甚至日趋深化的危机,其意义同样不容否定。对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病灶的探寻和诊断,并不是要在总体上将其判为死刑。有学者指出,代表一个时代文学批评水准的,是它的“高端批评”而不是末流。的确,即便是在市场经济时代的滚滚洪流面前,一些敢于坚守、执著探索的批评家还是取得了值得被施与敬意的成就。但是,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生态毕竟不是由极少数的“高端批评”构成的,对整个时代文学批评的总体判断,也不能只瞩目于几个批评家。因为,文学批评的作用发挥,无论之于时代还是之于文化本身,并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高端批评家“包打天下”。

文学批评在市场大潮中的顺流而下,是否意味着它已经无可挽救?

当然不是。若论经济市场化程度,欧美等发达国家肯定走在中国的前面。但是,这些国家的文学批评却没有受到太大冲击,或者说,即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严重程度可能也与中国不同。德国汉学家顾彬曾批评中国没有很好的书评,我想这是较为客观的。如果标准宽泛一点,书评也应该归为我们所谓的媒体批评吧。与国内媒体批评多以炒作、“软广告”面目示人不同,欧美等一些国家的媒体批评多具有相对客观、公正的立场,很少受到商业利益的蛊惑。比如在美国,就有《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书评摘要》、《选目》等多种书评刊物,在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中享有相当高的声誉。在西方,学院派批评的独立性更强,拥有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判断标准,轻易不为其他因素左右。尤其欧美的学院与媒体有着截然的界限,不像中国,部分学院派批评家甚至成了大众媒体的文化明星,频繁出现于各种场合。

在我看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之所以会在市场的冲击下失范失节,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学批评自身的原因,更有文学批评之外的其他原因。近年来,针对文学批评自身的反思已经很多,在此,我更愿意探讨一下其他因素。

从中西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20年代即已步入市场经济时代,迄今已经走过近二百年的历史,而中国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逐步建立,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如何认识市场经济,如何建立、完善市场经济,如何处理市场经济本身衍生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这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一过程之中。短暂的发展历史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必然处于非成熟状态。比如,同样是市场营销行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很多文化出版机构往往都具有强烈的形象意识和品牌意识,注重长期市场开发和品牌培育。以《纽约时报》“书评周刊”为例,从1896年开始发行,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看重这个品牌更长远的价值,因此能够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发表评论,决不参与炒作,更不会把书评打造成“软广告”。而目前国内的一些文化经营机构还没有建立这种意识,很多企业眼光短浅,只注重眼前利益,并不注重长期品牌形象塑造,完全寄希望于短期的市场策划、广告炒作。市场对文学批评的“征用”,利用批评家进行“瞒”与“骗”式的造势宣传,从而达到暂时利益的获取,其实是市场经济非成熟状态的一种表征。

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中国虽然可以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但如何将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相对接,从而规避“食洋不化”的后果,这无疑又是一个挑战。并且,中国与欧美等国家政治制度的不同,也决定了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本身又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如何处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比如,如何处理市场经济所遵循的自由竞争与社会主义社会所倡导的团结协作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市场经济利益优先原则与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精神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市场经济的实用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的理想主义、道德主义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等等,这都是全新的命题。对这些难题的破解,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最终结果。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文学批评,它的现实困境和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也要与上述难题的破解密切相关。

当前中国,发展经济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在这种宏观大环境下,我们对包括文学批评在内的文化的理解还存在偏差。从前些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近年来的文化经济化、产业化,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我们对文化的功利主义理解。尤其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提法,“是把文化当成经济的附庸,文化不过是搽在经济脸上的一层脂粉而已,是经济的马前卒和开场锣鼓”。其实质是倡导文化为经济服务,文化自身的独立性和固有的独特性遭到忽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在于对人的灵魂的净化和对人精神的提升。市场经济时代,文化的发展固然可以在客观上带动经济的发展,甚至文化本身也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文化视为经济发展的工具,更不能将文化当作经济的奴婢来驱使。一旦对文化的功利主义诉求被赋予了合理性,文化必然要扭曲和变形。

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具体,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只在本领域内拥有发言权;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科虽然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每一个学科又都被编织进整个社会的宏观结构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子结构,它的发展变化既受到学科内在动力的支配,更要受到外在宏观力量的制约。因此,市场经济时代的文学批评问题,既要从学科内部进行检醒,寻求化解问题的自动力,同时,更要从学科外部进行反思,消除诱因,匡正偏向,使文学批评重新回到健康的发展常态上来。

同类推荐
  •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励志卷

    班主任推荐的经典美文:励志卷

    李晋、朱国勇主编的这本书收录了众多名家名作,包括胡适的《大学的生活》、郑振铎的《我是少年》、粱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林徽因的《蛛丝与梅花》、闻一多的《火柴》、郁达夫的《我撞上了秋天》等,是一本三方联手打造的优秀图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文章聚会,让你体验非同凡响的文字之美、结构之美、辞章之美、思想之美。
  • 梨花楼书事

    梨花楼书事

    本书是山西省十大藏书家、“全国十大读书人物”梨花村藏书楼主人杨栋淘书、藏书、读书、写书的真情记录,“爱书记痴”,写作者对书的一份执着的爱。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爱书记痴”,是作者的一些小的人生的感悟;第二部分为“淘书记缘”,写师友们的书人书事,为本书的主体部分;第三部分为“读书记悟”是作者的一些写作心得,是一本书香气浓厚的爱书人手记。
  • 莎士比亚喜剧集

    莎士比亚喜剧集

    世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和《皆大欢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是人类文学史乃至文明史上最著名的篇章。四大喜剧代表了莎士比亚喜剧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基本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友谊。作者在作品中赞美了友谊和仁爱精神,无情地批判了封建门阀观念、家长专制,批判了中世纪以来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并在对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赞美中,表现了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莎士比亚四大喜剧》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朱生豪先生研究与翻译的重要成果。
  • 水浒传语典

    水浒传语典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故事情节叙述、精彩场景描写,无不借助语言手段的写景、写意、写真、写实、写照,描摹人物性格鲜明,描摹故事生动传神,描摹情节精彩纷呈。尤其是那些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以及对典型环境的典型描述,总是令人心生感慨,口耳相传,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 宠爱

    宠爱

    作者胭脂泪是不折不扣的“荣迷”,她的文字,尤其是书中的多个影评,华丽精致、滴水不漏、刀枪不入的表象下,展现出一派纯净的懵懂天真!文字中,有旁若无人的自恋,有浪漫唯美的理想主义,还有文化女性所持有的孤芳自赏的些许刻薄,在这一切之上,还添加了肆无忌惮,热情与冷漠,肆无忌惮的豪迈与真挚,肆无忌惮的诱惑与风情,无处不在,在作者的文字中,有女性的细腻唯美,有贵族气息浓郁的都市风情,更有悲天悯人的人文真情,在她的文字中,有雅致的书香,诙谐的调皮;自然的坦荡,奔放的豪迈,读起来优美酣畅,自然真实。
热门推荐
  • 布袋沟

    布袋沟

    本书是湖北农民作家文库之一种。作者李旭斌,透过跨越了好几个时代的农民古三的视角来看乡村的变化,展示从解放前直到当代农村社会的巨变。
  • 萨婆多宗五事论

    萨婆多宗五事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总有仙人想罢工

    总有仙人想罢工

    穿越后,热(懵)心(逼)市民辰钟摸清了自己的任务是帮助天界大佬回到九重天。从此,他正式开启了刷支线、混主线的炮灰日常。可是慢慢的他却发现,自己似乎和文中的反派同名同姓。身为反派的辰钟:其实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8848:说人话。辰钟:我可不可以弃暗投明,回归作家亲妈的怀抱?这是一个厉害而不自知的主角一步一步结交神仙,弃暗投明最终羽化成神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道校草的冷血千金

    霸道校草的冷血千金

    她(他)是全国前六富的千金(少爷),她冷血,她温柔,她可爱,她们拥有魔鬼般的身材,绝世的容貌,一身高超的武艺;他冷酷,他腹黑,他花心,他们拥有帅气的外表,一身高超的武艺。
  • 波若问情

    波若问情

    有人问,苍茫修仙路,逆天万重劫。生死之间,是什么支撑你走到最后?石峥没有回答,他仅仅是坚定的闯过千重山,万道劫。为的,只是那心中缕缕斩不断的情丝。
  • 骚年你好客气

    骚年你好客气

    当兔子撞上萝卜。本该是食物链的关系。可萝卜追着兔子这种诡异的场面是怎么回事?当傲娇撞上逗比,本来该是相爱想杀才对,可这过厚的脸皮倒成全了所谓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此不和谐,又如此和谐,该说什么好呢?(本书无厘头,咱不更新)
  • 妖孽纵横行天下

    妖孽纵横行天下

    “狂歌狂笑狂做神,虚无缥缈非贤人,喜风与竹傲天笑,涅槃重生冲登尊”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命运,又是什么让他一再沉沦,是命理使然,还是让遭人算计,是陷阱还是魔域...是自己主宰一切还是命运由别人主宰,混沌世界不一样的纠结...
  • 鬼神墓志

    鬼神墓志

    第一次写小说,又没有存稿,所以重新修改!谢谢做为一名考古系的高材生,对未知的领域总是充满着幻想和好奇心。而历史总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充满着太多不解之谜,看似断断续续的历史,却有着难以捉摸的联系。广川王陵、黄河龙棺、楼兰遗迹、天塔之藏,九棺龙鼎、神秘魔都等等,这些无数的神秘遗迹、古墓等宛如一幅幅瑰画,在命运的牵引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诡异世界。这里有惊天的阴谋,也有永生不死的长生术。第一次写小说,又没有存稿,所以重新修改!谢谢
  • 六弦闯异界

    六弦闯异界

    一个上学时候总是被欺负的少年,唯独对音乐感兴趣,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弹奏他的吉他,没想到他的吉他可没那么简单,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的吉他带着他穿越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就这样这个少年开启了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