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16500000024

第24章 以回返的方式抵达推进(2)

采风也是当代作家习惯的深入生活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一般是短期性的,少则三五天,多则一两个月。这对作家开拓生活视野,增加生活积累当然也有裨益。但是,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方式能够达到的对生活的深入程度是非常有限的,与蹲点式的长期深入生活当不可同日而语。

与五六十年代相比,今天的文化语境和文学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深入生活这一文学命题虽然因为蒙覆着历史的尘垢而貌似老旧,但是,这并不能遮蔽住这一命题本身所具有的合理性。深入谁的生活,以怎样的方式深入生活,只有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才能被充分展开。当年许多作家深入生活,多是带着选题、带着任务出发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短期功利性。今天的作家拥有更加自由的选择,更为放松的心态,少了束缚,多了优游,对生活本身的切入、体悟也应该具备了更为深入的可能。

对作家而言,深入生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创作,没有作品站出来说话,一切都是苍白的。两次深入生活的经历给孙春平带来了创作上的巨大收获。在此,我不想从作品数量的角度来论证这一问题——虽然在这方面孙春平毫不逊色。与数量相比,我更看重作品的质量和成色。当然,对于一位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一直努力寻求突破的小说家而言,我们不能将他所有的进步都归功于一两次深入生活的经历。深入生活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作家创作中的一切疑难杂症。即便会对创作有所助益,也不一定立竿见影,深入生活所获取的一切都将进入作家的“库存”,慢慢吸收,慢慢消化,最终再渐次地呈现到创作中。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孙春平这些年来小说创作上的变化一直是缓慢地完成的。从这种缓慢的嬗变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作家超越自我的艰难。孙春平把作家的这种自我超越喻为登山,要想抵达一个新的高度,“除了自己的努力,还需要外在力量的推进”。在他自己看来,他这两次下去挂职深入生活,“其实就是寻找一种外在的推进力量”。

纵观孙春平这些年来的小说创作,我尤其看重他近两三年来的变化。在我看来,这种变化既是他长期以来深入生活,从而对人生、对文学有了新的发见的结果,也是他在创作上不断求新求变的集中体现。

首先,好看的故事与有重量的小说。

无疑,小说与故事存在着先天的亲缘关系。虽然在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诗化小说的一脉,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另外一种讲故事的策略,即意境因素在故事中的融入,并且,诗化小说也仅仅是淡化故事情节,而非彻底消除。中外古今,一切小说都是依靠故事的支撑而挺立起来的,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好的小说家先天地就应该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但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却未必会成为一个好的小说家。这是因为,小说,除了故事外,还须具备故事之外的其他东西。换言之,小说之所以成为小说而不是故事,就是因为小说里面含载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它的精神底色。

孙春平的小说好看,这几乎是所有读过他作品的读者的共识。而这种“好看”主要地就是来源于他的小说里面总是包含着一个好看的故事。孙春平能编故事,会讲故事——这可能与他出身满族,受满族说部艺术的影响有关吧。这没有什么不好。只有好看,只有让读者读下去,小说所负载的精神内涵才有可能被送达到读者那里。但是,如果一个小说家只满足于讲述一个好看的故事,或者说好看的故事下面附着的精神重量不足,那他/她也难以够得上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我看来,孙春平近期小说创作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摆脱了以往创作中对故事本身的过分迷恋。

迷恋于故事,在孙春平之前的小说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作品取材而言,多选择具有悬疑色彩、传奇意味的故事结构作品。不必谈他创作中占有一定比例的公安侦破系列小说,如“小兵破案系列”等,因为侦破题材小说本身就是一个悬疑的解密过程。其他题材,比如堪称姊妹篇的《老师本是老实人》和《老师本是解惑人》,前者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高中教师于力凡打造成了一个手眼通天,连市长也要深夜屈驾拜访、求他施展法力的“超人”;后者则更具“故事性”:大学副教授廖柏木巧妙地帮助女学生杜小黎摆脱因为第三者插足而遭追讨的尴尬,进而生出暧昧,又因一个风尘女子的介入而生芥蒂,最后杜小黎情有所归,不想男友却是一个在逃犯,杜小黎被杀害。廖柏木悔恨难当。这两篇小说的背后都具有明显的讽刺意义,但是,当故事本身被演绎得过于曲折、花哨之后,小说承载的精神内涵就被冲淡了。其二,就人物形象塑造而言,孙春平小说中的主人公多具有传奇色彩,神机妙算,精于韬晦。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岳母大人》这个中篇。作品中,“岳母大人”这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太太运筹帷幄、未卜先知,先是通过买早餐巧设机关考验准女婿,在“我”和妻子闹矛盾难以化解时又假装生病,让“我”背她去医院,一箭双雕,既不动声色地“惩戒”了“我”,也让妻子怨恨尽消。单位分房,谁都不愿意要的把山一楼,岳母却主动收归名下,众人不解,母女反目。几年后妻子下岗,经岳母点化,利用临街一楼的独特优势开起了粮油店,收入不菲。孙春平其他小说中的许多人物,也都不同程度地具备这一性格特征。

我一直认为,用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抓住读者并非难事,因为这个曲折的故事本身天然地具备粘合力,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潜意识中普遍存在的猎奇心理。对一个作家而言,如何将平常人的平常事诗意地呈现出来,并赋予它精神性的价值,这是对一个作家功力的考验。今天,孙春平的小说依然好看,但是,今天的“好看”更多的是铅华褪去的淳朴,是平常心包裹下的从容和淡定。我尤其看重孙春平近来的两部短篇小说:《皇妃庵的香火》和《拆了墙是一家》。如《皇妃庵的香火》开篇所说,“皇妃庵”这个名字很能让人生发新奇和联想:“肯定有故事,一个皇字,一个妃字,再加上一个庵字,还能没故事?”但是,作者并没有按照读者的这种联想设计开去,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平常故事。铁路工人蔡林忠出于善良收留了流浪女马菊香,并与已有身孕的马菊香组成家庭。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一盲一聋,为了给母女三人“争取一点生存的空间”,蔡林忠“抛舍了还很强壮的生命”。至此,小说虽然令人感动,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无奈的悲情故事。小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后半部:蔡林忠去世后,马菊香母女三人用蔡林忠的抚恤金开了一家小超市,并无偿收养社会上的弃婴。他们的善良感化了周围的人,超市虽然近乎无人看管却每月均有盈余,还时常得到人们偷偷的捐赠。蔡林忠去世后,母女三人突然间都信了佛,张口闭口“阿弥陀佛”,还请画家按照蔡林忠的脸盘和眉眼画了一张韦驮像:“纸上的韦驮酷似蔡林忠,不光貌似,尤其神似,特别是那双眼睛,刚毅里透着温和,厚道里蕴着祝福”。“这幅画中的韦驮既有宗教人物的空灵,又带了尘世间的情意”。作品的隐喻意义显而易见:蔡林忠一家以“善”为香火,代代相传,他们虽为凡人,但他们在精神上已经抵达了宗教般的高洁和纯粹,反过来,宗教上空灵的“善”,只有接了地气,沾了烟火,才皈依了“善”的本义。这既是对美好人性的讴歌,也是对民间留存的善良的礼赞。由此我们看到,孙春平对精神底蕴的关注已经超越了以往对故事本身的依赖。我愿将此视为孙春平小说创作中一个巨大的飞跃。

与此相比,《拆了墙是一家》的意义在于,作者对民间伦理道德的审视更加深入一步,既不是完全的批判,也不是单纯的褒赞,而是在俯仰之间呈现了更为复杂的真实。这主要体现在夏家夫妇身上。一方面,他们身上残留着民间文化中的粗俗和保守,夏嫂动辄破口大骂,“站在家门前,一手叉腰,一手抡舞,唾沫星子满天飞,骂上半天不觉累,骂上半天还不重样”,俨然泼妇一个,同时,重男轻女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一连生了三个女孩,还想誓死再生个男孩,为了生个男孩,夏嫂甚至荒唐地向耿玉林“借种”;另一方面,夏家夫妇又有着平常人难以企及的宽阔胸襟,情意绵长。在耿家三龙患白血病生命危急之时,夏嫂毅然抛却维护个人脸面的念头,宁愿让自己“借种”的闹剧败露,也要不远千里找回她和耿玉林生的四凤为三龙捐献骨髓。“那边是为救一条人命,这边是护着一张老脸,咋算计,也是命值钱。”这就是一个农村妇女最朴实的思维逻辑,但是,这朴实的思维中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至此,作者将民间普通人斑驳的精神镜像生动而真实地送达读者面前。我相信,这是对民间文化没有深入触摸的作家无法做到的,而这种触摸正是孙春平长期深入生活最重要的收获之一。

同类推荐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戴望舒散文集

    戴望舒散文集

    戴望舒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等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戴望舒作为一位深受中西文学和文化影响的诗人,他的诗以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又有西方诗歌中的田园乡愁与牧歌情怀等人间情怀的流露,兼具东西方诗的神韵。本散文集为其作品精选集,收集了他的《夜莺》《我的旅伴》等精华作品。
  •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00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解密中国大案叁

    解密中国大案叁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之外,还对“中国房号诈骗第一案”、“北京大学博士驱逐岳母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鲁迅的文化视野

    鲁迅的文化视野

    真诚的敬仰和空泛的赞美,严谨的研究和过度的释义,无恶意的误解和有恶意的辱骂,鲁迅是一个无尽的话题,是一场永久的争论。本书紧密抓住鲁迅的“当代性”现象,回应着下文坛与学界引发的一系列关于鲁迅的争论
热门推荐
  • 玉观音之前因后果

    玉观音之前因后果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山西洪涝之灾,数日大雨倾盆不止,临安县内有一程家村跟赵家村,两村间有一河流以为界,此河不知多少年岁,村里老人亦不知,只道古时两河间不通往来,后来建一木桥以通之。两岸村民皆饮此河之水。这年天涝,大雨已连绵下了数日,村民皆去龙王庙里以祈福。一日,雨骤停,忽见天色半青半红,似一道霞光。村民皆以龙王显灵去庙里还愿。这时有人惊呼发现河中之水与那天色一样,皆是半青半红
  • 这一刻阳光正好

    这一刻阳光正好

    第一次见,她喝醉把他认成了她的男朋友,骂了他还打了他。第二次见,她知道他喜欢一个人六年,但对方不喜欢他,觉得他们同病相怜,很是同情他。第三次见……第四次次……直到第N次见时她才知道,他喜欢的人是她,是在开玩笑吧!
  • 小昕随记

    小昕随记

    回忆一些亲身经历的小事,想用这种方式珍藏起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霸主之都市传奇

    霸主之都市传奇

    何为霸主?一行一地之霸,一业一国之主?不够。霸主应是,各行各业,各地各区,称霸之主,方才真正的实至名归。霸者,豪杰也,人人敬畏。肖明峰,曾在国内第一政治世家的逼迫下,无奈选择自杀,刻骨铭心的经历,给了他足够的动力,推着他大步走向时代巨擎。软件业第一微软?分分钟用技术拿下。IBM,你只是配角好嘛。娱乐业:奥斯卡、戛纳、威尼斯、柏林,邀请我去拿奖,看心情吧。惹毛了大爷,我自己设立个奖来玩。金融业:世界十大银行,九家都是我的私人金库,就差发行货币了,你说谁说了算。房地产业:虽然能赚取暴利,可我不耻与民争,给个建筑成本价不亏就行。工业,制造业?确实需要长时间投入,但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通通难不倒我。
  • 长发及腰你在何方

    长发及腰你在何方

    曾经。。。。。。。。。。。。。。。。。。。。。
  • 逆道成仙决

    逆道成仙决

    一个在弑魔山中陨落,并转世重生的主角,在无意中获得前世记忆,从此由废柴成就强者之尊……
  • 明暗乾坤

    明暗乾坤

    一个真正的枭雄,他具备着枭雄所拥有的一切,狠辣,残酷,不择手段,为了晋入那至高无上的斗帝层次,谋划千年,导致生灵涂炭,若非萧炎横空出世,斗气大陆最终的结局,必然会被魂天帝所改变。魂帝与炎帝之战,终将会在斗气大陆之上永久流传。
  • 重生三国之游龙戏凤

    重生三国之游龙戏凤

    一次偶然重生到三国时期,看看男主马超是如何驰骋三国战场,打造自己的天下。
  • 古琼之灵神

    古琼之灵神

    一个人的传奇是传奇还是寂寞?也许每个人心中答案都不一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