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88000000026

第26章 游褒禅山记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认识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3.掌握“以”、“其”等虚词的用法,以及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词语。

4.背诵全文,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设想】

1.“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这既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指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呼应关系,力求讲得透辟一点。

2.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使用工具书自己串讲翻译,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解难,培养自学能力。

3.凡是要学生辨析、积累的实词和虚词,除弄清它在本文的含义和作用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文言思考一下曾经出现过的意义和用法,使之反复巩固,温故知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记”即游记,代表一种文体。作者一般借记游而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像《醉翁亭记》,作者借写山水之景,而表现了“醉能同其乐”和“太守之乐其乐”的与民同乐的观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游褒禅山记》同样也借记游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表述了怎样的观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作家作品及文章写作背景

1.关于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9年),字介甫,号半山,宋朝临川(现在江西省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后被封为“荆国公”,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又是一位诗文大家,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间有情韵深婉之作。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2.关于本文写作背景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拜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内预习

对照注释细读课文第1、2两段,借助工具书弄懂疑难字词。

四、讲读第1、2段

1.指名朗读、口译

如有疑难则请其他同学回答或由教师点拨。

重点掌握以下词、句(作适当板书):

(1)一词多义:

A.“卒”:a.死。“卒葬之”。b.终于。“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c.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B.“文”:a.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b.文字。“独其为文”。c.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C.“道”:a.道路。“有碑仆道”。b.说、讲。“何可胜道也哉”。c.道理。“传道授业”(《师说》)d.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极”:a.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b.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2)词性活用:

A.“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B.“名”:a.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b.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C.“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3)“……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A.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1)概括这两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2)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3)第1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深思慎取”的依据。

(4)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a.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b.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c.“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d.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3.全班朗读课文两遍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

2.预习3、4、5段,借助课文注解及工具书试口译。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其”字在文中有20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a.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b.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c.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d.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e.语气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二、讲读课文第3段

1.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

重点掌握如下词、句:

(1)一词多义:

A.“观”:a.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b.景象。“非常之观”。c.建筑物的一种,读ɡuàn,“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B.“得”:a.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b.心得、收获。“往往有得”。c.融洽。“与公甚相得”。d.得到,获得。“某得八焉”。(c、d均《王忠肃公翱事》)

C.“夷”:a.平坦。“夷以近”。b.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c.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D.“相”:a.帮助、辅佐,读。“无物以相之”。b.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c.互相,读。“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古今异义:

“非常”:本文义为“不寻常”、“非同一般”,是两个词。如:“非常之观”。不同于现代汉语表程度的副词。

(3)虚词:

“以”:作介词用:a.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a.表并列。“险以远”。b.表承接。“由山以上”。

(4)句子:

A.“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

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中间省略了“而不至”之类的话,翻译时要补出,否则意思不连贯。

2.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本段着重写什么?

提示: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

(2)这一段可分几层意思?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道理如何评价?

提示:五层意思:a.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b.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c.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d.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e.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强调了“志”这个主观因素的关键作用,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这对于我们治学、处事、创业都有很大启发。

三、讲读第4段

1.指名朗读、口译

重点掌握如下词、句:

(1)一词多义:

A.“悲”:a.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b.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B.“胜”:a.尽。“何可胜道也哉”。b.能承担,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c.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d.胜利,“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性活用:

A.“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B.“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2.引导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

提示: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摒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

四、讲析第5段

这一段是补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思考: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

五、问题讨论

本文的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是怎样紧密联系的?(试从a.过渡衔接;b.两部分在文字上的前后呼应;c.游山与治学处世两者的内在联系这三方面思考)

提示:a.两部分之间使用了过渡句:第2段最后一句“不得极夫游之乐”开启下文,第3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b.文字上前后呼应,意思贯通,起照应作用的句子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和“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来而记之者已少”;“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和“其见愈奇”;“非有志者”和“怠而欲出者”;“随以止”和“遂与之俱出”;“可讥”和“人咎”;“在己为有悔”和“悔其随之”;“仆碑”和“有碑仆道”;“古书之不存”和“其文漫灭”;“谬其传”和“音谬”。前文的记叙正是为议论部分埋下伏笔,使议论有依据。议论部分是记叙的深化,是从具体事物中悟出来的含有哲理的感想。

c.作者把治学处世比作游山,抓住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都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六、全班齐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完成课文后练习一、二、四题。

同类推荐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试用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试用版

    本书内容分三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8)。
  • 小兔彼得

    小兔彼得

    在英国乃至世界的卡通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兔子形象经久不衰,他就是彼得兔。这只可爱的兔子一直给无数孩子甚至成人都送去了数不清的欢乐!你手中的这本《我的图画书:小兔彼得》是一本经典绘本故事!小兔子彼得与本杰明、顽皮的老鼠、小猫汤姆……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活灵活现。充满灵气的文字,妙趣横生的插图,原汁原味地呈现,一切都是非常精彩!
  • 中外历史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中外历史故事(小学生爱读本)

    《中外历史故事》根据广大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精心选择中外历史上历史故事记载的大多是历史人物的传奇逸事,反映了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在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故事中充满着智慧、哲理、伦理和道德.蕴涵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外历史故事》根据广大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精心选择中外历史上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并介绍历史事件的由来,力求以生动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为同学们展开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让小学生们能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体会民族大义、做人道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外历史故事》是适合广大同学、家长、老师共同阅读与学习的优秀课外读物。
  •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昆虫记

    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昆虫记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给小学生讲艺术常识

    给小学生讲艺术常识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其中中国艺术史占一半的比重,主要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这四个大的方面,除了介绍最有名的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的历史之外,还通注意讲中西方做对比,让孩子能够领略到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热门推荐
  • 他她的日常

    他她的日常

    百无聊赖的宇终于迎来了高中,只是他好像遇到一个奇怪的人
  • 落千殇

    落千殇

    妖皇童年悲催,找到自己想要保护到人,可是自己却保护不了,让他死了,晋升妖皇,毁了妖界全部生灵,打开虫洞穿越到人界,找到了跟自己前世要保护的人张的有几分相像的人,留在她身边就算留一份情吧,他以为自己不会爱了,没想到自己爱的至死至休,轰轰烈烈。
  • 林仙有一个小世界

    林仙有一个小世界

    本书原名《林仙有个小世界》,创世后台显示已有同名,所以无奈只能加了个一字!!!!林仙,一位原本平平凡凡的巡山人,在一次意外之中得到了须弥天书的认主。须弥天书原为上古神器,体内自成三方天地,修真界、仙界、神界、可惜在一次大战之中神器意识被毁,得到须弥天书的林仙又会怎样使用呢。本小说立志开创“修真世界养成类小说…
  • 等待咖啡厅

    等待咖啡厅

    有个小城里,一个女人开着一家咖啡馆一生未嫁,只为了当初的那一句我爱你。
  • 霸道盛宠,绝世娇妻

    霸道盛宠,绝世娇妻

    三年,让她遗忘一切,从新开始,三年,他依旧没有忘记她……“你是谁?”她警惕的看着他,眼神嫌恶。“呵!女人,玩完了,该回家了”他霸道的揽着她的肩……她利落的甩开他的手“我认识你么?”笑的张扬而耀眼,灼伤了他,也灼伤了自己“那好,那就从新认识一下吧”再次走进她的生命,猝不及防……
  • 防治高血压从每天做起

    防治高血压从每天做起

    本书细致讲解了高血压病患者一日生活要点及宜忌,使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或减少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希望阅读本书能帮组您深刻理解和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了解其防治方法。
  • 跑偏的1618

    跑偏的1618

    文盲少年朱由校赤着胳膊,抹着鼻血冲顾子轩大喊道:“再来打啊!咱们老朱家只有血战的汉子,没有逃路的懦夫!”朱由检小脸紧绷绷道:“哥哥加油,揍死姓顾的!”顾子轩脑壳疼,恨铁不成钢道:“这个天下最大的道理只有一个,打得过就打,打不赢就跑,来日有机会便找回场子不是挺好吗,两个缺心眼儿的玩意儿!”顾子轩乐极生悲,来到了1618年的大明。在这个无可救药的时代里,他让辽东留下了“无发不留头”的传说,他成为了大明王朝绝无仅有的活太师兼活太保,他将千秋正气的刚明成功带跑偏……建了个书友群:701944419,欢迎浪群。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员政治修养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员政治修养

    《党建工作实务:党员政治修养》:在新的历史时期,回顾我国走过的六十年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是同我党和我们国家的命运前途息息相关的。无论是普通的群众,还是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等各个系统的体制、制度等知识有所了解,对党的工作和建设知识有所熟悉,才能把握国情,理解相关国家政策,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和工作服务水平,为党政工作的开展和新农村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 樱花树下永远吗

    樱花树下永远吗

    十岁时,稀在樱花树下遇见凡。六年后,依旧是那樱花树下,他们都没记起对方,也没发现他们名字中最后的一个字,就是当初留下的。就是因为没记起,才会导致后来别人的趁虚而入······他们到最后会不会记起对方呢?请期待《樱花树下永远吗》
  • 道一仙

    道一仙

    我一向是不喜修仙便是求长生的。长生不是最终的目的,通悟世间万物运行的一切道理才是,这道理便称为道一。道一高高在上,本无法触及。但因为有人的存在,这个仙字就能与之并列,并最终掌握道一。这便是道一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