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65600000036

第36章 将相治国起义首领风云人物(1)

诸葛亮诸葛孔明

诸葛亮(181年~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裔。东汉末随叔父避难至荆州,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人称“卧龙”。刘备因徐庶推荐,三顾茅庐相请,成为刘备的谋士。建安十三年(208年),他东结孙权,在赤壁大败曹操,乘胜占有荆州的大部地区。刘备称帝,为丞相,后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国家政务。诸葛亮通兵法,善计谋,建兴十二年(234年),与司马懿相敌,死于五丈原军中。原有文集25卷,多散佚,现存《诸葛亮集》。

躬耕南阳

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在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门第不高的官僚地主家庭里,诞生下一个婴儿,他就是后来成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的诸葛亮。

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当过秦山郡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郡丞是协助郡太守掌管行政司法的官员,地位并不高,所以诸葛亮的出身并非名门望族。

诸葛亮有三个兄弟、两个姐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他小的时候生母就病故了,大约在八岁的时候,父亲诸葛圭又去世了。从此诸葛亮一家子就依靠叔父诸葛玄生活了。

诸葛亮四岁的时候,爆发了惊天动地的黄巾大起义,各地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中,纷纷割据自立,互相攻战不休。诸葛亮的家乡徐州一带,变成了军阀间互相厮杀争夺的要地,威胁着这一家人的生活和安全。诸葛玄与割据扬州一带的军阀袁术认识,这时正好袁术从淮南派人送来了一个任命他为豫章太守的信,诸葛玄认为这正是一个躲避家乡战乱的机会,他决定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留在家乡看管家产,于兴平二年(195年)带着诸葛亮姐弟离开山东老家,去就任豫章太守(治所在今江西南昌)。从此一家人就分散了。

诸葛玄就任豫章太守不久,袁术就在与另一个军阀曹操的斗争中,失败后病死了。袁术一死,诸葛玄就失去了靠山,这时后汉朝廷又派来个叫朱皓的当豫章太守,诸葛玄在豫章没有法子呆下去了,于是就又带着诸葛亮姐弟去襄阳投靠他的朋友荆州牧刘表。但是诸葛玄到了荆州不久,还没有得到刘表的任用,就于公元197年病死了。这时诸葛亮已经17岁,他的两个姐姐已在荆州出嫁,就剩下他和小弟弟诸葛均在一起生活了。他本想带着弟弟回老家寻找哥哥,但家乡当时更乱了,一点也不知道哥哥的信息,所以在姐姐和朋友们的劝说下,决定暂时在荆州住下来。

叔父死后,诸葛亮带着弟弟搬到离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村住下来。这里山明水秀,风景幽雅,诸葛亮盖了几间草房,与弟弟在这里一边读书,探讨学问;另一方面又亲自参加劳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诸葛亮在这里一共住了十年(197年至207年),度过了他一生中非常有意义的时期。

当时荆州一带战乱较少,各地的很多名士来这里避乱的不少。其中如颍川(今河南禹县)的徐庶(字元直)、石广元,汝南的(今河南平舆县)孟公威,博陵(今河北蠡县)的崔州平等,都是很有才华的青年,他们都成了诸葛亮的好友,经常在一起磋商学问,议论天下形势。

襄阳当地有一个很有名望的人叫庞德公,诸葛亮的姐姐就嫁给了他儿子,他们之间既是朋友,又是亲戚。庞德公的朋友司马徽(字德操)、侄儿庞统,都是当地的名士,诸葛亮和他们交往甚密。诸葛亮经常登门向这些人请教学问,研讨国家大事。庞德公,很能知人,当时割据荆州的刘表,几次想请他出来作官,他认为刘表是个庸碌之辈,都谢绝了。他对诸葛亮的才能和抱负很敬佩,所以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卧龙”,暗示他今后必成大器。

诸葛亮在与荆州名士的交往中,他的才识很快得到了他们的器重,所以在襄阳一带的士人中颇有了点名气。沔阳名士黄承彦,家道富有,夫人去世较早,留下一个女儿阿丑,父女相依为命。阿丑从小就很聪明,跟着他父亲整日读书写字,文化修养很高;但她长得又黑又小,再加上一头的黄发,模样儿实在不好看。诸葛亮几次到黄承彦家拜访过,听说他有一个女儿长得很丑,但一直没有见到过。有一次他在黄承彦的书房中见到一些诗文,诸葛亮读后赞不绝口,一打听才知道是他女儿做的,所以他很佩服这一才女。这时诸葛亮已经到了该成亲的年龄,他的姐姐和朋友们给他介绍了不少的大家闺秀,都不中意。黄承彦听说诸葛亮在物色对象,觉得自己的女儿和他倒是才学相当,但论外貌诸葛亮年轻英俊,而自己的女儿长得太丑,实在配不上他。但是他从平时与诸葛亮的接触中,知道他是一个重才不重貌的人,所以就决定试探一下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诸葛亮时,开门见山地向他说:你也到该成亲的时候了,我有个女儿长得虽不好看,但才学倒可以与你相配,不知你愿意不愿意?诸葛亮因为对他女儿的才学早有所了解,一听喜出望外,马上答应了这门亲事。这件事传开后,人们议论纷纷,认为诸葛亮这样仪表非凡的才子,找了那么一个有名的丑女,太不可理解了。有人还编了两句歌谣讽刺说:“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指黄承彦)丑女。”岂知阿丑不但有才学,而且很贤惠,对以后诸葛亮一生的事业,她都起了好作用。

庞德公的侄儿庞统这时曾游江东。他在割据江东的孙权的助手鲁肃处,见到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回荆州的时候诸葛瑾托他给诸葛亮捎回一封家书。诸葛亮见信后,才知道哥哥早已离开山东老家,到江东避乱。现在一家人又都联系上了,知道了各自的下落,诸葛亮心里也就踏实了。

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读了很多的书,了解到很多我国历史上兴衰成败的事情,他常常联系当时的实际,与周围的朋友们探讨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由于他的见解深刻而又实际,常常得到朋友们的赞赏。他在这时不但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政治见解,而且在当地社会上的声誉也越来越高,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志同道合的集团,这都为他以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准备了条件。

在诸葛亮隐居隆中的十年期间,国内的政治形势也在急剧地变化着。黄巾起义已经逐渐被各地的军阀镇压下去,但东汉王朝也已名存实亡,它对各地的军阀已经没有能力加以控制。中原地区经过长期的混战,曹操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区,经过整顿内政和发展生产,统治也日趋稳定。而割据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虽然也都控制了不小的地区,但都没有什么政治抱负,内部统治也不够稳定。而且由于刘备的投靠刘表,更促进了刘表内部的不稳定。

刘备是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自称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到刘备出生的时候,家境早已衰败,幼年时是靠母亲织草鞋勉强维持生活的。黄巾起义后,他在地主商人的支持下,同关羽、张飞等人组织起一支武装,参加镇压黄巾起义,但到处受到排挤,始终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盘,最后不得不在公元201年到荆州来投靠刘表。刘表对刘备的投靠自己,表面上虽然十分欢迎,但刘表这个人猜忌心很强,怕刘备的到来影响了臼己的地位,所以只拨给他一支不大的人马,要他驻守在荆州北面的新野(今河南新野县),防守荆州的北大门。

刘备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他到了荆州之后,就四处打听有识之士,想网罗一批有远见的谋士,作为自己争夺天下的助手。他听说司马徽是当地的名士,就去向他请教。司马徽向他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庞统。他认为这两个人是识时务的俊杰。后来徐庶拜访刘备时,因为庞统已到江东投靠孙权,所以也向他推荐了诸葛亮的才干。刘备知道徐庶是诸葛亮的好友,就想请他去把诸葛亮叫来,但徐庶对他说,诸葛亮这个人自恃比古代的管仲、乐毅还高,你亲自屈尊去请他,还不一定见你,让我代你请他,是绝不会来的。

刘备听了司马徽、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觉得诸葛亮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良辅。于是决定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头一次和第二次都落空了,正巧诸葛亮不在家。第三次去才见到了诸葛亮,这就是历史上被人们传为美谈的“三顾茅庐”。

这时刘备已经是47岁的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军,而诸葛才是一个27岁的未经世面的书生。诸葛亮被刘备真心诚意向自己求教的心情所感动,因而认真细致地向刘备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以及刘备所应采取的对策。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

诸葛亮认为,论名望和实力,袁绍都比曹操要大,但却被曹操击败,这说明曹操有智谋。曹操战胜袁绍后,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有百万人马,而且还可以借天子的名义发号施令,所以不能和他争锋。孙权占据江东,那里地势很险要,又经过他父兄的经营,民心归附,政治稳定,只能跟他联合,也不能动摇他了。所以总的战略上,应采取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方针。

诸葛亮认为,荆州是个用武的地方,但刘表无能,守不住这块地方,这就给刘备占据荆州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益州地势很险要,土地也肥沃,但刘璋昏庸无能,治理不好。如果刘备借自己是皇室后裔的名望,据有荆州和益州之后,对内修明政治,安抚好后方的少数民族,然后就可以图大业了。

诸葛亮认为,刘备在荆州和益州的实力稳定后,就可以与孙权结成联盟,等待时机进攻曹操。时机一到,就可分兵两路,一路军队由荆州出发,进攻洛阳;另一路主力军由益州出发,经秦川去攻取长安。这样,刘备复兴汉室的愿望也就可能实现了。

诸葛亮对刘备的这一番形势分析,是非常深刻和有远见的,后来的形势发展,大体都与诸葛亮的上述估计相吻合,这说明他虽然身居隆中,却时刻在关心着国家政治形势的发展,并随时准备参加治理国家大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刘备对他的这一分析,当然是佩服之至,因而对诸葛亮非常敬佩,觉得这正是自己一直在找的理想的助手。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去实现这一政治理想,诸葛亮见刘备待人诚恳,很尊重自己的意见,因而就接受了他的邀请,与刘备一起下山到了新野。

诸葛亮到了刘备的军中,发现他只有几千士兵,这么点人马如何能抵挡住曹操的进攻呢?当务之急是扩充军队。诸葛亮了解到,荆州当时有不少没有户籍的“游户”,他们没有控制在国家手中,而成为地主豪强的依附人口。诸葛亮建议下令让这些“游户”限期申报户籍,从中抽一批兵员,结果刘备的军队很快就扩大到数万人。

火烧赤壁

刘表有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刘表喜欢刘琮,刘琦被排挤在外,任江夏(今湖北云梦)太守。刘表不久死去,权归刘琮掌握。这时曹操带大兵南下进攻荆州,刘琮害怕曹操的威力,没有通知刘备,就派人向曹操表示投降。当刘备很知投降的消息后,已来不及组织抵抗,只得仓猝向江陵(今湖北江陵)撤退。荆州的一些不愿投降的百姓,也跟着刘备的军队撤退,由于人多,再加上几千辆辎重,所以行动很缓慢。到了当阳(今湖北荆门),才决定拨出一支人马,由关羽带领,乘船到江陵会合。

当曹操知道刘备在向江陵撤退的时候,因为那里屯积有不少军械粮草,且又是军事要地,刘备占领了对曹操很不利,他就亲自带领五千精兵,日夜兼程追赶刘备。曹操的骑兵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县东北)冲散了刘备撤退的军队,刘备和诸葛亮带着几十名部下逃走。这时去江陵的路已被曹操切断,只得改道汉津(汉水渡口),和赶来接应的关羽水军会合。这时刘琦也带了一万多人从江夏赶来接应,就合兵一处,退守夏口(今湖北武汉)。

占据江东的孙权,听说刘表病死,就派自己的主要谋士鲁肃,去荆州借吊丧为名,以探听虚实,并游说刘备共同抗曹。但是他到了南郡,就听说刘琮已降曹,因而改奔当阳,与刘备、诸葛亮相见。他问刘备下一步的打算,刘备回答说,准备投靠苍梧(今广西梧州)太守吴巨。鲁肃建议刘备不要去投吴巨,而应与孙权结为联盟以抗曹。鲁肃的建议与诸葛亮在隆中的估计不谋而合,刘备本来也不想去苍梧,听了鲁肃的话当然很高兴。

鲁肃和诸葛亮的政治见解相同,而且诸葛亮又听说鲁肃是他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所以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鲁肃跟着刘备到了夏口后,因为这里在长江北岸,受曹操军队的威胁大,且与孙权的联系也不方便,刘备就接受鲁肃的建议,改驻江南鄂县之樊口(今湖北鄂城县)。诸葛亮认为形势很危急。向刘备建议马上让他跟着鲁肃去见孙权,商讨联军抗曹的事。刘备同意了。

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到了柴桑(今江西九江)会见孙权。诸葛亮知道孙权还没有最后下定与曹操决一死战的决心,就对孙权采取了激将法。他对孙权说:现在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如果你敢以江东的力量对抗他,就应果断地与他绝交,而不应该表面上归顺,而内心又犹豫不决;如果觉得无力抵抗曹操,就应该放下武器,向他投降。你至今还犹豫不决,大祸就要临头了。孙权反问诸葛亮,那刘备现在危在旦夕,为什么不早投降曹操呢?诸葛亮说,刘备是皇室后代,盖世的英才,怎么肯低声下气地去投降曹操!他已下定抗曹的决心,绝不会去投降曹操。诸葛亮的话激怒了孙权,他表示决不以东吴的十万将士受制于曹操,愿意与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

但是,孙权很耽心刘备刚打了败仗,是否还有抵抗曹操的力量。诸葛亮向他解释说,刘备虽然在长坂被打败,但失散收集回来的士兵,加上关羽的水军在一起,还有一万多人,刘琦手下的军队也有一万多人。曹操的军队人数虽多,但远道而来,且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刘琮的军队虽然投降,但不会真心帮助曹操打仗。如果孙权能派一个得力大将,统兵数万,和刘备的军队同心协力作战,一定能够战胜曹操,到时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

孙权在诸葛亮的说服下,虽然加强了反曹的决心,但他的内部意见却不一致。以威望很高的老臣张昭为代表,认为曹操的力量这么强大,再加上刘琮降曹的一千艘战舰,长江天险已难守住,只有投降是一条出路。而以周瑜、鲁肃为代表,认为曹操后方不稳,北方的战士也不习水战,而天气严寒,马无草料,曹操的军队不服水土,战斗力不会强。他们提出以几万精兵就可以破曹。经过一场辩论以后,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他拔刀砍去案几的一角说,我和曹操势不两立,谁要再提投降,就和这砍去的案角一样处理。

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发精兵二万,与诸葛亮一道去樊口,和刘备的军队会师,准备迎击曹操。这时曹操的先头部队已到了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因为军中发生疫病,所以与孙、刘的联军接触后,就败退到长江北岸的乌林,与主力军相会合。这时形成双方的军队在赤壁一带隔江对峙的局面。

曹操的军队不习惯水战,他们受不了船上的风浪颠簸,所以就用铁索把战舰的头尾连接起来,这样就平稳的多了。周瑜的部将黄盖,发现曹操的水军用铁索都连在一起,完全失去了战舰的机动性,他就根据这个弱点,建议用火烧战船的方法,消灭曹操的水军。周瑜、诸葛亮与黄盖密谋,由黄盖向曹操诈降,互相暗中约定了投降的时间和信号,由黄盖带着十艘内部装满了干柴、油液和硫磺的船,外用布幔遮盖,插上旗号,船后拴上轻便的小船,以备大船起火后人员的转移。船过江心后,就扯起风帆,借着东南风,直向曹操的水军处进发。曹操的将士看见这些船,都认为是投降的船来了,挤在船头看热闹,一点儿也没有防备。当船队驶离曹军还有二里的时候,十艘大船突然起火,火烈风猛,直向曹操的水军冲去。曹操的战船被燃起火,而船又都连在一起,一时拆不开,结果一会儿就烈焰腾空,曹操的水军都陷入火海之中,火势很快又蔓延到陆地上的军营。这时早已准备好的孙权和刘备的联军,趁火势急攻曹军,结果曹操的二十万大军一片混乱,不战自溃,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自己也只带领了少数人马,在孙、刘大军的追击下,从陆路经华容道(今湖北监利县东北)逃向江陵。曹操损失惨重,无力再战,只得留下部将曹仁据守江陵、襄阳,自己率领残兵败将退回了北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奠定了以后三国鼎立的基础。它是诸葛亮联合孙权抗击曹操战略方针的胜利。曹操回到北方以后,积极经营北方,使北方进一步得到了统一。孙权在江东的政权更巩固了。刘备则在荆州站住了脚根。诸葛亮在刘备初败之后,力促孙、刘联盟的实现,并使刘备转危为安,建立了一块发展自己势力的基地,这充分反映了他的杰出的政治和军事才干。

开创基业

赤壁之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协助下,乘胜积极扩张自己的势力。刘备带兵占领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治理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以三郡的人力和物力,扩充了刘备的兵力,充实了他的军饷。这时周瑜也击败了曹操的部将曹仁,占据了江陵。

为了加强孙权和刘备的联盟,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还把自己已占据的江北的南郡,转借给刘备,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同时,孙权还把他的妹妹嫁给刘备,双方结为亲家。

刘备在荆州巩固了自己的地盘后,就准备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进占益州。而恰巧在这个时候,占据益州的刘璋派人来请刘备。因为这时曹操削平了割据西北的军阀马超和韩遂,占领了关中地区,还准备进攻益州北方的汉中,刘璋受到曹操的威胁,非常害怕。这时刘璋的内部矛盾重重,他的两个部下张松和法正,早已暗中和刘备勾结,准备在刘备进攻益州时作内应。他们见刘璋在曹操势力的威胁下惶恐无主见,就乘机劝刘璋说,刘备和你是同族,而和曹操是仇敌,如果请刘备来益州,协助你先曹操而占领了汉中,曹操也就不敢进攻益州了。刘璋受骗,同意了这个办法,他派法正去请刘备,刘备听了正中其怀。就命诸葛亮镇守荆州,自己亲自率兵数万,到了益州。

刘备到了益州后,受到刘璋的欢迎,给他的军队补充了很多物资,让他去攻打汉中。但是刘备的军队行到葭萌(今四川昭化县)就停止不前,在当地作起争取人心的工作来了。这时张松为刘备作内应的事也被人揭发,刘璋下令杀了张松。刘备乘机占领了涪城(今四川绵阳县),并派人通知诸葛亮,要他火速领兵西上,与刘备合兵取益州。诸葛亮让关羽留守荆州,自己领兵沿江西上,占领了巴东(今四川奉节县)。到刘备攻下雒城(今四川广汉县),进围成都时,诸葛亮率领的军队也已到达成都附近,与刘备的军队会师了。在刘备和诸葛亮合围成都的情况下,刘璋无力抵抗,只好投降。刘备顺利地占领了益州。

在刘璋统治益州期间,法制废弛,官吏腐败,外来人与当地人的矛盾很尖锐,所以政局长期不稳定。刘备占领益州后,就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全面整顿益州的政务。诸葛亮颁布了一些法令和条例,也就是所谓的“蜀科”,严格地加以执行,对那些横行不法的人,不管他是什么地位的人,也不管是“土籍”还是“客籍”,都严肃认真地以法制裁,这样益州的社会秩序很快就得到好转。对于任用官吏,也不分亲疏,都量才加以重用。对于原来刘璋手下的官员,如益州太守董和,他为官正直清廉,刘备派他为掌军中郎将,让他和诸葛亮一起管理将军府事务。刘璋的广汉长黄权,曾劝刘璋不要请刘备入蜀,后来又坚决抵抗过刘备的军队,但刘备也没有忌恨他,仍封其为偏将军。对刘璋排挤打击的人,也一一加以录用。这样也就稳定了统治阶级内部,团结了刘璋的部下,使刘备在益州的统治稳定下来。

占据益州,夺取汉中,然后再进攻长安,这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主要战略思想。现在既已占据丁益州,下一步就是如何夺取汉中了。

汉中地处四川北部和陕西的交界处,四周环山,中间土地肥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曹操占据了汉中,益州的北方就无险可守,刘备就会处于挨打的地位;刘备占据了汉中,不但在益州北方建立起一道防卫的屏障,而且可以成为北上进军的跳板和前沿阵地。但当刘备占据了益州之后,汉中已被曹操占领,他派原来驻守长安的大将夏侯渊来镇守汉中。

当刘备在益州的统治稳定下来后,就决定于公元217年亲率大军攻取汉中。他让诸葛亮留在成都,负责后方的粮草供应。刘备的军队在阳平关,与夏侯渊的军队相持不下。刘备要诸葛亮派增援的军队,诸葛亮因益州所留兵力不多,怕都增援了后方出事。他征求部下杨洪的意见,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如果占领不了汉中,益州也保不住,应该发兵打赢汉中这场战争。诸葛亮接受杨洪的意见,立即发兵增援阳平关,在定军山一战,夏侯渊大败,曹操被迫撤出了汉中。后来曹操曾亲自率兵想再次收回汉中,但没有成功,因而曹操的防线不得不收缩到长安。而汉中却成了刘备后来进军北上的前线阵地。

刘备占领汉中以后,势力发展到高峰。这时他手下的文臣武将一百二十人,联名拥立刘备为汉中王。刘备当汉中王的仪式是在沔阳(今陕西勉县)举行的。他当了汉中王以后,就立刘禅为王太子,由军师将军诸葛亮总理军国大事,实际上就是丞相的权位。

辅佐后主

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就派诸葛瑾去见刘备,要求归还刘备借去的荆州,刘备借口说还准备攻取凉州,当然不愿归还。孙权对刘备不归还荆州不满,就派官吏去接管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被刘备的守将关羽赶走。孙权大怒,就派大将吕蒙带兵二万,要用武力去占领三郡,双方的关系很紧张,眼看孙、刘联盟就要破裂。正在这个时候,刘备听说曹操进攻汉中,就主动对孙权让步求和,双方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

当刘备稳定汉中的形势后,曾于公元219年令关羽在东线进攻曹操占领的襄阳和樊城。时值秋季大雨,关羽用水淹曹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曹操迫于关羽的威胁,甚至想撤出许昌,以避关羽的兵锋。这时曹操利用孙权和刘备之间的矛盾,派人游说孙权,乘关羽后方空虚的机会,去夺回荆州。孙权上当,派吕蒙轻取江陵、南郡等地,关羽听到消息,只好撤去对襄阳的包围,回兵救援后方,作战不利,在麦城(今湖北当阳县)被孙权所杀。荆州被孙权从刘备手中全部夺回。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曹丕废汉献帝,改国号为魏,自称魏文帝。刘备听说汉献帝被废,自己作为皇室的后裔,理应继承汉朝的正统,也就在第二年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他当皇帝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

刘备亲率大军东征孙权,破坏了诸葛亮一心建立的联盟。刘备当了皇帝后,已任命诸葛亮为丞相,但史书上没有留下诸葛亮对刘备这次出兵的态度,从后来诸葛亮的态度看,他是不同意的。但刘备这时对什么人的反对意见都听不进去,一心想复仇,所以孙权派人向他求和,也一概加以拒绝。

刘备出兵初期,收复了荆州的一部分土地,一直打到狨亭(今湖北宜昌),与陆逊率领的五万东吴将士对阵。陆逊见刘备的军队士气旺盛,急于求战,就采取以逸待劳,坚守不战的方针。这样双方对峙了七、八个月之后,刘备军队的供应困难,士气低落,陆逊这时根据刘备兵力分散的弱点,突然发动火攻,烧了蜀军连营四十座,蜀军大败,刘备率少数人突围,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在成都的诸葛亮听到刘备惨败的消息,叹息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够阻止这次东征。就是东征,也不会遭到这样的惨败。这说明诸葛亮在东征前,对刘备的东征曾持有保留的态度。

东吴在打刘备前,为了取得曹魏的支持,曾上表称臣。孙权打败刘备后,曹魏为了给孙权施加压力,要孙权把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孙权不同意,曹丕就率军南下,准备攻打孙权。这时孙权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就主动派人到白帝城,与刘备讲和。这时的刘备已经没有力量再打,只得接受了孙权的议和建议。

刘备退到白帝城后,心情郁闷,一病不起。他觉得自己的病已经难于见好,就派人把诸葛亮召到白帝城,向他托付后事。他在病榻前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够把国家治理好。我的儿子刘禅,你如果认为可以辅助,就辅助他;如果不值得辅助,就废掉他。诸葛亮听了刘备的话,很感动,他流着眼泪向刘备保证说:请你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辅助太子到死。

刘备在死前,还给太子刘禅留下一封遗书,他在遗书中回顾说:人活到50岁就不算短命,我现在已经活到60多岁,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惋惜。只是心里放不下你们几个兄弟。你们一定要努力,不可懈怠。凡作一件事,决不可因为小恶而去作,更不要因为小善而不去作。惟有事事贤德,才能使人心服。我没有什么值得你们效法的,你们要多读书,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你们和丞相诸葛亮相处,要象对待父亲那样尊重他。

不久刘备就死在白帝城。诸葛亮把刘备的灵柩护送回成都后,就辅佐17岁的刘禅接皇帝位。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丞相兼益州牧,从此诸葛亮就担负起了辅佐刘禅治蜀的重任。

在诸葛亮受托辅政的时候,蜀汉正处于一个很困难的境地。在,刘备东征失败以后,不但军事力量大大削弱了,而且内部的政局也很不稳定,一些地方豪强,乘机叛乱投敌。曹魏和孙吴,都想乘机消灭蜀汉。所以诸葛亮当时的担子是很重的。

诸葛亮首先要处理的问题,是改善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孙、刘联盟。他深知如果孙权被曹丕压服,投靠了曹魏,将对蜀汉构成生死的威胁。所以他在办完刘备的丧事,奉刘禅即位以后,马上派尚书邓芝为中郎将出使东吴,开展了重建孙、刘联盟的外交活动。邓芝到了东吴后,孙权怕与蜀汉往来密切,得罪了曹丕,所以没有敢接见他。邓芝很了解孙权当时的心情,就上书给孙权说:我这次来,不仅是为蜀,也是为了吴。孙权一听说他来也是为了吴,就想听一听他对吴有什么建议。邓芝一见孙权,就对他说,你要臣服于魏,不是让你去入朝伴驾,就是让你去送太子当人质,如果不依从,就会以讨叛臣的名义南征,你是难以顶住的。而如果蜀吴恢复结盟,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三足鼎立,为什么我们不结盟抗魏,而你要去臣服于魏呢!孙权听了邓芝的话,觉着说得有理,就断绝了和魏的关系,恢复了吴蜀联盟。从此双方派的使臣往来不断,加强了彼此的了解和联系,诸葛亮也就减轻了东顾之忧,而一心整顿内政了。

刘备死后,诸葛亮在派邓芝去东吴重修盟好的同时,提出了“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政策。因为吴蜀结盟之后,魏就开始对吴用兵,吴魏的相争,就给蜀造成了一个短时间的机会,可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以恢复国力。诸葛亮充分地利用了这一时机,整修水利,奖励农耕,减轻农民负担,因而使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南中平叛

蜀汉的南方,在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一带,居住着一些当时称为“西南夷”的少数民族。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曾提出“南抚夷越”以巩固后方的方针。刘备占领益州后,诸葛亮就选派了一个很懂得处理民族关系的将领邓芳,作廉降都督,负责治理南中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刘备死的时候,邓芳也已去世。这时益州(今云南晋宁县)汉族地主豪强雍闾发动叛乱,得到了孙权的支持,封他为永昌太守。同时,越嵩(今四川凉山、带)少数民族贵族高定元,胖舸(今贵州贵阳一带)太守朱褒,也响应雍闾,起兵反蜀。当时南中地区一共四个郡,除了永昌外,其它三郡都发生了叛乱。

诸葛亮在刘备刚死,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想用“抚而不讨”的办法解决南中叛乱。他让自己的助手李严给雍闾写了一封信,指明利害,劝他停止叛乱活动,被雍闾拒绝了。这时的诸葛亮,急于恢复吴蜀联盟,整顿内政,所以对南中的叛乱,暂时采、取了等待的态度。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三月,当蜀汉内部稳定下来后,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南征。在离开成都的时候,参军马谡送了几十里,临别时马谡向诸葛亮建议说:南中地势险要,离成都较远,即使用武力将他们征服,以后还是会有反复。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这次一定要征服南人的心,南中才可长治久安。马谡的这番话,很合诸葛亮的心意,他在南征中就注意了攻心之战。

诸葛亮进军南中,兵分三路。西路军由诸葛亮亲自率领,攻打越嵩的高定元;东路军由马忠率领,攻打胖舸群;中路军由驻守平夷(今四川毕节)的来降都督李恢率领,直接攻打益州。诸葛亮想用东西两路先平定益州的两翼,孤立益州后,再集中力量平定益州的叛乱,当时的中路军只起一个牵制的作用。诸葛亮率领的西路军进入越嵩后,高定元在沿线筑了很多堡垒防守,诸葛亮没有忙于进攻,而是在大军压境下,让高定元集中主力决战,一举全歼了这支叛乱力量,高定元被杀。与此同时,马忠率领的东路军,也击败了朱褒,顺利占领了胖舸郡。然后这三路大军会合,集中围攻叛乱中心益州。

诸葛亮的军队到了益州时,叛军内部发生了内讧,雍闾被高定元的部下所杀。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收集雍闾的余部,继续与蜀军对抗。孟获勇敢善战,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诸葛亮想到马谡临别时的劝告,就想降服孟获,以后再通过孟获来治理当地的少数民族。于是他下命令,不要伤害孟获,要活捉过来,对他作工作,让他心服。

孟获虽然作战勇敢,但缺少谋略,所以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后,孟获兵败被捉。诸葛亮让军队摆开阵势后,亲自陪着孟获到军前观看阵势,想使孟获慑服在自己的军威之下。诸葛亮问孟获:你看,这样威严的军队你能打赢吗?孟获很不服气,他傲慢地说:过去我不清楚你们军队的虚实,所以战败被俘。现在看了你的军阵,也不过如此。我如果有机会再与你打仗,一定能够打败你。诸葛亮听了他的回答,就爽快地放他回去,让他整军再战。孟获回去,果然重整队伍,再与蜀军交战,又兵败被捉。诸葛亮见他心里还不服气,就又放他回去,收集残部再战,结果又战败被捉。这样一捉一放,前后共有七次。到孟获第七次被捉时,诸葛亮又要释放他,这时孟获不愿走了,他心悦诚服地说:我完全服你了,今后南人再也不反叛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擒孟获”。

诸葛亮平定了南中的叛乱后,为了便于控制,就把原来的四郡改为建宁、云南、兴古、永昌、越嵩、胖舸六郡,安排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的官员为郡守。对原来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也保留下来,让原来的酋长进行统治。对一些在当地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上层分子,都安排了较高的官职,以稳定少数民族的关系。如盂获就官至御史中丞(中央的监察官),孟琰被封为辅汉将军。这样的安排,对拉拢少数民族上层,稳定南中的局势,起了积极的作用。

诸葛亮还把汉族地区的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在南中地区加以推广,以发展当地的生产。同时,他也从那里征收大量的物资,如当地的特产金、银、丹漆以及耕牛和战马等,源源不断地外运出来,充实蜀汉政权的财政及军事方面的需要。

南中的士兵,作战勇敢,善于爬山越岭,诸葛亮抽其精锐,和他们的家属一万多户,迁到蜀中,编为五部,号称“飞军”,成了蜀汉军队中一支特别部队。对于少数民族中一些不适于当兵作战的人,则让他们给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地主当部曲,不但增加了劳动力,还易于加以控制。

诸葛亮对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采取的是拉拢安抚的政策,这对于协调当地的民族关系,争取少数民族对蜀汉政权的支持,都起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诸葛亮在世,南中地区一直比较稳定,这也显示了诸葛亮的政治才能和远见。

同类推荐
  • 威猛浑厚:朱元璋

    威猛浑厚:朱元璋

    中国历朝历代的每一位开国皇帝,都是一部非凡的传奇,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则是非凡中的非凡,传奇中的传奇。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封建皇帝中比较卓越的人物。《威猛浑厚:朱元璋》主要讲述朱元璋如何统一全国,结束元末二十多年战乱的局面;如何在立国之后,吸取历史教训,对农民作了一些让步,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允许农民尽力开垦荒地,大大增加了自耕农数量;如何解放奴隶,改变元王朝官僚大量拥有奴隶的落后局面,增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力等措施。阅读《威猛浑厚:朱元璋》,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还原文字背后这些鲜活的帝王,感悟一个古老帝国的辉煌与沧桑。
  • 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

    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

    《图说世界名人: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介绍了,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他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 曾国藩大传

    曾国藩大传

    他是湖湘大儒,步入仕途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创造了清廷任官奇迹;他创办湘军,为挽救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克己勤政,鞠躬尽瘁;他是功成名立的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也是杀人如麻的“曾剃头”……曾国藩的真实面孔到底什么样?
  •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嗜血的皇冠:大结局

    洛阳城中已然危机四伏,刘秀将如何死里逃生?初入河北,刘秀随身仅有二十余人马,他将如何应对前方莫测的凶险,最终将河北据为己有,成为他日后称霸天下的第一桶金?
  • 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李白生于盛唐时代遥远的西域,随父母跋涉万里来到四川。自少年时代,他就热爱祖国的大自然,决心报效国家。他三次到长安,却每一次都失望地离开。他暮年从军,希望扫平安史之乱,却被诬为“从逆”,险些被杀害。李白一生多次漫游山川,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他和杜甫真诚的友谊更是千古传诵。李白的诗超凡脱俗、飘逸潇洒、气势磅礴、豪放优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讲述了李白的故事。《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的作者是尹国宏。
热门推荐
  • 凤凰山记

    凤凰山记

    东汉末年,一代剑神余梦山为报杀妻之仇,本可羽化升仙,怎放不下执念,不惜与天下人为敌……
  • Rhymes a la Mode

    Rhymes a la Mo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全集3)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全集3)

    林语堂在本书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诵了《归去来兮辞》,讲了《圣经》的故事,以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 妖孽保镖

    妖孽保镖

    失恋失意的屌丝青年苏晨,进入龙城第一帮派雪枫门,得以华丽大变身,成为第一高手,同时得到一个神秘而狗血的任务:泡妞勾女。苏晨本着“贴心又贴身”的原则,使得一群妖孽一样的女子出现:总裁丽人,绝色警花,校花萝莉,极品御姐……纷纷涌入其怀,真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 死亡世界的游戏

    死亡世界的游戏

    死亡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你的一切还没有结束努力的在这个充满绝望是世界挣扎吧,你会发现生命只不过是一颗棋子努力追逐死亡的脚步吧,或许你将会领悟死亡的真谛
  • 如果上帝吃掉悲伤

    如果上帝吃掉悲伤

    吴婶的院子里养了狗和鸭子,不黑不白花里胡哨、他们都是那一个样子,关灯黑了天堵上了嘴巴,其实它们区别不大、也分不出谁是谁。鸭子的认知里、世界里只有栅栏那么大;狗呢、相较而言,却一辈子也不觉得自己有多么的幸福……
  • 蜀山幻天录

    蜀山幻天录

    仙为何般,魔有何控,世物万千,一念成空!
  • 古镇怪谈之灵异炼妖师

    古镇怪谈之灵异炼妖师

    传说水晶手链无故破裂是在为人挡灾。相传恶人死后无法投胎,为了赎罪,有人将他们的骨灰嵌入水晶中,生人将它买走带往阳间。等命运眷顾水晶破裂,就说明他们为阳世的人挡了一灾,罪便赎了。这种珠子,叫骨灰念珠。老板说,买念珠的不叫客,做念珠的才是客。只有死去的罪恶之人才想赎罪,才会想方设法的洗清自身的罪孽。嘘!你听,有客上门了。
  • 魔道从散修开始

    魔道从散修开始

    创势力,炼阴魂,驱尸傀,聚妖躯。仙是什么?魔又是什么?作为散修弟子的张妄仙不知,只知道自己只不过是顺着心中的所想,所念,而做着努力在这浩瀚的修真界生活着。却不知为何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大魔。千百年后,修真界正道第一门,万魔降临。“吾等特来为我魔,魔主迎娶青玄门天下第一美人云仙子为妻。”千仙汇聚,同样高呼着。“望云宗主以天下苍生为重,下嫁魔头张妄仙。”(我张妄仙,又名张三,虽然我杀人,玩女人,不守规矩,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好人。)
  • 就想做大明星

    就想做大明星

    唐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十几年前的高一,可是好像有不是印象中的那个地球,难道真的存在平行空间?。谁会想到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会在一朝之间穿越时空呢,一样的朋友,一样的父母,一样的文字,除了历史走向不同,娱乐模式不同,那地球上的经典不就如同自己的!系统任务什么的,小意思,毕竟有所取就有所要,来吧,让我来征服这科星球吧。【第一次开娱乐系统文,写的不好,手下留情,一定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