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42400000014

第14章 风筝文化(3)

在利润比较丰厚的生产销售中,制作风筝的艺人越来越多。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以西杨家埠为中心,饥庄、三角埠、王家道、仓上等村,许许多多农民纷纷做起这种生意,仅西杨家埠村就有30余家画店先后投入风筝生产,年产风筝4万余只。在这个时期,各家各户所生产销售的风筝结构形式基本一样,多为硬翅人物,只是尺寸大小与画面各不相同。为此,风筝全以画面命名,如“天女散花”、“麻姑献寿”、“刘海戏金蟾”、“天官赐福”等。他们只投所好,相互之间并不争利,从而使得杨家埠一带成为风筝生产的和谐的群体。各地的风筝商贩纷纷来到这里与有关家庭建立固定的供销关系,逐渐扩大了杨家埠风筝对县内外乃至省内外的影响。

制作风筝成为众多农民的好买卖。有的艺人为提高自己的声誉,在生产大路货商品风筝的空闲时间,设计制作了许多独出心裁、形式新颖的风筝,如“仙鹤童子”、“雷震子背文王”、“鹰人”、“燕”、“鱼”、“蝴蝶”等软翅风筝,提线放飞,翅膀、尾巴随风飘动,犹如鹤翔蓝天,鱼游大海,蝴蝶争春,别具一种飘然如真的风采。又如长串风筝“龙头蜈蚣”,扎制灵巧,图绘精致,放飞时,立身摆尾直插霄汉,宛如巨龙凌空,拨云驱雾,透迄翻滚,显示中华民族的神威。再如筒子风筝“宫灯”,一条引线牵着它,平平稳稳挂上云端,具有魔术般的魅力,使观者赞叹不已。这些事实说明,在明代由板子风筝为端启的杨家埠风筝到了清代乾、嘉年问,已经形成了以硬翅风筝为主、长串“蜈蚣”为最、软翅风筝为巧、筒子风筝为奇的体系,自立于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之林。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入侵,盗贼蜂起,中国农村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人民生活贫困日益加深。为了适应人们经济上的承受能力,杨家埠“复茂画店”的杨中时与他儿子杨毓州等,将风筝的画面从手绘改为木版印刷,大大降低了成本。

由于他们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对外销售,吸引了众多的风筝商贩,不仅省内各县的商贩蜂拥而来,河北、河南、东北、江苏、湖北、广东等地也有不少商人赶来杨家埠贩运风筝。杨家埠风筝的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从业人数迅速增加。产品品种有鹤、燕、蝶、蝉以及各式各样的人物风筝近百种。据新编的《寒亭区志》记载:“清末民初,……仅西杨家埠村就有六十余户、二百余人从事制作,年扎风筝十八万只,七七事变前,每年清明节前后,潍城沙滩二、七大集,杨家埠风筝上市量八百余只,年经销量超过二十万只。”由此看来,当时的生产情况十分可观。但是,在价格低、销量大的刺激下,这一时期杨家埠风筝质量较前有所下降。除了画面粗糙外,对放飞的效果也没有很好注意。所以人们送给了它一个浑名“跑破鞋”。不过,他们对潍县城内一些长期有供销来往的客户订作的风筝,在制作时还是十分认真的。如杨同科、杨中魁等供应的张延禄、于永昌两家的风筝铺,杨镇盛供应的刘家风筝铺,杨中起供应的王家风筝铺,杨连汉供应的唐家风筝铺等等,双方从来没有失信,而且经常凑在一起切磋技艺,研究风筝扎制技术,设计制作新的品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位于县城闹市的风筝铺,为了布置店容招徕顾客,销售杨家埠送来的风筝,便以杨家埠风筝为基础,选甩上等材料,不惜时间精工细作风筝样品,大大提高了风筝的扎制技术,进而创造出绢制高档风筝,培养出许多技艺高超的民间风筝艺人。例如清末民初很有名气的王福斋,他扎制的风筝独树一帜,与京津等地的名家争高媲美,成为誉满全国的民间工艺品。他的代表作品“仙鹤童子”、“雷震子背文王”就是杨家埠杨中时制作销售于市的产品。王福斋吸收了它们的优点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并将多年练就的描绘人物的绘画技巧用于风筝制作,从而使自己扎制的风筝形象逼真,造型优美,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水平。

抗日战争开始,随着战火加剧,民不聊生,杨家埠风筝的生产日渐衰落。到了潍城解放前夕,风筝扎制濒于绝迹。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杨家埠风筝的发展,在年画改革的同时组织恢复了风筝生产。1952年西杨家埠村就有55家220人从事风筝制作,年产达到2万只,并有“哪吒闹海”、“刘海戏金蟾”、“水漫金山寺”等20余种风筝销往青岛、济南、哈尔滨等地。但是,由于人们生活习俗的变更,风筝市场日趋消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家埠风筝生产开始回升。特别是1984年后,随着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召开,杨家埠风筝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杨同科、杨同岳、杨其林、杨其贤等率先投入风筝生产,一家一户的风筝制作业迅速恢复。1986年西杨家埠建成风筝厂,开创了以集体和个体相结合,高档风筝与低档风筝相结合的商品化生产新阶段。当时杨家埠风筝厂是全国最大的风筝加工厂。同时,仅西杨家埠村又有120户、700余农民从事风筝扎制副业,他们生产的风筝主要是“硬翅人物”等,多为纸制低档风筝。风筝厂则以生产“立体软翅”风筝为主,多为绢制高档风筝。由于他们在生产中十分注意利用新内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新的风筝品种,几年来,杨家埠风筝的发展十分惊人。风筝品种达到300余种,其中新式高档风筝50余种。这里有风筝世家老艺人杨同科1986年扎制的腰径70厘米、长达350米的“龙头蜈蚣”,有风筝厂工人制作的体不盈尺的微型风筝,有用杨家埠年画拼成的大型立体风筝“花瓶”,还有各式各佯的乌、兽、鱼、虫、花卉风筝。近几年,国家与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谷牧、贺敬之、朱穆之等亲笔题词,对杨家埠风筝给予很高的评价。泰国《世界日报》也赞扬“山东杨家埠风筝蜚声中外”。

今天的杨家埠风筝,内容上有以祥瑞吉利、神话传说、小说戏曲为题材的人物风筝,也有鸟、兽、鱼、虫、花卉风筝,在形式上可分为板子、硬翅、软翅、长串、筒子五大类,每类又按1986年国家体委关于风筝竞赛标准的规定分为超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五个型号,新的要求促使杨家埠风筝生产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可以想见,随着风筝被纳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和国内外风筝比赛的不断举行,杨家埠风筝将以新的姿态踏上经济、文化、体育交流的舞台,在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风筝在上千年的历史中,只是人们自产自用的表达自心愿的工具和娱乐嘻戏的玩具。后来,虽然出现了一些风筝的工匠,并将风筝上市,但也只是人们空余时间的一种消遣。

[第四节龙头蜈蚣风筝的地方特色]

每逢阳春三月,潍坊上空鸯飞蝶舞,鱼跃龙腾,一只只风筝云端飘荡,一条条银线蓝天纵横。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风筝世界里,最引人瞩目的要数潍坊的传统代表作龙头蜈蚣风筝。多少年来,它以其独特的题材,生动的艺术造型,精巧的扎制工艺,鲜明的民间色彩,突出反映着潍坊风筝的地方特点,历来受到中外风筝爱好者的青睐。

龙,在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是一种腾空驾云、呼风唤雨,造福于人类的祥瑞之物,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因而,以龙的形象为艺术造型一直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中表现极为普遍的传统题材。潍坊的龙头蜈蚣风筝,正是人们长期以来这种传统信仰思想的具体体现。

在我国风筝艺林中,龙头蜈蚣风筝是一个十分独特的题材,到过风筝放飞场的人都会清楚地看到,龙头蜈蚣风筝实际上是集龙头和蜈蚣为一身的结合体。在我国北方,扎制蜈蚣风筝已有相当的历史,尤其是京津一带的蜈蚣风筝,放飞于天空,左右摆动,颇有一番风趣。潍坊的风筝艺人们在漫长的艺术劳动中,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寄托和追求,以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将龙头和蜈蚣的躯体谐和地揉在了一起,昔日的蜈蚣倏然变成了一条长龙,同样是蜈蚣风筝,艺术却得到了升华,令人耳目一新。记得鲁迅先生曾赞美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叹服他的勇气和胆量,作为潍坊龙头蜈蚣最初的扎制者虽谈不上什么勇气,但其创新精神,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从这一点上说,龙头蜈蚣风筝应是潍坊人民浪漫主义的艺术创造。正是这种创造,为中国风筝制作史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题材,使世界风筝王国中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造型。古往今来,龙的艺术形象在我国浩如烟海,从北京故宫的九龙壁到江南的龙舟,从东北的龙年冰雕到西藏的龙灯晚会,龙的形象到处可见。然而,像潍坊龙头蜈蚣风筝这样的形象,在其他有关龙的造型里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应当说,龙头蜈蚣风筝是潍坊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的产生,是我国在风筝题材创新上的一种尝试,它使得中国串式风筝的造型艺术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同类推荐
  •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中国独立电影导演访谈

    “独立电影”的概念来源于20世纪中期的好莱坞,与“制片人电影”相区别。后者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同时电影的制作和拍摄也有充足的资金。而独立电影导演的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们展示了主流电影之外另一种叙事方向和叙事的可能性。本书历时三年,深度采访中国16位独立电影导演,是一本充分展现、深入探讨、细致研究中国新生代电影很有价值的一部书稿,对于中国当代影像文化极具研究、赏析和参考价值。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书法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书法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设计造型基础(一)

    设计造型基础(一)

    本书介绍了设计造型基础的基本原理及设计造型基础的造型原则。以案例的形式,分步骤地、深入浅出地讲解,图文结合,生动有趣。该书为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参考教材,此书可以帮助设计专业师生更好的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书可供广大绘画爱好者阅读学习。
  •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影视艺术鉴赏与实践

    本书介绍了影视艺术与技术发展及其规律,系统阐述了影视创作理论,并对国内外优秀影视作品加以鉴别,赏析。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热门推荐
  • 帝国的法则

    帝国的法则

    这是一个绚丽的剑与魔法的世界,有巫妖王,有北欧神话,还有魔戒,各种混乱搞笑结合。这只是一个小人物的奋斗故事,有金戈铁马的悲壮,有荡气回肠的真情,有柔情绵绵的爱恋,有捧腹大笑的恶搞……,有催人泪下的悲伤,有东方术法的妖异,有魔法世界的奇幻。当然,如果你喜欢H,工口,暴力,血腥,BT,S*M,玻璃,百合,河蟹。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本书里面……绝对没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干天记

    干天记

    从死亡中走出,从墓中爬起……前路漫漫,如此的孤独与艰难,谁愿与我一起走......
  • 乱世离伤

    乱世离伤

    乾、震、坎、艮为四阳卦,坤、巽、离、兑为四阴卦,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也唯独离不开阴阳两仪,生生不息,变化万千。
  • 寂寂檀香晚生烟

    寂寂檀香晚生烟

    他说:“执着是罪,痴心是罪,妄想是罪。”她说:“遇你,便是救赎。”他本是水中月,她亦是镜中花;她是黄金笼里的金丝雀,他是众生的心中佛;最初,众生乐,他乐;后来,她悲,他悲。他们的相遇,究竟是错过还是过错?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ps:这是一个关于和尚的故事~
  • 梅花鬼剑录

    梅花鬼剑录

    他不是一名侠客。江湖中人们谈起他的名字时,都称他为杀人魔头,他手中的剑名为“青鬼”,他也是一个魔鬼。自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那个女人就在他身上刻下一道道伤疤,要他铭记复仇的疼痛。但是,这不过是一场不由他控制的人性阴谋……孤独的剑客跌入万丈深渊之时,那个带着“梅花”香味的少女是否能改变他的命运?
  • 晨盼曦归

    晨盼曦归

    主要人物:北溪(化名叫南汐);沐晚尘;易衍(YAN)灏(HAO);乔书汐
  • 玄道往事

    玄道往事

    劫非劫,祸非祸,与天争,与地斗,仙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 虚空证言

    虚空证言

    虚空之中,是如何的光景?世界之外,又是怎样的未知?
  • 玩牌猎魔人

    玩牌猎魔人

    尸婴、鹿首精、妖灵、恶魔……这个世界的人类被无穷无尽的恐惧包围。为了反抗,他们制造出了猎魔人作为武器,更在之后,出现了大量的非凡者。方天带着一副扑克牌茫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不免有些慌乱,难道要自己找女海妖们斗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