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38800000015

第15章 中国原始雕塑

中国原始社会雕塑大体上分为人像雕塑和动物雕塑两大类。

人像雕塑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人像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物。原始社会人像雕塑对探讨社会发展进程、研究造型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来深受人们的重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历年来出土原始社会人像雕塑较多的地区。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遗址,也有引人注目的新发现。从作品质料来看,陶塑人像所占比重最大,石雕与骨雕人像仅有少量出土。

陶塑人像

裴李岗文化陶塑人头为迄今所知黄河流域年代最早的一件陶塑人像,于1977~1978年在河南密县莪沟北岗遗址发现,属距今7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物。头像用泥质灰陶制成,高约4厘米,颈下部分残缺;作扁头平顶、宽鼻深目、前额陡直、突颏缩嘴的造型,具有老年妇女的形貌特征,可能是当时受人尊敬的氏族老祖母形象。其塑造技法比较稚拙,但是,从其信手捏成,略加锥划即现老妪特征的作法来看,不失为质朴传神的原始社会雕塑佳作。

仰韶文化陶塑人像出土于渭河流域及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陶塑人像,数量较多,形式丰富,通常包括圆雕头像、圆雕人像、浮雕人面,以及装饰着圆雕头像的陶壶、陶瓶等。

仰韶文化圆雕头像,以西安半坡出土者年代最早,属距今约6800年前的半坡类型遗物。头像高4.6厘米,用细泥捏塑而成,陶色灰黑,塑工较粗。面部略呈方形,五官皆用泥条或泥片捏合,嘴唇已脱落,眼眶及耳孔皆锥刺而成,头顶到颈部贯穿小孔。其捏塑手法与形貌,和裴李岗文化雕塑人头相仿,不少研究者认为这件头像也是氏族老祖母的形象,反映了妇女在当时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甘肃礼县高寺头1964年出土的圆雕少女头像,是仰韶文化陶塑人像的杰作。头像残高12.5厘米,用堆塑与锥镂相结合的手法制成,陶色橙黄,颈下部分已缺,原先可能是陶壶器口的装饰。头顶锥刺着一个小孔,前额至后脑堆塑着半圈高低起伏的泥条,仿佛盘绕在额际的发辫。脸型丰满圆润,五官部位安排准确,那微启的嘴巴仿佛正在娓娓地谈话,神态颇为优美,堪称中国原始社会人像雕塑的优秀代表。

陕西黄陵出土的圆雕头像,系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作品。头像以细泥红陶制成,鼻梁作脊棱状,方颏,锥挖成的眼睛呈现出瞠目惊恐的形貌,可能是原始社会巫术活动中作为祛祟禳灾的法物。

仰韶文化圆雕人像,在陕西宝鸡北首岭、临潼邓家庄曾有发现。宝鸡北首岭下层1977年出土者,头部残缺,仅存跽坐状的身躯,双臂用泥条粘附而成,双手置于腹下,并在泥胎上刻画出手指。据放射性碳素测定,为距今7000年前的遗物,早于半坡类型。临潼邓家庄1978年出土的陶塑人像,以泥质灰陶捏塑而成,为距今约6000年前的庙底沟类型遗物,出土时仅存上半身,脸型丰满,眉目清秀,头戴无沿帽;胸部偏上处,左右各有一圆孔,两臂已缺。从保存状况来看,仿佛是女孩的胸像。

仰韶文化陶塑浮雕人面,在甘肃天水柴家坪,陕西华县柳枝镇、陇县、宝鸡北首岭、扶风姜西村等地均有出土。天水柴家坪1967年出土的陶塑人面,残高25.5厘米,宽16厘米,细泥红陶质,塑工相当细腻,额上有隆起的披发,眉弓清晰,耳垂有穿孔,作张嘴欲语状。华县柳枝镇和陇县出土者,均似娃娃的脸型,作品体现了疼爱孩子的深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血缘纽带的紧密。宝鸡北首岭上层出土的陶塑人面,细泥红陶质,残高7.7厘米,须眉涂黑彩,神态威武,显然是中年男子的形貌。扶风姜西村采集的一块浮雕人面,原是夹砂红陶罐口沿下方的附饰物,锥刺成的双目,外眼角向下倾斜,鼻尖微钩,嘴角上翘,颧骨低平,两腮有轻微起伏,塑工洗练泼辣,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老汉的忧郁神态。

用圆雕人物头像装饰的陶壶或陶瓶,也始于仰韶文化,陕西长武县和商县,皆有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红陶壶出土。商县出土的陶壶,通高约22厘米,壶口部分捏塑着一个发辫盘顶、笑容可鞠的女孩头像,人物造型堪与甘肃礼县高寺头出土的圆雕少女头像媲美,而形象的完整性过之。甘肃秦安大地湾1973年出土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通高31.8厘米,细泥红陶质,在瓜子形的脸庞上,堆塑着清秀的五官和刘海型的披发,鼻翼微鼓,生趣盎然。瓶口设在人像头顶,瓶身绘三列由弧线三角纹和柳叶纹组成的黑彩图案,具有庙底沟类型特征,属距今5600年前的遗物。造型设计颇完整,宛如身穿花袄的小姑娘。在秦安大地湾第九发掘区H831灰坑中,还出土一件堆塑着三个人面的陶器器口,每个人面占器口圆周的三分之一,其中两个似为成年人,一个为小孩模样,发掘者认为这件多人面陶器口反映了仰韶文化晚期的家庭组合状况。

马家窑文化陶塑人像发现于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两省,基本上都是陶器上的附饰物。

马家窑文化前期(包括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的陶塑人像,多数还是女性的形象,男性形象仅占少数。甘肃秦安寺嘴1975年出土人头形红陶瓶,属距今5100年前的石岭下类型遗物,瓶高26厘米,器表施橙黄色陶衣,瓶口塑一个额上有短发、耳垂有穿孔的人物。眼眶用泥条圈贴而成,显得炯炯有神。青海大通后子河马家窑类型墓地,1978年出土一件人像陶瓮,夹砂黄陶质,器身已残,器肩部位堆塑着一位浅浮雕的女孩形象,像高11.5厘米,五官锥划而成,体型瘦弱,神态悲伤,头侧垂发辫,整体作挥臂迈步状。这件人像陶瓮可能是为装敛一位夭折女孩而特制的。此外,传为甘肃出土的一件马家窑类型旋涡纹彩陶勺,柄端捏塑成人头,嘴巴旁边绘黑圈,颇似有胡须的男子头像。这种男女塑像共存的状况表明:甘肃、青海地区在马家窑文化前期,氏族公社尚处在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的剧烈变革阶段。

马家窑文化后期(包括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伴随着父权制的确立,装饰在陶器上的人物,几乎都是男子的形象。甘肃东乡、宁定等地出土的三件半山类型人头形器盖,或在嘴巴及两腮部位画着胡须,或在脸上画着黑色的直线纹和锯齿纹,形貌狞猛,论者称之为古代黥面文身习俗的写照,或系装扮成野兽的猎人头像,而按照当时的社会分工,狩猎是男子的职业。此外,青海乐都柳湾马厂类型墓地出土一件人头形器口彩陶壶,塑造了一位中年男子闭目养神的模样。

70年代中期,青海乐都柳湾曾出土一件引人注目的人像彩陶壶,属距今4000多年前的马厂类型遗物,作者运用浮雕与彩绘相结合的手法,在壶颈和壶腹上部,堆塑着一位正面站立的裸体人像,不少研究者根据人像嘴旁涂黑彩和乳房很小等特征分析,认为是男子形象,反映了当时流行男性崇拜的习俗;但是从刻画的性器官形状来看,有的研究者又认为是女性的形象,或认为兼有男女两性特征的复合体。

龙山文化陶塑人面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已发现两件。其一,1958年出土于河南陕县七里铺,在一块夹砂灰陶片上,用堆塑和锥镂的方法,塑造一个五官清晰的人面,双目锥透成孔,右脸稍残,用途不明,属河南龙山文化遗物。其二,1960年出土于山东潍坊姚官庄,属距今约4200年前的典型龙山文化遗物,高约4厘米,陶色深灰,用浮雕手法制成,堆塑的嘴唇已脱落,但鼻、眼、眉弓刻画清晰,体面转折处理恰当,似具男子面容特征。

红山文化雕塑妇女像内蒙古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1963年出土一件小型陶塑妇女像,头部残缺,残高3.8厘米,泥质褐陶,捏塑而成,胸前突起乳房,腰部较细,下半身呈喇叭座状。80年代初期,辽宁喀左东山嘴一处距今约5400年前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出土若干陶塑女裸像,小型立像残高5~5.8厘米,大型坐像相当真人的二分之一,头部皆残缺,躯体具有孕妇特征。1983年10月,在辽宁省建平、凌源二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发现又一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推测原来是一座女神庙,出土一件面涂红彩的泥塑女神头像,头高22.5厘米,面宽16.5厘米,形体与真人相当,额上塑一圈突起的圆箍状饰,眼睛用淡青色圆饼状玉片制成,整个头像呈扬眉注目、掀动嘴唇的说话形状,颇有几分神秘的格调,塑工细腻生动。附近还发现人像的肩、手、臂膀、女性乳房等泥塑残块。有迹象表明,在神殿主室中心,原先塑有型体更大的女神像。据初步研究,它们是生育神和农神(地母神)的象征,同时也是母权制遗风的体现。牛河梁女神头像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能力,揭示了中国原始社会雕塑辉煌的新篇章。

新开流文化陶塑人像1972年秋采集于黑龙江密山新开流遗址的墓葬区,造型颇似人物胸像,以夹砂灰陶制成,锥划出五官,作尖顶、睁眼、有须、方颏的模样,风格古朴,具有古代渔民的装束特点,属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开流文化遗物。

河姆渡文化陶塑人像1973~1978年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在遗址第三文化层,先后出土两件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陶塑人像:①长椭圆形人像,高约4.8厘米;②陶塑人头,高4.5厘米。这两件皆捏塑而成,颧骨突出,造型稚拙。遗址第二文化层为距今5200年前的堆积,从中出土一件陶塑人头,高4厘米,外眼角上挑,颧骨突出,精神饱满,塑工比前期进步,造型特征有明显继承关系。两件头像似乎皆是男子的面容。

马家浜文化陶塑人像浙江海宁彭城遗址,1959年4月曾出土一块刻画着人面纹的灰陶圈足残片,人面长3.5厘米,宽4.1厘米,五官清晰,作双眉相连、尖下巴的造型,形状有些像猴,属马家浜文化遗物。1980年春,在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第二层出土一件陶塑男裸像,属距今约6000年前的马家浜类型遗物。人像系捏塑而成,陶色浅褐,整体作站立姿态,头及双臂皆残,身高6.5厘米,胸腹前鼓,臀部后突,两腿微张,腹下塑出形态夸张的锥形男性生殖器。目前,考古学界有马家浜文化“处于母系氏族阶段”的说法,而桐乡罗家角出土的陶塑人像却具有父系氏族社会男性崇拜的特点。

薛家岗文化陶塑人面1981~1982年出土于安徽望江汪洋庙遗址上文化层(第二层),属薛家岗文化后期遗物;在高13.4厘米,直径6.5厘米的夹砂红陶圆柱体上端,捏塑出左右相连的两个人面,鼻梁凸起,眼、嘴皆锥划而成。

大溪文化陶塑人头1978年冬出土于湖南安乡汤家岗遗址下层,属距今约6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早期遗物,头像以泥质红陶制成,背面凹陷,正面凸起,眉骨、鼻梁及吻部均明显突出,高4厘米,似为老人头像。

青龙泉三期文化陶塑人像1979年夏出土于湖北天门邓家湾遗址,为距今约4000年前的青龙泉三期文化(即湖北龙山文化)遗物。人像共两件,以泥质红陶捏塑而成,皆作跽坐状的男子,高约7.5厘米。其一,头顶挽髻,两手笼套在袖口内,环垂腹前;其二,发式扁平,双手交叠置腹前,头部耳、鼻甚显,眼、嘴模糊,造型颇具淳朴之天趣。类似作品,以前在鄂东北圻春易家山遗址亦有出土,唯保存状况稍差。

石雕人像迄今发现不多,大致包括圆雕石刻人像和浮雕石刻人面两类。

圆雕石刻人像已发现两批:①1983~1984年在辽宁东沟马家店乡后洼屯遗址下文化层,出土几件滑石雕刻的小型圆雕人头,刻工粗犷,造型古朴生动,属距今6000年前的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石刻艺术作品。②在河北滦平金沟屯遗址,曾出土一批大小不同、姿态各异的石刻圆雕人像,大者立姿,高0.334米,眉目清秀,双手附于胸下,双足相连,足底呈圆锥形,便于戳立土中;小者高6厘米,作举手盘腿的姿态,五官与表情均甚模糊;从伴出之字纹陶器来看,这批石雕人像可能是红山文化晚期遗物。

浮雕石刻人面共发现两件。1959年四川巫山大溪64号墓出土的一件,以质地细腻的黑色火山岩雕成,平面呈椭圆形,高6厘米,宽3.6厘米,厚1厘米,正反两面皆浮雕着脸颊丰腴、瞠目张嘴的人面,顶端有两个穿孔,属距今6000~5000年前的大溪文化晚期遗物。另一件于1973年出土于甘肃永昌鸳鸯池51号墓,白云石雕成,高3.8厘米,宽2.5厘米,平面亦呈椭圆形,在鼓起的正面,用黑色胶状物粘结白色骨珠以表现人面的五官,神态与巫山大溪出土者相似,顶端有一个穿孔,属距今4300~40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物。

此外,还发现两件玉雕人面:①1976年出自陕西神木石峁龙山文化墓葬,以玉髓雕成,高4.5厘米,宽4厘米,作头顶束髻、鹰勾鼻、微张嘴的侧面头像,阴线刻成的眼睛巨大醒目,脸颊部位透雕一圆孔。②70年代中期采集于山东滕县岗上村,属大汶口文化中期的玉雕作品,人面高3厘米,宽3.6厘米,正面磨光而微鼓,用阴线刻出五官和脸部轮廓,双目有神,背面有带穿孔的凸脊。

以上4件石刻与玉雕人面,均作瞠目张嘴的形状,并且均有供系绳佩挂之穿孔,推测其用途是原始社会巫术活动中禳灾辟邪的护身符。

骨雕人像1982年4月出土于陕西西乡何家湾遗址,属距今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北首岭类型遗物。头像以动物肢骨作材料,用石质雕刻器刻成,呈圆雕形式,高2.5厘米,头顶直径1.6厘米,颈下的躯体已残缺。双眉和嘴巴刻成凹槽,双目呈半球状鼓起,嘴唇微凸,鼻梁呈三角形。此头像正视与侧视效果均佳。

同类推荐
  •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

    《眼力:刘光启自述》本书选取的各篇论文对我国协商民主的框架与理论、要素与实践、个案与思考作出了全面的思考。
  • 话说中国——名人名画

    话说中国——名人名画

    中国画传世名画大全,中国古代历代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水墨画,飞禽走兽,白描画高清图文欣赏,国画山水,国画人物,国画牡丹,国画荷花,国画梅花等名家国画图片鉴赏。
  • 王林自选集

    王林自选集

    《王林自选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之一,《王林自选集》分为四个部分:数像时代艺术何为,当代艺术创造性何在,为什么是威尼斯,艺术家何以独立。本书反映了近20年来当代艺术批评的实况,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无疑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书对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做了详尽的分析和探讨,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近十年来的趋势和走向,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竹刻、木雕、漆器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竹刻、木雕、漆器鉴赏及收藏

    本书内容包括了竹刻的材料及其制作,竹雕的材料的识别,木雕的材料的识别,木材质地的鉴定,木雕品种及其收藏保养的方法等。
  • 党的女儿

    党的女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撤离了瑞金,因有叛徒出卖,许多党员都惨遭敌人杀害。李玉梅死里逃生,团结虎口余生的党员,重新建立组织,依靠群众,坚持对敌斗争。最后为了掩护同志,被捕牺牲。她的崇高品质,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
热门推荐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墨人如玉,思如虹

    墨人如玉,思如虹

    墨沁(女主)从有记忆以来就没有父母只有一块墨色的玉傍身,在偏远的小村落长到了十五岁。这一年蝗灾村里颗粒无收,大家都往京城迁徙。墨沁跟着收养自己的村长往北去的路上遇匪,脖子上的玉丢失了,这一晚,她变成了一个黑色的玉人,大家惊恐纷纷要求赶她离去,墨沁不得已只能只身离开。此时同村的小赖子(顾清尘)站出来保护墨沁与她一同离开,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两人一路流浪遇见了一些神奇的人还有神奇的事。
  • 恋桃乌龙茶

    恋桃乌龙茶

    在崩溃的时候想起你,你从远方跑来,明亮可爱。“一树一树的花开”,人群中等你寻觅而来。
  • 英雄联盟之天神降临

    英雄联盟之天神降临

    王者?不过只是游戏玩的好罢了。世界第一中单?承让了!电竞第一人?看来小伙子你的眼光不错,可惜,我已经淡出电竞圈了。就算这些称号都集全在我身上,那又如何?我又退役了。哦,不。准确的说,是被迫退役的。你跟我说现在电竞的风气?乌烟瘴气!如果不是某些人的压迫,我可以从S1开始到现在,为国家捧回6座奖杯了!英雄联盟是个团队游戏,就算我个人玩得再好,再无敌,队友不行终究是不行。电竞这个词对于我很陌生,我现在已经放下了所谓的电竞梦想!什么狗屁的电竞梦想?还不是不如别人的一句话强大?如果能重来,我会考虑不碰电竞这个东西。可是,世界没有如果,有的,只是未来最璀璨的年华......
  • 奋斗在新红楼

    奋斗在新红楼

    李环穿越到红楼世界,成为荣国府的庶子贾环,与姐姐妹妹们一一邂逅。主角考科举作文官,一路奋斗到权力之巅!
  •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处理人脉关系必知的九大玄机

    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要想达到无往不胜,就得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玄机。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展现关系资源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用理性的思考,深度剖析关系的种种潜规则;用现实的观点,反思人们对人脉关系的种种误区。从最具典型的九个关键点出发,在讲述现象的同时,力求透过现象看出本质,去探讨搞好关系的成功玄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西游哈哈记之风尘巧回春

    西游哈哈记之风尘巧回春

    幽默是现实中一切可笑因素最有价值的归宿,其妙趣源于矛盾间的内在联系,其奥秘在于令人惊异、惊奇、惊服的新颖。本书通过对《西游记》妙趣横生的各种仙、魔、妖、圣、俗变化多端、层出不穷的想象,为读者营造具有神奇吸引力并光怪陆离的生活趣味,同时绘制出社会生活和情感方寸的万花筒。本丛书汇集神话、现实万象,独领趣味新潮流。配西游人物插图200余幅,于光怪陆离中让人忍俊不禁。适合中青年及各类读者阅读。
  • 大王不要跑

    大王不要跑

    世间真的有无缘无故的穿越?世间真的有无缘无故帮助你的系统?会变成天命之子吗?秦千里与徐剑秋穿越了,向他们这样的人还有500个,各式系统将为他们真诚服务。“嘿嘿嘿”
  • 北海坟墓

    北海坟墓

    薄荷少年?薄荷少年是我最崇拜的人?不不不,他只是一个爱吃鬼,爱笑,爱打篮球,我们的故事在校园内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