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32900000017

第17章 玉器与玉文化

建国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玉质制品证明:我国制造、生产和使用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

关于玉器的概念,自古以来即歧见纷呈。不同学科的人有不同的诠解,同一学科的人也往往有不同见解。作为文博部门的从业人员,首先强调的必须是它的历史文物价值。就是说在确定一件玉器的基本质料之后(古代玉的范围广杂,今人则较为严格),其时代属性至关重要。属于古代或近代的,我们视之为历史文物范畴,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可以针对一件件具体物品,详加评述其价值、意义、文化内涵;而对于现今生产的玉器,是工艺品或具有某种专门用途的物品,则不应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或重点。因为涉及到工艺创新领域,不是文博部门的职责。其次,什么是玉的问题,也是我们要关注的。现代矿物学把玉分成硬玉和软玉两大类,硬玉即翡翠,而软玉却有许多种。翡翠在中国是一个比较晚出的类型,大概明朝末年才开始在中国流行,中国古代的玉器史主要是使用软玉和各种彩石的历史。再次是古今中国人对什么是玉的认识各不相同,或指其色泽、结构物质、湿润程度等等。现代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专业人员谈玉,如文博人员、玉雕工人、收藏家等,通常定玉的性质比较窄,往往以和田玉为主。而古人用玉,就像当今大多数“爱玉一族”一样,因时而异往往把水晶、石英、玛瑙、滑石、琥珀、珊瑚、松石、岫玉蛇纹石等当作装饰材料,有的还在自然矿产缺乏时,人工制造琉璃、料器以代替(类似今日和田玉材稀少,用激光沁色或其他材质冒充)。据故宫博物院杨伯达等一批专家研究,“玉石不分”在古代中国曾持续了很长时间。所以像《山海经》上记载产玉之山有250多个,《说文解字》中有玉、类玉、美石的文字多达几百个。最后还有要重视之点是从玉制品的形态及其功能上区分。古人制造使用玉器,离不开生产、生活、宗教、祀仪四个方面。

剑饰器(战国)

玉料浸蚀成鸡骨白色。体厚,片状,两面阴刻线纹呈兽面,可安接剑把。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上的纹饰一改商周以来的呆板,出现了整齐、对称。其基本图案结构简单,但组合形式多样,形态各异,充满想像力。

玉器的生产制造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在认识玉料方面有一个从不自觉的发现、使用到有意识地寻找、选择的过程;而且在制造技术、形态选择上也都有觉悟、提高、进步的痕迹,涉及到人类知识不断丰富、完善的许多方面。比如在选料上,与矿物学、矿藏学、采矿学发生联系;在琢磨技术上,玉器受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早期琢玉工具的影响;在形态及造型上,玉器受同时代的易于制造的诸如陶器、石器、骨角牙蚌木器以及“肖生”形状的制约。所以一件玉制品的产生,不是孤立的现象,在它的身上可以折射出古代社会物质生产与意识形态的许多信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玉料的稀少和制器材料的硬度一般较高(摩氏硬底6度以上),再由于工艺技术的失传等原因,我们今天除对那些精美绝伦、巧夺天工的玉器表示叹服以外,并不能搞清楚它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事实上,玉器制作的不易,也体现在科技含量要比一般的陶器、石器多的多。因此我们可以说,材料的稀少、品质的优秀、工艺难度大这三个方面,是它在中国古代社会深受贵族统治阶级喜爱、欢迎的主要原因,也是古人把这种具有材质坚硬、品质稳定、色泽温润的自然物质视为天地之“精”、之“英”,并进而根据稳定社会、稳定礼制、推行礼制的需要,产生了“比德于玉”的社会观念。玉器的制作,由于受材料和加工方式的制约,所以史前及各历史时期的玉器生产不可能像模制化的产品(仿玉料器除外)那么多。显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同一件玉器。因为每一件玉器,即使是相同的类型、同一质地、同一个工匠琢磨,也不会完全相同。它们在尺寸大小、重量多少、玉质干润、色泽深浅、加工技艺等方面总会显现出某些差别来。这种差别的存在,既是形成玉器史上区域和时代风格争奇斗艳、繁花似锦的格局,也是今天的研究人员可以进行断代鉴定、综合分析的基本线索。只有真正把握了时代、区域玉作业的工艺特点,玉器鉴定和玉器功能的揭示工作才会有一个可靠的基础。但玉器的时代风格与特点,不是不稳定的,多变的。恰恰相反,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使得玉器制作尤为不易,只有制玉的加工方式发生大的变革时候,玉器上的时代特征才会发生大的变化。玉器的时代风格一旦形成之后,在通常“改朝换代”的时候,如果制玉技术没有变化,新王朝的玉器一般不会发生大的质变,这就是中国历代王朝虽更迭交替,却没影响到玉文化变化的原因。在田野考古发掘的汉墓中固然可以有战国玉器的流传,但是更多的是属于战国风格的玉器。现在往往把这种影响归结为战国时代,也不一定妥当。像新石器至夏商,西周至春秋,汉迄南北朝的玉器,往往难以分辨,这种大时代的更迭证明玉器时代风格有一定的滞后性。关于玉器的收藏,在我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像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湖北石家河新石器文化的玉器,就可以视为商代王室对古玉的收藏。像历代王权更替,将前朝旧物收藏于国库等等,都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可能仅仅因为其价值或纪念性质,与今天有意识地收藏应有一定的距离。收藏古玉,在宋代时形成一个高潮,是当时古物收藏金石学的重要品类。素有“宋画第一”的李公麟曾在朝廷上辨别鉴定过秦朝古玉,他也收藏了十多件秦汉古玉。宋元以降,收藏古玉蔚然成风。这说明,玉器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遗物之一,同时在收藏界、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也是由来已久,至今也是文博界可以移动的六大门类之一。我们如果从玉器的起源、发展到自成体系的收藏活动考察,结合当今的爱玉、藏玉的形势,明确提出建立一门有关玉文化学科的设想,应该不是梦想吧?那么,我们应该把玉器这门学问如何定位才是最适当的呢?首先,古玉器是一种历史遗物,它应是考古学的范畴。考古学现在已是国家的一级学科,在其下面有不少分支学科,像陶瓷学、钱币学、青铜器、金石学等等,都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这些分支学科相比,它们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以及被收藏、研究的历史,均不可与玉器相比。既然它们都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玉器为什么就不能呢?显然,玉器学或玉文化如果作为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在目前已经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地步了,可以呼之欲出。而且玉器成为一门学科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从铜器上升到铜器学或青铜文化、青铜文明,从陶瓷上升到陶瓷学、陶瓷文化、陶瓷文明,人们看到的还只是物质文化史的上升,围绕着物质文化打圈圈。比如商周青铜器,其雄浑厚重和花纹装饰的神秘气氛,使人觉得它的礼器功能、祭祀功能突出。可是人们不要忘记,铜礼器在宗教祭祀时不过是一种合乎制度的用具(器具)而已,它的宗教性质要比玉祀器差的远。玉器上升到玉器学或玉文化,虽然也有玉料的物质成分,但更多的却是精神的内涵。因为玉器所具有的“通神”的功能,是其他物质的器物所不具备的。铜器在祭祀时是用具,陶瓷器多为生活之用,只有玉器是“通神”的崇拜物,是偶像。玉器在宗教、礼仪功能上比铜器要有更直接的作用,更深邃的内涵。甚至一直到现代,玉器身上所拥有的种种社会观念,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再就文献记载上看,我们对先秦两汉的诸子百家、史书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发现除了记述政治、思想、军事、邦交方面的内容外,对物质文化的发明与作用评述是极其稀少的,可以说大都语焉不详。只有独独在玉器文献上,不惜笔墨,是个特例。在《论语》、《管子》、《说文解字》、《说苑》、《荀子》等秦汉文中阐明玉有“十一德”、“九德”、“六德”、“五德”多种,提倡“比德于玉”。《诗经》、《春秋左传》等先秦文献中用玉形容品格高尚的人(君子),把玉作为立朝为官、处世为人的标准。用作祭祀、礼仪、财货、信盟,这种对玉的高度评价和用途之广泛,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其他哪一种自然物质可与之相比,这种充满着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的玉文化,是商周社会对史前玉神观念的继承,又是世俗社会对高尚人格的要求。如果我们把它称为儒教社会所树立的道德、人格“标准”,那么与历史的真实会相差甚远吗?

同类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剪纸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剪纸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物语—民俗图案中的十二生肖

    生肖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文化中赋比兴文学手法的巧妙应用。了解十二生肖文化,有助于我们进入中国民俗文化的玄妙之门。愿沈泓编著的《生肖物语》这本趣味盎然的书带着你走进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彩世界。
  • 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宋元绘画艺术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粉墨留痕:新中国节目单和入场券珍藏故事

    即使不看文字,只翻阅那一张张由旧至新的节目单,新中国的演出乃至文化的发展也如同电影般幕幕现前——这本书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生动、有趣。收藏者,可以按图索骥,作为鉴赏参考。演艺人,可以从观演述评中听到一位懂戏的观众的心声,设计者,可以在一张张节目单和入场券上描摹出角动心灵的下一张海报,史学家,可以从故事里读出北京甚至中国的演艺微观史,我们,最普通不过的你我,可以学着像作者一样,亲近演出艺术,享受多彩人生。
  •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彩陶艺术论

    中国远古彩陶文化是华夏先民伟大的文明创造,它不仅以其独立的文化品位成为了后来人类文化的范本,同时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彩陶艺术论》以彩陶为基点进行文本研究,对“艺术”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研究以扎实的实物材料和多年的实证考据为依据。提出在人类艺术的发生史上,彩陶是处于一种由非艺术向艺术过渡的刨新艺术观。
热门推荐
  • 英雄之行

    英雄之行

    欧阳夏的偶遇成为英雄一中的雄鹰,有珍爱自己的女人,别人敬他一寸,他敬别人一丈,和豪迈的性格。
  • 龙宸

    龙宸

    龙,万物之长。一场旷世之战后,龙族如同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众人眼中。龙宸,一位龙的继承者走上寻龙之路。
  • 有了外挂之后

    有了外挂之后

    【整本免费】注:写崩了,不建议看!!!云非烟重生了!随着时间越长,她发现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别人编织的阴谋当中。
  • 驭夫有道

    驭夫有道

    她是相府嫡女,待嫁太子妃,却在大婚之夜被人劫持,毁尽皇家颜面。华丽穿越,被捉入宫,她原以为人家要拿她浸猪笼,不想皇上宠着,将军罩着,王爷殷勤无底线,阴谋之意昭然若揭……因为他,她被一步一步拖进权力争斗的核心,她本该是他手中的棋子,可是,为何他下棋的时候手会抖?棋子还要对他讨价还价:商量一下,今儿我睡床你睡地板可好?呃……开玩笑,开玩笑的,啊!
  • 穿越农女发家

    穿越农女发家

    穿成农女,斗极品,养包子,发家致富的光辉大路。咦?这个男人为啥和我儿子这么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是妖帝的白月光

    我是妖帝的白月光

    三千年前,南明山一场大火,将所有的罪孽尽数覆亡,而关于那位曾一统妖灵各族,险些将整个九州颠覆的妖帝,史册上只有寥寥数语。唯《南明后记》的最尾端藏着半句箴言——深情负、一生苦,机关算尽终成误!三千年后,当命运的齿轮在此转起,生物科学系研究生言楚为了准备论文,赴往南明古墓考察混乱之战的由来,却是没想到被古墓里醒过来的妖帝大人给缠上了,从此每天都走在了被逼婚的路上.......ps:这是一个前世今生的故事,前世be今生he齁甜的那种。贼能撩的巨骚腹黑妖帝大人×伪温柔高智商女学霸
  • 萌兽来袭:魔神大人别追我

    萌兽来袭:魔神大人别追我

    当一只逆天萌兽碰到一个无良小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当无良小主遇上比她更为无良的变态男,情况更为激烈!却不知这一切早已被创世神算计在中~~~前世今生,命运由她掌控!即使逆天而行,她也绝不会屈服在那人的掌控之下!!前世,为换她一命,跳入诛魔台,未料到她却比他更早一步...三世的轮回,她与他再次见面,记忆渐渐苏醒,等待着他们的却是更大的阴谋……
  • 猫族异人

    猫族异人

    她出生了,一瞬间火红妖异的天空中一束白光汹涌而下,不一样的出现,不一样的人生。异人异人,异邦之人,岂能平淡一生呢?
  • 墨府绝世双姝

    墨府绝世双姝

    相传,从未在历史上出现的东临国,皇帝仁厚,重情重义使天下国泰民安,百姓富裕,丞相墨尘羽有双姝,姐姐娇娇倾国色,缓缓步移莲,善于琴,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妹妹秋波湛湛妖娆姿,春笋纤纤娇媚态,善于心计。虽未及笄,世人欲得,娶之为妻,然他却只钟情于她,她也倾慕与他,而她却嫉妒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