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31600000014

第14章 京剧(1)

京剧是流行全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它形成于北京,流布于全国。历史上曾经有皮黄、二黄、京调、京戏、平剧、国剧、旧剧等多种称谓。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随后传到北京,渐及全国各地。1919年起,梅兰芳等出访日、美、欧洲,使京剧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一度称京剧为国剧,梅兰芳等在北京成立的京剧艺术研究机构叫“国剧学会”,并出版《国剧画报》。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改北京为北平,随之京剧也改称“平剧”,1942年延安成立的京剧院,当时叫“延安平剧院”。20世纪30年代,随着话剧等新剧种的兴起,又有人称京剧为“旧剧”。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京剧之名才正式确定下来。

一、京剧的历史沿革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罗罗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随后,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合称“四大徽班”。徽班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它向京剧嬗变的过程。这一嬗变的完成,主要标志为徽汉合流和皮黄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为主的板腔体唱腔音乐体系,使唱念做打表演体系逐步完善。

道光末年,西皮戏大量涌现,徽班中皮黄并奏习以为常。据刊于道光二十五年的杨静亭《都门纪略》载,三庆班程长庚,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等常演的剧目,有《文昭关》、《捉放曹》、《定军山》、《击鼓骂曹》等,与嗣后京剧舞台常见的传统剧目已大体相同,徽班向京剧的嬗变到此已基本完成(虽然当时还不称京剧)。另一种说法,认为谭鑫培成名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京剧才算形成。理由是到那时皮黄戏从音乐、表演,到唱念的字音、声韵,才具备了严格的规范;而在此以前,即程长庚时代,仍属徽调范畴。

1860年到1949年,京剧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860年到1917年左右,是京剧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剧目方面,从徽、汉、梆、昆等继承下来的传统剧目,经过演出实践不断加工、锤炼,更见精练。音乐方面,板式、曲调有所增益,字音、声韵更加定型,使京剧唱腔委婉、动听,更具特色。舞台表演艺术方面,也较为细腻、精致,色彩浓郁。京剧史上“老生前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还带有京剧前身徽、汉的地方色彩,传到“老生后三杰”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时,原来那种地方色彩已逐渐融会升华,成为京剧自身的艺术特色。光绪九年(1883年)起,大批京剧著名演员陆续被征为“内廷供奉”,领取一定银米,平时在戏园演出,不定期地应召进宫当差,从而打破了乾隆以来宫廷蓄养戏班的旧制。由于皇室贵族的喜爱,既为演出提供了优厚的物质条件,又在艺术上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留下了一批比较完整的剧目,并为京剧艺术的严格规范化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同时,宫廷演出也在剧目内容的倾向上给京剧带来一些消极作用。

从1917年到1937年,是京剧艺术的高峰期。剧目方面,传统戏不断加工、翻新,同时大量涌现新创剧目。题材范围扩大了,表现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想的剧目增多了。剧目与演员的表演特色结合更紧,出现了为某些艺术流派所特有的剧目。舞台艺术方面,流派艺术大大发展。早先,京剧舞台上以老生为主,老生流派比较明显。到这一时期,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锐意革新,积极排演新戏,舞台上出现了“四大名旦”争衡的局面。这不仅使旦角艺术焕发出空前的光彩,而且带动其他行当,争奇斗绝,流派纷呈。如老生行余叔岩、马连良、高庆奎、言菊朋等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流派。在上海,周信芳(麒麟童)以《萧何月下追韩信》等新剧目,独树一帜,影响广及江南各地,时称“麒派”。武生行,杨小楼、尚和玉等与南方的李春来、盖叫天等,也都形成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流派。此外,花脸、小生、老旦、丑等,也都人才辈出,京剧舞台达到艺术高峰。

从1937年到1949年,是战乱中京剧队伍分化和重新组合的时期。“八·一三”以后,不少京剧演员,积极投身救亡运动。抗战转入持久战后,解放区、国统区、敌占区,分别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在陕甘宁边区和其他各个革命抗日根据地,八年间,编演了大量新历史剧和现代戏。在国统区,抗战开始不久,就组成了包括各戏曲剧种的抗敌宣传队,巡回于各个战区,演出激励民族精神的剧目。在敌占区,梅兰芳“蓄须明志”,采用罢演的方式和敌人周旋;另外,程砚秋隐居于农村,谢绝舞台;周信芳在艰险的环境中,编演了《徽钦二帝》等剧目,与敌伪进行斗争。

建国后,京剧艺术得到新生。整理了大批传统剧目,编演了许多新历史剧和现代戏,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贡献。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京剧艺术又得到了复苏,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早在同治六年(1867年),京剧就传到上海。嗣后,众多的北京演员陆续南下,知名的有周春奎、孙菊仙、杨月楼等,从而使上海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在这之前,约在咸丰初年,上海已有昆班和徽班演出。京剧进上海后,也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梆子)同台的局面。这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从光绪五年(1879年)起,谭鑫培六次到沪,后来梅兰芳等名演员也经常到沪演出,促进了北派、南派京剧交流,加速了京剧艺术发展。

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年)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天津及其周围的河北一带,为京剧最早的传播地区之一。道光末年,余三胜即在天津活动(他和他父亲死后都葬在天津);丑角演员刘赶三先在天津活动,后来才到北京“下海”;老生演员孙菊仙也曾经是天津的票友。山东是徽班进出北京的必经之地,山东帮商人又是北京经济活动的重要力量,因而山东很早就有京剧演出。京剧的流布较早的地区还有安徽、湖北和东北三省。至20世纪初,南至福建、东至浙江,北至黑龙江,西至云南,都有京剧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在四川、陕西、贵州、广西等地也有了较大发展。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1924年,他再度率剧团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组成的剧组到美国访问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应邀去欧洲访问,受到欧洲戏剧界的重视。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二、京剧的艺术特点

同类推荐
  • 影视配音艺术

    影视配音艺术

    本书翔实介绍、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深入浅出地引领读者走进缤纷而隽永的配音艺术世界。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篇通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由原片及配音再创作,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旨在让学习者和创造者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养分;第三篇详尽阐述了配音艺术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在写作中力求贴近实际,追求通俗与优雅、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 三只耳朵听音乐

    三只耳朵听音乐

    本书是小提琴曲《梁祝》作者——陈钢的散文集,收录《三只耳朵听音乐》、《关于“耳朵”的补白》、《三个“洋”老头》、《命运在敲窗》等作品。
  • 甲骨、牙角及偶像的收藏艺术

    甲骨、牙角及偶像的收藏艺术

    甲骨,即龟甲兽骨旷但古玩中所讲的甲骨是特指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所出土的甲骨。它们之所以为收藏家、研究家所青睐,也并非是甲骨本身,而是在它们上面所刻画的各种符号——甲骨文。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茶具收藏艺术

    茶具收藏艺术

    “言茶必曰唐”,大唐中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茶饮之风也随之呈风起云涌之势,在这种社会大氛围的影响之下,古人对专用茶具的呼唤也日渐迫切。中国茶具首次从食、酒器中分离出来而自成一个体系,为品茶文化的进一步推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系统来袭

    重生之系统来袭

    在得知杀害自己父母的就是自己的养父时,林璇艺在选择报复自己的养父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可是没想到的是,上天给了她一次重来的机会,这一次,林璇艺决定不在做无力的自己,在得到系统的帮帮助下,解开一个个谜团,且看林璇艺如何翻转结局,谁说,女子不如男!
  • 狂女休夫,狼性邪王的毒妃

    狂女休夫,狼性邪王的毒妃

    传闻她阴险狡诈、虚伪做作、为了嫁人挤走别人的心头肉。又传闻她是大夏国最失败的正妃,被婆婆欺凌、被侧妃算计、表妹使绊,就连王府的狗见了她也不放过,最终因为大闹家祠被夫君一脚踹死!再次睁眼,已换成挟了两世记忆的特工女将,一过来就接了这么个烂摊子。苏浅眉抚额,于是乎,斗侧妃、斗老妃、斗表妹,斗天斗地顺便还斗恶狗!什么?你青梅远嫁,旧爱进宫?关本小姐什么鸟事?!挽清誉,树形象,查冤案,休邪王,临街花楼选夫,苏浅眉将绣球意外仍进猪筐,对面耶律濬扑哧冷笑:“原来你喜欢猪……”
  • 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

    物流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可以使适当的用户、在适当的时间、以最小的费用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作用,因而充满了巨大的魅力和诱惑力,致使许多人纷纷涌入。其中不乏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想在物流这块蕴藏无限诱惑力的巨大蛋糕上寻找商机,切下属于自己的、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一块来,可等他们真正进入到物流领域以后,才发现物流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复杂的大系统。
  • 为君痴

    为君痴

    女人学什么男人做生意,该做的是在床上好好伺候男人,多生几个娃儿……傅潋滟真是受够了这蛮子男的粗鄙言论,偏偏她要的东西又一定得靠他,如果他为她取得青金石,染出皇上御用的佛青色,让她为娘出一口气,那么就算赔上自己的清誉她也不在乎,就连女子的清白都可以奉上!
  • 那一年,岁月成殇

    那一年,岁月成殇

    因为他,她遇见了莫测的未来,她是他的魔咒,让她飞蛾扑火,他不爱她,却与她纠缠不清,一场浅痛的离别,她的人生为之颠覆,他和她的命运,终究会怎么样?
  • 天降女尊小男友

    天降女尊小男友

    顾念在某个夜晚独自感叹老天不公时,发现有个东西绊倒了自己,低头一看竟然是……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小王子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一辑——小王子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寒轩春晓

    寒轩春晓

    张晓晓听闻后,有一些羞涩。她抬头看了下黄子轩俊俏的面容,想起他刚才担心的模样,心里不禁大为所动。她双手抬起,轻轻搂住黄子轩的脖颈,踮起脚轻轻地吻住黄子轩因为坏笑而微微上翘的嘴唇。浅尝辄止。她迅速松开自己的双手,推开已经身躯僵硬脸色通红的黄子轩,俏皮一笑:“谢谢你的人工呼吸!”说完,看着黄子轩的窘迫模样,她又忍不住调侃:“黄总还挺纯情的嘛?不会还是初吻吧?”黄子轩忙不迭地结结巴巴否认:“没没没......没有,怎么可能?我就是......不喜欢太主动的女人!”嘴上说不喜欢,身体却很诚实,不仅手忙脚乱,而且是一脸又害羞又幸福的样子,可爱极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奕心向缘

    奕心向缘

    他身无铠甲,手无兵卒,亦能一袭青衣于刀剑上起舞,横扫千军。他从未想过,这世上会有一个叫“楚缘”的女子对他说:从前都是你一人背着巍峨山岳般的压力踽踽独行,往后,荣光万丈时,有我伴你身后共看这山河永泰;日月无光时,有我立你身前挡去那腥风血雨。她这一生,爱过许多东西,爱风月,爱流霞,爱钟鼓馔玉、安富尊荣,亦爱红尘阡陌、天地万物。她从未想过,这世间会有一个叫“李玄奕”的男子,让她懂得有一种感情直教人舍生忘死。*****************李玄奕:“这中蛊之人接受病象时会经历几个阶段,宛若你难以接受你心悦于我。”楚缘脸颊爬上了红晕:“我没有。”“阶段一,否认期,罔顾事实。”楚缘气急:“你胡扯。”“阶段二,惶恐期,深陷自我克制与无法克制的徘徊中,渐而变得焦躁不安,迁怒于人。”楚缘深吸一口气:“随你如何说,我已乏,要回了。”李玄奕很是满意她的反应,龇牙一笑:“阶段三,大抵已接受了事实,喜欢独处睡觉。”“你到底有完没完?!”“唔,亦有少数者,会回光返照,企图做最后的挣扎!”楚缘气急败坏:“我才不悦你。”李玄奕轻轻把将她搂进怀里:“心之所向,情之所钟,唯你而已,楚缘,我心悦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