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05600000002

第2章 固原西周朔方长城考证

固原长城现存遗迹

固原长城西周时期属朔方长城。朔方长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西周西北边防长城的一部分,位于西周西北境。

固原朔方长城现存遗迹,依《水经注》的记载,位于今固原县城“北一十五里”处。它在宁夏境内横穿西吉、固原、彭阳3县,长约400华里。这道长城,本文称之为固原长城。

固原长城从西吉县往西出宁夏进入甘肃,经静宁、通渭、陇西、渭源、临洮,直抵洮河东岸;从彭阳县往东,经彭阳县城阳乡、孟源乡出宁夏境进入甘肃镇原、环县、华池入陕西,经吴起、靖边、榆林抵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这道古长城,秦汉时期称之为“故塞”,以区别于秦昭王所筑的“故河南塞”和秦始皇派蒙恬所筑的万里长城。这是西周至春秋时期周朝防御北方戎狄族群所筑长城的遗迹遗址,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建筑。

固原长城始筑年代考

《诗经·小雅·出车》载:“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其中“往城于方”“城彼朔方”的“城”字,有人解释为建筑城市,有人解释为建筑城墙。对于“城”字的解释,本人曾在拙著《宁夏古迹新探·宁夏平原秦皇长城初探》中进行了考辨。《诗经·小雅·出车》中有“往城于方,城彼朔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城河上以为塞”,这两处的“城”字,都是同样的用法与含义。

《出车》篇中的“城”字。在古籍中,“城”字单用或与“长城”“塞防”相连使用时,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修筑长城。《史记·秦本纪》载:“简公六年……堑洛,城重泉。”这里的“城重泉”与“城彼朔方”一样,就是说在重泉修筑了一道长城。《水经注校·济水》载:“《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二年,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自亥谷以南,郑所城矣。《竹书》(云:是梁惠王十五年筑)也。”此处“郑所城矣”的“城”字,还是说郑国筑造了一道长城。第二种是指长城、方城。《水经注校·潕水篇》载:“郦县有故城一面,未详里数,号为长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周按”指叶长城至郦县长城,此本作‘六里’,《御览》及宋本俱作‘相去六百里’,故从之),若南北虽无基筑,皆连山相接。”“叶东界有故城,始犨县东,至瀙水,达(当做迳)泚阳界,南北联络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郡国志》曰:叶县有长城曰方城,指此城也。”“《后汉书·郡国志》载:叶有长山曰方城。”楚国的长城,或叫城,或叫长城,或叫长山。《元和郡县志·卷二》载:“华州,《禹贡》雍州之域……春秋时为秦晋界。邑长城在州东七十二里,或说秦晋分境祠华,故筑此城。”这里的“故筑此城”,也是指修筑了一道长城。《文献通考·卷二十四下·四裔考》载:“杜氏通典傅奕曰:易称王侯设险以固其国,筑长城、修障塞,易之设险也。今朔塞上多古长城,未知起自何代。七国分争,国有长城。赵简子起长城以备胡,燕秦亦筑长城以限中外,则长城之作其来远矣。秦兼天下,益理城壍,城全国灭,人归咎焉。”上引文中“城全国灭”“益理城壍”中的“城”字,其含义即为长城。所以,以上“城”字,均与《诗经》“往城于方”“城彼朔方”中的“城”字是同样的用法与含义。因此,“王命南仲,往城于方”,是说周宣王派南仲去于方建筑长城;“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是说周宣王命令我去朔方建筑长城。对“往城于方”、“城彼朔方”的解释,正如国际著名地理学家陈正祥教授所言:“‘城彼朔方’,不是说只造了一座城,而是筑了一条长垣,即长城。”

《出车》篇中的“于方”“朔方”。朱熹集注《诗集传》考证,“方”即“朔方”,在“今灵、夏等州地”,亦即在今宁夏、陕北的灵、夏等地区。朱熹所考证朔方的方向及范围在总体上是正确的,因为历史上的朔方往往泛指周都镐京北面的许多地方。所以《出车》篇中的“于方”“朔方”,就是指位于今西安市西边的周朝都城镐京北面的灵、夏、固原一带。至于朔方的治所,是随着华夏诸族与北方诸族的战争胜负、民族融合进程及华夏疆域的变迁不断由南向北移置的。周朝朔方在“大原”“太原”(今宁夏固原)。《括地志》说:“刘矅复置(高平)为朔州治所。”这说明,南北朝时期前、后赵的朔方地区也在今宁夏固原及其毗邻地区,固原地区与朔方是有渊源关系的。前、后赵时期的朔方在宁夏固原可作为追溯周宣王“城彼朔方”所指地区的参照。所以,“往城于方”“城彼朔方”,就是说周宣王在今宁夏的固原、陕西的北部建筑了一道长城。

其实,周宣王派南仲“城彼朔方”“往城于方”,古人早就知道这是去建筑长城,而不是筑造城邑。《文献通考·四裔考》载:北魏皇兴中(467~471年),蠕蠕犯塞,北魏征南将军刁雍给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上表说:“臣闻北狄悍愚……所长者野战,所短者攻城。若以所短夺其所长,则虽众不能成患,虽来不能内逼。又狄散居野泽,随水逐草,战则与家产並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不赉粮而饮食足。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掠而已。历代为边患者,良由倏忽无常故也。六镇势分,倍众不斗,互相违逼,难以制之。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又踵其事。此四代之君,皆君王之雄杰,所以皆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今宜依故,於六镇之北筑长城。六镇东西不过千里,若一夫一月之功当三步之地,三百人三里,三千人三十里,三万人二(三)(《册府元龟·卷九九〇高闾表为‘三’》)百里,千里之地,强弱相兼,计十万人一月必就。运粮一月,不足为多。人怀永逸,劳而无怨。计筑长城,其利有五:罢游防之苦,利一也。北部放牧,无抄掠之患,利二也。登城观敌,以逸其劳,利三也。省边防之虞,息无时之备,利四也。岁常递运,永得不匮,利五也。帝从之,边境获其利。”刁雍时为北魏薄骨律镇将,镇城在今吴忠市北,辖境包括今宁夏灵武、盐池一带。他请求仿效前四代君王修筑长城的事迹,在北魏沿边的薄骨律等6镇北境修筑长城。刁雍表章中所列举的四代君王防御北狄的战略:第一代君王是西周的周宣王,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诗经·小雅·出车》)。第二代君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史记·匈奴列传》)。第三代君王是秦始皇,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造长城,“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史记·匈奴列传》)。

第四代君王是汉武帝,他防御北狄的办法是筑长城,“於是汉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为固”(《史记·匈奴列传》)。刁雍说周宣王“城彼朔方”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修筑长城都是“皆同此役”,这就说明周宣王“城彼朔方”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修筑长城干的都是同样的工程。所以,周宣王“城彼朔方”就是与赵武灵王、秦始皇、汉武帝一样地修筑了长城。刁雍请求“今宜依故”,就是要依照前四代君王修筑长城的事例,在北魏“六镇之北筑长城”。而且刁雍陈述修筑长城的第三利是“登城观敌,以逸其劳”,其中“登城观敌”的“城”字,亦是确定无疑的指长城。《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载:“太和中(477~499年),尚书中书监高闾上表曰:臣闻为国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赏……暴敌轻侵,则设防固以御之……北狄悍愚,同於禽兽,所长者野战,所短者攻城。若以狄之所短,夺其所长,则虽众不能成患,虽来不能内逼。又狄居野泽,随逐水草,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不赉资粮而饮食自足。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略而已。历代为边患者,良以倏忽无常故也。六镇势分,部众不斗,互相围逼,难以制之。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孝武,踵其前事: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杰,所以同此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易称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丘陵,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长城之谓欤!今宜依六镇之北,筑长城以御北虏,虽有暂劳之勤,乃有永逸之益,如其一城,惠乃百世。即於要害,往往开门,造小城於侧,因施却敌,多置弓弩,狄来有城可守,有兵可捍,既不攻城,野掠无获,草尽则走,终无往至……至八月,征北部,率所领与六镇之兵直至碛南,扬威漠北。狄若来拒,与之决战;若其不来,然后散分其地,以筑长城。计六镇东西不过千里,若一夫一月之功,当三步之地,三百人三里,三千人三十里,三万人三百里,则千里之地,疆弱相兼,计十万人一月必就。馈粮一月,不足为多,人怀永逸,劳而无怨。计筑长城,其利有五:罢游防之苦,其利一也。北部放牧,无抄掠之患,其利二也。登城观敌,以逸待劳,其利三也。省境防之虞,息无时之备,其利四也。岁尝游运,永得不遣,其利五也……诏曰:览表具,卿安边之策,此当与卿面论一二。”北魏尚书、中书监高闾与征南将军刁雍的说法完全一样,周宣王“城彼朔方”是指建筑长城。所以,南北朝时期,人们就知道周宣王“城彼朔方”是指在朔方地区筑造了一道长城,而不是建筑了一座城邑。

《出车》篇中的“玁狁”。“赫赫南仲,玁狁于襄。”周宣王命令威名赫赫的南仲到朔方筑长城,是为了扫除盘踞在那里的玁狁。那么,玁狁盘踞在什么地方?对此,《诗经·小雅·六月》有明确记载:“薄伐玁狁,至于大原。”从这里知道玁狁盘踞在大原地区。《六月》篇中的玁狁,也就是《出车》篇中的玁狁。这两篇诗中指的都是盘踞在大原地区的同一个玁狁。关于玁狁的族属,《出车》篇说:“赫赫南仲,薄伐西戎”;“赫赫南仲,玁狁于夷”。由此可见,玁狁亦属西戎。对此,《国语》韦昭注释说:“犬戎,西戎之别名,在荒服。”所以,玁狁即西戎,即犬戎,盘踞在大原地区。

关于大原的地理位置,顾炎武进行过考证。他认为“薄伐玁狁,至于大原”中的“大原”,指的是今固原、平凉一带。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大原》说:《元和郡县志》有记载:“‘原州平凉县,本汉泾阳县地。今县西四十里泾阳故城是也。然则大原当即今之平凉,而后魏立为原州,亦是取古大原之名尔。’计周人之御玁狁,必在泾、原之间。若晋阳之太原在大河之东,距周京千五百里。岂有寇从西来,兵乃东出者乎?故曰:‘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因此,顾炎武认为,上述引文中的“大原”,指的是今平凉、固原一带。《史记·匈奴列传》载:周襄王时,“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于郑之汜邑……故诗人歌之曰:‘戎狄是应’、‘薄伐玁狁,至於太原’‘出舆彭彭,城彼朔方。’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于晋。晋文公初立,欲修霸业,乃兴师伐逐戎翟,诛子带,迎内周襄王居於雒邑。”(“大”“太”二字古通,太原即大原)。从上文看,周襄王被戎狄追杀,是自西向东逃奔,被迫向远在其东面的晋文公求救。晋文公兴师是自东向西,讨伐戎狄至于大原。显然,《诗经》中的“大原”绝不在今山西的太原而在今宁夏的固原。

大原在固原的考证结论,众多文献资料及研究考证均可证实。顾颉刚先生不同意“大原”在今山西阳曲县的说法,但他在其《古史辩自序》中又提出了“大原”在今山西的西南境。他说“太原的地位,必不在秦汉以来的太原,即今阳曲县一带,其必在山西的西南境,即今山西永济县南黄河的转角上。”按照顾颉刚先生的这一考证,太原就到了周京的东边了。但《竹书纪年》说,周穆王十七年“六师西指,无不率服,于是迁戎于太原”。周穆王的军队“六师”从周都镐京“西指”,“迁戎于太原”,这个“太原”,只能是今宁夏固原一带了。《穆天子传》说周穆王征犬戎是“天子北征于犬戎”。周穆王从周都镐京“北征”,其进军方向只能是北向今甘肃平凉和宁夏固原地区,而绝不会东向今山西永济县了。以“北征”方向判断,大原只能存在于今宁夏固原地区。《诗经·大雅·公刘》说:“逝彼百泉,瞻彼溥原。”“溥”,广大也。“溥原”即“大原”。百泉一名,西周已有。从《诗经》语句“溥原”与“百泉”的地理关系看,“百泉”地境必与“溥原”毗邻。参照《括地志》《旧唐书·地理志》《新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等地理著作,唐百泉县属原州(今固原),西去原州九十里,这证明百泉县地近今宁夏固原,在今宁夏固原地区彭阳县东。所以,《诗经》中的溥原,即大原,亦即固原。现今整理研究古籍、古地理的许多学术著作,亦将与西周史迹有关的“大原”、“太原”定位在今宁夏固原地区。大原即固原,那么,《诗经·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就是说周宣王命令南仲到周都镐京北方的大原地区建筑了一道长城。以今地言之,就是在今宁夏固原地区建筑了一道长城。

周宣王命令南仲在今宁夏固原地区建筑的这道长城,也见于我国古代典籍《山海经》的记载。

综上所述,《诗经·小雅·出车》是世界上建筑长城的最早记载,也是我国长城建筑史上的最早篇章。这道长城的现存遗址,就是今固原长城。今固原长城,西周时期属周宣王所筑朔方长城中间的一段。

宁夏固原西周朔方长城始筑于周宣王时期,距今已2800多年。固原长城是中国长城的始祖,固原地区是中国长城的故乡。固原长城在长城史上的源头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同类推荐
  • 赚明

    赚明

    建文四年六月初八,燕王朱棣进驻龙潭,京师大震人心惶惶,朱明正统岌岌可危。然而,朱云文来了,他于万分惊惧之中,心想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老子上辈子只是一个普通打工族,今朝穿越好歹是皇帝,能做一天就赚一天!就这样一天天的赚着赚着……朱云文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已经赢了天下!
  • 大楚狂徒

    大楚狂徒

    在穿越者眼里,手握日月,星河倒转是常规操作;覆军杀将,王朝颠覆也是常规操作;什么宰相、将军更是背景板,一个小县城的衙役更是毫无存在感的NPC。这么一个毫无存在感的NPC居然敢在穿越者头上动土,这能忍?当然不能忍,陆离当场暴烈而起,也当场跪了被锁拿归案!
  • 剑之幻

    剑之幻

    在北酆大陆上,有四个强国纷争不断,战火频发,分别是虎居东方的东乐国,盘踞南方的南火国,陲镇西方的西荆国,北卧北方的北天国。我们的主人公方云寻出生在南火国的一个穷苦的平常百姓之家,由于南火国王君左空(字虚天)只为扩大领土,而根本不顾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死活,元纪六年,南火与深居北疆的北天国开战,赋税繁重,然而这年南火国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以致百姓民不聊生。所以方云寻决定揭竿而起,从一介草莽到一代圣皇的惊世传奇……
  • 十字传奇

    十字传奇

    耶稣是犹太人,为西方人所敬仰,但为什么基督教势力要屡屡打压犹太人?同基督教一样,伊斯兰教的唯一神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犹太思想之影响。这三种信仰,基本属于同源,但却为何彼此冲突不断,绵延至今?在公元后的欧洲历史中,几乎是三句话不离信仰,五句话里必有基督。摩西、耶稣、君士坦丁、查理曼、巴巴罗萨、狮心理查、英诺森三世、胡斯、贞德、路德、加尔文、罗耀拉、亨利八世,看看这些历史中的强者,与基督教产生怎样的瓜葛与搏斗,以何种作为震烁古今。我们会发现,人类的信仰,是一个可以左右历史发展方向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东西方的巨大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差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宋——昌文偃武的时代

    宋——昌文偃武的时代

    本书内容有:重文轻武的王朝;繁荣的社会经济;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包罗万象的理学;灿烂的宋代文化;空前繁荣的科技成就等。
热门推荐
  • 念念倾城

    念念倾城

    像风滑过指尖,你我的爱,从未开始,也从未结束。
  • 玩家入侵

    玩家入侵

    自己的祖爷爷的祖爷爷的祖爷爷居然是个仙人?林天看着眼前身娇体弱的小萝莉忍不住叹息。祖爷爷居然还留下了一个轮回小世界?里面引来了诸天万界无尽的侵略者?如何抵抗他们成了林天脑子里最大的难题?为了对得起自己的操守和继承祖业,林天决定,将轮回小世界改造成一个游戏世界,用人类自己的力量打败凶恶的侵略者,所谓人定胜天!
  • 源道成圣

    源道成圣

    张风被流星砸中,却重生至平行世界,而自己也与一个长相、名字都相同的“尸体”融合。而这极为狗血的重生的原因则是一个自称被自己特殊体质开启觉醒的“源灵”以巨大的时间和空间能量开启时空之门到达这个它认为适合修炼的平行世界。这个世界的历史流转与张风前世基本相同,不过却是千年之后。这个世界的改变皆来自于千年前的那场巨变,那便是“灵力返潮”。自此世界万物仿佛回到了远古的修炼时代。经由千年演变人类和灵兽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大部分的山川、河流、海洋被海量的灵兽占据;而诸多的钢铁城市被人类掌控。人类修行以“魂师”和“武者”两种,而张风则不同他修行宇宙本源——“源力”。宇宙本源合在无限的时间流逝中合合分分,且看张风在这个大修炼时代扮猪吃虎,快意恩仇,踏上寻找天地源石,融合天地本源之路。
  • 异世界的圣剑使

    异世界的圣剑使

    从一个拥有圣剑使的世界穿越到另一个同样拥有圣剑使,而且还有精灵使的世界,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 大逐鹿(全集)

    大逐鹿(全集)

    国共大逐鹿的解放战争,三年多的时间双方共出动兵力一千多万,民伕不计其数,被蒙哥马利元帅称为“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内战”;统帅间奇谲诡异的用兵技巧无不达到出神入化境界,朱可夫元帅赞叹道:“这是世界战争最具智慧的战争神话”。而这一切,在《大逐鹿》里得到最辉煌的展现。《虎啸八年》作者、著名军事历史题材作家温靖邦,全景式还原解放战争台前幕后的隐秘历史。从细节入手,一手资料独家披露,还原三年建国战争历史,重现藏在档案里的历史,是国内不可多得的将解放战争故事化的作品。
  • 捡个神女当媳妇

    捡个神女当媳妇

    渣男要穿情侣装,女神嫌弃丑毙了,死活不穿。渣男一脸怨妇样:“明明你昨天还和他们穿一样的。”女神怒骂:“你妹的,那是校服!”据说渣男很讨人欢心,事实证明,本神女还是挺喜欢他滴。
  • 余幼沁涟

    余幼沁涟

    今天,我终于进幼儿园了。也就是说,称霸这所幼儿园的日子不远了。我好自豪,能够在幼儿园小班的年纪拥有这样的成熟思想和文学造诣,那是爸爸的基因良好,爸爸说,他像我这样的年龄的时候已经会做诗了,我是属于物种退化……爸爸带着我走进苹果班报到,那个漂亮阿姨看到我爸爸就像小狗看到肉骨头一样两眼放光。我看到签名簿,就拿起笔“唰、唰、”的写下我的名字:亓攸苒。(qi2you1ran3)
  • 异界剑修在都市

    异界剑修在都市

    仙界剑修萧阳都市重生,和美女特工展开合作,惩恶扬善,大展身手。一切与他作对的人,二代,大枭,都下了地狱。萧阳疯狂修炼,只为有朝一日能重回仙界,再次见到自己敬重的美女师傅。可他忽然发现,这一路走来自己身边已经是风景无数了,好强的美女总裁,温柔似水的邻家妹子,冷艳冰冷的女下属,火红的玫瑰……
  • 剑问乾坤

    剑问乾坤

    一副身躯两种体态,半身为新人类的肉体,半身皮囊之下为亡灵的亡魂。征途之上,他会成就属于他的传说。真爱,修道悟理,成就传说。路过的,就当是打发时间,翻翻娱乐一下吧!
  • 仪修晚爱

    仪修晚爱

    仪修拖着行李箱盲目地走在大街上,此时她才知道人生地不熟的艰难。时值八月,星城如煮开水的锅,到哪都是热的。她穿越在大街小巷,又热又累。过人行横道时没注意路灯已经转红,她此时心里正捉摸着是继续找工作还是先到李丽那里去。一辆疾驰的汽车撞飞仪修的行李箱后骤然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