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97600000089

第89章 忘记是对自己的宽容

五台山很高,有师徒二人在山上修行。徒弟很小就来到山上,从未下过山。

徒弟长大后,师傅带他下山化缘。由于长期离群索居,徒弟见了牛羊鸡犬都不认识。师傅一一告诉徒弟:“这叫牛,可以耕田;这叫马,人可以骑;这叫鸡,可以报晓;这叫狗,可以看门。”

徒弟觉得很新鲜。

这时,走来一个少女,徒弟惊问:“这又是什么?”

老和尚怕他动凡心,因而正色说道:“这叫老虎,人要接近她,就会被吃掉。”

徒弟答应着。

晚上他们回到山顶,师傅问:“徒儿,你今天在山下看到了那么多东西,现在可还有在心头想念的?”

徒弟回答:“别的什么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

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叫做记忆的东西,美好的容易记着,不好的则更容易记着。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不是很快乐。那些觉得自己很快乐的人是因为他们恰恰把快乐的记着,而把不快乐的忘记了。这种忘记的能力就是一种宽容,一种心胸的博大。生活中,常常会有许多事让我们心里难受。那些不快的记忆常常让我们觉得如梗在喉。而且,我们越是想,越会觉得难受,那就不如选择把心放得宽阔一点,选择忘记那些不快的记忆,这是对自己的宽容。

列夫·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都是闻名于世的俄国大文豪,他们之间曾经有过一段颇为曲折且发人深省的交往。1855年,托尔斯泰在彼得堡认识了比他大10岁的屠格涅夫。尽管屠格涅夫感到这位新朋友的脾气很大,性格倔强甚至有时候很粗野,但仍然从心眼里喜欢和欣赏他的才华。两人成了关系很好的朋友。

1861年,屠格涅夫的新作《父与子》脱稿了,他邀请托尔斯泰到自己的庄园来,把稿子给他看。午餐后,托尔斯泰拿起稿子躺在沙发上看,但越看越觉得兴趣索然,渐渐地不禁掩卷入梦。当他醒来后,发现屠格涅夫刚刚背转过身子出了门,当天便没有再进来。

第二天,诗人费特邀请他们二人到家中做客。席间,屠格涅夫对自己女儿的家庭教师大加称赞,因为她教导自己的女儿为穷人补衣服,为慈善事业捐款。

不料,托尔斯泰对屠格涅夫的话很是不以为然,居然带着讽刺的口吻说:“我设想一位穿着华贵的小姐,膝上放着穷人破烂的衣服,这实在是在表演一幕不真实的舞台剧。”

屠格涅夫本就对托尔斯泰昨天看稿的表现有所不满,此时一听他这么说,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便怒不可遏地大声咆哮起来:“这么说,是我把女儿教坏了?!”

托尔斯泰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于是,两个人在客厅里从争吵到互相推搡,后来互相抓住对方的头发,乒乒乓乓地大打出手。

就因为这么一件区区小事,两位大作家的关系自此以后中断了17年。

直到1878年,托尔斯泰在经历了长期的内疚和不安后,主动写信给屠格涅夫表示歉意。他写道:“近日想起我同您的关系,我又惊又喜。我对您没有任何敌意,谢谢上帝,但愿您也是这样。我知道您是善良的,请您原谅我的一切!”

屠格涅夫立即回信说:“收到您的信,我深受感动。我对您没有任何敌对情感,假如说过去有过,那么早已消除——只剩下了对您的怀念。”

一场积聚多年的冰雪终于化解了。不过,此后不久,另一件事又差点使他们的关系再次陷入僵局。幸运的是,吃一堑长一智,他们这次都知道如何避开了。

这一年,在托尔斯泰的盛情邀请下,屠格涅夫到勃艮纳庄园做客。有一天,托尔斯泰请客人一起去打猎。屠格涅夫瞄准一只山鸡,“砰”地开了一枪。

“打死了吗?”托尔斯泰在原地喊道。

“打中了!您快让猎狗去捡。”屠格涅夫高兴地回答。

猎狗跑过去之后很快便回来了,但却一无所获。“说不定只是受了伤。”托尔斯泰说,“猎狗不可能找不到。”

“不对!我看得清清楚楚,‘啪’的一声掉下去,肯定死了。”屠格涅夫坚持说。

他们虽然没有吵架,但山鸡失踪无疑给两个人带来了不快之感,仿佛二人之中有一个说了假话。可是,这一次他们都意识到不应再争执下去,便把话题转向别处,尽量在愉快的消遣中打发时光。

当天晚上,托尔斯泰悄悄地吩咐儿子再去仔细搜索。事情终于弄清楚了:山鸡的确被屠格涅夫一枪打中了,不过正好卡在了一枝树杈上面。

当孩子们把猎物带回来时,两位老朋友简直开心得像孩童一般,相视大笑。

人的记忆对人本身是一种馈赠,同时也是一种惩罚,心胸宽阔的人,用它来馈赠自己,心胸狭窄的人则用它惩罚自己。

忘记不快的记忆对自己有益,对他人有利。何乐而不为!

同类推荐
  • 一是多少

    一是多少

    本书是计划中的星云大师套书“人间万事”中的第六册,是台湾星云大师目前仍在《人间福报》“人间万事”专栏连载的部分短文集结。本书从最普世的角度谈人生和社会,文字简洁清新,没有不合时宜的政治倾向,更无狭隘的宗教习气,实有益于世道人心,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
  • 圆觉经略说

    圆觉经略说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和尚:出家人的日常生活

    出家人作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阶层,对我们常人而言一直有其神秘的一面,但该书却以风趣的文笔和详实的图文,向我们描绘了出家人寺院生活的世俗性。他们朴素、简约和体现着人性本真的生存观念,无疑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星云日记26:把握因缘

    星云日记26:把握因缘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六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佛如光”、”把握因缘”、“忏悔的法门”、“人生的助缘”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佛教常识问答

    佛教常识问答

    佛也称佛陀,译为“觉者”,能彻证人人本具的、寂然不动的、光明遍照的觉性:觉了一切烦恼都是因缘和合,虛妄不实:不受烦恼的干扰,朗然大觉,就称为佛。尝闻师言:世间无论千万最大事,都抵不过一个死:千万个死,抵不过我一修;千万个修,抵不过我一觉。觉则心空,此是最上福德,轻重利害,不可比拟。佛法的实践,一般叫做修行。修是修理,这说明自性本来清;争自在,因受尘垢妄执的蒙蔽,所以要加以修理,以恢复本来的样子,否则就应该叫做建造:行是行行不息的活动,这说明修习佛法,要在一切时、一切处自强不息,行行重行行,深入又深入,不能时续时断,不能一曝十寒。
热门推荐
  • 苦味现实

    苦味现实

    只有对生活失望了,才能懂得如何去生活!远方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可现实的苦落却让我们无法直面远方。
  • 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

    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一个人的口才能力更重要;10分钟,打造魅力口才的“强磁场”;让说话体现成熟圆融的魅力;说话高手从不以“硬”求胜;人际交往中的逆鳞不能碰等。
  • 世界的变换

    世界的变换

    一组神秘的密码降临大地时,当司徒兰凌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时,整个世界都不同了.............
  • 百分百小美女

    百分百小美女

    我的眼皮一单一双;眼睛不近视也不弱视;没有蛀牙;性格特爽,喜欢冒险,偶尔有点冲动;女生们说我喜欢臭显摆,男生们却事实上,我喜欢帮助人,尽管有时皆大欢喜,有时却弄巧成拙。我承认,我身上总有没完没了的小毛病。可是,我并不觉得它们会妨碍我成为一个健康阳光的小女生。我折腾出的好事远远大于糗事,就证明了这一点呃。
  • 小小风雨

    小小风雨

    想了很久,决定分三卷。第一卷,裂变之友情;第二卷,信仰之爱情;第三卷,非花之亲情;
  • 没有勇气触碰爱情

    没有勇气触碰爱情

    从小懦弱的萧影幻长大后继续了自己的懦弱,错过了一个个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
  • 白月光她黑化了

    白月光她黑化了

    每个历尽艰辛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主角背后都曾有过一个美丽歹毒的白月光教会他们爱与成长,在他们明白自己所识非人之后再理所当然地沦落为袖下惹人厌恶的白饭粒……只是,亲爱的,是谁给你资格回头?既然说了爱我,当然就要一直爱下去啊。既然选择了伤害我,当然就要一直愧疚下去啊。既然已经选择了风雨兼程、选择了漫天血雨、选择了黑暗无边,为什么还要期待救赎呢?不如和我一起在永夜之前恣意狂欢【我向往开满鲜花的墓地和我碑前痛不欲生的你】“我死后请把我埋在开满鲜花的地方,生时已经没有光明,希望死后可以一直灿烂。”“请你往前走,不必回头。”不是每声对不起都能得到原谅,我不接受,只希望你愧疚至死。“我叫辜苏,辜负的辜”排雷:【1】女主渣渣渣,虐渣打脸从不手软【2】白月光/早死梗/苏苏苏【3】慢更但绝不弃坑
  • 不一样的食戟之灵

    不一样的食戟之灵

    空虚的春卷被填满。流出粘稠的酱汁。那是生活的酸甜苦辣。————————————食戟之灵同人。
  • 魔之炽炎神

    魔之炽炎神

    你知道吗,世上曾有过炽炎神。他善良,勇敢,正直,无所畏惧,只是最后死了。你知道吗,原来神也是会被打败的。他会被同僚相逼,退至涯海,然后坠入深渊。你知道吗,深渊并不可怕。因为有人会战胜它,并且用实力谱写他的正义。你知道吗,当你翻开羊皮古卷的那一刻。故事就已经开始了……
  • 灰姑娘的陷阱

    灰姑娘的陷阱

    《灰姑娘的陷阱》是塞巴斯蒂安·雅普瑞索早期代表作,结构环环相扣,极尽精巧,法国黑色小说大师蒂埃里·荣凯从本书汲取灵感,写下不朽杰作《吾栖之肤》,后被西班牙大导演阿莫多瓦改编为电影。小说的主人公兼叙述者名叫米歇乐·伊索拉,也有可能不是这个名字。“我现年二十岁。我讲的故事是一桩谋杀案。我是办案人员。我是证人。我是受害者。我是凶手。我集这四人于一身,可我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