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95400000019

第19章 佛教饮食观

若过分饱食,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雍塞,坐卧不安。

——《增一阿含经》

1.饮食与疾病密不可分

佛教认为,人类饮食与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很多疾病就是由于饮食太复杂和太多而引起的,而适度的饮食则可治病疗疾。中医认为,饮食不洁,没有节制而过多进食,或饥饿劳累都可引起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饮食可在人体内分解为多种营养成分,机体就利用这些食物的营养促进生长,进行修补,并维持各系统功能,所以只有进食得当才能保持健康,若饮食不当就会造成机体障碍而使人生病。因此,佛经《大智度论》说:“食为行道,不为益身。”不是没有道理,它把饮食看做是修道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而对食物粗细并不讲究,只要能维持生命和修道即可。

佛教还把古代中医的食物治病方法吸收于自己的佛教文化中,利用饮食进行治病。《摩诃止观辅行》第三十二卷载:“酸味对肝脏有益,却会损脾脏;咸味对肾脏有益,却会损心脏;辛味对肺脏有益,却损肝脏;苦味对心脏有益,却损肺脏;甘味对脾脏有益,却会损肾脏。”并认为调节“五味”就可以治病。这“五味”与疾病的关系,在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唐朝百丈大智禅师还提出“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从现代医学观点来说,人体生病时,减少饮食既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同时少吃也可使胃肠充分休息,减轻机体消化功能的过度负荷,使免疫功能充分发挥作用。《摩诃止观辅行》也说:“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

佛教饮食观对人类饮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如吃素、饮茶、戒酒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佛教界曾一度流行“禅宗长寿饮食”,其目的也是通过饮食措施来达到人体内心平衡。它甚至认为饮食再加上对佛教的笃信就可包医百病。当然,这种理论因为信奉者越来越走向极端而被逐渐冷落,但它却说明了佛教饮食观的深远影响。

2.佛教的饮食之道

佛教戒律中把药和饮食统称为“药”,即一切食物都是药。为什么佛家对饮食会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看法呢?因为在他们看来,头痛、风寒、咳嗽、打喷嚏、肚子胀等种种痛苦,都被称之为病,治疗此病痛的是药;同样的,肚子饿也很难受,非常痛苦,也可说是一种病,称为饥病,此病唯有饮食能治疗,当然食物也可称为药了。另外,食为五欲之一,欲,希求义。即在众生的本能中,对饮食有强烈的希求。《孟子》中说:食色,性也。饮食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第一层生理需要的表现。所以,当人们面对饮食时自然会产生贪念。戒律中称食为药,是要信徒们把饮食当做药物观想,这样,食时就不会贪多贪好了。

戒律中把众生的病分为两种:一种是饥渴的“故病”;另一种是四大增损的“新病”。对治这两种不同的疾病,相应的有四种药:时药、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时药、非时药、七日药”是规定饮食方式的食物;“尽形寿药”就是今天所说的治病药物。

佛教的饮食之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食无求饱

佛教认为,贪求口福,会起烦恼心,而少吃则比较自在,能使人专心修道,锻炼心智。《增一阿含经》曰:“若过分饱食,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雍塞,坐卧不安。”中国古代医学也讲究“食不求饱”,认为太饱则伤气、伤肠胃。

(2)不可太饥

饮食太饱于身体不利,而太饥也有损健康。中医认为,太饥饿伤脾,人吃得过少就会骨骼干结而血液停滞。现代医学则认为,吃得太少会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

(3)饮食有时

佛教徒讲究饮食有时,尤其是严格执行“持午”,出家和尚讲究过午不食。清代曹廷栋《老老恒言》说:“午前为生气,午后为死气。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避死气也。”

佛家特别重视节食,认为节食是增进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

佛经《摩诃止观辅行》里面记载: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而唐朝高僧百丈禅师曾经列出寺院生活的二十条要则中的第四条也说:“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这说明佛家很重视节食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知道,有些肠胃疾病和不适,确需减食调养,少吃东西才能让消化系统得到休息,减轻身体的过度负荷,使生理组织恢复活力,白细胞和抗体充分发挥驱除细菌病毒的效能。

的确,有很多疾病是由于饮食太多太杂引起的,中医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饮食过量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疾病、影响营养吸收或者过多的养分留在体内排不出去,导致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因此,减少或适量饮食,可以防治疾病,还可以减少毒素的积累,这些对于强身健体无疑是有益的。

3.提倡以天然食物养生

佛教崇尚自然,很重视天然食物,佛典和佛教养生之道对此多有阐述、记载。

佛家认为:人类的痛苦和疾病有许多是由于错误的饮食和药物所引起的,因为食物中含有许多有毒的废物,譬如肉类、人造香料、色素、防腐剂、化学合成物、过分炼制的食品。

即使我们选择的是完美天然的食物,也可能因为经过不恰当的处理,例如:煮得太过分、油炸过后再加上有害的调味品。如此一来,正常消化的化学反应不但被这些有毒的废物扰乱,同时也被有害的化学药品(阿司匹林、盘尼西林、镇静剂、鱼肝油)和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吃得过饱、不定时、缺少运动、焦虑烦恼、贪爱憎恨恐惧)所破坏了。于是毒素就停留在血液中、肌体内,损坏了过滤器官和排泄器官,包括肾、肝、肠、心脏和皮肤等。这些毒素是导致疾病的真正原因,如果人体要恢复健康,就一定要铲除它们,并且要食用天然的蔬菜、水果、胚芽麦、糙米、芝麻、瓜子、花生、酵母、鲜乳等。

除了讲究饮食的天然性之外,佛教还提出了一些食的禁忌问题,这些禁忌都是以人们的养生和健康为出发点而提出来的。

(1)白萝卜——身体虚弱的人,不宜吃;

(2)茶——空腹的人,不适合喝;

失眠的人,不适合喝;

瘦的人,不适合喝;(详见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3)姜——怀孕的人,不可多吃;

(4)胡椒——咳嗽、吐血、喉干、口臭、齿浮、流鼻血、痔漏的人不适合吃;

(5)麦芽——孕妇不适合吃;

(6)薏仁——孕妇不适合吃;

(7)杏仁——小孩吃得太多,会产生疮痈膈热,孕妇也不适合吃;

(8)西瓜——胃弱的人,不适合吃;

(9)桃子——产后腹痛、经闭、便秘的人忌食;

(10)绿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

(11)枇杷——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

(12)香蕉——胃溃疡的人不宜食。

4.禁食酒、烟和蛋

酒、烟、蛋皆为寻常之物,但有碍修行,因此佛教禁用酒、烟和蛋。

(1)戒饮酒

佛教认为,酒包括谷酒、果酒、药草酒,能令人醉,心动放逸,所以是不能饮用的。除非为了治病,非酒无以恢复健康,才能饮用。

不饮酒,在印度乃是佛教徒的特色,其他宗教不仅不戒酒,甚至认为酒能通神。佛教重视智慧,认为若多饮酒容易乱性,而且饮酒之后还能够自制而不致昏乱的人不多,所以,为了保持经常清醒,利于精进的修行,特别是为了达成修定的目的,必须戒酒。

《梵纲经》对酒戒亦有很严格的规定,即使自己不喝,酤酒和教人饮酒都属犯戒行为。戒本中说明,酤酒是非常严重的波罗夷罪,如经中云:“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缘。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明达之慧,而反更生一切众生颠倒之心者,是菩萨波罗夷罪。因为卖酒的行为,会导致众生因有酒可喝,心神颠倒,乱性害人。佛教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用。

佛教的戒律有性戒与遮戒之分,酒属于遮戒,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遮戒,因为不论是在家的五戒、八戒;还是出家的沙弥戒、比丘戒,乃至菩萨戒,无一不戒酒。酒是遮戒,说明了饮酒本身并非罪恶,为什么一切戒都禁止呢?因为饮了酒,能使人犯戒,所以凡是佛子,都应该戒酒。

传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时的名画家张僧繇就画过《醉僧图》壁画,唐朝的大书法家怀素曾写过这么一首诗称赞《醉僧图》:“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系一壶。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人醉僧图。”这说明,虽然佛教戒酒,还是有僧人饮酒,像济癫和尚、一休大师就饮酒,但他们能真正明悟正道,行善积德,与邻为善,即使喝酒,也可做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又有多少僧人能做到这样呢?所以,为了不误人修行,还是以不饮酒为妙。

[1]饮酒容易使人犯戒

酒能引起犯戒,在小乘律论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有一位受了五戒的优婆塞,平常持戒很认真,有次从远处回来,口渴的不得了,误喝了一碗酒不免醺醺然的微醉,正在此时,见到邻居的一只鸡跑进屋来,就把它杀了佐膳。过了一会儿,邻女来寻鸡,他说根本没有看见。不唯如此,看到邻女长了几分姿色,还将她强奸了。

为了饮酒,五戒尽失,所以酒成为重要戒项,是有它实际理由的。

酒在佛教戒律中为九十单堕之一,这条戒缘起于娑伽陀尊者,借宿辨发梵志家,降伏毒龙,引起拘目炎弥城主的归信,观礼世尊,要供养尊者,六群比丘为索黑酒,尊者渴了,醉倒途中,佛陀才制定了这条戒。戒文是:若比丘,饮酒者波逸提……比丘尼波逸提,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是为犯;不犯者,若有如是病,余药治不差,以酒为药;若以酒涂疮,一切无犯。

[2]饮酒的过失

饮酒除了能导致犯戒,还有很多过失,佛陀在制酒戒时,就略举了十种。律文曰:凡饮酒者,有十过失。何等为十:一者颜色少,二者少力,三者眼视不明,四者现嗔恚相,五者坏田业资生法,六者增致疾病,七者益斗讼,八者无名称,恶名流布,九者智慧减少,十者身坏命终,堕三恶道。

酒的过失很多,这里仅仅列举了十种,另外在《大智度论》中说有三十六失。末了又引经偈说:酒失觉知相,身色浊而恶,智心动而乱,惭愧已被劫。失念增嗔心,失欢毁宗族。如是虽名饮,实为饮死毒。不应嗔而嗔,不应笑而笑,不应哭而哭,不应打而打,不应语而语,与狂人无异,夺诸善功德,知愧者不饮。

佛教是一种智慧的宗教,八正道以正见为首,修行的整个过程,时时都要依赖智慧的朗照,而酒却能迷失人的智慧,所以酒的过失的确是很严重的。

自饮酒犯轻垢罪,贩卖酒则犯波罗夷罪。原因是菩萨所作所为都应该使众生开智慧,而酤酒则使众生生颠倒心,所以罪过更重。

[3]酒戒之外

菩萨告诉我们不得饮酒,更不能贩卖酒。但作为慈悲为本的菩萨道,在为度生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开饮的,比如经中说载未利夫人,为救厨师一命,劝请波斯匿王饮酒,不但无罪,反生功德。

若把酒当成做菜的作料,如已没有酒味,失去醉人的力量,应该不在酒戒之限。故在中国的新兴宗教——所谓理教也戒酒;当在必须用酒的场合,以醋代之,例如以醋代替烹饪的作料,因为此时的醋已无酒性。

不过,佛教徒也不是绝对不可饮酒。依律制,教徒要是得了病,必须以酒为药,或饮,或含口中,或以酒涂疮,也不为犯戒。对原本嗜酒,出家后因戒酒而病瘦不调的僧人,佛陀也不是一味禁制,而是会加以通融,为其略开方便之门。汉传佛教《四分律》准许僧人在有病而其他药治愈不了的情况下,以酒为药,非唯“和水饮酒”,直接服饮也是可以的。但为了防止滥行,《南山戒本疏》又特别强调,不是有病就可饮药酒,而是必须用其他药都治不愈后,才能服用。

(2)戒吸烟

通常人们都把烟酒合在一起说。众所周知,饮酒在戒律中严格禁止,对于吸烟,都以为戒律中没有提到,所以在出家人中,有吸烟的也有不吸烟的,不吸烟的尽管对吸烟的看不顺眼,但也找不到指责的理由,只有各行其是了。

吸烟的确没有喝酒食肉的过失那样严重,但在戒律中也还是有说到的。如《四分律》四十三卷中就记载:尔时有比丘患风,医教用烟,佛言听用烟。

从这一段律文看来,如果有患风和医教用烟的两个前提,佛陀还是允许吸烟的,否则就不能吸。

在现代社会,似乎早已形成了一种观念,吸烟喝酒是世俗人的事,出家人是远离烟酒的。所以,一旦见到某个僧尼吸烟,人们就会讥讽。出于维护僧团的荣誉,应该不吸烟才对。

(3)戒吃蛋

《显识论》说:“一切卵不可食,皆因它可以化育出生命。”来果禅师以不吃蛋为修行者的“素口之道”。蛋类,应该属于腥类,因为它可以孵成雏,而且它的味道,就是腥味,如果持素清净的人,最好不吃。现在有一些食素的人也吃蛋,因为现在的蛋大多是养鸡场所产的鸡蛋,是无性的,无法孵出小鸡。但若以素食的习惯而言,还是完全不吃为好。

5.禁食五辛,旨在精进

佛家要求吃纯净天然的素食,基本的要求是无肉、无蛋、无酒精,还不能加葱和蒜。这葱和蒜就属于佛家素食戒律中的五辛,五辛包括:大蒜、小蒜(荞头)、葱、韭菜、洋葱(芥末),佛家要求所有修行的佛家弟子都不能吃荤食以及五辛,否则,罪过就是不可饶恕的。另外,禁吃五辛还有以下的原因。

(1)大小乘经中的规定

大乘经律《梵网经》中曾提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茗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大蒜,又称胡葱,是张骞出使大宛时带回的,其余四种如上文所提。小乘经律中曾提到,蒜只可以用来治病,并且吃蒜的僧人在七日内不能参加一切活动,以免蒜的臭气影响他人。只有等身上的蒜味退去了,洗浴换衣服之后才能回到众僧的生活中来。

(2)五辛妨碍修道

佛家修行是有次序的,首先,必须禁忌五辛,这是第一精进。要从断酒肉和断五辛开始修行,并提出了吃五辛的不利之处:“污秽不净,闻气也会使人恐怖。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修行的人要常远离。”常吃五辛,容易影响信徒们的生理,如果生吃,则会使人生痛恨之心,易动肝火、发脾气,妨碍修行;熟吃的话,会使人产生淫乱之心,易生冲动。同时,佛家把吃葱蒜的过失和喝酒吃肉同等看待,认为它们都能滋长僧人的爱欲之心,使之不能静心修行,妨碍圣道,坚决不能食用。所以一切众生必须吃有益身心的食物才能生存,吃有害的食物就会死亡,众生如果想求得真正的解脱,就必须断绝酒肉和五辛。

(3)五辛也是荤食

在佛教中,腥荤和今天所提到的腥荤是不同的,“腥”指的是肉食,而“荤菜”则指那些吃了让人口中生出恶臭味的蔬菜类,比如五辛中的大蒜、葱、韭菜等。在佛经里,“荤”字和今天的“熏”字同音同意,就是指那些熏人的蔬菜。但辣椒、茴香、桂皮、胡椒等虽也有味道,但人吃了之后不会口生异味,所以不算荤菜,没有限制。这样看来,佛家中禁五辛还有保持佛教活动中公共卫生的考虑。

佛教中规定,吃了荤菜的人,要单独居住,不得与他人交往,或者坐于他人的上风头之处;或者必须漱口除去口中的恶臭后才能参加正常的佛教活动,这样才不会扰乱别人的清修生活。佛教还规定,吃了荤菜的人不能诵读经文,因此在诵经之前,最好不吃荤食。不过在生病时,如果医生所开的药方中有酒和荤食,这样就能吃,但此时,食荤食的人必须离开寺院,暂时住在别人家里,等病好后用香汤(32种香药水)将身子洗干净之后再诵读经文才不会有过。

从现代医学上看,这五种食物对人体还是有一定的益处的。如韭菜可以清洁大肠,治疗便秘。大便困难时,可以吃适量的韭菜来帮助通便。大蒜做成蒜泥后还可以作为香料、作料用。另外,这五种食物还可以用来杀菌、消毒,防治疾病。

6.不宜多吃的食物

做什么事都应有度,饮食也是一样。佛教对饮食的研究表明,下列食物吃多了对人体健康都是有害的。

(1)葱多食令人神昏;

(2)醋多吃会伤筋骨、损牙齿;

(3)木瓜多吃会损筋骨,使腰部和膝盖没有力气;

(4)乌梅多吃会损牙齿、伤筋骨;

(5)杏仁吃太多会引起宿疾,使人目盲眉发落;(引扁鹊语)

(6)生枣多食,令人热渴气胀;

(7)芋头多吃,使人动宿冷;

(8)李子多吃,会使人虚弱;

(9)石榴多吃,损人肺部;

(10)胡瓜多吃,动寒热,积淤血热;

(11)姜吃得太多,令人少志少智,伤心神;

(12)酒喝得太多会伤肠胃、损筋骨、麻醉神经、影响神智和寿命;

(13)盐吃得太多,伤肺喜咳,令人皮肤为黑色,损筋力;

(14)糖吃得太多,会蛀牙,使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

(15)饼干吃太多,会动火气,喉部干燥,容易感冒;

(16)菱角吃得太多,伤人脏腑,损阳气;

(17)肉类吃多,害处最大,引起血管硬化和心脏病等。

7.注重食品搭配与饮食时间

食品的搭配与饮食的时间确实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的。可以说,搭配不当的饮食,不仅其营养会受到破坏,甚至会产生毒素,从而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饮食时间不当虽然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但对养生来说,也是应当十分注意的。

(1)食品的搭配

佛典认为食品搭配应多加注意,否则会疾病缠身的。譬如:

[1]蜂蜜加葱、蒜、豆花、鲜鱼、酒一起吃会腹泻中毒死亡;

[2]牛奶和菠菜一起吃有毒;

[3]柿子和螃蟹一起吃会腹痛、肚泻;

[4]羊肉和豆酱一起吃会引发痼疾;

[5]羊肉和醋一起吃会伤五脏;

[6]葱和鲤鱼一起吃容易生病;

[7]李子和蜂蜜一起吃会破坏五脏的机能;

[8]芥菜和兔肉一起吃会引发邪恶的疾痛;

[9]用薤和牛肉做奠,食了会成疾;

[10]猪肉和田螺一起吃,会使人眉毛脱落。

(2)注意饮食的时间

饮食时间不当,同样也会引起疾病。譬如:

[1]酒后饮茶会伤肾;

[2]酒后吃芥和辣物,会缓人筋骨;

[3]十月勿食椒,损人心,伤血脉;

[4]八月九月勿食姜,会伤神损寿;

[5]正月不得食生葱,令人面上起游风;

[6]正月吃薤菜,损人滋味;

[7]九月份不可吃狗肉,会伤人的神。(以上均指农历)

同类推荐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弘一法师全集(全4册)

    《弘一法师全集》共四册,内容包含弘一法师讲经说佛的文字、以及他的书信,另外还包括法师出家前谈艺的全部文字。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热门推荐
  • 呦,少侠

    呦,少侠

    江湖,在哪里?谁家少年不曾幻想携长剑,纵烈马,饮美酒,快意恩仇。伴如花美眷,友仗义游侠。最后,我们都过了白衣傲王侯的年纪,武侠小说被放在了不知名的角落染上了尘埃。江湖又在哪里。她消失了吗,还是说她只是我们年少时的理想世界。不,柴米油盐是江湖,爱恨情仇是江湖,勾心斗角是江湖,一花一树皆是江湖。白马载着第一剑客,缓缓走入杏花烟雨的江南。这,便是江湖……好吧,我坦白。其实就是沙雕的沙雕江湖(?ω?)(好了好了,别说了!你丫的还让我出场吗?!南溪疯狂抱怨中……)
  • 太上仙魔

    太上仙魔

    万年前,天地大乱,妖魔横行,仙佛妖魔一片混战,其中二郎神杨戬大杀四方,以一人之力差点将妖魔两族灭族,为人类取得了万年的生存时间,然而战后杨戬却是消失无踪生死不明………万年后,边缘小城中一名少年带着一条大黑狗踏入了修仙路………
  • 十班的日常生活录

    十班的日常生活录

    关于十班的那些事儿,大爱十班。开心的回忆就看你笑不笑了。这是我精分的成果,如有不好之处,请多包涵。而且,欢迎各位爆料人员,求私戳,日记丢了好多~温馨提示:作者有颗玻璃心,不喜勿喷~
  • 你若为王我必为后

    你若为王我必为后

    她在现代是一个特种兵,因为机缘巧合魂穿古代,却不幸父母被流放,家被抄。于是她走上了为父伸冤,斩奸除恶到道路,当她遇到了当今的太子殿下,她还必须要不断完美自己,不断和偷窥他的女人斗智斗勇,终于他君临天下,她能并肩与他站在一起,你若为王,我必为后。
  • 刁蛮前妻来复仇

    刁蛮前妻来复仇

    她爱他,可他不爱她,最后他把她的心给狠狠伤了,当他看见抽屉里的日记本他才明白她为了他做了许多他不知道的事,才知道他对她是有多冷漠,5年后她霸气归来复仇,他可以追回她以绝望的的心吗?
  • 重生——傲世剑尊

    重生——傲世剑尊

    一位大家族的子嗣,在家族灭亡时发现一件绝世宝物的碎片——灭世剑的剑尖。但后因被人发现而来斩杀他拿下宝物。而在最后的时刻,他用灭世剑发出最为强大的一招后陨落。但却在意外中,使自己重生,开始了他的逆天之路。
  • 顽皮小女子:魔女戏古代

    顽皮小女子:魔女戏古代

    她,国家代号007的特工,身手矫健,机智慧黠,堪称高手。一次任务,她与死党双双遇难,再次睁眼时却成了男人眼中标准的胸大无脑,绝美得只能当作花瓶的草包。他,皇朝的三王爷,妖孽一般的男子,冷绝无情,严酷嗜血,在这片龙州大陆上少有人比。传言他不理国事,时常弥留烟花场所,对谁都不屑一顾。当冰冷无情的特工碰到阴沉狠辣的王爷,会发生怎样惊人的矛盾?然而,游戏一般的婚姻解除后,失落的是谁的心?痛的又是谁的心?
  • 吃是正道副业打打怪

    吃是正道副业打打怪

    “民以食为天“,吃,不单是填饱肚子,简单地解决一日三餐就好,吃食一道可是博大精深着呢!它是人类的根,人们离不开它!由此关于吃食一道发生了许多蕴含人间百态、世事无常的故事,是惊悚诡异?搞笑无奈?抑或是让人扼腕叹息?具体都且看主人公小道士王九,与师门、知己好友一路走来,驱邪祟,镇恶霸,扶贫弱,救良人,最后共享美食。这里有笑有泪、更有让人口水流不停,恨不得大搓一顿的美食,要知道吃才是正道,副业打打怪……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人间再无天堂

    人间再无天堂

    本文由许多不同的现实故事组成,故事也许并不完美,可能也有很多的问题,但是我想我故事里所有的人都可以有好的结局,结局并不是我给他们的,是他们给我的,不过,我自己的结局也许需要别人给,希望永远不会出现压跨我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