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43400000011

第11章 卷三五绝

春眠①孟浩然②

春眠不觉晓③,处处闻啼鸟④。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①诗题一作《春晚绝句》,又作《春晓》。孟浩然在写作上似乎借鉴了沈佺期《芳树》一诗:“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但画面更为明朗,惜春的感情表达得更为委婉含蓄。后来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与其风神相类。

②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书自适。曾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诗歌以五言诗为主,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冲淡自然,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有《孟浩然集》。

③眠:睡觉。不觉晓:不知不觉天亮了。

④处处:到处。啼鸟:鸟叫声。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访袁拾遗不遇①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②,江岭作流人③。

闻说梅花早④,何如此地⑤春。

①诗题一作《洛中访袁拾遗不遇》。袁拾遗:袁瓘,洛阳人,诗人好友,曾任拾遗。

②才子:有才华的人,这里指袁瓘。

③江岭:大庾岭,位于今广东、江西交界处。流人:获罪流放之人,这里是说袁瓘因罪流放到岭外。

④梅花早:南方气候温暖,梅花开得早。

⑤何如:怎比得上。此地:一作“北地”,指洛阳。

到洛阳是为了和才子袁拾遗相聚,没想到他已成为江岭的流放者。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早,可是怎么能比得上洛阳的春天更美好呢?

全诗四句,贯穿着两个对比。用人对比,从而显示不平;用地对比,从而显示伤感。从写法上看,“闻说梅花早”是纵笔,是一扬,从而逗出洛阳之春。那江岭上的早梅,固然逗人喜爱,但洛阳春日的旖旎风光,更使人留恋,因为它是这位好友的故乡。这就达到了由纵而收、由扬而抑的目的。结尾一个诘问句,使得作者的真意更加鲜明,语气更加有力,伤感的情绪也更加浓厚。

送郭司仓①王昌龄②

映门淮水③绿,留骑④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⑤,春潮夜夜深。

①司仓:管理仓库的小官。

②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诗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二十七年(739),被贬岭南,途经襄阳,孟浩然有诗相送;经岳阳,有诗送李白。次年回长安,又出为江宁县丞。数年后贬为龙标县尉,李白有诗遥寄。安史乱起,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有《王昌龄诗集》。

③淮水: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流经安徽、江苏,注入长江。

④留骑:留客的意思。骑,坐骑。

⑤良掾:好官。掾,古代府、州、县属官的通称。

碧波荡漾的淮水映照着屋门,我挽留客人的心意十分诚恳。客人没留住,连明月也好像随着他的车骑一同而去,唯有淮水的春潮,夜夜上涨。

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作品。

诗的开头用了画意般的描写,点明时间和地点。这是临水的地方,淮河碧绿的颜色被映在门上,应该是晚上吧,白天太阳下水的影子应该是闪烁不定的,怎么能看清楚颜色呢?只有静夜下平静的水面才会将绿色抹在人家的门户上吧。当然做这个推测,也因为诗人后面还写有留客的句子,应该天色已晚主客都有了不便之处,诗人才会生出挽留的心意吧。后面的两个短句都有祝福的意思。尤其用渐渐高升的明月来比喻朋友将要得到的发展,表明诗人不但希望他能高官厚禄,而且希望他能成为清正廉明的好官,诗人真是在用善良的心对待朋友。春季的淮河潮水会夜夜高涨,这里诗人用潮水来形容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心,我觉得这即使有夸张的一面,但是也很形象化了那看不见的心绪,诗人的思念一下子变生动了。比喻的作用有说明,也有加深理解的一面。这首作品里对朋友的心意写得具体又深厚,选材有特点,而且素材的针对性也强。

洛阳道①储光羲②

大道直如发③,春日佳气④多。

五陵⑤贵公子,双双鸣玉珂⑥。

①本诗是《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组诗的第三首。洛阳道:汉横吹十八曲之一。

②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一说祖籍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等县尉。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与王维为友。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迁监察御史。天宝末,奉使至范阳。安史乱起,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储光羲的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名。风格朴实,能够寓细致缜密的观察于浑厚的气韵之中。有《储光羲集》五卷,《全唐诗》编为四卷。

③大道直如发:语出鲍照《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层阁肃天居,驰道直如发。”

④佳气:温和晴暖的天气。

⑤五陵:长安附近,因汉代高祖、惠帝、景帝、武帝、昭帝五帝王葬于此,故名,附近多权贵所居。

⑥双双:言其成群结队。玉珂:马络头上的装饰物,多为玉制,也有用贝制的。晋张华《轻薄篇》:“文轩树羽盖,乘马鸣玉珂。”唐李贺《马》诗之二二:“汗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洛阳大道宽广平整,笔直如发,尤其是在春天,更是风光宜人,景色优美。聚集在一起的富豪公子们成群结队地驾车出游,车马行走时,玉珂相互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诗人以洛阳道为题材,描写得生动传神。首句用“直如发”的比喻看似信手拈来,却十分贴切,既形似又神似。第二句用一个“多”字,言简意赅,概括了春临大道的美不胜收。三、四句转入对大道上的贵人公子的描写,刻画出他们悠闲自得,旁若无人的得意神态,引人联想。诗歌语出天成,写尽风流。

独坐敬亭山①李白

众鸟高飞尽②,孤云独去闲③。

相看两不厌④,只有⑤敬亭山。

①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秋,这一年,李白在长安对朝政极度失望,预感到将有动乱,遂离开长安,秋至宣城,第二次漫游宣城。敬亭山:一名昭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北,东临皖溪,山顶有敬亭,为南齐谢朓吟咏处。

②高飞尽:群鸟高飞,消失在遥远的天际。

③孤云:片云。闲:悠闲。

④两不厌:山与诗人互不厌烦,情意相随,是拟人的手法。

⑤只有:一作“唯有”。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观永乐公主入蕃①孙逖②

边地莺花③少,年来④未觉新。

美人⑤天上落,龙塞⑥始应春。

①诗题一作《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作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唐玄宗将永乐公主嫁给当时来朝的契丹王李失活。永乐公主:唐玄宗时东平王的外孙女杨氏,开元五年(717)被封为永乐公主,嫁给当时来朝的契丹王李失活。入蕃:帝王宗室女子出嫁外藩。蕃,古代称少数民族为蕃,此指契丹。

②孙逖(696?-761),唐代诗人,河南洛阳人。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开元十年(722),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历官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权判刑部侍郎。孙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

③莺花:莺啼花放,泛指春天景色。

④年来:新春到来时。

⑤美人:指永乐公主。

⑥龙塞:龙城,泛指边远地区。

边塞之地终年苦寒,春花少见,莺燕罕至。永乐公主来到边塞,好像仙女从天上降临人间,一派锦绣排场,使荒凉的塞上感到春意盎然。

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契丹王李失活朝见李隆基,李隆基封东平王外孙女杨氏为永乐公主,并赐配给李失活,本诗即咏此事。“边地莺花少”用白描手法刻画出塞外的荒凉冷漠,春光难见。这为永乐公主入蕃做了铺垫。后两句强调公主入蕃给边地带来的焕然一新的景象,而这个春光似乎又不止于自然光景,因而诗歌言近而意远,令人回味无穷。

左掖梨花丘为①

冷艳全欺②雪,余香乍③入衣。

春风且莫定④,吹向玉阶⑤飞。

①丘为(694?-784?),嘉兴人。中唐天宝二年(743)进士。累官太子右庶子。与刘长卿善,也与王维为友。诗工五言,所写大多咏田园风物,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作者之一。著有《丘为集》,现存诗十八首。左掖:唐代称门下盛中书省为左掖、右掖,两者都是当时的中央政权机构,设在禁宫附近。

②冷艳:形容梨花洁白夺目,颜色如雪,气度高傲,似含有寒意。欺:压服,超过。

③乍:刚。

④定:停。

⑤玉阶:原指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暗指皇宫。

梨花的洁白冷艳超过晶莹的白雪,它飘散出来的香气浸透衣服。早春乍暖乍寒,风向变化不定,飘落在宫廷台阶上的梨花随风飞舞。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首句气势盛大,写出梨花的“冷艳”特征,举世无双。“余香乍入衣”把清晰可闻的清香写得动感十足,突出了花香之馥郁。后两句希望借助春风之力到达所向之处。诗人借咏梨花来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一展才华的抱负。

夜送赵纵①杨炯②

赵氏连城璧③,由来④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⑤,明月满前川⑥。

①赵纵:诗人友人,赵(今河北一带)人。

②杨炯(650-692),陕西华阴人,显庆四年(659)举为神童,待诏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见称,死于任所,世称杨盈川。有《盈川集》。

③连城璧:价值连城的玉,比喻赵纵人才难得。《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载,赵惠文王得到楚和氏璧,秦昭王给赵王写信,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④由来:从来。

⑤还旧府:指赵纵回赵。

⑥川:平野,平地。

赵氏的和氏璧价值连城,天下闻名,由来已久。今夜送你回赵国故乡,皎洁的月光照满前川之上。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但却写得别致新颖。正如清人毛先舒在《诗辩坻》里所指出的:“第三句一语完题,前后俱用虚境。”诗的情意真挚,神韵绰约,极臻妙境。

首句以比起兴,“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这是杨炯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写到这里,“完璧归赵”的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却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宋人沈义父认为“以景结情最好”,“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诗句交代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

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尝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色是,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极其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情景交融,蕴藉而不乏深致。

送朱大入秦①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②,宝剑值千金③。

分手脱④相赠,平生⑤一片心。

①朱大:诗人友人,生平事迹不详。

②游人:朱大。五陵:长安附近,当时豪侠多在此居祝

③值千金:价值千金,是夸张的手法,言其珍贵。

④分手:分别。脱:摘下。

⑤平生:平素,往常。

游人朱大要往长安去。离别时,我把随身携带的价值千金的宝剑赠送给他,聊表我平素对朋友的一片心意。

这是一首送别诗。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己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何等珍贵,岂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着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长干行①崔颢

君②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③。

停船暂借问④,或恐⑤是同乡。

①诗题一作《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词名。长干:长干里。在今江苏南京秦淮河南,古时送别之地。

②君:敬称,您。首句用君,次句用妾,表现了女子对对方的尊敬与诚意。

③横塘:地名,在秦淮河南岸,靠近长干里。

④借问:请问。

⑤或恐:恐怕是。

请问你家住何处?我家住在横塘。暂且把船停靠一下,或许我们还是同乡呢!

这首抒情诗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像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它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船”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练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不仅如此,在寥寥二十字中,诗人仅有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他不像杜牧那样写明“娉娉袅袅十三余”,也不像李商隐那样点出“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问话之后,不待对方答复,就急于自报“妾住在横塘”这样的处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龄从娇憨天真的语气中反衬出来了。在男主角并未开口,而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乡”的想法,不正是因为听到了对方带有乡音的片言只语吗?这里诗人又省略了“因闻声而相问”的关节,这是文字之外的描写,所谓“不写之写”。

这首诗还表现了女主角境遇与内心的孤寂。单从她闻乡音而急于“停船”相问,就可见她离乡背井,水宿风行,孤零无伴,没有一个可与共语之人。因此,他乡听得故乡音,且将他乡当故乡,就这样的喜出望外。诗人不仅在纸上重现了女主角外露的声音笑貌,而且深深开掘了她的个性和内心。

《长干行》是南朝乐府中“杂曲古辞”的旧题。崔颢这首诗继承了前代民歌的遗风,但既不是艳丽而柔媚,又非浪漫而热烈,却以素朴真率见长,写得干净健康。这样的蕴藉无邪,是抒情诗中的上乘。

逢侠者①钱起

燕赵悲歌士②,相逢剧孟③家。

寸心④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①侠者:侠客。

②燕赵:战国时两个诸侯国,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悲歌士:激昂慷慨的侠士。古人认为燕赵多出豪侠,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

③剧孟:西汉侠士,洛阳人。《史记》载,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叛乱,当周亚夫到河南后,发现叛军没有与剧孟联盟,就很放心,断定叛军不能兴风作浪。

④寸心:因心位于胸中方寸之地,故称。

燕赵之地的侠客剑士多带有慷慨悲壮的色彩,今日在大侠剧孟的故乡遇到你这位壮士,我格外高兴。我们倾心交谈平生遇到的不平之事,无奈语未尽而天色将晚,又要各奔东西了。

这是作者逢到侠士剑客一类的人物而作的诗歌。首句点出侠士普遍带有慷慨悲壮的特质,而“相逢剧孟家”则特别突出了所遇侠者的高大形象,几乎可以与以任侠而闻名的剧孟相媲美。后两句陡然一转,由游侠想到人间的不平事,千言难荆全诗结构完整,一气呵成。

江行望匡庐①钱起

咫尺②愁风雨,匡庐③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④,犹有六朝⑤僧。

①《江行无题一百首》之一。诗作者一作钱起曾孙钱珝(xǔ)。钱珝,字瑞文,吏部尚书徽之子。善文词。宰相王溥荐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后贬抚州司马。有《舟中录》二十卷。

②咫(zhǐ)尺:比喻很近。咫,古代称八寸为咫。

③匡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边。据说此山原名为南障山,周朝匡俗曾在这里隐居,周定王征召不出,派人访求,已成仙而去,仅有庐存,后人称此山为庐山、匡山。庐,小屋。

④云雾窟:云雾笼罩的山顶小屋。

⑤六朝:公元222至589年间,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六朝时佛教盛行,僧人多在名山胜水处居祝

因为风雨所阻,庐山虽近在眼前却无法攀登。整个庐山都笼罩在云雾之中,那深山幽谷中是否还有六朝的高僧在修道?

此诗以“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作为开头,随手将题目中“江行”的意思镶嵌在内,但没有明说,只是从另一角度隐隐化出,用的是“暗起”的写作手法。“咫”是八寸。“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匡庐”即指庐山。近在咫尺,本是极易登临,说“不可登”,是什么原因呢?这是江行遇雨所致,船至庐山脚下,却为风雨所阻,不能登山。“不可登”三字写出了使人发愁的“风雨”之势,“愁”字则透出了诗人不能领略名山风光的懊恼之情。“不可登”,不仅表示了地势的由下而上,而且,也描摹了江舟与山崖之间隔水仰望的空间关系。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即道出当时当地的特定场景,下笔非常简巧。

一般说来,描写高山流水的诗歌,作者多从写形或绘色方面去驰骋彩笔;此诗却另辟蹊径,以引人入胜的想象开拓了诗的意境:“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庐山为南朝佛教圣地,当时山中多有名僧大师寄迹其间。这些往事陈迹,成了诗人联想的纽带。仰望高峰峻岭,云雾缭绕,这一副奇幻莫测的景象,不能不使诗人浮想翩翩:那匡庐深处,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此种迹近幻化、亦真亦妄的浪漫情趣,更增添了匡庐的神奇色彩。庐山令人神往的美景很多,诗人却“只疑”佛窟高僧,可见情致的高远和诗思的缥缈了。

第三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好,写出了山色因云雨笼罩而给人的或隐或现的感觉,从而使读者产生意境“高古”的联想。“只疑”和“犹有”之间,一开一阖,在虚幻的想象中渗入似乎真实的判断,更显得情趣盎然。

本诗以疑似的想象,再现了诗人内心的高远情致。写法上,似用了国画中的“滃”写技法,以淡淡的水墨来渲染烟雾迷蒙的云水,虚虚实实,将庐山写得扑朔迷离,从而取代了正面写山的有形笔墨,确可视为山水诗中别具神情的一首佳作。

答李浣①韦应物

林中观易②罢,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③,何人最往还④?

①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初(766-771)秋日洛阳。时李浣已罢洛阳主簿,将归楚州。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韦应物任洛阳丞,大历元年(766),请告闲居洛阳,大历四年(769)夏至长安,秋自长安返洛阳,经楚州去扬州,大历六年(771)在洛阳,冬赴长安。李浣:诗人朋友,在楚地为官任满返回,曾写诗赠韦应物,所以韦应物写此诗酬答。

②易:《周易》,又称《易》、《易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③楚: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在今湖北一带。饶:多。词客:诗人。

④最往还:来往最多。

在树林中读过《易经》后,又去小溪边悠闲地观看水鸟。楚地诗人非常多,你同哪一位往来唱和最密切呢?

这是诗人和朋友的唱和应酬诗。前两句应为诗人酬答友人的内容,描述自己的生活情景。后两句是针对友人而提出的新问题:楚地的诗人很多,你同谁来往比较密切呢?这是典型的唱和格式。

秋夜寄丘员外①韦应物

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③。

山空松子落,幽人④应未眠。

①诗题一作《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五年(789)至贞元七年(791),韦应物时任苏州刺史,丘丹隐居临平山,两人多有唱和。一说作于唐德宗贞元五年秋(789)。丘员外:即丘丹,诗人丘为的弟弟,在家族中排行二十二,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曾官仓部员外郎。

②怀君:怀念您。属:正当。

③咏:歌咏。凉天:秋天。

④幽人:隐士,此处指丘丹。

怀念你的时候正是秋天的夜晚,我一边散步一边吟咏这清凉的天气。寂静的山谷中有松子落下来的声音,你应该还没有睡吧?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荆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邱丹,即所怀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平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相思却近在咫尺。

秋日耿①

返照入闾巷②,忧来③谁共语。

古道④少人行,秋风动禾黍⑤。

①耿,字洪源,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登宝应元年(763)进士第,历任大理寺司法、左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耿诗不事雕琢,而风格自成一家,诗集为《耿诗集》。

②返照:夕阳余晖,落日斜照。闾(lǘ)巷:街道。

③忧来:一作“愁来”。

④古道:古老的道路。一说指古代崇尚的节操风义。

⑤禾黍:谷子、小米之类农作物。这里暗用典故。《诗经·王风·黍离》载,周幽王遭犬戎之难后,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大夫行役,经过宗庙宫室,满眼禾黍,大为感慨:“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离之悲或禾黍之悲也就成了凭吊兴亡感慨的代名词。

夕阳的余光照在村落小巷中,我的忧愁能说与谁听呢?古老的道路上无人行走,只见阵阵秋风吹动田里的庄稼。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秋日感怀诗。夕阳、古道、悲风营造出浓浓的秋意,渲染出诗人心中的淡淡哀愁,无处可诉的忧伤得到自然流露。

秋日湖上薛莹①

落日五湖②游,烟波③处处愁。

浮沉④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①薛莹,唐文宗时人,有《洞庭诗集》一卷。今存诗十首。

②五湖:这里指太湖。

③烟波:烟雾笼罩的水面。

④浮沉:胜败兴亡。太湖一带是战国时期吴越争霸的地方,后又有六朝争雄。

日落时分,泛舟太湖,烟波浩渺,使人生出种种愁情。历史的兴亡更替又何必去问太湖呢?

《秋日湖上》这首诗浅易近人,文情并茂,诗人既点出了世事如白驹过隙,变幻莫测的原理,也道出了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及探索。千百年来人们对它议论不一。

这首诗开头一句写出了诗人秋日泛舟闲游时间、地点,言简意赅;紧接着一句道出了太湖上的景致,同时也烘托出诗人的心境。这两句既写景,又抒情,情由景生,景带情思,情景交融。尤其一个“愁”字,直抒胸臆,点出了诗人抑郁的情怀。崔颢有诗《黄鹤楼》中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同样是日薄西山,同样是迷离烟波,虽然诗人所想的不相同,但其心境是相同的。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是这首诗的题旨所在,意思是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太湖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今日的湖波依旧,往日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却是灰飞烟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声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作为历史的见证,作者在这里告诫世人要跳出名利,淡漠名利,淡泊一生,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作者用低沉的笔调,委婉地道出名利的虚无,既有了道家的出世思想,又表达了作者的清风明月般的胸怀。

这是一首湖上怀古的作品,它反映出了一种世事浮沉的消极思想。春秋时吴国和越国,是相邻的两个诸侯国,都在今江苏、浙江一带,同太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诗人泛舟湖上,秋风萧瑟,落日烟波,触目所见,处处皆可生愁。然身临此境,最易令人发生感慨的,自然是历史上吴越争霸的故事了。当时吴被灭亡而越称霸,于今,都已成为往事陈迹,所以说是“浮沉千古事”,早已付诸东流了,谁还来问呢?

诗的妙处在于要言不烦,寥寥数语就将今与古、虚与实、景与情融合起来,古今一概,寓虚于实,情景不分。

寻隐者不遇①贾岛

松下问童子②,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③。

①遇:没有见到。

②童子:隐者的童仆。

③不知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在松树底下询问童子,他的师父到哪里去了,童子回答说师父采药去了。隐者就在这座山中,可是山高林密,云雾缭绕,却寻不着隐者的踪迹。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工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松下问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只从童子所答“师采药去”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接着又把“采药在何处”这一问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练,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唯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汾上惊秋①苏颋②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③。

心绪逢摇落④,秋声不可闻⑤。

①汾上:汾河上。汾河,又称汾水,在今山西省南部。

②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武后朝进士,官监察御史。景云中,袭封许国公,转中书侍郎。唐玄宗爱其文,开元四年(716),由工部侍郎进紫微侍郎,知政事,修国史。官终吏部选事。诗骨力高峻,韵味深醇,情景声华俱佳。有《苏许公集》。

③河汾:汾河,这里是指汾河流入黄河的入河口。河,黄河。

④心绪:心境,心情。摇落:凋残,零落,喻指秋天。

⑤不可闻:不忍听。

北风吹散了天上的白云,我千里迢迢地来到这凄凉萧瑟的汾河边上。愁闷不堪的心情偏又遇到凋零万木的秋风,更加让人受不了。

明了上述背景,就较易切实地理解这诗所蕴含的复杂心情,也可以体会诗人所采取这种虚虚实实,若即若离,似明而晦,欲言而咽的表现手法的用意。前二句显然化用了《秋风辞》的诗意,首句即“秋风起兮白云飞”,次句为“泛楼船兮济河汾”,从而概括地暗示着当年汉武帝到汾阴祭后土的历史往事,同时也令人不难联想到唐玄宗欲效汉武帝的作为。两者何其相似,历史仿佛重演,这意味着什么,又启示些什么,诗人并不予点破,留给读者自行理会。然而题目却点出了一个“惊”字,表明诗人的思绪是受了震惊的。难道是由于个人遭遇而被震惊了吗?就字面意思看,似乎有点像是即景自况。他在汾水上被北风一吹,一阵寒意使他惊觉到秋天来临;而他当时正处于一生最感失意的境地,出京放任外省,恰如一阵北风把他这朵白云吹得老远,来到了这汾水上。这也合乎题目标示的“汾上惊秋”。因此,前二句的含意是复杂的。总的来说,是在即景起兴中抒发着历史的联想和感慨,在关切国家的隐忧中交织着个人失意的哀愁。可谓百感交集,愁绪纷乱。

为了使读者体会这种心情,诗人在后二句便明确加以说穿了。“心绪”此处谓愁绪纷乱。“摇落”用《秋风辞》中“草木黄落”句意,又同本于宋玉《九辩》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用以指萧瑟天气,也以喻指自己暮年失意的境遇,所以说“逢”。“逢”者,愁绪又加上挫折之谓,暗示出“心绪”并非只是个人的失意。“秋声”即谓北风,其声肃杀,所以“不可闻”。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愁绪更纷乱,心情更悲伤。这就清楚地表明了前二句所蕴含的复杂心情的性质和倾向。

实际上,这诗的表现手法和抒情特点,都比较接近阮籍的《咏怀诗》。读者从它的抒情形象中感觉到诗人有寄托,有忧虑,有感伤,但究竟为什么,是难以确切肯定的。他采用这种手法,可能是以久与政事的经验,熟悉历史的知识,意识到汉、唐两代的两个盛世皇帝之间有某种相似,仿佛受到历史的某种启示,隐约感到某种忧虑,然而他还说不清楚,也无可奈何,因此只能写出这种感觉和情绪。而恰是这一点,却构成了一种独有的艺术特点:以形象来表示,让读者去理会。

赠乔侍御①陈子昂②

汉廷荣巧宦③,云阁薄④边功。

可怜骢马使⑤,白首为谁雄⑥。

①诗题一作《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乔侍御:即诗人乔知之,时任御史。

②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家世富贵,少好侠。文明元年(684)进士,官麟台正字,转右拾遗。万岁通天元年(696)从建安王伐契丹,参谋军事。圣历元年(698)自请解职。诗歌反对齐梁风气,推崇汉魏风骨,是唐朝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之一。有《陈拾遗集》。

③汉廷:这里借指唐朝。巧宦:善于钻营的官员。

④云阁:云台、麒麟阁,汉代悬挂名将功臣图像的地方。薄:轻视。

⑤可怜:可叹。骢(cōng)马使:汉桓典为御史,有威名,常骑骢马,人称骢马御史,这里借指戍守边地的将领。

⑥为谁雄:为谁而称雄,意思是说,一片雄心无法舒展。

汉朝统治者对投机取巧,行贿钻营的官吏给予莫大的荣耀,而对卫国杀敌,戍边立功的将帅却刻薄寡恩。可惜像桓典那样忠诚正直的人,到老都只封了个骢马御使,得不到重用,他的一片雄心壮志又当去为谁效劳呢?

这是一首讽喻诗,诗人借古刺今,用汉代桓典终老不得志的典故来讽刺唐王朝的政治昏聩,统治者的用人不公,赏罚不明,表达了对乔侍御的同情和惋惜,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感慨。

答武陵太守①王昌龄

仗剑②行千里,微躯③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④,不负信陵⑤恩。

①诗题一作《答武陵田太守》。武陵:五岭郡,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太守:唐代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②仗剑:持剑,拿着剑。

③微躯:微贱的躯体,谦辞,诗人自称。

④大梁客:战国时魏国侠士侯嬴,原来是看守大梁(魏都,今河南省开封市)东门的官吏,后受信陵君魏公子无忌的赏识,待为上宾。后秦兵围赵,赵向魏求救,魏王按兵不动。侯嬴为无忌谋划窃取兵符救赵,解得其围。这里诗人以侯嬴自许,暗喻自己知恩必报,不辜负武陵太守之恩。

⑤信陵: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这里将武陵太守比作信陵君。

我即将携带宝剑行走千里,临行前,微贱的我冒昧地用一句话来报答您的好意。我像信陵公子的门客那样得到您的礼遇,今后一定不忘知遇之恩。

诗人将从武陵返回金陵,武陵田太守设宴为他饯行,诗人以诗酬答之。诗歌开篇即充满了豪情壮志,并诚恳感谢朋友的深厚情意。三、四两句用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典故来比喻田太守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又一次表明了二人的真挚友谊。诗歌风格豪放,一气呵成。

三闾庙①戴叔伦②

沅湘③流不尽,屈子怨何深④。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①三闾庙:屈原庙,故址在今湖南汨罗县境内。屈原是战国时楚人,曾官左徒、三闾大夫等,三闾即楚宗室昭、屈、景三姓聚居之所,三闾大夫应当就是春秋、战国以来晋、鲁等国的公族大夫,职务是管理宗族事务,教育贵族子弟,汉代的宗正与之相当。屈原因受谗被流放沅湘一带,自沉于汨罗江。

②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广德元年(763)刘晏表荐为秘书省正字,延入幕中,后改广文博士。兴元元年(784)任抚州刺史。以政绩卓异,封谯县开国男。贞元四年(788),授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容管经略使,世因称戴容州。戴叔伦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作品以反映农村生活见长,大多采取七言歌行的形式,是白居易新乐府体的先声。有《戴叔伦集》。

③沅湘:湖南的沅江、湘江。

④屈子:屈原。怨:哀怨,悲怨。何深:何其深。

沅水、湘水滚滚向前无穷无尽,屈原遭到奸佞小人打击,不能实现自己宏图大业的哀怨有多么的深。日暮黄昏一阵阵秋风吹起,三闾庙边的枫林萧萧作声。

三闾庙,是奉祀春秋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庙宇,据《清一统志》记载,庙在长沙府湘阴县北六十里(今汨罗县境)。此诗为凭吊屈原而作。

沅、湘是屈原诗篇中常常咏叹的两条江流。《怀沙》中说:“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湘君》中又说:“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诗以沅湘开篇,既是即景起兴,同时也是比喻:沅水湘江,江流何似?有如屈子千年不尽的怨恨。骚人幽怨,何以形容?好似沅湘深沉的流水。前一句之“不颈,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两句都从“怨”字落笔,形象明朗而包孕深广,错综成文而回环婉曲。李瑛《诗法易简录》认为:“咏古人必能写出古人之神,方不负题。此诗首二句悬空落笔,直将屈子一生忠愤写得至今犹在,发端之妙,已称绝调。”是说得颇有见地的。

然而,屈子为什么怨?怨什么?诗人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又怎样?诗中并没有和盘托出,而只是描绘了一幅特定的形象的图景,引导读者去思索。江上秋风,枫林摇落,时历千载而三闾庙旁的景色依然如昔,可是,屈子沉江之后,而今却到哪里去呼唤他的冤魂归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1这是屈原的《九歌》和《招魂》中的名句,诗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借来化用为诗的结句:“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季节是“秋风起”的深秋,时间是“日暮”,景色是“枫树林”,再加上“萧萧”这一象声叠词的运用,更觉幽怨不尽,情伤无限。这种写法,称为“以景结情”或“以景截情”,画面明朗而引人思索,诗意隽永而不晦涩难解,深远的情思含蕴在规定的景色描绘里,使人觉得景物如在目前而余味曲包。试想,前面已经点明了“怨”,此处如果仍以直白出之,而不是将明朗和含蓄结合起来,做到空际传神,让人于言外得之,那将会何等索然寡味!此诗结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又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凡咏古以写景结,须与其人相肖,方有神致,否则流于宽泛矣。”钟惺《唐诗归》则说:“此诗岂尽三闾,如此一结,便不可测。”施补华《岘佣说诗》评道:“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最高。”无不肯定其意余象外、含蓄悠永之妙。

易水送别①骆宾王②

此地别燕丹③,壮士发冲冠④。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①诗题一作《于易水送人》。作于唐高宗仪凤四年秋(679),骆宾王出狱后离开长安奔赴定襄(今山西)时。一说作于唐高宗开耀元年(681)诗人出使燕齐时。易水:水名,发源于河北省易县。

②骆宾王(638?-685?),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为“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七岁即以《咏鹅》诗出名。曾从军西域,久戍边疆。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光宅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李显,准备改唐为周。徐敬业据扬州起兵,骆宾王任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起草《讨武氏檄》。徐敬业兵败,下落不明。有《骆宾王集》。

③燕丹:燕太子丹。

④壮士:指荆轲。《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替燕太子丹刺杀秦王,出发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发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将帽子顶起来。

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荆轲时,壮士怒发冲冠,豪迈悲壮。当年的荆轲早已亡故,但今天的易水仍然寒气逼人。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答人①太上②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③日,寒尽不知年。

①答人:回答别人的问话。据说人们对一位追求闲适恬淡生活的隐者好奇,就当面问他的姓名,他笑而不答,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

②太上:太古、远古时代,相传那时人们生活在一个理想社会中。

③历:日历。

我信步来到松树底下,用石头当枕头而自在安眠。山中没有历书,暑去寒来,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

首句“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这与其说是“答人”,毋宁说是有点像传神的自题小像。“偶来”,其行踪显得多么自由无羁,不可追蹑。“高枕”,则见其恬淡无忧。“松树”、“石头”,设物布景简朴,却富于深山情趣。

在这“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山中,如同生活在想象中的远古社会,“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陶渊明《桃花源诗》)“寒颈二字,就含四时成岁之意。而且它还进了一步,虽知“寒颈岁暮,却又“不知年”。这里当含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从“无历日”演绎而来,意即“不解数甲子”(唐人诗句:“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二层是不知今是何世之意,犹《桃花源记》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诗中人不但在空间上独来独往,在时间上也是无拘无碍的。到这里,“太上隐者”的形象完成了,且有呼之欲出之感。

“五绝无闲字易,有余味难。”(刘熙载《艺概》)此诗字字无虚设,语语古淡,无用力痕迹,其妙处尤在含意丰茸,令人神远。李太白《山中答俗人问》写问而不答,不答而答,表情已觉高逸。此诗则连问答字面俱无,旁若无人,却又是一篇绝妙的“答俗人问”。只不过其回答方式更为活泼无碍,更为得意忘言,令人有“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感。

同类推荐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 克己为人

    克己为人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律己宽人(上)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律己宽人(上)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家具里的中国

    家具里的中国

    中央电视台历时四年之久拍摄的纪录片《家具里的中国》,在央视播出半年之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整理编撰成书,以飨读者。取景广泛,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家具中的精湛的技艺与文化。文字凝练、插图精致、设计精良、包装精美,兼具阅读、馈赠与收藏价值。
  • 米粮库胡同往事

    米粮库胡同往事

    本书是吴雅山老师多年实地走访、各方搜集信息而著,写了几百年来米粮库胡同一带的著名景物、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作者作为京城百姓的切身体会和经历。
热门推荐
  • 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中国宰相传(全二册)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许多扭转乾坤、叱咤风云的宰相。在皇权社会里,作为最高行政首脑,宰相的地位非常特殊,堪称是整个国家的“二把手”,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角色,在整个皇权社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六族旧事,

    六族旧事,

    你常说,这世上若没有一个人让你为他甘愿赴死活着又何其无趣于是我背起火枪活成了你的模样
  • 执棋天下

    执棋天下

    人生如戏,公子青衣。黑白分明的,是棋局;捉摸不清的,是人心。举棋难定,步步为营,一步错,满盘皆输。他温文尔雅,醉玉颓山,与世无争;一袭青衫磊落,视浮名俗利为过眼云烟。他玩世不恭,风流倜傥,逐鹿中原;一柄纸扇轻摇,言明争暗斗乃家常便饭。本就是不一样的人生,奈何成为一条笔直的线,从这个起点,行向全然不同的终点。万劫不复,或是浴火重生?没有答案。当棋盘不再黑白分明,当每一颗棋子都掺杂了人心,将那“弈”字体现的淋漓尽致之时,棋盘再不是棋盘,是枭雄的博弈。胜者王侯败者贼,执棋天下,苍生为子。================谨以此文敬金古,不敢妄求比肩“今”“古”,只求沿着前辈的脚印前行。
  • 深夜里那片忧郁的海

    深夜里那片忧郁的海

    “我们每个人都像孤魂野鬼一样在世界上盲目地游荡着,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找不到可以屈身的地方……我们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望,但愿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可以遇到一个自己瞧着顺眼的人,她能包容你身上那一点点不可避免的缺陷,会因为看到你而露出迷人的微笑……你也会因此而心生感激,并由感激衍生出巨大的感动,以至于消灭你与生俱来的懒惰,去争取做一个勇于上进的人,并义无反顾地保护她。”
  • 雷帝霸世录

    雷帝霸世录

    曾几何时,魔军侵犯,人类面临浩劫,生灵涂炭。曾经救亿万生灵与水火之中的那个英雄。一身布衣,一杆长枪。只身弑魔,硬是将魔杀的退避三舍。至今,人们还记得那个英雄,为了天下苍生,与魔皇同归于尽似的那坚毅,不屈的身影。但是,魔族不止一个魔皇。数万年后的今天,新的魔皇带领着魔族卷土重来。想要占领人类的这片,最后的净土。而人族,自然也不会只有一个英雄。但是那个英雄何时出现,所有人都期待着。期待着他的出现,和万年前一样,带领着人类,抵御魔族,保卫家园。
  • 国际特工绝王宠妻上瘾

    国际特工绝王宠妻上瘾

    一朝穿越,她封起自己,努力修炼。世人渴望的神兽、丹药等被她当宠物、当糖豆吃。暴殄天物圣所哀。当一代天骄遇上腹黑妖孽会是怎样的对决。
  • 步步沦陷:总裁的蚀骨婚爱

    步步沦陷:总裁的蚀骨婚爱

    江暖暖才21岁,就被迫嫁给秦城顶端最狠厉阴险的中年男子,传言,他年老而丑陋。可结婚之后,她才知道,这个男人,不但年轻,而且貌扬。于他,她不倾心,难度太大。他可以面无表情的解决掉一打杀手;但也可以为她一句话,就把床单被套全部换成粉红色;他事务繁忙,但却为她一个举动,就丢下偌大的秦氏,风尘仆仆地赶回来喂她吃饭。都说秦泽冷漠决绝,但却不知道,他一生的温柔,都用在了一个女人身上。“秦泽,你究竟喜欢我什么?”江暖暖伏在书桌上看他认真办公的迷人模样。“说不清。”秦泽微顿。“那你肯定没那么爱我。”女人憋着笑,把头一扭。“试试不就知道了。”话音落,男人便一把抱起女人,扔她到柔软的床中央……暖暖之风,拂岸掠泽。
  • 活到飞升

    活到飞升

    韩清舒重生至修仙界,满心欢喜的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后来却发现全世界都要弄死她。
  • 全民学霸

    全民学霸

    “听说电影中大反派使用概率学大招一个响指全球随机死一半人?”“听说物理学派十五位诺贝尔大师联合研发电磁奥秘,电磁战法再创新高。”刘飞站在摩天大楼下,工地里大家汗流浃背,一位民工老哥左手力学公式,上百块板砖轻松举起。刘飞懵比地看着灵气复苏后的世界:“学……学习就能变强?” (书友群:学霸训练基地已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一下,687292467。)
  • 邪魅冷少霸道爱:丫头,别跑

    邪魅冷少霸道爱:丫头,别跑

    (全本免费连载中)最“霉”不过初见。第一次见到他,她便摔了一跤,丢了钱包;第二次见到他,她仍旧霉运当头,不仅上班迟到,而且还被扣了年终奖;第三次见到他,倒霉神仍旧降临在她的头上,她淋雨感冒,在医院挂了三天三夜的点滴;第四次见到他…………第五次见到他…………第六次第七次见到他…………“为什么每次见到他,都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呢?”某女嘟着小嘴,愤愤不平的说道。“因为我是你的‘难’朋友啊!”“呃……”他,夜千赫,夜氏集团未来的继承人,此生注定无情无爱,冷酷至极,但不料一个闪身,竟遇到了她——秦雨沫,那个让他梦魂萦绕,朝思暮想的梦中情人。于是,他便对她展开了一场近似疯狂的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