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934400000010

第10章 谦让出坦荡,淡定自若促和谐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种德行。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宽容忍让的心态,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将变得更加和谐。

志当高远,鸿鹄安与小雀争

在与他人相处中,一些人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小事化无,言归于好。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他只是让差役用蒲鞭责打,表示羞辱,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合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把肉汤泼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责打一顿,即使不如此,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还有一次,有人错认了他驾车的牛,硬说牛是他的。刘宽什么也没说,叫车夫把牛解下给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后来,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还刘宽,并向他赔礼道歉,刘宽反而安慰那人。

这就是有礼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可谓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有容人雅量呢?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不过很奇怪,每个人对待自己的过错,往往不如看他人的错误那样严重。大概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犯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对于他人的过错当然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过错就比较容易原谅,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的过错上。即使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总是能够容忍自己。

问题是轮到我们评判他人的时候,情形就不一样了。我们用另外一副眼光,百般挑剔地去发现他们的不对。例如:假使我们发现了他人说谎,我们将会严厉地谴责对方的不诚实,可是谁又敢保证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旋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不仅是为了面子,有时也是为了利益,因此一旦自己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刘宽那样,即使自己有理,也让别人三分呢?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留下台阶,也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对信息的意义理解不一,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记住一位哲人的话:“航行中有一条规律可循,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我认为,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也是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因此,做一个肯理解、容纳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欢迎。相反,那些只知道对人吹毛求疵,又批评又说教没完没了的人,哪里会拥有亲密的朋友呢?人们对他只有敬而远之!

在提及宽广的胸怀时,人们往往以大海作比,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时待人以宽。”就是说,相容接纳、团结更多的人,在顺利的时候共奋斗,在困难的时候共患难,进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阻力。

宽以待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自己的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感觉,从而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懂得了这点,当别人理短时宽容他人,他人才会在自己理短时容让自己,以此建立相互宽容的人际关系。

怨恨会让你失去快乐

一个失败型个性的人,在寻找失败的借口和原因时,往往会责备社会、制度、人生、运气不好。对于别人的成功与幸福,总是愤愤不平,因为他认为,这些都足以说明生活使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愤愤不平是企图用所谓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来为自己的失败辩护,使自己感到好过一些。可是实际上,作为对失败者的安慰,怨恨是非常不可取的办法,比生病还糟。怨恨是精神的烈性毒药,它使快乐不能产生,并且使成功的力量逐渐消耗殆尽,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自己并没有多大本领而又非常怨恨别人的人,几乎不可能和同事相处很好。对于由此而来的同事对他的不够尊重或者领导对他工作不当的指责,都会使他加倍地感到愤愤不平。

怨恨是使自己觉得自己重要的一种方法。很多人以“别人对不起我”的感觉来达到异常的满足。从道德上来说,不公正的受害者和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似乎比那些造成不公正的人要高明。

心怀怨恨的人,是想在人生的法庭上证明他的案子,如果他有怨恨之感就证明生活对他不公平,而有某些神奇的力量将会澄清那些使他产生怨恨的事情,使他得到补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怨恨是对已发生之事的一种心理反抗或排斥。

怨恨的结果是塑造劣等的自我意象。就算怨恨的是真正的不公正与错误,它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为它很快就会转变成一种习惯情绪的。一个人习惯于觉得自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时,就会定位于受害者的角色上,并可能随时寻找外在的借口,即使对最无心的话在最不确定的情况中,他也能很轻易地看到不公平的证据。

习惯性的怨恨一定会带来自怜,而自怜又是最坏的情绪习惯。这个习惯已根深蒂固,如果离开了这个习惯,就会觉得不对劲、不自然,而必须开始寻找新的不公正的证据。有人说这类人只有在苦恼中才会感到适应,这种怨恨和自怜的情绪习惯,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不快乐的可怜虫或者牺牲者。

产生怨恨的真正原因是自己的情绪反应。因此,只有自己才有力量克服它,如果你能理解并且深信:怨恨与自怜不是使人成功与幸福的方法,你便可以控制住这种习惯。

一个人有怨恨之心,他就不可能把自己想象成自立、自强的人,他就不可能成为自己灵魂的船长、命运的主人。怨恨的人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把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交给别人支配,他像乞丐一样依赖别人。若是有人给他快乐他也会觉得怨恨,因为对方不是照他希望的方式给的;若是有人永远感激他,而且这种感激是出于欣赏他或承认他的价值,他还会觉得怨恨,因为别人欠他的这些感激的债并没有完全偿还;若是生活不如意,他更会觉得怨恨,因为他觉得生活欠他的太多。

宽容的人才能淡定自若

宽容做人,就是宽大而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古代圣贤十分推崇宽恕、容人。老子认为,人的心胸应该如水一样虚静深远,包容一切,化解一切。墨子指出,做人要有海洋的气魄,能容人,能宽容人。

宽容无疑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和宽容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有气量,不会斤斤计较;我们常常告诫自己要做宽容的人,成为那种肚里能撑船的“宰相”。

学会了如何做人,自然心中就有了处世的原则和标准。有胸襟、有涵养的人能淡然面对不平,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委屈。

平时我们与人交往,不论是朋友,还是工作上要面对的客户,都应该注意“一团和气”,避免偏激对人,不要为自己树敌。

曾国藩在长沙的岳麓书院读书时,同学中有一个人个性很急躁,有一天看到曾国藩把书桌放在窗前,就说:“你把光线给挡住了,我读书都看不清字了。你快挪开!”曾国藩便把书桌移开了。晚上曾国藩掌灯用功读书,那人又说:“平常不念书,半夜三更的却点着灯念书,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曾国藩便不出声地默诵。

不久之后,曾国藩中了举人,传报到时,那个人大怒道:“这屋子的风水本来是我的,反叫你夺去了。本来该我中举人才是。”在旁的同学听了都觉得气愤,就问他:“书案的位置不是你自己放的吗?怎么能怪曾国藩呢?”那个人说:“正因如此,才夺了我的风水。”同学都觉得那个人实在不可理喻,无理取闹,替曾国藩打抱不平。但是,曾国藩和颜悦色,毫不在意,劝息同学,安慰同室。他以自己的胸襟和涵养平息了同学们的纷争。

当官之后,曾国藩求才心切,因此也有被骗的时候。有一个冒充校官的人,拜访曾国藩,高谈阔论,不可一世。曾国藩礼贤下士,对投幕的各种人都倾心相接,但是心中不喜欢说大话的人。他见这个人言词伶俐,心中好奇,当谈论到用人须杜绝欺骗的时候,那个人正色说道:“受欺不受欺,全在于自己是何种人。我纵横当世,略有所见,像中堂大人这样至诚盛德者,别人不忍欺;像左公(宗棠)严气正性,别人不敢欺,而其他的人就算不欺骗他,他也会怀疑自己受骗,或者上了当还不自知的也大有人在。”曾国藩察人一向重条理,见此人讲了四种“欺法”,觉得颇有道理,就对他说:“你可到军营中,观察一下我所用的人。”

第二天,那个人便去拜见营中文武各官,回来后煞有介事地对曾国藩说:“军中多豪杰俊雄之士,但我从中发现有两位君子式的人才。”曾国藩急忙问是何人,那个人就说是涂宗流和郭远堂。这正和曾国藩的看法一致,曾国藩大喜称善,将之待为上宾。但因为一时没有合适的职务,便让他督造船炮。

过了几天,兵卒向曾国藩报告那人偷了造船炮的钱逃走了,请发兵追捕。曾国藩默然良久,说:“不要追了。”曾国藩双手持须,说:“人不忍欺,人不忍欺。”身边的人听到后想笑又不敢笑。又过了几天,曾国藩旧话重提,幕僚便问为什么不发兵追捕。曾国藩说:“现今发、捻交织,此人其实很有胆识和才华,现在他只是想骗些钱,如果发兵去追,把他逼急了,恐怕会投入敌营,助纣为虐,那为害可就大了。区区之金,与本人受欺之名皆不足道。”

做人处世若能像曾国藩那样胸襟坦荡,虚怀若谷,就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互相信赖,博取人们对你的支持和真诚相助,事业就有成功的希望。

给予了别人,自己同样有所获得

有句话叫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错,在我们给予别人的同时,自己同样会有所得。只想“借光”,而不愿挑灯的人,他的人生将永远在黑暗中穿行。

世上也有缺乏宽容之心的人,他们小肚鸡肠,尽管饭量大、酒量大,但是心眼小、气量小,芝麻大的事都容纳不下。责人小过,揭人隐私,念人旧恶,已经成为一种爱好。有人升官,他说是用金钱买来的;有人出名,他说是用作秀钓来的;有人发财,他说是用奸诈骗来的,总是把别人往歪处想,往死处拖。这样的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以得失为核心,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可天下人负我。埋怨、责怪、忌恨就像一件件秽物堵塞在他的心里,仇视、嫉妒、提防就像一条条缰绳捆绑在他的身上。到头来,不容人则人不容,自己把自己弄成了孤岛一座、死水一塘、寡人一个,逼向了山穷水恶、天地不应、求助无援的绝境。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给予。

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

旅行者在茫茫的沙漠中迷了路,骄阳似火,酷暑难耐。没有饮水,他饥渴难忍,死亡在时刻向他逼近。

他在心里暗暗地提醒自己:水!水!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刻,找到水源。

凭着一股强烈的求生本能,他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着。找啊找啊,他终于发现了一块小石板。在小石板旁边,他又发现了一个汲水机。

他迫不及待,使劲儿地抽水,却怎么也抽不上来。

正在他心灰意冷、懊丧不已的时候,却意外地发现旁边还有一只水壶,壶上盖着塞。当他拿起水壶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看到了上面写着这样几行字:“旅行者,在你发现这个水壶时,它也许只剩下半壶水了。你把这半壶水灌进汲水机中,才能从井里打出水来。记住,走之前把水壶灌满。”

他小心地拔开塞子,果然看到半壶清水。望着水,他犹豫起来,是马上倒进干渴的喉咙?还是照纸上所写倒进汲水机?如果倒进汲水机而打不出来水,自己岂不渴死?

最终,他果断地拿起水壶,倒进了汲水机。果不然,他真的从井里打出了清冽的泉水。

旅行者痛快地喝了个够,一种由衷的幸福从心里洋溢开来。

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盖上塞子,然后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先舍得半壶水,才能打出满壶的水来。

一位高人曾说:“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是啊,舍与得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人生的长河中,人们常常面临着舍与得的考验。

给予和接受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所有内容中。给予产生接受,接受又产生给予。上升之物必会降落,输出的也必定会回归。

每一颗种子都蕴涵着千木成林的诺言,但是不能把种子储存起来,必须还之于肥沃的土地。你给予越多,你获得越丰。

事实上,生命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会在给予时才能变出万千种。在给予中没有变化的东西既不值得给予,也不值得接受。如果在给予别人时你若有所失,那么,这种给予不是真正的给予,因而也就不会有所提升。

如果你勉为其难地给予,这种给予便失去了意义。你在给予和接受当中所怀的意愿是最为重要的,你的意愿应该总是为给予和接受者都创造出快乐。

当给予是无条件和真诚的时候,回报也是成正比的。所以给予这一活动必须是充满快乐的——你的精神务必在给予时产生快乐的感觉。这样,在给予背后的能量就会成倍地增长。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僧人看见巷子深处有盏小灯笼在晃动,身旁的人说:“瞎子过来了。”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问那个盲人:“既然您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盲人说:“黑夜里,满世界的人都看不见,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

僧人若有所悟:“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呀!”

盲人却说:“不,也是为我自己。虽然我是盲人,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在黑暗中碰撞我了。”

其实道理就这么简单:给予了别人,自己同样有所获得。只想“借光”,而不挑灯,那么,你的人生将永远在黑暗中穿行。

练习给予法就会易如反掌:如果你需要快乐,就给予别人快乐;如果你需要爱,就先学会付出爱;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关注和欣赏,就先学会对别人关注和欣赏;如果你想物质上富有,就先帮助别人富有起来。

事实上,得到最简易的方法是让别人得到他们所要的。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个人、公司、社会和国家。如果你想幸福地拥有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那就学会祝福每个人都如意吧。

宽容者往往在人生中收获更多,正是由于他们懂得了给予的方式和力量。宽容是照亮黑夜的一盏灯,宽容是遮蔽风雨的一把伞,宽容是沟通心灵的一座桥。来点宽容吧,容人就是容己,拿出你的大度,用好你的智慧,奉献你的爱心,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别人,唯有你我相互宽容,相互给予,共同创造出和谐幸福的快乐生活。

感恩批评

批评是一种智慧,批评是一份爱心,批评是一片袒露的真诚,批评是一腔恨铁不成钢的期待与厚望。因此,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深深地感激对手,感恩批评。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听到批评意见,就觉得如芒在背,也不管批评得对与不对,便想当然地认为批评者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涵养”好一点的,是在“诚心接受”批评之后,念念不忘给批评者“穿小鞋”;“涵养”差一点的,则免不了当场发作,与批评者针尖对麦芒。客观地说,无视或反对批评意见的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批评意见的价值。

批评是一种智慧,批评是一份关爱,批评是一片袒露的真诚,批评是一腔恨铁不成钢的期待与愿望。同样,对手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如果没有对手,我们就不会前进,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批评不免有欠公正,造成意气用事乃至更甚者,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只要我们宽容地对待,不做无谓的争辩,不做以牙还牙的对抗,凡事先考虑自身原因,就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1996 年世界爱鸟日这一天,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司应广大市民的要求,放飞了一只在笼子里关了四年的秃鹰。事过三日,当那些爱鸟者们还在为自己的善举津津乐道时,一位游客在距公园不远处的一片小树林里发现了那只秃鹰的尸体。解剖发现,秃鹰死于饥饿。

秃鹰本来是一种十分凶悍的鸟,甚至可与美洲豹争食。然而,它由于在笼子里关得太久,远离天敌,结果失去了生存能力。

无独有偶。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洽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钟要比后者快 13 米。

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为了能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 10 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14 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 3 只,另外 7 只被狼吃掉了。

谜底终于被揭开,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力”。西岸的羚羊之所以体质较差,恰恰就是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上述现象对我们不无启迪,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引起争论或一些批评,的确并不是坏事。据一份研究资料报道: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六倍。至于俗语“蚌病生珍”,则更说明问题。一粒沙子嵌入蚌的体内后,它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

没有对手,生存就这样失去了战斗力,也就没有了意义。同样,没有批评意见的存在,就不能使智者免于千虑一失之忧,使明者察己于秋毫,使胜者力戒骄纵之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意见对作正确决策的作用最大,因为批评意见可以使我们头脑更清醒,更加重视那些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利于把方案做得更好。

客观地说,无视或反对批评意见的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批评意见的价值。我们虽有“忠言逆耳利于行”之类的古训,但总使人感到过于笼统,不足以从应有的高度全面揭示批评意见的价值。

批评者送你的“药”总是周全地包上糖衣的,不苦不涩,和风细雨,如沐春风,如洒皎月。对这类的批评,需要沉静仔细去品味、去捕捉。若是尝到甜味就得意,将会把裹于其间的中肯批评给忽略掉,丢失掉。粗心地把药当糖来消受,则会受到莫大损失。

批评者总是站在某一个角度,从某—个方面看问题,指点迷津。不能求全于批评者,而当苛求于自身。倘能虚心而全面地去综合剖析批评,清醒地消化批评,淘沙取金,必会受用无穷。当然,听不进批评,不会有大进步,不正确消化批评,同样不会有进步。

在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处理不好这些误会、摩擦时,仇恨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堵塞通往成功的道路。当别人批评我们时,如果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够心平气和地审视自己。于是你就会发现,别人的批评其实是一片好心。但如果我们以敌视的眼光看待别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狭窄,处处提防,最后终会因孤独而陷入忧郁和痛苦之中。“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如此的和谐,我们自身也会因此变得愉快而又健康。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心存感恩的人,才会朝气蓬勃,豁达睿智,好运常在,远离烦恼。

同类推荐
  • 办事的艺术

    办事的艺术

    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上,办事儿可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掌握办事的艺术,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即使是最为优秀的计划,也不会变成实际中的成功。研究、掌握和运用办事的艺术,是现代社会生存的需要。是谋事的需要,是达到目的的需要。也是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懂得了办事的艺术,你的办事水平就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走向实现自我的成功之路。
  • 公司“菜鸟”成为职场“牛人”的完全教程

    公司“菜鸟”成为职场“牛人”的完全教程

    职场沉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职场生存能力。生存力强,则能够在“厮杀”中胜出;生存力弱,自然被职场所淘汰。职场“菜鸟”要想真正了解职场,明晰职场的各种法则,就须提升,就须修炼。从而真正了解职场的真谛,提升职场生存能力,完成从“菜鸟”到“牛人”的蜕变。
  • 塔木德大智慧全集

    塔木德大智慧全集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犹太民族这样,没有家园,没有土地,没有生存的权利,被异族追杀、迫害,四处漂泊、流浪,饱受屈辱和磨难,饥饿和折磨。但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他们那样在恶劣的环境中,凭着他们独特的智慧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生存了下来,并谱写了人类史上璀璨的文明。维斯根斯坦说:“在犹太人那里有不毛之地,可是在其绵薄的石层底下流淌着精神和智慧的泉水。”而这种智慧泉水的源头就是《塔木德》。
  •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社会世情的故事

    中华典故故事全集——社会世情的故事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瞬间掌控交际主动权:人际博弈中必备的心理策略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过于规矩死板,而应懂得张弛有度,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事,都要懂得根据形势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行事风格,才有可能在人际博弈中胜出。本书主要向人们阐释了在为人处世中如何适当地运用心理策略洞察他人内心、了解他人需求、掌握他人的软肋、借助他人的优势……从而帮助人们应对各个场合的人际博弈,建立起更积极的人际关系。通过阅读本书,人们能够极大地提高说话办事的眼力和心力,从而得以瞬间掌控人心、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热门推荐
  • 剑道永存

    剑道永存

    剑道颓败,妖魔猖獗,看一个天才少年如何修炼至高剑道,重振剑修一脉,斩妖除魔。
  • 黄昏预言

    黄昏预言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恋情,两岸彼方的互相召唤让两个人相遇。她是预言,他是神话,他们并肩杀出一条血路,却在最后一刻回头守护。千万年的等待,昔时的火神再临人间,不为其他,只为她凄凉的背影。少女的蜕变在他眼里皆如刀锋针尖,刺进骨髓,青春的约定你还记得吗?——我的主人。
  • 断更那就去当女神吧

    断更那就去当女神吧

    【玩梗幻想沙雕向】【分区诈骗】何小斌课堂开课啦!作者小说老不更?多半是欠揍!让她到自己笔下小说当主角,清毒点,治疗反复断更,亲们一定要记住哦!(话说原本想投原生幻想的,结果手一滑点了搞笑吐槽,脑子一抽又递交了。想想也挺搞笑,就这样吧)
  • 朱门嫡杀

    朱门嫡杀

    前世,她被所谓亲人爱侣利用殆尽,痛失爱子,更被白眼狼夫君一剑刺死!今生,她自地狱归来,血誓钧天:既然神灵无用,她便化身厉鬼,誓要仇人百倍奉还!前世的负心夫君想再次利用她?她就夺走他万贯家产,让他去做乞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都市全能天王

    都市全能天王

    部队,他是人人敬仰的兵王。都市,他是屌丝逆袭的榜样。商场,他是主宰千万的老板。娱乐,他是粉丝追捧的偶像。江湖,他是混混崇拜的大哥。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强中自由强中手
  • 毒妃当家

    毒妃当家

    遭遇车祸,再次醒来,变成爹爹不疼舅舅不爱的病小姐,这没啥大不了,可是二娘和妹妹整日挑衅生事、极品亲戚天天拨弄是非,就连父亲都盘算着拿她当颗棋子攀交权贵的棋子。真当她是软柿子?也不去现代打听打听,从来就没有谁能欺她辱她之后,还能安然无恙的!可是,她这只算是小惩大戒了一下吧,这狠毒的名声是谁帮她传出去的?亲亲夫君,难道你还不知道我是什么人吗,为什么你要叫我小毒妃?皇后娘娘,就算我会制毒下毒,好象我没毒过您吧?您这样看着我,是什么意思?呃…原来,是因为我的亲亲夫君啊,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我的夫君,只有我能欺负!
  • 不若海寂向空尽

    不若海寂向空尽

    她是来自中原的异域少女。在遥远的海寂时代里,来到神秘四域,只为了与久别的恋人重逢。可是,西川苍凉,南沼寂静。北漠贫瘠,东富饶却日渐颓靡。而身为东荒少将的恋人已早早死去。为完成他的遗愿,她肩负重任,在海寂中独自穿行。她衣衫褴褛,似溃不成军。她心如铁石,百炼成钢。她发下重誓,以一人之力平定战局。身后,北漠死士穷追不舍,东荒公主恨她入骨。风暴下她九死一生,却遇到了全新的“他”-只是…“山海逶逶,姑娘不知可曾见过?”他,满载星辰却不念前尘。-“人海迤迤,公子不知可否相逢?她,斗转星移已忘记所有。-九天上,重重星幕缓缓升起,如双双锐利的眼睛洞穿天地。四域即将覆灭,但不必担心……因为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 天武神门纪

    天武神门纪

    天界初年,混沌黑暗,意象无边。众路妖魔纷纷企图借此机会一举占领天庭,这时,[诸神之父天界主宰]奥丁大帝出手,大杀四戒,破五方,战六妖,虐七雄。终于统一天界。直至六千年后,天庭内部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以[纵横捭阖三界弑武帝]无冕之王,一方为奥丁。后来,无冕之王释放重华宫内法力高强的妖魔,一局反杀,上古星龙等人临危受命带领罗众天神与其展开激烈厮杀,最终夺回天庭,给了三界光明。这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此开篇。星界霸主集合五圣之力,无冕之王加冕为王,彻底形成两极分化局势。二人实力不相上下,等到最后一刻解众神之力与上古神器反杀逆贼!
  • 暗夜猎头人

    暗夜猎头人

    颜陌穿越到一个满是恐怖怪物的魔法世界,凭着脑内的“猎魔系统”获得各类现代枪械,各种强悍怪物皆被他所狩猎。苍穹之上颜陌看着满天模样狰狞恐怖的怪物举起手中的RPG—7火箭筒怒吼道。我乃“天之雷罚猎头人”,“希望之光猎头人”,“大陆救赎之人”,“暗夜所惧怕之人”,尔等怪物谁敢于我一战!“喝啊!杀!”虽千万怪物又如何我颜陌一人往矣!主角不是弱鸡,但也不是无脑爽文。
  • 梦林花开之璃月

    梦林花开之璃月

    上一世,她与他,一位是梦林仙境的绝世美人,一位是幻月大陆的翩翩公子,本以为他们的相遇是天公作美,可无奈,那羡煞众人的爱情,最终却化作了黄粱一梦。一场劫难,他死在了她的眼前,她消失在他的眼眸中。璃梦:既然此生不能相守,那我就将自己一半的命签给你,从今往后,同为仙,同为人…………重生之后,她化身为千月国的公主,他再生为源启国的逸王,一场利益的交换,他娶了她。再次重逢,她不记得他,只是梦中时常出现一个男子的身影,那身影像极了自己夫君的……他忘却了她,却总能在她每次遇到危险时,第一时间赶到……他们之间,好像真的有一条线在暗自牵引……